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2020.7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编写 B. 善刀而藏之 善:揩拭 C. 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 永保无疆之休 休:喜庆,福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A项,撰,应译为“才能”,句子译为: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才能不同。 故选A。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端着 B.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C. 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成就霸业 D. 日将喜,取儿藁葬 藁:用草席裹着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A项,端,名词作动词,穿礼服;句子译为: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故选A。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其还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 因之以饥馑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 阙秦以利晋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代词,它的。 B项,介词,替;/动词,成为。 C项,动词,“继、接着”的意思;/介词,因为。 D项,均为连词,“用来”的意思。 故选D。 4.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 不吾知也 B. 是寡人之过也 C. 东得百里奚于宛 D.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所谓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等。所给例句“以其无礼于晋”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译文为:因为他对晋国没有礼遇。 A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译为:没有人了解我呀! B项,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译为:这是我的过错啊! C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东于宛得百里奚”,译为:在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 D项,被动句,“为”字表被动,译为: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故选C。 5.对下列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率尔而对曰 子路旁若无人脱口而出的情态鲜明地表现了他坦率、直接的性格。 B.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庖丁解牛三年后,能认识牛的全身结构并将其视为可以拆解的东西。 C.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此句是魏征的谦辞,向太宗表明将知其不可而为之,绝不明哲保身。 D. 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蟋蟀,轻捷善斗 成名的儿子变成了善斗的蟋蟀,荒诞的情节背后是民不聊生的现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C项,“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意思是“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文章一开始,魏徵运用了排喻的手法指出,自己所列举的比喻和叙说的是连自己这样愚笨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何况英明圣哲的皇帝。 故选C。 【点睛】《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烛之武凭借高妙的说辞说服秦国撤军,解秦晋之围的经过。 B. 《阿房宫赋》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杜牧,文章探讨了秦国速亡的原因,艺术上注重铺陈,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文章以疏密有致的叙述展示了林冲由“忍”到“狠”转变的过程。 D. 曹禺,现代戏剧家.代表作《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塑造了周朴园、周繁漪、鲁侍萍等典型形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名家名篇,学生一定要多读多记,重点对文章作者、文体、作品出处、文学流派以及里面的经典名句做仔细识记。 A项,《左传》是编年体史书,而非纪传体。 故选A。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死?”晏子对曰:“此餧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矣!”晏子对曰:“君之德著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也!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 楚文王伐邓,使王子革、王子灵共捃【1】菜。二子出采,见老丈人载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王闻之,令皆拘二子,将杀之。大夫辞曰:“取畚信有罪,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言卒,丈人造 军而言曰:“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之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呼天而号。君闻之,群臣恐。君见之,曰:“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私二子,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踰。”曰:“于彼有窦【2】。”子羔曰:“君子不遂。”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取材于刘向《说苑•至公》) 注释:[1]捃:拾取。[2]窦:孔穴,洞。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而见殣 殣;饿死的人 B. 丈人造军而言曰 造:至,到 C. 私二子 私:偏爱 D. 君子不遂 遂:称心 8.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何殣之有 君之治臣也 B. 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此臣之所以脱君也 C. 而苟营内好私 搏而夺之 D. 无道甚于邓 于彼有缺 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 公正之心遍布天下,那么就会成为汤、武一样的圣君 B. 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 然而杀人也不是他们的罪过,您为什么要杀死他们呢 C. 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 请老人家宽恕我,(我)将在军门之外(杀了他们)向您谢罪 D. 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 依据法令反复斟酌,想要使我免于刑罚 10.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子借助齐景公的问话因势利导,可见他善于劝谏。 B. 齐景公恩德遍及后宫台榭,但没有推广到百姓身上。 C. 楚文王围绕儿子施暴一事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刻思考。 D. 子羔的仁慈之心打动了刖者,使他主动承认了罪行。 11.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子羔“仁人之心”的一项是( ) A.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B.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C.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D. 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离娄下》 12. “至公”,就是最大限度的公正。结合文中三个小故事,说说为政者应如何做到“至公”。 【答案】7. D 8. B 9. B 10. D 11. A 12. ①心中要时刻装着人民,要把人民的幸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②要严于律己,不让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③为官要树立仁德,要为人民着想,办事要公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君子不遂,意思是“有道君子不钻洞而逃跑”。遂,通“隧”,钻洞。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A项,第一个是助词,起到提前宾语的作用;第二个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都表示原因,翻译成“……的原因”。 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 D项,介词,比;介词,在。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B项,“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意思是“然而杀了他们,(这)不是他们的罪应得的惩罚!国君为什么要杀了他们?”,其中“杀之”,意思是“杀了他们”,不是“杀了人”;“非其罪也”,意思是“不是他们的罪应得的惩罚”,不是“不是他们的罪过”。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使他主动承认了罪行”无中生有。原文是“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意思是“你天生仁慈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这样的感情。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助你逃跑的原因”。可见这是刖者帮助子羔逃跑的原因,不是选项说的“使他主动承认了罪行”。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涵及文言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考生要首先按照题干提示筛选出相关的句子,理解大意,然后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每一个选项语句的含义,分析是否与文本含义对应,从而得出答案。 A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由“孝弟”可知这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仁爱,而文本中子羔与刖者并非亲人,因此选项不能体现子羔“仁人之心”。 B 项,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意思是“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这里的“人”具有普遍意义。而文本中子羔对刖者的做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恰恰体现了“爱人”。可见选项能体现子羔的“仁人之心”。 C项,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文中子羔对刖者确实有恻隐之心,比如“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可见选项能体现子羔的“仁人之心”。 D项,爱人者,人恒爱之,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文本中子羔同情刖者,而刖者最后也救了子羔,恰恰能体现这个句子的含义。可见选项能体现子羔的“仁人之心”。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探究文本思想现实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概括、评价;然后联系现实,思考文本思想内涵对现实的启示。 第一个故事是晏子因势利导,规劝齐景公的故事。文中晏子这样劝说景公“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可见,一个明君不能仅仅沉迷于自己享乐,要心系百姓,把恩泽推广到百姓身上,这样才能做一个明君。对于现实的启示就是,为官者要把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 第二个故事是楚文王为了使法律公正,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向被抢夺箕畚的老人谢罪。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私二子,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为了维护公平和正义,楚文王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由此可见,为官者必须要维护法律的公正,不能让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 第三个故事是讲述子羔因为曾经同情刖者,而在急难时得到刖者救助的事。其中刖者和孔子的话的能给我们启示,刖者说“君岂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孔子说“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可见要想当一个好官,就要树立仁德,要为人民着想,办事要公正。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齐景公常赏赐后宫,台榭都披上文绣之衣,凫雁吃粟菽。景公出巡看见路上有死人,就对晏子说:“这人怎么死的?”晏子回答:“是饿死的。”景公听了,说:“唉,寡人没有德行,怎么如此厉害啊!”晏子答道:“国君的德行十分明显,怎么说是没有德行呢?”景公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晏子答道:“国君的德行施及后宫和台榭,国君的玩物都穿着文绣之衣,国君的凫雁都吃着菽粟,国君由宫内自己享乐延及后宫的人与家畜,怎能说是没有德行呢?只是臣希望向大王请求一件事,请大王把这种自己享乐的心意推广到与百姓同乐,那样还有什么饿死的人呢?国君不推及百姓,而是只求宫内安好,使财物偏聚于宫内,菽粟币帛在仓库内都腐烂了,恩惠不施于百姓,不用公心对待全国,这是桀纣亡国的原因。百姓叛乱的原因,就因为君主偏而不公啊!国君如果明察臣晏婴的话,把国君的盛德,公正之心遍布天下,那么就会成为汤、武一样的圣君,一个饿死的人又何必同情呢? 楚文王讨伐邓国,让王子革和灵一起去挖菜。二位出去采野菜,见到一位老人载着箕畚(簸箕),俩人就乞求借给他们用,但是老人不给他们,(于是他们就)抢夺过来了。楚王听说了这件事,令人拘捕了二人,将要杀了他们。大夫为他们二人求情说:“(强行)夺取(别人的)簸箕确实有罪,然而杀了他们,(这)不是他们的罪应得的惩罚!国君为什么要杀了他们?”话(刚)说完,那位老人来到军前说:“邓国因为无道,所以国君讨伐他们。如今国君公的儿子,强行夺取了我的簸箕,(这种)无道比邓国更厉害啊!”(于是)呼天喊地地号哭。国君听到了,群臣也感到惶恐。国君见到那位老人,对他说:“讨伐有罪的人却横夺其性命,(这)并非用来禁绝暴力的合适办法;依仗强力力虐待老者,(这)并非用来教育小孩子的合适办法;偏爱儿子而废弃公正的法律,(这)并非用来保有国家的合适办法。(国君)偏爱两个儿子,(这)并非用来从政的合适办法!请老人家宽恕我,(我)将在军门之外(杀了他们)向您谢罪。” 子羔当政于卫国时,曾将一个人处以刖刑,砍断其脚。后来,卫国君臣内乱,子羔往外城逃走,此时外城门已经关闭,而那个曾被他砍断脚的人在那里守门。刖者对子羔说:“那边有个缺口。”子羔说:“有道君子不跳墙而逃跑。”刖者又说:“那边有个洞。”子羔说:“有道君子不钻洞而逃跑。”刖者又说:“这边有个房间。”子羔这才进去。追赶他的人因为没有看见子羔,也就停止了追赶。子羔将要离开之际对刖者说:“我曾经因为不能破坏君主的法令而亲自砍断了你的脚,如今我处于危难之中,这是你报复我的大好机会,为什么你要助我逃走呢?”刖者说:“断脚是我罪有应得,没有办法的。在处治我时,依据法令反复斟酌,想要使我免于刑罚,我是知道的。当狱吏定了我的罪并要处罚之时,您的脸色变得忧愁无比,我也是知道的。难道是您对我特别好吗?不是,而是因为你天生仁慈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这样的感情。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助你逃跑的原因。”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说:“善于为官吏的人,树立其恩德,不善于为官吏的人,则是树立仇敌,公正办事,恐怕就是说的子羔所为吧!”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 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下面三则《论语》中关于“为政”的思想。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1】之。”(《论语•为政》) ②子曰:“道【2】之以政,齐【3】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论语•为政》) ③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注释:[1]共:同“拱”,环抱。[2]道:引导。[3]齐:整治。[4]格:人心归服。 【答案】①孔子主张用“德治”来治理国家,“德治”是为政的根本原则。 ②强调为政者要以德化民,以礼育人。 ③强调为政者要做到自身正,起模范带头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若想概括出三则《论语》中关于“为政”的思想,首先需要考生能够翻译理解三则《论语》的内容,译文如下:①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②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法来整顿百姓,百姓就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数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附。”③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方面的事,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先做到端正,谁还敢不端正?”结合三则材料的翻译,考生仔细分析,得出关于“为政”的思想。从材料① 看,“德政”是孔子的根本主张,“政”不仅指政治行为,也指管理一个团体或组织,甚至是一个国家。“德”字也不是笼统指代道德,也可以将其理解成“良好的德行和思想”。从材料②看,重点讲实施“德政”的原因,以礼育人。用道德诱导人们向善,用礼制统一人们的言行,老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能恪守正道,民心归服。这两种方法比较起来,道德教化和以礼治国要比苛政刑罚高明许多。从材料③看,为政者要做到自身正,起模范带头作用。在上位的为政者能够做到正己,就可以不令而行,上行下效,使天下人都归于正道。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小题。 赠田叟 李商隐 荷蓧[1]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畲[2]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3]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直诚感激,在野无贤[4]心自惊。 注释:[1]荷蓧:语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孔子认为荷蓧丈人是隐者。[2]烧畲:烧荒耕种。[3]鸥鸟忘机:指像鸥鸟一般,每日与水沙云天相伴,完全忘掉机心。[4]在野无贤:语出《尚书》“野无遗贤”。天宝六年.唐玄宗诏令选拔天下人才,宰相李林甫担心殿试时有人指责他失职,以“野无遗贤”为借口,导致无人中选。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田叟年岁已高,仍热情好客,与初次相遇诗人携手绕着村子游玩。 B. 颔联烧荒火光映天,暮色中伐木声在深谷回荡,突显出农村的荒凉破败。 C. 颈联田叟与人相处融洽,亲友官场得志便形同陌路,对比鲜明,令人慨叹。 D. 尾联诗人流露出对眼前现实深切而复杂的情感。全诗语言精当,堪称佳作。 15. 本诗善用典故,表情达意。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B.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C.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D.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6.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田叟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B 15. C 16. 田叟年岁已高,热情好客;纯朴淳厚、了无心机。田叟使诗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禅意,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污浊的憎恶。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突显出农村的荒凉破败”错误,“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颔联写所见所闻,皆为田园生活之景,无荒凉破败。 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用典作用的能力。用典作用: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其中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A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典故,由于诸葛一生始终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志望,所以他曾经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天下。然而,事情不幸的是,当他在后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最后一次出师,占据五功县的五丈原,和司马懿相拒于渭水时,竟然病逝军中。 B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陈后主的典故,《后庭花》是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D项,“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典故,项羽,名籍,字羽,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人物形象、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①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③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④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挑着竹器的老翁看起来有情致,我们彼此遇见之后就一起绕着村子走。烧荒的火光将天边映成白天的颜色,远处被照着的山显得更好看了,傍晚砍伐树木的声音在幽深的山谷里回荡。鸥鸟与白沙云天相伴,人们也完全忘掉心计,与他相亲,鸟儿和谐融洽的在空中飞翔,可亲戚朋友却彼此一向不了解。自我反省后觉得实在是感激这眼前的一切,谁说乡间没有明智的人,朝野里的人却不知道,真是让我吃惊。《赠田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热情讴歌了田叟质朴淳厚的品质,并以田叟自比,对官场中排挤自己者进行了嘲讽,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诗歌首联写与田叟相逢之情景。颔联写所见所闻,皆为田园生活之景。颈联把田叟不以世事为怀与官场得志升官者进行对比,一歌颂一讽刺,表明了作者的爱憎。尾联用野无遗贤典故,既赞美了田叟,也讽刺了当权者。田园生活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世俗人际关系相比,纯朴厚直、了无心机的田叟也能使诗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禅意,自然清景,对于红尘喧嚣的世人,具有净化心灵、抚平躁动的效用。受无常左右的凡夫俗子,蝉蜕红尘,就可以在大自然中获得审美观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官场污浊的憎恶。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浴乎沂,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许君焦、瑕,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③________, 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④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⑤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⑦________,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⑧千古凭高对此,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⑨素月分辉,明河共影,___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⑩天也,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答案】 (1). 风乎舞雩 (2). 朝济而夕设版焉 (3). 河海不择细流 (4). 克终者盖寡 (5). 吴楚东南坼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 赂秦而力亏 (8). 漫嗟荣辱 (9). 表里俱澄澈 (10).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舞雩,济,版,寡,坼,哀,赂,漫嗟,俱,澄澈,勘,贤愚,枉。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在酒楼上(节选) 鲁迅 我所住的旅馆是租房不卖饭的,饭菜必须另外叫来,但又无味,入口如嚼泥土。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叫一石居的,算来离旅馆并不远。我于是立即锁了房门,出街向那酒楼去。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并不专为买醉。 “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我一面说给跟我上来的堂倌听,一面向后窗走,就在靠窗的一张桌旁坐下了。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大概是因为正在下午的缘故罢,这虽说是酒楼,却毫无酒楼气,我已经喝下三杯酒去了,而我以外还是四张空板桌。我看着废园,渐渐的感到孤独,但又不愿有别的酒客上来。偶然听得楼梯上脚步响,便不由的有些懊恼,待到看见是堂倌,才又安心了,这样的又喝了两杯酒。 我想,这回定是酒客了,因为听得那脚步声比堂馆的要缓得多。约略料他走完了楼梯的时候,我便害怕似的抬头去看这无干的同伴,同时也就吃惊的站起来。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chú)_____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 “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这以前呢?” “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他也问我别后的景况;我一面告诉他一个大概,一面叫堂倌先取杯筷来,使他先喝着我的酒,然后再去添二斤。 “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的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 “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 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了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的下。 “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三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我连他的模样都记不清楚了,但听母亲说,是一个很可爱念的孩子,和我也很相投,至今她提起来还似乎要下泪。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领得赶紧去设法。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她又自己能看信的。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 “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济南给他来迁葬。”他又喝干一杯酒,看着窗外,说,“这在那边那里能如此呢?积雪里会有花,雪地下会不冻。就在前天,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因为我豫料那地下的应该早已朽烂了,——带着棉絮和被褥,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我当时忽而很高兴,愿意掘一回坟,愿意一见我那曾经和我很亲睦的小兄弟的骨殖:这些事我生平都没有经历过。到得坟地,果然,河水只是咬进来,离坟已不到二尺远。可怜的坟,两年没有培土,也平下去了。我站在雪中,决然的指着他对土工说,‘掘开来!’我实在是一个庸人,我这时觉得我的声音有些希奇,这命令也是一个在我一生中最为伟大的命令。但土工们却毫不骇怪,就动手掘下去了。待到掘着圹穴,我便过去看,果然,棺木已经快要烂尽了,只剩下一堆木丝和小木片。我的心颤动着,自去拔开这些,很小心的,要看一看我的小兄弟,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我想,这些都消尽了,向来听说最难烂的是头发,也许还有罢。我便伏下去,在该是枕头所在的泥土里仔仔细细的看,也没有。踪影全无!” 我忽而看见他眼圈微红了,但立即知道是有了酒意。他总不很吃菜,单是把酒不停的喝,早喝了一斤多,神情和举动都活波起来,渐近于先前所见的吕纬甫了,我叫堂倌再添二斤酒,然后回转身,也拿着酒杯,正对面默默的听着。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我去卖棺材虽然有些离奇,但只要价钱极便宜,原铺子就许要,至少总可以捞回几文酒钱来。但我不这佯,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因为外面用砖琊,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 “看你的神情,你似乎还有些期望我,——我现在自然麻木得多了,但是有些事也还看得出。这使我很感激,然而也使我很不安;怕我终于辜负了至今还对我怀着好意的老朋友。……” “那么,你以后豫备怎么办呢?”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 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六日。 (有删减) 18.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加点词语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便害怕似的抬头去看这无干( )的同伴 ②但他似平略略踌(chú), 之后 ③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胡胡 A. “干”读作“gān”,横线上应填“躇”,“敷敷衍衍”文中有消极颓唐的意思。 B. “干”读作“gàn”,横线上应填“躅”,“敷敷衍衍”文中有消极颓唐的意思。 C. “干”读作“gān”,横线上应填“躅”,“敷敷衍衍”文中有待人不诚恳的意思。 D. “干”读作“gàn”横线上应填“躇”,“敷敷衍衍”文中有待人不诚恳的意思。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精心构思,将故事场景安排在酒楼上,让“我”偶遇吕纬甫的情节更加自然合理,“酒”也为吕纬甫的叙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B. 聊天时吕纬甫用了“蜂子或蝇子”自比,这与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样,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生命渺小的慨叹。 C. 吕纬甫在为幼弟迁葬时,找不到骨殖,还坚持把坟里的泥土装进新棺材,看似“无聊”,却能显出他尽管颓唐,身上仍有浓浓的人情味。 D. 小说节奏平缓,讲述从容,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和冲突,更多的是人物对自己内心的剖析,这种叙事方式拓展了读者精神探索的空间。 20. 小说第一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1. 小说中吕纬甫说:“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结合具体内容,概括并说明吕纬甫先前和现在“太不相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22. 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对结尾段的理解。 【答案】18. A 19. B 20. 渲染灰暗、颓败、萧条的环境,映衬客居之地物是人非的景象以及“我”心中孤独、无聊的心情和愁绪。 21. (1)曾经壮志凌云的他,现在虽然还活着,却敷衍度日,得过且过,身上没有了生机和活力;(2)生活日益走向贫困,性格变化巨大(变得懦弱);(3)迂腐、呆板,精神日益麻木(意志消沉精神颓丧)。 22. (1)表现了知识分子在革命道路上的迷茫与的彷徨;(2)寄托着鲁迅对于知识分子作为一种革命力量的殷切期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以及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字音和字形的考查,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字形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平时要关注同义词、近义词、形近字、音同音近字的积累。理解词语的含义,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 “无干的同伴”中的“干”是牵连、涉及的意思,应读“gān”,排除BD。 踌躇: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踯躅”,徘徊不前。根据语境应写作“踌躇”,排除BC。 根据语境“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胡胡”可知,“敷敷衍衍”的意思是敷衍度日,得过且过,消极颓唐。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这与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样,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生命渺小的慨叹”错误,吕纬甫用了“蜂子或蝇子”自比,主要表现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中沉沦下去的荒唐可笑的人生悲剧。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叙事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这是小说开头的一处景物描写,描写的是客居旅馆的环境,“渍痕班驳的墙壁”“枯死的莓苔”“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微雪又飞舞”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环境的阴暗、冷清、荒寂、没有生机;作为客居的“我”,“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环境描写衬托“我”的空虚、孤寂与无聊的心境。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本题要求“概括并说明吕纬甫先前和现在‘太不相同’体现在哪些方面”,解答时从文中找到吕纬甫前后表现的不同,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主人公吕纬甫是社会底层小知识分子,由一个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变成意志消沉的文人,产生了那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更加深沉的悲剧感受。从前,吕纬甫是个“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进步青年。然而到了中年,他反而“行动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中年吕纬甫,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满怀远大抱负,甚至认为自己指挥土工们掘墓的命令是“在我一生中最为伟大的命令”;以前的他,是个敢“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无神论者,现在的他,还是迁了点原处的土去埋在父亲的坟地上,“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文章多次提到“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胡胡” 他以“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态度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总之,如今的吕纬甫与年轻时的他相比,判若两人,向世俗妥协,抛弃了理想与激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 本题要求“谈谈你对结尾段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语段所处的位置,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这段文字处于小说结尾段,有“我”的内心感受,也有环境的描绘,内涵丰富,考生可以结合小说结尾的含蓄性,从象征性的角度解读:“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这句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味,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是知识分子的自我剖析与审判,暗示知识分子在当时革命中找不到方向的迷茫与彷徨;“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也有象征性,象征在严峻的革命形势下,作者对革命并未彻底绝望,仍然怀着希望与憧憬,对知识分子充满期待。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 23.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林黛玉素昔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一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春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又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黛玉听戏,为什么会“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概括黛玉落泪的原因。 【答案】黛玉落泪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纵使林黛玉目下无尘、才情无双,也难逃岁月摧残的悲剧命运,于是产生了“水流花谢两无情”这样的情绪;第二,寄人篱下自怜自艾的伤感,戏文唤起了黛玉对于自我生命和命运深层里的伤感,毕竟林黛玉寄身贾府,本身又多愁善感,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戏文,自然会“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使林黛玉一时间听得“感慨缠绵,心痛神痴”,感动得站立不稳的戏文正是来自昆曲著名的剧目《牡丹亭》,前面那一句完整是这样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此句写富家的小姐杜丽娘,心情郁闷,只好独自一人来到花园里面去观赏放松心情。恰逢春暖花开,院中繁花盛开,花香袭人,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气象,如此景象让杜丽娘不住的惊叹春光的美好。但赞叹之余,她心里却有着深深的落寞,并为自己正在慢慢逝去的青春而感到忧伤莫名。林黛玉后来所听到的那一句完整的戏文是这样的:“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这一句写的是杜丽娘幻想自己与心仪对象成为如花美眷,但却仍然难阻时光的流逝,青春的彷徨!戏文中写的是还没有出阁的小家碧玉的杜丽娘,而在戏剧之外的着意的却是才貌双全的林黛玉。这两人虽然看起来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人,但在那一刻,他们都产生了纵使是“如花美眷”,也难阻时光流逝的伤感。其次,“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这些戏文,无疑唤起了黛玉对于自我生命和命运深层里的伤感。《牡丹亭》丽娘见春色迷人的美景而思春伤春,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林黛玉耳昕戏文,心想自己的境遇:寄人篱下,幽困潇湘,风吹竹叶,如泣如诉。失去双亲的林黛玉犹如飘荡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此时此地,此境此情。黛玉平时零星郁结在心头的悲愤忧愁,在她细细咀嚼《牡丹亭》的戏文中,触景生情地迸发出来。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中国之美,有大漠戈壁的雄浑,也有小桥流水的恬静;有现代都市的霓虹闪烁,也有静谧乡间的炊烟袅袅;有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也有细品香茗的慢生活。[乙]600岁“网红”故宫让文物活起来,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新力;四川女孩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为世界展现了可感可亲、诗意美好的乡土生活;年逾古稀的博物馆义务讲解员胡异,通过网络直播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市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丙]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跨越差异、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丁]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时代,讲述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有品质、有温度的更多好故事。 24. 若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 ) 为了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各方力量都在各显其能。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时代,讲述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 B. 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时代,塑造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有品质、有温度的更多好故事。 C. 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述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有品质、有温度的更多好故事。 D. 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塑造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首先分析提供的句子,“为了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各方力量都在各显其能”,这里要抓“各方力量”“各显其能”,这说明后面应该列举各方力量各显其能的具体表现; 然后分析具体的语境,乙处后面内容是“600岁‘网红’故宫让文物活起来……四川女孩李子柒的视频,……年逾古稀的博物馆义务讲解员胡异……”,这正是各方力量各显其能的表现,由此可知,“为了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各方力量都在各显其能”应放在乙处。 故选B。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时代,讲述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有品质、有温度的更多好故事”,第一处问题是语序不当,应该先“传播”,然后“交流”,应该改为“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排除AB两项; 第二处问题是搭配不当,“讲述……形象”不搭配,应该是“塑造……形象”,排除AC两项; 第三处问题是语序不当,“有品质、有温度的更多好故事”应改为“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排除BC两项。 故选D。 微写作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答。 26.请以“窗外的声音”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有描写,有抒情。180字左右。 【答案】坐在屋内,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鸟啼之声,那声音有些焦灼,也似有几分无奈。我推窗望去,只见一只鸟儿在树下低低地盘旋,它不停地叫着,声音已经失去了往昔的清脆。鸟儿焦灼的鸣啼声中,忽然夹杂了几声细嫩的鸟鸣,寻声望去,原来是一只羽翼未丰的小小鸟,从树上的巢窠里落下来。我忽然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鸟妈妈为了救小小鸟,声嘶力竭地呼叫着,这是一种怎样伟大的亲情!我走出屋去,轻轻捧起小小鸟,把它放到巢窠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微作文写作题目。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 题目要求考生以“窗外的声音”为题写一段文字,作答时,考生首先要抓住关键词“声音”,声音分为很多种,有风声、雨声、鸟啼声、花开的声音、树叶摇曳的声音等,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声音;此外,还有读书声、谈笑声、哭声、叫骂声、唱歌声、喷嚏声等,这些都是人发出的人的声音;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有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等,它们是人类制造的声音。分清各类声音后,考生还要注意限制性词语“窗外”;另外,考生还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题目要求有描写,有抒情。这世间各类的声音总会引发我们的感慨,或者感动,或者愤怒,或者愉悦,考生只需描写出窗外的一段声音,发表出自己的感慨,即可完成题目。最后,注意字数要求。 27.居家自学期间,你有哪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经验方法和心得体会?请写一段文字,与大家交流分享。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楚。180字左右。 【答案】居家自学,若想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全心贯注,艾默生说,专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所以,全心贯注是学习效率提高的关键。其次,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还需读、思、写三点结合。任何美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读,但只读却不去思考,我们往往会无所得。读了书,结合自己的感受,去思考文章蕴含的深意和美感,把它写下来,这样既提高了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写作水平,语文学习效率当然也会随之提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微作文写作题目。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 作答本题,考生需要注意一个限制性条件,即“居家自学期间”,这就明确告诉考生不能写在学校课堂上与老师或同学沟通交流等内容。明确这一限制性条件后,考生还要仔细查看问题主干,题目要求写“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经验方法和心得体会”,这一要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二是写出自己的“经验方法和心得体会”。每个人对于学习语文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但是想要“言之有物,条理清楚”地表达出来,还需费一番心思,切不可空洞无物,缺少条理。提高语文水平,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考生可以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谈谈自己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经验方法和心得体会,比如,怎样阅读,怎样思考,怎样表达,怎样书写等。只要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即可;另外,注意字数限制。 六、作文(50分) 28.作文 《在酒楼上》描绘了雪中废园盛开的老梅和山茶花,这在“我”眼中呈现为严冬最美的一种姿态、一种精神,给“我”带来深深的触动。物如此,人亦然。生活中,也会有某个画面或某种状态成为你眼中最美的姿态,引发你的深入思考。 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记叙文、议论文均可,不少于7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最美的姿态 鲁迅在《在酒楼上》中描绘了雪中废园盛开的老梅和山茶花,这在“我”眼中呈现为严冬最美的一种姿态、一种精神,给“我”带来深深的触动。物如此,人亦然。 也许消沉是一种姿态,而豁达却是另一种姿态;也许喧哗是一种姿态,而安闲又是一种姿态;也许屈服是一种姿态,而抗争亦是一种姿态。站在生命高度,观望世间的人生百态,我们才会蓦然发现,什么才是最美的姿态。 把酒东篱是一种姿态,而内心的达观是一种美。 人们一定还记得那个“举杯邀明月”的谪仙人吧,他一抬手,一举杯,便将半个盛唐的清辉装入杯中。但在此刻,你是否会想起生活在两宋之交的那个女子,温婉柔弱,却独倚东篱,把酒沉醉。我仿佛看见她那时的姿态,凄美而决绝。战火与丧夫的悲痛刺伤了她,而她却用站立的姿态依然举杯,依然支撑起“词坛女杰”的一世声名。我依稀读懂,柔弱只是她外在的表现,而她内在的坚强却是一种心灵的姿态。 翩翩起舞是一种姿态,而内心的大爱是一种美。 人们也一定还记得,“春晚”上,一支名叫《千手观音》的舞蹈让多少人叹为观止,领舞者邰丽华,一个聋哑人,而她却用轻盈的舞步、优雅的舞姿,以及端庄妍丽的姿态将艺术的内涵完美地诠释。面对生命的不公,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一颗从容安宁的心融入艺术,融入生命。她说:“千手观音有许多的手,她要用这些手去帮助世人。”我们震撼,震撼她对命运的感激与对世人的博爱。安闲的外表下,我们更看到她一颗绚丽闪光的心。 弯腰劳作是一种姿态,而心中的坚忍是一种美。 也许你无法想象,在干涸的土地上,在苦难的日子里,我们的人民是怎样地劳作。每当看到那些黝黑的皮肤,面朝黄土的身影时,我不禁想起穆旦的《赞美》,赞美劳苦的人民过着怎样流血不流泪的日子。而他们,却再一次接受生活,播种希望。 大美无言,最美的姿态只适合我们用心灵一一抚触,一一感动。最美的姿态,是把酒东篱,是翩翩起舞,是弯腰劳作,因为这些姿态的背后,透露出了心灵深处的达观、大爱、坚忍……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命题作文,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关键在于理解“姿态”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姿态”,意为“样儿”、“态度,气度”,即人外在的举止神态与气质。但从材料中来看,单写人外在的举止、神态或气质,容易流于肤浅,因而需要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即透过人外在的举止、神态、气质表现人的品格、情趣、追求、人性、精神。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品格、情趣、追求、精神等,他们的姿态才是最美的姿态。 参考立意: 1、高傲是最美的姿态 2、坚忍是最美的姿态 3、追求是最美的姿态 素材积累: 1、最美的姿态,这不禁让人想起逝世不久的流行乐之王“MUT”。绚丽震憾的机械舞、太空舞步,这无一不是他的灵魂代表。当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的时候,我觉得那是最美的姿态。当杰克逊不幸逝世后,那个曾经控诉杰克逊有恋童不当行为的男儿站出来,坦白了自己是被人指使的。这时我才真正认识了杰克逊,他最美的姿态不是机械舞,也不是太空舞步,而是当他面对诬告时那沉默的姿态。他沉默面对,没有愤怒,没有咒骂,而是沉默。用他的沉默、他的宽容去包容一个无知的灵魂,以及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以他博大的胸怀保护了一个伤害他的男孩,纵使在受到全世界的谴责和打击。沉默是金,有时候,沉默也是一个最美的姿态,那是一种大度,一种包容。 2、最美的姿态是长江大学学生救人时手拉着手的姿态。长江大学的3名新生因救2名落水儿童而牺牲的姿态震动人心。面对落水的儿童,这些不会游泳的“90后”大可漠视,大可不理不睬,但在生命面前,他们没有选择视而不见,而是手拉手,组成人梯去营救那溺水的儿童,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美的姿态。在这道德缺失的时代,他们手拉着手,不仅在营救他人的生命,也在拯救着我们麻木的灵魂。在这个连扶起陌生的老人也被认为是“不合情理”的时代,这一群大学生手拉着手,用他们的看起来不算强壮的手臂,用他们微弱的力量,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什么オ是“90”后的真正形象。面对溺水的儿童,十几个大学生手拉着手,奋不顾身地去营救,这就是最美的姿态。 3、最美的姿态也可由“大写尊严”所展现。 08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金晶在火炬传递过程中,面对歹徒的突然袭击,没有怯弱,没有惊慌,而是用她看似娇弱的双手紧紧地护着火炬,眼神坚毅、勇敢,这就是金晶最美的姿态。面对残暴、侮辱,她没有妥协,她用坚毅传递着力量,用勇敢大写奥运神圣的尊严。柔弱的金晶用残缺的身体与狰狞作斗争,誓死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向世人展现出最美的姿态。谁能否认金晶的勇敢、坚定、智慧塑造出的姿态是最美的呢? 层次分析: 第一层:由材料提出问题什么才是最美的姿态? 第二层:把酒东篱是一种姿态,而内心的达观是一种美。 第三层:翩翩起舞是一种姿态,而内心的大爱是一种美。 第四层:弯腰劳作是一种姿态,而心中的坚忍是一种美。 第五层: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大美无言,最美的姿态只适合我们用心灵一一抚触,一一感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