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甘谷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石高凤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3题,每题3分)‎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 ‎。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 B.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一转,这属于引申论证。‎ C.文章用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来论证隐士也要“讨生活”,这属于举例论证。‎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职业,这样论证比较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C.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D.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4—6题)‎ 材料一:‎ 业内人士称,‎5G与以往无线通信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服务的对象。以前服务的主要是人,而‎5G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可以说,‎5G所要承担的是改变整个社会、行业的使命。‎ 国内三大运营商已在‎4G领域投资超3000亿元,目前仍处于成本回收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酝酿建设‎5G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我国正在迅速进入智能社会,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应用在迅速普及,它们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比如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就需要依托‎5G 网络实现车辆、信号灯、道路感应线圈、智能总控平台间的无缝连接和互动,且时延需要在毫秒级别。‎ ‎“物联网时代,一个家庭往往会有超过100样东西需要连接网络,所以需要新一代网络——它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不过,我预计未来‎4G和‎5G会并存,并不是‎5G来了‎4G就会全部被淘汰掉。”业内人士说。‎ ‎(摘编自宋杰《5G将至,中国领跑》,《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12月19日)‎ 材料二:‎ ‎5G或许将成为我们可能见到的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因为它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 目前中国在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上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之一,特别在‎5G标准上中国的提案数量比‎4G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案的采纳度也在逐渐提高。尽管如此,我国在标准的必要核心专利上还不是很多,与提案的数量不成比例。‎ 谈及影响‎5G发展的致命性软肋,专家认为相时于技术标准而言,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在射频芯片上差距更大。这方面不仅需要有相当强度的投入,还需要有很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才行,必须早下决心,下大决心。‎ 在技术应用上,‎5G首先要面对覆盖难的挑战。由于频段高、覆盖差,必然需要有大量小基站,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有望明显改善;但能否根除覆盖盲点,仍是不确定事件。从市场开发层面看,究竟什么应用必须用‎5G?现在并不确定。业界所期待的物联网应用能否在近期担当业务收入的大任,也不乐观。‎ 另外,我国2015年开建‎4G,现在网络负荷还很轻,2020年就开建‎5G,仅仅5年时间不太可能收回‎4G的投资。究竟运营商能承担多高的投资增加,什么业务能补偿投资的增加?专家认为,这些目前还不清楚。 (摘编自《5G标准已出,软肋犹存》,《中国科学报》‎2018年6月28日)‎ 材料三:‎ 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位于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而‎7600公里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 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奥卢被认为是欧洲的“生活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这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5G的重要背景,虽然他们还处于‎4G领域投资的成本回收周期。‎ B.‎5G网络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 C.大量建设小基站将不可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基本解决SG频段高、覆盖难的问题,使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得到明显改善。‎ D.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5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而且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它甚至承担着改变整个社会的使命。‎ B.相较于‎4G时代,我国在‎5G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提案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和提案采纳度的逐渐提高上。‎ C.深圳研发无线通信的历史并不悠久,它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方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成长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5G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与此不同,材料二和材料三侧重强调我国在发展‎5G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6.促进我国‎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哪些非技术因素的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7—9题)‎ 敦煌,黎明中升起 许实 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在敦煌市中心的雕像上,新鲜而明媚。这是敦煌的飞天女,衣袂飘逸,花朵一样的笑容,她刚刚从夜里走来,反弹琵琶的声音,使漆黑的夜里翻腾咆哮的沙漠,此刻像天空一样宁静。‎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夜雨早停了,屋檐上,灌木上,电线上,树上湿漉漉的,麻雀叫着,抖掉身上黑夜,蹲在树上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此时,我也像麻雀一样抖掉黑夜,游荡在敦煌的大街上。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可是在阳关,干裂的阳光晒得脸皮疼,滚烫的风吹干了身体里的水。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丑公主变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还在脑海里浮动,还想伸出手摸一下,惊讶地张大的嘴还没有合拢,让脑仁疼的喇叭声就钻进了耳朵。‎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还有鸟雀的栖息,这些繁盛的树木只想着在太阳出来之前吸足水分。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①家的墨池。张芝、张昶兄弟俩每天清晨就开始练习书法,他们在临河的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还有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滚烫、蒸熟生硬的果实。‎ 河岸上传来牛的哞叫声,几条狗在撕咬、打架,岸上是一排排土坯房子,有烟囱冒出了烟,是出租车司机刘家的,昨晚回家迟,几个来自远方的年轻游客租车去了雅丹。这是古丝绸路南道北干线,由此向西沿白龙堆沙漠穿越罗布泊直到楼兰,再从楼兰到若羌转入丝路南道,这条道为沙漠路。他们正值青春,对荒无人烟、没有生命、岑寂的沙漠充满梦想,记忆里肯定流淌着许多五彩缤纷的故事。中国古代旅行家法显,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就像天边升起一抹霞光,倏地扩张到整个天空,然后在他们心灵深处扎根了。‎ 年轻的斯文·赫定第一次从喀什到若羌,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走进沙漠后,目之所及,全是荒芜贫瘠的黄色沙丘,茫茫沙海铺在眼前。干得能当火种的沙,掀起了干热的风,疯狂吸食身体里不多的水分,皮肤干成了牛皮纸。干渴让他的队伍分崩离析。在见不到一丝绿色和动物的痕迹、只有冷峻的星光划破死寂的夜里,斯文·赫定抽出沙里的身子,听着自己在沙上发出的沙沙声,趁着凉爽的黑夜前行。当他靠吃野草、树叶、芦苇芽、苦水里的小蝌蚪走出沙海,把最后一盏点亮的灯放在沙丘上时,多么希望失散的人员、骆驼、狗儿能跟来,沿着他留下的足迹,找到于阗河……就这样,百年来,斯文·赫定也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去寻找。他留下的足迹、灯盏像航标、浮标在沙海上漂动,像一枝水莲立于沙浪上。‎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我听见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在墙上蹦跳。天空万里无云,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丰沛、连绵、密集的阳光赋予敦煌灿烂无比的早晨。‎ 光焰四射的晨阳,漫过党河岸,洒向熙攘的城市、丰饶的村庄。在燃烧的阳光里,棉花裂开坚硬的外壳,纷披的李广杏子星星似的闪烁在绿叶里,大片大片杏林就是深邃的夜空。‎ 敦煌已经醒来,而且喧嚣起来,我听见有人诵读:‎ ‎“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 黎明中起身的敦煌——”‎ 鸣沙山就在前面,太阳这个大火球,早把那点湿气舔干净了,沙子开始发烫,远处沙丘脊线上腾起火焰。这片沙漠背对海洋,这里的人们多么希望面朝大海啊。人们还记得大海的、海草的味;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水花溅在脸上热辣而冰凉,激起尖利的惊叫声。来自海边的人们在鸣沙山上逍遥,胀鼓鼓的风扫过一尘不染、炫目的沙丘,裹着花色披肩的年轻人吹着口哨,光屁股的孩子们在沙上厮打,从山脊上滚下来再爬上去。有马厩的气味飘来,有清脆的铃铛声传来,浩浩荡荡的驼队从更远的沙脊上走来,训练有素的骆驼,驮着欢乐的、唱着歌、尖叫的、互相拥抱的、汗津津的人们,穿越喷着火的沙丘。‎ 整个白天,鸣沙山持续不断的喧嚣、欢乐、呐喊,让平日里心情沉郁的人,此时容光焕发,心里不禁产生一种明媚的期望。‎ 黄昏降临,血色的太阳蔓延到身边。月亮升起,天边上星星亮起来。凉风吹来,沙丘上起了微波,似细细的音乐,轻轻踩过梦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张芝,东汉时敦煌酒泉(今甘肃瓜州东)人,曾在敦煌苦练书法。‎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从清晨的阳光写起,阳光“新鲜而明媚”的特点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愉悦、轻快的情感基调。‎ B.文章写张芝家的庭院中到处挂满布,上面写着黑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表现了张芝对敦煌的影响。‎ C.文中通过人们诵读的“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既解释了敦煌的字面之意,又突出了其气势雄伟浩大。‎ D.‎ 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环境的不满。‎ ‎8.文中写斯文·赫定之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试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0—13题)‎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常还,具为丹、卬言之。丹、卬负其众,皆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鲔、张卬等不听。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选自《后汉书·王常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B.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C.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 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D.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始,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如建武;也可用于称呼皇帝,如更始。‎ B.肉袒,指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之意。‎ C.顿首,此处意为磕头。古时也常用于书、表、奏等文章的结尾,表示敬意。‎ D.薨,在唐代以前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后来也用以指皇帝、太后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常与王凤、王匡等起兵,大破荆州牧。王常他们起兵后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号称下江兵,后来又大败荆州官兵,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 B.王常希望辅助汉朝,成就功业。王常听了伯升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向成丹、张卬说明,但成丹、张卬不同意,认为应该各自做主。‎ C.王常素有威望,以理服人。王常想归顺汉朝,便把归顺的道理对将士们陈述,最终他率领下江兵和汉军、新市军等联合抗击王莽。‎ D.王常一心为汉,备受重用。他在更始帝时拜将封侯,更始帝兵败后投靠光武帝,光武帝虽对他有所不满,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2)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14—15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注]‎ ‎(唐)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 ‎“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 “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 B.颔联把无形的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 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是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15.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景、事)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三)情景默写 ‎16.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6分)‎ ‎(1)陆游的《书愤》中追述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越中览古》中表达与《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似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7—19题)‎ 我认识的学生里面,除了少部分 的奇才之外,真正最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的因素,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踏实的人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学一样东西,就学得到一样东西。你只要看一门课最开始的时候,讲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哪些人可以 地听进去,他们未来就算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也都不会生活得太差。而聪明人往往已失去了耐心,都趴在桌子上睡觉。‎ 但趴在桌子上睡觉,还不算最糟糕的学习状态。我自己也在课上睡过无数次,就我的经验来说,当然什么也没学到,但起码知道没学到东西。更可怕的情况是自我催眠,感觉自己在学,实则空空如也。一种典型的催眠方式,就是用手机把每一页PPT 都拍下来,之后该开小差照样开小差。他们以为自己“学到了”‎ ‎,但无非是在手机里储存了一堆只在考试前才会看一遍的照片而已。有时我会禁止学生照相,但他们还是会把电脑搬到教室里,一边听课,一边噼里啪啦地打字。这样也算很努力。但他们努力把课堂上的内容敲进电脑里,就是为了自己可以更 地记不住它们。之所以说这种情况更可怕,是因为他们 地把“并没有真的学到什么东西”这件事巧妙地敷衍过去:“反正随时可以再看我的笔记。”‎ 我想,这里面大概也有一种安全感。一个人学东西之所以无法专注,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一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往往让人焦虑。( ),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这是回避焦虑的法宝。‎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天资聪颖 不胜其烦 心安理得 不露声色 B.天赋异禀 不胜其烦 问心无愧 不露声色 C.天赋异禀 不厌其烦 心安理得 不着痕迹 D.天资聪颖 不厌其烦 问心无愧 不着痕迹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可能不在于智商,也不在于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B.可能不是努力,也不是智商,而是“踏实”。‎ C.可能不在于努力,也不在于智商,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D.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踏实”。‎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 B.因此,你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C.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 D.因此,你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________‎ ‎。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________。这意味着真正的考古学研究,③________,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 ‎21.中国的语言非常微妙,在不同的语境中,即便同一个词语也往往会传达出不同的语意。请参照下面的语境,解释加点词“深沉”的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①那些逐渐从生命中逝去的美好,我们总是无力挽留,只能给予深沉的哀悼。‎ ‎②初春就开始劳作的农民,用铁镐触碰着坚硬的土地,不时发出深沉的声响。‎ ‎③这个人虽与我们相识多年,但为人深沉难以捉摸,所以大家都不太了解他。‎ ‎④历史令人贤明,诗歌使人高雅,数学让人理智,而哲学则能造就人的深沉。‎ ‎⑤在大事面前,小明是那种非常深沉稳妥的人,你从来看不到他脸上的慌乱。‎ 四、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大量以戏虐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xx”,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思维”等等,于戏虐中表达着自嘲和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另一方面,“中国速度”、“中国改革”、“中国力量”、“中国信心”、“中国创造”、“中国梦”、“最美中国式”正式变成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 “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不全面。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由原文“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可知,除了“官员赞助”还有“官府的赏赐”。故选B。‎ ‎2.B ‎ ‎3.A A项,结合文本内容“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分析可知,“隐士们秉承到家‘天人合一’之念”于文无据。故选A。‎ ‎4.B 选项B,结合所给材料,并没有找到“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的内容,选项表述于文无据,且现在家庭智能依托‎4G网络在现实中的应用也不差。‎ ‎5.D D项“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5G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表述不当,从原文看,材料一没有提到‎5G当前应用情况,只是提出了设想。故选D。‎ ‎6.①行业合作上,倡导政府部门与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文化,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②资金投入上,消除运营商的投资顾虑,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③人才培养上,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④政策支持上,实施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更多专业人才。‎ 材料一:物联网是‎5G网络的有效载体;材料二:需加大对高端芯片制造的投入,运营商的财政支持;材料三:深圳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和创新理念值得效仿。据此理解,“非技术因素支持”需要行业合作、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几个方面,最后结合材料分条作答即可。‎ ‎7.D D项,“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的行为进行对比”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者没有形成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环境的不满”分析无中生有。‎ ‎8.①斯文·赫定之事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敦煌之地的文化内涵。②描述人们对敦煌神秘之地的寻找与向往,表达了作者对敦煌的仰慕之情。③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神秘性,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9.①与开头所体现的“清晨”照应,由“清晨”到傍晚,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圆合结构,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②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微波”比喻成“音乐”,“‎ 轻轻踩过梦境”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丰富了敦煌的形象。③句子优美,对夜色的描绘十分真切,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意蕴,使结尾富有诗意美,含蓄隽永,令人回味。‎ ‎10.C 句中“愚臣”是“不量”的宾语,“任以南州”的主语是更始帝,所以应断在“愚臣”后;“河北”是“即位”的地点,作宾语,所以应断在“河北”的后面;“心开目明”的主语是“愚臣”而非“河北”。由此可知,故选C。‎ ‎11.D 题中D项,“后来也用以指皇帝、太后之死”错误,古代皇帝或王后之死称“崩”,不称“薨”。故选D。‎ ‎12.D 题中D项“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错误,原文中,光武帝提到两人关系时带有责备王常的语意,他重用王常有“不忧南方”的考虑。故选D。‎ ‎13.(1)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兵。‎ ‎(2)凭秦始皇、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 重点注意,篡弑:篡夺政权,杀了皇帝;并:一起;以:凭;夷覆:被消灭;布衣相聚草泽:在民间聚集的平民。‎ ‎【参考译文】‎ 王常字颜卿,是颍川郡舞阳人。王莽末年,替弟弟报仇,逃亡到江夏。不久,和王凤、王匡等人在云杜绿林起兵,聚集了几万人,任王常为将佐,攻打附近各县。后来和成丹、张卬分别领兵进驻南郡蓝口,号称下江兵。(王常他们)率领部队在上唐与荆州牧激战,大 败荆州守军,接着向北进攻直到宜秋。这时,(刘伯升等率领的)汉军和(王匡等率领的)新市兵、(陈牧等率领的)平林兵都在小长安被打败,各路人马准备解散离开。刘伯升听说下江军在宜秋,立即和光武帝以及李通一起到王常的军营拜访,说:“希望见下江一位贤将,一起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同推举王常。刘伯升见到王常,用联合的好处来劝说王常。王常恍然大悟,说:“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兵。现在刘氏又兴盛起来,就是真正的君主。我确实想为汉朝献身付出,辅助(刘氏)成就大功业。”王常回来后,详细地向成丹、张卬说明了情况。成丹、张卬倚仗自己的部队人多,都说:“大丈夫已经起义,应该各自做主,为什么要受别人制约呢?”王常一心只想归顺汉朝,就慢慢说服下江军的将帅说:“以前成帝、哀帝衰微没有后代,所以王莽能够趁机篡位。(王莽)拥有天下后,政令苛刻严酷,时间久了就失去了民心。做大事,应当要下顺应民心,上符合天意,功业才可以成就。如果依仗强大勇猛,放纵情感欲望,即使得到了天下,一定会再失去它。凭秦始皇、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如果)按照这种做法行事,是走向灭亡的道路啊。”下江的各位将领虽然倔强缺少见识,然而一向尊敬王常,于是都道歉地说:“(如果)没有王将军,我们这些人差一点陷入不义(的境地)。愿恭敬地接受教诲。”(王常)‎ 立即带领军队和汉军及新市兵、平林兵会合。等到众将领商议确立王室的时候,只有王常和南阳的士大夫同心想拥立刘伯升,然而朱鲔、张卬等人不听从。等到更始帝登基,任命王常担任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更始帝战败,建武二年夏天,王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洛阳去,裸露上身自行归降。光武帝见到王常很高兴,慰劳他说:“王廷尉很辛苦。(我)常常想起从前(我们)一起经历艰难困苦,没有哪一天能忘记。不早早来归,岂不违背了往常(辅佐真主的)话呢?” 王常磕头谢罪说:“更始帝不嫌弃我这个臣子,任命我担任南州长官。赤眉军攻入长安打败更始帝的部队,(我)灰心失望,以为天下又失去了纲常法纪,听说陛下在河北登基,(我)心明眼亮。今天能够在朝廷里见到陛下,即使死了也没有留下遗憾了。”光武帝笑着说:“我和廷尉开玩笑罢了。我见到了廷尉,就不担忧南方了。”(光武帝)特别加以赏赐,授以(王常)左曹 这一官职,封为山桑侯。建武十二年,(王常)在驻军的地方去世,谥号节侯。‎ ‎14.C C项“‘思无尽’‘恨即休’是本诗的诗眼”分析错误,诗歌的诗眼应是“百感衷来不自由”,故选C。‎ ‎15.①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②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既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 ‎16.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 ‎17.C ①天资聪颖:上天赐予的聪明灵慧的资质,形容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强调“聪明”,内容具体。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宏观概括,强调上天赐予性能。根据后语境“智商”,应该选择后者,另外语法上看“天资聪颖的奇才”“聪颖”和“奇”也有包含关系,重复累赘。②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此处是指踏实的人很有耐心,应选用“不厌其烦”。③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或对不起人的地方。此处指“他们”自以为事情做得合理,应选用“心安理得”。④不露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不着痕迹:指事情做得天衣无缝,没有破绽,不易被人察觉。根据下文“巧妙地敷衍了过去”可知,应选用“不着痕迹”。故选C。‎ ‎18.D本题,“在于”与“因素”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智商”为先天因素,“努力”和“踏实”为后天因素,应当先天在前,后天在后,排除B项。故选D。‎ ‎19.A 本题,前语境“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 学习ー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内容)往往让人焦虑”与“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有交集“一个点”“一个东西”,话题一致衔接最紧,排除B、D两项,而且后边是原因,应该用“因为”而非“因此”。根据逻辑认知顺序,“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应该在前,“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应该在后,排除C项,另外根据后语境“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的内容应该紧承“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照应上文,属于正确的做法。故选A。‎ ‎20.①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 ②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 ③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 ‎ ‎21.①形容程度深;②(声音)低沉;③思想感情不外露;④深刻厚重;⑤沉着持重。‎ ‎22.参考立意:从中国创造看中国力量 为中国式反思 为最美中国骄傲 厉害了,我的国 为中国力量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