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0 新闻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30 新闻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热点题型一 阅读技巧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 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 记者 张悦 发自四川映秀镇 ‎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只是这一次“震中”不再是这里,而是在千里之外的鸟巢。‎ 这个时候,在刚出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浩浩荡荡的队伍最前头,在2.26米的代表团旗手姚明身边,一个身高未及姚明胯部、虎头虎脑的孩子毫不怯场地迈着步子。“我们浩浩跟姚明在一起,他也是旗手?!”陈建惊呆了。这个在镜头中与姚明一起出场的小孩是他的外甥,“5·12”汶川大地震中在映秀小学废墟中救出两个同学的林浩。 ‎ ‎“这是我们村的福气” ‎ 大山中的渔子溪村沸腾了。“整个村子都在激动,为映秀为渔子溪出了个小英雄。”陈建说。一大群人激动地跑到村委会附近,大家或者相互拥抱,或者大声欢呼。陈建更是含泪跪在了地上,“这是我们村的福气,浩浩好样的!” ‎ 这一安排也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华尔街日报》说,“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身穿白色T恤和短裤的林浩丝毫不怯场,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仿佛参加的不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周末郊游,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世界冠军”。‎ 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话: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 ‎ ‎“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 在8月8日那天,映秀镇卖卫星接收“锅盖”设备的一天之内完成了往常一年半载才能有的营业额。“260元一个,光我们渔子溪村的村民就有几十家买了‘锅盖’。”陈建说。‎ 映秀镇副镇长李强告诉本报记者,镇上在挖排污管道的时候,把电缆挖断了。阿坝州电力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出去买了新电缆,拉回来重新装。‎ 李强说,重建家园也不可能一两天就好,地震前大家就都盼着奥运了,现在奥运真的来了,我们也希望通过奥运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凝聚力,这样也可以转移地震带来的不能自拔的低落悲伤的情绪。‎ 目前在映秀的居民有六千多人,大部分人已搬入活动板房安置。陈建一家就是在奥运开幕前一周搬入板房的。陈建说,“这一段时间脑子昏了,”房子没了,地没了,汶川的工业生产陷入停顿,连打工的机会都没了,“大家都不知道干啥,现在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 中滩堡村的村民也新搬进了活动板房安置点,这里的电视机是广播站发的,每个组一台。开幕式那天,简陋的活动板房中充斥着欢呼声和玩笑声,还有歌唱声。“奏国歌的时候肯定要唱噻,像我这种不唱出声的人,心里也要唱。” ‎ 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映秀也有部分居民未能搬入活动板房,但是他们一样可以享受到奥运。搬运石头、固定铁架、平整场地,8月8日午后,铁军高炮团八十多名士兵冒着酷暑赶建了一个可以容纳上千观众的“露天影院”。一些居民在晚上6时便和家人一起到这里等待。他们说:活着就要开开心心地度过。‎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铁军高炮团当天还组织全体官兵理发,以“全新”姿态迎接北京奥运会。一名士兵说,支持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方式,是多为灾区做实事,尽早重建家园。‎ 驻扎在映秀救灾的济南军区“铁军”则在岷江边上浇上水泥,建成一个标准篮球场,这天正在进行军民篮球联谊赛的半决赛,“铁军”队迎战援建映秀的东莞公安队。‎ 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节) ‎ ‎1.新闻以“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为题,有什么好处? ‎ ‎【答案】引起读者注意,表明一种精神。‎ ‎2.“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两种高度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3.文章结尾说:“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综观全文,“体育”又回到了“这个心碎的地方”,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深刻含意? ‎ ‎【提分秘籍】‎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采用以下三步骤:‎ ‎(1)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2)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 ‎“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3)抓关键,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热点题型二 新闻标题 例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美国出啥毛病了 ‎——“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席卷美国 规模扩大 ‎“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自发起20天后规模明显扩大,数千名示威者5日在纽约的集结,成为美国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严肃回应,表示理解示威民众的需求。‎ 上周六纽约警方拘捕了近700名示威者,但这似乎更加激发了示威者的斗志。“占领华尔街”活动已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近万人的规模,并蔓延到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西雅图等数十个美国大中城市。在示威民众聚集的纽约祖科蒂公园,活动组织者已成立了专门的“越冬委员会”,似已做好长期抗争的准备。‎ 纽约市警方又度过了繁忙的一天,当天拘捕了28‎ 名示威者。警方表示,他们将继续批准示威活动,只要示威者遵守法律和规则。纽约警察局长凯利表示,大部分示威者都是和平的,但有一些“无政府主义者”试图与警方对抗。据报道,自“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开始以来,纽约市已经为维持秩序的警察们支付了约200万美元的加班费。 ‎ 工会旗帜在示威队伍中飘扬,成为5日示威活动的最大看点。此间媒体分析认为,工会人士加入“占领华尔街”的队伍,不仅导致游行队伍的迅速扩大,更增加了示威活动的严肃性和组织性。据报道,支持示威活动的工会组织包括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全国轮机工程师福利会、运输工人工会、教师工会等。实际上,大批工会组织此前已经在人力、物力上支援示威活动,为示威者提供食品、毯子和办公地点等。但工会领袖们还是“低调”表示,示威活动仍将由发起示威的年轻人自主安排。‎ 提出诉求 ‎ ‎“占领华尔街”活动汇聚了美国公众的各种诉求,呼声主要集中在整治金融秩序和改善经济不平等的局面上。对此,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在白宫记者会上表示,他“理解公众对金融系统运行方式的忧虑”,并指出一些金融机构“仍在不负责任地抵制(政府)管控金融滥行的措施”。奥巴马指出,一个健康的金融系统要求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服务品质、价格和产品进行竞争,而不是通过欺诈性操作、隐性收费和无人能懂的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来获利。此前他力主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就是为了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奥巴马还将矛头对准共和党,指责国会共和党人过去一年一直阻挠该法案的实施,甚至希望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缺乏监管的时期,而这些都不是美国人民所期待的。他表示,自己将继续为推进金融改革而战。‎ 舆论反响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些社区组织与工会组织已经多次在华尔街举行示威活动,但均未成气候。“占领华尔街”活动当前的发展态势让人们看到了“将美国从华尔街拯救回来”的更多希望。《华盛顿邮报》日前的一篇评论指出,美国社会的“反银行”运动已经酝酿多年,如同“埋在雪地里的种子”。有数据显示,在1982年以前的三十年里,金融业的薪酬水平基本与私营部门平均薪酬水平持平,到2007年,金融业薪酬比私营部门平均薪酬高出81%。银行业从“其他行业的服务者”,变成了美国的主导行业,但“它不再为我们服务”,而是“我们为它服务”。‎ 该评论认为,只有一场大规模、充满生气的示威运动才能最终结束“美国对银行业的屈从”。现在,在“占领华尔街”活动的感召下,“反文化”的年轻人与组织经验丰富的工会人士及中产阶级自由派结合起来。他们的风格虽各不相同,但对金融界“共同的愤怒”应该足够凝聚这个新生的联盟。‎ 共和党称 共和党总统大选参选人赫尔曼·凯恩称示威者“非美国”,他们本质上是在要求政府应该“杀富济贫”‎ ‎,这不是美国的治国方式。而共和党大选热门人物米特·罗姆尼更直白地表示,示威者是在搞“阶级战争”。站在他们身后的美国人同样也不在少数。‎ 文章标题有怎样的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答案】本新闻的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主标题采用口语问话的形式,新颖、醒目,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副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提要,提供了新闻的主要信息。【提分秘籍】 ‎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是新闻中常考的一个考点。新闻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具有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等作用。‎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具有交待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方法技巧】 ‎ 第一,分析新闻标题特点及其作用 就是先看新闻的标题是引标题、主标题,还是副标题。标题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所以,要弄清楚新闻标题的特点,然后据此分析其作用。‎ 第二,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侧重于修辞手法,因此在解答时,先明确判断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说明这一手法的作用。‎ 第三,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新闻标题往往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揭示新闻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可以根据标题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标题对新闻主题所起的作用。‎ 第四,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拟定,倾注着记者的心血,凝聚着其鲜明的观点态度,因此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艺术性,就需把握记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五,分析新闻标题对获取信息和吸引读者的作用 新闻标题涵盖新闻的主要内容,这是获取信息的第一印象,因此分析新闻标题艺术性时,需要考虑。同时,新颖别致的标题,能够造成悬念,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需要分析标题是如何做到吸引读者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标题都需要从这些方面分析,而是根据具体题目的需要而定。‎ 热点题型三 考查新闻导语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百米的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次世界锦标赛、4届奥运会,但还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到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唯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 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 ‎【答案】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分秘籍】‎ 新闻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新闻导语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性导语,抓住事情的核心,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地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一类是延缓性导语,目的是吸引读者看下去,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方法技巧】 ‎ 分析角度和作用:‎ 第一,从内容角度分析,导语属于哪类导语,写出了什么事实,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调等。‎ 第二,从结构角度分析,导语概括了新闻事实,是总写,引出下文对事实的展开。‎ 第三,从社会、读者角度分析,如导语突出了新闻价值、吸引读者等。‎ 热点题型四 考查新闻背景 例4、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 央广网 北京‎11月28日消息 ‎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俄罗斯展开的报复行动,不只局限于经济方面,周四晚,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长格纳申科少将表示,截杀俄罗斯跳伞飞行员的叙利亚土库曼第十旅被俄军歼灭数百人。‎ 科纳申科表示,在俄罗斯飞行员被救到达安全局后,俄罗斯空军轰炸机和叙利亚政府军火箭炮兵对指定区域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打击。科纳申科透露,在营救苏-24幸存飞行员地区活动的恐怖组织和其他神秘团伙已被歼灭。‎ 据俄罗斯飞行员和救援部队的土库曼旅网站透露,该旅不仅被歼灭数百人,而且正副旅长也都被击毙。 ‎ ‎11月24号,俄罗斯一家苏-24战机在叙利亚被击落。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土耳其F16战机对俄战机发射了空对空的导弹,飞机在叙利亚境内距离土耳其边界4公里的地方坠毁,普京说这个事件是恐怖分子帮凶在背后暗箭伤人。一名叙利亚土库曼旅的指挥官曾表示,他的战友向空中开枪,打死了跳伞逃生的俄罗斯飞行员。俄罗斯官方稍后也证实,至少一名飞行员被来自地面的火力射杀。‎ 后来,一架前往搜寻飞行员的俄罗斯军用直升机又被地面炮火击中迫降。俄罗斯军方证实,有一名俄罗斯海军陆战队队员被弹片击中而丧生。另外,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土库曼旅称,他们用反坦克导弹打下了直升机,这一系列事件到最后也导致土库曼旅遭遇来自空中和地面的打击。 ‎ 新闻的第四、五两段材料是背景材料,请分析其作用。 【提分秘籍】‎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介绍背景,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新闻背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有三重含义: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狭义上单指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 按照其作用可划分为: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人物背景,事件背景,技术和专业背景,材料背景,等等。‎ ‎【方法技巧】 ‎ 背景作用可从五个方面分析:‎ 第一,从背景与内容关系角度分析,说明或解释新闻主要内容或对新闻发生的原因进行诠释说明,令新闻通俗易懂。‎ 第二,从背景与主旨关系角度分析,分析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充分体现新闻价值,强化主题。‎ 第三,从手法角度分析,从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关系方面,用背景对主要内容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等。‎ 第四,从作者观点角度分析,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第五,从丰富新闻内涵的角度分析,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热点题型五 考查新闻结构 例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对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中提出的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的问题高度重视,决定取消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项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份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 总局淡化“奖牌”考核,地方怎么办 客观地说,不同的历史时期,金牌承载的社会功能并不相同。早先,金牌之所以能够引起全民族的共鸣,就是因为运动员们在体育竞技场上体现出了真正的理想、信念、号召力、凝聚力等体育精神。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金牌被赋予的历史使命也已经完成。这时候,应该把体育服务于金牌,转变到让体育服务于民的轨道上。‎ 遗憾的是,体育系统没有抓住历史机遇完成上述转变,相反,从地方体育局到国家体育总局形成了一个更为庞大的“金牌至上系统”。在这个系统的运作下,“奥运战略”实际上就是“金牌至上”的马甲,并最终衍生出了一个上下联动的“功利系统”。所谓功,就是官员们晋升或者保住乌纱帽的筹码;所谓利,就是一块金牌就可能成为很多人的“长期饭票”。‎ 在追名逐利的金牌至上的环境中,假球、故意输球、操纵比赛等毒瘤,最终亵渎了金牌特有的属性和价值。金牌被赋予的物质利益附加值,早已超出体育本身,全运会、亚运会和奥运会,成为“体育系统”论功行赏的舞台,运动员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工具”,举国之力的金牌至上政策,早就偏离了体育发展的方向。‎ 在金牌制造的功利氛围中,让既得利益者自我变革太难,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意见无疑给体总(国家体育总局)的改革带来好机遇。要想真正根除金牌至上的毒瘤,就必须彻底解散上下联动的“功利系统”。‎ 体育场地人均数应作为新考核指标 去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站在国家高度,对群众体育的最高定位。当淡化了“奖牌数”考核后,一个官员的政绩该如何重新考核?这就需要体育相关部门应以发展群众体育为新的考核机制,将群众体育的各项指标作为考核内容,成为相关官员升迁的重要参考。‎ 其中,体育场地人均数就可以作为一项硬指标。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拥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人均只有1.46平方米(所谓“弹丸之地”的日本人均达到19平方米)。举目四望,皆是钢筋水泥的丛林,以至于青少年们有了这样一句口头禅:“不玩游戏不刷手机,我还能干什么?”这是对体育场地设施实在少得可怜的一种反衬,也是莫大的讽刺。‎ 就是少得可怜的人均1.46平方米,其实也是“虚”的。因为,有很多投资巨大的场馆,基本上都搞展览、演唱会、大型赛事了。而且,很多的场地都在学校中,他们绝大多数不会对社会开放。所以,1.46平方米这个数据就显得更加惨淡。‎ 按照此前国务院要求,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力争超过5万亿元,足球市场空间将达2万亿元。这期间,可借鉴德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计划”,政府大力投资体育场地建设,并且与学校和社区挂钩,使体育成为老百姓的“身边生活”。同时,体育系统和政府相关部门问需于民,然后服务于民,则群众体育一定会让我们迈向体育强国,并全面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 ‎ ‎(2015年01月27日《新京报》)‎ 材料二 公允地说,对金牌的功过是非也要一分为二。回顾我国竞技体育历史,金牌产生的价值曾经远远超越金牌乃至体育本身,极大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还记得中国女排在1981年11月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吗?在一个亟须重返世界舞台、获得世界点赞的心态下,女排夺冠给国人带来的荣誉感、自豪感,以及对国人图强自新的正激励,今天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历史走到了今天,一方面,我们比过去拥有了更多的自信,体育运动金牌已不再是富强的唯一证明;另一方面,新生代运动员比老一代运动员更有思想、更独立,更看重个人权益。在这种时空背景下,还将竞技当作体育的唯一使命,体育运动的一切、一切的体育运动围着金牌转,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摒弃金牌至上,回归体育本源,并非要放弃竞技体育,放弃与竞技体育伴生的体育产业,全盘否认竞技体育崇尚卓越与拼搏的精神,只是别把竞技体育当成体育的全部,而是要将更多人力、物力、精力放在全民健身上,就像过去那句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从全民健身高度审视,体育行政管理也要从职能上作适度调适。一是要“放”:简政放权。减少对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组织活动的行政审批,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以激活群众体育运动的活力;‎ 二要“收”‎ ‎,将发展全民健身的责任收归身上,为全民健身投入更多的公共资源,为全民健身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规范制定、教练培训、技术指导等等。至于竞技体育,不妨向竞技体育管理制度成熟的国家学习,多采取社会管理型,让市场机制成为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动力。 ‎ ‎(2015年01月27日 《 广州日报》)‎ 材料三 “金牌至上”即使在我们国度,也早就颇受诟病。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发展体育运动的动机便渐渐地背离了体育的本意。这种“金牌至上”的政绩观,与经济发展领域的“唯GDP是从”实质上并无二致。经济发展不是不要GDP,而是不能“唯GDP是从”,唯其是从,就会不惜以“高投入、高能耗”来换取“低产出”,虽然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但能够为“现管”的官员带来政绩,所以仍然屡试不爽。体育领域也是如此,不是不要金牌,而是不能“金牌至上”,一旦如此,因为金牌带来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同样会令一些领导干部不择手段。‎ ‎《通报》中明确的这几点——赛事审批不规范、不透明,凸显部门利益问题;运动员裁判员选拔选派不公开、不透明,寻租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弄虚作假,破坏赛风赛纪,违背体育精神问题——就是其恶果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通告》还指出,少数领导干部因为片面追求运动成绩、金牌数量,疏于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教育、引导和严格管理,甚至给予错误的政策导向,导致少数运动员、教练员在赛场上公然违背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甚至铤而走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体育是什么?用不着照抄教科书上的定义,毛主席的阐述再通俗不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增强人民体质”,虽然自其问世以来至少体育界领导干部没有人不知道,但是见之于行动的力度、产生的效果还远远不够。按我的理解,体育包括两大部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挑战人类极限,展示的是寻常人等无法企及的令人如醉如痴的体育魅力;而群众体育则纯粹属于强身健体,在运动中陶冶性情。我们的竞技体育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奥运会上金牌总数都名列第一了,但我们并不是体育强国,不用别人说,自己也很清楚。为什么?‎ 就在于竞技体育的那条腿长了,而群众体育的这条腿短了,而且短了不少,见之于整个中国体育难免就成了跛足而行。“增强人民体质”,强调的就是要发展群众体育。因此,取消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的评选等,无异于纠偏,使发展体育运动的重心更多地回归到体育的本质上面来。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势必也将为竞技体育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使群众强身健体与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形成良性互动。‎ 有一点担心的是,国家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各地可能会继续暗中角力。所以,《通报》中的这一句落实起来非常必要:“今后将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投入产出效益等多个角度研究设立体育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如果要分清主次的话,我们首先该制定一套关于群众体育开展状况的评价指标,把这个作为当务之急,体育产业什么的可以慢慢来。 ‎ ‎(2015年01月27日 《 南方日报》)‎ 材料四 长期以来,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在没有奥运金牌的日子里,国人渴望金牌。那个时候,一块金牌甚至承载着一个国家的部分自信。即便是到了现在,世界各国也都仍然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在竞技体育这个领域,人们既喜欢“梦之队”,也喜欢“拼之队”。而它们的魅力,恰恰就是源自其竞技态度以及“斩金夺银”的荣誉感。‎ 所以,竞技体育追逐金牌没有原罪,它本就是一种职业化的技能比拼。但它必须避免唯金牌论。唯金牌论之下,会出现很多“场外招”,比如,使用兴奋剂,比如,买通裁判等等。并且,过度看重金牌小觑银牌和铜牌还会滋生体育腐败。在我国,此类乱象之严重,从近几年的全运会丑闻中也可见一斑。 ‎ 而相比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却与金牌无关,它与健康有关。但是,群众体育要实现全民参与,必须建立在加大投入、改善体育设施的基础上。可若金牌主义盛行,群众体育事业一般就会缺乏养分。此外,就目前来看,在我国竞技体育“扬眉剑出鞘”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伤脑筋的问题:看体育比赛的人多了,做运动的人却少了。所以,提升群众体育在体育事业发展考评体系中的地位已刻不容缓。‎ 当然,反思中国体育事业,也忌全盘否定。用金牌开发市场,用市场去养下一块金牌,并且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这是中国体育必须要走的道路,这样的路线应该坚定走。但我们要认识到,竞技体育的作用在于精神引领,群众体育的作用在于强健体魄,二者在不同时代可以有发展侧重,但不可偏废。‎ 总之,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而希望先源自于方向。中国体育事业整改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方向问题。体育能否实现鱼和熊掌兼得,关键看体育主管部门的政绩观念如何转变,这是一个导向问题。过去,我们主抓竞技体育不放松,而今我们必须超越金牌,唯有如此,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才能两翼齐飞。 ‎ ‎(2015年01月27日《 长沙晚报》) ‎ 这篇文章用四个新闻材料来组成,有什么好处? ‎ ‎【答案】本文中心是淡化唯金牌论。前两则材料都肯定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金牌体现出了真正的理想、信念、号召力、凝聚力等体育精神,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但“金牌至上”的观念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已背离了最初的体育精神。材料三将“金牌至上”与“唯GDP是从”等同来看,只重眼前利益,“杀鸡取卵”,忽视了长远发展。据此提炼标题为“金牌至上”等同“唯GDP是从”。材料四认为要超越金牌,做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翼齐飞。这四个材料分析了金牌论的过往和现在的形式,做到了为中心服务。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结构。明确本文的中心,分析四个材料的内容,看一下四个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提分秘籍】‎ 新闻结构具有固定化特点,一般是“倒金字塔”和“金字塔”‎ 两种结构。在掌握新闻一般性结构的基础上把握所给文本的独特结构,然后分析它们在整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表现主题及新闻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新闻构思独特性的外在表现就是新闻的结构,因此,很难把新闻结构的合理性和新闻构思的独特性绝对分开,合理之中有独特之处,独特之中又体现着合理。‎ 但在具体设置题目考查时,新闻结构的合理性侧重文本整体,新闻构思独特性侧重局部。‎ ‎【方法技巧】 ‎ ‎ 1.分析新闻结构的三个思考方向:‎ 第一,从能否表现出新闻内容和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 第二,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 第三,从是否增加了新闻时效性、现场感的角度思考。‎ ‎2.分析新闻构思独特性的技巧:‎ 第一,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对表现新闻主旨、新闻文体特点、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对表现新闻主旨、新闻文体特点、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表现新闻主旨、新闻文体特点、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新华社长沙2015年7月15日电(记者刘良恒)   在3岁幼童周周即将被渣土车卷入车轮下的那一刹那,年仅12岁的小女孩周美玲奋不顾身地飞奔过去,从车轮下救出了他,自己却因此身负重伤。 ‎ 在雷锋家乡长沙市,“小雷锋”周美玲的这一事迹被人们争相传颂。 ‎ ‎5月22日傍晚,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戴公桥村,美玲吃完晚饭陪妈妈胡金华出门散步。‎ 当走到一个丁字路口时,美玲看到小男孩周周正横过马路。不巧的是,一辆满载砂石的大货车正由西往东疾驰过来。周周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还在一个劲儿地往前跑,眼看就要被大货车撞上。‎ 就在这危急时刻,美玲飞快地冲向路中间,奋力将周周往回扯。两个人摔在一起,她紧接着用力将周周推向路边。周周被推到安全地带,躲过了一劫。 ‎ 此时,渣土车司机已经紧急刹车,可巨大的惯性让车子停不下来,撞上了来不及爬起来的美玲。‎ 当晚7时许,美玲被紧急送到了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晚上12时,进入手术室。经检查,‎ 美玲的左腿部分肌肉与骨头基本脱落,神经、血管、肌腱严重受损。‎ 美玲妈妈和在痛苦中呻吟的美玲都坚决不同意截肢。于是,美玲开始接受一次次漫长而又极其痛苦的“炼狱之旅”。一直守护在旁的美玲爸爸周炬表示,每一次手术都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但是这个坚强的孩子都挺过来了。‎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美玲的腿终于保住了。回忆起那惊魂一刻,她说:“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当时根本来不及多想。我不去救,小朋友就没命了啊。” ‎ 很多长辈、邻居、同学都说,美玲救人不是一时冲动,这孩子平时一直尊老爱幼、关心同学,有一颗美好的良善之心。‎ 美玲家条件一般,妈妈无业,爸爸在外打工,一家人挤在两间很小的平房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在美玲房间的墙壁上,整齐地贴着的26张奖状,清楚地记录了美玲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的成长轨迹。‎ 村民周正鑫说:“美玲的母亲胡金华虽然读书不多,大道理不会讲,但是她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美玲的爸爸周炬也是出了名的厚道人,他勤劳能干,开过饭店,搞过装修,做过司机,不管村里哪家有事,只要一个电话,他二话不说就赶去帮忙。”‎ 这样的家风熏陶,让周美玲养成了良好品性。“她从小就很懂事,每天帮父母做家务。她成绩很好,经常辅导邻居家小伙伴做功课,小孩子都喜欢黏着她。”邻居周燕说。‎ 班主任老师左利辉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美玲从没申请过助学金,她说要把有限的指标让给其他更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爱心募捐,她还比大部分人捐得多。每次集体劳动,她总是扛下脏活累活。有个女生从外地转学过来,跟不上课,美玲用课余时间帮同学补课。现在,那个同学不但跟上了学习进度,前不久数学考试还得了100分。‎ ‎“就在她救人3天前,她还被学校申报为茶亭镇‘学雷锋标兵’,全镇只有2名教师、3名学生获得这个荣誉。”左利辉说。‎ ‎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长沙晚报网2015年6月29日讯(记者 朱敏)  节奏明快的音乐、色彩明艳的造型、1分51秒的时长……记者昨日获悉,由市文明办全程指导、雷风侠工作室精心创作的《“雷锋家乡小英雄”美德少年周美玲》动画短片日前新鲜出炉,生动还原小美玲救人事件的始末。‎ ‎“湖南长沙是雷锋的家乡,在这里,雷锋精神滋养着万千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12岁的周美玲就是这万千美德少年中的一位。”短片一开始,这位身穿红裙子、头扎双马尾、佩戴鲜艳头花、扑闪着水汪汪大眼睛的小姑娘,脚步轻快、笑容可掬地为抱小孩的妈妈让座,给老人捶背,课堂上踊跃回答提问,老师、家长们都向她竖起大拇指。‎ 随后,音乐节奏变得时而深沉,时而急促,5月22日的救人故事开始了。小美玲和妈妈走在路边,忽然身后轰隆隆地疾驰而来一辆渣土车,美玲和妈妈赶紧避让,而这时,小美玲却看见马路中间有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浑然不知危险来临!此时,渣土车已经刹不住车了,千钧一发之际,小美玲冲向路中间,用力将小孩往回拉,仓促之间,两人摔倒在地上,小男孩压在了小美玲身上。小美玲用力一推,‎ 小男孩滚到路边的安全地带,而小美玲却来不及爬起,被渣土车撞伤。‎ 短片的最后,小美玲对孩子们说:“其实我也是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才冲上前去的。我们应该学会远离危险,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选自长沙晚报网,有删改)‎ 材料三 红网长沙2015年7月15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刘少龙 通讯员 黄辣 罗闻)  “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却只能透过窗户看到一个小小的角落,而且唯一能看到的小角落每天呈现的都是同样的景象。”见义勇为的“小英雄”周美玲在湘雅医院骨科5病室度过了52个日夜,经历了5次大手术之后,7月14日,潇湘晨报记者从湘雅医院获悉,小美玲终于能够转入康复科病房,开始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 与刚入院时的境况截然不同的是,如今的小美玲精神渐好,气色红润,并且已经能够坐起来,同时还可以进行抬腿运动了,而她也迫不及待地等着同学们来接她出院的那一天。‎ 获悉“小英雄”即将转入康复科,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教授第一时间来到骨科病房看望小美玲。面对院长伯伯再次带来的问候,小美玲在感动之余,也将一大早写下的感谢信亲手交给了孙虹院长。‎ ‎ (有删改)‎ 材料四 ‎ 美玲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来自各个方面的慰问和捐助如雪片般飞来。有的市民专程赶到医院,只为远远看上美玲一眼;有的市民怕打扰美玲休息,把善款交给护士就离开了,连姓名都来不及留下来。‎ 善款数额越来越大,美玲一家开始拒绝一些捐款,但善良人们的心意却无法阻挡。美玲爸爸说,等美玲康复以后,他们一家将把多出的爱心善款交给望城雷锋慈善会茶亭分会,把爱的力量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分析新闻文体特征)材料一第一段是新闻导语,请分析其语言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段用简要的文字概述了新闻的基本事实,即周美玲救幼童,而自己却因此身负重伤。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 另外,第一段又用“在……的那一刹那”和“奋不顾身地”这两个状语,突出了3岁幼童周周所面临的险境,和年仅12岁的周美玲奋不顾身救人的情景。‎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新闻导语的特点,即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起到开门见山、画龙点睛的作用。然后据此分析材料一中新闻导语的语言特点。‎ ‎2.材料一的新闻报道和材料二中的动画短片都叙述了周美玲的优秀事迹及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它们叙述重要信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都叙述了周美玲奋不顾身救人的事实,和她平时的优秀表现。不同点:材料一还叙述了周美玲治伤中的坚强、她的家庭情况以及良好家风对她的影响。材料二则借周美玲之口,表达了小孩应该学会远离危险的道理。‎ ‎ 3.从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可看出周美玲美好品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周美玲的美好品德表现在六个方面:①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救小孩。②意志坚强,接受痛苦治疗的“炼狱之旅”。③尊老爱幼、关心同学,辅导邻居家小伙伴和同学做功课。④学习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成绩很好。⑤关心他人、社会、集体,家庭条件并不好,但从没申请过助学金,要把有限的指标让给其他更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爱心募捐,她还比大部分人捐得多,每次集体劳动,她总是扛下脏活累活。⑥懂得感恩,写感谢信感谢来病房看望她的孙虹院长。‎ ‎【解析】 周美玲奋不顾身救人,表现出见义勇为的美德;每一次手术都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但是美玲都挺过来了,这表现出她的坚强;材料一的第十段借长辈、邻居、同学之口,并联系第十三、十四段中“经常辅导邻居家小伙伴做功课”“美玲用课余时间帮同学补课”的叙述,表现出她尊老爱幼、关心同学的美德;第十一、十三段中的“整齐地贴着的26张奖状”“她成绩很好”等内容表现出她学习刻苦努力、奋发向上;她从没申请过助学金,但在爱心募捐时,她还比大部分人捐得多,每次集体劳动,她总是扛下脏活累活,这表现出她关心他人、社会、集体的美德;材料三第三段写她将写下的感谢信亲手交给了孙虹院长,这表现出她懂得感恩。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4.(新闻探究)从四则材料来看,周美玲的救人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的反应是怎样形成的呢?请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种本能反应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因素。从客观因素看,她的母亲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的爸爸周炬也是出了名的厚道人,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周美玲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周美玲生长在雷锋的家乡,雷锋精神滋养着她成长。从主观方面看,美玲平时一直尊老爱幼、关心同学,有一颗美好的善良之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她把所有的15万美元都捐给了一所大学 奥斯奥拉·麦卡锡一辈子都在打扮别人。1987年以来的绝大部分日子里,她日复一日地同成堆的脏衣服打交道,将它们清洗干净、熨烫平整,以便人们穿着去参加那些永远不会邀请她参加的聚会、婚礼或毕业典礼。‎ 六年级时她便辍学开始工作。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小孩,也没有学过开车,因为没有什么地方是她特别想去的。她所拥有的一切便是她视为上帝恩赐的一份工作。在密西西比乡村很多黑人甚至连工作都没有。‎ 她几乎很少花费。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过着紧缩开支的简朴生活,她的《圣经》已经破烂不堪,她就用透明胶将它粘住,以防《哥林多书》掉出来。就这样过了数十年,她所得的报酬——大多是一元钞票和零钱——已经超过15万美元。‎ ‎“我用不了那么多钱!”一天麦卡锡小姐说,她并不是在可怜自己。于是她把钱捐了出去,资助就在她家乡的南密西西比大学的黑人读大学,那里每年的学费是2 400美元。‎ 没能再次回到学校读书是麦卡锡小姐毕生的遗憾。她说:“我想和孩子们分享这些钱。我并不在乎做什么样的工作,但我太忙了,一直太忙了。也许我能让孩子们不必做我这样的工作。”‎ 哈蒂斯堡人将她的捐赠称为“上帝的礼物”。她这样做部分也是因为她想到自己来日不多了。‎ 坐在她光线很暗却很温暖的房间里,她谈起死亡,平淡得就好像在说下午可能有一场雷雨。对她来说,捐赠是为了防止不测发生,就像下雨时要关上窗子以免雨淋湿床罩一样。‎ 她说:“我知道我活不了多久了,我想这些钱对他们比对我更有用。”‎ 她的捐赠已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短短几天里,洗衣妇奥斯奥拉从默默无闻变得名扬全国,对此她始终不能理解。坐在她离大学不远的木板房里,她耐心地接待在她门口排起长队的记者、企业家和其他人。‎ 她说:“我住在我喜欢的地方,以我愿意的方式生活。即便有车,我也不会开。我已经老得无法去上大学了,所以我决定这样做。是我自己的主意。”‎ ‎“过去我们黑人都不能上那所大学,但现在他们可以了。”30年前那所大学才取消种族隔离制度。‎ 当人们问她为什么不选某个知名的黑人学院,而选这所大学时,她说:“因为它就在这儿,很近。”‎ 麦卡锡小姐并不想要一幢以她命名的大楼或一尊纪念她的塑像,她只想要一种回报,即参加因她的资助而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的毕业典礼。她说:“我很想看到这样一个典礼。”‎ 学校已经以麦卡锡小姐的名义将 ‎1 000美元奖学金发给来自哈蒂斯堡的一名18岁优等生——斯蒂芬尼·布洛克。‎ 布洛克小姐的外祖母莱德蕾斯特·海斯有一天来到麦卡锡小姐的小房子向她致敬。当麦卡锡小姐后来离开房间后,海斯夫人惊叹地摇着头。‎ 她说:“我以为她会是个富裕的小老太太,有名车、豪华房子和漂亮衣服。我自己是个裁缝,同时做过两份工作。我了解像她那样工作的感受,她却把钱捐了出去。”‎ 奥斯奥拉奖学金基金就是以这样一位妇人命名的。她三年前才买了第一台空调,直到现在有人来她才打开;她毫不在意她的小黑白电视只能收到一个频道,因为她很少看电视;她还常常抱怨电费太高,也从不订报纸,因为她觉得太贵了。‎ 如今麦卡锡小姐在她家附近散步的步子慢多了。尽管并非情愿,她还是在很多个星期天都没能去友谊浸礼会教堂做礼拜。关节炎使她的双手麻木僵硬。近80年来第一次,她独立的生活受到了威胁。‎ 她说:“我很想再回到学校,但我班上的同学都升级了,而我的年龄也太大了。我非常想回到原来那个班。”‎ 于是她开始工作了,把挣得的几乎每一块钱都存进银行。今年年初,银行问她去世后如何处理她的财产。她说,想把钱捐给学校,现在就捐,而不是去世以后。她只留出足够的生活费用。‎ 计划在大学读商业的布洛克小姐说:“我一直在想,她靠洗衣挣那么多钱真是个奇迹。”‎ 她希望四年后她毕业时,麦卡锡小姐还能跟她在一起。‎ ‎(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题目中,“所有”“都”等词语表现了麦卡锡的无私;“一所大学”表现了麦卡锡捐资助学没有任何的私利,没有对捐资的学校思考过多。‎ B.文章第二段交代了麦卡锡的相关情况,比如六年级就辍学,没有结婚,没有学过开车等,目的是告诉人们麦卡锡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很低,这就侧面交代了她能够存款的一个原因。‎ C.作者在描写麦卡锡时没有拔高她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麦卡锡就是一个普通的洗衣妇,她有高尚的举动,但她并非一直像一个圣人一样生活和思考,文章体现了生活的真实性。‎ D.麦卡锡不想让她捐助的学校给她建一尊雕像等,包括她选择要捐助的大学时也没有特别挑选,因为她捐资的目的就是让上不起大学的黑人能够上学。‎ E.文章结尾处写受助者布洛克“希望四年后她毕业时,麦卡锡小姐还能跟她在一起”这句话意蕴丰富,表达了布洛克对麦卡锡未来的祝愿:希望与麦卡锡一起生活。‎ ‎【答案】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6.(分析新闻文体特征)文章第一段在叙述事件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语简洁,高度概括。作者用“一辈子都在打扮别人”一句话概括了麦卡锡的工作——洗衣。②语言平实,表达尊敬之情。作者客观描述了麦卡锡的工作状态,用“清洗”“熨烫”等动词表现了对麦卡锡的尊敬之情。③通过对比,表达同情。麦卡锡每天洗衣服,以便人们穿着干净的衣服参加各种活动,但这些活动永远不会邀请麦卡锡参加,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麦卡锡的同情。④设置悬念,引发兴趣。结合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段介绍麦卡锡工作的内容会引发读者思考:麦卡锡这样的工作怎么能有15万美元的存款?她为何要捐款?‎ ‎7.麦卡锡对待捐款是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麦卡锡认为捐出15万美元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她捐款给学校部分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来日不多了。②麦卡锡认为钱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就好。③麦卡锡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高,她喜欢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④麦卡锡捐款给大学没有什么功利性,只是因为这个大学离她家比较近,她希望能够帮助上不起大学的黑人。‎ ‎★8.(新闻探究)麦卡锡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工作充满敬意。麦卡锡认为工作是自己拥有的一切,是上帝恩赐的,工作认真,不厌倦自己的工作。②生活简朴。麦卡锡很少花费,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过着紧缩开支的简朴生活。③不看重金钱。麦卡锡认为自己用不了15万美元,将其全部捐献。④看重在学校读书的机会。麦卡锡毕生的遗憾就是没能再次回到学校读书。⑤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她十分乐意与上学的孩子分享自己辛苦积攒的15万美元。‎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