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2017-12)

长铁一中2017年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科试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 鲁迅说:“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 ‎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一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曹植在当时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从他开始讲究诗的炼词造句。所谓“起调多工”(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精心练字(如“惊风飘白日”“朱华冒绿池”等等),音调谐协(如“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都表明他是在有意识地讲究作诗,大不同于以前了。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篆,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都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 ‎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各项所述现象中,不属于对文章所述“文的自觉”的体现的一项是 (3分)‎ A.钟嵘的《诗品》强调“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干事?”把吟咏性情的诗和经事致用的经学儒术从创作特征上强调区别开。‎ B.司马迁说自己创作史记的动机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其文学成就。‎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体现了对文章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甚至因此使文章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受到限制。‎ D.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区分了诗、赋、碑、诔等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 ‎2.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曹丕对文章形式美的提倡,在曹植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这也是曹植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B.曹丕认为人的寿命有限,富贵功名转瞬即逝,好的文章却可以不依托于外物而传于后世。所以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写出传世的文章比位居帝王将相更有价值。‎ C.鲁迅说曹丕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是因为相对于“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曹丕更强调文学本身的形式和艺术价值。‎ D.司马相如、东方朔等语言大师也追求文章的形式,但其创作本身却是为了歌功颂德,娱乐皇帝,有着非常功利的目的,与“为艺术而艺术”相去甚远。‎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丕“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能迅速地得到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绝非偶然,其背后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B.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说明文学在当时仍不具备独立地位。‎ C.以曹丕为代表的一批贵族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他们刻意作文,诗文从此开始具备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D.“文的自觉”始于魏晋,从此文学不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文学家也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l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移 交 ‎[德]约·雷丁 ‎ “休息!统统到校园去!” ‎ ‎ 孩子们从两位女教师面前走过。只见粗蓝布裤和绒线衫在你推我挤,几乎看不见面孔。被踩得模糊不清的地板上立刻卷起一片尘土。‎ ‎ “又粗野,又可爱,这群毛孩子。”老年女教师说。‎ ‎ “这两样我都会注意到的。”青年女教师说。‎ ‎ “经过一些时间,孩子们就会反映出他们老师的精神结构。”老年女教师说。‎ ‎ “这是她从一本教育学的厚书上读来的?”青年女教师心里想,“也许是昨天才读到的。什么心理 社会领域和循循善诱呀,或者早熟的冲突世界呀,或者鬼知道什么的。很高兴,我能够第一次把这部书放进书架的最后一排。第二次教师考试完结了,现在这些理论家可以从我的背上滑下来了。她为什么不对我谈谈她的经验?是要证明她的知识丰厚吗?” ‎ ‎“玛格丽特和托马斯在休息时不用到校园里去。”老年女教师说。 ‎ 这时青年女教师才注意到有两个孩子留在教室里。女孩齐肘以下装上人造假手。“先天残疾的孩子,”老妇人轻声地说,“她可以用假手像别人一样写字。只不过她不宜到校园里去。要是她摔了跤,假手摔坏了,是很费钱的。托马斯是一个邻居男孩,陪着玛格丽特,在休息时给她做伴吧。”‎ ‎“这儿的人真守旧啊!”青年女教师想,“为什么不取下那个孩子的假手,让她到校园去同所有其他的孩子一块儿玩呢?”‎ ‎“现在我要把我的橱移交给您,德根小姐。”老年女教师指着墨绿色橱门说,“我这五十年来都使用这只橱。”‎ 她用手抚摩一块浅黑色的痕迹。“颜色在这儿起了泡。这要怪一只鞭炮,”老年女教师说,“爱德温用一根线把它系在橱柜的钥匙上,在休息时把它点燃的。喏,这儿的一些花瓶我也都赠给您。”‎ ‎“千万别表示反对,”青年女教师心里想,“我今天就可以通知看守人,叫他把这些打扫干净。”‎ ‎“不过我得把纪念品带走。”老年女教师说,“您瞧见中间的抽屉了吗?里面尽是纪念品。这一切都充满着回忆啊。”‎ 青年女教师注视老年女同事把东西一件一件地从抽屉里取出来,放进她那空的大公文包里。其中有一块污秽的淡红色的心,一只木制的拆启信封的刀,一只打着活结的人造小花球。‎ 从那两个孩子的角落里传来叫嚷声。女教师们转过身去一看,原来是那个先天残疾的孩子用假手打男孩的头。‎ ‎“喂!”老年女教师喊道,“托马斯,朗读一点什么给玛格丽特听吧。”她对青年女教师说:“玛格丽特有时显得不耐烦。这并不奇怪,我们只好原谅她。”‎ 老年女教师继续在放纪念品的抽屉里翻找。青年女教师走到窗口边去。‎ ‎“好啦,我收拾完了,”老年女教师说,“德根小姐,您可以接收这只橱了。祝您领导班级成功。我早说过,他们统统是可爱的孩子。您得注意,您放纪念品的抽屉很快就会装满的。”‎ ‎“再见,孩子们!”老年女教师大声说。‎ ‎“再见,埃尔韦特小姐。”孩子们说。‎ 青年女教师在老年女教师的身后关上门,走到橱边,橱还是开着的。这时她发现橱子的最底层一格抽屉里有只铁皮盒,盒里装满了纸条。女教师读最上面的一张纸条:“埃尔韦特,灰色老乌鸦,你滚到梅勒去吧。”在第二张纸条上有如下的韵句:“啊,老天爷。请,请您惩罚老埃尔韦特!”其余的纸盒上也都写着类似的咒骂语句。是用各种文体写的,绝大多数都写得整齐清洁,就和老年女教师给他们写的那样。‎ 青年女教师砰的一声关上铁皮盒,向门口跑去。‎ ‎“埃尔韦——小姐!”她中断了喊叫。她本想喊:“埃尔韦特小姐,您还忘掉了一点东西。”但她又反过来想:“为什么我还让她负担这只铁盒呢?也许是她故意留在这儿,留在这最底层的抽屉里的吧?可是这么多的纸条比花瓶还多。”青年女教师把铁盒放进那个空的放纪念品的抽屉里去。“这是基石。”她想。‎ ‎“休息完了,小姐。”托马斯说。青年女教师没有注意到铃声响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德根并不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教育理论在她看来是“鬼知道什么”的东西,埃尔韦特的一些观点她也不以为然。‎ B.“又粗野,又可爱,这群毛孩子。”从埃尔韦特对孩子们的评价可以看出她了解并热爱这群孩子,能包容他们的缺点。‎ C.小说对德根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这既符合她不便多言的年轻教师身份,也便于展现其心理意识的变化。‎ D.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简单的物品移交过程,小说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5.小说塑造青年女教师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留下铁盒,是埃尔韦特有意为之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材料一 ‎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 ‎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 材料二 ‎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 ‎、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 ‎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①,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  帝嘉叹,悉付所司。 ‎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 ‎  [注]啙窳:zǐyŭ,疏懒。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B.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C.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D.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儒家经典,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与《论语》《大学》《尚书》合称“四书”。‎ B.“闾阎”,原指里巷的门,泛指住宅、房屋,如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在文中泛指民间。‎ C.“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因“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 ”,而群臣不可直呼帝王,所以借用“陛下”尊称帝王。 ‎ D.“东宫”是古代天子诸侯的太子所居之宫,因此可以借指太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所以东宫又称青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 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5分)‎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天天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 “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 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 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 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15.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 。‎ ‎(2)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之水十分秀美,如“”一句就写出了春冬之时江水青碧的颜色。‎ ‎(3)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巧妙地把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之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从善如登,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总是那么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②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③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④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⑤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错误也一笔抹杀了。‎ ‎⑥写文章,最好是开宗明义,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尤其是考上作文更是这样,要让阅卷老师看得更清楚。‎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出动轰-6k飞机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进行了巡航,这表明了中国空军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直至不再被侵犯。‎ B.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卢铀团队成功将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人体中,中国成为首个世界上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C.有人批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类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于危机之中,弘扬了中华文化。‎ D.2017年4月1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设立的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如今人们的卫生条件好了, ① 。除了环境的影响,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刻意追求无菌环境有关。于是各种名目的杀菌剂轮番上阵,却发现“更安全”条件下的身体反而会被一个小小的感冒病毒击垮。 ② :无菌真的有必要吗?其实免疫系统也需要历练,需要一个锻炼后成长强大的过程。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溺爱”,使免疫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只有让身体适当“任性”,特别是接触些无害细菌,接受环境的适度刺激, ③ ,身体才会更健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回首过去,文学是我最深的青春记忆。因为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坐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和馆前那一排银杏树朝夕相对,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和成熟;坐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抱着厚厚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深切地体会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纷纷扰扰的平凡生活中,有了文学,必定能使你的人生精彩。 ‎ ① ‎ 不是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 ‎ ② ③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毒舌”来了,不仅来得快,而且多。从《金星脱口秀》到《奇葩说》,曾经人人厌弃的“毒舌”,如今成了网红,成了诸多综艺节目的卖点。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虚伪中太久,人们普遍患上了人际关系真相匮乏症。励志书、温情的电视剧、人与人之间过多的客套……这些很有必要,但多到让人窒息,就需要毒舌来刺破沉闷的空气,打开一扇窗子。   ——《南方周末》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长铁一中2017年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科答案 ‎ ‎ ‎1.B (司马迁的《史记》虽然具备极高的文学成就,但是从其创作动机来看,并非“为艺术而艺术”的刻意为文。)‎ ‎2.B ( “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写出传世的文章比位居帝王将相更有价值”表述不当,曹丕的观点仅仅就人生的不朽来谈,不能笼统地说“人生价值”。)‎ ‎3.C ( “让诗文开始具备自身的价值”说法有误,原文表述为“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 ‎4. A ‎ ‎ “德根并不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曲解文意。德根只是反感为考试而背诵教育理论,并希望埃尔韦特能够传授自己一些当教师的经验,而埃尔韦特似乎只是交代德根应该注意的内容以及有关橱的内容等,但这些内容不能说明“德根并不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5.①以青年女教师的视角再现了“移交”过程,助推情节发展。‎ ‎②通过塑造初入教坛的青年女教师形象,展现了新老两代教师教育观念的差异.侧面表现了埃尔韦特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理解和宽容。‎ ‎③通过展现其最后思想认识的变化,深化主旨,引发读者思考教育的真谛。‎ ‎(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 ‎6.‎ 示例一:我认为她是有意为之。①埃尔韦特是一个细致耐心的人,她一直在翻找整理橱子,无意漏掉是不可能发生的。②她留下装满了咒骂语句的铁盒是给德根老师的提醒,启示她对孩子们要宽容。③她在离开时更希望忘掉不快,带走美好的回忆。‎ 示例二:我认为是她无心使然。①玛格丽特和托马斯的吵闹干扰了她,这使遗漏掉铁盒成了可能。②铁盒在橱子的最底层一格的抽屉里,她客观上有可能忘记翻找。③她是一个从教五十年的老教师,深爱着这一群孩子,即使是孩子们的咒骂.也是她难以割舍的记忆,她不会有意留下铁盒。(观点明确,能合理阐述理由,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4分,答出三点5分。言之成理即可。如从其他角度作答,阐述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7.B ‎(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A、D ‎(B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E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9.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 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10.D ‎ ‎11.A(“四书”不包含《尚书》) ‎ ‎12. C (根源是“天灾和人祸”,而且从原文“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看,“李东阳认为”这个表述也不准确。)‎ ‎13.(1)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即使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还是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您深居皇宫禁地呢?(关键字词:“自非”、“官曹”、“犹”各1分,句子通畅2分)‎ ‎(2)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关键字词:“托”、“津”、“张”各1分,句子通畅2分)‎ ‎ 参考译文:‎ ‎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凭着戍籍居住在京城。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计几千言,呈献给朝廷。皇帝称赞写得好。‎ ‎  十七年,重建宫中寺庙落成,他奉命前往祭祀。回来后上书说: ‎ ‎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苗已枯,秋天的庄稼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面有饥色。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流亡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军队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东南地区是财赋出产的地方,一年的饥荒就达到了这个地步;北方地区贫弱,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经受得起!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臣如果不是经过那个地方,即使久处官府,每天处理奏疏,还是不能够掌握其详细情况,何况陛下高居深宫呢? ‎ ‎  臣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开支没有节制,差役频烦,赋税重复。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练,都宁死不去。权势之家豪门大族,田产跨郡接县,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亲王的封国,供给达到二三十万。游手好闲之徒,托名皇亲仆从,常常在水陆要冲和都会之地大开店铺,搜刮商税。国家建都于北方,仰仗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的确不是小事。更有织造内官,纵容群小打人,闸河官吏没有不惊骇奔逃的,商贩和穷困的老百姓到处骚动不安,这又是臣亲自看到的。 ‎ ‎  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皇帝不能知道。起初是包庇隐瞒,最后酿成蒙蔽欺骗。容忍隐瞒的祸端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祸患就很深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而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罢除。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采纳,绝对有必要施行。 ‎ ‎  皇帝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 ‎ ‎  这时,皇帝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献忠言以供皇帝采纳,对于时政的阙失必定尽言极谏。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多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传诵。‎ ‎14. AE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多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故选AE。‎ ‎15.①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竹杖纱巾遂称情”句可见作者逍遥自在地生活,“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诗人自述一切率意而为,有时逢寺即宿,有时日落西山,无事时沿江漫行;‎ ‎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以两位清雅疏放的古人,比喻两位同样洁牙雅的今人,说他们做官,不说政绩怎样,而说看花、对月,这样写主要是对他们“吏隐”生活的向往;‎ ‎③自伤不遇,对君王的怨恨之情,“君王深在九重城”作者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君王深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 解析:仔细阅读本诗,“竹杖纱巾遂称情”句可见作者逍遥自在地生活,再结合诗歌颔联“逢寺宿”“傍江行”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四处云游的自在闲适,通过颈联对古人的回顾,从回顾中可见作者对他们的羡慕之情,通过尾联“献书”“君王”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怀才不遇和对君王的埋怨。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进行赏析,不能只说表达了什么情感。‎ ‎16、(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素湍绿潭 ‎(3)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17.答案D。‎ 分析:从善如登——登,登山。跟着学好就像登高一样艰难。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错。荡气回肠:使肝肠回荡,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正确。纲举目张:抓住事物关键便可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正确。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诗文字画等文物。错。一笔抹杀:偏正式;作谓语。抹杀:涂掉。一笔涂掉。错。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开宗明义——宗:宗旨,主旨。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说出主要的意思。正确。‎ ‎18.C ‎ ‎(A项成分残缺、偷换主语,“表明……的决心”,“不再被侵犯”的主语是黄岩岛而不是中国空军。B项语序不当,应把“世界上”放在“首个”之前。D项搭配不当,“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主宾搭配不当)‎ ‎19、A.‎ ‎“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与语境不合,可改为“大师”等;B.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 D.“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可以改为“敬请惠存” 。 20、‎ 却更容易生病 ‎ 我们不禁反问 我们的免疫系统才会更强大 ‎21. ‎ ‎②不是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和成熟 ‎ ‎③不是只有文学才能使你的人生精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