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增分题目组合练22含解析
1 增分题目组合练(二十二) ——集训超重点,提分无障碍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 虽说喝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__①__,一般来说,每天 1~2 次,每次 23 克的饮量是 比较合适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__②__,浓茶中的咖啡因会使人兴奋、失眠、代 谢率增高,不利于休息。还应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食用其他奶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茶叶 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制品中的营养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从而 致使__③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②特别是浓茶 ③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解析 第①空,第一句是一个转折句,后文讲了每天喝茶要适量,所以可知此处应该是“但 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第②空,后文主要是讲浓茶的危害,所以第②空可填入“特别是浓 茶”。第③空,后文主要讲述了喝牛奶或食用其他奶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的原因以及危害, 所以最后一句是总结危害的,可填“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2.(2019·江西南昌三模)参照上下文,补写出横线处的句子。 清风,从水上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__①__;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 轮……那么朋友,__②__,我们又该留下点什么?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和寻梦的足迹; __③__;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灿烂的星光!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 ②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 ③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和张扬的个性 解析 解答此题,考生要在理解语段意义的基础上,找到仿写的基准句。①处前后两个句子 句式相同,构成排比句,可以判断基准句为“清风,从水上掠过,留下粼粼波纹”“岁月, 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句式结构为“从……中(上、下等)……过,留下+AABC 式 短语”。补写的句子要围绕“阳光”来写,同时还要注意基准句中“清风——水——波纹” 2 “岁月——树林——年轮”之间的逻辑关系。②处前面的“那么”表示顺着上文作出的判断, 所以②处填写的句子应从上文找基准句。②处后面的“留下”对应语段前三句中的第 3 小句, “朋友”对应“清风”“阳光”“岁月”,②处对应“从水上掠过”“从……中(上、下等)…… 过”“从树林中走过”。语段末尾三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因此可以确定③处的句式结构是 “我们应当留下……(偏正短语)和……(偏正短语)”。 3.(2019·安徽江南十校 3 月综合测试)下面是一则学校食堂的公告,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 请找出并作修改。 近日,学校食堂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对食堂名声和学校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经学 校研究决定,即日起加强管理,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今儿特发此公告,希望同学们吃多少 打多少,可不要再浪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吃饭”改为“就餐”;②“名声”改为“名誉”;③“今儿”改为“今”;④“吃 多少打多少”改为“合理用餐”;⑤“可不要再”改为“避免”。 解析 公告应用书面语,而这则学校食堂公告中的“吃饭”“名声”“今儿”“吃多少打多 少”“可不要再”都是口语。 二、名篇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佩上繁多而芳香的饰 品,使身上更加芬芳,表现了作者修身洁行,使品格更趋高贵的思想。 (2)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感慨物是人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他无论是 否身在朝堂,都会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 答案 (1)佩缤纷其繁饰兮 芳菲菲其弥章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易错字:(1)佩,弥;(2)雕。 三、古代诗歌鉴赏 (2019·长沙雅礼中学 5 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题。 塞下(其三) 沈 彬 3 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 贰师①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②一剑长。 戍角就沙催落日,阴云分碛护飞霜。 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 【注】 ①贰师:指李广利。大宛有良马,匿贰师城,不肯献。汉武帝太初元年,命李 广利为贰师将军,征贰师城,取良马。李广利攻大宛,损折士兵甚多。②魂飞:指李广最终 引刀(剑)自杀。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冷月、过雁、寒笛等具有典型边塞风格的意象烘托老将征途中被牵动的思乡之情。 B.颔联以两位李将军征讨胡人的典故,颂扬汉将李广利与李广驰骋沙场、忠心报国的业绩。 C.颈联描写戍角悲鸣、黄沙漫天、阴云密布、严霜满结等景象,渲染出沙场的悲凉气氛。 D.本诗首联叙事,颔联怀古,颈联写景,尾联议论,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意境苍凉。 答案 B 解析 “颂扬汉将李广利与李广驰骋沙场、忠心报国的业绩”错。李广利正因为有千夫不抵 的壮勇才埋骨异域、死而有憾,李广正因为剑艺高强而丧生剑下,意思说两人的天赋的壮勇 命定他们要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诗人用典,意在揭露唐代统治者穷兵黩武之弊害。故选 B 项。 6.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该联意为:有谁知道汉武(实为当朝统治者)轻视国人生命而轻开边衅,而致天山草 木荒凉的结局呢?②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好大喜功之 行的批判,对将士连年边塞征戍而致老难归乡的悲剧命运的同情,对频繁征战致使边民流离 失所、不得安居的痛苦遭遇的怜悯。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有以下几点:①理解诗句的大意;②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③ 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 中国外卖发展研究 报告》的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 8 000 万。外卖不仅占领了写 字楼、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在“铁路 12306”APP 上,提前一小时预订 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 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的“大 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 4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 伊尹则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即“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 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做 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主客、长幼等有序落座。皇室就更 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 120 道菜,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繁琐的美食套路。外卖,把“如何吃”的繁 文缛节全部去掉,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 堂食。“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 厨房”。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 碗瓢盆交响乐”。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性的压力丝 毫不比男性小。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卖, 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外卖还拯救了单身一族。早在 2015 年,中国单身人口数 量就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人口的总和,超过了 2 亿,约占总人口的 14%。而美团点评曾在去 年透露,平台 65%的订单来自单身用户,尤以外卖快餐最受单身用户的欢迎。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生活。聚食制长期流传,是我们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食 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中 得到体现。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已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摘编自 2018 年 2 月《光明日报》) 材料二: 5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从 1978 年到 2018 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 到迈向小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现身长沙就忙着 “寻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好 吃。只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出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谈 不上什么吃。”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能” 的作品,连蔡澜都现场夸奖他纪录片拍得好,“特别肯花时间”。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 实变化特别大。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这也是陈 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 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 (摘编自 2018 年 11 月《扬子晚报》) 材料四:《风味人间》全片共 8 集,历时四年精心准备。虽然同样是讲述以美食为线索 的人文故事,但与《舌尖上的中国》着眼于中国传统美食不同,《风味人间》把地域范围扩 展到了全球。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 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弘的中华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 个性的侧面。这样大范围的追根溯源,意在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异曲同工的。除 了以往常用的航拍、延时,制作团队还和中科大的“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在拍摄中加入了 超微摄影和显微摄影。 (摘编自 2018 年 11 月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7 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B.2013~2018 年在线外卖市场增速与同时期在线外卖用户增速成正相关关系。 C.陈晓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也有遗憾。 D.《风味人间》的制作团队没有墨守成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拍摄高品质纪录片。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是作 6 者的观点,并非《2017 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结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希望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伊尹则强调 做美食要把握好度。 B.2011~2014 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上升,表明点外卖人数持续增加;2014~2018 年在线外 卖用户增速下降,表明点外卖人数逐年减少。 C.陈晓卿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这句话与俗语“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 不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D.《风味人间》与《舌尖上的中国》同中存异。前者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 并从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图表 2, 2014~2018 年虽然在线外 卖用户增速下降,但用户规模仍在增加。 9.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外卖这种饮食方式的利与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利:(1)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餐饮服务。(2)口味丰富多样,专业化强。(3)减轻家 务负担。 弊:(1)削弱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即淡化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2)忽视 食材、顺序、餐具,未能满足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3)无法体现传统烹饪中的精华。(4) 导致人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逐渐消失。(各答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阅读材料可 知,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如材料一第一段指出外卖占领了写字楼、办公楼等 地方,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第四、五段指出外卖口味丰富,“不输堂食”,外卖 “解救了主妇”,减轻了家务负担,据此可概括出其“利”。而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了外卖对 中国饮食文化的负面影响,再结合材料三中陈晓卿说饮食变化让人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 物的敬畏消失了”,可概括出外卖这种饮食方式的“弊”。 五、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秋冬季节,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让环卫工人 24 小时连 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 7 口号“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但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 20 处“最美 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对此,你怎么看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立意 立意指导 审题:作文材料分为两部分,即对待落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确保 地面没有一片落叶”,后者是“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这两种态度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前者 是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后者是为了打造“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再进一步思考, 这其实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前者在于战胜自然,以对立态度对待自然;后者在于用自然 来美化生活,以互融态度对待自然。此外,二者的视角也不相同。前者从城市的净化和管理 的便利角度出发,是实用主义视角;后者从城市的美化和管理的人性化角度出发,是浪漫主 义视角。写作中既可以肯定尽扫落叶的前者,也可以肯定保留落叶的后者,还可以从辩证的 角度来立意。 立意:以制度管理保障生活环境;让生活多一点诗意;让制度与人文比翼齐飞;留住城市里 的自然之美;“一刀切”的管理要不得;等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