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二单元 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概述 〔目标导航〕 1.学习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2.学习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把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本单元的重要诗人,掌握一些诗歌知识。 〔内容概说〕 这个单元有作为“鉴赏示例”的唐诗一首,作为“自主赏析”的唐宋诗词四首,作为“推 荐作品”的唐宋诗词五首。 《春江花月夜》是情景交融的上乘之作,诗歌的意境美非常突出。孟浩然的《夜归鹿门 歌》是歌咏归隐情志的诗,感情真挚,悠闲自适。《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记梦诗, 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杜甫的《登 岳阳楼》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的是忧国忧民之感和身世凄凉之叹,意境雄浑阔大,风格沉 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是一首言词精巧而意境高深的词, 含蓄地表达了思乡之情,令人回味不已。 其他“推荐阅读”的五首诗词作品,也都是名家名篇,深入阅读和鉴赏,可以丰富我们 的诗词学养,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 〔赏析指导〕 1.置身诗境。 欣赏诗歌时,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 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在审美想象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也 可以通过联想,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比如, 我们原来就有过某种审美经验,但却是模糊的、潜在的,找不到恰当的语言去表述它。忽然 读到一首诗,它把难状之景置于目前,说出了我们以前想说却说不出的审美感受,我们这时 - 2 - 自然会回忆起相似的经历和画面,沉浸于所熟悉的环境和气氛之中,与诗人取得心灵的共鸣、 审美的认同。也有些作品想象奇特,描写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和经历过的情景,如 李白的《蜀道难》诗中神奇的传说和瑰奇的想象,本非生活中现存之物、实有之景,我们在 阅读和欣赏时,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所描 绘的奇幻的世界。 2.缘景明情。 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 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有些作品篇幅短小,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意境浑成,我们在欣赏时,只需将诗 中简单排列的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到作者的诗思了。 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性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我们在欣 赏这些作品时,就要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 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至一词 一字之妙,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在 读这些“有句无篇”的作品时,我们不妨对这些写景佳句多加涵咏、玩赏,品出其精微的诗 艺来。还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 对于这样以景语作结的作品,我们切不可以单纯的景语视之,而应揣摩、感悟其中蕴涵的诗 情。 第二单元 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 学 习 目 标 1.熟读背诵这首诗,品味诗的语言美。 2.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 3.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 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唐玄宗开元初年又和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张 若虚的诗歌具有意境美,在意境的创造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春江花月夜》别具 - 3 - 特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颂。一篇《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今人闻 一多更称此篇为“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 张若虚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了进展,如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 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为盛唐诗歌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 2.了解背景 此时,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 者漫步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 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 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 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霰.(xiàn) 扁.(piān)舟 砧.(zhēn) 碣.(jié)石 滟.(yàn)滟 皎皎.(jiǎo) 青枫浦.(pǔ) 汀.(tīnɡ)上 2.一词多义 (1)已 ①人生代代无穷已. 停止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而,然后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完结 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已经 (2)胜 ①青枫浦上不胜.愁 能承担,能承受 ②鱼鳖不可胜.食也 尽 ③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胜利 ④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3)望 ①江月年年望.相似 遥望 ②望.之若父母 景仰 ③先达德隆望.尊 声望,名望 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对着 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 - 4 - (4)乘 ①不知乘.月几人归 趁着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 ③昔人已乘.白云去 乘坐 ④千乘.之国,摄于大国之间 兵车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几句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 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折折地绕 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 的一片。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面对这样一个纯净的世界,诗人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般的写景抒情诗,往往是抒发一己之情。而在《春江花月夜》里,诗人已超越了 个人的情感世界,进而去探寻深刻的人生哲理,甚至是整个宇宙的奥秘!诗人想到的是“江 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 见长江送流水”。这六句遥接远古、现在与未来,展示了对人生的思考。 3.“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江月,思绪万千,不禁对月发问,表现了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思 索,显示出一种人性美。诗人虽未能得到准确的答案,但能乐观地看待短暂的人生,“人生 代代无穷已”,无须消极绝望。 4.如何理解“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为什么要选择“月”这个意象来抒 写相思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谁家”“何处”系泛指,包括天下所有有家不能归的游子与空栖玉楼的思妇。这 里逐步接近主题,引出主题,诗人驰骋想象,将我们引入一个情思更为浓郁的诗境。既然月 - 5 - 是团圆的象征、爱情的象征,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月”成为思妇与游子相 思的媒介和纽带就最自然和恰当了。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疑难点析 1.本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主要描绘了哪种景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从初月、高月一直写到斜 月、落月。在离人眼中,初月是明媚的,高月是皎洁的,楼上月是依恋的,镜中月是撩人的, 石上月是凄清的,斜月是迷离的,落月是缠绵的。它“代代无穷已”“年年望相似”。这是 一个永恒的无法解开的人生之谜。“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 诗中有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 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 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高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 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人生情趣的画卷。这 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 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2.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引发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请简要分析此诗的 哲理意味。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世人的遐思 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 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古往今来的人从来未曾间断过,有曹植《送 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阮籍《咏怀》“人生如尘露,天道邈悠悠”;苏轼的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 时代之音的回响。 结构图解 春江花月夜 春江月夜的美景—以月亮升落为外在线索 江畔月下的沉思—表里兼顾,情景交融 因月而起的情思 思妇怀人 游子想家 总结中心 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 夜这种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 意境清新邈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