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 神是一致的。‎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 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 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 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 也为人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尚和,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的又一重要表现。“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 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中国荼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客来敬荼,以茶示礼,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凝炼和阐发, 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关于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构成互相联系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弘扬中国传统荼文化的精髓,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对于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鲁鸣皋《试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茶文化融汇科学知识和哲理,包含有关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 B. 茶德标准最早由陆羽提出,后经茶专家相关的阐释注解,人们慢慢认识到茶道精髓。‎ C. 客来敬茶是一种礼节,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处世观念,是“和”精神的表现。‎ D. 茶事活动以茶会友、传情,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行为规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了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及作用,并从“重德”“尚和”两方面进行论证。‎ B. 文章第二自然段采用了引用和举例论证的方法,用以证明茶德是茶道的灵魂这一观点。‎ C. 文章介绍了“客来敬茶”的习俗和礼节,说明“尚和”是中国茶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 D. 本文逻辑清晰,“重德”侧重阐述人与自我的关系,“尚和”侧重阐述人与他人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何品赏一杯清茶,不仅能体现这个人的生活情趣,而且能从中看出这个人的价值取向。‎ B. 按“廉美和敬”的茶德标准,一个人如果品行低下、生活不节俭,是不允许喝好茶的。‎ C. 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追求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由此可见他们深谙茶的本性。‎ D. 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重德”“尚和”的精髓,必能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起重要作用。‎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茶德标准最早由陆羽提出,后经茶专家相关的阐释注解”错误,阅读原文第2节,可知,历代茶学专家阐释的并非陆羽提出的茶德标准。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题中B项,“证明茶德是茶道的灵魂这一观点”错误,证明的是“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一个人如果品行低下、生活不节俭,是不允许喝好茶的”文中无据,无中生有;C项,强拉因果,文中只有“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的相关论述;D项,“必能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起重要作用”过于绝对,原文“弘扬中国传统荼文化的精髓,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对于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选A。‎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 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 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B.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C.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D. 本文语言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 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嫂的性格特点。‎ ‎6.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勤劳朴质,做事认真。②温和善良,待人和气。③命运多舛,克制隐忍。 ‎ ‎6. 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学生不知道文嫂的身世并不能说明他们就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金昌焕偷鸡也只是个例,不能代表联大学生。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概括其性格特征。‎ ‎【6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事例分析作答。例如,正面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体现出了他的鄙吝、无聊、无耻的形象。从侧面看,文嫂和他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塑造人物形象。从特殊的手法看,如其绰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充满了对其的讽刺。‎ ‎【点睛】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例如本题,就要结合着小说具体内容,从讽刺手法、对比、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角度分析作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在大众化、商业化的背景下,读者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创作者已经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塑 造人物和故事走向;读者的阅读趣味能影响到文学网站整体的创作风格,甚至网络文学整体的创作 趋向和类型革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8.14) ‎ 材料二: ‎ ‎2011-2018E 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亿元) ‎ ‎ ‎ 材料三: ‎ ‎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以读者按章付费为核心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此后,包含打赏、 月票等付费机制的商业模式逐渐完善,并为各大文学网站所借鉴。这种付费阅读机制的建立,使孤 独地写作、孤独地阅读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网络文学的读者不再是单方面地阅读和接受作 品,而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在作者的写作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评论,从情节设计到遣词造句,对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读者对每一章的评价还可以即时通过订阅量、打赏金额等数据反馈到作者手中。这些数据不仅体现 着作者的人气,也决定了作者的收入。按照起点中文网现行的付费规则,普通会员、初级 VIP 会员、高级 VIP 会员订阅付费章节的价格分别为每千字 5 分钱、4 分钱、3 分钱。价格看似不高,但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付费阅读全本的价格着实不菲。读者还可以对作者提供除了订阅收入之外的“打赏”。通过打赏,读者不仅希望小说的情节构造能跟进他想象的场景,同时还对作者的一些情节强烈要求整改,这也成为他们“要挟”作者改变情节的重要手段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网络文学:孤独写作与阅读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 材料四:‎ 从表面上看,发表网络文学作品是“零门槛”的,但想要从成千上万的作家和作品中脱颖而出,需要经历层层关卡,首先就是“签约”关。当编辑从工作后台无数有待审核的新书中将一部作品选出,联系作者完成签约合同,这位作者才能从“非签约作者”进入“签约作者”的行列。签约后,编辑会安排针对作品的推荐和宣传活动,如果读者的反馈较好,作品就会“上架”,开始收费订阅。‎ 即使成为“上架作者”,要获得较高的稿酬,也并非易事。一般说来,VIP 订阅所得的收入,由网站与作者平分,如果一个作者每日更新 5000 字,当他得到 1000 份 VIP 订阅,扣除网站 50%的分成,作者当月的收入为 1500 元,“签约作者”本就已经是网络作者中的一小部分,而“上架作者”在“签约作者”中占到的比例大概是 15%-20%。由此可见,网络作家将写作转换成稿酬收入,进而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写作的难度之大。‎ ‎(摘编自王丹《商业化带给网络文学的机与危》)‎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小说 图书、影视、游戏、动漫 娱乐市场、互联网+产业 B. 编辑选出作品 作品上架 读者付费阅读 C. 起点中文网 按章付费、月票、打赏等 作者收入 D. 起点中文网 普通会员、初级、高级 VIP 会员 付费阅读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学是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的产生而产生,并受到社会文化消费需 求的影响。‎ B. 根据材料二,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一直呈较快增长趋势,而增长率从 2016 年前的较大波动 到趋向稳定。‎ C. 2013年到2015年,网络文学增长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这说明网络文学发展在这一时期处 于低谷。‎ D. 网络文学的发表是“零门槛”的,只要网络作者进入“签约作者”的行列,他就可以转向职业 或半职业化写作。‎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7. B 8. B ‎ ‎9. ①写作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创作。②创作过程,作者不是“孤独的写作”,而是有读者参与。③付费方式,稿酬方式,作者采取与网站合作的方式分取稿酬。④阅读方式,读者不再是“孤独的阅读”,而是参与创作。‎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以及图文转换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此题以框架图的方式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B项,应该是“反馈较好”再“上架”。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伴随”不准确,文中并没有“互联网产生,网络文学即产生”的表达。C项,增长率下滑不能说明“处于低谷”。D项,“签约作者”与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化写作无必然关系;且网络文学发表“零门槛”也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故选B。‎ ‎【9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哪些特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以读者按章付费为核心的网络文络文学的读者不再是单方面地阅读和接受作品,而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按照起点中文网现行的付费规则,普通会员、初级VIP会员、高级VIP会员订阅付费章节的价格分别为每千字5分钱、4分钱、3分钱。价格看似不高,但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付费阅读全本的价格着实不菲。读者还可以对作者提供除了订阅收入之外的‘打赏’”“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喷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同频”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 ‎(一)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而之燕,谓之荆卿。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荆轲见太子,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丹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荆轲然后许诺。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 太息流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 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遂自刭。秦王见燕使者咸阳宫。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B. 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C. 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D. 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B. 质,是指当时诸侯国以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来相互取信的制度。‎ C. 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以东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D. 三晋,战国初郑、魏、赵三家分晋,立为国,故称。其地大约位于当今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丹曾先后在赵国、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不友好,他就逃回国。想报复秦,但燕国弱小,力量不济。‎ B. 秦将樊於期流亡到燕国,鞠武反对把他留在燕国,希望送他到匈奴,以削除秦攻打燕国的借口。‎ C. 太子丹想派人去劫持秦王,使秦兵撤军回去;或是杀死秦王,让其国内混乱,合纵破秦。‎ D. 荆轲迟迟未成行去秦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见面信物,接近不了秦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答案】10. B 11. D 12. C ‎ ‎13. (1)不占完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2)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恐祸之至”中“祸之至”是主谓结构,用“之”取消独立性,作“恐”宾语;不要断开;“燕”作“之”的宾语,不要断开。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郑、魏、赵三家分晋”错误,应是“韩、魏、赵三家分晋”。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C项,“使秦兵撤军回去”文中无据,无中生有。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尽:占完;臣:使……臣服;意:野心;厌:满足;之:主谓之间取独;遇:对待;深:刻毒;为:表被动。‎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燕太子丹,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等到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秦王对待燕太子不友好,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归来就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燕国弱小,力不能及。此后秦国出兵山东,攻打齐、楚和三晋,逐渐地蚕食各诸侯国。战火将波及燕国,燕国君臣都担心灾祸到来。过了一些时候,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鞠武规劝说:“不行。希望您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天下走投无路,投身到我这里,我不能因为被强大的秦国逼迫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 荆轲去会见太子,太子又离开座位以头叩地说:“如今秦王有贪利的野心,而他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不占完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如今秦国出动军队向南攻打楚国,向北逼近赵国。灾祸就降临到燕国。燕国弱小,多次被战争所困扰,如今估计,调动全国的力量也不能够抵挡秦军。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国,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的各诸侯国的土地;如不行,就趁势杀死他。他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我却不知道把这使命委托给谁,希望荆卿仔细地考虑这件事。”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以头叩地,坚决请求不要推托,而后荆轲答应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荆轲仍没有行动的表示。‎ 这时,秦将王翦已经攻破赵国的都城,大军挺进,向北夺取土地,直到燕国南部边界。太子丹害怕了,于是请求荆轲。荆轲说:“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果真得到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接见我。”于是就私下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如今听说用千斤黄金、万户封邑,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呢?”於期仰望苍天,叹息流泪。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召见我,我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恨可以洗雪,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除了。”樊於期于是就自刎了。‎ 秦王在咸阳宫召见燕国的使者。荆轲取过地图献上,展开地图,图卷到尽头,匕首露出来。荆轲趁机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秦王。未等近身,秦王大惊,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挣断。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柱奔跑。这时,侍从医官夏无且用所捧的药袋掷击荆轲。秦王拔出长剑砍断他的左腿。这时侍卫们冲上前来杀死荆轲。‎ ‎(二)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 “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 “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 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5. 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A 15. 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错。全诗并非一味悲凉。如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怡人心神,荡除烦嚣。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运用比喻,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视听结合,眼见山美、耳听水鸣,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 ‎(三)名篇名句默写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 ‎(1)苏轼《赤壁赋》一文中,“_____,_____”两句意在告诫世人不 ‎ 能有丝毫的贪心,千万不能觊觎身外之物。 ‎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 ‎(3)曹操《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苟非吾之所有   (2). 虽一毫而莫取   (3). 至于怨诽之多   (4).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5). 青青子衿   (6). 悠悠我心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衿”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相比晋人之“韵”,宋人的“意”又如何呢?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 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天然自工。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对字体大小的安排、力度轻重的控 制与节奏缓急的把握等,都显得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是这样 的作品,其韵 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节奏的起伏也比较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 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 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有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 保持着字形和章法等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 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又如《前赤壁赋》,虽是楷书,但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 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 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龙飞凤舞 游刃有余 天衣无缝 泰然自若 B. 行云流水 驾轻就熟 天衣无缝 悠然自得 C. 行云流水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D. 龙飞凤舞 驾轻就熟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 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 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 C.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 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 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因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因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或速度快且动作轻巧。龙飞凤舞:像游龙飞行、凤鸟起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或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行云流水”和“龙飞凤舞”都可以用来形容书法作品,但“龙飞凤舞”侧重形容书法笔势有力、舒展灵活;“行云流水”侧重形容书法自然流畅。语境中强调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写得“一气呵成”,用“行云流水”更为合适。游刃有余:刀刃运转在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驾轻就熟:赶着轻载的车走在熟悉的路上,比喻对事物熟悉,做起来容易。文中指字体大小的安排、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把握,用“游刃有余”恰当。浑然天成: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天衣无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缝隙,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浑然天成”强调事物的自然和完整,“天衣无缝”强调事物的完美,语境侧重强调《黄州寒食帖》的“自然”,故“浑然天成”更为合适。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泰然自若”强调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合语境,故“悠然自得”更为恰当。故此题答案为C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通过分析原句成分可知“可感”“可见”是句子的谓语部分,“不仅在……而且通过……”是修饰谓语的状语,而此句明显缺少主语。另外“通过……中也每每可见”一句是“通过……”和“在……中”两种句式的杂糅。联系这两处语病筛选四个修正项可知B、D两项没有补充主语,C项没有解决杂糅,正确答案为A项。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从逻辑关系上看,所补充句子与上文应是因果关系,“进而”表递进,“因而”才表因果,故排除A项和C项。从上下文意贯通上看,上文说“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下文说“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因此应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故排除D项,答案为B项。‎ ‎【点睛】第1小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0.下面是某林场防火公告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春节要到,为预防和杜绝森林火灾发生,现公告如下:‎ 一、进入林里的人员严禁携带火源及易烧易爆物品。 ‎ 二、登山、踏青、旅游等户外活动者,严禁在林区吸烟、烧烤和使用明火炉灶。 ‎ 三、提倡文明祭祀,严禁在祭祖上坟时点着鞭炮、香烛,火烧冥纸冥币等 ‎【答案】“要到”改为“将至”;“易烧”改为“易燃”;“祭祖上坟”改为“祭祀”;“点着”改为“燃放”;“火烧”改为“烧”。‎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主要考核书面语和口语,文中“要到”“易烧”“祭祖上坟”“点着”“火烧”口语过于严重。‎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 雨伞雨衣车篷床帐皆套子 风言风语杯弓蛇影无缘由 悲哉 别里科夫。‎ 材料: ‎ 烛之武 荆轲 项羽 壮志匹夫生死外 力挽狂澜纾国难 刚愎自用失良机 情荡衷肠罢干戈 天下无双得大势 ‎ ‎ 豪气侠士谈笑间 沽名钓誉 深入狼邦 心涌热血 三寸巧舌 破釜沉舟 一番智辩 ‎【答案】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一番智辩情荡衷肠罢干戈,智哉,烛之武; 深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涌热血豪气侠士谈笑间,壮哉,荆轲;破釜沉舟天下无双得大势,沽名钓誉刚愎自用失良机,痛哉,项羽。‎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答题时首先要求归类,人物的品质和做法归纳为一类,如烛之武对应的应该是“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一番智辩情荡衷肠罢干戈”;荆轲对应的是“深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涌热血豪气侠士谈笑间”;项羽对应的是“破釜沉舟天下无双得大势,沽名钓誉刚愎自用失良机”。同时注意格式“四字+七字+四字+七字+……哉+人物”的格式。‎ 四、写作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017年9月11日,一男子突发肺栓塞,被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属于“极度危险”状况,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剪掉了患者的衣服,为其做心肺复苏。经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然而,没过几日,患者的父亲找到院方,称医生未对其儿子被剪掉的衣服进行妥善保管,导致衣服口袋里的现金、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品丢失,要求医院进行赔偿。双方当天未达成一 致,次日,患者父亲报警,并带着警察再次索赔,经过双方协商,最终医院赔偿 1000 元现金,赔偿金由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均摊。‎ 此事一出,“剪衣遭索赔”“农夫与蛇”“保命还是保衣服”等评论刷爆网络,网友纷纷称患者家属此举让参与抢救的医生寒心。你对此有何看法或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救人是责任,索赔也应当 李老伯向医院索要其子衣服内财物的行为,被曲解成索赔被剪坏的衣服,李老伯俨然变成了一名“敲诈勒索者”,然后再扣上一大堆吓人的“帽子”,引得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痛骂李老伯一家。‎ 其实,关于这起事件,最恰当的做法,就是李老伯所说的“一码归一码”。‎ 医护人员医术精湛,成功抢救,值得肯定和表扬;但在保管患者衣物方面未严格按照流程要求执行,确有疏漏,也不用刻意回避。 这这两者“一码归一码”,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关系。‎ 由于医院的疏忽造成患者财务的损失,作为患者家属的李老伯确实从法律上讲有权利追讨;但从情理上看,李老伯向“救命恩人”索赔之举,可能会让部分人的观感不佳。但是,法律和情理,其实也是“一码归一码”。‎ 目前,我们正在从“人情社会”走向“公民社会”,而“公民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法治社会”,就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将需要逐渐适应“一码归一码” 的“法治意识”。‎ 还是举前面这个例子,如果我们不把医院的抢救与妥善保管衣服相区隔,那么,万一患者未能抢救过来,试问是否家属为此大闹医院就有道理了? 又或者那么万一下次患者身上携带的不是少量现金,而是重要文件或财务凭据(如借条),是否丢失了也可以因为医院的抢救成功就无法追索了?‎ 再比如法律和人情的问题。‎ 也有网友说,毕竟儿子的命都救回来了,要换了自己无论如何是不会向医院开口要的。但你不会向医院开口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李老伯进行道德评判。‎ 我们不知道李老伯家庭经济情况如何,但从其穿着打扮看,应该不算富裕家庭,这次儿子急救总计花了10多万医疗费,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算是很大的一笔开销,我们只能理解这1000元钱对这个家庭还是挺重要的,而且向医院提起索赔是于法有据的,如果其他网友将自己的道德标准强加于李老伯,是否又有“道德绑架”之嫌呢?‎ 在这里,还要特别说说那些网络大V们,你们如果在了解事件真相的前提下,发表一些客观、公正的评论、观点,本属正常;但如果在没搞清楚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就发表过激言论,甚至故意虚构事实,或者移花接木,那就极为不妥了。‎ 不讲“法治”,只讲“人情”的社会,往往因为没有标准和尺度,其温度是难以持久的,更多的时候,只会让你感到无所适从的困惑;而“法治社会“下的”一码归一码”,虽然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但至少是有清晰的尺度可以把握的,更何况,在保持确定性的同时,法律照样可以有温度。‎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一则新闻,一男子突然急病,危在旦夕,紧急时刻,医生果断剪破病人衣服,及时抢救了病人,病人转危为安。而病人的父亲却报警称,医生没看护好他儿子的衣服,使他儿子钱物丢失。最后医生护士共同承担了赔偿金。参考立意:①抢救病人和保管病人衣物是两码事,两者并不是对立关系。如果医护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流程,患者的财务本可以不丢失。患者家属因为财务丢失而报警、索赔,也是正常的维权行为。②大众舆论在评判患者家属的行为时,采用了“施恩与感恩”的逻辑:医生救了你的命,你居然让医生赔钱?然后套用“农夫与蛇”的故事给予批评,但却忽略了医患双方各自应该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舆论不能肆意进行道德绑架。其他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