-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苏立媛 审题人:许小兰 2019年11月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课内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⑦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⑧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⑨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⑩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A.“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说明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吸引人,抓住了观众的心。 B.“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属于细节描写,生动地揭示出人物正在得意之际语塞而煞风景时焦急、窘迫的心理,显示了梁任公为人古怪。 C.梁任公演讲时的“掩面”“顿足”“狂笑”“太息”表明梁任公已把自己当做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出了进入状态的梁任公的形象。 D.本文表达了“我”对梁先生的敬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同时对梁先生的精神予以高度赞扬。 2.梁任公先生为什么对《箜篌引》这首诗情有独钟?为什么讲得那么生动传神,富有情感?(6分) 3.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演讲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演讲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并使之常常想起,笔而记之?(6分) (二) 课外新闻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 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2016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教育部正在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 据记者了解,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教育部希望通过这些平台进一步推进教育交流合作。 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初具效力 “我们最想做且开始启动的就是,推动我们的高考成绩让国外认可。”于继海在该论坛上说,这方面的工作已在进行中,但距离目标尚有较长的一段距离。 这一动态旋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因为高考成绩“走出去”,就意味着会对高中毕业生留学产生较大影响。记者为此第一时间联系教育部国际司,希望就目前中国高考成绩获国外认可程度及教育部后续举措进行深入采访,但截至发稿,采访申请未获回应。 不过,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中国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早已初具效力。 5月初,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菲茨杰拉德在北京宣布,中国高中生从2015年起可以凭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无须再花时间准备托福、雅思等考试。 更早前的2012年,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并公布了面向我国各省市学生的分数线,基本与各地本科一批次录取线持平。过线学生不需要再读预科,当然,除了高考成绩,学生还要具备语言成绩以及经济等其他条件。此外,中国高考成绩在申请许多国家的高校时都有用。 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 “外国高校认可高考成绩,应该说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和对高考可信度的认可。”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刘彦青说。 事实上,全球各国之间互认高考成绩的情况并不多,因为教育体制不同,有的国家甚至没有统一高考。刘彦青介绍,我国高校招收留学生也不要求学生在本国的高考成绩,通常只是要求提供在本国高中的学习成绩,然后通过入学考试或者试读等方式选拔。目前清华、北大等高校采用入学考试制度,北交大采取试读制度,试读一年修不够学分的学生会被劝退。 刘彦青说:“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也不了解他们的成绩后面说明的东西。比如我们招收60个学生,可能来自30个国家,没办法了解30个国家的高考。” “来我国留学的生源目前还没法和美国等国家相比,我们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庞大,比如澳洲,留学市场在其GDP中占很大比重,它要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同时要保证生源质量,所以参考我们的高考是很好的选择。”刘彦青说。 让更多海外高校“认识”高考 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认为,推动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 “实际上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成绩基本对应着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但是国外对我国高考的了解不多。我国的学生留学主要去往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多数依据托福、雅思、SAT等语言考试来选拔学生。” “现在,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中国高考,他们对我们这种严格组织的、上千万人同时参加的大规模考试很惊讶,让他们无法忽视高考的水平和效果。高考对数理化等学科的考查水平完全不亚于外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这是语言考试没有的。”刘海峰说。 菲茨杰拉德也说:“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高考能测试出学生是否精通一个指定的整体知识体系,以及他们是否具备刻苦学习并坚持到底的品质。”这意味着高考的质量评价正在得到国外高校的认可。 但也有人指出,需要理性、正确地看待这种认可。因为和我国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依据不同,国外高校普遍实行自主招生,入学评价的依据各不相同。即使认可高考成绩,也不会直接按照高考成绩录取,但是不可否认,这对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早前我们重视国外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历的认可,所做的推动也比较多,也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的出口处推动比较多,现在相当多的国家认可我们的本科、研究生学历,中国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读国外学校的研究生。但是高等教育的入口处推动工作做得不够,加强这一方面很有必要。高考一个巨大的功能是,以考促学,国外高校越来越认可高考成绩,意味着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越来越认可。”刘海峰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教育部推动我国的高考成绩“走出去”,将会对我国高中毕业生留学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这一动态引起公众高度关注。 B.因为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我国一些高校招收留学生时也不要求学生在本国的高考成绩,但要求提供在本国高中的学习成绩,然后通过入学考试或者试读等方式选拔。 C.如果国外的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那么他们在录取我国的学生时,将与各地本科一批次录取线持平,过线学生也不需要再读预科。 D.国外高校普遍实行自主招生,他们即使认可高考成绩,也不会直接按照高考成绩录取,但是这认可仍会对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2016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 B.刘彦青认为,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而我国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庞大,比如澳洲,留学市场在其GDP中占很大比重,所以参考我们的高考是很好的选择。 C.刘海峰认为,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我们这种严格组织的、上千万人同时参加的大规模考试,并了解高考的水平和效果。 D.这篇新闻报道了中国高考在世界教育上的巨大作用,赞扬了中国高考对世界教育所做的巨大贡献。 6.我国高考成绩“走出去”意义重大,结合文本,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7-9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看 B.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C.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D.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 8.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B. 以故荆轲乃逐秦王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D.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9.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②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 ③皆白衣冠以送之 ④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⑤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⑥又前而为歌曰 ⑦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⑧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⑨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 ⑩谅主簿豆卢毓出延于狱,相与协谋 A.①⑤⑦⑨/②⑧/③④/⑥⑩ B. ①⑦⑨/②⑥⑧/③④/⑤⑩ C.①④⑦/②⑧/③⑥/⑤⑨⑩ D. ①⑦/②④⑧/③⑥/⑤⑨⑩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九成,字子韶。游京师,从杨时学。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九成笑曰:“王良尚羞与嬖奚乘,吾可为贵游客耶?” 绍兴二年,上将策进士。九成对策略曰:“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愿陛下以刚大为心,无以忧惊自沮。臣观金人有必亡之势,中国有必兴之理。夫好战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金皆有焉。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夷狄,黠雏经营,有同儿戏,何足虑哉。前世中兴之主,大抵以刚德为尚。去谗节欲,远佞防奸,皆中兴之本也。”擢置首选。杨时遗九成书曰:“廷对自中兴以来未之有,非刚大之气,不为得丧回屈,不能为也。” 授镇东军签判,民冒鹾禁,提刑张宗臣欲逮捕数十人,九成争之。宗臣曰:“此事左相封来。”九成曰:“主上屡下恤刑之诏,公不体圣意而观望宰相耶?”宗臣怒,九成即投檄归。从学者日众,出其门者多为闻人。赵鼎荐于朝,遂以太常博士召。既至,改著作佐郎,言:“我宋家法,曰仁而已。仁之发见,尤在于刑。陛下以省刑为急,而理官不以恤刑为念。欲诏理官,活几人者与减磨勘。”从之。未几,召除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法寺以大辟成案上,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朝论欲以平反为赏,九成曰:“职在详刑,可邀赏乎?”辞之。 金人议和,九成谓赵鼎曰:“金实厌兵,而张虚声以撼中国。”因言十事,彼诚能从吾所言,则与之和,使权在朝廷。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桧曰:“立朝须优游委曲。”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上问以和议,九成曰:“敌情多诈,不可不察。”因在经筵言西汉灾异事,桧甚恶之,谪守邵州。既至,仓库虚乏,僚属请督酒租宿负、苗绢未输者,九成曰:“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 丁父忧,既免丧,秦桧取旨,上曰:“自古朋党畏人主知之,此人独无所畏,可与宫观①。”桧恐其议己,论其谤讪朝政,谪居南安军。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桧死,起知温州。户部遣吏督军粮,民苦之,九成移书痛陈其弊,户部持之,九成即丐祠归。九成研思经学,多有训解,然早与学佛者游,故其议论多偏。宝庆初,特赠太师,谥文忠。 (选自《宋史·张九成传》) [注]①宫观:宋代京师和地方上都有庙宇宫观,置管理官员,统称宫观官(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又称丐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B. 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C. 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D. 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B. 权,指暂代官职。在古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署等。 C. 经筵,封建王朝为皇帝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等充任或兼任。 D. 丁父忧,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死去,必须在官府内闭门守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九成风骨傲岸,不附权贵。他未入仕时就拒绝了权贵的拉拢,在任镇东军签判时违背宰相的意旨,为百姓据理力争。 B. 张九成心怀天下,忠直敢言。他考进士时,在对策中阐述金人必亡、中国必兴的道理,鼓励皇帝要刚强奋进。 C. 张九成体谅百姓,宽仁为怀。他任著作郎时建议减轻刑罚,在邵州时减免百姓的赋税,在温州时痛陈征军粮扰民之弊。 D. 张九成勤奋好学,学有心得。年轻时跟从杨时求学;谪居南安时执书夜读,在石砖上留下脚印;研究经学后作出解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 (2)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 (三)课外古诗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云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情景,“柳拂桥”为眼前送别场景。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全诗语言平白质朴,沉郁顿挫,颇能体现杜牧诗歌清健俊爽的风格。 15.诗人的情感中体现在尾联的“寂寥”上,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怎样表现的。(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 “ , 。”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王,他们都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来表明自己经常和有文化的人切磋学问;“ ”一句写出了作者远离伤身的公务,白由舒适的生活。 (3)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以此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三、 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 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 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阅读下面的文段,找出郭靖话里五处不得体的地方并改正。(5分) 桃花岛附近,郭靖把黄蓉送到她父亲黄药师的面前,说道:“ 老前辈,初次见面,久违久违。蓉儿今日惠顾我家,令堂觉得与她非常投缘,刚才留她在府上用餐,故而回来得迟了。晚辈知道桃花岛不许外人进入,晚辈在此留步。”黄药师盯着郭靖,心里想:“这个傻小子,他知道什么叫语言得体吗?” 21. 阅读下面文字,用三句话概括“沙面文物建筑”所面临的三个问题,每句话不超过10 个字。(6分) 广州的沙面是广州近代文物建筑最多的地方,由于地处珠江边,被称为“广州的外滩”。 但是,沙面要想真正成为“外滩”,却面临着考验。广州沙面的建筑大多是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建造的砖木、砖土混合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导致材料老化,混凝土风化,天花脱落,墙、楼板和瓦面破损,管网陈旧漏水。但保护沙面建筑群的手续繁琐,一砖一瓦的改变都必须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这导致了文物修缮审批手续繁琐,使沙面的保护利用工作非常被动,停滞不前。因此,做实做细整体批复沙面古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迫在眉睫。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所涉及到的居民住户的搬迁,建筑群的维护、加固、内部装修等,需要的费用也是巨大的。而这些费用如果完全依靠沙面所在荔湾区文物部门负责,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允许文物建筑土地使用权的置换,都是有效的集资方式。 四、写作(60分) 22.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 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是幸福; 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是幸福; 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是幸福。 幸福可以是恬静悠闲、无牵无挂,也可以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幸福可以在鲜花丛中、领奖台上,也可以在寻常巷陌、凡夫俗子中……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请以“幸福的感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写记叙文。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试题语文答案 1.B。(B项,“显示了梁任公为人古怪”分析有误。应是显示了梁任公作为知识渊博的学者的独特神采。) 2. 因为梁任公本人就是那个渡河者(2分),他一边讲诗,一边会自然地想起这一生中为中国的富强而奔走呼号、甘冒矢石、万死不顾的经历(2分),所以会心潮澎湃,声泪俱下(2分)。 3. 因为首先梁任公演讲非常有特点:①开场白非常独特而见个性;②声音沉着有力,宏亮激亢;③演讲内容丰富有趣,在讲稿之外,能大段背诵,且对所讲的古诗或戏曲非常投入,几成戏剧表演;④表情酣畅淋漓,变化之至。其次梁先生这个人很有特点:①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潇洒,眼神光芒四射;②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表情酣畅,手舞足蹈,一点也不刻板。这些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点1分,6点得满分) 4.C。(C项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并公布了面向我国 各省市学生的分数线,基本与各地本科一批次录取线持平。过线学生不需要再读预科”,并非所有国外 高校都这样录取。) 5.C。(A项张冠李戴,“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是“据记者了解” 到的内容,而非于继海透露的内容。 B项,缩小范围,原文主要是因为除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 系”外,还有“也不了解他们的成绩后面说明的东西”这一内容。D项,“这篇新闻报道了中国高考在 世界教育上的巨大作用”错误,这篇新闻报道了教育部正在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希望中国 教育“走出去”。) 6.(1)一方面,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使我国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既可以使我国基 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又可以与海外国家进行更多的教育交流合作;(2)另一方面, 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让世界了解我国高考的质量评价,有助于我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助 于推动海外国家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认可。(每点3分) 【解析】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专家的观点和文中的句子“即使认可高考成绩,也不会直接按照高考成绩录取,但是不可否认,这对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高考一个巨大的功能是,以考促学,国外高校越来越认可高考成绩,意味着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越来越认可”“外国高校认可高考成绩,应该说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和对高考可信度的认可”“目前中国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早已初具效力”谈自己的看法。 7. C。“比”译为“并列、并排”。 8. B。介词,“因为”;介词,“用”。故选B。 ( A项皆为连词,表顺承[后句见“以次进”] C项 皆为代词,他的; D项皆为副词,“就”。) 9. D。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作动词/使动用法 10.C。解答文言断句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 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 11.D。 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必须回到原籍守丧。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 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故D错误。 12.C。 张九成在邵州时不忍过分催促百姓缴纳租税,并未减免赋税,故C错误。 13.(1)权贵托人送礼物给他并说:“肯跟我交往,一定举荐你到馆阁(为官)。” (分点:“致”,送;“币”,古今异义词,礼物;“游”,交往;“当荐之馆阁”,省略句,一定举 荐你到馆阁(为官)。每个点1分,共4分,句意1分) (2)张九成审阅事情经过后了解了案情,于是请求重新核实,囚犯果然是被诬陷服罪的。 (分点:“阅”,审阅;“始末”,事情经过;“覆实”, 重新核实;“诬”,被诬陷; “囚果诬服者”,判断句,囚犯果然是被诬陷服罪的。每个点1分,共4分,句意1分) 14.D。“沉郁顿挫”错误。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15.(1)前面两联写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1分)阳光和煦,积雪消融,芳草青葱,马声洪亮, 想象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和眼前春风杨柳的青弋江,景色美丽,离人忧愁,为后面的寂寥做了铺垫。(1分)(2)颈联采用对比手法。(1分)写友人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但自己的心情却像飘摇的旗帜一样,空虚无着,怅然若失,凸显了自己的寂寞惆怅。(1分)(3)尾联直抒胸臆。(1分)说两人同到宣州,却不能一同回京,独身回去的诗人会在良辰佳日倍感寂寞,将寂寥之情推向高潮。(1分)(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16.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3)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7.B。(“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这 里强调流畅,用“行云流水”。“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这里指写文章能自由运用词语,用“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这里是说字体大小的 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很严密自然,明显应用“浑然天成”。“悠然自得”:形容自 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这里说的是“全篇内容”, 显然不能用“泰然自若”,应用“悠然自得”。) 18.A。(从逻辑关系上看,本题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 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9.D。(此句必须有主语“这”与上文衔接,排除A项、C项;同时,“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 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排除A项、B项。) 20. ①“久违久违”改成“久仰久仰”②“惠顾”改成“光临”③“令堂”改成“家慈”或“家母” ④“府上”改成“寒舍”⑤“留步”改成“止步” 【解析】“久违久违”用于认识的人,此处是第一次见面,并且是跟老前辈第一次见面,应改成“久仰久仰”②“惠顾”是敬辞,用在对方身上,应改成“光临”③“令堂”应尊称对方母亲,此处是说自己母亲,应改成“家慈”或“家母” ④“府上”是敬辞,此处用于自己身上,应改成“寒舍”⑤“留步”用于对方,此处说自己,应改成“止步”。 21. ① 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② 修缮审批手续繁琐。 ③ 维修资金难以保证。 (6分。每一方面2分,若超字,每一方面扣1分。) 22.“幸福的感觉”,意味着必须多侧面、多方位展示对“幸福” 的体验与感悟。此外,为了更好地切合“感觉”一词,可以把“幸福”与“酸甜苦辣咸”等味觉联系在一起就本题构思作文,常规思路是写记叙文,从自我生活中选材。 【附译文】 张九成字子韶,游学京城,跟随杨时学习。权贵托人送礼物给他并说:“肯跟我交往,一定举荐你到馆阁(为官)。”张九成笑道:“王良尚且羞于和受宠的奴隶同车,我能做权贵的门客吗?” 绍兴二年,皇上将策试进士。张九成的策试大略说:“祸乱的发生,是上天用来开导圣人的。希望陛下有刚毅大度的气魄,不要用忧虑惊恐来使自己气馁。臣看金人有必亡的趋势,我国有必兴的理由。好战必亡,失去旧的风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这些情况金国都存在。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女真,狡猾小子创业,有如儿戏,不值得忧虑。前世中兴的君主,大都崇尚刚德。不听谗言,节制欲望,远离坏人,防范奸恶,这都是中兴的根本。现在民间百姓都知道有父兄妻子之乐,陛下贵为天子,却冬天不能使父母温暖,夏天不能使父母凉爽,早晚也无处向父母问安,看到风物感时伤世,内心凄婉,难道不想如何迎接徽钦二帝还朝吗?”他被选拔为第一名。杨时给张九成写信说:“朝廷从中兴以来从没有这样的对策,如果没有刚毅大度的气魄,置得失于度外,是不能做到的。” 任镇东军签判,百姓违法贩卖私盐,提刑张宗臣想逮捕几十人,张九成与他争执。张宗臣说:“这件事是左相的命令。”张九成说:“皇上屡次颁布宽免刑罚的诏令,你不体会圣意,却去观望宰相的意思吗?”张宗臣发怒,张九成就呈送辞职文书回家。跟随他学习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出自他门下的人后来大多都颇有声望。赵鼎把张九成推举给朝廷,于是以太常博士召他。回朝后,改任著作佐郎。进言说:“我大宋家法,就是仁而已。仁的表现,尤其在于刑罚。陛下以减免刑罚为当务之急,而理官却不考虑宽免刑罚。应当下诏给理官,能使几人活下来就减少他的考核年限。”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召入张九成授宗正少卿,代理兼任礼部侍郎、侍讲、刑部侍郎。法寺(官员)把已经判处死刑的案子呈上,张九成审阅事情经过后了解了案情,于是请求重新核实,囚犯果然是被诬陷服罪的。朝廷议论想奖赏张九成平反的功劳,张九成说:“我的职责就是断案详审,能要求奖赏吗?”不接受。 金人议和,张九成对赵鼎说:“金实际上已厌恶用兵,反而虚张声势来动摇我国。”接着谈到十件事,金人真能按照我们所说的,就与他们和解,让主动权在朝廷一边。赵鼎被罢免后,秦桧利诱张九成说:“姑且成全我这件事。”张九成说:“我为什么不同意和议,只不过是(认为)不能轻易苟且偷安。”秦桧说:“在朝中立身必须善于委曲求全。”张九成说:“没有不正自身而能正人的。”皇帝问他和议之事,张九成说:“敌情多诈,不能不明察。”因为在经筵谈起西汉灾异的事,秦桧非常厌恶他,把他贬为邵州太守。到了那里,仓库空虚,下属官员请求督促没有缴纳的酒租、苗绢,张九成说:“纵然不能给人民好处,怎敢困扰人民呢?” 张九成父亲去世,他丁忧守制,丧期满后,秦桧听取圣旨,皇上说:“自古朋党怕君王知道,唯独此人无所畏惧,可以任宫观官。”秦桧怕张九成议论自己,诬陷九成诽谤朝政,把他贬到南安军居住。在南安十四年,张九成常常拿着书读到天亮,倚立庭院中,时间长了,石砖上依稀可见他的两个脚印。秦桧死后,张九成起用复任温州知州,户部拍官吏催交军粮,人民深受其苦,九成移送文书痛陈其弊端,户部坚持不改,张九成立即请求以祠禄官回家。张九成研究经学,训解很多,然而早年与学佛者交往,所以他的议论很多偏颇。宝庆初年,特旨赠官太师,封崇国公,谥号文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