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三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一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各行业所需从业人员。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及户籍管理成为当时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唐中后期,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推行,大量人口溢出户籍,流寓异乡。这些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可以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的城市中。虽然史书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大商人窦义,从事了多种经营,所雇佣的人中有长安坊市内的少年、“功人”等。 除了建筑业,外来人口更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和娱乐业。李白的《少年行》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其中的胡姬是西域来的胡人女子。唐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屠宰业、租赁业等日益繁盛。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容易生存,大量外来人口充溢着这些行业。 唐朝对这些人口到底如何管理,虽未见出台严格的措施,但通过官府颁布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条文,可知总的趋势是限制逐渐松弛:一是唐德宗时推行的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旧唐书》),居住地原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流动人口的身份问题,也使国家有可能重新掌控大量流失的人口;二是坊郭户成为城墙内及周边附郭居民的正式称谓,纳入城市管理的范围,也成为有别于乡村户的主要标志。这一制度在北宋得以确立,并推广到全国,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至此拉开帷幕。三是中央官府在招聘和选用执役杂使人员时,对一些重要和关键岗位有户口的限制,如规定在选用门仆时,必须“取京城内家口重大、身强者充”,但在某些岗位,对“浮寄”人口给予了更宽松的政策。 此外,国家财税征收的结构和对象也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如唐德宗建中年间,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反响最大的是建中四年开始征收“税间架”,即房产税。结果“怨讟之声,嚣然满于天下”(《旧唐书·卢杞传》)。最终被废止。百年后,北宋时期城市的房产、商铺等都已逐渐作为征税的对象,不仅户籍管理实行城乡分治,城乡的税收对象和税收内容都形成各自独立的体系。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结构重心的变化,户籍制度发生了变化,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更多地向城市倾斜,向城市居民倾斜,向财富集中的区域和群体倾斜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 (摘自《光明日报》:《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城市建筑业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进而又吸引了大量人员进入商业、服务业等行业。 B. 为了扭转唐中后期对人口管理逐渐松弛的趋势,宋代对户籍管理实行了城乡分治制度。 C. 北宋时期,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更多地向城市、向财富集中的区域倾斜乃是大势所趋。 D. 技术含量低、较容易就业是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等吸引更多外来人口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先写唐代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再写政府对城市人口的管理情况,层次分明。 B. 户籍管理与国家税收关系密切,所以文章结合两者来论述唐宋户籍管理制度。 C. 作者引用古籍上的内容时,多是直接引用,有的还注明出处,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D. 文章为了说明唐朝户籍管理的措施,引用了《旧唐书》《太平广记》等资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只看史书而不参阅其他资料,我们很难了解唐代与建筑业有关的城市外来人口情况。 B. 宋代所以能成功地对房产、商铺等征税,是因为及时总结了唐朝征收房产税的经验教训。 C. 唐朝对外来无户籍人口的限制是逐渐松弛的,这从官府颁布的具体措施和条文即可看出。 D. 随着涌人城市谋生的人数增多,不同朝代的统治者一般会调整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是喜欢还是忧?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在出现了倒寒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年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入到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 (摘编自訾岸坪《公务员“跳槽”是对“国考热”理性回归》)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出了公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遵循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B. 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材料在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的相应的应对措施。 C. 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为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去。 D. 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闻事件的价值。 5.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越来越多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匹配的收入水准。 B.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动作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制,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 C. 人们对公务员职业工作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D. 社会各行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作为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务员的正常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6.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它们的分析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母亲出走以后① 陶丽群 五十岁的母亲做出一个决定。“我要出去住一阵子。”这是她的原话,简洁明了。为什么要出去住,去哪里住,母亲都没说,这很不像她。 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没见过母亲有任何关于她自身的决定,仿佛她是一件东西,属于这个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唯独不属于她自己。也许她的丈夫和三个儿子,还有我这个女儿在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们都对这样的日子习以为常:母亲天生就是为丈夫和孩子而存在的。这么多年来,她实际上也一直扮演这样的角色。 母亲是在晚饭时说这句话的。说完那句话后,她站在饭桌边等着,手里握着碗筷,仿佛在等待谁答应她的请求。然而大家好像都没听到母亲说的话一样,各自吃自己的饭,还一边谈论村里谁家正在起的房子和刚买的大家电。我的侄子这当儿放了一个响屁,被我二嫂嫌恶地看了一眼,正好被他妈——我的大嫂看见了。这个早就想分家的泼辣女人不干了,也不管饭桌上的公公,把筷子一摔,抱起儿子起身就走。我大哥朝站着的母亲瞪了一眼,说:还不赶快去看看。我看见母亲拿碗的手抖了一下,但她没动。母亲的反应终于引起大家的注意了。但是我敢保证,母亲之前说的那句话肯定没有谁听进去。父亲发火了:“人死了?还不去看看。” 母亲的嘴唇微张了一下,而后合上了,她朝厨房走去,再也没出来。那晚,我们家的饭桌一片狼藉,脏碗筷和菜碟子扔了一桌。父亲当着儿媳们的面不好发作,绷紧一张脸走进走出。他觉得母亲肯定中邪了。最后是我帮母亲把饭桌收拾掉了。一整夜,我一直听见我隔壁的母亲的房间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仿佛她一直在倒腾什么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出门了,一整天都没见她回来,家里一团糟糕。地没人扫,猪鸡鸭狗没人喂,早饭午饭也没人做,我的两个嫂子带着各自的儿女全都回了娘家。这个家一下子陷入兵荒马乱之中。父亲几乎气疯了,踢倒家里所有的凳子。我们都不知道母亲去了哪里,母亲几乎从没离开过家,我们随便在家里什么地方叫一声,母亲都会带着恭顺的,略显惊慌的表情出现在我们面前,手里拿着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后来邻居玉姑见我们一屋子鸡飞狗跳的狼狈相,对我们说,你们妈在毛竹岛锄地呢。父亲和我们几兄妹都糊涂了,不知道母亲在那锄什么地。父亲于是领着我们兄妹四人,一路朝毛竹岛心急火燎赶去。他一直铁青着脸,那样子看起来仿佛要把母亲怎么样一番。我们几兄妹都没怎么为母亲担心。我们都是在母亲的哭泣声中长大的,已经见怪不怪了。习惯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啊。 远远的,我们看见毛竹岛上的木屋顶升起一股淡白色的轻烟,在已经变黑的石棉瓦屋顶上摇曳着。父亲扭头恼怒地看了一眼身后的儿女,像在询问,可我们都不吭声,我们也不知道母亲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和母亲隔了一条大概三十米左右的河面,现在又是夏季,要想过去只能划竹筏了。但那张多年不用的竹筏此时泊在母亲那边的毛竹岛岸边。 父亲朝我瞪了一眼,我赶紧往前一站,站到父亲和几个哥哥的前头,朝毛竹岛大喊:“妈!” 母亲在木屋门边站住了,朝喊声张望,然而很快她就进木屋去了,似乎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我回头朝父亲和哥哥们尴尬地看看,哥哥们面面相觑,一脸困惑,而父亲依旧紧绷着脸。我又朝毛竹岛叫了一声,母亲这次连面都不露,仿佛在里面睡着了。我们在江边的举动引起浇菜地的村民的兴趣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丢下水桶和水瓢聚到我们身边来,不断问我们发生什么事情。父亲气红了脸,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嘲讽。他朝村人气呼呼地说:“有什么好看的,都走,走开。”说完他朝几个子女挥挥手,说:“回去,都给我回家去,丢人现眼的。” 很快,全村人都知道母亲要离开家到毛竹岛独自过活去的事情。父亲几乎不敢出门,他怕出门会碰到村人疑惑和嘲笑的目光,在屋里像只困兽一样暴躁不安,又毫无办法。家里只剩下我和父亲两人,我要照管家里的猪鸡鸭狗,还得给他烧饭。父亲吃着吃着,把筷子一摔,咆哮道:“这是人吃的吗?盐巴不要钱了啊?你闭眼睛放的?” 我呛他一句:“想好吃自己煮,我又不是我妈。”他瞪了我一眼,显然很无可奈何,于是他朝我拍着饭桌问:“你说你妈到底要干什么?嗯?” (选自陶丽群《母亲的岛》,有删改)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据小说后文所述:“母亲十九岁时被我奶奶买来给父亲当老婆,据说是河北人。”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以“母亲出走以后”为题,既概括了作品情节,又能诱发读者的想象,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母亲处在丈夫和儿女的夹缝之中,当再次遭遇他们的无理对待后,一气之下,她就突然“离家出走”了。 C. 小说中的“我”这一角色既是叙事的主体,同时又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有着绾结全篇的重要作用。 D.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人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尤其是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 8.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内容很具有现实意义,请联系作品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存,字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谥恭安。 (《宋史·列传第七十九》) [注]身言书判:吏部选官的一关,其内容,先试书判,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为合格;再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言须言辞辩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B. 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C. 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D. 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冀州,九州之一。古代九州代指中国,指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等几个区域。 B. 转对,是指唐宋时期,大臣们轮流到皇帝面前接受皇帝的询问,并指陈时政得失。 C. 吏部,是古代掌管文武官员任免升降的官署,与“户、礼、兵、刑、工”并称六部。 D. 待制,官职名,唐诏京官五品之上值守中书、门下两省,宋因其制,扩至殿、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存秉性正直。黄德和诬陷刘平时,张存为之申辩,认为没有刘平,一定挡不住敌人,一定打不下延州,从而使其冤情被昭雪。 B. 张存善于进谏。他请求恢复转对制度时,指出了拒受忠直之言的危害,同时还引用古代正直大臣进谏的事例,开悟了皇帝之心。 C. 张存有胆有识。契丹和元昊结盟后,他察知危险,建议注意河北城防;枣强河决口,洪水逼近冀城时,他不肯迁走,以此来安定百姓。 D. 张存很受赏识。他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后,受到太守寇准的厚待;后来,御史中丞王曙又多次推荐他,让他担任殿中侍御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 (2)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燕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 三至六句续写宴会环境及心绪,清风送雨,池阁凉爽,高朋满座,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C. 九、十句诗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达到忘我的境界。 D. 选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一体,详细描述聚会场景,体现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闲适的情趣。 15.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意蕴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同时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南开大学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 的柔性人造触觉神经,更智能的人造皮肤出现 。人类皮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成千上万个感受器用于感知压力、温度、位置等信息。( )。如果能让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触觉,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甚至具有神经活动,那么它们将“解锁”更多的新技能,进而实现 的目标。据介绍,这种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与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实现人造神经与动物神经形成的杂化反射弧。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其与蟑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了这种兼容性。这种人工神经触觉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柔性和高灵敏度,它可应用于假肢中与人体神经系统相兼容,柔性轻质的结构将使相关产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相关产品便会 ,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具有潜在意义。同时,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冠绝一时 指日可待 随心所欲 锦上添花 B. 首当其冲 唾手可得 随心所欲 画龙点睛 C. 冠绝一时 唾手可得 为所欲为 画龙点睛 D. 首当其冲 指日可待 为所欲为 锦上添花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神经信号由这些信息转化而成,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B. 这些信息转化成了神经信号,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C. 神经信号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转化,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逐级传送 D. 这些信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逐级传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因而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B. 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的作用,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C. 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的作用。 D. 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从而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20.下面是某重要会议邀请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本届大会将于20××年12月19日(星期六)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软件工程,与时俱进",将围绕软件需求、软件测试、过程改进、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较量。会议将为来自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和工程师提供一个代表国内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最高水准的信息交流平台,分享有关方面的成果与经验,改进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在思维、观念和方法上提出更多创新。 所有人员均免费参会,且有免费获得平板电脑的机会。作为中国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的年度交流盛会,大会组委会恳请您驾到。届时,您不仅可以了解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的最新发展状况,更有机会与技术、管理专家和行业权威同席对话,并且可以高攀近千位业界专业人士。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对名利趋之若鹜,斤斤计较,表现的是境界的缺失。 材料: 事业 任务 困难 无所作为 挑肥拣瘦 不思进取 退避三舍 推三阻四 怨天尤人 责任 信仰 斗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了,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这是个来自墨西哥的寓言,离我们很远也很近。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灵魂落的太远就可能弄丢,我们就可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涵和意义,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三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C 2. D 3. B 4.C 5.B 6.材料一认为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二则认为人才流失会造成人才短缺问题。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 7. B 8. ①把一生献给丈夫和孩子的中国传统妇女。许多年来都为全家忙里忙外地辛苦操劳着。②饱经沧桑后萌生了自我意识,渴望独立的老年妇女。母亲希望能够不再以儿女和丈夫为中心,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③性格内向但做事果决,态度坚定的妇女。母亲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轻易改变,所以无论丈夫带着儿女们怎样呼唤,她都不为所动。 9. 示例:①要学会尊重自己的亲人。小说中的母亲和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为了家庭和儿女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作为儿女,不应该视为理所应当,而应尊重她们的人格尊严,尊重她们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②不要仅仅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父母的存在。作品中的子女和父亲都只看到了自己,当“母亲出走以后”,才真切地意识到她的存在和她对于整个家庭的重要性。③要理解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学会反躬自省。小说中的父亲和儿女们都不理解母亲出走的理由,愤怒、无奈,但却不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错才导致母亲在五十岁上做出这样的决定。 10.D 11.C 12.A 13.(1)我担心从今以后,忠诚正直的言论,与那些关于治乱安危的策略,就会隐藏起来无法传到陛下耳中。 (2)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才派遣文彦博查办,因此刘平得到(被)昭雪,而黄德和被处死。 参考译文: 张存,字诚之,是冀州人。考中进士,担任安肃军判官。天禧年间,皇帝下诏要求铨司以身言书判选拔官员,仅录取了两个,张存被选中了。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寇准是太守,对他非常赏识。御史中丞王曙屡次举荐他担任殿中侍御史,升为侍御史。宋仁宗最初亲政,停止了让百官转对的制度,张存请求恢复它。又说:“以前曹修古等人一同忤逆圣旨被罢官,布衣林献可因为呈上封事而被流放到险恶的地方,我担心从今以后,忠诚正直的言论,与那些关于治乱安危的策略,就会隐藏起来无法抵达陛下耳中。”于是引用周昌、辛毗的事例,以使皇帝明白过来。宋朝边境开战,他以天章阁待制的身份担任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诬陷刘平的时候,张存上奏说:“刘平与敌人作战,从早到晚,我们伤亡的与敌方伤亡的数目相当,因为德和引兵后退,以致打了败仗。当时敌人的气焰很嚣张,如果不是刘平奋勇搏杀,那形势一定不能挡住敌人;延州是一座孤城,如果不是刘平解围,那城一定不能守住。他牺牲在战场上,却不幸又被谗言和奸人所困扰,边防的臣子恐怕从此不再有为守节而死的了。”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才派遣文彦博查问惩办,因此刘平得到昭雪,而黄德和被处死。元昊想要归附,商议的人依然坚持攻打讨伐的策略。张存建言,说:“战争不停止,百姓疲惫不堪。敌人既然有了悔过之心,尽管其名号还不正当,也很应当笼络控制他。”升任龙图阁直学士,担任延州知州。因为母亲年老害怕远行,转调到泽州,回京后又做了待制。契丹与元昊结为婚姻关系,阴谋互相支援,就聚兵到塞上而求取关南的土地。张存说:“黄河以北的城池很长时间没有整治,应当对此留心。”于是让他担任都运使,在各州全都建城修城。入京担任开封府知府,又出使黄河以北。王则造反,他因为没有发觉,降职做汀州知州。很久以后,以吏部侍郎退休。张存天性孝顺友爱,曾管理蜀郡,得到奇异的缯文锦回来,他全都放在大堂上,任凭兄弟们挑选并取走。他收录照顾本宗的亲属,给穷困的女子、寡妇办婚事,不让一个人没有安身之处。平时在家,不端正衣冠不见子孙。举办宴会接待宾朋,他整天垂足正襟危坐,不曾歪过身子。枣强县河流决口,洪水直逼冀城,有人劝他转移到其他地方,他说:“我的家,是大家都观望着的,如果轻举妄动,让全州的官吏百姓靠什么来安定自己?”最终也没有转移。去世时八十八岁,谥号恭安。 14.D 15.(1)相同:体现关注百姓疾苦,表达自省愧疚之情。(2)不同:①韦诗以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之情,对自身责任的警醒;②白诗刻画百姓生活困苦,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 16.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7.A 18.D 19.B 20.“较量”改为“交流”;“水准”改为“水平”“恳请”改为“诚邀”;“驾到”改为“光临”;“高攀”改为“结识”。 21.对事业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表现的是信仰的坍塌。 对任务挑肥拣瘦,推三阻四,表现的是责任的失落。 对困难退避三舍,怨天尤人,表现的是斗志的消磨。 2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管你处于什么人生阶段,不管此刻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多么困难,不管前方的路多么迷茫,多么曲折。请你也要记住你内心最天真的想法,最初始的想法,它可能是你的一个理想,也可能是你的一个热切期盼,不管你离它的距离有多遥远,不管中间有多少千山万水,艰难险阻,你都不要放弃,努力开足马力前进。因为不放弃的路,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目标是窗子,从里面望见了未来,是灵魂的眼睛,记得《士兵突击》里的那个傻大根许三多,没进部队,在他爹眼里是个没用的龟儿子,进了部队后,他是战友眼里的“败家子”。他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他始终是连里的倒数第一。直到班长用埋怨的语气告诉他:“我为了你已经和全连的人闹翻了!许三多,不要再被你爸叫成龟儿子!”而他也最后醒悟,自己再怎样样,也不能拖累班长,他是自己的恩人。所以,他当了班长,拼命训练,用333个绕杆回环宣告了他的强势崛起,他变了,骡子最后转成马了,从此,他永久明白自己该干什么,目标是什么。想进老A,进了。想成兵王,成了。梦就像是卫星一样,一步步将他导入正轨,导向成熟,导向成功。有一首曲子唱道:“在那不遥远的地方,埋着你的梦想,散发着微小的光芒,那是属于你的土壤,等着你去开掘宝藏。” 在逐梦的过程中,遭遇别人的不解和嘲笑是再正常但是的事情。然而,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就在于你是会因这些打击的话语就此放弃,理解失败,还是姿态昂扬地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他从小就喜欢踢足球,但他小时候经常受人打击,教练、队友对他发出嘲笑的嘘声,认为他不行。不仅仅如此,他又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而这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但他用心向上,乐观,他暗暗发誓:自己也要在逆境中努力,进最好的球队,登上世界足球的巅峰,成为世界足球先生!他做到了,一位身高仅1.69米的阿根廷少年将一个巨人的背影留给了全世界。他的名字叫里奥.梅西,巴塞罗那的前锋队员,阿根廷国脚,世界足球先生。集中注意力,不在意别人的打击和嘲笑,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坚持到底,终究会走出困境。梦想会一步步照进现实,将嘲笑当做照耀梦想的阳光吧! 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许三多,也不是每个人都是梅西。有多少人在梦的路上选取了放弃,选取了平凡,他们选取了绝望,失去了动力,企业家的放弃失去了更多的财富,运动员的放弃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果,高三学子的放弃得到的是一脸无助,茫然与失望。我们不能这样! 所以,任何时刻都不要失去你的目标,一鼓作气,坚持到底,不要做失败者!遵循内心最亮的那束光,前进的道路上选取坚强,让梦想华丽绽放,到时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闪闪发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