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含语文I和语文II(附加题)两部分。语文I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语文II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语 文 I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千百年来,一些名篇巨著历经欣赏,名家按语结论 ,无形中形成了定势,这对不同见解的展开造成极大的 ,以至我们在欣赏美时 总是十分狭隘。‎ A. 莫衷一是 制约 格调 B. 大同小异 掣肘 格调 C. 莫衷一是 掣肘 格局 D. 大同小异 制约 格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制约:限制约束。掣肘:拉住胳膊,指阻挠别人做事。前者多指抽象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者只能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此处应选“制约”。格局:对事物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及未来变化的认识程度,也指人格气度。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也指人的风格或品格。“格调”只有高低之分,且下文的“狭隘”一般与“格局”搭配。故应选“格局”。综合考虑,此题答案应为D项。‎ 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连接最恰当一项是( )‎ 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 , , 。 , ; ,是一种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的大同情怀。‎ ‎①是一种“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 的修身立德志向 ‎②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 ‎③这种“和”从微观的个体层面而言 ‎④始终流淌着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 ‎⑤体现在宏观层面的国与国之间 ‎⑥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 A. ⑥④②⑤③① B. ④②①⑤⑥③ C. ④②⑥③①⑤ D. ⑥②④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分号前后的句式的对称和语意的照应,后面是“是一种……”,分号前也是用类似的句式,应为①,从①中的“志向”判断应该是“微观”,后面对应填写“宏观”,得到后三句为③①⑤。由此得到答案。‎ ‎3.下列摘自《史记选读》的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蒙受,遭受 B. 使使者斩之以徇 徇:示众 C. 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 D.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率: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匪兕匪虎,率彼旷野”的意思是“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所以“率”的意思是“循,沿着”。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4.下列对《史记选读》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易服色:更改服饰器物的颜色。《太史公自序》选文中指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色)改为水德(崇尚黑色)。‎ B. 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君王征调兵将时的凭证。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 C. 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 古代行军以车为阵。出入之处,仰起两辆车子,使两车的辕相向交接为门,叫做“辕门”。后来也指领兵将领的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色)改为水德(崇尚黑色)”说法错误,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是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水德(崇尚黑色)改为土德(崇尚黄色)。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外文言文(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B. 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假:欺骗 C. 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 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6. 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 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 文章在平实质朴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 ‎ 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8. 铭文中说,沈贞甫“志之勤”,请简要概括具体事迹。‎ ‎【答案】5. A 6. B ‎ ‎7. 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 ‎8. ①一字之疑也详加考订。②借书手抄达数百卷。③病中发奋苦读。‎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B项,“假以词色”意思是“给他好话好脸色”,“假”意思为“给予”;C项,“而贞甫不予易也”意思是“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易”意思为“改变”;D项,“予甚畏其志”意思是“我很敬佩他的志向”,“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分析不正确,文中重在介绍沈贞甫为人和为学的态度,对其“身世”基本没有介绍。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题中“穷”,处境艰难;“穷于世”,即“于当世穷”,在世上处境困难;“独”,唯独,只有;“贞甫独相信”省略宾语“我”,翻译时补齐;“虽”,即使;“过予”,拜访我,这里指找我;“而”,连词,并且;“卒”,最终;“然”,正确,对的;“以予之言为然”,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简要概括铭文中说,沈贞甫“志之勤”具体事迹。仔细阅读文章,可以从文章筛选出“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沈贞甫“志之勤”具体事迹即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一天。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啊。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欢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真叫人伤心啊!‎ 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铭文是: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二)课内文言文(8分)‎ ‎9.把下面摘自《史记选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太史公自序》)‎ ‎(2)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孔子世家》)‎ ‎【答案】(1)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2)假如对别人仁爱就一定能让别人相信自己,哪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第一个“善”,动词,奖励,称赞;第二“善”,名词,善事,好事,好的;第一“恶”,动词,惩罚,憎恶;第二个“恶”,名词,坏事,恶事,不好的事;第一“贤”,动词,尊崇;第二个“贤”,名词,贤人,贤能;“贱”,动词,鄙夷,鄙视;“存”,使动用法,使……存,恢复;“亡国”,灭亡的国家;“继”,延续;“绝世”,断绝了的世系;“补敝起废”,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王道之大者也”,判断句,这是王道的精髓。(2)中的“譬使”,假如;“仁”,指对别人仁爱;而,连词,表顺承;“必”,一定,必定;“信”,指让别人相信自己;“仁者而必信”,对别人仁爱就一定能让别人相信自己;“安”,哪里;“安有”,哪里还会有;“安有伯夷、叔齐”,哪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呢。‎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0. 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1. 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答案】10. ①承接第二联,写舟中所见的蝴蝶翩跹、白鸥远翔之景,呼应题目“舟中作”。②与尾联抒情形成反转:蝶鸥自在,与诗人的困于舟中的处境形成反衬。 ‎ ‎11. ①首句“强饮”不仅写出自己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穷愁潦倒的愁苦。②借用“鹖冠”一典,点出作者身不在官,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情。③“老年花似雾中看”,既直接表明作者暗自伤老之情。④以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⑤“愁看直北是长安”表明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⑥以“舟中作”为题,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的处境,又从自身想到了国家的动荡不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诗句作用能力。把握分析诗句作用,首先要明确诗句所在的位置,然后搞懂诗句表达的意思,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诗句的作用。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解答时,首先阅读第三联,把握第三联内容,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本诗第三联“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写舟中江上的景物。上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承上句“看花”,所以说“过闲幔”,“闲幔”回应首联中“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蹁跹,穿空而过;下句“片片轻鸥下急湍”写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引出下文作者困居舟中、空望长安的忧思,所以作用是承上启下。还有,这一联中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与诗人的年迈多病、困居舟中成对比,更反衬出诗人的失意和困窘。‎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歌情感能力。赏析诗歌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题目是“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题干已经指出情感是“愁”,要求结合诗句说说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仔细阅读诗歌,可发现首联“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意思是说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上句“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穷愁潦倒的愁苦。下句“隐几萧条戴鹖冠”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壮志难酬。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第二联“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意思是说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第三联“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写舟中江上的景物。上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下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与困于舟中的诗人形成对比,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尾联“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表明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由此可见,这首诗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的壮志难酬的处境,又从自身想到了国家的动荡不安,表达了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 ‎(3)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5)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欲为圣朝除弊事,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____________,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旅夜书怀》)‎ ‎【答案】 (1). 舳舻千里 (2). 朝搴阰之木兰兮 (3). 故不积跬步 (4).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 月照花林皆似霰 (6).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7). 肯将衰朽惜残年 (8). 江涵秋影雁初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舳舻、搴、跬、覆、坳、霰、事、衰朽、涵、雁。‎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北平陷落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 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老夫妇的跟前:“四奶奶!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李四妈,不像平日那么哇啦哇啦的,用低微的声音回答:“待一会儿,我给你送二斤杂合面儿去!”“那敢情好!我这儿谢谢四奶奶啦!”小崔的声音也不很高。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想发发牢骚:“我恨日本鬼子!我等着,他们敢进咱们的小羊圈,我教他们知道我孙七的厉害!”六号没有人出来。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 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 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不论他穿着什么衣服,他的样子老是那么自然,大雅。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在他心境不好的时候,他像一片春阴,教谁也能放心不会有什么狂风暴雨。在他快活的时候,他也只有微笑,好像是笑他自己为什么要快活的样子。‎ 他很用功,对中国与欧西的文艺都有相当的认识。可惜他没机会,或财力,去到外国求深造。当下过雪后,他一定去上北海,爬到小白塔上,去看西山的雪峰。那白而远的山峰把他的思想引到极远极远的地方去。赶到不得已的由塔上下来,他的心便由高山与野海收回来,而想到他对家庭与学校的责任。他没法卸去自己的人世间的责任而跑到理想的世界里去。于是,他顺手儿在路上给祖父与小顺儿买些点心,像个贤孙慈父那样婆婆妈妈的!好吧,既不能远走高飞,便回家招老小一笑吧!他的无可如何的笑纹又摆在他冻红了的脸上。‎ 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地被飞机与坦克强奸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瑞全小声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1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三段写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中各类人的反应,表现了人们低落、惶恐、害怕等情绪,真实、生动。‎ B. 小说中的瑞宣性格温和、懦弱,但责任心强,为了家庭忍辱负重;面对北平陷落,他内心痛苦、矛盾,无所适从。‎ C. 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以此反衬日寇光天化日之下的侵略暴行令人发指,也渲染了北平陷落后的死寂。‎ D. 小说语言有明显的“京味儿”特色,如“绿槐虫儿”“杂合面儿”“那敢情好”等,都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腔调。‎ ‎14. 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 ‎15. 小说中作者写了祁瑞宣由“笑”到“泪”的变化,请根据小说内容,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答案】13. B 14. 示例:①运用铺排手法。选取北平有代表性的建筑、景物,意象叠加,体现北平的美好风物,表达作者对北平陷落的痛惜;②“带着……带着……带着……”,运用排比句式,由实而虚,体现北平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达出作者对北平的无限深情;③运用对比、反复、拟人的修辞,突出北平的温和、友善却无辜受难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 ‎ ‎15. 示例:①他的“笑”体现出他温和的性格与面对人生窘境时隐忍的态度;②他的“泪”体现出他面对更加严峻的家国命运时的无奈与悲伤;③从“笑”到“泪”的变化体现了他作为传统中国文人正直、善良、隐忍的秉性,面临忠孝不能两全的人生困境时内心的无奈与伤痛。‎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瑞宣性格温和、软弱”错误,从文中可以看出“温和”,但看不出“软弱”,如“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由这些内容可知,瑞宣也有一腔热血,他并不软弱。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然后找到画线的句子,看该句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什么技巧,有何效果。“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地被飞机与坦克强奸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这是一段描写北平风物的句子,从选材的角度来看,主要选取湖山、宫殿、寺宇、宅园、楼阁、九条彩龙的影壁等物来展现北平的美好,而这样美好的北平却被飞机和大炮侵占,流露出作者的痛惜;从句式的角度来看,“带着……带着……带着……”连续使用三个“带着”引出句意相关的内容,这是使用排比的句式,从建筑到自然景物再到北平的文化,由实到虚地展现出北平的历史的悠久和文化底蕴的深厚,而这样的北平陷落了,传达出作者对北平的深情;从修辞手法角度来看,“不为什么,不为什么”使用反复,“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飞机与坦克强奸……”使用拟人的修辞,“北平的温和”与大炮飞机的野蛮形成对比,作者使用这些修辞展现了北平的美好而温和,表达了对日本入侵者的痛恨。‎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作者写了祁瑞宣由‘笑’到‘泪’的变化,请根据小说内容,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然后到文中找到写祁瑞宣“笑”和“泪”的内容,分别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笑”和“泪”以及“笑”“泪”转变展示出的人物的心里和情感。如第五段“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在他心境不好的时候,他像一片春阴,教谁也能放心不会有什么狂风暴雨。在他快活的时候,他也只有微笑,好像是笑他自己为什么要快活的样子”,“心境不好”不会有狂风暴雨,“快活”的时候只是“微笑”,再结合“文文雅雅”来看,这里的“笑”表现出的是祁瑞宣那温和的性格;如第六段“没法卸去自己的人世间的责任而跑到理想的世界里去”“好吧,既不能远走高飞,便回家招老小一笑吧!他的无可如何的笑纹又摆在他冻红了的脸上”,他有自己的理想,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责任,“无可如何”展现出祁瑞宣面对这些难以调和的矛盾时那种隐忍的态度;如最后“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面对北平的陷落,面对国家命运的严峻,祁瑞宣考虑到“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忠孝难以两全,却又想要为国家做点什么,这流泪表现出他此时的无奈和悲伤。从前文的“笑”到最后的“泪”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无奈和悲伤,理想和责任,家庭和国家,忠心和孝心,这些不能两全的问题让祁瑞宣无奈而伤痛。‎ ‎【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 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时代的盘子里一定有珍珠 杨延文 ‎①几十年来,我一直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坚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坚守艺术的价值乃创造。‎ ‎②生活是美好的。画家要重视从生活中寻找艺术感觉。现在许多画家图省事,以拍照代替写生,但人的眼睛的视域和观看方式,是相机所无法替代的;画家在现场对艺术感受的捕捉,更是后期根据图片等资料进行整理所无法弥补的,须知无论摄影技术多发达,拍照片都无法代替写生。现在人们对“个性”特别看重,都想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为了这些,有些画家甚至连生活都不要了,这是不对的。画家必须到生活中发现素材,然后才能有所创造。也只有融入生活,具有时代的精神、时代的语言,符合时代要求,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感染力,给人以启迪。‎ ‎③画画的人还要重视理性思考。我个性要强,在艺术上更不屑拾人牙慧。我一向认为,艺术本来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除不需要的,立别人干不来的,那中间就有你了。尊师吴冠中先生熟谙西方绘画精神,又深会中国绘画意境,他一生致力于“中西融合”的创造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我又从董寿平、李可染、亚明、许麟庐等中国画大家那里受到启发,努力在中国画创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断精进,与已有艺术风格保持距离,尝试突破前人的格局。‎ ‎④书画家还要珍视自己的艺术才能。因为只有具有艺术才能并能够珍视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历史证明,一个翰墨家,不磅礴睥睨,没有凌厉百代的雄心,岂能在艺坛立足?就像著名书画家林散之所说,书画家必须“争千秋”!‎ ‎⑤珍视艺术才能,就是珍视艺术标准和艺术创造力。画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谓“嘴一份,手一份”。“嘴一份”是要能说出有足够影响力的话语;“手一份”是手头必须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只给后人留下作品还不够,还要留下思想。历史上的艺术经典,其主要特征便是能够给人以启示,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创造力和前瞻性。所以我认为,所有的传统,在当时都是创新。因此,我也一直在不断突破自我,反对重复别人、重复自己,时时尝试创新。因为任何一种传统的技巧或表现方法,都无法承载今天这么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对艺术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按照时代精神出新,艺术才能完成应有的使命。‎ ‎⑥如今,人民对文化精神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但相当一部分从业者却在误导群众:一些画家有“山寨王”思想,自己擅长什么就说什么好;一些画家成了“礼品加工厂”,市场需要什么创作什么;一些展览一味求大;一些作品一味求大;再加上批评家失语,以及艺术品市场炒作等问题,艺术的普及工作,常常非但不能提高群众的审美,反而影响人的艺术判断力,令艺术标准似乎更加模糊……因此,真正的艺术家,需要保持一份艺术的初心,更需要一种定力。时间是判断艺术的最好标尺。‎ ‎⑦要有所创造,艺术家还需要一些质疑精神。上世纪80年代,我曾对传统山水的“三远法”提出质疑,认为这在绘画的空间再造方面,对现代人而言是一种桎梏。随着地球村越来越小,中国人的视觉审美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画家应该有意识地从已有的经验中跳出来,进一步拓展中国画的发展空间。我崇尚活学活用。借助古人留给我们的思路非常重要,但不能被其束缚,要有所创造,必须从中挣脱出来。在这方面,我总结出一句话:延续是必须的,创造是根本的。要善于吸收,更要善于进取,即便是个人艺术面貌已经形成,也要不断探索艺术创造的深化。‎ ‎⑧新时代呼唤全新的艺术作品。当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大潮中,我们应该呼唤,艺术创作回归艺术的本源,艺术家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发展创新为己任,增强时代使命感,返璞归真。艺术与整个时代大道同行。我相信,这个时代的盘子里一定有珍珠。这个珍珠,是新的作品,也即明天的经典。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创造更多艺术精品。‎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8日12版)‎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文艺的源泉是生活,呼吁艺术创作回归生活,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发展创新为己任,增强时代使命感。‎ B. 作者在艺术上不拾人牙慧,认为要有理性思考,对于前人的风格要有破有立,突破前人的格局,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断精进。‎ C. 作者对著名书画家林散之“争千秋”的理解是,书画家要珍视自己的艺术才能,具有凌厉百代的雄心,这样才能在艺坛立足。‎ D. 当代人民对文化精神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书画家要根据市场需要创作自己擅长的作品,从而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 ‎1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引出观点:画家必须到生活中发现素材,然后才能有所创造。‎ B. 作者列举有些画家以拍照代替写生,追求所谓的个性的错误做法,旨在证明生活是美好的,艺术家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C. 作者列举艺术从业者误导群众的诸多做法,从反面证明真正的艺术家,需要保持一份艺术的初心,更需要一种定力。‎ D. 作者认为山水的“三远法”在绘画的空间再造方面对现代人是一种桎梏,是为了证明艺术家的创造性要有质疑精神。‎ ‎18. 请结合文章,阐释文中画线句“所有的传统,在当时都是创新”的内涵。‎ ‎【答案】16. D 17. B ‎ ‎18.‎ ‎ (1)传统的技巧或表现方法,无法承载新时代对艺术更新、更高的要求;(2)古人留给我们的思路非常重要,但不能被束缚,要延续更要创新;(3)新的作品会成为明天的经典,鼓励人们突破自我,尝试创新。‎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书画家要根据市场需要创作自己擅长的作品,从而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六段,原文为“……常常非但不能提高群众的审美,反而影响人的艺术判断力,令艺术标准似乎更加模糊……因此,真正的艺术家,需要保持一份艺术的初心,更需要一种定力”。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旨在证明生活是美好的,艺术家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根据原文,作者列举有些画家以拍照代替写生,追求所谓的个性的错误做法,是为了证明“画家要重视从生活中寻找艺术感觉”。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能力。理解重要句子含义,一定要把句子放置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内涵。被要求结合文章,阐释文中画线句“所有的传统,在当时都是创新”的内涵。这句话在文章第五段,这句话是作者对艺术中传统 创新的看法。根据这句话所在的上下文“历史上的艺术经典,其主要特征便是能够给人以启示,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创造力和前瞻性”“我也一直在不断突破自我,反对重复别人、重复自己,时时尝试创新”“因为任何一种传统的技巧或表现方法,都无法承载今天这么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对艺术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按照时代精神出新,艺术才能完成应有的使命”来理解其含义即可。‎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遵循“句不离篇”的原则,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是理解重要句子的钥匙。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目有如下几种方法:①抓关键词。有些句子,只要把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②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③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④关注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⑤揣摩表达意图。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常带有鉴赏的性质。如弄清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有关职责整合,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正式挂牌。‎ 这个部门不仅在退役军人权益的保护上,在退役军人的发展、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的重大议题上,都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成立的退役军人事务部,与军委的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国防动员部及国际合作办公室等部门都可能产生关系,在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时,应加强联系与合作。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路线仍然不会脱离改革开放以来确定的方向,只会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市场化日益成熟的社会中,如果继续采取计划经济时期的思路处理退役军人安置问题,显然无法适应社会形势,因此,必须有全新的部门来专门负责这一事务。‎ ‎(摘编自《“平地起楼”退役军人事务部第一个百天》,新华网2018年8月)‎ 材料二:‎ 摆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面前的,是退役军人抛来的无数问题。据悉,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安置政策的落实问题、身份认定问题、优抚标准问题、生活特殊困难问题、涉法涉诉问题。还有些退役军人为新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对新部门的工作表示支持和关心。‎ 目前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主要涉及宪法、国防法、兵役法、军人保险法等相关法律,以及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各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些法规和规章制度,它们对退役军人及家属在医疗、供养、保健、交通、住房、教育等方面提供保障。但部分法律存在立法时间较早、与现实需求脱节较大等问题,对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的针对性也有所欠缺。李卫海表示,退役军人工作涉及的环节多,需要协调的部门多,非常有必要制定一部保障法作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的基本法。几十年过去,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社会情况和彼时制定法规制度的社会基础,已经存在很大不同,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解决退役军人的历史遗留问题固然重要,但新成立的这个部门更应该眼光向前,服务好退役军人的就业和创业。“包括出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鼓励政策,引进优质创业基金。帮助他们在一些细分行业中进行创业。同时可以引进创业保险,一旦退役军人创业失败还可以有保险兜底。”‎ ‎(摘编自《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新京报》2018年3月)‎ 材料三:‎ 在成立一周年之际,退役军人事务部又推重要举措。2月26日,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是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强退役军人工作力量,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省、市、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将全面建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2月26日)‎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需要成立全新的部门专门负责退役军人安置问题。‎ B. 对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关涉退役军人的发展、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等。‎ C. 退役军人事务部与军委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以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D. 材料二表明,既要给退役军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更要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问题。‎ ‎2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退役军人事务部整合了原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功能,专为退役军人解决各类事项而设。‎ B. 目前关于退役军人事务的部分法规和规章制度,己满足不了退役军人现实需求。‎ C. 今后在全国范围内,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将全部由国家和地方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承担。‎ D. 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已着力展开,制定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的保障法未来可期。‎ ‎21. 我国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19. B 20. C ‎ ‎21. 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②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③服务退役军人的就业和创业;④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B项,“对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关涉”偷换概念,原文说“这个部门不仅在退役军人权益的保护上,在退役军人的发展、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的重大议题上,都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部门”指“退役军人事务部”,它关涉“退役军人权益的保护”“退役军人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故答案为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C项,“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将由国家和地方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承担”扩大范围,原文说“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是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服务中心只是承担部分工作。故答案为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本题要求概括“我国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有何现实意义”,据材料二“解决退役军人的历史遗留问题固然重要,但新成立的这个部门更应该眼光向前,服务好退役军人的就业和创业”可总结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服务退役军人的就业和创业”;据“这个部门不仅在退役军人权益的保护上,在退役军人的发展、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的重大议题上,都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总结出“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据材料一“如果继续采取计划经济时期的思路处理退役军人安置问题,显然无法适应社会形势,因此,必须有全新的部门来专门负责这一事务”可总结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八、作文(7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与人交往,太浅了不行,太深了不行,太近了不行,太远了也不行。说白了,人际交往的艺术就是测试深浅、建立边界、把握度的艺术。‎ 人际边界是指人与人之间基于人性与规则形成的界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具有人际边界的意识,对个人和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你对“人际边界意识”有怎样的认识?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朋友再亲密,交往也要把握度 有很多人把朋友看成了自己精神上的支柱,因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会得到来自于朋友的帮忙与鼓励。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宝贵的,就是因为他的宝贵,所有人都十分的珍惜,所以才会让一份友谊保持几十年不变质。虽然说朋友之间的关系都应该很亲密,但是再亲密的两个人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度,这种度是一种平衡,如果打破了这种平衡,很容易就会让两人的友谊毁之一旦。‎ 朋友之间谈话要掌握好尺度。记得有句名言说得好“说话者有资本而且分寸把握好是基础,听话人有足够承受的心理素质才是关键。”朋友之间的谈话往往很轻松,很多人也喜欢这样休闲的方式。每隔三五日,几个好友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这是一件非常轻易的事情。但是要注意但是,彼此之间说话的尺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秘密,这个秘密才会藏在心里,不愿意和别人说起,就算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行。所以和朋友相处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要再说话的时候触及到对方的秘密。‎ 朋友之间交往要掌握好为人处事的气度。证严法师说过“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如果是一个很爱计较的人,在他的生命里充满了不愉快和不满足,这个人永远都得不到快乐。每个人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不要太过分计较得失,有的时候得了利益容易失去朋友。和朋友相处的时候,为人处事的气度很重要,你对朋友的宽容和谦让,决定了你生命中知心朋友的数量。‎ 好朋友之间互相关心,要把握好关心的程度。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如果是两个很亲近的人,肯定会存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相互关心,这是随着感情的深厚,而滋生出来的一种感情。但并不是所有的关心,都是越频繁越好,你在给予对方关心的同时,也要知道对于这种关心对方接不接受。‎ 如果对方在难受的时候,需要的是独自一个人的冷静,而不是你在旁边的嘘寒问暖,那么一定要注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掌握好朋友之间关心的程度。‎ 朋友之间开玩笑要掌握好深浅度。俗话说“做事有分寸,有方法,有舒缓,有预判,这是一种非常基本也非常高超的能力。” 有的时候开玩笑是一种放松,朋友之间经常会在一起开玩笑。虽然说玩笑可以开,但是一定要注意一下玩笑的深浅,不要因为一些太过火的行为,伤了彼此的感情,让两个人多年的友谊,毁在这一些玩笑之上。朋友之间掌握好开玩笑的深浅度,是对对方最根本的尊重。‎ 世间万物凡事都讲究一个度,有的时候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好事情也会变成坏事情。朋友之间也是一样,注意相处的尺度,保持彼此的友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你对“人际边界意识”有怎样的认识?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本题材料首先指出“与人交往,太浅了不行,太深了不行,太近了不行,太远了也不行”,然后指出“人际交往的艺术就是测试深浅、建立边界、把握度的艺术”。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交往是一门艺术,要注意建立边界,把握交往的度,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然后指出人际边界是指人与人之间基于人性与规则形成的界限。最后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边界意识,对个人和社会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人是社会动物,在社会上生存,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与别人交往要把握度,也就是注意处理交往“远”与“近”的关系。人与人相处,太远是疏远,太近了会没有隐私,没有隐私,会失去个人空间。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很亲密,但是再亲密的两个人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度,这种度是一种平衡,如果打破了这种平衡,很容易就会让两人的友谊毁之一旦。可见人与人的交往中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参考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①谈谈人际交往的边界艺术;②人际交往中边界意识的重要性;③人际交往中要有边界意识;④人际交往注意把握“远”与“近”的度;等等。‎ 素材积累:‎ ‎1. 鬼谷子,道家代表人物,兵家和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认为成大事者,要善于把握尺度,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张弛有度,便能将局势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2. 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与人相交时,不必追根究底,每个人都有不想为人所知的一面,凡事都深究根源,难免会让自己疑心重重。而一旦起了疑心,双方的关系也就变味了。‎ ‎3. 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也许你认为你了解对方,在他面前就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然而看破不说破,揣着明白装糊涂才是智者的做法。一旦把话说尽,可能双方连朋友都做不了。‎ ‎4. ‎ 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责备对方时,不必过分苛求,过于严厉,会让对方疏远你。也许你是出于好心,但如果习惯向长辈一样说教,难免会疏远彼此的关系。做朋友的,在对方犯错时提醒他,但切记点到为止,相互理解支持,陪他度过困境,才是朋友存在的价值。‎ ‎5. 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对人恭敬谦虚,但不要过于谦卑,过分谦卑,则接近于谄媚,会让人觉得你缺少风骨。鬼谷子认为,人生在世,待人接物最合适的方式是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风骨,才能得到他人的敬重。‎ ‎6.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但不能毫无原则的退让,一旦丧失底线,会让自己无路可走。鬼谷子告诫我们做人要忍,做事要让,但没有原则的忍让,那就是懦弱的表现。‎ ‎7. 与人交往,太远了不行,太近了也不行;太肤浅了不行,太深入也不行,人际交往的艺术也就是把握“度”的艺术。所谓的人际关系中的成功者,都是在"度"的把握上恰到好处。一味付出爱心,不掌握“度”,很可能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8.爱,而不抓住。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女主人公林小枫最后总结自己失败的婚姻时说了这么一段话:“婚姻,就像手中的一把沙子,你越想紧紧地抓住它,失去的反而越多,适度地给它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反而能把它托在手中。”每个人心灵,都需要一个独享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关系,相互间也需要自己独享的自由。爱别人,但不要让别人窒息;关心别人,但不要让自己的关心成为一种压制。大凡极力地想抓紧别人、怕失去爱的一方,一般都缺乏自信,在双方的交往中有一种不安全感。越有不安全感,越想“亲密无间”,越想“无间”,越容易过多地侵犯属于别人的个人空间。‎ ‎9.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应有自信和宽容,适当拉开一点儿距离,不仅让对方多一分舒服和自在,还可以使彼此感到对方更美好,从而促使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帮助,而不同情自卑往往通过超常态的自尊表现出来。有些人尽管属于弱势群体,内心自卑,但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非常敏感,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显出弱者的形象,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同情。所以,帮助别人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别人自尊心能接受的方式来帮助别人,比如,对有些内心非常敏感的贫困大学生来说,给他们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机会,可能比单独给一些贫困补助金效果更好一些。只有自认是弱者的人才会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而很多人是不愿意被看做是弱者的,他们更希望得到自尊。‎ 行文结构安排:‎ 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朋友再亲密,交往也要把握度”。然后开篇阐述很多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得到来自朋友的帮忙和鼓励,把朋友看出自己的精神支柱。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珍贵的,人们十分珍惜,会让一份友谊保持几十年不变质。引出中心论点“朋友再亲密,交往也要把握度”,然后进行阐释朋友间交往为什么要把握度。然后从“朋友之间谈话要掌握好尺度”“朋友之间交往要掌握好为人处事的气度”“好朋友之间互相关心,要把握好关心的程度”“朋友之间开玩笑要掌握好深浅度”几个方面具体论述朋友之间交往要把握度。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世间万物凡事都讲究一个度,有的时候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好事情也会变成坏事情。友之间也是一样,注意相处的尺度,保持彼此的友谊,回扣中心论点,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康熙己卯、庚辰以后,一时作者,古诗多学韩、苏,近体多学西昆,空疏者则学陆务观,浸淫濡染,三十年其风不变。究之徒有其貌,古人精神所在,正未尝窥测及之。然风雅道丧,犹未极也。近有作者,谓《六经》《史》《汉》皆糟粕陈言,鄙三唐名家为熟烂习套,别有师传,另成语句,取宋、元人小说部书世所不流传者,用 为 枕 中 秘 宝 采 其 事 实 摭 其 词 华 迁 就 勉 强 以 用 之 诗 成 多 不 可 解。‎ 令其自为疏说,则皆逐句成文,无一意贯三语者,无一气贯三语者。乃倜然自以为博奥奇古,此真大道之波旬①,万难医药者也。但愿天地多生明眼人,不为其所迷惑,使流毒不远,是厚幸矣。‎ ‎(选自方南堂《辍锻录》)‎ ‎【注】①波旬:魔王。‎ ‎23.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用 为 枕 中 秘 宝 采 其 事 实 摭 其 词 华 迁 就 勉 强 以 用 之 诗 成 多 不 可 解。‎ ‎24. 文中的“西昆”即“西昆诗派”,是______(朝代)诗坛上的一个较著名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______。‎ ‎25. 请概括语段中作者的主要观点。‎ ‎【答案】23. 用为枕中秘宝/采其事实/摭其词华/迁就勉强以用之/诗成多不可解。 ‎ ‎24. (1). 宋初(宋代), (2). 杨亿、刘筠、钱惟演(答出一个即可) ‎ ‎25. 学诗要学习古人的精神;取材不能刻意追求博奥奇古;改变写作风气刻不容缓。‎ ‎【解析】‎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枕中秘宝”“事实”“词华”“诗”,虚词“为”“其”“以”“之”,“采其事实”和“摭其词华”两句结构相同,“诗成”意思是“写成的诗”,作“多不可解”的主语,意思是“写成的诗大多难以理解”,意思独立,是完整主谓结构,其前断开,再结合本句意思:视其为珍宝,采用其事例,拾取其妙词,迁移而来,勉强使用,写成的诗大多难以理解。句子可以断开为:用为枕中秘宝/采其事实/摭其词华/迁就勉强以用之/诗成多不可解。‎ ‎【24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说出“西昆派”相关的知识。可根据平时记忆有关内容进行解答。比如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直到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西昆体流弊才被彻底肃清。‎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概括语段中作者的主要观点”,然后圈出相关的内容,理解其意思,再进行概括。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古诗多学韩、苏,近体多学西昆,空疏者则学陆务观,浸淫濡染,三十年其风不变”“究之徒有其貌,古人精神所在,正未尝窥测及之”“乃倜然自以为博奥奇古,此真大道之波旬,万难医药者也”等信息,理解这些信息的意思,然后根据这些意象的意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即可。‎ ‎【点睛】考生可以借助如下特点进行断句,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曰”、“云”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反复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与)等,借助这些文言虚词,就可帮助断句。借助误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科”、“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参考译文:‎ 康熙己卯、庚辰年以后,当时的写诗者,古诗多学韩愈、苏轼,近体多学西昆体,学风空疏的人就学陆游,熏陶渐染,三十年风气不变。探究它们徒有其表,古人的精神所在,从没有领悟并企及。然而文学之道沦丧,还没有到达极点。现在有写诗的人,认为《六经》《史》《汉》都是糟粕陈言,鄙视唐代名家的作品,认为陈辞滥调。他们另取他人,写成语句,选取世间不流传的宋元小说等书籍,视其为珍宝,采用其事例,拾取其妙词,迁移而来,勉强使用,写成的诗大多难以理解。让他们为自己的诗注疏,那么每句诗注解成文字,没有一个文意贯通,语意连贯。他们竟然自得地认为自己广博精奥奇特古朴,这真是学诗之路上的魔王,很难救治。只希望天地间多一些明白之人,不要被他们迷惑,使其流毒不广泛传播,这才是万幸。‎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6.下列有关《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是,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里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邢夫人认为这是打击王夫人、王熙风的一个良机,于是派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封了送到王夫人那里,引发了种种矛盾冲突。‎ B. 夏金桂把薛蟠撵了出去以后,只剩下宝蟾和她住在一起。一天酒后,夏金桂和宝蟾斗嘴,又哭又闹,竟厮打起来。薛姨妈忍禁不住,说了几句训斥的话,没想到夏金桂不仅还嘴顶撞,还把宝钗拉在里头浑说,薛姨妈被气病。‎ C. 宝玉和贾兰参加科举考试,宝玉告别时说的话句句像在绝别。宝钗听得呆了,却又不敢认真,内心十分悲苦。科考出场后,宝玉就不见了。后来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二人听后,不胜欣喜。‎ D. 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E. 曹植才智过人,原本最受曹操宠爱,只因他嗜好喝酒,放荡不羁,所以曹操未传位于他。华歆要曹丕放过曹植,曹丕的母亲则劝曹丕除掉曹植。曹植被拿下问罪,曹丕让曹植以一幅画为题限七步内作诗,曹植七步即成。‎ ‎【答案】C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把握选项考查的方向,如人物、情节、主旨等,再与文本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二人听后,不胜欣喜”说法错误,宝玉已经走失,得知二人同时考中,只有李纨心中欢喜,但是见王夫人丢了宝玉也不敢表现出来。而宝钗因为宝玉已经走丢,且如考场前说那些话,得知如今宝玉考中,心中更是悲苦。E 项,“华歆要曹丕放过曹植,曹丕的母亲则劝曹丕除掉曹植”说法错误,应该是“曹丕的母亲要曹丕放过曹植。华歆劝曹丕除掉曹植”。故选CE。‎ ‎27.简答题 ‎(1)薛宝钗搬出大观园的原因是什么?‎ ‎(2)七十八回曹操第二次梦到“三马同槽”,请指出两次中的三马分别是谁?‎ ‎【答案】(1)①避嫌。王熙凤认为,在抄检大观园时只有薛宝钗住的地方没有抄检,因此薛多了心,恐怕她们怀疑她,因此作了回避。②照顾母亲。薛宝钗声称是因为她的母亲身体不好,仆人也生了病,所以要回去照顾。③料理家事。因为薛蟠要结婚,许多事情还没准备好。④大观园更好管理。搬出去了,院里少了几个人,可以少操些心。‎ ‎(2)第一次的三马是马腾、马超、马岱。第二次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概括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薛宝钗搬出大观园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针对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喊》设题,然后回顾薛宝钗搬出大观园相关情节。薛宝钗在爆出大观园头天晚上,王熙凤带人把大观园各处翻了个底朝天,可唯独没有到薛宝钗的住处,不过薛宝钗知道抄检大观园这件事之后,也随即走人。因此王熙凤认为,在抄检大观园时只有薛宝钗住的地方没有抄检,因此薛多了心,恐怕她们怀疑她,因此作了回避。还有薛宝钗在搬出大观园时找王夫人,向王夫人面辞。王夫人挽留。然后薛宝钗陈述了一番说辞,比如什么娶嫂子,忙不过来,妈生病了等,接下来薛宝钗的话才说到点子上了,她说“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这话一出,王夫人、王熙凤再也没有留她了。具体作答时,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概括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七十八回曹操第二次梦到‘三马同槽’,请指出两次中的三马分别是谁”,这是针对名著《三国演义》设题,然后回顾第七十八回曹操做梦“三马同槽”内容,再指出两次中三马分别是谁。《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忽一夜梦三马同槽而食,及晓,问贾诩曰:“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三马同槽。主何吉凶?”诩曰:“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操因此不疑。后人有诗曰:“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由此可知第一次“三马”是马腾父子,分别是马腾、马超、马岱。第二次是和曹操童朝为官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能力,最具改革性和启示作用。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是将个人独特的才能、看法转换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是一种能面对日常生活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的能力。它是知识的一种创造,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将来还会创造更多,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它也是知识的一种创新,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反而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古人云:“尊新必威,守旧必亡。”历史上有些被认为是最荒谬的想象往往成为人类的创举,想象力能够让知识创造出许许多多人间奇迹。美国《商业周刊》指出,美国公司已经率先步入一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宰的新经济阶段,正通过创新来推动发展。通用电气执行官韦尔奇说过:“创造力和想象力放在企业的环境中就是创新。”正是具备了超凡的想象力,人类才会有今天和未来。客观现实告诉我们,在注重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应成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拐点。‎ ‎28. 请根据材料概括想象力的特点。‎ ‎29. 作者认想象力和知识有哪些关系?‎ ‎30.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应当如何培养想象力 ‎【答案】28. 以知识为基础,创造新形象,促使预想,改革性,启示作用。 ‎ ‎29. 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造;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新。 ‎ ‎30. ①丰富知识,为想象力奠定基础;②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③倡导想象力和创新推动发展的理念;④承认、保护、尊重并鼓励有想象力的人和事。‎ ‎【解析】‎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根据材料概括想象力的特点,然后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也就是能表现想象力特点的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能力”“最具改革性和启示作用”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想象力的特点即可。‎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回答作者认为想象力和知识有哪些关系,然后回归文章,首先出能体现作者认为想象力和知识关系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可以筛选出“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是将个人独特的才能、看法转换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是一种能面对日常生活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的能力”“它是知识的一种创造,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将来还会创造更多,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它也是知识的一种创新,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反而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作者认为想象力和知识有哪些关系。‎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应当如何培养想象力。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本,首先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将来还会创造更多,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古人云:‘尊新必威,守旧必亡。’历史上有些被认为是最荒谬的想象往往成为人类的创举,想象力能够让知识创造出许许多多人间奇迹”“国《商业周刊》指出,美国公司已经率先步入一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宰的新经济阶段,正通过创新来推动发展”“正是具备了超凡的想象力,人类才会有今天和未来”“客观现实告诉我们,在注重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应成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拐点”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简要分析应当如何培养想象力即可。‎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以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