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二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枣庄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二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nCoV肆虐期间,2020年1月24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摊位上分离到了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证据确凿。‎ ‎2017年,中国青年报曾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55.4%的受访者认为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常见。22.3%的受访者曾食用过以野生保护动物为原料的食品、药品及保健品。捕杀、买卖、食用、制衣……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已屡次带来致命打击。‎ 纵观这几十年来的夺命瘟疫,皆有共性: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动物。现代医学认知的1145种人类传染性疾病中,有62%是动物源性疾病。不管是食用野生动物,还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领地的侵蚀,都使得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大幅增加,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实施“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出售、收购、利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允许持证经营,显然制止不了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刑事案件以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狩猎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三类犯罪为主,其中第一类案件所占比例最高。这二者使得大量的“野味”被摆上国人餐桌。‎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实施最严野生动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严查野生动物销售链条。‎ 疫情期间严查严控,那疫情解除之后呢?SARS疫情结束后,野生果子狸的非法狩猎贸易快速复活,养殖市场也逐渐反弹。对于野生动物市场监管的持续性,执法的强度乃至立法规定的完整性值得反思。如若再不懂得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生命或将以更残忍的方式被剥夺,甚至会催生更大的问题。‎ ‎(摘编自腾讯新闻《多次重大疫情源头为野生动物》)‎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深刻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价值。当前,风雨同舟、命运与共日益成为人类共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应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让各国人民能够在和平、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面对这种传导联动的全球性风险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克时艰,全力阻止疫情在全球蔓延,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对中国抗疫举措及其积极成效予以高度肯定。‎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国真诚帮助和支持,中国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积极主动与国际社会开展合作,毫无保留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迅速向众多国家和地区提供物资援助,向多个国家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在这场全球合作抗击疫情行动中,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宝贵的防疫时间和雪中送炭的物资援助,更有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团结合作精神。‎ 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体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际,习近平主席分别致电一些国家领导人,表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诚挚慰问。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经验,就加强疫情的国际合作、稳定世界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同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它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强调各国合作共赢、人民和谐相处,体现的是“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刻认识到,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各国共同抗击疫情的行动,既是帮人也是帮己。‎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更是模范践行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应对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内的风险挑战,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10日)《抗击疫情需要全球合作》)‎ 材料三:‎ 虽已经历过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但2019-nCoV到来时,我们仍然没办法轻松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有两个乐观点。‎ 首先是整个社会的动员能力。与17年前SARS相比,当前人群流动的频率、速度、范围都扩大了,病毒控制似乎更难了。但是17年前没有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也没有快速和密集的交通和物流网络。它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以支撑更快速的物资调配和信息传递,应对病毒传染,也可以更迅速的分布式集中控制和更精准的个体防护,“人自为战”。‎ 其次是,疫情虽十分严峻,但病毒并没有超出想象的“凶恶”。冠状病毒是具外套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外观上有类似日冕的凸起。日常生活中有10%的感冒是由冠状病毒引起,且症状较轻,所以常常不被重视。但冠状病毒生命力较强,可以脱离宿主在空气中残留一段时间,所以传染性才会如此之高。‎ 传染性越高的病毒致死率其实越低,2019-nCoV传播速度、范围都要大于SARS,但目前不到3%的致死率,较SARS的10%低了很多。该病毒有一定传染性、相对低的致病性,目前仍然处于爆发初期,无法准确地判断传播速率和感染率,接下来是观察时间,用过度夸张的语言“培育”恐慌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作为普通人,在这场抗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让自己感染,就是我们普通人最大的贡献;每个人都安全,大家才能安全。‎ ‎(摘编自网络《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 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半多的人认同食用野生动物行为,五分之一人的吃过以野生保护动物为原料的食品、药品及保健品。‎ B. 疫情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有效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 C. 当2019-nCoV到来的时候,我们依旧没有办法迅捷地解决问题,尽管我国已战胜过SARS和MERS。‎ D. 2019-nCoV生命力较强,可以脱离宿主长时间残留,所以传染性传染性高,但是致死率较低,我们不必过度恐慌。‎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侵蚀野生动物生存领地或者食用野生动物,使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成为可能。‎ B. 大量“野味”被国人摆上了餐桌,来源于野生动物市场的持证经营与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两个链条。‎ C. 疫情传染源被明确判定为野生动物后,国家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野生动物的市场交易。‎ D. 此次抗疫,中国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强调各国合作共赢、人民和谐相处。‎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劝君莫打三春鸟,劝君莫食三月鲫。”‎ B.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C.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 D. “只有当人类可以慈悲关怀一切生灵,才可以真正体会安宁。”‎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5. 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之类的传染疫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C 3. D ‎ ‎4. ①开篇立论,提出观点。②采取层进式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阐述,层层深入。③从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作比较的角度,对分析论证部分进行了总结和强调。④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主要是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法(“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 ‎5. ①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野生动物,更不买卖野生动物。②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与他国合作。③科学认知,精准施策,避免恐慌。④家庭、个人应听从号召,同舟共济,万民一心。⑤充分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和交通物流网络提高社会的动员能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是否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A项,“一半多的人认同”扩大范围,原文“2017年,中国青年报曾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55.4%的受访者认为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常见”,可见数据只是针对受访者,不是所有人。‎ C项,“尽管我国已战胜过SARS和MERS”无中生有,原文说“虽已经历过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但2019-nCoV到来时,我们仍然没办法轻松快速地解决问题”,可见只是说到我国经历了SARS和MERS,并没有提到我国战胜了SARS和MERS。‎ D项,“可以脱离宿主长时间残留”曲解文意,原文为“可以脱离宿主在空气中残留一段时间”,一段时间不等于长时间。‎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看是否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C项,“禁止野生动物市场交易”缩小范围,材料一原文“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可见禁止的不仅仅是市场交易。另外,“疫情传染源被明确判定为野生动物后”的时间表达也于文无据,原文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实施最严野生动物管控措施……”。‎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是什么,然后分析选项内容,看看是否符合材料的观点,能否作为材料观点的论据。‎ 分析材料一的观点。结合“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已屡次带来致命打击”“不管是食用野生动物,还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领地的侵蚀,都使得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大幅增加,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如若再不懂得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生命或将以更残忍的方式被剥夺,甚至会催生更大的问题”,可概括出材料一的观点是:尊重自然才能杜绝病毒侵袭。 ‎ A项,“莫打三春鸟”“莫食三月鲫”强调合理保护野生动物,注意可持续发展,不符合题干要求;‎ B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谈疫情防控,偏离观点;‎ C项,“疫情是魔鬼”谈疫情防控,偏离观点;‎ D项,“人类可以慈悲关怀一切生灵,才可以真正体会安宁”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安宁。与材料一观点相符,可以作为论据。‎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结构以及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首先分析材料二各段的内容,梳理论证结构。材料二第一段,开篇即提出“当前,风雨同舟、命运与共日益成为人类共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应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这是开篇立论,提出观点。接着第二段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这是提出问题;第三段写中国不仅自己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而且“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克时艰,全力阻止疫情在全球蔓延”;第四段写“中国积极主动与国际社会开展合作,毫无保留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迅速向众多国家和地区提供物资援助,向多个国家派遣医疗专家团队”;第五段总结强调“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并介绍中国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至五段是分析问题,主要是以中国为例,阐明我们的观点和做法;第六段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指出中国愿意同世界人民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贡献”,这是解决问题。可以看出材料二采取了层进式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阐述,层层深入。‎ 材料二一直在强调“面对这种传导联动的全球性风险挑战,没有哪不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等,这是从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作比较的角度,对分析论证部分进行了总结和强调。‎ 材料二还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其中主要是例证法,以中国的做法为例,论证抗击疫情的正确做法,尤其是中国向世界多国提供援助、向世界分享经验等做法,有力论证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另外还有引证法,如“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比喻论证,如“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这些论证方法或有力、或形象,对论证观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探究题的解答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抓住论点即可,注意不能脱离材料谈方法。‎ 材料一认为多次重大疫情源头为野生动物,“纵观这几十年来的夺命瘟疫,皆有共性: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动物”“不管是食用野生动物,还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领地的侵蚀,都使得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大幅增加,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和谐相处,保护野生动物,更不买卖野生动物。材料二强调抗击疫情需要全球合作,“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所以我们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与他国合作。材料三从大众的角度谈防疫,“疫情虽十分严峻,但病毒并没有超出想象的‘凶恶’”“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和密集的交通和物流网络。它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以支撑更快速的物资调配和信息传递,应对病毒传染,也可以更迅速的分布式集中控制和更精准的个体防护”,提示我们要科学认知,精准施策,避免恐慌。要听从号召,团结抗疫。更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充分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和交通物流网络提高社会的动员能力。‎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完成下面小题。‎ 渔 沈从文 和尚拿刀在手,略一挥动,飕飕风生,寒光四溢。弟弟抚掌:“师傅大高明,大高明。”‎ 和尚笑了:“两个年青人各带这样一把好刀,今天为什么事来到这里?”‎ 哥哥说:“因为村中毒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 ‎“众生在劫,阿弥陀佛。”‎ ‎“我们在滩下听到木鱼声音,才想起上山来看看。到了这里,又恐怕妨碍了师傅晚课,所以就在门前玩。”‎ ‎“我听到你们唱歌,先很奇怪,因为夜间这里是不会有人来的。这歌是谁唱的,太好了,你们谁是哥哥呢?我只听人说到过XX先生得过一对双生。”‎ ‎“师傅看不出么?”‎ 那哥哥说着且笑,具有风趣的长年和尚就指他:“你是大哥,一定了。那唱歌的是这一位了。”‎ 弟弟被指定了,就带羞的说:“很可笑的事,是为师傅听到。”‎ ‎“不要紧,师傅耳朵听过很多了,还不止听,在年青时也就做着这样事,过了一些日子。你说天堂的门,可惜这里只一个庙门,庙里除了菩萨就只老僧。但是既然来了,也就请进吧。看看这庙,喝一杯茶,天气还早得很。”‎ 这弟兄无法推辞,就伴同和尚从小角门走进庙里,一进去是一个小小天井,有南瓜藤牵满的棚架,又有指甲草花,有鱼缸同高脚香炉,光洒满院中,景致极美。他们就在院中略站,那弟弟是初来,且正唱完歌,情调与这地方同样有诗意,就说:“真是好地方,想不到这样好!”‎ ‎“那里的事。地方小,不太肮脏就是了。我一个人在这里,无事一点花草,这南瓜,今年倒不错,你瞧,没有撑架子,恐怕全要倒了。”‎ 和尚为指点南瓜看,到后几人就进了佛堂,师傅的住处在佛堂左边,他们便到了禅房,很洒脱的坐到工夫粗糙的大木椅上,喝着和尚特制款客的蜜茶。‎ 谈了一会。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青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谈得两个年青人非常满意。并且,从和尚方面,又隐隐约约知道所谓朝字辈甘姓族人还有存在的事情。这弟兄把这事都各默默记到心上,不多言语。他们到后又谈到乌鸡河沿岸的女人……和尚所知道太多,正象知道太多,所以成为和尚了。‎ 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年青人一前一后的下了山,不到一会就到了近河的高岸了。‎ 月色如银,一切都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凄清,这时天上正降着薄露。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干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不久仍然就到了船边。‎ 弟弟到船上取酒取肉,手摸着已凝着湿露的铜锣,才想到不知定时香是否还在燃。过去一看,在还余着三转的一个记号上已熄灭了,那弟弟就同岸上的哥哥说:“香熄了,还剩三盘,不知在什么时候熄去?”‎ ‎“那末看星,姊妹星从北方现出,是三更子正,你看吧,还早!”‎ ‎“远天好象有风。”‎ ‎“不要紧,风从南方过去,云在东,也无妨。”‎ ‎“你瞧,星子全在睒眼!”‎ ‎“是咧,不要紧。”‎ 阿哥说着也走近船边了,用手扶着船头一枝篙,摇荡着,且说:“在船上喝吧,好坐。”‎ 那弟弟不同意,到底这人心上天真较多,他要把酒拿到河滩大石上去喝,因为那较之在船中有趣。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他们一面在石上喝酒,一面拔刀割麂肉吃,哥哥把酒葫芦倒举,嘴与葫芦嘴相接咕嘟咕嘟向肚中灌。‎ 天气忽然变了。先见东方小小的云,这时已渐扯渐阔,星子闪动的更多了。‎ ‎“天气坏下来了,怎么办?”‎ ‎“我们应当在此等候,我想半夜决不会落雨。”‎ ‎“恐怕无星子,看不出时间。”‎ ‎“那有鸡叫。听鸡叫三更,就倒药下水。”‎ ‎“我怕有雨。”‎ ‎“有雨也总要到天明时,这时也应当快转三更了。”‎ ‎……‎ ‎“怎么?”‎ ‎“我想若是落了雨,不如坐船下去,告他们,省得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 ‎“你瞧,这哪里会落雨?你瞧月亮,那么明朗。‎ 那哥哥,抬头对月出神,过了一会,忽然说:“山上那和尚倒不错,他说他知道我们的仇人,同父亲也认识。”‎ ‎“我们为什么忘了问他俗姓。”‎ ‎“那他随便说说也得。”‎ ‎“他还说唱歌,那和尚年青时可不知做了些什么坏事,直到了这样一把年纪,出了家,还讲究这些事情!”‎ ‎……‎ 把和尚作中心,谈到后来,那一葫芦酒完了,那一腿野羊肉也完了。到了只剩下一堆豆子时,远处什么地方听到鸡叫了。‎ 鸡叫只一声,则还不可信,应当来回叫,互相传递才为子时。这鸡声,先是一处,到后各处远地方都有了回唱,那哥哥向天上北方星群中搜索那姊妹星,还不曾见到那星子。弟弟说:“幸而好,今夜天气仍然是好的。鸡叫了,我们放炮倒药吧。”‎ ‎“不行,还早得很,星子还不出来!”‎ ‎“把船撑到河中去不好么?”‎ ‎“星子还不出,到时星子会出的。”‎ 那作弟弟的,虽然听到哥哥说这样话,但酒肉已经告罄,也没有必需呆坐在这石上的理由了就跳下石头向船边奔去。‎ 他看了一会汤汤流去的水,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星。‎ 这时风已全息了。山上的木鱼声亦已寂然无闻。虽远处的鸡与近身荒滩上的虫,声音皆无一时停止,但因此并不显出这世界是醒着。‎ 过一会,两人脱了衣,把一切东西放到滩上干处,赤身的慢慢把船摇到河中去。船应撑到滩口水急处,那弟弟就先下水,推着船尾前进,在长潭中游泳着,用脚拍水,身后的浪花照到月光下皆如银子。‎ 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也报了大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事情,篓中无一成绩。‎ 关于报仇,关于女人恋爱,都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当夜是真有许多幸运的人,到天明以前,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 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 作于一九二九年(节选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年和尚轻松地猜测出说笑的人是大哥,唱歌的是弟弟,可见兄弟俩虽然是“双生”相近,不过气质不同,性格有异。‎ B. “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表现了兄弟二人的友悌和睦,也暗示了弟弟的率性天真。‎ C. 兄弟俩观测到“天气坏下来”,害怕“落了雨”“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体现兄弟二人做事认真,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 D. “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暗示了弟弟与众不同的追求、执著和信念,让这一形象更加丰满。‎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设计精巧,开始写兄弟俩忙里偷闲,造访寺庙;和尚的出现,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也为表达主题作了铺垫。‎ B. 小说运用对话描写,着力描绘两幅场景,极富特色,既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C. 小说语言质朴清新,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月色如银、美丽和平的夜晚,展示了一幽美撩人的湘西画卷。‎ D. 小说风格别致,既有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又有诗歌般的意境,富有浪漫的情味,给读者以无限美的遐想。‎ ‎8. 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 ‎9. 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6. C 7. B ‎ ‎8. ①他是乌鸡河的见证,过去族间争斗的历史,与当下渔事形成对比,凸显了和平的主题。②曾参与两族械斗、现皈依佛门的经历,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 ‎9. ①“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似乎也报了大仇”体现了过去族间械斗血腥残酷的痕迹。②“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表现了喜庆祥和的特点③“似乎”虚写了过去族间的械斗,“像”实写了现在渔事的热闹景象,虚实相映,凸显了追慕和平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思想内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体现兄弟二人做事认真,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是错误的,体现的应是担忧渔事不能进行。‎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伏笔”是错误的,兄弟二人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彰显人物的性格,表现当时的环境,并没有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次要人物的作用:(1)次要人物有烘托主要人物,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作用。(2)次要人物能够牵线搭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3)次要人物能够起到凸显小说主旨的作用。(4)次要人物如果为第一人称“我”的话,还能起到见证人的作用,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兄弟两人和和尚的谈话能容中说到他们把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青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从中可以看出和尚是乌鸡河的见证,既见证了过去族间争斗的历史,也见证了当下的渔事,更加凸显了和平的主题。和尚看到弟弟唱歌,也说到自己年轻时唱歌,然后又说到两族间的械斗,知道兄弟俩的父亲以及他们的仇人,而现在到了这样一把年纪皈依佛门,和尚的经历具有传奇性,也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能容,把握文章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题, “如本题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然后在文中找到题干中关键词所体现的内容,最后通过这些语句分析文章的主旨意蕴。‎ 根据文章内容“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这句话凸显了过去族间械斗残酷的痕迹;“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乎也报了大仇”,这句话凸显了过去族间械斗残酷的痕迹;“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象过节划龙船”虚写了过去族间的械斗,实写了现在渔事的热闹景象,也体现了喜庆祥和的特点。所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群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淮阳王馀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薨。‎ 七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中元年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酺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十月,租长陵田。‎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节选自《史记·孝景本纪》)‎ 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B.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蓻等/与谋反者/‎ C.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遗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D.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娲皇、黄帝等。‎ B. 和亲,即“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政治联烟。‎ C. 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用于皇帝高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等。‎ D. 甲子,我国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而成,居六十纪年循环首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景帝排行中间,福运加身。生母窦太后得宠后,前一个王后去世,生母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景帝方得以继承帝位。‎ B. 景帝宽厚薄省,善待臣民。即位元年五月,就下诏减去一半田租;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庙时,也诏令群臣不必为此上朝拜贺。‎ C. 景帝施政惠民,废除禁钢。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废除不准商人、入赘女婿做官和不准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旧令。‎ D. 景帝节俭用度,重视农业。粮食歉收时,诏令全国节约用粮,减少驻京的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把长陵附近官田租给农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 ‎(2)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14. 结合全文内容、写法和司马迁经历,你认为司马迁对景帝持何态度,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D 11. A 12. A ‎ ‎13. (1)诏令内史和各郡不能用粮食喂马,(违者将其马匹)没收归入官府。规定囚徒和奴隶穿粗糙的七鵅布衣,禁止用马舂米。‎ ‎(2)京城(朝廷)军队讨伐,七国服罪,天下安宁,太平稳定殷实富足。 ‎ ‎14. (1)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2)《孝景本纪》行文简略,不太符合人物传记详细刻画的写法,说明景帝份量不重。(3)本文行文省俭,在于司马迁对景帝之子武帝心存戒惧,唯恐言多语失,招致祸患。(4)表面上指责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实际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诛”为动词,宾语为晁错,要在“错”后断开,故排除A和C;最后“赦”的宾语为“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而“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为定语后置句,因此中间不断开,排除B。整句话的翻译为:天子因为这件事处死了晁错,派袁盎谕告七国,七国仍不停止进军,向西围攻梁国。于是,皇帝派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派兵消灭了他们。六月二十五日,赦免七国败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蓺等参加叛乱的人。‎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娲皇、黄帝等”是错误的,这些都不是真正地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项,“生母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是错误的。原文中说到“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意思是孝文皇帝在代国时,前一个王后生有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到宠幸,前一个王后死了,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所以孝景皇帝得以嗣位。‎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食”,为动词,喂食;“衣”,穿;“马”,名词作状语,用马。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师”,军队;“伏辜”,服罪;“翕然”,安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清题干“结合全文内容、写法和司马迁经历,你认为司马迁对景帝持何态度,请简要说明”,然后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评价。‎ 本纪虽然记载简略,但从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国策上对文帝的继承和发展。如“除禁锢”的宽松政策、“省列侯谴之国”等节俭措施,以及遗诏中“出宫人归其家”的善举等。尤其对景帝果断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和鼓励农业生产、稳定局势等做了肯定记录。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本文为人物传记,人物传记要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做精细的刻画,但本文作为一篇帝王传记,篇幅不长,行文简略,说明景帝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不重。司马迁是在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当政期间给汉景帝做的人物传记,司马迁用笔俭省,也是对汉武帝心存戒惧,唯恐言多语失,招致祸患。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进行总结时提到晁错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共同起兵,联合西向,这是由于诸侯王的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在行动的时候不是采取渐渐削弱的方法,表面上指责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实际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翻译:‎ 孝景皇帝是孝文皇帝的中子,母亲是窦太后。孝文皇帝在代国时,前一个王后生有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到宠幸,前一个王后死了,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所以孝景皇帝得以嗣位。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五月,减免一半的田租。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庙,命令大臣们不要上朝拜贺。匈奴进入代地,与匈奴签约和亲。‎ 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一颗光芒很长的星出现在西方。天火烧毁了淮阳东宫大殿和城楼。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反叛,出兵向西进发。天子因为这件事处死了晁错,派袁盎谕告七国,七国仍不停止进军,向西围攻梁国。于是,皇帝派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派兵消灭了他们。六月二十五日,赦免七国败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蓺等参加叛乱的人。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立皇子刘端为胶西王,皇子刘胜为中山王。迁徙济北王为菑川王,淮阳王刘余为鲁王,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齐王刘江庐、燕王刘嘉都死了。‎ 七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春天,赦免修筑阳陵的刑徒。二十九日,立胶东王为皇太子,皇太子的名叫彻。四月二十三日,大赦天下,赐予百姓爵位一级,取消禁锢的规定。‎ 后二年正月,一天发生三次地震。郅将军出击匈奴。允许百姓欢聚宴饮五天。命令内史和各郡不得用粮食喂马,(否则)要把马匹收归官府;让刑徒穿极其粗劣的衣服,禁止用马舂米。因为收成不好,禁止天下百姓不到一年就把当年收获的粮食提前吃完。减少在京城的列侯数量,派遣他们前往自己的封国。十月,出租长陵周围的耕地。‎ 后三年十月,发生日食和月食,太阳和月亮有五天出现红色。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有雷震。太阳呈现紫色。月亮横穿天廷。正月十七日,皇太子举行冠礼。二十七日,孝景皇帝去世。遗诏赐予诸侯王以下至百姓中作为父亲后嗣的每人爵位一级,天下百姓每户一百钱。放出宫女,让他们回到自己家里,免除赋役,不再参加任何杂徭。太子即位,这就是孝武皇帝。‎ 太史公说:汉兴以来,孝文皇帝广施恩德,天下百姓怀恩而安,到了孝景皇帝,不在忧虑异姓诸侯王;然后晁错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共同起兵,联合西向,这是由于诸侯王的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在行动的时候不是采取渐渐削弱的方法。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议,(被孝武帝采纳,)诸侯王的势力才衰弱下来,终于国家得到了安定。(由此来看,)安危的关键,难道不是运用谋略吗?‎ ‎(节选自《史记·孝景本纪》)‎ 诸侯骄纵放肆,吴王首先作乱,京城(朝廷)军队讨伐,七国服罪,天下安宁,太平稳定殷实富足。‎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梁诗,完成下面小题。‎ 饯谢文学①离夜诗 沈约 汉池水如带,巫山云似盖。‎ 瀄汩②背吴潮③,潺湲横楚濑。‎ 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 以我径寸心,从君千里外。‎ ‎【注]①谢文学,谢朓,当时皇室内部矛盾斗争已日趋激化,随王萧子隆代鱼复侯萧子响为使持节;翌年春随王“亲府州事”,谢朓随行奔赴荆州。②瀄汩,水流激荡貌。③吴潮,暗指伍胥潮。传说伍子胥被杀后投入浙江,化为潮神。‎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运用比喻和想象,描绘出汉江绿水如裙带、巫山云形如车盖的秀美景象。‎ B. “瀄汩背吴潮,潺湲横楚濑”,意为远离水流激荡的吴潮,渡过水流缓慢的楚水。‎ C. “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虚实结合,“一望”实写绘景,“宁思”虚写抒情。‎ D. 尾句表达出作者寄心于江水、随着友人到千里之外的情意,极言别后相思情深。‎ ‎16. 本诗是怎样层层铺垫,表达词人离别关心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1)首联以流水行云来比喻人生之漂泊无定,为下文写离别作铺垫。(2)颔联运用典故,避却吴潮急流,横渡缓慢的楚水,担心友人卷进政治风浪。(3)颈联言情愿想着江海汇合,暗示不敢奢望,以水之交汇喻人情翻覆,关心溢于言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一望’实写绘景”错误,从诗歌标题“饯谢文学离夜诗”可知,这是作者在谢眺离开南京的夜晚,写首诗送别他,此时属于饯行之时,而“一望沮漳水”意思是“到了西边,你一望见沮水和漳水的时候”,这其实是作者站在谢眺的角度展开联想想象,应该属于虚写。‎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是怎样层层铺垫,表达词人离别关心之情的”,考生要抓住“层层铺垫”“离别关心”等提示性信息,然后梳理诗歌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铺垫抒情的。‎ 首先看首联,“汉池水如带,巫山云似盖”意思是“汉江的水像带子一样,巫山的云像盖子一样”,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写绿水白云,而水和云都具有“流动”“漂浮”的特性,结合诗歌标题“饯谢文学离夜诗”可知,这是饯行诗,所以首联中的“水”“云”的流动漂浮应该是比喻人生的漂泊,这也就为下面抒写离别做了铺垫。‎ 接着看颔联,“瀄汩背吴潮,潺湲横楚濑”意思是“你这一路上会遇到水流激荡的吴潮,要努力避开,也会遇到湍急的楚濑,要小心横渡”,结合注释可知,此处使用伍子胥的典故,表面上是提醒谢朓一路上要小心避开急流险滩,实则是用伍子胥被害的典故来提醒他要警惕险恶的政治风浪。‎ 再看颈联,“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意思是“到了西边,你一望见沮水和漳水的时候,难道不会想起东边江水与海水交会的情景吗”,这两句是作者站在谢朓的角度来展开联想,用反问的形式表达“你看那沮水和漳水都汇入长江到东边来和大海汇合了,你到了那里之后,可别忘了要回来和我见面”的不舍之情,“江海会”本是水之交汇,此处来喻人之相见。‎ 经过层层铺垫,尾联“以我径寸心,从君千里外”则是直接抒发出了作者酸楚难舍的离别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两句是杜牧对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秦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就能保持树木天性,这个比喻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一句点出了作者暂停扬州之事,而“___”一句写出了眼前所见“黍离”之景。‎ ‎【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其莳也若子 (4). 其置也若弃 (5). 解鞍少驻初程 (6). 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有些诗文含义相近的句比较难以区分,要反复斟酌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锱铢”“莳”“鞍”“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古代,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远超水旱灾害_______战争。简单的史料记录背后,常常是_________的生命财产损失。在经历多次教训后,“切断传染源”便成为面对“大疫情”时执政者们的重要举措。如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所致,新任知州刘彝以“雨污分离”的思路_____当地水渠,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①),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隔离法,始于秦朝。《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记载,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________切断传播源。唐代时由僧人开设的用来隔离收治病患者的乞丐养病坊,从宋代开始出现的大量官办养病机构,(②)。清代的法律规定: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凡海外来华的船只,要严格排查“出痘者”,切断一切输入通道。‎ ‎(摘编自《中国科普》)‎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至 触目惊心 构建 从而 B. 甚至 惊世骇俗 重建 进而 C. 甚至 触目惊心 重建 从而 D. 以至 惊世骇俗 构建 进而 ‎19.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境内如发现天花患者,应酌情将其隔离,海外来华的船只,要适当排查‘出痘者’,依礼切断输入通道。”好吗?为什么?‎ ‎【答案】18. C 19. ①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确保污水与饮用水分离)②都是隔离病患的处所(都有隔离病患的作用) ‎ ‎20. ①不如原文表达好,原文语境为庄重场合,应使用公文语体。②运用“只要……一定”“凡……严格”“一切”等表达命令语气、限制范围等词语,强调坚决不容放宽的措施。‎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①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也可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情况的程度很深而产生的结果。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文段中是要将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和水旱灾害战争作比较,突出其破坏力巨大,第一处应用“甚至”。‎ ‎②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惊世骇俗:指人因思想、言行等异于寻常而使人感到震惊。文段中强调瘟疫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让人看到很震惊,第二处应用“触目惊心”。‎ ‎③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重建:重新建设或建立。文段中水渠是具体的,是重新修建水渠,第三处应用“重建”。‎ ‎④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进而:更进一步。文段里强调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这一结果,第四处应用“从而”。‎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表达连贯的能力。要补充完整所缺失的句子,关键在于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知晓这段文字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语境,我们才能推断划横线的地方需要怎样的表述才能将上下文连接起来。另外注意字数的要求。‎ ‎①这里前面说到“建成了地下排水系统”,后面是结果“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造成瘟疫的原因的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所致,这里强调排水系统的作用,可填“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确保污水与饮用水分离)”。‎ ‎②前面说到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房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切断传播源,后面说到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说明在古代已经有那种类似于现代的隔离病患的场所,所以这里可填“都是隔离病患的处所”。‎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效果鉴赏能力。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不同句子结构、不同语气类别、不同表达效果的把握。作答时,要对比句子改动的地方,结合语境分析哪种表达更好。‎ 对比修改后的句子,将“只要”改成了“如”,“一定要”改成了“应酌情”,缺少了“凡”,“严格”改成了“适当”,“切断一切输入通道”改成了“依礼切断输入通道”,效果不如原句好,原文语境庄重,使用公文语体,甚至用了表达命令语气和限制范围的词语,语气强烈,更强调了对隔离疫情的重视。‎ ‎【点睛】句子的补写要求语句连贯,顺序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互相照应。一般遵从以下几点:陈述对象要一致;前后句式,句子结构要一致;看语句顺序,要符合思维逻辑;看词语照应,考虑词脉的相承性;看画面色调,看画面的相融性;看上下文押韵,看音韵的和谐性;看标点符号,考虑结构的层次性。‎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流行语的变迁与时代发展休戚相关。②从“互联网十”到“区块链”,③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增加着生产生活的疆域。④从“港珠澳大桥”到“两弹一星”,⑤中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⑥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的因素。⑦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⑧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⑨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答案】①“休戚相关”改为“息息相关”;③“增加”改为“拓展”;④“从‘港珠澳大桥’到‘两弹一星’”改为“从‘两弹一星’到‘港珠澳大桥’”;⑥删去“的因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词语运用及修改病句。看词语运用是否准确首先要理解词语意思,其次要结合语境;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可以用语感分析法和句子成分分析法。‎ ‎“流行语的变迁与时代发展休戚相关”中“休戚相关”意思是“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而这里是强调流行语的变迁与时代发展关系紧密,应用“息息相关”。‎ ‎“增加……疆域”搭配不当,应将“增加”改 为“拓展”。‎ ‎“从‘港珠澳大桥’到‘两弹一星’”不符合时间顺序,应改为“从‘两弹一星’到‘港珠澳大桥’”。‎ ‎“是因为……的因素”句式杂糅,删去“的因素”。‎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2.世界穿山甲日是由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发起设立的。‎ 上图是2020年“世界穿山甲日”的宣传徽标,请就其构图要素与设计寓意加以说明。(字数不超过86字)‎ ‎【答案】构图要素:以圆形地球与仰卧的穿山甲为主体,外面环绕“世界穿山甲日”,英文字母与“2020年2月15日”英文阿拉伯文混合组成。‎ 设计寓意:让人类意识到穿山甲所处困境,停止对穿山甲等动物的捕杀。(意对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图的类型,如本题属于徽标,然后要知道徽标使用的场合或者反映的主题,接着明确设题的具体要求,最后按照要求答题。本题要求“就其构图要素与设计寓意加以说明”,这里包含两个问题,一是“构图要素”,二是“设计寓意”。‎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构图要素。考生需要观察徽标的构成部分,分析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按照顺序把每个部分陈述出来即可。从图上来看,徽标由两个部分组成,中间是徽标的图形,也是主体部分,即一只呈地球状的仰卧的穿山甲,上下是文字部分,上面是英文“世界穿山甲日”,下面是英文字母与“2020年2月15日”英文阿拉伯文混合组成世界穿山甲日的时间。这些都是徽标的构成要素。‎ 然后看第二个问题——设计寓意。考生需要了解徽标使用的场合和使用的目的,然后结合徽标的图形部分来分析寓意。作为“世界穿山甲日”的宣传徽标,其目的自然是保护穿山甲;从徽标的主体图形来看,穿山甲呈现仰卧蜷缩的姿态,这其实是反映穿山甲在现今的困境,而这困境主要源自人类对穿山甲的捕杀,所以设计这样的徽标,其寓意应是让人类了解穿山甲的处境,能够停止对穿山甲的猎捕。‎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8日,这一天,英雄城市武汉重启希望的列车。1月23日关闭离汉通道后,时隔76天,4月8日武汉三大火车站相继始发首趟省内、省际、城际客运列车,当天6点25分,D9301次列车从汉口站开往荆州……标志着那个九省通衢的武汉正“华丽归来”。‎ 如果你是D9301次列车的列车长,出发前对本列乘客播报,该说些什么呢?请结合材料内容与你的理解,以列车长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齐心抗疫,武汉归来 尊敬旅客朋友们: ‎ 大家早上好!欢迎乘坐久违的D9301次列车,我是本次的列车长。时隔76天,列车终于再次出发,熟悉的武汉终于回来了。‎ 相信朋友们现在心情十分激动,回顾封城的历程,也万分感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之初,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中央到地方,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社会、医院和个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和致死的危害都不容小觑,更要考虑爆发的特殊时间和地点。‎ 两个多月前,临近春节、正值春运,人员流动性激增,而武汉地处九省通衢,东西南北的人流汇集于此,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的难度。如何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救治患者,如何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最大限度防控疫情,如何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回家过年,这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必须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高度戒备、共同应对。事实证明,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经过考验,逐步走出至暗时刻,迎来光明。‎ 抗击疫情不只是政府部门和医护人员的事,更是每一个个体的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个人而言,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并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吐痰等良好习惯,不仅是对个人健康负责,更是在减少疫情传播途径。在春节期间人口的大规模大范围流动的背景下,对公众的卫生教育尤其需要进一步下沉,‎ ‎ 让防控的共识与知识,能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同时,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疫情信息呈现链式传播,我们需要信息分享,但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造谣传谣,我们需要严阵以待,但不必过度恐慌。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出行与安全,以实际行动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生态,就能对政府力量形成不可或缺的补充,真正形成渗透到每个生活角落的防控力量。‎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前往疫情一线,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武汉15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等。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对健康的守护、对生命的看护,展现着医者仁心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他们不论生死的逆行,才有我们安全自由的出行。‎ 武汉重启,华丽归来,包含着每一个个体的的奉献与牺牲。朋友们,让我们更加团结一致,早日彻底战胜疫情,祝愿的祖国战无不胜,勇往直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行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立意。读懂材料是重要前提。必须全面理解材料,不可抓住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重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理清其逻辑关系。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题目“任务”要求也是成败的关键,看申请任务所设置的写作场景,分析出写作身份、对象、文体等要求。‎ ‎【审题】这是单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简单,首先提取关键词:“英雄武汉”“九省通衢的武汉”“重启希望”“华丽归来”,从中可以看出材料实际只强调了英雄城市武汉劫后重生,华丽归来,满血归来。可以结合武汉在这场劫难中遭受的痛苦、付出的努力、收获的成功与感动、凸显出的团结坚毅等精神品质,或者表达理性的反思,但不可消极,重点要突出华丽归来,未来充满希望。其次分析任务要求,写作身份:列车长;对象(读者):乘客;文体:发言稿;主题:可以是总结、鼓励、感谢、反思等。‎ ‎【立意】1.历经劫难让我们更加坚强。‎ ‎2.在劫难中遇见更美的人性 ‎3.感谢最美逆行者 ‎4.科学反思,归来才会更华丽 ‎【素材】1.是的,只有我们团结一致,才能战胜病魔。“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我的一点心意”日照市东港环卫工人袁兆文走进派出所,扔下12000元匆匆离开,‎ ‎17秒感动国人。援鄂的医护人员中,很多姑娘为了穿防护服方便,毅然的相互剪去长发。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拿衣服去救另一群孩子。‎ ‎2.在国家危难之时,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在在考耋之年依然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毅然决然的出征武汉;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没有造遥,警示国人,为战役赢得宝贵时间,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3.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的建议。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 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4.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憂延势头。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前往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患者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5.众多原本放假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加紧生产,10天建成一座拥1000张病床的医院;18个省份以一省包一市的形式为湖北各市提供医疗力量支援,截至2月19日,已有32395名医护人员从各地驰援湖北,医疗设备防护服、蔬菜等物资从各地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湖。‎ ‎【结构】任务驱动行材料作文,结构上首先要符合任务要求,要按照讲话稿的格式和语言风格行文。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议论文一般有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三种结构。本题可以采取层进式结构层层深入。首先可以对疫情做个总结、陈述封城前、封城中和武汉重启三个阶段的经历和体会,其次可以谈谈抗疫的科学方法,最后对乘客朋友们们提出建议,呼吁团结,祝愿未来。‎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