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2016-11)
重庆市第八中学 2017 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五运说在宋初仍保持有相当的势头。直至北宋中期,以五运为说的撰著仍多有出现。如 太宗时所修《太平御览》、真宗时所修的《册府元龟》两部大类书,均以五运为说。仁宗时 宋庠撰《纪元通谱》一书,仍以“五德相承”为说。可见五运说流行之一斑。 宋祁撰《诋五代篇》,历数“土德之衰”之后五代之乱常,以证明“太祖乘五精之运” 而起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其《孝治篇》,更以“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有子母相养之道”立 论,将宋朝火德与孝治联系起来说:“伏惟我朝,炎灵储晖,赤制改物,得天正统,为人元 首。……所以助宣火德,勤服孝治之道,可谓备矣。”张方平著《南北正闰论》论南北朝之 正闰,开章即言:“夫帝王之作也,必膺录受图,改正易号,写制度以大一统,招历数以叙 五运,所以应天休命,与民更始。”宋、张二人,均据朝中津要,可见五运说的影响之深。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思潮高涨,“五德转移”学说开始受到强力冲击。欧阳修在《正统 论》中说: 汤、武之起,所以救弊拯民,盖有不得已者。而曰五行之运有休王,一以彼衰, 一以此胜,此历官术家之事。而谓帝王之兴必乘五运者,缪妄之说也,不知其出于何人。对 五运之说作了彻底的否定。事实上,从北宋中期以后,除礼部官员外,儒士们已很少有人谈 到宋之火德问题,这与当时蓬勃兴起的复兴儒学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关系。宋儒讲求正统, 欧阳修发其端。他在《正统论》中强调说:“《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正 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掀起了关于“正统”问题的意义 深远的讨论。可以说,欧阳修的《正统论》在理论上宣告了“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 在欧阳修的带动下,宋儒对“正统”问题的讨论十分热烈。诸家所论焦点不是辨其德运 之当否,而是如何看待正统中的“道德”问题。如朱熹说:“只天下为一,诸侯朝觐,讼狱 皆归,便是得正统”,不全据“道德”而言,充分说明了“五运”说的影响自欧氏之后已迅 速地消退的事实。朱熹弟子黄勉斋说:“圣宋龙兴,德配天地。尊道以儒,出治以仁。经术 文章,一根于理。”已将宋朝立国的合法性建立在“德”、“理”之上,而不言五行之运了。 南宋时,北方反抗金国政权的大小武装活动,多有以“红巾”为号者,元末白莲教等反 元义军,也多以红巾作为标志,朱元璋甚至曾以“重明大宋天”为帜。明刘辰《国初事迹》 云:“太祖以火德王,色尚赤,将士战袄战裙壮帽旗帜皆用红色。”但朱元璋即位以后,并无 推定德运的讨论,表明“五运”说已不能继续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金人入主中原后,受到德运说的影响,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正统地位,也将其国号“金” 与五运之说联系起来。金朝的德运之议是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最后一次最高统治当局对利 用“五德转移”政治学说进行的讨论,有着一方面与与之对峙的南宋政权争夺天下、一方面 面临北方正在崛起的蒙古人的潜在威胁的特殊背景。正是这场“回光返照”式的讨论在事实 上宣告了“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 (节选自刘复生《宋朝“火运” 论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宋太宗时编修的《太平御览》,真宗是编修的《册府元龟》,仁宗时的《纪元通谱》, 都可以看出“五德转移”之说在当时很流行。 B.欧阳修的《正统论》掀起了宋儒关于“正统”问题的讨论,所谓“正统”在欧阳修 那里有正天下、统一于下的意思。 C.五运说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自秦汉正式开始,结束于北宋中期,因此黄勉斋将宋朝 立国的合法性建立在“德” “理”之上。 D.朱元璋曾经以“重明大宋天”为帜,以五运之说为自己积蓄舆论力量,承袭了宋朝 之之德的观念,推崇红色,将士的战袍旗帜等都用红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宋祁历数“土德之衰”之后五代的“乱常”,是为了证明宋太祖登基建国的合理性与 合法性。 B.欧阳修《正统论》中认为历官术家之人讲究五行之运影响帝王兴衰成败,是比缪妄 的说法,对历官术家进行了批评,对五运之说进行了彻底否定。 C.北宋中期以后,儒学复兴潮兴起,宋儒讲求正统,很少有人提到宋朝的德运,而是 集中讨论正统中的“道德”问题。 D.金人为了应对南北两言的=言言方的威胁,表明自己的正统统治地位,将国号“金” 与五运之说联系起来,进行了一次对利用“五德转移”学说的讨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欧阳修《正统论》否定了自然天命的历史循环观念,而将帝王的兴衰与德行联系起 来,这是历史观念的一大进步。 B.虽然五运说与宋儒倡导的正统说有矛盾之处,最终结束了它的政治使命,但它也是 统治阶级寻求统治合法性的一种探索,在历朝历代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不能简单 地以“迷信”贬斥之。 C.欧阳修对“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他引发了宋儒对正 统的讨论,加速了“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 D.金人进行的对五运说的讨论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从此以后,历朝历代没有讨论过五 运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 分) 搭台 老街人好显摆。要说富人显摆,无可厚非,可老街上的穷人也喜欢显摆。譬如老街人买 油条,卖油条的到了自家门前,他不喊,非等人走到街那头了,这才出来,罩着手吆喝。那 声音,就像喊山号子一样抑扬顿挫,洪亮绵长。等卖油条的过来了,他们左看看右看看,用 一只手捏捏,再用另外一只手捏回去。转脸进屋,把油条扔给孩子。直等孩子把油条吃得还 剩下拇指大的屁股根儿了,再把油条根接过来,擦擦嘴,擦得油光光的,这就出门了!那年 月的人,嘴巴都能淡出个鸟儿来,所以一见这张油嘴,就知道他又吃油条了。 海爷号称老街首富,喜欢显摆也是出了名的。就拿两年前他建宗祠的事儿来说吧。从初 一选到十五,好不容易看上一块地儿,可惜地面不平,不过就是垫点土的事儿,海爷愣是大 老远儿地让人拉了几车煤块儿填上!那年月,百姓管煤炭叫“乌金”,金贵着呢!人家却用 来填坑,你说这人会显摆不? 这一年,鲁东南遇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灾。鲁东南地界,家家院子里都种树。究其原因, 其中一点,就是等闹饥荒时,没东西吃,还能用树皮果腹。要说这一场灾真的太严重了,这 年冬天,还没到腊月,好几户以前穿长衫、吃细粮的体面人家,家里的树都没皮了,更别说 普通百姓了。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这样一个节骨眼儿上,海爷竟然还要搭一新戏台子! 大奶奶三番五次劝海爷:“这个戏台子搭不得!外头饿死了那么多人,你这边还想着搭 戏台子,老百姓要饭都没地儿要去了,你这边还想着乐和,你不怕别人骂你?” 大奶奶嘟囔了几次,海爷就急了,眼一瞪:“饿死人怎么了?这台子我还非搭不可了!” 府里上上下下,对海爷搭新戏台子的事儿,议论纷纷,都觉得海爷这事做得不妥,所以, 对于抬砖搬瓦拉料子之类的活儿,个个不太热情,叫谁谁磨洋工。 海爷生气了,吩咐管家:“从明儿起,在门口支几口大锅熬粥,凡是给我搬砖抬泥的, 哪怕搬一块,我也管他一顿饭!” 大奶奶一听,当时就哭了:“老爷,您这是要败家呀,这样值吗……” 海爷一笑:“不值,但痛快。” 更离谱的是,新戏台子眼瞅着快搭完了,海爷又不知在哪儿听了一个风水先生的话,说 戏台子方向不对,拆了重搭! 如此这般,折腾了几个月,海爷府上的人,连个年都没过安生。 不想,直至第二年开春,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海爷突然又不建了,半拉子撂在那儿, 一天,大奶奶偷偷把管家喊了过去,捂着心口问管家:“老爷这一回又搭台,又施粥的,总 共花了多少银子?” 管家皱了皱眉头。 大奶奶说:“你尽管告诉我,话进了我的耳朵里,就烂了。” 管家近一步,悄声说:“近三年的生意,算是白赚了。” 大奶奶眼泪唰地滚了下来。 管家又说:“大奶奶先别急,老爷有话,没对您讲。” 管家告诉大奶奶,年前这场灾,让老街上好多光景还不错的人家,都开始啃树皮了。在 这条街上,他们本是有头有脸的人,以往出了门也都显摆得不得了,最好脸面。如今,突然 要端着碗去要饭,他们可能放不下身段,拉不下面子。这寒冬腊月的,地上连根草都没有, 河里也都结了冰,不饿死才怪。海爷就是想到这一点,才想了这个法子,这样,既帮他们过 了冬,又照顾到他们的面子。 大奶奶听罢,眼一亮,骂了海爷一句,转脸怪管家道:“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管家作揖道:“老爷不让我告诉您。他说,一说出去,就不好玩了。” 随后几个月,海爷屡次寻思起那个戏台子,说想把那个半拉子戏台搭完。海爷这么说, 却实在抽不出时间。因为开春后,府上的生意不知怎么的,忽然比往年忙出好几倍来,每日 车水马龙,宾客如流…… (节选自《小说 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小说中大奶奶人物形象比较复杂,海爷要搭台她反对,可见她不想要得罪人;钱花 多了她掉眼泪,可见吝啬小气;听说真相后,她“眼一亮”,可见她能识大体。 B.小说开头写了穷人显摆的事情,看似与后文搭台无关,其实是在交代人物生活的环 境,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C.小说的语言简练生动,充满口语色彩,读来轻松活泼,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正侧面结合,既有群像的塑造,又有主要人物的凸显。 D.小说情节安排巧妙,在前半部分里,故事节节递进,然而在后半部分情节陡生奇变, 进入高潮,出人意料,使故事由庸俗转为高尚。 E.小说通过讲述老街上的人们尤其是海爷的搭台事件来为我们展示了老街的百态众生 相,着重调侃和讽刺了老街人们喜欢显摆的恶习。 (2)小说中的海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3 分) (3)小说写了哪几种显摆?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对之分别持什么态度?(4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 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 分) “都市柴门”中的布衣学者 宋凤英 张中行 85 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命寓所为“都市柴门”。我有缘为先生选编 了一本《负暄絮语》,故曾叩“柴门”,与先生有一面之雅。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家 中的摆设、物什都停留在 1970 年代的水平。 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清光绪 34 年,他生于河北香河一农 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1936 年北大毕业,一直吃笔墨饭,曾在中、小学教过 书;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数十年如一日在 煮字疗饥中度过。1956 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 级,属低级。 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 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其著述近 500 万字,谓其学者,名副其实。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历时 40 年写成,他认为“人有了生就必 须饮食男女,这是定命”,只以顺着来;但又发现“接受顺生的真就能够活得很好也大不易”, 人力求在此书中寻得自己的答案。待上世纪 90 年代(顺生论)面世,一时间洛阳纸贵,张 中行遂“暴得大名”。先生真是一匹老黑马,默默一生,晚年后才突然大红大紫起来。周汝 昌先生评论他“其用笔,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也不是 漫然苟下的。” 但这个从燕赵大地走出来的学人,沧桑世事丝毫不曾改变他的本色。 他的仪表既不轩昂也不潇洒,甚而也乏学者那种雍容与儒雅,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凡人。 凡受惠于人的,他都将账记在心上,一心想回报,有的已下世,欲报无门,他只能“长存于 心,带到地下,永世不忘”。而他援手别人的“都希望统统忘却”,对于向他索字、要书的人, 他都来者不拒,还乐于帮别人向启功、金克木索墨宝,金克木一般不给人签名,他就把笔硬 塞过去,命令他“签!” 这位性情冲和的老人的嘴里有时也会说出一些有棱有角的话来,他对前辈的尊崇、仰慕 尽显在“负暄三种”(《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的字里行间,先生得北大“自 由”精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视先贤为神,把师辈们凡人的一面也留在纸上,给 读者一个完整、鲜活的形象。如对梁漱溟的耿直、迂阔,张中行认为“由感情方面衡量,可 敬;由理论方面衡量,可商”。他对朋友周作人也敢说点与世人不同的声音。在 1997 年版《流 年碎影》中他说“我就不隐瞒观点”,说(旧)诗,意境能迈过古人,散文,意深远而语平 实,冲淡至于不见用力,五四以来,也只能说是只此一家。” 他雅好写字,还篆有多方闲章:“六代之民”,是说他百年人生所历;“炉行者”,是说他 改造时当过烧炉工,在炉火中“炼”过之意,先生是雅人,“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 生”。 北大九十华诞,学校请张中行写以“我与北大”为主旨的文章,他写了篇《怀疑与信仰》, 他认为,自己受北大最大的影响,是一种怀疑精神。他总说:“老北大比新北大好,因为老 北大让人疑,新北大让人信”。 (摘编自《国学》2008 年第 9 期) 【相关链接】我认为,他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老年知识分子的风貌,为我们扬 了眉,吐了气。 (季羡林《我 眼中的张中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张中行自命寓所为“都市柴门”,是一种自嘲,既表现了独乐于陋室的豁达态度,同 时也展现了传统知识分子超然物欲的风骨。 B 世人称张中行为 “布衣学者”,一是因为他的平民身份,祖上三代都是农夫;二是因 为他一生都过着“实实在在的凡人”生活。 C 材料中无论是对传主的直接描写,还是旁人的间接评价,大都突出了张中行为人真性 情或为学求 等特点。 D 本文引用张中行评价梁漱溟的话,意在说明张中行是个治学严谨的学者,把老师当 成凡人来写,形象会更加完整而鲜活。 E 北大九十华诞,张中行在《怀疑与信仰》里写到“老北大比新北大好”,表达了老北 大人对今日北大重拾“怀疑精神”的期望。 2.张中行所代表的“老年知识分子”的哪些风貌,让季羡林觉得“为我们扬了眉,吐了气”?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3.作者把张中行称为“都市柴门”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6 分) 4.张中行一方面强调“顺生”,一方面崇尚“怀疑精神”,请分析这二者是否矛盾,并谈谈 这两种思想对他人生有什么影响。(5 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9 题。 心术 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 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 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 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 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 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 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 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 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 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 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 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③而按剑, 则乌获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 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古文观 止·卷十宋文》) 【注】乌获:古代大力士。 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B.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C.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D.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7.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将领的首要品质,要镇定、沉静,临大事而不乱,有效地排除一 切干扰,这样才能把握利害得失,抵御敌人。 B.苏洵认为战争需要养心,他并不希望将士们能够一战而胜,因为长期积蓄的愤怒和 不能满足的欲望能让士兵有贪有勇,像黄帝一样百战不殆。 C.要想无敌于天下,主将需要有眼光和定力,在战机到来之前,能以忍待勇,以静制 动,不因小利小患而轻举妄动。 D.手持尺箠面对猛虎,赤手空拳面对蜥蜴,人们的举动截然相反,苏洵以此证明:战 争需要借助一切有利条件来巩固自己,才能有无穷威力。 9.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5 分) (2)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0-11 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晚泊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注】①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 作于赴任西行途中。 10.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从欧阳修的首句“卧闻”可以看出作者晚泊时的闲适惬意,三次描写月亮也营造出 了清新 恬淡的美丽意境,烘托了作者轻快散淡的心境。 B.“水上人歌月下归”使得作者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意,而“一阙声长听不尽”则 表现出作者在渔歌声中思绪翩飞,愁绪渐浓的情形。 C.陆游诗歌的最后一句用“落日”照应题目,而落日残阳中只闻啼鸦戍楼,不见人影 的荒凉萧瑟景状,则有力烘托了诗人漂泊无归的凄凉心情。 D.陆诗的颔联实写路途中的所见所历之景,说明路途艰辛,也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多舛, 命途坎坷,抒发了自己被贬之后的黯然心情。 E 两首诗歌都描写夜晚水边所见,因而景物特点非常相似,都呈现出冷清萧条的特质。 只是欧诗以景物描写贯穿全文,陆诗却加入了叙事。 11.同为晚泊,两位作者的心境及其表现手法却不尽相同,请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5 分) (1)韩愈认为“童子之师”的作用仅限于“ ”,与他在《师说》中定义的“师” 并不是一回事。 (2)《阿房宫赋》一文中,“ , ” 连用意动,表达杜牧对秦不惜民 力,挥霍浪费掠夺于六国的珍宝的痛惜之情。 (3)《赤壁赋》一文中,苏轼歌唱“ , ”,以借代的方式描写了 划着小船在澄澈的天地间飘荡的情景。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原一项是(3 分)( ) ①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必须洞察大局,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如果一味地抱残守缺...., 真不知道他会将大家带向何方。 ②粉丝们见到了杨洋,惊呼着拥了上去,献花,合影,兴奋不已,但是有个小女孩却面 带羞涩,对偶像只敢侧目而视....。 ③有些人平时工作不认真,懒惰散漫,上班时间打游戏、购时精神抖擞,一到分配任务 时他就打瞌睡,同事批评他,他还一脸安之若素....的样子。 ④梅长苏经历了烈焰焚身,锉骨削皮的千般苦楚,病愈之后体格柔弱,看起来弱不禁风, 但其实心智极坚,是个绵里藏针....的谋略家。 ⑤有的父母说话啰嗦,能把一件小事翻来覆去说好多遍,孩子每天都要受到他们的“洗 礼”,耳濡目染....,有的宁愿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也不愿意回家。 ⑥学生活动的安排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知识学习,而眼下有候些课堂学生生活从头到 尾,热热敝闹闹,但是如果知识学习的容量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这属于典型的本末倒置....。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此次执行任务的天链卫星,学名“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能够有力支持天宫二号 入轨变轨,在轨测试、运行管理,以及天宫神舟对接、撤离和组合体飞行、天地双 向视频通话等各时期任务。 B.泰国国王普密蓬辞世,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亲临泰国“经贸办事处”的追思会现 场表达致哀,并且在留言簿上写下哀悼文字,却将泰国的英文名拼错,十分尴尬。 C.《红军不怕远征难》导演组从江西于都出发,翻越都庞岭、娄山关、乌蒙山、穿越 松潘大草原,祭扫了一百多处红军烈士陵园,采访了许多长征亲历者、见证人、无 名烈士和红军后代。 D.除了自驾、游轮游三峡之处,还有另一种游三峡的形式,渝万高铁开通运营后,重 庆至万州的铁路旅行时间将由 5 小时压缩为 1 小时左右,成为一种提升三峡旅游的 便利性的新趋势。 15.填入下面的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中国人讲究人情,人情破坏了社会规则。一条法律当前,欧美人研究怎样不违反法律, 中国人研究怎样打擦边球,通过人情绕过法律,做违犯法律的事而不受处罚。 人们对 通过违法发财并有本事摆平的人反而更佩服有加。 A.中国人认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是没本事的同义词,属于胆小怕事应该被饿死的 一类。而欧美却称这样的人为优良公民。 B.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欧美被誉为优良公民,在中国是没本事的同义词,属于胆 小怕事应该被饿死的一类。 C.一个破坏社会规则的人,在欧美绝对不受欢迎,而中国人却以“人情”为幌子,对 其加以阐释,报以同情。 D.中国人对于破坏社会规则的人通常以“人情”为幌子加以阐释,报以同情,而欧美 人绝对不欢迎不支持。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5 分) 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络诈骗,是一个社会成长必经的“降瑞”。从“熟人社会”对“陌 生人社会”,必然会助长谎言的蔓延。 ① ,而现在很少有人能真正认识身边的人,就更 容易 撒谎。于是, ② 。电信诈骗、络诈骗之所以层出不穷,源于信用社会远远没有建 立起来。除了需要统一打击之外, ③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从口腔中发出来的每一个单 词,必须要有一种制度,使他说谎要付出代价;一个人如果相信另一个人的口头表达,必须 有一种制度,要求对方提供必要的物证作为信任链条。 17.认真观察下面漫画,请用简明、通顺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指出漫画反映了哪些社会现 象。 六、写作(6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上海宜家家居徐汇商场二楼餐厅的座位,长期被中老年群体“蹭座”。这些老人自带茶 水和零食,长时间占座、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甚至出现打架现象。 除了蹭坐,还有蹭睡。宜家内超出一半的床、沙发等样品上均有顾客在睡觉,不少顾客 都脱了鞋,盖着被子已以熟睡。由于这些“睡客”“真把宜家当自家”,经常影响其他顾客 购买商品。 有人认为,从立窗旁听,到凿壁偷光,再到现在的“蹭坐”“蹭睡”,“蹭”自古以来 就是一种各级自主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资源共享;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 以聚焦商场人气;还有人认为,在商场进行展示的物品,本身带人公共性质,只要商家允许 消费者去使用和体验,就有存在问题,人们在“蹭” 的时候也是在帮商家推销,这属于正 常的你情我愿。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答案 1.C 北宋中期是理论上的结束,金人入主中原后的讨论才在事实上宣告了“五德转移”政 治学说的终结。 4.(1)D3 分 B2 分 C1 分 (2)海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替人着想,仗义疏财;幽默、耿直。(每点 1 分,共 3 分) (3)小说共写了三种显摆:穷人的显摆;海爷的炫富;海爷的仗义炫富。(1 分) 不同:穷人的显摆是一种自己没有却非得装作有的爱慕虚荣,海爷的炫富是一种真正的显摆, 是好面子,而海爷的仗义显摆则是一种热心助人却又非常体贴的智慧。(2 分) 作者的态度:对第一种是调侃讽刺,对第二种是客观看待,对第三种是一种敬仰和赞美。(2 分) 5.(1)C3 分 A2 分 B1 分 (B 只说了他布衣的一面,他作为学者的一面还需要强调; D 错,应是“把师辈们凡人的一面”写出来;E 错,“老北大比新北大好”看不出是在 《怀疑与信仰》里讲的) (2)平民身份,超然物外,甘于清贫;知恩图报,古道热肠;爱好广泛,富有雅趣;思想 独立,勇于存疑;默默耕耘,厚积薄发;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共 4 分,每点 1 分) (3)①不矛盾。两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顺生”强调顺应命运的安排,但并不是不假思 索地接受;“怀疑”强调不轻信不盲从,但并不是无所敬畏,其最著名的《顺生论》就 是“顺生”与“怀疑”的产物。 ②“顺生”使他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保持一种平常心,泰然乐观地处之;自命居 所为“都市柴门”。 ③“怀疑”使他保留着一个文人的独立思考和冷静判断,不断地探寻自己心目中的真理;对 老师客观公允的描写,对周作人的评价,对新老北大的评价。 6.C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 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 7.D 黄帝号轩辕氏,神农氏是炎帝的号。 8.B 苏洵只是认为如果不养心,将士一战而胜之后便无法再战,并不是不希望将士一战而 生,这个表述因果也是混乱的,强加因果。 9.(1)只是正义能够激励将士,将士因为道义而愤发,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2)我的短处,我明显的暴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然后退却,我的长处,我暗暗地 培养起来,使敌人轻慢然后陷入圈套。(这是图片提供的答案,与后面译文中有出入) 10.BC(B3 分,C2 分) 11.相同点是:都通过景物描写抒发羁旅在外的黯淡心情。(1 分) 第一首的景物描写,主要通过视觉、听觉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抑郁的思乡之情和前途茫然的苦 闷。 第二首先是想象(1 分)自己入蜀途中的所见之景,表现对前途的茫然和内心的凄凉之情。 最后一句以景结情(1 分),边地荒凉,不见人影,表现作者仕途多艰、壮志难酬之悲。 (1 分) 12.(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流光 13.B 14.A 15.B 16.①以前人们身边大多是亲戚世交等“熟人”②谎言和诈骗在“陌生人社会”便应运而生 ③更重要的是诚信制度的建设。 17(1)漫画正中有一个两侧密集插着多个食品监管部门牌子的通道,一只老鼠蜷缩在通道 之中。(2 分)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只注重出政令,挂牌子,却没能监管落实到实处,(2 分)从而使 一些食品企业善钻监管空当,从中赚取不义之财。 18.作文参考立意: 参看评论文章:《人民日报纵横:文明消费应成国民素养》 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首先应当提高思想和军事素质)。必须做到泰山 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 付敌人。 凡是用兵,要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 害,而是因为将来可能会造成手足无措的局面。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 就可以同敌人战斗到底。 大凡作战的规律,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 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 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 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 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 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 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义愤,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义愤 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 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 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 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 轻举妄动,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 益、大祸难。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 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 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 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 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 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 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 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 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他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 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