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9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99)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材料一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为改革开放迈出了一大步。‎ ‎2018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12月14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8年12月18日10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创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他强调,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摘自《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新华网2018年12月18日)‎ 材料二 图1:摘自国家统计局关于改革开放30年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报告:‎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表 年  份 ‎1978‎ ‎2001‎ ‎2005‎ ‎2009‎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134‎ ‎2 366‎ ‎3 255‎ ‎5 153‎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343‎ ‎6 860‎ ‎10 493‎ ‎17 175‎ 图2:摘自国家统计局2018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进度 材料三 12月10日至11日,“2018从都国际论坛”‎ 在广州召开,200余位外国前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专家学者、商界领袖热议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会上,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说,中国改革开放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成绩对我们讨论未来40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国韩国局”局长曾说,正是“中国改革所采取的渐进式、实验式的模式,与东欧和苏联的改革形成鲜明对比”。他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即以实验的方式先在少数地区试点,实践成功后再进行推广,成为中国的独特经济改革模式。‎ 面对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全新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因而开始关注中国道路的特色和优势,希望吸取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经验,为不少国家解决现代化的困惑提供了思路:只有结合本国国情,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材料四 在当前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受到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的情况下,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了贫困,在这一进程中获益的不仅有中国人民,也有其他国家的人民。中国帮助联合国实现了千年发展计划的减贫目标。中国对维护多边主义做出巨大贡献。“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要避免国家主义、民族主义。”‎ 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从气候变化、经贸投资,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符合2030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我们希望变得繁荣,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愿景,需要一个共同的发展,需要构建共同的繁荣。当今的中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来保证国际多边主义机构在基于国际秩序的情况下,继续发挥显著作用。”‎ ‎(摘自《世界多国前政要点赞中国改革开放成就》‎ ‎2018年12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各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历程的奇迹。‎ B.图1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乡村收入明显落后于城市,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 C.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世界瞩目,其渐进式、实验式的独特经济改革模式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借鉴。‎ D.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世界上渴望发展与繁荣的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图2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其增长金额与幅度都超过了图1所示的改革开放前30年。‎ B.世界各国前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专家学者、商界领袖热议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其中不乏认同肯定与高度评价。‎ C.中国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的基础上,选择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全新发展之路。‎ D.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指出,中国避免了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为维护多边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伟大成就,请结合材料概括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 答案:‎ ‎1.C 解析:C项,“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借鉴”表述有误,原文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吸取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2.B 解析:A项,“幅度都超过了”不对。C项,“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不是中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基础,而是从中国发展中得到的启示。D项,“避免了”表述不当,是“要避免”。‎ ‎3.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取得巨大发展与进步,使数亿人口脱贫,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特别让发展中国家看到希望,获得启示和经验。改革开放使中国有能力在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世界的发展和繁荣,维护多边主义秩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脱离实用书写、文字传播的功能之后,书法在今天已经变成一种纯粹供人“观看”的图像艺术。从“阅读”转向“观看”,这是书法现代性转型带来的审美革命。‎ 在书法史上,基于特定用途的铭文、碑刻等,构成了宋以前中国书法传统最核心的资源,也代表着传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今天我们面对这些作品时,都是以“艺术品”来对待的,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介入方式是借助有意味的书法形式来完成的,对文本内容的阅读,不过是书法审美活动中的附加意义。但对于当时的创作者而言,文本的阅读,文字的规范和可辨识性,却是首先考虑的问题。但现代书法已经发生转变,我们进入展览大厅,看完一个展览,可能会一下说出哪些作品感动了我们,但很少有人能够说出这些作品的文字内容。‎ 书法审美活动中由“读”向“看”的转变,要求今天的书法家研究视觉形式规律,作为视觉形式规律中最重要的构成关系,已经成为当代书法最重要的形式内容。‎ 可以说,传统书法具备了形式构成的所有法则,但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中的构成关系,在书法创作中占的地位不同,构成的核心内容也不同。作为“阅读”文本的传统书法,欣赏方式是在手上把玩的,结字(字的间架结构)和点画(文字之点与横竖等笔画)是最重要的形式要素,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不考虑整体形式的构成意味。但在现代书法欣赏中,首先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整体构成的形式感,然后才是结字、点画,最后才考虑文字的内容。‎ 有人质疑,既然书法审美已经从“读”转向“看”,是否在现代书法创作中完全可以打破文字的释义要求,甚至解构汉字,转向纯粹的笔墨构成呢?我认为,书法从“读”为第一义转向“看”为第一义,属于书法的审美范畴,而汉字和文字内容,则是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的本体属性,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就像我们欣赏一棵树,给予我们审美愉悦的是树干的形状,树叶的色彩,枝干的穿插,我们不必关注这棵树的物种属性,但并不是说可以不要物种属性,离开物种,一棵树就失去了应有的美。同样的道理,如果解构了汉字,打乱了文字内容的连续性(释义性)和书写的规定性,书法也就失去了本质属性,必然走向抽象绘画。一件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一定是在强调可视性的同时,兼顾可读性。‎ ‎(胡抗美《书法审美活动中“读”与“看”的关系》)‎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脱离实用书写、文字传播的功能后,书法向现代性转型,实现了从“阅读”向“观看”的转变。‎ B.宋代以前,中国书法传统最核心的资源是有特定用途的,文本文字可读可辨是作者首先考虑的问题。‎ C.书法创作中的构成关系在传统书法中占的地位与现代书法中占的地位不同,所以构成的核心内容也不同。‎ D.一件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在重视可视性的同时,兼顾可读性,才能解构汉字,保持书法的本质属性。‎ 解析:A项“书法向现代性转型,实现了从‘阅读’向‘观看’的转变”错,从“阅读”转向“观看”,是审美革命,不是书法转型。C项“所以”前后非因果关系,是并列关系。D项错在“解构汉字”,兼顾可读性就不能解构汉字,解构了汉字,就不能保持书法的本质属性。‎ 答案:B ‎★5. (分析论证)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介绍书法审美的革命性转变,接着比较古今书法构成关系的不同,然后反驳某些人的质疑。‎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欣赏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时审美主体介入的方式不同。‎ C.文章结尾用人们对一棵树的欣赏原理作比喻,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现代书法不能抛弃书法的本质属性。‎ D.论述书法的功能、特点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以便更好地指导观众欣赏书法,是本文的现实意义。‎ 解析:D项“更好地指导观众欣赏书法,是本文的现实意义”错,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更好地指导书法家的创作”,从“要求今天的书法家研究视觉形式规律”“是否现代书法创作完全可以打破文字的释义要求”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答案:D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看完一个展览,可能会迅速说出感动他的作品,但很少有人能够说出这些作品的内容,可见这些观众不明白是什么打动了他们。‎ B.书法审美活动由“读”转向“看”,要求今天的书法家研究视觉形式规律,可见即使是书法家,也不见得个个精通视觉形式规律的精髓。‎ C.由于宋之前的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考虑文本的阅读、文字的规范和可辨识性问题,因此创作出的作品整体构成的形式感有时可能会不佳。‎ D.如果一幅书法作品的内容是杂乱无章毫无意义的,或者是所写内容根本就不是汉字,只是纯粹的笔墨构成,那么它和抽象绘画的界限也就模糊了。‎ 解析:A项“可见这些观众不明白是什么打动了他们”错,因为现代书法观众关注的是“有意味的书法形式”。所以他们知道自己喜爱的是书法的外在形式。‎ 答案: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