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赣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2017年1月 本试题分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从文化根性上讲,蒙古族传统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其审美文化孕育于整体的生态文化圈之中,与其文化生态圈具有“同构性”。蒙古族审美文化以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感受与歌颂为起点,逐渐繁育出丰富的蒙古族审美文化。在蒙古族审美文化中,一些仪式、民俗事象,造型、色彩、图案纹饰等审美符号,往往隐喻着“生态”内涵,一个事物之所以“美”,主要是源于对象的生态功能。例如,常见于蒙古族服饰上的图腾、图案及各种象征符号、纹饰等,都并非某种单纯的形式美,而是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他们对自然与生命的认知与敬畏积淀为观念,由观念积淀为形式的结果,是在抽象形式中积淀着的蒙古族的生态伦理。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符合生态观念的,便是“美的”,这是蒙古族审美意识建立的基础。美学自康德以后,美与形式之间便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关系,20世纪后,形式主义美学成为美学话语的主流。但在蒙古族的审美文化中,“美的”规定性不是形式的,而是生态的,蒙古族审美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它的生态特性,这是它不同于西方美学传统,也与汉族传统的审美经验和特性有所不同的地方。在经典的美学话语体系下,“美”的规定性往往都有一个复杂隐秘的文化积淀过程,且与权力和特定阶层的趣味关系更密切一些。但在蒙古族的审美文化中,“美”的规定性与“生态”的关系是一种更为本质的关系。蒙古族审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也曾经深受权力、特定阶层的趣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其文化根性依然是生态性,其根脉深植于蒙古族原初纯朴的生态意识和观念中。 蒙古族审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曾经深受萨满教影响。萨满教是在蒙古族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生存实践中产生的带有直观性、混沌性、类比性等特征的原始宗教体系。萨满宗教仪式对蒙古族审美文化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巫术仪式与艺术起源的角度考证,萨满文化孕育了蒙古族早期的一些艺术形式,使蒙古族人在其生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朦胧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变得更具有神圣性和仪式感,审美意识得到符号和仪式的固化。当然,这里有一个复杂长期的积淀过程,对这一复杂的积淀转化过程,需要进行更为系统的艺术人类学考察,对一些祭祀仪式、图腾符号、造型艺术等审美事象、审美符号中所隐喻的生态向性、生态内涵进行发掘和阐释,连接起蒙古族审美文化的生态图谱。 在以往蒙古族美学研究中,曾有学者以“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来表述蒙古族审美文化的特征,事实上,这尚不足精准描述蒙古族审美文化的特点和结构,因为这句话同样也可以描述汉民族道家文化及其他民族的审美文化。蒙古族的审美文化建基于其从人、自然、宇宙的视角看待问题,萨满教的“万物有灵论”,以及日积月累形成的万物有灵、浑然一体的生命观,即“天、地、生、人”是“共生”的。“共生” 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也构成蒙古族生态审美文化的核心范畴。因各生命体之间是“共生”的,所以彼此可以关联类比。藉此,我们可以找寻到蒙古族审美文化发展的痕迹和脉络。蒙古族的审美文化遵循着“共生”这一基本的生态伦理法则,据此生成了蒙古族统一于自身的生态审美理念、范畴和范式。 因为彼此“共生”,所以蒙古族审美文化中的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往往构成一种强烈深沉的情感关系,这种介入式情感关系建立在各个生命体之间彼此“共生”的深沉情感之上,因此其审美情感往往有着汉民族审美文化所没有的深沉、苍凉、孤独、悲情的浪漫精神。 (选自陈迎辉《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古族审美文化与蒙古族传统文化一样,从文化根性来说,都属于生态文化,都有极为丰富的“生态”内涵。 B.蒙古族审美文化起源于蒙古族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感受与歌颂,审美对象的生态功能是其评价的唯一标准。 C.蒙古族审美文化认为,“美”的规定性与“生态”之间存在着一种更为本质的关系,生态特征是其文化的精神内核。 D.蒙古族审美文化根脉深植于蒙古族原初纯朴的生态意识和观念中,权力与特定阶层的审美趣味无法动摇其文化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蒙古族审美文化与西方美学传统及汉族传统的审美经验和特性不同的地方集中体现在它们各自不同的的精神内核。 B.蒙古族审美文化始终受本民族原始宗教体系萨满教的影响,萨满宗教仪式在蒙古族审美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C.蒙古族审美文化极其重视从人、自然、宇宙的视角来开展审美活动,“天、地、生、人”万物共生的观念构成其核心范畴。 D.正是因为秉持一种“共生”的观念,蒙古族审美文化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能够构成一种强烈深沉的介入式的情感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古族中许多审美符号往往积淀着蒙古族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念,体现了蒙古族人对于自然与生命的认知和敬畏情怀。 B.在蒙古族审美文化看来,形式主义美学不应该是美学话语的主流,“美的”规定性不应该是形式的,而应该是生态的。 C.蒙古族审美意识的形成有一个长期复杂的积淀过程,解读蒙古族审美客体中的生态向性及生态内涵,应从艺术人类学角度来考察。 D.汉民族审美文化之所以没有蒙古族审美文化那种深沉、苍凉、孤独、悲情的浪漫精神,是因为其审美文化中缺少“共生”情感。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尽心尽性 智圆行方——追记杨敬年先生 1908年,杨敬年出生在湖南湘阴一个农民家庭。幼时父亲外出谋生,母亲只好抱着他投靠外祖父黎贞。黎贞是秀才,在私邸开设经学堂,不但讲授四书五经,还传授一些新思想。一天,外祖父对杨敬年说:“你文理清通,可以在乡间教书糊口了,不过还要到城里学校戴个帽子回来更好。”在叔祖父杨志高举债资助下,杨敬年到岳阳县立高等小学就读。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32年,杨敬年又考上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毕业时,学校分配他去江苏省民政厅工作,但他拒绝了。早在上大学时,他就喜欢读由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主编的《经济周刊》。于是,他报考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 1936年秋,杨敬年成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第二届研究生。1944年,杨敬年考取第八届庚款留学,次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圣体学院。1948年,杨敬年获授哲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杨敬年立即回国,回到南开。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市军管会任命杨敬年为南开大学校务委员。同年9月,杨敬年创办了南开大学财政系,任系主任。他觉得施展才华的时候到来了。 可谁能想到,迎接杨敬年的,却是长达22年的多舛之途。 1957年,杨敬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一年后,他被以历史反革命罪判处管制3年,撤销教授职务。他先是在经济系资料室改造,后又到校内及农场、基建工地劳动。 在被迫离开讲台的22年间,南开大学经济系资料室里大量的外文著作成为抚慰杨敬年心灵的“好朋友”。他先后翻译了《不稳定的经济》《垄断资本》等8部著作,共计230多万字。 “20余年中我身处逆境,但这对我也并非完全是坏事情。逆境可以予人一种锻炼。况且有些道德价值,非在逆境中不能实现。”杨敬年爱读冯友兰的哲学著作,赞同冯友兰关于“以力胜命”“以义制命”的阐释。 1979年,杨敬年得到“改正”,他自言“获得新生”。此时他已年逾古稀,早该退休了,可却抱着“欲为国家兴教育,肯将衰朽惜残年”心情,决心有所作为。 平时勤于阅读、翻译西方学术书刊的杨敬年,对西方经济学发展动态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在这过程中,他发现了一门中国急需的学问——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杨敬年觉得这门学问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1982年,杨敬年率先在中国大学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没有现成教材,杨敬年一边授课,一边编写教材。历时5年,他编写的《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终于出版。同时,他还编译出版了《西方发展经济学文献选读》,入选的60篇文章,都由杨敬年“自行翻译”。 20世纪90年代末,陕西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本书”,其中经济学方面约请杨敬年翻译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杨敬年自认“余勇可贾”,于是“毅然答应”。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翻译到7点。历时11个月,终于完成了74万字的书稿,后来又补充了6万字的索引。 这本书曾有两个中译本。最早是严复译本,是为介绍新思想而译的;后又有郭大力、王亚男译本,郭王译本“只是要作为翻译《资本论》的准备、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准备”。 与此前的两个译本相比,杨敬年翻译的《国富论》中加入了熊彼特、萨缪尔森、马克思等经济学巨匠的批注。 《国富论》经杨敬年翻译于2001年出版后,十多年间连印16次,发行十多万册。他从没想到“这种专业的学术书籍竟然能成为畅销书”。 相关链接: ①“从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充分发挥自己天赋的聪明才智,就是自我实现的一个方面。自我实现是充分利用和开发自己的天资、能力、潜能等,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善。充分发挥自己天赋的聪明才智的动机可以说是尽性。人的知觉灵明,是人之所以特异于禽兽者。充分发挥其心的知觉灵明,就是尽心。人的知觉灵明愈发展,则其性愈得体现,所以尽心即尽性。” ——杨敬年 ②“ 不管将来或过去有无意外,或意外之幸或不幸,只用力作其所欲作之事,此之谓以力胜命。不管将来或过去之有无意外,或意外之幸或不幸,而只用力作其所应作之事,此之谓以义制命’。” ——冯友兰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杨敬年的外祖父黎贞学问渊博,思想进步,给杨敬年的影响深远。正是在外祖父的指引和资助下,杨敬年走上了求学、研学的大道。 B.杨敬年珍爱自己天赋的聪明才智,为了追求自我实现,他不惜放弃工作,尽心尽性,穷尽半生时光,勤奋攻读,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C.杨敬年在建国初期,被错划右派,但他身处逆境,始终不渝铮铮傲骨,以力胜命,以义制命,潜心翻译外文经济学著作,成果丰硕。 D.杨敬年有崇高的使命感,他秉持吸收和批判的态度,率先将西方的发展经济学引进中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议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5.《国富论》经杨敬年翻译出版后,“这种专业的学术书籍竟然成为畅销书”,其中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有人评价杨敬年,称他是一位“德智双全学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顺风车 一连四个早晨,六点四十分,付忠林就从江山置业社区的地下停车场,把他那辆韩国“悦动”小车开出来,停在社区的大门边。 等着去送老婆上班、儿子上学?不。老婆教书的小学,离社区不过两百米,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三年级,都用不着坐车。他这么早把车开出来干什么?等待搭顺风车的人! 湖南方言把“顺路车”叫作“顺风车”。付忠林住在城南,他的广告公司却开在城北的清水湾。从江山置业出门后,是一条由南而北的建设路,全长十公里。一个人开车,还空着好几个位子,可以让人搭顺风车。车身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醒目地用毛笔写着粗黑的字:江山置业至清水湾,请搭顺风车,不收费! 奇怪的是,许多人从车旁走过去,瞥一眼那张纸,嘴角便叨起淡淡的笑。难道没有一个人,在建设路两边的单位上班?难道不相信他决不收费?难道害怕中途会遭到敲诈勒索?他是这里的固定住户,有家有室;光天化日之下,车经过的都是繁华路段,有什么值得担忧呢? 付忠林茫然不解。 几天前,报纸上倡导有车的人,搭乘顺路的人上班,既可和谐邻里关系,又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付忠林决定身体力行,一个人开车、坐车,再捎带上三四个人,又轻松又热闹,多好。居然没人愿意搭他的顺风车,他问妻子这是为什么? 妻子说:“彼此不熟悉吧。” “不对,我们搬到这里都一年了,见了面也打招呼也聊天。” “怕无端领了你的情,没法子回报。” “瞎扯。又不是为他特意开车,有什么可回报的。” 今天是第四个早晨了。忽有一个单瘦的身影,缓缓地移过来。他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双鬓微白,微笑着问:“先生,我叫马力,住一栋。我去清水湾,可以搭你的车吗?” 付忠林高兴地说:“谢谢你的搭车。我叫付忠林,住五栋。请上车!” 马力上了车。又等了一阵,再没有人来搭车了。付忠林叹了口气,说:“马先生,只有你相信我,肯搭我的车。”他按了声喇叭,一踏油门,车便呼呼地跑起来。 “付先生,你在哪个单位工作?” “我自己开一家广告公司,上上下下有几十号人哩。” “哦,你的事业很红火。” “马先生,你呢?” “原单位是化工厂,是搞技术的。” “幸会。马先生,我就不明白,人们怎么不愿意搭我的车?” “因为你是老板,属有钱阶级。” “我不是愿意让人来搭车吗?” “他们认为你是施舍,宁肯保持一种所谓的清高。在我家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你的车,你等了三个早晨了,不容易。” “终于等来了马先生,这是伟大的胜利。” “我不能不来坐你的车。其实,我已经从总工程师的位置上退休了,不需要上班了。” “今天是去厂里看看?” “不!我得破一破这种世俗之见。靠勤劳、智慧致富,有房也有车,不去崇尚,倒变成了嫉妒、怨恨、冷淡,正常吗?这是真正的俗到骨了。” “你是为了安慰我。” “我是怕冷了你的这一片爱心,更怕社会的公德受到歧视。” 付忠林的眼睛湿润了。 “谢谢马先生。” “值得谢谢的是你,付先生。从今天开始,我每早都来坐你的车。” “你怎么回来?” “到了清水湾,我去厂里转一圈,再坐公交车回家。” “那多费事啊。” “一种新风气的传播,都要费心费力。等有第二个人坐你的车,我就可以‘退休’了。” 半个月过去了。付忠林车上有了第二个乘客,是一个女同志,在一家超市当营业员。马力本想马上下车的,但一想:不行,女同志疑心重,以为是个什么圈套,也跟着下车怎么办? 付忠林问:“马先生,你……” 马力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说:“厂里还有事要办哩。” 又过了些日子,车上有了第三、第四个乘客。马力一直坐到付忠林的那家广告公司的门口,两人都下了车。 “付先生,我是最后一次坐你的车了,明天我和老伴要去北京了。大家逐渐接受你和你的车了,社区里有车的人,都在向你看齐哩。再见!” 付忠林看着马先生的背影缓缓地远去,忍不住大声喊道:“马先生,祝你明天一路顺风!”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付忠林提供顺风车服务,可一连几天没人愿意搭他的顺风车,这让他苦恼不已。在妻子的劝导之下,他明白了个中原因,心情因此变得释然。 B.为了安慰付忠林,不让他寒了一颗爱心;同时,也出于营造一种社会公德的需要,马力虽说没必要去搭顺风车,却率先坐上了付忠林的车。 C.在马力看来,人们不愿搭付忠林的顺风车,主要是囿于世俗偏见。在社区居民眼里,付忠林是有钱之人,此举有施舍之嫌。 D.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能够很好地展示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付忠林对于马力的感激之情,就是通过对话时“眼睛湿润”这一细节表现出来的。 E.这篇小说故事虽说简单,但在结构安排上却颇具匠心。作者巧妙地使用抑扬对比手法,小说情节富于波澜,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8. “笑”中意味深远,小说中许多人“嘴角便叨起淡淡的笑”与马力“微笑着问”两种“笑”里各有哪些内涵?请简要说明。(4分) 9. 马力在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陈桷,字季壬,温州平阳人。政和二年,廷对第三,授文林郎、冀州兵曹参军,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宣和七年,提点福建路刑狱。福州调发防秋兵,资粮不满望,杀帅臣,变生仓卒,吏民奔溃,阖城震骇。桷入乱兵中,谕以祸福,贼气沮,邀桷奏帅臣自毙,桷诡从其请,间道驰奏,以前奏不实待罪。朝廷以桷知变,释之。叛兵既调行,乃道追杀首恶二十余人,一方以安。建炎四年五月,复除福建路提刑,寻以疾乞祠,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又言:“刺史县令满天下,不能皆得人,乞选监司,重其权,久其任。”除太常少卿。又陈攻守二策,在于得人心,修军政。五年,除直龙图阁、知泉州。明年,改两浙西路提刑。乞置乡县三老以厚风俗,凡宫室、车马、衣服、器械定为差等,重侈靡之禁。八年,迁福建路转运副使。十年,复召为太常少卿。桷言:“祫祭用太牢,此祀典之常。驻跸之初,未能备礼,止用一羊,乞检会绍兴六年诏旨,复用太牢。”十一年,除权礼部侍郎。普安郡王出阁,奉诏与吏部、太常寺讨论典故。桷等议以国本未立,宜厚其礼以系天下望,乃以《皇子出阁礼例》上之。十五年,知襄阳府。襄、汉兵火之余,民物凋瘵,桷请于朝,以今之户数视承平时才二十之一,而赋须尚多,乞重行蠲减。明年,金、房兵叛,桷遣将平之而后以闻。汉水决溢,漂荡庐舍,躬率兵民捍筑堤岸,赖以无虞。以疾乞祠,除秘阁修撰。二十四年,改知广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桷宽洪酝籍,以诚接物,而恬于荣利。当秦桧用事,以永嘉为寓里,士之夤缘攀附者,无不躐登显要。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注]蠲减:蠲juān,减免、免除。 夤缘:夤yín,攀緣上升,比喻比喻攀附权贵以求进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 B.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 C.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 D.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廷对第三”即廷对第三名。“廷对”指廷试、殿试,是皇帝对会试取录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其中第三名俗称探花。 B.“福建路”相当于今天的福建省。“路”是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在唐代时称作“道”,北宋时废道为“路”。初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设,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C.“太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D.“太常寺”是中国古代朝廷的中央机构“五寺”之一,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秦时称奉常,汉以后改称太常寺。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桷胆识过人,处变不惊。福州兵变时,陈桷独闯军营,恩威并施,诛杀首恶,最终平定兵乱,为保福建之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 B.陈桷忠于朝廷,心胸坦荡。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奢靡享乐,陈桷多次上疏,振言疾呼革除时弊,整治朝廷纲纪,修明国政,赢得民心。 C.陈桷忧国爱民,以民为天。襄汉地区在连年兵火之后,户数大减,而赋税却有增无减,他挺身而出,为民请命,要求朝廷重行蠲减税赋。 D.陈桷守介不移,刚正不阿。秦桧为相后,朝中很多官员奴颜婢膝,奔走其门,但是陈桷却恬淡荣利,始终不愿夤攀秦桧权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邀桷奏帅臣自毙,桷诡从其请,间道驰奏,以前奏不实待罪。(5分) (2)汉水决溢,漂荡庐舍,躬率兵民捍筑堤岸,赖以无虞。(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此词是辛弃疾在赣州太守陈季陵罢职辞行时宴席上所赋之词。 14.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感情真挚,写景尤为突出。词中所写之景,既有远处的苍茫落日,合碧暮云,还有眼前的水光山色。景物描写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情含景中。 B.上片开头两句描写离宴环境,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这些景色给离宴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出一派离别气氛。 C.“还记得”二句回忆往事,写双方有过一段相处的美好时光。这段快乐的往事,至今仍让词人欣慰、怀念,表达了词人在送别友人时的难舍之情。 D.词人对于水光山色的描写,以“眉来眼去”四字状之。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真是奇妙之至,也生动之至,令人回味不已。 E.同为仕途失意的“倦客”,词人在送别友人时,油然而生同病相怜的万端感慨,自己和友人身世飘零,远离亲人,确有“人生如梦”的消极之情。 15.这首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不管处境如何,都能按照仁的要求来立身处世,他们“ , ,”哪怕是吃一顿饭的工夫也都不会背离仁。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 ”两句劝世人要认清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 (3)在《陈情表》中,李密对于自己一再得到新朝的恩待厚遇,感激涕零,“ ”一句,极为诚恳、委婉、谦恭地表达了内心无比感恩戴德的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药可能毁于药,这绝不是危言谠论。把药贱卖成草的做法,付出的是物种灭绝、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已达168种。 ②有温度的语言,注重表达真情实感。 为何孩童天真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因为孩童最接近生命本真的状态,不会虚与委蛇,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③伟大的艺术总是反映我们生活的真实,但如果失去了对精神升华的探究,那么它将不名一文。电影的崇高性当然在于人民所经历的生活本身就是伟大的。 ④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学院2015、2016届研究生中文学方向占每届阿拉伯语专业人数的50%,但是,毕业后从事文学翻译的毕业生屈指可数。 ⑤在韩国,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阶级分化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⑥这处重要的考古发现,可以充分证明,秦统一六国,特别是统一岺南沿海地区之后,并没有望洋兴叹,而是以实际行动开始对南海进行最初的探索和开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商标案件一直打到最高人民法院,上级法院与下级法院之间的法律认知有所不同,并且涉及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自然会引发大家的兴趣。 B.在中小学阶段,除了“为高考而读书”,还应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发展。 C.“纲举”才能“目张”。尽快组织研究、制定和修订长城保护维修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用来指导实际的保护维修工作,已经成为眼下保护长城的当务之急。 D.近几年来,剧与络大电影发展迅速,内容呈现出百花齐放。粉丝经济已经成型,伴随着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生代”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花山岩画是典型的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作为遗产本体列入世界名录的, ① 是38处岩画点, ② 包括岩画所在的山体,岩画面对的河流、台地, ③ 周边的景观环境。 ④ 一般的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的范围较大,保护和管理要求较高, ⑤ 后期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应结合文化景观的特点,对岩画以及周边山体、河流等要素进行整体保护。 ⑥ ,在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还 以及 区别于 因此 此外 B 既 又 及至 不同于 所以 另外 C 不但 而且 及至 相较于 对 同时 D 不仅 也 以及 相对于 在 同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对于教育而言,父母不应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① ,甚至更为重要。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② ,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③ ,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用的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家庭教育要重言传,重身教,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21.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时光是秋风中抖落的果实,能期待新生; 时光是春雨里萌动的幼芽,能孕育希望; 时光是阳光下盛开的花朵,能弥漫芬芳。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外科医生为了训练提高自己手指的灵敏度,工作日午饭时用棉签来吃饭,坚持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据该医生介绍说,他平时一直很注重练“手活”,比如同侧手脚向不同方向旋转,周末会尝试各种球类运动。从业十五年,他没有出过任何一起医疗事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赣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B 【解析】据原文“一个事物之所以‘美’,主要是源于对象的生态功能”可知B项“审美对象的生态功能是其评价的唯一标准”犯了武断绝对的错误。审美对象的生态功能是评价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 2.B 【解析】据原文“蒙古族审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曾经深受萨满教影响”可知,B项“蒙古族审美文化始终受本民族原始宗教体系萨满教的影响”夸大了时间范围,应是“曾经”,而不是“始终”。 3.C 【解析】据原文“对这一复杂的积淀转化过程,需要进行更为系统的艺术人类学考察,对一些祭祀仪式、图腾符号、造型艺术等审美事象、审美符号中所隐喻的生态向性、生态内涵进行发掘和阐释”可知,C项“解读蒙古族审美客体中的生态向性及生态内涵,应从艺术人类学角度来考察”暗换对象,应是“一些祭祀仪式、图腾符号、造型艺术等审美事象、审美符号”,而不是“审美客体”。 4.C 【解析】A项“正是在外祖父的指引和资助下,杨敬年走上了求学、研学的大道”混淆对象,据原文“他在叔祖父杨志高举债资助下,到岳阳县立高等小学就读”可知,资助者不是外祖父,而是叔祖父杨志高。B项中“他不惜放弃工作”不够准确,原文只说了杨敬年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行政系毕业时,拒绝了学校让自己去江苏省民政厅工作的分配。D项“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议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夸大其辞。由杨敬年“觉得这门学问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可知,西方的发展经济学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议有帮助,但远远达不到“指引正确的方向”的高度。 5.(1)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议中所面临的诸多重要问题亟需西方“发展经济学”之类的经济学理论来帮助解决,而杨敬年翻译的英国古典经济学著作《国富论》,受到关注,理所当然会成为畅销书。(2)译著本身的成功。杨敬年的译本,相对起严复译本和郭大力、王亚男译本而言,更加注重经济学价值,“加入了熊彼特、萨缪尔森、马克思等经济学巨匠的批注”,“经邦”的功用更强。(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6.(1)杨敬年是一位历经人生坎坷始终秉持报国理想的爱国者。(2)杨敬年是治学严谨、坚持攀登学术高峰且诲人不倦的南开学者。(3)杨敬年是一位怀着人生理想、探索人生哲理的智者。(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5分) 7.A、E 【解析】A项“在妻子的劝导之下,他明白了个中原因,心情因此变得释然”解说错误。妻子只是替他分析了原因,付忠林心情并未因此变得释然。E项“作者巧妙地使用抑扬对比手法,小说情节富于波澜,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错误。小说并未使用抑扬,情节亦不“富于波澜”。 8.许多人“嘴角便叨起淡淡的笑”包含着社区之人对付忠林提供顺风车服务行为的不信任态度:有人的认为那是陷阱,为自己能够识破真相而笑;有人认为这“有钱阶级”老板的施舍,为保持清高,不予理睬而笑。(2分)而马力“微笑着问”中“笑“则包含着马力对付忠林提供顺风车服务行为的理解、支持态度:马力不愿意付忠林失望,虽说没必要去搭顺风车,却率先坐上了付忠林的车。(2分) 9.①为人热忱。为了成全付忠林提供顺风车服务的善举,不让他寒了爱心,同时亦为了营造社会公德,马力虽说已经退休不用再去搭顺风车,却费心费力,率先坐上付忠林的车子。(2分)②细心谨慎。搭顺风车前,马力一连三天在阳台上静观付忠林的车子;坐上车后,马力先是和盘说清意图,并约定好计划。第二个乘客坐上付忠林车子,为了不让女乘客疑心,坚持坐完车程。(2分)③开明进步。马力没有那种嫉妒、怨恨、冷淡“有钱阶级”的世俗“偏见”,反倒身体力行,热心于营造社会公德,倡导良好社会风尚。(2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10.C 【解析】文言断句的前提是通读文段,明确大意。把握文段中各个分句的主语和谓语,借助分句中的连词、副词的帮助来准确点断。“金部员外郎”为某官署机构的具体官职名称,为一专有名词,中间不应点断,据此可排除A、B两项。“专讲治道之本”为陈桷的政治主张,而“修政事”为具体做法,中间宜点断,据此可排除D项。全句标点为: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意思是:绍兴三年(1133),陈桷被任命为金部员外郎,升为郎中。当时言事的人都列举细小事务,而忽略重大利害问题。陈桷上奏说:“如今应当专讲治道的根本,修明政事以抵御敌国,不应当像平时那样用烦杂细务干扰皇上。” 11.A 【解析】参加殿试的应为会试取录的“贡士”,而非“举人”。举人是对乡试录取者的称谓。举人经会试录取后称作“贡士”,贡士方能参加殿试。 12.A 【解析】“陈桷恩威并施,诛杀首恶”,结合原文第二段文字可知,陈桷应是“晓谕情理,兵不血刃”,平定了兵乱。诛杀首恶二十多人,是在平定兵乱,叛兵征调上路后,陈桷在途中追杀。 13.(1)要挟陈桷上奏将领是自毙而死,陈桷装作听从他们的请求,派人从小路急奏朝廷,并以前面的奏章不实请求处分。 (2)汉水决堤泛滥,冲毁居民房屋,陈桷亲自率领军民修筑堤岸,民众赖以平安。 【解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邀”“诡”“间道”“待罪”四处。“邀”译作“要挟”。“诡”译作“假装”。“间道”译作“抄小道”。“待罪”译作“等待治罪”。第(2)小题的关键词语有“决溢”“躬”“无虞”。“决溢”译作“决堤泛滥”。“躬”译作“亲自”。“无虞”译作“没有忧患”“平安”。 【参考译文】 陈桷字季壬,温州平阳人。政和二年(1112),获廷对第三名,被授予文林郎、冀州兵曹参军,历任尚书虞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提点福建路刑狱。福州调发防秋兵,钱粮没有满足要求,士兵杀死将领,事变发生突然,吏民奔溃,全城震骇。陈桷进入乱兵之中,向他们讲明祸福道理,乱兵沮丧气馁,要挟陈桷上奏将领是自毙而死,陈桷装作听从他们的请求,派人从小路急奏朝廷,并以前面的奏章不实请求处分。 朝廷因陈桷应变有方,不予追究。叛兵征调上路后,陈桷在途中追杀首恶二十多人,一方得以安定。建炎四年(1130)五月,又任福建路提刑,不久因病请求奉祠,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三年(1133),陈桷被任命为金部员外郎,升为郎中。当时言事的人都列举细小事务,而忽略重大利害问题。陈桷上奏说:“如今应当专讲治道的根本,修明政事以抵御敌国,不应当像平时那样用烦杂细务干扰皇上。”又说:“刺史县令布满天下,选拔的不可能都是恰当之人,请选拔监司官员,使他权重任久。”朝廷任命他为太常少卿。又陈述攻守两策,认为关键在于得到民心,修明军政。绍兴五年(1135),陈桷出任直龙图阁、掌管泉州事务。次年,改任两浙西路提刑。请求设立县乡三老以端正风俗,凡是宫室、车马、衣服、器械都制定等级标准,重视侈靡禁令。绍兴八年(1138),升任福建路转运副使。绍兴十年(1140),又被任命为太常少卿。陈桷说:“袷祭祖宗用太牢之礼,这是祀典的常例。皇上即位之初,没能具备礼仪,只用一羊,请求参照绍兴六年诏旨,恢复使用太牢。”绍兴十一年(1141),任权礼部侍郎。普安郡王出阁,奉诏与吏部、太常寺讨论以往的事例。陈桷等认为太子没立,应该崇高礼仪以维系天下民望,于是以《皇子出礼例》上报。绍兴十五年(1145),陈桷知襄阳府。襄、汉地区遭受兵火之灾后,民物凋敝,陈桷请示朝廷,以当今的户数才是太平时的二十分之一,而赋税比那时还多,请求给予减免。次年,金州、房州士兵发生叛乱,陈桷派遣士兵平定后上报。汉水决堤泛滥,冲毁居民房屋,陈桷亲自率领军民修筑堤岸,民众赖以平安。因病请求奉祠,朝廷任命他为秘阁修撰。绍兴二十四年(1154),改知广州,没到任而去世,时年六十四岁。陈桷为人宽宏含蓄,以诚待人,淡泊名利。秦桧当政时,以永嘉为寓里,士大夫攀缘依附的,无一不位登显要。 14.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项“水光山色”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记忆中的虚景。C项“这段快乐的往事,至今仍让词人欣慰、怀念,表达了词人在送别友人时的难舍之情”分析不够准确,应是“这段看似快乐的往事,而今已不能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是以乐景写哀,更增加离人的悲哀而已”。E项“倦客”指的是陈季陵,称之为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因其遭到沉重打击,神志颓丧,已“不知身近远”了。结尾几句是写词人与友人陈季陵离别后,再难有重逢共事的机会,抒发的应是难舍之情。 15.主要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2分)“些个事”四句,劝陈季陵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那些小事儿有谁能事先知道,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过眼”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白头”呢!(2分)“笑江州”三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陈季陵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陈季陵振作起来,其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2分) 【译文】 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还记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你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16.(1)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 【解析】①句“危言谠论”指正直的言论,句中将该成语与“危言耸听”混淆,使用不当。“危言耸听”意思是故意说惊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害怕。②句“虚与委蛇”意思是对人假意相待,敷衍应酬。用于句中使用恰当。③句“不名一文”意思是没有一文钱,用来形容很穷。句中将该成语与“不值一文”混淆,使用不恰当,“不值一文”意思是没有什么价值。④句“屈指可数”意思是扳着手指头就可算出来,形容数量少。用于句中使用恰当。⑤句“良莠不齐”意思是好苗与野草混杂在一起,常比喻好人坏人难以区分。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句中用于形容教育质量,适用对象不当,应改用“参差不齐”。⑥“望洋兴叹”意思是仰望海洋而发出感叹,用来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比喻要做一件事,由于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用于句中使用恰当。 18.A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将“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发展”改为“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C项重复累赘,“当务之急”指当前所有应做的事情中最要紧的、最急需办的事。句中“眼下”多余,应当删除。D项成分残缺,应在“百花齐放”后加上宾语中心语“的状态”。 19.D 【解析】由语境可知,前三个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应是表并列关系的词语,A、C两项关联词为表转折、表递进关系,应予排除。第⑤处应填入“在”,与后面的“中”构成介词短语“在……中”,据此可以排除剩下的B项。 20.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 ②但摆在第一位的是品德教育 ③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段的意思,一是空格前后的语句的意思。本语段主要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①处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空格前后句可知,应补写的句子应表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意思的句子。②处强调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由空格前后句可知,补写的句子除了应表达“思想品德教育应是第一位”的意思,句前还应加上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句式上使用判断句。③处强调家庭教育目标追求,由空格前后句可知,补写的句子应表达“扶助、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意思的句子。 21.【答案示例】希望是沙漠中潜藏的清泉,能孕育绿洲;希望是暗夜中闪烁的灯火,能温暖心房,希望是大海里矗立的灯塔,能指引方向。(一句话2分,拟句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仿写句式,需要明确所仿句式的句式特征和修辞要求。本题示例句式为“时光是……,能……”,修辞手法为比喻。仿写时可以由示例得到启示,选取自己较为熟悉的对象来写,内容要合理,修辞手法要为比喻。 四、写作(60分) 22.【写作点拨】 本道作文写作的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提炼出符合材料立意指向的最佳立意。审题时,要扣紧材料当中外科医生差不多两年时间坚持用棉签来吃饭这一“练手”行为深入开掘,要将外科医生“练手”行为的目的和结果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外科医生从业十五年,没有出过任何一起医疗事故,就是因为平时注重对自己进行严格训练。不难看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功能自然成”之类的立意就是本道作文题的最佳立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