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A. 盘桓(huán) 胜饯(jiān) 熹微(xī) 棹孤舟(diào)‎ B. 流憩(qì) 壶觞(shāng) 出岫(yiù) 景翳翳(yì)‎ C. 上出重霄 逸兴遄飞 命途多舛 北海虽佘 D. 萍水相逢 无路请缨 襜帷暂住 钟鸣鼎食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无误的一组是”。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正确的读音为:A项,棹孤舟(zhào);B项,出岫(xiù);C项,北海虽佘(赊).故本题选 D项。‎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 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2.下列文化知识有误的一组是 A. 翼轸,指的是翼宿轸宿,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B. 簪笏,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C.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榆,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D. 旬休,唐朝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 帝阍,天帝的守门人,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文化知识有误的一组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 “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故本题选C项。‎ ‎【点睛】文化常识推断“两法”:1.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2.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 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 ‎3.下列句子加点字全是古今异义中词的一组是 A. 不坠青云之志 腹犹果然 B.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野马也,尘埃也 C. 奚惆怅而独悲 悦亲戚之情话 D. 阮籍猖狂 抚孤松而盘桓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加点字全是古今异义中词的一组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事实与所料相符。B项,“海运”:古义:海动;今义,海洋运输。“野马”:古义:尘埃;今义:一种马,体形似家马。C项,“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D项,“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肆无忌惮。B项加点词全是古今异义, ACD三项只有一个是古今异义的词。故选B项。‎ ‎【点睛】古今异义的变化: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一、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二、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三、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四、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五、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六、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七、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八、褒贬有变。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4.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⑤实迷途其未远。‎ A. ①②④中“其”是代词 B. ③中“其”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作:是……还是……‎ C. ③中“其”代词,译作“它”‎ D. ⑤中“其”是副词,表推测语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虚词“之”的意思和用法。C项,③中两个“其”译为“是……还是……”,表示选择。故选C项。‎ ‎【点睛】“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文言文“其”的用法:1、“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其”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2、“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3、“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难道”。4、“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5、“其”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 “其中”的意思。6、“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还可以表示疑问、反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根据语境可译为“难道”“大概”“还是”“可要”等。7、“其”作副词,表时间,有“将”“将要”的意思。8、“其”作连词,表假设,“假如”“如果”;表选择,做“是……还是——”来解。9、“其”作助词,凑足音节,并舒缓语气。‎ ‎5.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④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朝”:①动词,朝见,朝拜;②名词,朝廷。“曾”:③副词,竟然;④副词,曾经。所以①②不同,③④不同,故选D项。‎ ‎【点睛】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一、代入检验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三、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四、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五、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六、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七、词性推断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考生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八、语言结构推断法。在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上下句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反。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6.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人至察则无徒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察”:①动词,详审,细究;②形容词,精明。“乘”:③介词,趁着;④介词,趁着。①②不同,③④相同故选B项。故本题选B项。‎ ‎【点睛】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一、代入检验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三、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四、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五、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六、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七、词性推断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考生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八、语言结构推断法。在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上下句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反。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 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③④各不同 D. ①②③④都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诚”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诚”:①副词,确实,的确;②副词,确实,的确;③连词,如果,果真;④如果,果真。所以①②相同,③④相同。故选A项。‎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回旋而上。‎ C. 我決起而飞,抢榆枋 抢:集,着落。‎ D.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刚才,刚刚。‎ ‎9. 下列句中全部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问征夫以前路 B.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既自以心为形役 C. 彼且奚适也? 农人告余以春及 D. 莫之夭阏者 乐夫天命复奚疑?‎ ‎10.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 文章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大鹏要向南飞行,须依靠海风的力量。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B. 选文最后一段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运用对比的手法否定了宋荣子,肯定了列子才真正达到了逍遥的境界,最后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C. “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是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各种桎梏之后一种精神上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但这种绝对自由状态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实地和完全地存在的。‎ D.‎ ‎ 庄子的文章不是词意相接、逻辑严谨的论述性的语言,而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的语言。在这些变化多端的文字背后,又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11. 翻译句子。‎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 ‎【答案】8. C 9. D 10. B ‎ ‎11. (1)彭祖如今独以长寿为人所知,一般人与他相比,不也感到可悲吗?‎ ‎(2)喝下贪泉中的水仍觉心境清爽,身在即将干涸的车辄中也是乐观开朗。‎ ‎(3)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 ‎(4)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却并不因此奋勉,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抢”:突过,撞上。故本题选C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中全部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A项,“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为“之二虫又知何”;“问征夫以前路”,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以前路”修饰“问”。B项,“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坳堂之上”修饰“覆”。“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被。C项,“彼且奚适也”,这里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奚”充当动词“适”的宾语而前置。“农人告余以春及”,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以春及”修饰“告”。D项,“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这里的否定句中代词“之”充当动词“夭阏”的宾语而前置。“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这里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奚”充当动词“疑”的宾语而前置。故本题选D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B项,作者认为列子也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境界。故本题选B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翻译句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特”:“独独”;“众人”:“一般人”;“匹”:“相比”;“不亦悲乎”:“不也感到可悲吗”。第二句关键点:“酌”:“喝下”;“爽”:“心境清爽”;“涸”:“干涸”。第三句关键点:“霁”:“雨过天晴”;“销”通“消”;“彩”:“日光”;“区”:“天空”。第四句关键点:“誉”:“赞誉”;“劝”:“奋勉”;“毁”:“非难,诋毁”;“沮”:“沮丧”。‎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进士擢第。开元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天宝一载春,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参选,晋卿以倚初承恩,欲悦附之,考选人判等凡六十四人,奭在其首。众知不读书,论议纷然。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上怒,晋卿贬为安康郡太守,张倚为淮阳太守。敕曰:“门庭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仍以托人。”时士子皆以为戏笑。天宝三载,转魏郡太守,居职三年。上表请归乡里。既至壶关,望县门而步。小吏进曰:“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轻。”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 ‎。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即日拜为左相。既收两京,以功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肃宗晏驾,代宗践祚,诏晋卿摄冢宰。晋卿上表恳辞曰:“臣以昔者天子居丧之时百官听于冢宰者,盖君幼小。又士或墨,时遇金革,岂非衔恤,谓义在断恩。一日之内,万务在中,须达宸聪,始成国政。特乞陛下遵遗命,三日而听政。”上号泣从之。时晋卿年已衰暮,又患两足,上特许肩舆至中书,入阁不趋,累日一视事。永泰元年四月薨。太常议谥曰懿献。初,晋卿东都留守,引用大理评事元载为推官。至是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怀旧恩,讽有司改谥曰文贞。大历七年,令配享肃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苗晋卿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B. 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C. 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D. 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苗晋卿主持科考,欺君遭到贬谪。他为了攀附御史中丞张倚,竟然把张倚不学无术的儿子录取为第一名,此事惹怒了玄宗,他被斥责贬官,一时传为笑谈。‎ B. 苗晋卿不忘乡里,出钱资助乡学。他是上党壶关人,对待故土非常恭谨,望见城门即改为步行,与乡亲们数日欢宴,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作为开办乡学的本钱。‎ C. 苗晋卿三朝为官,名望雅重当时。他活跃于玄宗、肃宗和代宗年间,曾经力辞百官之长;他上年纪后,又得了脚病,入阁不便,皇帝特许他不用快步急走。‎ D. 苗晋卿殁后改谥,有赖元载之恩。谥号是对人功过的评价;苗晋卿当年提携过元载,他去世后,元载感念他,劝说有关部门为他改了一个更为嘉美的谥号。‎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 ‎【答案】12. D 13. A ‎ ‎14. 等到朝廷失守,士大夫们到处流亡,很多人受到叛贼的胁迫,苗晋卿偷偷逃入山谷,往南投奔金州。‎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的意思是:到了父母所在的家乡,应该表示尊敬。他在家乡大举会集乡亲。所以应在“邦”、“尊敬”、“乡党”的后面停顿,故排除A B C项。本题选D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受到皇帝斥责的是张倚,而非苗晋卿。故选A项。‎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本句关键点:“及”:“等到”;“衣冠”:“士大夫们”;“为……所”:“被”;“潜”:“偷偷地”;“遁”:“逃入”;“南”:“往南”。‎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苗晋卿,是上党壶关人,考中进士科。开元二十三年,升任吏部郎中。苗晋卿性情谦恭温顺,应选的人中有人向他告发某些人索要好一点的官职,即使说了数千句话,有的人还言辞颇为激烈,苗晋卿也绝对包含容忍他们,没有一点发怒的神色。二十九年,就任吏部侍郎。天宝一年春季,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参加考选,苗晋卿因为张倚新得皇帝的恩宠,想要取悦依附于他,参加考选被录取的共有六十四人,张名列第一。人们都知道张不读书,议论纷纷。有一名叫苏孝愠的人,曾任范阳蓟县县令,侍奉安禄山,把此事详细告诉了安禄山。安禄山受到特别的恩宠,可以随时晋见皇帝,因此上奏了此事。玄宗把录取的人全部召集起来,到花萼楼亲自考试,及格的不到十分之一二;而张手持试卷,一天下来没有写一个字。皇上大怒,把苗晋卿贬任安康郡太守,张倚贬任淮阳太守。下诏书说:“在家庭之内,不能教导儿子;考选升调之时,却托人求情。”当时的学子都把此事作为笑谈。天宝三年,转任魏郡太守,任职三年。他上表请求回家乡。到了壶关,看见县城城门立即下马步行。随行的小官吏进言说:“太守位高德重,不应该自我贬低。”苗晋卿说:“到了父母所在的家乡,应该表示尊敬。”他在家乡大举会集乡亲,设宴欢饮了数天才离开。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三万钱作为乡学的本钱,用来教育家乡子弟。等到朝廷失守,士大夫们到处流亡,许多受到叛贼的胁迫,苗晋卿偷偷逃入山谷,往南投奔金州。恰逢肃宗到达凤翔,下手诏追苗晋卿赶赴皇上外出停驻的地方,当天拜任他为左相。两京收复之后,因功封韩国公,享受实封五百户。肃宗去世,代宗即位,下诏让苗晋卿代理冢宰。苗晋卿上表 恳切推辞说:“臣认为古时天子服丧期间百官之所以听命于冢宰,是因为君主幼小。而且士大夫有的穿黑衣替代丧服,是因为遇到了战争,并不是心中没有悲痛之感,而是认为有道义断除恩情。一天之内,事务繁多,需要陛下听察,才能使国家正常运转。恳切请求陛下遵照遗嘱,三天之后上朝听政。”皇上号哭着听从了他的话。当时苗晋卿已到垂暮之年,又得了脚病,皇上特地允许用轿子把他抬到中书省,进入阁内不用快走,许多天去处理一次政事。永泰元年四月去世。太常寺议定谥号叫懿献。当初,苗晋卿任东都留守,引荐任用大理评事元载任推官。这时元载任中书侍郎、平章事,怀念过去的恩德,婉言劝告有关 部门改谥号叫文贞。大历七年,命配祭肃宗庙。‎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 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 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 作逸民。‎ ‎【注】①刘著: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② 传邮: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③区区:庸庸碌碌。④尧封: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每州表封一山,以作祭祀。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或故国。‎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取陶渊明笔下“无心以出岫的云”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世事变迁,人世浮沉就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定。‎ B. 第二句使用典故,以出使北朝被扣留,终生不能南归的南朝诗人庾信自比,“南朝”“北朝”两词对举起到了强化情感的作用。‎ C. 颔联描述作者的公务活动状况和内心感受,“扰扰”“区区”的使用不仅有叠词的音韵效果,更收描述真切、表意强烈之功。‎ D. 颈联由远及近写泛舟所见的优美景象:两岸青山绵延流转,身侧白鹭傍船翩飞。但从诗歌抒情的角度看,应是以乐景衬哀情。‎ E. 诗人像李白、苏轼等古来许多文人那样在月夜泛舟、独酌,是因为置身月下就似“到了另一世界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16.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5. AD 16. ①国家破亡,人世漂泊的悲痛。首联写祖国灭亡、异朝为臣的屈辱,悲叹自身如孤云漂泊,无依无凭。‎ ‎②对公务繁冗、官场庸俗的厌烦。颔联写文书繁多终日碌碌,应对庸俗僚吏让人心灰意懒。‎ ‎③暂得摆脱公务、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轻松愉悦。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绘了月光照耀的优美山景,傍船飞掠的白鹭轻姿,表达了诗人暂时摆脱俗务的喜悦心情。‎ ‎④对故国的眷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句“暂向尧封作逸民”,诗人特称早已沦陷的中原为“尧封”之地,宁做故土的隐逸之民,而不愿仕宦金朝。‎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A 项,陶渊明笔下的“出岫”云蕴含着无心无意、自然自在的意味,而本诗首句中“出岫云”则是无根无倚、漂浮不定的意象,寄寓作者对浮世变迁的感慨,二者大异其趣。D项,颈联不是“以乐景衬哀情”,厌烦官场俗务的诗人徜徉于青山碧水间,体验到的是难得的解脱的愉悦,句中“不厌”“相亲”更是诗人喜爱之情的直接表露。‎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句,“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悲叹自身如孤云漂泊,无依无凭,异朝为臣。得出答案①国家破亡,人世漂泊的悲痛。颔联“扰扰”“无虚日”“区区”“老却人”,饱含作者厌烦的感情倾向,得出答案②对公务繁冗、官场庸俗的厌烦。抓住景物形象特点“青山”“白鹭”色彩鲜明欢快,“看不厌”“自相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透出喜悦轻松,得出答案③暂得摆脱公务、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轻松愉悦。抓住注释和尾句“暂向尧封作逸民”。得出答案④对故国的眷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四)默写 ‎ ‎17.古诗文默写 ‎①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______,_____。”‎ ‎④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因自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⑤滕王阁序当中用“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 ‎⑥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⑦《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 ‎⑧《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______, ______”。‎ ‎【答案】 (1). 海内存知己 (2). 天涯若比邻 (3). 衣沾不足惜 (4). 但使愿无违 (5). 悟已往之不谏 (6). 知来者之可追 (7). 云无心以出岫 (8). 鸟倦飞而知还 (9). 潦水尽而寒潭清 (10). 烟光凝而暮山紫 (11). 落霞与孤鹜齐飞 (12). 秋水共长天一色 (13). 德合一君 (14). 而征一国者 (15). 若夫乘天地之正 (16). 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涯”“邻”“沾”“违”“悟”“谏”“岫”“倦”“潦”“清”“凝”“暮”“霞”“孤鹜”“德”“征”“乘”“御”“辩”,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刘拓为了准备朗读比赛,常念念有词地大声明读课文,以提升临场表达效果。‎ ‎②两年是足以让所有人都感到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是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 ‎③原本打算丢弃的旧扫帚,竟然有复古餐厅愿意高价收购,这让鸣哥喜呼果真是敝帚千金。‎ ‎④阿黄热爱登山,不断接受各种训练,希望能早日完成他挑战珠穆朗玛峰的名山事业。‎ ‎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⑥登上上海明珠观景台后,我们尽情饱览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这才真正体会到尺寸千里的内涵。‎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念念有词:旧指迷信的人祈祷时不停地念着咒语,以通神灵。现多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本句使用有两个错误:一不合语境,二不能修饰动词。‎ 天旋地转:a.晕眩时的感觉;b.形容重大的变化;c.形容闹得很厉害。句子用第二个意思。‎ 敝帚千金: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本句望文生义。‎ 名山事业:指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并非登山,望文生义。‎ 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符合语境。‎ 尺寸千里:形容千里远景,尽收眼底,如在尺寸之间。指登高所见。符合“登上上海明珠观景台后,我们尽情饱览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语境。‎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港独”议员郑松泰早前裁定侮辱国旗及区旗罪两项罪,他任教的香港理工大学决定在他6月约满后不再续约,将于18日公开详列不续约的理由。‎ B. 中国成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国家和经济界的高投资率,而印度的资本却很克制,西方企业除了在德里和软件中心班加罗尔投资外,也不愿在其他地方投资。‎ C. 我们愿意尽最大努力、最大诚意去追求和平统一前景,但也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发生和出现“台独”势力分裂中国的情况。‎ D. 文章指出,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我们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应改为“被裁定”;B项,句式杂糅,删去“由于”;C项,搭配不当,“发生”不能接“情况”。‎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注意重点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其恰当与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艺术家富于感情,①___;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②___,甚至是错误的。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③____。‎ ‎【答案】 (1). ①单凭直觉思维 (2). ②这种看法未免武断 (3). ③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本语段主要是谈论艺术和科学的内在联系的,①根据前后语境进行推断,“艺术家富于感情”怎么样,参考“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可知①为“单凭直觉思维”相关内容。推断②处,要先思考什么“甚至是错误的”,概括前后语境看,应该是对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两者看法“甚至是错误的”,那么②处的内容也是对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两者看法,只是程度上要比“错误”轻,可为“这种看法未免武断”或“这种看法未免片面”。③参考“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艺术家是“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那么科学家应该是“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前村子里有三个木匠,他们看中了同一块巨大的木材,甲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急用这块木材建造房子居住;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要用这块木材建造一艘大船,让人们安全过河;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用这块木材搭建一个舞台,给人们带来快乐。‎ 这三个木匠,你认为哪一个更应获得这块木材?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作,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800字。‎ ‎【答案】我有我的花园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长度是有限的,人生的宽度却是无限的。”我想,人生有多长、多宽,取决于对于人生的观念。‎ 林清玄曾说过:“人生不是哪里放上一个门哪里就是你唯一的出路,你可以向左转向右转去寻找生命的出口。”或许的确如此,一个丰富的人生需要一个好的观念。‎ 也许,对于人生,没有花的花园未必就不是花园,因为只要有一个好的人生观念,也许路边的每一颗树,每一棵草都是美的,都将成为我们的花园。‎ 老子曾说过:“我有三件宝,持而宝之。一曰勤,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勤故能成其名,俭故能就其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也许,,这便是一代贤哲对于人生的观念,也许,是他的这一人生观念成就了其伟大的道家思想。‎ 钟南山,已是家喻户晓的名字,面对非典病人恐慌时,他一语定乾坤;面对非典病人,他不畏惧,不后退,冲在最前线。钟南山正是以他实际行动感动了中国。我想,在他的背后必有一种强大的人生观念在支撑着他,那便是作为一名医学研究者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畏的精神。‎ 张海迪在她的《生命的追问》中写道:“我热爱生活,即使翅膀断了我也要飞翔。”正是这样一种极强的人生观念使她学习了丰富的知识,也造就了一位才女。我想或许正是这样一种强大的人生观念才使她坚信:人最大的开发区就在帽子下,而不是我们的四肢上。‎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朋友,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寂寥后,你是否想过你的人生观念正在指导你的人生的前进方向呢?你是否也已意识到你的人生观念已成为了你人生的花园?‎ 人生需要长度,但更需要宽度。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念,平庸也罢,高尚也罢,但毕竟我已拥有了自己的花园。‎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明确,即“这三个木匠,你认为哪一个更应获得这块木材?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作,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根据材料要求理解三个木匠的做法。甲木匠为自己造房子,追求的是生存物质保障;乙木匠建造木船是为了他人安全,追求的是生命的保障;丙木匠搭建一个舞台,是为了让人们享受快乐,追求的是精神享受。落实到写作之中,解答“谁更需要”,并给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以,试题命制要求考生都能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更需要”的标准有更多“思考”。比如,更需要的标准,是基本的生存保障,还是生命的保障,或是更高级的精神追求?材料借木匠体现了人在生存保障、生命保障以及精神追求方面的不同想法,而这些是他们的理想,显然精神追求的层次更高。考生可以从精神理想追求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生命、生存的角度分析立意。参考如下:理想与人生;梦想与追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精神生活无价。‎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