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第十三次双周考(2018-03)
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三次双周考 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周初实行了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的变革。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与之相配套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 隋朝建立后,推行均田制。这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情况下却稍显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为依托的均田制度也随之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 元、明、清三代,最高统治者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 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B.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系列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C.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 D.隋朝统治者为打击那些豪强大族势力推行了均田制,可惜操之过急,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论证。 B.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C.文章通过董仲舒的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中央政权如果无法抵制土地兼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 D.结尾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的现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井田制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 井田制逐步消亡。 B.西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门阀政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C.均田制虽在李唐政权初期得到了延续和完善,但因在天宝之后依托于藩镇割据、边疆不守而消亡。 D.元、明、清三代除了都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外,采取的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即都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进行绝对控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冬天 [美]安妮·迪拉德 隆冬时节。寒冬。如此寒冬,久久不去。冬天里我在户内绽放,如一朵不该开花的连翘。我闭户乃为开展。晚上我阅读写作,一些一直不懂的事都弄清楚了。一年里其他时间里种下的东西如今收获。 屋外,所有东西都开朗了。冬天轻松地让万物轮廓分明,重新撒种。每一处的小径都清爽了。秋末和冬天,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能攀爬峭壁,前往卢卡斯果园,绕着长满了树的采石场水塘走一圈,或沿着听客溪的左岸往下游走。林子里是几英亩的枯枝。我可以一直走到墨西哥湾。当树叶落尽,脱衣舞也就跳完了。一切都静默无言,历历可见。每一个地方皆天空开阔,景深拉长,墙壁变成窗户,门都打开了。现在我看得见山上橡树下,白家和葛家住过的房子。卡汶溪紧挨着马路的两岸,原来草木茂盛,也早已疏落成一片朦胧瘦枝。我也可以看到马伦和珊蒂,穿着蓝外套带狗出去跑步。山丘皆瘦骨嶙峋,只见肩膀、关节和腿骨。夏天所隐者,冬天显露之。有藏在树篱笆里的鸟巢,在胡桃树和榆树上,好多东一个西一个的松鼠窝。 今天一轮下弦月挂在天空中,好一抹粉笔印。其表面的阴影和天空本身的蓝色色调以及明暗度都相仿,所以最中间的部分看起来是透明的,又好像给轻微地磨损,如同袜子足踵那部分。太阳正西沉。日渐寒而山色暖,一抹热热的霞彩投在大地上,色泽渐暗渐深。达·芬奇说:“去观察,观察暮色里,还有阴天里,街上男男女女脸上荡漾着的可爱和温柔。”我看过那些脸孔,在阴天里;我也看过晴朗的冬日里,日落时分,一些房子,很普通的房子,外面的砖墙是烧着的煤炭,而窗户是火焰。 我爬过小溪,穿过小阉牛草原,过了多草的小岛,爬上一座高高的山丘,俯望山谷。 右边有座密密麻麻长满爬藤的林子,沿着山坡往下通到听客溪。左边,在山脊上有一丛高大的遮阴树。在我面前山势直落,接到一片平坦的原野,原野临溪之处则有树。小溪再过去,我可以吃力地看到削得直直的石头,很久以前有人在树林下面挖山采石。再过去我看到荷林斯水塘,塘边所有的林子和牧原;然后我在一片蓝色的朦胧中,看到整个世界白白地平铺在山间。 越来越暗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黑点,又出现了一个,然后又一个。原来是燕八哥回巢。它们在极远的地方聚集,一群嵌入一群,朝我飘过来,透明的,旋转着,像烟。它们一面飞一面散开,曲线越拉越长,像一团散了的纱。我没移动,它们从我头顶飞过,有半小时之久。群鸟飞展犹如一面猎猎大旗,一面展开了的幡布,展向相反的方向,穷目之所及。每一只鸟飞行时,都显然随意地上下飞动,穿来插去,也不为什么,燕八哥飞起来就是那样,而虽然如此,彼此间仍间隔得非常好。鸟群两端收窄、中间圆胖,像只眼睛。我听到头顶上空气扑动的声音,有如百万张抖动的地毯,沉闷的呼呼声。它们穿入林子,未有触动一条枝丫,直穿树顶而入,繁复而匆匆。像风一般。 半小时之后,最后零零落落的几只也消失在树中。我几乎站不住,为这意想不到的美所击倒。 肺叶大开,隆隆吼着。双眼刺痛,因为奋力追踪,看那有羽毛的黑点如何穿入缭绕的肢体里。此刻可不可能有细小的鸟正穿入我的身体,鸟儿扑翅钻入我细胞间的空隙,什么也不碰到,但在组织里活泼泼动着,敏捷地。 (选自《听客溪的朝圣》,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篇散文记叙了“我”在冬日的傍晚外出散步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细致地描摹了山丘、下弦月等景物,特别是燕八哥归巢时的壮观景象。 B.“我”“今天”的行踪:卢卡斯果园一采石场水糖一听客溪一墨西哥湾一卡汶溪一小阉牛草原一多草的小岛一高高的山丘。 C.这篇散文语言形象、生动,如“当树叶落尽,脱衣舞也就跳完了”。将树木在秋天落叶比作跳脱衣舞,活灵活现,呈现出很强的动感。 D.这篇散文观察、描摹景物细腻,写冬天的下弦月,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光与影的微妙组合,写燕八哥归巢,从其形状到声音,无不惟妙惟肖。 5.本文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请结合文本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意。(5分) 6.文中刻画了一幅怎样的冬日傍晚美景? 是如何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然而,他痴迷读书,从无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才华颖脱。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赞为“不易才”。 20 世纪30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徨。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提出了重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我这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 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才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莎剧。 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奏和意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剧场景,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感。 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不仅是才华。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比亚“断绝来往”。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30 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林语堂先生也曾面对翻译莎剧的邀约,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做打算。 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莎士比亚发表第一部剧作是在26 岁左右,青年的热血激情只有同为青年的译者才会感受深切。朱生豪翻译莎剧,消耗的是他22岁到32 岁这样充满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段! 朱生豪深爱莎剧,在着手翻译之前早已熟读并反复揣摩了原作。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译者自序”中,他写道:“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在译著进程之中,他更是每每大声反复吟诵,以此定夺文意优美且适合剧院演出的表达方式。 朱生豪在1935年23 岁之时开始筹备译莎大事,而手头的工具书只有旧版《牛津词典》和《英文四部词典》。从1936 年开始的九年间,大部分译作陆续完成。由于日军侵华,译莎手稿两次毁于战乱。直至1944 年病逝,他坚持重译被毁的部分,并继续握管不辍,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 自1954年以来,朱生豪散文体译本在大陆以单行本、戏剧集、校订补译本全集、英汉对照(注释)版等多种方式出版,出版延续时间之长、出版频率之高、印刷数量之多可谓空前,超过任何其他莎剧中译本。 朱译本的社会影响也是最广泛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莱特)》、“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 甘霖一 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威尼斯商人》) 等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 (摘编自2017年1月16 日《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朱生豪的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初读便有起身想动起来的冲动。诚然,翻译是文字的功夫,更是文字之外的打磨。译文对戏剧舞台的亲和力实在是身体力行得来的,并无半分的臆断想象啊。 (戏剧导演陈薪伊语)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朱生豪幼年热爱读书,勤奋刻苦,教会学校的背景使他具有深厚的中英文文学功底,这为他翻译莎剧奠定了基础。 B.朱生豪对于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在给妻子的信中以“某国”称之,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C.作者将梁实秋、林语堂翻译莎剧的情形同朱生豪进行比较,意在说明朱生豪翻译成就的伟大是他人难以比拟的。 D.朱生豪的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和舞台契合紧密,人们津津乐道的许多莎翁的名句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国民党当局进行文化围剿,朱生豪苦闷彷徨,为了突破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他在同事的建议下,走上了翻译莎剧的道路。 B.朱生豪翻译莎剧采用的是散文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但这只是白璧微瑕,对译作的艺术魅力影响不大。 C.在翻译莎剧时,朱生豪对不同场景采用了自由体诗和诸多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既准确再现剧本中的情景,又增强了民族色彩。 D.朱生豪一生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无论是译作的水平还是出版的热度、数量都超过了任何其他莎剧的中译本。 E.文章记述了朱生豪翻译莎剧的坎坷历程,介绍了朱生豪在莎剧翻译方面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他献身文学的敬仰之情。 9.朱生豪在翻译莎剧中,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借鉴? 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接察使。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未几卒。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滥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B.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 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C.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D.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与刑狱事务。 B.桎梏,束缚犯人手脚的两种刑具,类似于现代的手铐、脚镣。桎,木制的手铐;梏,脚镣。 C.中官,一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与地方官相对;一指宦官。文中指的是宦官。 D.秩满,指官吏在某地任职期满。其中的“秩”指官吏的俸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继宗善于断案。郭礼、张文押送盗贼前往京师。途中盗贼逃逸,张文以身抵罪。杨继宗查明其非盗贼,最后释放了张文。 B.杨继宗重视教育。在担任嘉兴知府时,杨继宗要求孩子满八岁就得接受学校教育,否则要处罚孩子的父兄。 C.杨继宗为官清廉。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清理交付给主管官吏,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而还;汪直也说天下只有杨继宗一人不爱钱。 D.杨继宗善于识人。他仅从考卷中就可判断出学生王华、李旻日后能考中状元,二人后来果真考中了状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赠王介甫① 欧阳修 翰林②风月三千首,吏部③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④尘埃试拂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尊酒盍留连。 【注】①王介甫:王安石。欧修当时是文坛领袖,大力提供诗文革新,继承唐代古文运动,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②翰林: 李白曾官居翰林学士,借指李白。③吏部: 韩愈曾做吏部侍郎,借指韩愈。④绿绮:古琴名。传说汉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赠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诗题中的“赠”字表明本诗为赠诗,诗中高度评价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并且对他寄予厚望。 B.首联使用了借代手法,诗人将王安石与诗文大家李白和韩愈相提并论,从中可见对其诗文才华的欣赏。 C.颔联中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老,但也要与王安石争锋,因为后世之人难以与王再争高低。 D.尾联表现了诗人欲相邀结识王安石之意,这从“闻名”“不相识“相逢“尊酒”等词可以看出。 E. 尾联上句写未见之前,便已十分渴慕;下句写既见之后,愿意把酒长谈,及时行乐,忘掉忧愁。 15.本诗的颈联“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常被后人称道,请从表达技巧角度进行赏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诗人以博大的胸怀,表达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 ”三句写出了傍晚时分,景物与人物间的动静对比。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慧眼”卫星研发团队克服一项项理论的、技术的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李娟的《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等作品,以一个在大地上和风雨中跋涉的人的角度写出了独一无二的新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③当高铁这张“国家名片”遭遇黄山、武夷山等“世界遗产”,以及大熊猫、朱鹘等重量级“国宝”,风驰电掣的大动脉又将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 ④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果园里硕果飘香,田地里玉米金灿灿,我们送走了七月流火的时光,迎来了红叶妖娆、白云苍狗的金秋时节。 ⑤“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名单公布后,一些原本不在“985……211”高校之列的大学,纷纷弹冠相庆。 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结蒂要靠人才、靠教育。 A.①②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我们应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B.截止2017 年6 月,中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02 亿,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达到69.4%。上述数字还在继续快速上升。 C.FAST 已于今年8 月22 日、25 日发现两颗新脉冲星—— 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新脉冲星,也是中国人首次用自己的望远镜发现新脉冲星。 D.通过一件件实物模型、一段段视频资料、一张张图片图表,使他们深切感受着五年来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的今非昔比、社会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你来拜会我,我也将拜访你,哪能总是让你三番五次地跑呢? B.“你现在感觉怎样?身体恢复了吗?前几天听说你贵体抱恙了。”好姐妹一见到小玉上班,就急忙地问。 C.我又喜得一千金,这是我给大伙的喜糖,请大家为我高兴啊。 D.我最近写了好几幅字,画了好几幅画,你要是感兴趣,可以去我家拿墨宝。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分) 蹴鞠作为足球运动的前身,最早诞生在中国, ① 。无论是作为身体对抗性和训练目的较强的军事体育项目,还是花样繁多的休闲游戏,均要求不得用手,场地有限,人数固定。 ② ,但从东汉铭文《鞠城铭》中“建长立平,其列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问私”的说法来看,当时的比赛既有队长,也有裁判,仍可看出对规则的要求。但蹴鞠作为军事训练项目是否可以发展, ③ 。随着中国军队越来越强调骑兵的作用,蹴鞠作为军事体育项目的地位逐渐为马球所取代。 ① ② ③ 21.读诗猜谜语,将谜底填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 01打一艺术品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02打一自然现象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03打一动物 似鸟不是鸟,爱在高枝唱。 夸口都知道,其实全不晓。 04打一树名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05打一花名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① ② ③ ④ 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冲天一怒怼苹果! 前不久,国家紧急下达命令,上海市消保委向苹果公司发出查询函,四问苹果公司: 一、旧款iPhone手机在进行iOS 10.2.1系统更新后普遍出现了反应变慢、性能变弱的现象。你们究竟在其中搞什么勾当?请解释! 二、苹果公司在未告知且未取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通过系统升级造成手机性能降低。这事不能就这样算了,苹果下一步怎么处理善后?请解释! 三、苹果公司将导致手机性能降低的更新与其他更新捆绑在一起,消费者只能接受,无法选择。下一步苹果怎么保障消费者这种选择权?请解释! 四、苹果公司搞这些猫腻,消费者却总被蒙在鼓里。苹果不能再对消费者藏着掖着了,下一步,对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如何做到真实、全面的披露?请解释! 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13次双周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 A项,曲解文意,原文第1段说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选项缺少“在一定程度上”的限制。B项,混淆条件。根据原文第2段可知,“推行一系列制度”是巩固统治地位的必要条件,选项表述成了充分条件;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C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3段可知,商鞅变法使得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而土地制度保持稳定的原因应是“在秦始皇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 且原文说的是“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2.D项,曲解文意,“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理解有误,应是采取措施缓解土地与中央集权或君权之间的矛盾。 3.C项,曲解文意,均田制是打击豪强大族势力的土地分配制度,故原文“以此为依托的均田制度”中的“此“指的应是中央政权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而非“藩镇割据、边疆不守”。 4.B B 项,“卢卡斯果园—采石场水塘—听客溪—墨西哥湾—卡汶溪”这部分并非“我”当日的游踪,而是平时可能选择的出行路线。 5.这句话”了“我”想象燕八哥在体内穿行,是被燕八哥回巢的壮美景色震撼而产生的独特感受。(2分)“可不可能”引出想象,感觉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1分)“钻入我细胞间的空隙,什么也不碰到”,与“未有触动一条枝丫”呼应,表现燕八哥飞翔敏捷的特点,动作描写细腻逼真,想象奇特又极为贴切。(2分) 6.文中刻画了一幅疏朗、开阔、生动的冬日傍晚美景。①借助观察角度变化刻画美景。本文先总写冬日山中因为树叶落尽变得开朗的景象,是平视角变;继而写天空中的下弦月,是仰视角度;写山谷,是俯视角度; 最后,从山顶望天空的燕八哥巢,回到平视角度。②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刻画美景。山间的树林、山丘是静景,而燕八哥归巢是动景,一静一动,相互映衬。③运用对比手法刻画美景。将山间冬日的树叶尽落与夏天的草术茂盛对比,突出了冬日山间疏落开朗的特点。④从多个感官角度刻画美景。描写燕八哥归巢,由远及近,鸟群形状如大旗,如幡布,如眼睛,是视觉角度: 写燕八哥飞翔时发出的声音,是听觉角度。⑤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美景。描写燕八哥巢,既写了整个鸟群飞行时的形状和发出的声响,也写了单只鸟在群中穿行,有点有面。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美景。如将冬日的山丘比作人的“肩膀、关节和腿骨”,突出山势嶙峋的特点。(画面总结2 分: 手法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7.C C项,“意在说明朱生豪翻译成就的伟大是他人难以比拟的”错,文中举梁实秋、林语堂之例是为了说明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才华,还有坚持和勇气等;且朱生豪翻译莎剧的成就固然伟大,“他人难以比拟”言过其实。 8.CE A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只是背景,并非朱生豪翻译莎剧的目的。B 项,“影响了翻译的质量”“白璧微瑕”评价不当,原文分析了朱生豪采用散文体的原因,并没有评价用此种文体翻译莎剧的缺点。D 项,“译作的水平”“超过了任何其他莎剧的中译本”于文无据。 9.①满怀热情翻译莎剧,消耗了其一生中的精华年龄段。②译作手稿两次毁于战乱,坚持重译,坚定执着。翻译前反复揣摩,翻译中反复吟诵,工作认真,精益求精。④在只有两本工具书的条件下,不惧困难,完成译作。 10.C “儒“”“继宗”是两个人名,根据前后文,“入见”的应是杨继宗,故应在“继宗”前断开,排除A、D 两项。“则”是句中的连词,结合句意有轻微转折之意,其前断开较合适;“难”是诘难之意,“儒不能难”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C。 11.B B项,选项表述颠倒。桎,脚镣;梏,木制的手铐。 12.D D 项,“他仅从考卷中就可判断出学生……考中状元”错,王华、李旻二人并非杨继宗的学生,且杨继宗只说二人必为天下人才之魁,二人考中状元并非他的判断。 13.(1)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来代替盗贼,希望能保全你们母子的性命。(译出大意给2分;“鲜庶”“庶”“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管理仓库的官吏十余人因缺少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译出大意给2 分:“坐”“系狱"“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杨维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 考中) 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善于辨明疑案。河间府捕获了盗贼,派遣乡民张文、郭礼押送去京师,途中盗贼逃走。张文对郭礼说:“我们两个人都应当判死刑。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来代替盗贼,希望能保全你们母子的性命。“郭礼哭着道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戴着桎梏到达刑部,杨维宗查明他并非盗贼,最终辨明情况将他释放。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杨维宗为嘉兴知府。杨继宗大力兴办社学,乡间子弟年满八岁不前往社学学习的,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以宾客之礼对待学官。学官争相勉励,文化教育全面抓兴。御史孔儒清理军队,里长大多被鞭挞致死。杨继宗张榜告示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知情者到府衙举报姓名。“孔儒大怒,杨继宗进去拜见他说: 治理要有依据。您只管清除奸邪和弊病,奖惩官吏。若挨户稽查核实,则是主管官吏的事,不是御史的职事。”孔儒无法反驳,但心中土分恨他。孔儒临走时,突然闯进杨继宗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察看,里面只有几套破衣服。孔儒惭愧而离开。宦官经过嘉兴,杨继宗送给他们菱角、芡实和历书。宦官索要钱财,杨继宗就发文取出库中的金钱,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宦官吃惊不敢接受。杨维宗进京觐见(皇帝),汪直想要他来拜见,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人,只有杨继宗一个人。”九年任满,杨维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清理交付给主管官吏。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守丧结束后,杨维宗以右佥御都史的身份巡抚顺天。明孝宗即位后,杨继宗改任湖广按察使。在任不久,又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没多久就去世了。 杨维宗极力推崇风纪节操,而心地善良敦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管理仓库的官吏十余人因缺少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宽恕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送来他的月俸,他让人称量下,发现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的月俸,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惶恐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 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 考卷,便身着朝服拜两拜说:“这二人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到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是王华、李旻,后来他们果然相继考中状元。 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的鉴别能力,天启初年,追赠谥号为“贞肃”。 14.CE C 项,“但也要与王安石争锋,因为后世之人难以与王再高低”理解有误,颔联上句是说自己如今年老,对于诗文革新一事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下句是说后继者非王安石莫属,表现了对王安石的殷切期望。E 项,“及时行乐,忘掉忧愁”说法有误,全诗并未提及“愁”,诗人赞赏王安石,在此处表达的应是知己相逢,欲举怀痛饮,尽心交谈。 15.①反衬。以朱门歌舞之浮艳反衬绿绮古琴乐声之古雅,突出了诗人对古乐之声的推崇。②比喻。“朱门歌舞”隐喻当时浮艳的文风,“绿绮尘埃”比喻世俗喜好浮艳文风,而厌弃古文,通过比喻把诗人的情感倾向表现得含而不露。③用典。借汉代司马相如弹奏绿绮琴的典故,勉励王安石应以诗文革新为己任,流露出诗人殷切的期望之情。 16.(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7.D ①使用正确。“举世瞩目”指世上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受到普遍关注。②使用正确。“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③张冠李戴。“风驰电掣”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列车行驶速度极快,但不能形容“大动脉”(指铁路)。不合语境。 ④“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褒贬失当。⑤“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⑥使用正确。“归根结蒂“指归结到根本上。 18.C A项,不合逻辑,“悲剧不再重演”错,应删去“不再”。B 项,搭配不当,“截止”不能带词语(作宾语),此处应改为“截至”。D 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19.B A项“拜会”拜访会见(今多用于社交上的正式访问)。敬辞。C项“千金”称别人的女儿。敬辞。D项,“墨宝”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 20.①这项运动很早就有严格明确的规则;②虽然蹴鞠规则的细节不可考;③要看它对军队作战能力是否重要。 21.①画 ②风 ③知了 ④柳 ⑤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