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科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若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承年的读书方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 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 C.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 文章所述的各种读书法都有着鲜明的儒学烙印,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方法的结论。‎ B. 南宋人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具有思辨色彩。‎ C. 文章的每一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了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 文章在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证时,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了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获取新知识、取得功名、矫正自我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并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 文章所论传统读书法,在现代社会看来有积极的参考、指导价值,但仍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错误。结合“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分析可知,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项,“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错误。结合“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分析,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D项,“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以偏概全。结合文本内容“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分析可知,“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有误。结合“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等分析可知,没有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阐述。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并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分析可知,“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思想,未阐释必要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93年国产影片生产下降50%,观众人数下降60%,票房总收入下降35%,发行收入下降40%。‎ 直到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横空出世,让国产电影开始看到生机。《英雄》火爆背后的制度背景是2002年的“院线制”改革,国家规定2002年6月1日以前没有组建院线的地方将停止供应进口分账大片。短短半年内,全国30条院线被催生,彻底结束了中国五十多年来按行政区域供片、按省市县层层发行的计划模式,改为发行方直接向院线发行影片,再由院线统一向旗下影院供片。尽管中国的院线制还不成熟,但它打通了渠道环节,成为电影产业化的重要推手,票房从2003年的9亿元逐渐爬升到2009年的62亿元。‎ ‎(摘编自杨林《十一五启动中国电影院线体制改革票房五年翻倍》,2010年12月16日《新京报》)‎ 材料二 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达到202.17亿元,超过北美同期的2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3亿元),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在票房不断攀升的同时,各大院线以爆米花销售为代表的卖品业务更是表现强劲。从多家上市影视公司近期公布的2017年年报来看,其卖品业务毛利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成为各大电影院线重要的利润来源。‎ 近期,上市影视公司纷纷披露了其2017年年报。记者分析万达电影、横店影视、金逸影视、幸福蓝海及上海电影等上市公司的年报发现,相比于电影放映10%左右的毛利率,卖品业务的毛利率普遍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迭70%-80%。以横店影视为例,2017年其卖品业务毛利率为75.24%,实现利润约1.86亿元,是其电影放映业务利润的两倍。‎ ‎(摘编自邱海峰《“爆米花经济”为何持续走红》,2018年05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院线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一、进入壁垒。一是规模经济壁垒:电影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提高,使得具有相同或相类似规模的院线企业数量众多,各院线拥有的影院数量相差不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强,市场集中度下降,逐渐有更多的小企业加入,这也说明规模经济效应不够显著,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容易进入市场并迅速成长。二是产品差别壁垒: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影片排片和附带性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并没有明确的品牌忠诚度,所以这类壁垒主要体现在影院放映设备和地理位置上。三是政策法律壁垒:根据《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以参股形式投资现有院线公司的,参股单位须在三年内投资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本院线中电影院的新建、改造;以控股形式投资现有院线公司的,控股单位须在三年内投资不少于4000万元人民币;单独组建省内或全国电影院线公司的,组建单位须在三年内投资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这样看来,虽然院线企业的融资方式多样化,但对于影院规模和资本量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二、退出壁垒。当电影院线企业退出这一行业时,不得不放弃之前的电影放映设备和场地,这些配套设施的专用性较高,价值不能完全被收回,甚至被搁置,它们所造成的损失就是该行业的沉淀成本,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电影院线企业的退出障碍,形成一定程度的退出壁垒。‎ ‎(摘编自《2017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行为分析》,2017年12月23日中国报告网)‎ 材料四:‎ ‎ ‎ ‎(摘编自《2017年中周院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018年5月3日中周产业信息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世纪90年代,国产电影无论从生产数量还是观众人数上都有很大下降,2002年的“院线制”改革打通了渠道环节,让国产电影出现生机。‎ B. “院线制”改革前,中国是按行政区域供片,省市县层层发行,改革后则是由发行方直接向院线发行影片,再由院线统一向旗下影院供片。‎ C. 各大院线以爆米花销售为代表的卖品业务要比不断攀升的票房表现更为强劲,其卖品业务利润是放映业务利润的两倍。‎ D. 上游的投资、制片方、中游的发行方和下游的院线、影院与观众共同构成了电影的产业链,电影发行是制片方走向院线和观众的途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院线制”改革催生了许多条院线,这些院线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推动了电影产业化的发展,促成了我国票房总收入首次成为世界第一。‎ B. 国家的政策法律对院线企业的融资有相应规定,投资院线企业是有时间和投资量要求的,达不到规定时间内投资量的单位是不能进入院线市场的。‎ C. 由于电影放映设备和场地等配套设施的价值不能完全被收回,甚至被搁置,导致行业成本增加,电影院线企业要退出这一行业变得十分困难。‎ D. 中游发行方提供片源,下游用户付费观看,产业各环节按比例分账,从2017年现状来看,国内院线、影院的分账比例相对较大,其次是投资、制片方。‎ ‎6. 从材料中看,中国院线要更好地发展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 ‎6.‎ ‎ ①开放卖品业务,丰富院线利润来源;②逐步淘汰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提升规模经济效益;③减少同质化竞争,提升品牌忠诚度;④用政策和法律提高准入门槛,增加退出难度,减少市场投机因素。‎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C项,“其卖品业务利润是放映业务利润的两倍”错,“以横店影视为例,2017年其卖品业务毛利率为75.24%,实现利润约1.86亿元,是其电影放映业务利润的两倍”,这是横店影视2017年的数据。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C项,“导致行业成本增加,电影院线企业要退出这一行业变得十分困难”错,据“它们所造成的损失就是该行业的沉淀成本,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电影院线企业的退出障碍,形成一定程度的退出壁垒”,行业成本的增加只是企业退出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据“其卖品业务毛利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成为各大电影院线重要的利润来源”可总结出“开放卖品业务,丰富院线利润来源”;据“市场集中度下降,逐渐有更多的小企业加入,这也说明规模经济效应不够显著,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容易进入市场并迅速成长”可总结出“逐步淘汰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提升规模经济效益”;据“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影片排片和附带性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并没有明确的品牌忠诚度”可总结出“减少同质化竞争,提升品牌忠诚度”;据“政策法律壁垒:根据《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以参股形式投资现有院线公司的……”可总结出“用政策和法律提高准入门槛,增加退出难度,减少市场投机因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暮鼓 ‎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有一天,她的刚会说话的小孙女大声叫了她“奶奶”!她勉强笑着答应着,心中却是一惊:难道她真的成了奶奶?“奶奶”这个词让她觉得,如果不是她的孙女残忍,那只能是时光残忍,时间如刀。‎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B.‎ ‎ 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C. 小说文字朴素平实、简约凝练,情节曲折离奇,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D. 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8. 作品最后三段为什么描写了“暮色中的鼓声”?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设置十分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7. C 8. ①照应标题,呼应开头。结尾“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与开头“她在黄昏里出门走路”呼应,结构完整。②烘托了人物性格。 “暮鼓”有力地烘托了打工母亲虽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③“暮鼓”蕴含着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力量,让作品韵味无穷。④揭示主题。“暮鼓”使“她”心灵警醒,感悟到应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 ‎ ‎9. ①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②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③“老头”是“妈”的情节安排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心灵。‎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曲折离奇的情节”错误。本文故事性不强,本文主要讲一个城市的暮年女性遇到一位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启示的故事,小说情节普通平淡,故事性不强。故选C。‎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结构分析及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理解全文内容,从其结构、人物特点、主旨意蕴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作品最后三段描写了“暮色中的鼓声”,和文章标题“暮鼓”相照应。“暮鼓”,本义是指“暮色中的鼓声”,“暮”说明临近结束,而“鼓”又给人坚强有力的感觉,催人奋进;从全文来看,与“暮”相关的有“她”,有农民工的母亲,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到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她”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从会所传出的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态度,突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情怀。‎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题干问的是“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布局,属于段落的作用范畴。首先找出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她”开始看到这位母亲的时候,认为是一位老头,“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当年轻人喊“妈”时,她误以为是喊自己,认为年轻人认错人,等到看到年轻人走到“老头”面前时,她才知道“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通过这些内容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同时这一情节设置了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精彩奇妙,而且“老头”是“妈”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者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 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穆积怨。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斛律光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B. 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C. 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D. 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帝、世宗、天保,分别是谥号、庙号和年号,而这三者都是皇帝专有。‎ B. 舍人,古代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C. 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 D. 庶女,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侧室所生女子;正妻、继室所生子女为“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斛律光箭艺高超。十七岁时阵前箭射莫者晖,后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其颈,斛律光还先后得到了高祖和世宗的称赞。‎ B. 斛律光英勇善战。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戍所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袭击打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 斛律光抗令不从。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城戍后,他没有遵命解散士卒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皇帝心生不满但仍宣抚犒劳了兵士。‎ D. 斛律光遭冤被杀。北周将军韦孝宽忌恨斛律光的英勇,就散布他要造反的谣言,北齐皇帝这时对斛律光也起了疑心,就设计杀死了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⑵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 ‎【答案】10. C 11. A 12. B ‎ ‎13. ⑴这块田地是用来种禾草的,可喂数千匹马,以备敌人来犯。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 ‎⑵适逢皇帝之前对斛律光有所怀疑,便对何洪珍说:“我以前怀疑他想要造反,果然这样。”‎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率步骑五万”的目的是“赴之”,中间不能断开;“于城下”是“大战”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D项。“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前面不能断开。排除B项。句意:斛律光率五万步骑赶往援救,在城下大战,于是夺取了北周建安等四个城戍,俘获一千多人而还。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解散兵卒。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 项,“这三者都是皇帝专有”有误,“谥号”不是皇帝专有。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分析可知,“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不是击败三戍的战果,是击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人时获得的,事件错位。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此”,代词,这;“饲”,喂养;“饲马数千匹”(定语后置句);“以”,连词,表目的,来;“寇难”,是由内乱外患所造成的灾难,谓亦指蒙受敌人侵犯之难;“无乃”,恐怕……吧;“阙”,通“缺”,削弱、亏损。(2)“会”,适逢、恰逢;“所疑”前面需要补充宾语“斛律光”;“其”,代词,他;“反”,造反;“果然”,果然这样。‎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擅长骑射,凭武艺闻名。跟从他的父亲斛律金西征,周文帝的长史莫者晖当时在行阵中,斛律光骑马疾行射中了他,并在阵前将其生擒,斛律光当时才 17‎ ‎ 岁。高祖赏识他,立刻提拔他为都督。他曾经跟从世宗到洹桥打猎,看见一只大鸟,在云端翱翔,斛律光拉弓射鸟,正射中鸟颈。这鸟形如车轮,旋转坠下,落到地上,原来是一只大雕。世宗取来看,很惊异于他的技艺,当时被传称为落雕都督。晋州东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个戍所,招引逃亡的叛军,常常骚扰寇掠。天保七年,斛律光率五千步骑袭击打败了他们,又大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俘获五百多人、各种牲畜千余头后返归。武平二年,北周派纥干广略围攻宜阳。斛律光率五万步骑赶往援救,在城下大战,于是夺取了北周建安等四个城戍,俘获一千多人而还。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解散兵卒。斛律光认为兵士大多立有功勋,没有得到慰劳奖赏,如果一旦遣散,不施恩泽(不利军心),于是秘密上表请求派人宣布恩旨,大军仍按原计划前进。朝廷派出的使者延迟了,军队回京,将到紫陌,斛律光仍然驻在营中等待来使。皇帝听说斛律光率大军已逼近京师下营,心里十分厌恶他,急忙令舍人催促斛律光入朝拜见,然后宣抚犒劳解散了兵士。授予斛律光左丞相官职,又另外封他为清河郡公。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皇帝将晋阳田地赏赐给穆提婆,斛律光在朝堂上进言说:“这块田地是用来种禾草的,可喂数千匹马,以备敌人来犯。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由于这件事斛律光与穆提婆结了怨仇。北周将军韦孝宽忌恨斛律光的英勇,便制造斛律光造反的谣言。适逢皇帝之前对斛律光有所怀疑,便对何洪珍说:“我以前怀疑他想要造反,果然这样。”后来,斛律光来了,被引入凉风堂,刘桃枝从后面拉住他并将他杀害,时年五十八岁。于是皇帝下诏说他谋反,将斛律光家族满门抄斩。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他的罪行不明显,突然被屠戮,朝野都痛惜他。周武帝听说斛律光死了,非常高兴,在全境大赦。后来周武帝攻入邺城,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指着诏书说:“这个人如果在,我又怎么能到邺城来呢!”‎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注】。‎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西南灵岩山。春秋时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陈诗首句点名“旧国”,照应诗题“览古”,并营造了冷清空寂的氛围。‎ B. 陈诗第二句承上启下,承上文“水烟空”,又引出“年年先发”的感概。‎ C. 皮诗首句虽从侧面着笔,却让一个罗縠轻飘、芳香四溢的倩影跃然纸上。‎ D. 皮诗后两句嘲讽了勾践靠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无耻做法。‎ ‎15. 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4. D 15. ①陈诗扣“览”展开,借景抒情。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②皮诗扣“怀”展开,叙事议论。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勾践靠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无耻做法”有误,此处运用曲笔,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讽夫差,表达吴越的兴亡并非由西施一个女子决定,使诗歌委婉含蓄,发人深思,余味不尽。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需要分别分析两首诗的写法,然后比较不同之处。分析写法时候,需要指出运用了哪种写法,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写法,简析这种写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结合标题“吴城览古”分析,一个“览”字,说明诗歌中要借览景来抒情,诗中句句写景,在景象的对比中抒发昔盛今衰之感。如写览“吴城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造冷清空寂的氛围,“春色似怜歌舞地”以景之盛来反衬人事之衰,陈诗由景及情,借景抒情。而“馆娃宫怀古五绝”,一个“怀”字说明诗句要借事抒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诗歌前两句叙事前二句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后两句议论,三、四句就勾践亡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吴越兴亡的史实,诸如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吴王沉湎酒色,杀伍子胥,用太宰嚭,凡此种种,诗人哪得不知。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作者运用曲笔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所以皮诗,由事引发议论,叙议结合。‎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劝学》中“_____”解释了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共同原因;以蟹为例指出其因为态度浮躁、不专一,才导致“_____”的下场。‎ ‎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表达的感慨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类似。‎ ‎⑶《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虚心纳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若“_____,_____”即可领受到下赏。‎ ‎【答案】 (1). ⑴善假于物也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⑵舞榭歌台 (4).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 ⑶能谤讥于市朝 (6). 闻寡人之耳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假”“鳝”“谤”“寡”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________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________,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以致墨块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________。‎ 墨,松烟的精灵,( ‎ ‎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类誉。有权威人士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霉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美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摘编自《散文选刊》,原标题为《虹关何处落徽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五花八门 耳鬓厮磨 无人问津 言之凿凿 B. 光怪陆离 形影不离 不了了之 信而有征 C. 五花八门 形影不离 无人问津 信而有征 D. 光怪陆离 耳鬓厮磨 不了了之 言之凿凿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书写也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以致墨块被束之高阁。‎ B. 墨块被束之高阁,书写更是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 C. 书写也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 D. 书写不仅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B. 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氤氲香气里得到传承。‎ C. 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氤氲香气里得到传承,它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 D. 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贵,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中,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此处指书写工具花样多,故:五花八门,排除BD。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此处指墨与砚台亲密相处,故:耳鬓厮磨,排除C。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言之凿凿:话说得有根有据,非常肯定。信而有征:可靠而且有证据。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本题中,句子是递进关系,排除A.B.语序不当,应“书写也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D.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要放到“书写”前面或删掉。故选C。‎ ‎【19题详解】‎ 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本题中,承接上句,主语应是“墨”,B与C的“中国文字”与陈述的对象不一致,排除;A.“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关系。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波特尔与劳勒的激励模式(如下图)。(不超过60字)‎ ‎【答案】用激励激发努力,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从而形成自觉的努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波特尔与劳勒激励模式”,然后分析箭头的指向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按照顺序进行概括即可。从图上来看,这是波特尔与劳勒激励模式图,从箭头的指向来看,可以按照由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拟写,即先用激励来激发努力,此时如果有正确指引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就能产生绩效,接着以公平的评价绩效来让人满足,反过来又形成自觉的努力。考生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21.仿照下面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与有恻隐之心的孔子相遇,可得“仁爱”精神。‎ 材料:义勇 超然 辩证 玄妙之智老子 浩然之气的孟子 通透之慧的庄子 忧乐天下 福祸依伏 有无相生 清静无为 舍生取义 任性逍遥 ‎【答案】示例:‎ 舍生取义,忧乐天下,与有浩然之气的孟子相遇,可得“义勇”精神;‎ 有无相生,福祸依伏,与有玄妙之智的老子相遇,可得“辩证”精神;‎ 清静无为,任性逍遥,与有通透之慧的庄子相遇,可得“超然”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结构找仿点, 每一个仿写题抛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这个分析出来的基本格式,就是我们仿写句子的仿点。其次仔细看清题目要求,有的是规定了主题,有的是隐藏着需要自己去揣摩,不管怎样,仿句在结构上要与例句一致,做到材料紧扣观点,事例典型合理。最后就是按照要求组织文字材料,注意隐藏的信息,做到既要 “形似”又要 “神似”。仔细看题目,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古代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的考查,不过是借用仿写的形式罢了。分析例句,“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是一组四字短语,都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代表人物是孔子,其实质是“仁爱”。所以仿写的结构应该是:一组四字短语,加上与有┄相遇,可得┄精神。分析所给的四字短语,舍生取义,忧乐天下,都是儒家思想;有无相生,福祸依伏,是《道德经》的内容;清静无为,任性逍遥,是庄子的思想精华。然后舍生取义,忧乐天下,表现的是“义勇”;清静无为,任性逍遥表现的是“超然”;有无相生,福祸依伏表现的是“辩证”。按照例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舍生取义,忧乐天下,与有浩然之气的孟子相遇,可得“义勇”精神;有无相生,福祸依伏,与有玄妙之智的老子相遇,可得“辩证”精神;清静无为,任性逍遥,与有通透之慧的庄子相遇,可得“超然”精神。‎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 请不要把你们(指日本东京大学2019级新生)的努力只用于自己的输赢,不要把你们获得的得天独厚的环境与能力,用来贬低那些没有你们那么幸运的人,而是要用来帮助他们。‎ ‎——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命与境 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性命。每个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是活得精彩、轰轰烈烈,还是落魄、黯然无光?其实,无论平庸、优秀还是卓越,都只是一个选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曾经拥有同等的机会,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把握住了机会。‎ 有人说平庸也不错,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其实没有对错可言。平庸的人只为了生存而存在,他们只追求一日三餐的温饱,没有高远的目标,亦没有伟大的理想,每一天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样的人,毕生都没能走出人生的第一境界。‎ 优秀的人在珍惜性命的同时,更注意提高内在修养和生活质量。他们认为“我们不能决定性命的长度,但能拓宽性命的广度”。生活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性命自然更有意义,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生命”。显然,在做人的格调上,生命比性命更胜一筹,此乃人生的第二境界。‎ 卓越的人比其他人多了一个使命。使命,是一定要把事情做成的责任,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一种责任。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肩上有着沉甸甸的担当,就是神圣的使命。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中,这样彪炳史册的人自然不胜枚举。如:为了国富民强而“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远渡重洋报效祖国的钱学森;在荒凉沙漠默默奋斗数载,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邓稼先。“使命”是他们心头的千钧重任。毋庸置疑,使命是远远高于性命和生命之上的第三种境界。‎ 没有使命,再优秀的生命,也走不出人生的精彩。他可以过得很精彩,可那毕竟还是很个人的事情,能不能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人民有一点点的贡献,这是使命感!‎ 使命感是动力的内在源泉,没有明确使命感的人走不了太远。一个人会成功,第一个,一定是他的目标明确,第二个,一定是他的使命跟理念非常的清楚。‎ 使命是需要你自己去寻找的。上帝说:“你人生最大的工作,就是去找一份适当的工作;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去找出自己的使命,活出自己的人生。”当你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时候,就可以撒播你的影响力来造福人群,让更多的人跟你一样活得很好。‎ 人,是应该有点使命感的。目前的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对于你的未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的观点,“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指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的意思与粗糙相对,指的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的追求物质价值,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利己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人。这个群体的出现,提示社会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决定方向的关键点或者十字路。第二则材料是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的观点,珍惜得天独厚的环境与能力,不断提升自己,帮助别人。参考立意:优秀者的社会责任;卓越者的担当;追求卓越、勇于担当;正确认识自己等。‎ 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勇于承担责任”。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必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公民的根本义务;勇于承担责任能够使我们成为一个诚实守信、被别人认可的人;勇于承担责任不是微乎其微的小事,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乐于承担责任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看法或期待,如学会承担责任、让我们成为快乐的人;承担责任获得快乐的源泉。‎ ‎【素材】担当是夜行在风雨中的航船前面屹立的灯塔,担当是烈日下朵朵鲜花头上的那棵参天大树;担当是洪水肆虐时那道坚固的堤坝。担当是接受并担负责任,是伟岸人格的表现。‎ 担当国家重担的人,必将千古流芳。担当国家之重担者,一生拥天下苍生入怀,以天下为己任。担当国家之重担,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担当国之重任,成为民族的脊梁。‎ 当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勇于担当之时,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将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千万不能做。‎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 乔布斯曾经颇有感触地说过:“带着责任感和担当生活,尝试为这个世界带来点有意义的事情,为更高尚的事情作点贡献。这样你就会发现生活更加有意义,生命不再枯燥。”‎ 勇于担当是一种精神。桥的价值在于能承载,人的价值在于能担当,担当得越多,价值越大。担当价值千金,担当任重千钧。‎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