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东阳外国语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东阳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王玲琳 审题:郑中南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选择题每道3分) 1.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群很快聚拢(lǒng)来,最后那四名军警被挤得太厉害,便只好不只一次地用马屁股和鞭子把他们“赶开”,这是当时人们的说法。 B.核实过的人都在胸前做上了记号,然后在士兵的推搡(sǎng)下挤入列车……卓斯纳猛然冲上去同德国士兵厮打起来。 C.现在是把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zhěn)救出来,置于兄弟情义的磐(pán)石上的时候。 D.海伦独自望着窗外,她忽然看到车外的雪地上,一个男孩冲着她裂着嘴,做了个杀头的动作。她心中一颤(chàn),一种不祥之兆油然而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特别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乙】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 一件,—— 周朴园 【丙】(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认识了。 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特别 B.浅尝辄止 C.伺候 D.骇人听闻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 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C.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主要指剧中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与人物的矛盾关系,既可以是人物的外部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D.女工们紧紧抱在一起,是绝望,还是濒临死亡的挣扎?她们颤抖着,是恐惧,还是寒冷?她们能做的只有紧闭双眼,紧咬嘴唇,默默祈祷。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龟玉毁于椟中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吾恐季孙之忧 申之以孝悌之义 C.无乃尔是过与 今由与求也 D.秋以为期 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事于颛臾 B.养生丧死无憾 C.至于顿丘 D.子无良媒 7.对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分类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 ①非我也,岁也 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肇锡余以嘉名 ④是社稷之臣也 ⑤不拘于时 ⑥为巡船所物色 ⑦恐年岁之不吾与 ⑧闻道百 ⑨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④/②⑦⑧/③⑤⑨/⑥ B. ①④/②⑦/③⑨/⑤⑥/⑧ C. ①④⑥/②⑧/③⑨/⑤/⑦ D .①④⑥/②⑧/③⑤/⑦/⑨ 8.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态度鲜明,语言简练。(不超过60个字)(4分) 2017年2月《江西日报》 报道称,该省除少部分需要保密的车辆外,都要统一公车标识。记者调查发现截止目前,全国已至少有广西、天津、福建、江西等地要求辖区所有公车统一标识。天津公务用车统一标识为“天津市公务用车”及“监督电话:83605111”字样,字体为黑体,根据车身颜色不同,标识颜色为白色、黑色或蓝色,分别喷涂于车身两侧车前 门。广西的方案还要求,对不按规定粘贴公车专用标识、公车专用标识存在损毁痕迹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对车辆所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构成违纪的,依法依纪处理。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公车贴标识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10 分) 中华民族的处世之道认为,暴力、强权绝非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各国在处理邦交关系上应遵循亲仁善邻的和平之道。在中华文化中,穷兵黩武一向被斥为“霸道”。先秦诸子对于治国之道虽各持己见,但对于“霸道”则同声谴责,其中儒、墨两家的“非战”思想就是反对“霸道”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王朝的邦交之道大多以道义德教为价值取向,倡导“怀远以德,不闻以兵”的和平外交原则。在边疆治理中,倡导修德安民,将开边垦殖、互市交流、融合发展作为治边要务,致力于营造祥和安宁的周边环境。 中国自古疆域辽阔,强邻代兴,周边扰攘从未曾停息。面对来自周边的安全威胁,就必须以强大的国防力量为后盾震慑强敌、维护和平。我国古代先哲提出了“慎战”“重战”交互为用的策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慎战观,即以高度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战争。慎战观强调“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原则,摈斥“怒而兴师”“愠而致战”的好战之举;慎战观倡导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积极国防理念,深刻阐释了慎战与重战、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将慎战观落实到国家治理之中,就是要知战、备战。知战是指深入研究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战争的内在规律、战与和的利害得失;备战则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对战争常备不懈,以形成对己有利的战略态势。 中国古代兵家谈论战事,大都以禁暴止战为旨归,强调师以义动,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以谋取胜”。例如,《六韬》倡导“文伐”,《孙子》主张“谋攻”。这种贵谋尚计的思想成为后世筹划战守的圭臬。总体来看,中国古代谋略运用的精髓可以归纳为:道胜为上、政胜为本、柔胜为用。所谓“道胜为上”,是指道义的优胜是谋略运作的最高目标。“道胜”要求体现军事行动的道义合法性,取得以德服人、海内归心的效果。所谓“政胜为本”,是指政治目标、政治谋略是战略谋划的主体与核心,政略的实质是有效整合、充分利用诸如时势、人心、民情、道义、邦交等政治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战略效能。所谓“柔胜为用”,是指以间接、迂回、柔性的方式赢得胜利。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通过运用国家软实力达到战略目标,实 现不战而胜的战略效果。 先秦诸子谈论国防之道时,大多将国力放在重要位置。如《管子》的“为兵之数,存乎聚财”,《商君书》的“农战”论等,都强调国家实力的重要性。实力是制胜之基,依托实力形成战略优势,进而转化为胜势,是战略谋划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谋略就是善用力、巧用力,实现未战先胜的“形胜”。实现“形胜”,首先要“聚力”,然后要“造势”与“任势”。“聚力”就是厚植国力,聚合一切有利因素,形成对敌斗争的压倒性优势。所谓“造势”,即依托自身强大的实力,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局势,以威慑、压制并最终战胜对手。所谓“任势”,是指将客观的物质力量与主观的谋略运作有机结合,将固定的、静态的力量转化为动态的威势,进而赢得胜利。历史证明,正义的力量并不能自动战胜邪恶,惟有通过“任势”,依托强大的实力、发挥正义的力量,才能禁暴止乱、实现和平。 (原文有删改) 9.下列对“慎战观”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慎战观包括“慎战”与“重战”这两种矛盾对立的策略,“慎战”与“重战”交互为用的战略思想是我国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 B.慎战观是一种以高度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战争的国防理念,选择“慎”,也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 C. 知战、备战是“重战”思想的体现,是从国家治理角度落实慎战观;只要知战、备战,就 能凭借强大的国防力量震慑强敌、维护和平。 D.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是一种积极的国防理念,其中“备”指的是“武备”,包括军队建设、 武器装备等要素。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秦诸子对于治国之道的理解虽有同有异,但均反对“霸道”,都主张以德服人的和平外交政策。 B.第三段以《六韬》《孙子》为例,表明中国古代兵家谈论战事强调师以义动,追求禁暴止战。 C.《左传》中烛之武见秦伯并说服其退兵的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谋略运用中“道胜为上”的思想。 D.“聚力”不仅要聚有形的物质实力,也要聚一切有利因素所带来的无形之力,只有在“聚力”的基础上“造势”“任势”,才能克敌制胜。 11.根据本文内容,概括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阿 田 叔 缪字光 阿田叔是我幼时的邻居,小时候不礼貌,一直叫他阿田,现在却时常想起他。 阿田叔是我现在对他回忆的称呼,其实在我小的时候,我很不礼貌,一直叫他阿田。我在小学的时候,家住东湖轮船码头附近的一个弄堂里,阿田叔和他的母亲就住在我家的斜对面。 阿田叔终身未娶,和他的佝偻着背的八十岁的母亲相伴,住在两层楼的木质结构的老房子里。我记得那时的阿田叔已有50岁左右的年纪了,他穿着缝着补丁的棉布衣服,脸色白白的,个子也不高。他没有工作,因为他原先下放在近郊农村当知青,但他是城里人出身,不会干农活,就干脆不去乡下了。在寂寞的日子里,他只有以烟酒相伴了,烟抽的是3分钱一包的“经济”牌香烟,酒喝的也是几分钱一小瓶的当地土烧白酒。周围邻居都看不起他,也不和他搭理,他的年老母亲好像也不和他说话,他们母子俩常常默默地坐在旧方桌的两边,一坐就是大半天。 我不知道阿田叔为何没有老婆孩子,当我长大了,我才知道,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城里人因为当知青,或者家庭成分等原因,延误结婚甚至终身没结婚的人不是一个两个。 我从小就是个不懂事爱玩的孩子,所以常常在弄堂里众多邻居家里串门,也不管受不受欢迎,阿田叔的家里,我就经常去。记忆中的阿田叔家里,光线总是暗暗的,阿田叔坐着桌子旁喝茶抽烟,他的母亲坐在另一边,俩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碰到吃饭时分去他家,阿田叔就通常就一个菜,吃着下放的生产队给他的米做成的白米饭,有时他也从附近的“东方红”饭店买一个小菜在喝白酒。他母亲的三顿饭则由在轮船公司里当干部的阿田叔的哥哥的两个孩子轮流送来,阿田叔是自立的。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我吃过了年夜饭又来到阿田叔的家里。阿田叔对我笑笑,算是打过招呼了。阿田叔虽然穷,虽然没人理,但他白净的脸上有时总露出那种善良的笑。 “阿田,吃什么菜啊?”我也像当时那个年代的人们一样,没礼貌地称呼他。 “你自己看啊。”阿田叔回答道,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表情。 白菜烧咸肉、白菜烧油豆腐,阿田叔过年的两个菜,也许是他一年中最好的菜了!他还是喝着土烧白酒,他的母亲早早地上楼睡觉去了。那时没有“春晚”,收音机也是富裕人家的奢侈品,阿田叔就一个人吸着“经济”牌香烟,喝着劣质白酒,要不是我的串门,他就是一个人过的大年除夕! 其实阿田叔还有两个兄弟,分别在附近的轮船公司和嘉兴的单位里当着不大不小的干部, 他们的孩子都长得漂亮而健康,就是阿田叔只是一个人。当时我还小,也不懂得问这是为什么。 1978年,我们家要搬到新的楼房里去了。记得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阿田叔坐在了我家里,恭恭敬敬地在和我爸爸聊着什么,其实不算聊,他只是惶诚惶恐地坐在爸爸的对面,脸上露着善良的微笑,他也许是来和我们道别吧,也许是来祝贺爸爸又获得了新的前途吧!阿田叔其实什么都懂,他懂人情世故,他懂人生的道理,只是对于那个年代,对于他自己的人生,他有点无奈罢了吧。 当我离开那个弄堂后,我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知道阿田叔和他的母亲后来怎样了。我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成长,后来当了兵上了军校当了公务员,虽然人生路上也曾遭遇坎坷,但当我静下来,我便想起阿田叔,想起自己当时对他的不礼貌。其实阿田叔是善良的,他是理解我这个小孩的,所以他经常对我露出善良的微笑。也许阿田叔当时许了愿,要让我懂事后还想着他…… 此时,我耳机里想着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的旋律,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但我依然一天天长大……”阿田叔,你那遥远而亲切的形象会永远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12.文章第4段对“阿田叔为何没有老婆孩子”原因的推测有什么作用。(4分) 13.作者把自己在“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来阿田叔家串门进行了详细叙述描写,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1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6分) 1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作者提及潘美辰歌的原因以及文章主题的理解。(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19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D.忧劳可以兴国 兴:使……兴盛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均之二策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请以战喻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寡人之于国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分) (2)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4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20-21题。(8分) 塞寒行 【唐】温庭筠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①下千蹄马。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晚出榆关②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心许凌烟③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④泪成血。 【注】①白龙堆:沙漠名。②榆关:即山海关。③凌烟:凌烟阁,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 臣命人为其画像并悬挂于凌烟。④青楼:涂饰青漆的楼房,这里指其妻子居住的阁楼。 20.诗中划线句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分析。(4分) 21.本诗的最后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 (2)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3) 日月忽其不淹兮, 。 ,恐美人之迟暮。 (4) ,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解读古典文学名著角度趋向多元,往往赋予其新思维、新角度:从《儒林外史》中发掘“营销学”,从《西游记》中学习“管理学”,从《红楼梦》中研究“公关学”“服饰学”,从《三国演义》中汲取“策略学”,从《老子》中探寻“投资学”“养生学”…… 你如何看待当下古典名著阅读的新思维、新角度现象?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东阳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卷答案 1.B. (A“不只”改为“不止”C.拯应是zhěng“情义”应改为“情谊”D.咧着嘴) 2.A.(应该是甚至 “特别”表强调,“甚至”表让步。) 3.C.(丙句省略号改破折号) 4.D.(A.句式杂糅,“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实施”和“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杂糅。B.介词残缺,“这种或那种”前加上介词“以”。C.搭配不当 应该是“人物的性格冲突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 5. A。“于”都是介词,在。(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C项,句末语气词;介词,和。D项,介词,把/连词,用来) 6.D.( A.有事:古义,有军事行动,即用兵。今义:有事情。B.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C.至于: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表 趋向。) 7.B. 8.(示例一)公车统一贴标识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标识可以贴就可以撕,只有在根本上采取措施遏制腐败源头才是正举。(示例二)公车统一标识是可行有效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部分人公车私用的行为,而且对公务人员外出办公也起到了受群众监督的作用。 9.B(A“慎战”与“重战”两种策略并不矛盾,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并列关系。C.“只要……就”强加关系。D.“备”不仅指“武备”,也包括“内修文德”) 10. D.(A“都主张以德服人”错,B是为了论证中国古代兵家贵谋尚计;C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谋略运用中“政胜为本”的思想) 11.(1)反对霸道,以德立国;(2)反对好战,慎重重战;(3)贵谋尚计,不战而胜;(4)实力为本,造势任势。 12.①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深化主题,表明造成阿田叔悲苦命运的,有个体原因,也有社会原因。②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为下文写阿田叔的孤寂生活作铺垫。(4分) 13①.突出阿田叔物质生活的贫苦、精神生活的孤寂。②以我的冒失和没礼貌,衬出阿田叔的善良、随和。③体现文章对材料的取舍、加工,详略分明,重点突出。(写出前两点即给4分) 14.①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绘,形象刻画出阿田叔的善良、谦卑。②通过阿田叔主动来我家和我们道别,表现了人物性格中平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知书达礼、有情有义。③这段描写,不仅使阿田叔的形象更丰满,也有助于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6分) 15.原因:作者提及潘美辰的歌,意在表达对阿田叔悲苦一生命运的悲悯。没有家的温暖,一生凄苦。主题:①文章借与旧日邻居阿田叔交往的往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贫苦而善良的城市贫民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怀念之情。②个人在时代大潮面前往往是微弱的,一味怨天尤人诚然不可取,有时随遇而安更需要内心的坚韧。阿田叔的一生,虽贫苦潦倒,但不失尊严,依旧值得人怀念、嗟叹。(原因2分,主题4分) 16.B 函:用木匣子装 17. B( A.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 B. 都是介词,用C.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D.介词,被/介词,对于) 18. B(两个反问句,第一句否定“得失难易”之说) 19.(1)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2)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抑:或者。本:推究……根源。其:代词,那。之:第一个和第二个都是代词, 指代“天下”;第三个是助词,的。而:两个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自于:由于。人: 人事。) (3)重视学校教育,宣扬孝敬长辈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肩挑头顶了。 20.①三、四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龙堆下千骑驰骋扬起的漫天黄尘从远处看也不过“一点”而己,衬托出塞外原野无比的广袤。②五、六句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塞外寒风之猛烈之凛冽。 21 ①“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午伤离别”写出了诗人有心为国建功立业,使自己的图象画于凌烟阁,垂名于后世,可是却由此亲人分离而心生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复杂心理。②进而诗人对图象上凌烟阁产生了质疑,发出“彩毫一画竟何荣”的感慨,以此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战争带来痛苦的反思。 22.(1)既来之,则安之。 (2)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3)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4)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 (5)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