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浙江省余姚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 8 页,有四大题,25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 定的位置上,准考证号用 2B 铅笔填涂。 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7 分,其中选择题 3 为 2 分,其余每个选择题为 3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 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受重力驱动,总要往低处流,且荡平阻挡、充盈凹陷,秉(bǐng)持温良向善;沙则借 风力助推,偏爱往高处攀,且积沙成峰、摧枯拉朽(xiǔ),始终前赴后继。 B. 教育事业绝不是一个人的独行,团队谐作、分工明确、高效执行、目标一致是做成 任何事 业的必备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在于浑沌处亮一盏明灯,做教育行业中“口碑(bēi)票房” 双丰收的《红海行动》。 C.“抢跑式”校外培训班暄宾夺主,主要原因在于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héng),这 种不均衡导致一些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互相钩连,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 D. 中国在外交斡(wō)旋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理念和方案,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休戚(qì)与共的态度和决心,也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字音 要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误读的字形、词语,书写时注意标号音调,标准位置。一些易出错的形 近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摆放合理,结合词语含义确定字形结构,注意结合词语含义区分部首, 做到正确规范书写。B 项,“谐作”错误,应改为“协作”,“浑沌”错误,应改为“混沌”; C 项,“钩连”错误,应改为“勾连”,“暄宾”错误,应改为“喧宾”; D 项,“斡”应读 wò;“戚”应读 qī。故选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不少短视频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地 为用户推送符合其兴趣爱好的内容。[甲]正因这种极致的“沉浸式体验”,有人感叹,“短视 的 频就像毒药一样让人欲罢不能”。[乙]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 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无感”,由此对短视频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 频作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如果不加甄别,就可能在一次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 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 [丙]青年风华正茂,理应让青春闪耀“奋斗”“奉献”“担当”的明媚亮色,理应培养 “健 康的心”,塑造“大写的人”,在人生紧要处“跑”起来。感受新鲜事物并进行适度娱乐,固 然无可厚非;但最起码,应保持清醒克制,明辨是非黑白,培养高雅格调,不能受到网络负 能量的感染侵蚀,不能让“短暂的视觉冲击”造成观念的错位和信念的动摇。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鱼龙混杂 B. 甄别 C. 固然 D. 感染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B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 分析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分析其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是否得体。本题 A 项,鱼龙混杂,指 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句中用于“作品”,使用正确。B 项,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 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句中用前者义,正确。C 项,固然,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句中用前者义,正确。D 项,感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 相同的思想感情。使用不当,应用“浸染”。浸染,逐渐沾染或感染。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一些重点标点符号使用,根据词 语或短语在句中所做成分或句子的语气判断该用哪种重要标点。乙句,“更开放的心态”后 的逗号使用不当,“更开放的心态”与下文“更多元的思想”为名词性短语之间的并列,之 间应该用顿号。故选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B. 本唱片于斯韦特拉诺夫辞世十周年之际发行,女中音霍奇森和指挥大师已经先后告别人间, 成为名副其实的绝唱。 C. 屈原离世两千多年,我们应铭记他的可贵精神和人格,在传统节日氛围逐渐淡化的严形势 下,恢复传统“端午味道”仍是任重道远的责任。 D.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政府干部改变了以往侃侃而谈、述而不作的作风,收到 群众的称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望文生义。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 际相符。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和后面的“责任”重复。述而不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望文生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们必须在全党深入开展围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B.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 系, 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C.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 让普 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 一个人有了过失,做了错事,我们应该让他自己去解决,这是对人的一种设身处地的深刻 理解,而不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居高临下地去裁判别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 常见的病句类型判断各项有无明显错误,然后通过语感或划分句子成分判断是否为正确语句。 常见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本题 A 项,“围绕以……为主要内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主要内容” 或“以……为主要内容”;B 项,“提高特色”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加特色”;C 项,“不仅 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 力大大下降”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应将原题改为“不仅让普 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而且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 之门外”。故选 D。 深刻理解,而不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居高临下地去裁判别人。 6.下列句子句式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既富矣,又何加焉 B.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C. 君子哉若人 D. 甚矣吾衰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辨识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考生应根据所学知识找出标志性词语正 确判断,也可根据句意分析句子成分,判断特殊句式类型。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宾语前 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等。A 项,“既富矣,又何加焉” 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又加何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B 项,“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为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意思是“我 没有梦见周公,很久了”。C 项,“君子哉若人” 为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若人君子哉”, 这里的“若”解释为“这,这个”,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D 项,“甚矣 吾衰也” 为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吾衰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衰老的很厉害 了!”。故选 A。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 家严重 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 ▲ , ▲ ; ▲ , ▲ , ▲ 。 在那种情 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 人修行和儒 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①这类人被视 高洁之士 ②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 ③往往被嘲讽与讥笑 ④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 ⑤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 A. ①④②③⑤ B. ②④③⑤① C. ④①②③⑤ D. ④②③⑤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六句话, 明确总体话题,找出其中的关键性词语(比如代词和关联词),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 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本题,前面文字有这样的关联词语:不仅仅是…… 就是……,后面应接关联词语“也”,因此,④应放在第一位置与上文衔接,①句中的“高洁 之士”与④句中的“避世风流”相呼应。 ②句前面的“而”是转折,后面说的另一种情况, 即“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他们“往往被嘲讽与讥笑”(③句),他们的行为“也往往 被歪曲”(⑤)。分析可知,衔接最恰当的是:④①②③⑤。故选 C。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 15 个字。 在 60 多年“三起两落”的沉浮变迁中,人工智能的发展既经历过“寒冬”,也经历 过“暖 春”。2017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正式上升 为国家战略。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再次成为“高频词”。作为新一轮信息 技术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担负着助力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的重任。 相机可以根据人脸识别进行美颜,手机因为语音交互而不再冷冰冰,网购可以通过购 买 记录进行个性化推荐……21 世纪的今天,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准备 迎接它的黄金时代。在成都召开的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首届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大会 上,微 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黎江向大家介绍了“高 IQ”的微软小娜和“高 EQ” 的微软 小冰。这两款智能机器人,前者侧重通过语音交互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而后者已 经能够理 解人的想法和情绪。“微软小冰会写诗,也会作曲,还能主持电视节目,”黎江 说,“人工 智能正在经历由点到面,最后走向整体的大变革。” 【答案】人工智能迎来黄金时代。 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题。这种题型和普通的压缩语段有所不同,但方法大 同小异。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最终,压缩到词而不 是句。本题同时还有逻辑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一个合理的次序。本题划分层次后,分别概括。 注意每个长句子的主语及特点。结合文本内容“人工智能的发展既经历过‘寒冬’,也经历过 ‘暖春’”“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准备迎接它的黄金时代”分析概括,人工智能迎来黄金时代。 9.下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从构图角度说明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 表 达简明、准确,不超过 50 个字。 【答案】答案:要素,标识主体为昂首展翅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组合构成的变体“汉”字。 寓意,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快速走向世界。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说明该标识除文字之外的主体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这是图文转换 头。对于图文转换题,考生应先分析图的类型,主要包括漫画类、徽标类、图标类、框架图 类等,然后分析考查的方向,主要包括内容概括、寓意拟写、标题拟写、建议拟写等,不同 类型的图,其题目的考查有所不同。本题中,考查的是徽标类,观察画面,可以发现画面是 一支昂首高飞的和平鸽以及地球,这二者构成了“汉字”的变体,其寓意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能像和平和一样走向世界。 二、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 (一)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网进行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 年春节档 调 查”结果显示,科幻片《流浪地球》以 85.6 分获档期满意度冠军。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这个听起来既疯狂又炫酷的 “末日故事”,来自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构成了电影《流浪地球》的基本内核。导演 郭帆的团队非常成功地把这个小说里面的中国内核,幻化成了电影里面观众看到的那份具 有 强共鸣、强共情的中国式故事和情感。在《流浪地球》的出品方之一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 总 经理张苗看来,“中国科幻影片和好莱坞科幻影片的最大差异,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中国的 内 核,而这个内核实际上就是中国的人物、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情感”。 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表示:“《流浪地球》在制作上显示出了中国电影工业 的成熟度,内容上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忧思和责任的担当,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 向电影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看到了与好莱坞大片竞 争的力量与勇气。影评人韩浩月表示:“国产科幻片可从《流浪地球》中获得大量可借鉴、 可复制的经验。以前国产电影都是‘土味儿科幻’,今后可以把格局打开,营造宏大的史诗效 果。” (摘编自《春节档电影:高质量成就好作品》,《光明日报》2019 年 2 月 12 日) 材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2 月 4 日刊登题为《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的文章,作 者为史蒂文•李•迈耶斯。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同样,在电影业中,该国也是科幻片的后来者。这种局面即 将发生改变。 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大片——《流浪地球》,2 月 5 日上映,外界认为这标志着中 国 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据报道,这部电影的预算接近 5000 万美元,以美国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不算高,但在中 国 已经可以说是大手笔。7000 多人参与了制作。其中大部分场景拍摄于由房地产和娱乐业 巨头 大连万达集团投资 80 亿美元在海滨城市青岛建设的东方影都。 郭帆说:“我真心希望这部电影至少不要赔钱。只要这部片子不赔钱,我们就可以继续 制作更多科幻电影。” 刘慈欣小说的流行可能会对此有所帮助。最近的两部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 救援》也有助于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两部影片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 太空计划,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2019 年 2 月 11 日) 材料三: 今天再谈论科幻电影,为了与之前的国产电影区分,人们往往会加上一个限定词“硬 核”。 够不够“硬核”,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其实,“中国硬核电影科幻元年”的 提出, 并非简单的噱头和炒作,而是各方面条件成熟后的“呼之欲出”。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过去引为笑谈的简陋特效逐渐成为历史。而中国电影 视效公司对视效数据库的建设和制片体制中“后期前置”逐渐普及,使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 备摄制比肩准一线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流程。而从人文思想演变角度来看,一战后, 西方世界对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对人类的“反噬”和伤害的思考一直贯穿于其科幻电影创作之 中,“废土”与“末世”构成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新中国成立以 来,不管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还是“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我们对科技进步主要持“可 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乐观精神。因此,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 基础上,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 验和中国故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2 月 15 日) 10. 下列关于科幻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科幻电影可向《流浪地球》学习,寻求可借鉴的经验,改变“土味儿科幻”的 传统 形象,营造宏大的史诗效果。 B. 中国的科幻电影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 影看 到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 C. 当前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由美国好莱坞确定,其对资金投入、技术制作、拍摄场 景等 要素有着明确的要求。 D.一战后西方科幻电影一直在关注技术进步对人类的影响,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由“废土” 与“末世”构成。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可能发生 “末日故事”,这个 故事是 很好的科幻电影素材。 B. 赵葆华对电影《流浪地球》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它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 国转 型升级 代表性作品。 C.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太空计划, 的 的 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D. 简陋特效已从中国电影中完全消失,说明中国电影工业在拍摄理念、制作技术上已达 世界 先进水平。 12. 今天人们评价中国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0. C 11. D 12.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故事、情感;一流的技术标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思想;强大的 摄制实力。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 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 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C 项,“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由美国好莱坞 确定”无中生有,也无“明确的要求”。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 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D 项,“简 陋特效已从中国电影中完全消失”分析错误,原文中只是说,简陋特效“逐渐成为历史”,未 完全消失。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 确答题方向,之后再迅速浏览所给材料,确定答案所在的区域,概括答案要点。最后运用文 中词语概括作答。今天人们评价中国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故 事,技术,思想,实力。具体分析如下:①在今天,中国科幻电影能否取得成功,要看有没 有中国的人物、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情感,《流浪地球》的成功正好诠释了这一点。②随着中 国电影产业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备摄制比肩准一线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 制流程,这是中国科幻电影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③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新中国成立以 来,不管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还是“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我们对科技进步主要持“可 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乐观精神。能反映这一思想的科幻电影才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④科幻电影的制作需要有强大的拍摄实力,既需要钱,又需要人,更需要技术。《流浪地球》 的制作,投资了 5000 万美元资金,7000 多人参与了制作,还有一流的拍摄制作技术。 (二)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 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 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 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 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贫者, 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 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 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 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 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掏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 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 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 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 屋 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 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 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 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 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 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可食之物,野菜野果, 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 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 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 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 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 实 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 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 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 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 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 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 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 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 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 年第 19 期) 13.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 扬,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 B.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 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 C. 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 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D. 文章语言朴实,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细腻而 又张扬。 14.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 15. 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案】13. D 14. 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 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 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只 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 15.(1)结构形式上,“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 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2)人物形象 上,“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 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 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3)思想主旨,“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 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 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 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 【解析】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 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 项,“文章语言华丽,……细腻而又张扬” 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的语言应是清新淡雅的,并不以华丽为重;且“细腻而又张扬”一 说错误,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故选 D 项。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这 就要求考生先分析句子的组成,看有无修辞,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意思。“在我眼 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从手法来看,这句话使 用比喻的修辞,是一个比喻句,“灯”是喻体,考生要注意句中“灯”的含义,从后面“我 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 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 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 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 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可知,作者用“灯”来比喻人 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从老妇的表现来看,作者以“灯”为喻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 交融的亲密关系,说明人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句 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 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这是针对 文章的标题设题,是考查标题的作用,考生先要明确标题的内涵和特点,然后注意从标题与 结构、形象和主旨等的关系角度分析。从文中来看,标题“听海的心”从结构上看,文章写 母子听海、童年的“我”倾听自然、美国环保先驱雷切尔•卡森感受自然,标题“听海的心” 串起这些材料,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 串联起来,使文章首尾呼应;从主题上看,“听海的心”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从文中来看,“听 海”即是指感悟自然、聆听自然,“听海的心”说明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 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这其中也暗含着作者 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从形象上看, “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连接 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 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 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 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 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 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 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 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 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三、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 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 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 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 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 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 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 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 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 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 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 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 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 刻法帖。 16.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 登:登上,到达。 B. 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 C. 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 D. 使者旁午 旁午:交错频繁。 17.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寡求而不争 蟹六跪而二螯 C. 物之有成必有坏 赐之墙也及肩 D. 皆争出谷以佐官 子路行以告 1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 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 C. 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D. 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 揭示了全文 的主旨。 19. 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 (2)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答案】16. A 17. B 18. C 19. (1)有人对我说,所有的东西必然归于尽头,依靠外形牢固的东西,尤其不可能长久。 (2)先代圣王的治道,这是最为美善的地方,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一原则。 (3)孔子深深地感叹说:“我赞同曾点的志向。”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 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 A 项,“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中“登: 登上,到达”解释错误,“登”的常见义项为:上,踩,记载,谷物成熟,立刻。“上田皆 不登””中“田”是主语,“不登”作谓语,“登”,在这里应该解释为“五谷成熟”。故选 A。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 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A 项,“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中“者”,定语后置标志;“古之学者必有师”中“者”解释为“……的人”。B 项,“寡求而 不争”和“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均为连词,表并列;C 项,“物之有成必有坏”中 “之”,取独,不翻译;“赐之墙也及肩”的“之”,结构助词,的。D 项,“皆争出谷以佐官” 中“以”,连词,来;“子路行以告”中“以”,介词,把。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 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阱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 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文章 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不合文意,原文第三段,主要意思是表达作 者要“知命”的观点,批判孙莘老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1)或:有人。恃:依靠。(2)斯:这。由:遵循。(3)喟然:深沉地。与:赞同。 吾与点也:判断句。 【点睛】文言实词的理解可尝试如下几种方法: 一、迁移法。所谓迁移法,就是碰到平时积累、掌握的文言实词出现在新的语段中,按照以 前的语义来翻译。考试中,一般考查的文言实词均课内出现过,碰到这种情况,就可以举一 反三。 二、组词法。古汉语简洁凝练,很多词语的意义在今天仍然得以保留,文言实词翻译成现代 汉语,单音节一般要变成双音节,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为要翻译的实词“组词”,通过组词, 使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含义明晰。 三、查字典。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解决不了,拿不准时,可使用此法。 有专门的《古汉语字典》更好,没有,《现代汉语小词典》《新华字典》均可。因为古汉语中 大量的词语没有消亡,它们的很多义项至今仍然保留,生活中仍在使用。 四、推断法。当使用前几种方法均无法理解该词的意思时,可尝试用此法。所谓推断,就是 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在已译出其他字的情况下,猜测其词义。使用此法要注意:按正常 情况无法合理解释时,可考虑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 类活用”。 参考译文: (宋神宗)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人孙莘老从广德太守调任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在 住宅的北边、逍遥堂的东面建造了一座墨妙亭,搜集从汉代以来吴兴境内的古文和前代遗存 的碑刻来充实陈列在墨妙亭中。 从东晋以来,吴兴就是好地方,被称为山水清美幽远。当地老百姓满足于鱼稻蒲莲的收 入,欲求少,相处和睦。如果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宾客很少到那里去。所以大凡吴兴的 太守,大都把啸歌吟诗、投壶饮酒之事作消遣。自从孙莘老到任后,那年吴兴恰逢遭遇水灾, 最好的田地都歉收,湖州发生了大灾荒,人们准备相随离开那里。孙莘老开仓放粮赈灾,劝 导人们有无相济,亲自抚恤慰劳前来逃荒的百姓,非常真诚。有余粮的富裕人家都争相拿出 粮食帮助官府赈灾,救活的人不计其数。这个时候,朝廷正改革立法,使者频繁往来,以为 孙莘老会日夜处理文书,赶赴各种约定期限的聚会,不能够再像以前的太守那样举止从容自 得其乐。可是孙莘老更加喜欢与宾客聚会,吟诗饮酒作乐,又在空闲时间,搜集遗散的文章, 得到前人数百篇诗赋,编辑成《吴兴新集》,又把那些倾倒埋没在荒山野草中字迹尚存的残碑, 汇集到墨妙亭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事到湖州,遍览后顿生感叹,孙莘老请求我为墨妙 亭写一篇记。 有人对我说,一切事物都要归于消亡,而依靠形体坚固的事物,更不能够长久,即使是 坚固的金石,不久也会变坏,至于功业、名声和文章,它们流传到后世,才可以略为长久一 些,现在竟然把功业、名声和文章雕刻在金石上,这样做实际上是让能够久存的文章反过来 求助于容易速朽的碑石。这已经是前人的糊涂,可是孙莘老又用高大的屋子来收藏保存它们, 推测他的心意,那恐怕近似不懂得事物生灭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而我认为懂得天命的人, 一定要尽人事,这以后顺应天理就没有遗憾。事物有形成也必定有毁坏,就像人有出生必定 有死亡,国家有兴盛必定会有灭亡一样。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君子保养身体,大凡可以 长生晚死的方法没有不用的,治理国家,大凡可以保存国家挽救灭亡的措施没有不施行的, 一直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才停止努力。这才叫作懂得事物生灭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这个 亭子是否该建造,不值得争辩,但其中的道理却是不能不辨析的。所以详细记述了这些说法, 并将亭子当中所搜集收藏的文物列举在本文之后。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秋前风雨顿凉 范成大 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景似潮来。 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 明日更凉吾已卜,暮云浑作乱峰堆。 20.这首诗为作者晚年居石湖时所作,写他对立秋前风雨后天气“顿凉”的_____、_____之情, 体现了诗人的情怀。 21. 有人评价此诗颔联“立意新颖,取譬奇特,语言精工”,请结合诗句分析其立意和取譬 的 妙处。 【答案】20. (1). 喜悦 (2). 豁达(乐观) 21.①以“但得”“不避”四字冠于句首,表示宁为前者而牺牲后者,以坚决语气强调自己对 秋凉的期盼,同时也显出瞬息间心情的变化,可谓“立意新颖”。②颔联写用“如寇退”比喻 暑气的消散,用“似潮来”譬喻老境来势的迅猛,均不寻常,可谓“取譬独特”。 【解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既要揣摩写景之句蕴含的情感,也要 考虑抒情之句抒发的感慨。这首诗中,前两联虽着意写景之变化,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 秋天凉爽的喜爱,如“两快哉”,“但得”“不避”也显现出诗人心情的变化,宁愿秋天的凉 也不要暑天的热,表现出诗人对秋爽的坚定的热爱。颈联写天气变凉之后,饮酒读书的兴致 便起,表现出诗人洒脱乐观的人格。尾联写由于观察到“暮云”全作“乱峰堆”,云气犹浓, 雨自不会骤歇,故能够肯定“明日更凉”,由当前写到未来,使“喜”意更深,余味盎然。整 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凉的喜爱之情及达观显豁的情怀。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全诗内 容赏析相关诗句。本题要求为“有人评价此诗颔联‘立意新颖,取譬奇特,语言精工’,请结 合诗句分析其立意和取譬的妙处”题干中“取譬”即为“打比方”,本诗颔联为“但得暑光如 寇退,不辞老景似潮来”,秋前之凉爽,本为人们所盼的,故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的“人 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之句,传诵人口。但写喜凉而用“如寇退”作为比喻则极 罕见。对句用“似潮来”譬喻老境来势的迅猛,亦不寻常,不像以潮比愁之为常见。苏轼《洞 仙歌》词:“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可知迎凉、避老,两美难兼。 诗以“但得”、“不避”四字冠于句首,显出瞬息间心情的变化,表示宁为前者而牺牲后者, 以坚决语气强调,和他后来所写《立秋二绝》中的“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用 意相近。这一联,就组织言,是工整的对偶;就气机言,又是语意贯连的流水对;所以兼有 立意新颖、取譬奇特、语言精工、气机灵活的妙处。 (三)文言语段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1)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 丘 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2)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22.在与人交往中,孔子以“巧言、令色、足恭”三者为耻,此三者正好与我们在《论语》中 学过的“损者三友”相对应,请你写出剩下两空相对应的内容。 “巧言”对应 __________________;“令色”对应 “善柔”;“足恭”对应__________ 。 23.“怨”是我们的常有的情绪,无法逃避,也无法消除。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无法做 到真正的“无怨而交”。请你结合孔子的交往观,谈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怨” 的情绪。 【答案】22. (1). 便佞 (2). 便辟 23.①在交往中,我们应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多审视自己的不足,多包容别人的难处,努力 化解心中的怨恨。②不要“匿怨”而交,表面上亲热,实际上恨之入骨的做法不可取,交友 应表里合一,以“谅”交友。③分析“怨”形成的原因,如涉及双方原则性的问题,无法消“怨” 那就选择不交,以“直”交友。 【解析】 【2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与人交往中,孔子以‘巧言、令色、足恭’三者为耻,此三者正好与 我们在《论语》中学过的‘损者三友’相对应,请你写出剩下两空相对应的内容。”本题考 查理解和分析语句内容的能力。通读语句,疏通大意,找到答案。“巧言、令色、足恭”的 意思是“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孔子曰:‘……损者三友。……。友便辟,友 善柔,友便佞,损矣。“损者三友”中“三友”是指阿谀奉承的人、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 人、花言巧语的人。”故“巧言”对应“便佞”;“令色”对应“善柔”;“足恭”对应“便 辟”。 【2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怨’是我们的常有的情绪,无法逃避,也无法消除。因此,在日常交 往中,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无怨而交’。请你结合孔子的交往观,谈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 该如何处理‘怨’的情绪。”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经典中语句的现实意义的。这道题要求简 要分析孔子是如何察识学生的。通读上述材料两则材料,理解文意,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回答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怨”的情绪。交往中如果出现了“怨”的情绪,先分析“怨” 形成的原因,如涉及双方原则性的问题,无法消“怨”那就选择不交,以“直”交友。应推 己及人,多审视自己的不足,多包容别人的难处,努力化解心中的怨恨。不要“匿怨”而交, 表面上亲热,实际上恨之入骨的做法不可取,交友应表里合一,以“谅”交友。 参考译文: (1)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 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论语·公冶长》) (2)孔子说:“重责备自己,而轻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 ——(《论语·卫灵公》) (四)古诗文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而由人乎哉?(《论语》) (2)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3)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 (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移船相近邀相见,___________,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1). (1)天下归仁焉 (2). 为仁由己 (3). (2)不悱不发 (4). 举 一隅不以三隅反 (5). (3)循循然善诱人 (6). 博我以文 (7). (4)渚清沙白鸟 。 飞回 (8). 无边落木萧萧下 (9). (5)添酒回灯重开宴 (10). 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上下句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归仁、为仁;(2)悱、隅、反 ;(3)循、博我; (4)渚、 萧; (5). 添、抱、琵琶。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 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 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作文(60 分) 25.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 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小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答案】心正人亦正 一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非常美丽,但它有一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 喉咙里好像塞满了痰。女主人带它去看兽医,不料检查结果出来,鹦鹉完全健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女主人是个烟奴,时常吸烟,且吸烟后时常咳嗽,久而久之,鹦鹉 便学会了这种声音。然而女主人还带它去看医生。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上梁不正下 梁歪。 如果你不想“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话,你就必须“正人先正己”。孟子曾说:“有大人者, 正己而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人要自律,正人先正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确定 好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尤为重要。只要既不自大自傲,好为人师,又不自卑自贱、甘为奴仆, 才能保持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只要能正确对待自己,处事待物都容易了。孟子的见解,当为通理。“恭者不侮人,俭 者不夺人。”(离娄章句上)恭敬别人,自然不会侮辱;自己节俭,自然不会去掠夺。而你尊 敬人,人也会尊敬你;你掠夺人,人也会掠夺你。因此,正人先要正己。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端正了自身的 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这句孔 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的。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 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 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 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 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 不但要像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通过表 率树立起在下属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 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这正如《颜氏家训·治学篇》所说的那样:“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自先而施于后者 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不正,尚且难以自处, 如何还能为他人师呢?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 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这个作文题目是多则材 料作文,这类作文的开放度较大,梳理三句话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立意,这有利 于学生写作的发挥,本次作文所选三句话,与人生态度相关,这贴近生活,也可引导学生借 古思今,探讨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潜移默化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 立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讲的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 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这句话要求做人需要有高尚的品德,不断提高自己,影响他 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达的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 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 者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这则材料可以当成是对前一材料的具体阐 述,强调德行的重要性。“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说的正视“德”和“才” 的关系,“才”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而道德则是心性问题,决定了一个人如何使用自己的才, 强调品德的重要性,所以综合三则材料,作文的立意中应包含这几个要素:品德、才能、德 行、奋进等。 素材: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想说的正是德与才的关系,“才”是没有善 恶之分的,很多为恶天下者往往是极其聪慧之人;换句话说一个内心险恶,却胸中无才之人, 任凭折腾,也不能掀起多大的浪来。而“德”则是心性问题,他决定了一个人如何使用自己 胸中的“才”,所以有“德”未必有才,都是“德”却是我们选择人才的关键,很多时候有德 无才之人还可勉强完成任务(哪怕完成的不是非常圆满),但是无德有才之人则祸害无穷。 2.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 1983 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 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 1.7 万亩沙 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 7000 元,盖起一座小学。 她从丈夫与自己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 一位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 5.5 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 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3. 修养又一次受到人们重视,被人们提起,世间将焕发昔日安详、和平的光芒。“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道出了修养二字的深刻;“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古人的 话诠释了人心中修养的尺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的告诫更启示着人 们要从点滴做起,提高修养。修养是你在别人失意时一句体贴的话语,是别人帮助你时一句 简单的道谢,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4. 尽管蔡京的书法艺术有着卓然不群的极大成就,但其人因十恶不赦,臭名昭著,终于祸及 书艺,被研究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得列入历代书法大家之林。这正如曾写下了“慷慨 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等雄健悲壮诗句的汪精卫,虽然才高八斗, 诗艺精湛,但因其无耻地做了日本人的走狗,在世人眼中,他永远都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 诗人,而只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汉奸。 “多行不义必自毙,骨朽人间骂未消。”蔡京奸诈一生,毁誉千秋,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 耻辱柱上。为艺必先为人,为人失败,为艺取得再大的成绩也得不到世人的肯定,人们在评 价一个人时,首先看重的是他的为人。 行文结构: 一篇议论文的经典布局或谋篇模式: 首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题目,如本题“心正人亦正”。 其次,引用故事开篇,借鹦鹉学女主人咳嗽的故事,引出“上梁不正下梁歪”,然后引出观点, 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正人先正己”。 然后,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1)引用名言事例论述“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自己” (2)引用李离的事例进一步论证分析。 (3)提出怎样才能解决问题,“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 (4)借颜氏家训事例阐明“正己”的必要性,启发读者思考,照应标题。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 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 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 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 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