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第11讲 期中综合复习与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教案:第11讲 期中综合复习与检测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高一 辅导科目:语文 ‎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1讲 期中综合复习与检测 教学内容 ‎1、根据考试范围,进行考前强化复习;‎ ‎2、巩固前期所学内容,重点突破薄弱环节;‎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让学生分享自己学校的期中考范围,然后组织探讨汇总应复习的重点内容,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画出重要内容或范围,老师也可以总结下从开学至今学过的内容;二、进行课内背诵、默写PK,可以通过接龙游戏或者1分钟定时炸弹的形式进行背默PK。‎ 一、期中考考试范围分享与探讨,并找出共同的复习的重点内容。‎ 请你分享下你们的期中考考试范围吧,并探讨找出大家共同的复习重点内容。‎ 二、课内默写PK ‎1、背诵接龙(老师选择学生学过的古诗文和学生一起接龙背诵)‎ ‎2、默写 ‎(1)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想佳人妆楼颙望, 。(柳永《八声甘州》)‎ ‎(3) ,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4)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6) ,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7)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 参考答案:‎ ‎(1)吴宫花草埋幽径 ‎(2)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4)澄江一道月分明 ‎(5)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6)心事浩茫连广宇 ‎(7)福兮祸之所伏;‎ 教法指导:本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灵活使用自己擅长的教法,例如:回顾式、提问式、例题重现式、以教代学、优先回答等都可以。重点通过实例回顾课内重点考察篇目,并做好一定的巩固提升。教师根据学生考试范围,此部分题目可以自行进行调整更换。‎ 一、课内文言文复习与精讲 文言文一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17、解释下列句中带点词。(4分)‎ ‎(1)四海一( ) (2)缦立远视( )‎ ‎(3)燕赵之收藏( )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18、下列加点字与其他三个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骊山北构而西折 B.朝歌夜弦 C.族秦者秦也 D.廊腰缦回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 ‎ (2)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20、在本文中,杜牧通过对阿房宫的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描述,旨在 ‎ ‎ 。(2分)‎ 参考答案:‎ ‎16、(4分)(1)统一 (2)通“慢”,长久 (3)收藏的珍宝等 (4)承担,承受 ‎17、(2分)C ‎ ‎18、(4分)略 ‎ ‎19、(2分)借古论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爱民,不要骄奢淫侈,否则,将蹈秦亡之辄。‎ 文言文二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9、《项脊轩志》选自 ,作者归有光, 代著名散文家。(2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墙往往而是( ) 殆有神护者( )‎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2分)‎ A. 而母立于兹 B. 久不见若影 C. 汝姊在吾怀 D. 述诸小妹语曰 ‎1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②余扃牖而居 ‎③能以足音辨人 ④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13、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制稍异于前 B.将何往而非病 C.戍卒叫,函谷举 D.传其事以为官戒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结构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可喜可悲”之事的叙述,抒发对项脊轩的深厚感情。‎ B.本文叙事以白描见长,如写祖母,只平平常常几句话和二个动作,就表现出责备、疼爱和喜悦交织的复杂情感。‎ C.作者回顾母亲和祖母时,分别以“余泣,妪亦泣”和“令人长号不自禁”来抒写不能自已的悲痛,然而在怀念妻子时却不见类似的描写,这暗含着祖母母亲的去世带给作者的打击更沉重。‎ D.文末“今已亭亭如盖矣”之句摇曳生姿,除寓睹物怀人、悼亡念存之意外,同时以乐景写哀情,含蓄地结束全篇,引发读者不尽的哀婉惆怅。‎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儿)……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 ‎(2)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 参考答案:‎ ‎9、《震川先生集》 明代;‎ ‎10、(1)处处、到处;(2)大概;‎ ‎11、D ‎12、C ‎13、C ‎14、D ‎15、(我的孩子)……怎么整天默默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 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时常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有时候靠在桌子上学写字。‎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上海市青浦区普通高中联考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共11分)‎ ‎①一抹夕阳洒在圆明园西洋楼的遗址上。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历经沧桑的断壁残垣上却被涂上了“勿忘国耻,发愤图强”的黑色字迹。昨天,记者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看到了这一景象。‎ ‎②下午4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在“大水法”正中的石门内侧,记者看到用黑色油笔写的小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记者试图擦拭字迹,但没有效果。在大水法的一角,记者看到了“保护文物古迹请勿攀登刻画”的提示牌。从“大水法”向西,许多遗迹上都有游人用黑色油笔写的小字,其中“勿忘国耻”写得最多。记者注意到遗址区内的国耻墙上就写着“勿忘国耻”的字样。‎ ‎③在“谐奇趣”遗址园内,一名红衣女生正在俯身注视着一块石头上的小字。记者注意到这些用涂改液写的小字最后一句是“谁能为国家曾经的耻辱雪耻”,落款是某美术学院的学生。这名女生对记者说,她非常能够理解写字的这些人,“谁看到这些遗址都会愤怒的”。她告诉记者,她也是学习美术的,但不会以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愤怒,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去表达,“这种行为并不艺术,是对国家文物的一种践踏”。一名老人则明确地表示“勿忘国耻”其实是“无耻”,“这种没有公德的人不配谈‘爱国’”。‎ ‎④也有些游客提出了另一种意见。一位外地游客对记者表示,这些遗址的确容易令人想起那些屈辱的历史,如果能够再修一道专门给游客刻字,表达自己心情的石墙,与公园内的国耻墙相呼应,“也许这会成为另一种风景”。 (原载《北京青年报》2006.03.22)‎ ‎1、第③段中的划线句是一个病句,请将它改正。(1分)‎ ‎ ‎ ‎2、对本文结构分析和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总分”式 ①/②③④‎ B.“总分总”式 ①/②③/④ ‎ C.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 ①②/③/④‎ D.从“所见”到“所闻” ①②/③④‎ ‎3、请根据文章第②段的内容,按照下面的句式和要求,概括一则议论文论据。‎ 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存在着□□□□□□□□□□□□□□□□□□□□的现象。(要求:不遗漏信息,语言表述凝练。空格内不超过20个字)(3分)‎ ‎4、请根据文章内容提炼出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5、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谁能雪洗国家曾经的耻辱(或“谁能为国家雪耻”)(1分)‎ ‎2、C(2分)‎ ‎3、在遗迹上任意刻画“勿忘国耻”字样(3分,得分点:在遗迹上、任意(或“不顾警示”)、刻画“勿忘国耻”字样,语句不通顺扣1分,超字数扣1分)‎ ‎4、爱国要有(或“不能没有”)公德心(3分,答出“公德心”给2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超字数扣1分)‎ ‎5、要求:在内容或主旨上能统摄全文,适当考虑文采。(2分,不能涵盖全文、意思大而无当、语意不通的,酌情扣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吴淞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二)阅读下文,完成1—7题:(共21分)‎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⑴细雨蒙蒙,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仅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宵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⑵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⑶快阁是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中又重游一次,前周复去是第三次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 ‎   ⑷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 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    ⑸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面的一个又以墙壁分成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地,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下有匾额曰“飞跃处”,此是指鱼言。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    ⑹园中的映山红和踯躅都很鲜艳,但远不及山中野生的自然。   ⑺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   ⑻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a)这架紫藤正在开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b)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c)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d)它们是在采蜜吗?(e)它们是在舞蹈吗?(f)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⑼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感觉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伊们赤裸裸地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伊们听,正在奏乐给伊们听。他们是结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⑽这种想象绝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了种神秘的想象来。同我一块儿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她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她又说:“我很想把花朵摘下两枝来挂在耳上呢!”    ⑾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冬青。绕过冬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过,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⑿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⒀我们在架下的石登上坐了下来,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⒁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形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    ⒂方君说;“这是啄木鸟。”    ⒃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 ‎1、联系下文看,首段的作用是 ‎ ‎ 。(2分)‎ ‎2、第⑷段的写景状物较有特点,请具体说明。(3分) ‎ ‎ ‎ ‎ ‎ ‎3、写紫藤花之前,作者先介绍快阁和阁旁的花园,这样写的好处是 ‎ ‎ 。(2分)‎ ‎4、第⑻段如果分二层,应怎样分?请用“/”在下面划出。(2分)‎ ‎ (a)(b)(c)(d)(e)(f)‎ ‎5、从上下文看,与⒀段划线句相呼应的句子应该是 ‎ ‎ 。(2分)‎ ‎6、下列对本文的赏析评论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这篇散文有很浓厚的文化色彩,《花间集》、放翁、快阁、鉴湖等等都是文化,但因不是本文中心所在,所以作者未作深入挖掘。‎ B.“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一句,既引出放翁的词句,揭示一定的文化内涵,又从侧面突出快阁风景的优美。‎ C.第⑼段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一幅花盛蜂忙,花蜂相恋的幸福动人场景。‎ D.⑿⒀两段,作者在写青莲色紫藤花朵凋零、青春已逝、野蜂散尽时,流露出无尽的伤感。‎ E.啄木鸟的叫声以声写静,也写出了环境的清冷。‎ F.本文作者通过描写快阁的紫藤花,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文化、对青春、对爱情的一种真切体验,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7、这篇散文语言很有特色,试从词语运用、句式、修辞和语言风格中,任选二方面举例说明。(4分)‎ ‎ ‎ ‎ ‎ ‎ ‎ 参考答案:‎ ‎1、引出下文对花的回忆,与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 ‎2、(1)远近结合,写景状物层次分明;‎ ‎(2)景物描写细腻逼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3)引用放翁词句烘托;‎ ‎3、为下面正面描写作铺垫,突出对紫藤花的由衷喜爱;‎ ‎4、(a)(b) (c)(d)(e)(f)‎ ‎5、因为淡泊得得青莲色呈现在我面前,使我感到一种平和、一种柔婉,并且使我如饮了美酒,如进了梦境;‎ ‎6、CD ‎7、词语:较多运用叠音词,形成一种音乐美,增强文章的抒情色彩;‎ ‎ 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使文章具有节奏感;‎ ‎ 修辞:大量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语言风格:在白话中夹杂一些文言,使得文章更显典雅、富有情趣;‎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的收获哪些?‎ 二、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在考前进行巩固提升?‎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巩固练习 醒 心 亭 记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③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④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 参考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22、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作者是 (人名)。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2分)‎ ‎23、在本文的第二段中,能与《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相呼应的语句是?(1分)‎ ‎ ‎ ‎24、本文第②段可分为两层,请概括层次大意:(2分)‎ ‎① ‎ ‎② ‎ ‎25、下列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3分)‎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⑥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26、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欧阳公为人做官的看法。(4分)‎ ‎ ‎ ‎ ‎ ‎ ‎ 参考答案:‎ ‎22、(2分)曾巩 耳目一新 ‎23、(1分)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24、(2分)①介绍醒心亭周围的景物(或介绍醒心亭的风景)②醒心亭命名的缘由。‎ ‎25、(3分)C( ①“其心洒然而醒”是“乐”的实质;②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可知这不是“公之乐”; ③④由“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可知均是“公之乐”; ⑤写同游者的“喜”与“幸”; ⑥ 是写“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的人)‎ ‎26、提示:为人,欧阳修是一个与民同乐、豪放洒脱的人(2分);为官,欧阳修是一个远在“江湖”忧其君(忧国忧民)的好官(2分)。适当联系文章内容来说。‎ 二、预习思考 ‎ 1、下节课主题:《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把握方法》‎ ‎ 2、预习作业:‎ 蜘蛛与壁虎(节选)‎ 梁晓声 ‎ 了解我对宗教书籍颇感兴趣的朋友,送我一册厚厚的图文并茂的《护生文集》。‎ ‎ 崇敬丰子恺的人,自然也都知道,那是他为了纪念他的老师弘一大师而绘编的。共四百五十篇,篇篇言简意赅,文字直指入人性善根,都体现着悲悯生灵的心肠,或对人类的仁义之诲。想必,丰子恺先生为完成此集,曾专执一念,费心耗时,广阅博览。那一段经过筛选的文字,配上他独一无二的图画,令人读之肃严,观之愀然,掩卷沉思。‎ ‎ 《护生文集》中有这么一篇,讲一只大蜘蛛在人家房檐角结了一张大网,一只小蜘蛛借它的光,紧傍着结了一张小网。一边的丝与大网相粘连,一边的丝着在一块石上。一天大网破了,大蜘蛛就将自己的网丝渐渐收回腹中,打算另寻个地方重结新网。但是,若它将自己的网丝全都收了去,那小蜘蛛的小网的一边就无所搭挂,必遭家园倾毁之殃。故而,大蜘蛛“盘旋梁柱间,迟疑良久,竟不收而去”。‎ ‎ 我想,那大蜘蛛弃其破网而去,是很自然的事,一概的蜘蛛们都是那样的;我想,小蜘蛛傍着大蜘蛛的网而结自己网的事,是很少有的,因为那对于小蜘蛛的生命并不意味着是一种安全,而更意味着是一种近在咫尺的险恶;我想,此篇中那一个叫“陈恂六”的男人,看见大蜘蛛“竟不收而去”便以为是发乎同类相恤的仁义,实在是因为自己太有一颗善心罢……‎ ‎ 基于这么一种思想,自感已经理性得无可救药的我,还是被那百十个字和丰子恺先生的画以及良苦用心深深感动了。‎ ‎ 由蜘蛛,我联想到了一件真事:有人在用瓷砖砌阳台时,吓着了一大一小两只壁虎。小的逃到了阳台外,大的钻进了一道缝隙。相对于壁虎,人简直如同上帝。他当时毫不犹豫地就用瓷砖将那一道缝隙砌上了,而且心怀着几分小恶得逞的快感。以后两三个月里,他每发现那只小壁虎出没无常。经观察,吸引小壁虎的地方,是安装空调时铆钉错打出了一个孔的地方。那块瓷砖下,砌住的正是大壁虎钻入的那一道缝隙。他心生疑惑,撬下了那块瓷砖,一只壁虎倏然而出,令他大吃一惊。若不是当时钻入的那一只,还会是哪一只呢?它已长得够胖够大。那一个小孔使它不至于窒息而死,但不再能钻出来;那只小壁虎经常捕了食从那小孔嘴对嘴地哺它,使它非但没有饿死,且越发富态。它之所以活下来,除了这一种推断,没有第二种更能使人信服的推断……‎ ‎ 那一个男人是我的熟人。‎ ‎ 他讲给我听时,我是不太信的。‎ 而他说:“你怎么不信呢?我编这么件事儿来骗你为哪般呢?你是没见着,那只大壁虎一钻出来,随着那只小的,爬蹿到阳台一个角落,那一阵子腻乎就别提了,还像人似的用前爪搂,抱着亲嘴呢!也怪,打那以后,两只壁虎都从我家阳台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我终于相信了。‎ ‎ 他问:“你说它们是什么关系?是母子?是父子?还是兄弟或姐妹?对了,八成是夫妻吧?”‎ ‎ 我笑道:“别乱猜了,或许它们之间根本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只不过是同类。”‎ ‎ 他说:“那就是朋友啰?”‎ ‎ 又叹道:“现时代,若有这么一位朋友,也就算人生的一大造化了!”‎ ‎ 我一时默然陷入沉思。‎ ‎ 归根结底,人类是进步了,而且继续进步着。倘说有什么方面退步了,则我以为,那就是,比起古人,我们今人向动物界学习的虚心缺乏了,甚而丧失了。我们研究动物界的兴趣是越来越大了;我们在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是越来越多了;我们通过那些成果服务于自己的企图越来越变得五花八门了;我们也开始提倡对它们的爱心了……‎ ‎ 但是我们人类似乎已不再屑于向它们学习。我们认为我们人类作为这地球上的一个物种,不仅生命的形态而且意识的形态亦即人性的表现也理所当然是最高级的。我们常把我们人性的劣点表现说成是“兽性大发”。但是我们的文化却渐渐地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最恐怖的现象并不是其他物种之间的弱肉强食,而是人类之间的残酷攻击。一只狮子望着一群羚羊只不过伺机猎取一只;而人类在相似的情况之下往往产生“通吃”的野心,还自诩为“气魄”。这样一个事实的另一面是——动物界种种美好的现象,往往比人性的美好表现得更淋漓尽致,而我们的文化对此点却早已麻木不仁。我们的头脑从前还能想象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关丽故事;还能产生《白蛇传》那种千古绝唱式的传说;而我们现在却只善于从动物界搬取反面的法则来当成经验之谈了,比如适者生存啦、优胜劣汰啦、你死我活啦什么什么的……‎ ‎ 仿佛不适应者必然沦为“劣”者,纵是同类,纵是同胞,也合当自然灭绝似的。我们常常故意装糊涂,似乎不明白某些所谓“劣”者,其实大抵并不劣,只不过是弱者罢了。正如在动物界,小的种类,只不过小罢了。‎ ‎ 仅就此点而言,难道我们人类还不承认我们那种对弱小的漠视甚至蔑视态度,是一种大大退步了的理念么?‎ ‎ 人说:‎ ‎ 男女互为镜子 ‎ 朋友互为镜子 ‎ 爱人互为镜子 ‎ 老少互为镜子 ‎ 师生互为镜子……‎ ‎ 等等。‎ ‎ 仅有这一点自省是不够的。人类还应该意识到——我们与动物界与植物界,也应形成一种互为镜子的关系。它们所具有的关点,往往并不逊色于我们;人性所表现的劣点,往往劣过于它们。‎ ‎ 我们在动物和植物面前,有时候很有必要害羞一下。哪怕它们只不过是壁虎,是蜘蛛,或一株纤草,一只小虫……‎ ‎1、简要概括文章中的第一例有关蜘蛛的故事:□□□□□□□□□□□□□□□□□□□□□□□□(24字以内),作者认为此举实属“ ”。‎ 参考答案:1、大蜘蛛为了小蜘蛛免遭“家园倾毁之殃”,竟不收而去。 仁义 ‎2、本文的主旨是 。‎ 参考答案:2、人类与动植物界应形成一种互为镜子的关系,人类应虚心学习动植物的“美点”‎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