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考点强化训练18
18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散文阅读(考点专练)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今年以来,一方面是大量待业人员寻工无着,另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许多企 业招聘不到足够的人员,“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转型时期的“就业之觞”。 B.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但恼人的“春季综合症”也接踵而至,虚弱无力、 心情阴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些都是其具体表现。 C.又是地震,又是灾难,近期全球地震频烦,无数人在倾刻之间失去生命, 灾难带来的断壁残垣景象以及残疾人、孤儿的出现让人心痛。 D.在全国各大城市房价飙涨的背景下,房价越来越成为中低收入人群无法逾 跃的屏障,拥有自己的房子也越来越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 解析 A.“就业之觞”应为“就业之殇”。C.“频烦”应为“频繁”,“倾刻”应为“顷刻”。D.“逾跃”应为“逾越”。 答案 B 2.(2013·江西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叙利亚国内战争,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 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 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 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 D.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 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解析 A. 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不合语境。B.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C.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也说“半瓶子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答案 A 3.(2013·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国内一家领先的视频分享网站已经与美国职业篮球联盟正式达成了合作协 议,双方将携手打造NBA专题报道。 B.艺术家应怀着对艺术的真诚来创作富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品,不要 一味去追求华而不实的所谓大制作。 C.高血脂症人群年轻化,与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过量食用高热量食物、缺 乏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D.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交规,对闯黄灯、开车打电话等行为严厉 进行处罚,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交规”。 解析 A.搭配不当,“打造报道”搭配不当;C.不合逻辑,“工作压力过大”不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语序不当,“严厉进行处罚”应该是“进行严厉处罚”。 答案 B 4.(2013·洛阳高三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近日某电视台播出的“你幸福吗”特别调查节目中。这名务工人员看似文不对题,却因令人遐想联翩的回答在网络上火速走红,被网友们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在随后几天的节目中,面对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类似的“神回复”竟然频出不断:“你幸福吗?”“你问我幸福吗?姐姐你可真逗。”“你幸福吗?有什么遗憾吗?”“现在还没有成功地收回钓鱼岛。”“你遇到过什么最坏的事?”“(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这些答非所问的搞怪回答让收看节目的观众忍俊不禁,更引发了网络上热议连连。 针对上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有评论指出,记者面对各异的受访对象,所用的语言应符合不同受众的习惯,提问的方式应有所区别,不宜千篇一律,问题的设置应细分而具体,不宜大而抽象。如果把“你幸福吗”这样的问题细化分解为贴近受访者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去问,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些尴尬场面了。 (1)请概括第一段话的文意,将第二段的空缺处补充完整。(不超过15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就“你幸福吗”这一问题你会怎么提问?请从下面的受访者中任选其一,写出你的提问内容,要求语言得体,简洁明了,不超过60字。(3分) 小学生 中年民工 农村老人 受访者:________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你觉得现在幸福吗?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及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1)问,要准确理解第一段话的意思,简单概括即可。解答(2)问,提问的内容,要注意对受访者的称谓、自我介绍以及说明采访意图等。对小学生可就学习、玩乐、休息等方面提问,对中年民工可以就工作、收入、未来预期等方面提问,对农村老人可以就医保、赡养、娱乐、情感等方面提问等。 答案 (1)“记者街头提问,频频遭遇尴尬”或“记者提问幸福,搞怪回答频出”等。 (2)受访者:小学生 记者:你好呀,小朋友。我们是电视台的记者,想问你几个问题。你的家庭作业多不多?有玩儿的时间吗?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呀? 5.(2013·辽宁五校第一联合体高三考试)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两个话题,各写一 个有哲理的句子,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泪,而是伸过去的一双充满爱的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研究供仿句的句式的特点,所给的句式是一个复句,主语由一个偏正短语构成,第一个分句是一个否定句,第二个分句是一个肯定句,两个分句构成了正反并列关系,仿写时句式一定要符合要求;其次要考虑题目所规定的另选两个话题,供仿句的话题是善良,所以仿写句也可以从人类的品质、情感等方面入手展开联想,选定两个话题进行仿写。 答案 (示例)真正的友谊,不是肉麻的吹捧,而是你成功时一声真挚的祝福。 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永远不会被黑暗淹没。 真正的赏识,不是谀辞满口的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肯定。 真正的幸福,不是过多的嘘寒问暖,而是回家时家人热切的目光。 6.(2013·天津十二区县联考)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车标语”文化也越来越值 得我们玩味。请从下面车尾标语中任选一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超过60字),并自拟一则车标语。(4分) ①距离产生美 ②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1)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应从修辞、含意两方面赏析。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题中示例,应紧扣车尾标语的要求确定内容,可恰当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以求生动形象。 答案 (1)①语意双关,有距离才有美,另一层意思是请保持好车距,只有保持一定距离,彼此才是安全的,才是一件“美”事。②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你”“我”“心”“路”巧妙对应相连,不仅含蓄形象地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而且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 (2)(示例)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结识;安全回家路最近;人与人近点,车与车远点。 7.(2013·武汉武昌区高三联考)仔细观察右面一幅漫画,请你简 要介绍画面内容并提炼出寓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介 绍画面不超过80字,寓意不超过6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阅读漫画,注意漫画上出现的所有细节信息:人物的表情、人物的动作、漫画的标题等。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画面内容描写出来。然后联系漫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人生体验,提炼出漫画的寓意。 答案 画面内容:图中有两人用杠子抬着另一个人。杠上人背后的这个抬杠人竖起尾指,杠上人面前的这个抬杠人竖起大拇指,而杠上人则拿着锯子锯背后的杠子。寓意:身居高处的人若只想接受奉承而不愿意接受批评,甚至要与批评自己的人断绝关系,结局无疑是让自己从高处重重地摔下来。(言之成理即可) 二、名句默写(6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 (庄周《逍遥游》) (2)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 (1)往事知多少 其翼若垂天之云 (2)云无心以出岫 地崩山摧壮土死 (3)哀民生之多艰 气吞万里如虎 (4)环珮空归夜月魂 高处不胜寒 三、考点专练:散文阅读(25分) (2013·武汉武昌区高三联合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水的行走 沈 念 水,从四面八方走来,汇聚成湖湘大地上鼎鼎有名的洞庭湖。 一湖水,给了这城市灵性、厚重、声名,也给了这城市刁难、悲痛、漂泊。 七八年前,城市滨水的岸线建起了风光旖旎的沿湖风光带。每天都有休闲的人、散步的人、看湖的人层出不穷地光顾这里。他们共同目睹过圆鼓鼓的太阳,从远处湖洲的芦苇丛中,纠结着朦胧的雾气,浮上来,或沉下去。斑驳的云影,褐黄的苇穗,随着习习的风,遥遥地与没有边际的水光呼应,注视着水的行走,人的行走。 水的行走翻开尘封的史册。原为古云梦泽一部分(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 湖泽”之意)的洞庭湖,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记载中。北魏郦道元《水经》作注指出,湘、资、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盛弘之《荆州记》中描绘,“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青草就是当时洞庭湖的通称。可这些历史的文字中,谁也没道出湖的生命几时诞生。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地壳运动造就了它,历史传说解密了它。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都源于此。湖区广为流传的是,农历二月二日,龙王为下嫁湖区恶毒财主家的三公主所遭历的不幸报仇雪恨。“龙抬头”,地裂天崩,方圆八百里陷落积水成湖。当地百姓把二月二日定为龙的纪念日,也把这一天当成了洞庭湖形成纪念日。 湖没有源头,又有源头。远眺这个以马蹄形盆地出现的湖泊,但见湖湘儿女的母亲河湘江滔滔北去,万里长江滚滚东逝,湖湘大地上众多有名无名的河流情牵此地。没有哪一座湖泊具有它这般的包容。她就像覆盖源头支流的树冠,苍翠葱茏,茂盛蓬勃。 汨罗江是湖的源头支流之一。和朋友谈起曾逐水而沉的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前的行吟诗人,笔下洞庭那么神奇。湘君和湘夫人这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轻快如飞的桂舟,在娓娓动听的箫声中,飘曳于秋风袅袅的洞庭秋波之上。再回溯时光深处,李白、杜甫、韩愈……那些伟大诗人的脚步、诗情,曾经跟着水流一起行走、涌动。慈氏塔、岳阳楼、怀甫亭、仙梅亭、吕仙祠……这些见证历史的建筑,至今还依湖而望,以建筑的语言续写着湖的人生,铸造着湖湘大地地域文化的符号与标志。 水的行走书写无声的言说。人赖以生存的湖,也有过狂躁和残暴。湖波翻滚,洪水滔天,挣脱困缚的龙王爷怒发冲冠,湖堤破溃,一片片砖屋瓦舍与粮棉作物被夷为平地。仓皇的人们只有收拾仅存的家当,迁往垸外的高地。这些年来的退耕还湖,三峡大坝的筑立,留下的是一道道高筑的坚堤。沿堤看湖,倒变成了欣赏湖区最美风景的理想之地。 水的行走打开幻想的空间。和朋友拍落白日行走的疲乏,闲坐新修成的岳阳楼景区仿古城墙内的茶肆,漫谈湖的前世今生。这湖,夜色中是那么地从容,不急不缓日夜不息地奔流着,有谁知道它背负了多少堆弃的污浊,承载了多少强加的痛苦,宽容了多少恶意的索取。可她仍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对待着湖边栖居的人们,无怨无悔。 愈深愈黑的夜,极目难定远近。你看不清湖的面孔,只有凭着聪敏的听力去获知,让湖风——悄悄地拂动你的思绪,告诉你想知晓的一切。黑暗里包藏的事物、记忆,与流淌的水波一同飘逝。我们隐隐听见水声,是湖波拍击堤岸,又像是来自远方的湖底梦语。水不是流在湖里,而是流在一种叫”黑”的色彩里。沿湖的灯火投到水面,成了满湖的星子。湖波奔流,人事皆非。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凝重呼吸就深深地植入浩渺的湖波里。清凉的湖风中夜色渐浓,这一湖奔流不息的逝水,将赴向何方?一丝一缕纠缠的生命的困惑奔袭而来,岁月的沧桑,宇宙的浩瀚,人生的苦难……思绪如湖边潜滋暗长的苇草,飘摇,飘摇。我对朋友说我不是湖边常客,我更习惯远远地听,倾听湖的心语,思索湖的前世今生,想象湖的将来…… (选自《文艺报》2011年度优秀散文,有删节) 9.请简要赏析文中“思绪如湖边潜滋暗长的苇草,飘摇,飘摇” 一句的语言之 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将作者夜色中的思绪比作湖边潜滋暗长的苇草在飘摇,表现了思绪的广阔无边;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具有形象美;作者将“飘摇”一词叠唱(反复),带给读者欣赏的时间和空间,使语言具有韵律美。 10.作者在文中说,“一湖水,给了这城市灵性、厚重、声名”,请根据文章内 容回答:这一湖水,给了这座城市哪些“灵性”?(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带给城市美丽的风光;②带给城市深厚的人文情怀;③带给市民优美的休闲享受;④带给市民深沉的思索与丰富的想象。 11.作者在文中说:“湖没有源头,又有源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这 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表达作用?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历史记载来看,洞庭湖,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记载中,可这些历史的文字中,谁也没道出湖的生命几时诞生,并且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但是,当地百姓把二月二日定为龙的纪念日,也把这一天当成了洞庭湖形成纪念日;并且洞庭湖包容了湖湘大地上众多有名无名的河流。所以说,“湖没有源头,又有源头”。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了联结(承上启下或者虚实相连)的作用,将文中关于洞庭湖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和眼前实景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12.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中说:“湖波奔流,人事皆非。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凝重 呼吸就深深地植入浩渺的湖波里。清凉的湖风中夜色渐浓,这一湖奔流不息的逝水,将赴向何方?”请联系全文谈谈这几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包含的情感有:①对洞庭湖源远流长、情牵湖湘大地的赞美;②对洞庭湖美丽的传说及地域文化的喜爱;③对湖堤破溃,带来洪灾的惋惜;④对给洞庭湖“堆弃的污浊,强加的痛苦,恶意的索取”的不满;⑤对洞庭湖未 来环境的担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