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分值 150分 时间150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 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 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 “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 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 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 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 《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 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 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 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鶤,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相关词句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B项,“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错误。文中第四段说“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可见选项杂糅了信息,“舞剑健身”的说法狭隘了,那只是祖逖和刘砚做的事情,古人鸡鸣励志可能是读书学习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C项,“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错误。原文第六段信息是“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从“古代”前的句号可知选项杂糅信息,“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的原因在后边——“取意‘功(公)名(鸣)富贵’”,并非“鸡’和 ‘吉’谐音,寓意吉祥”。‎ D项,“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错误。原文第五段信息是“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可见选项中“门上”偷换概念,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理解分析能力。分析近五年高考命题,语文试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悄然在发生着变化。如果说之前在语句对照的层面就能做对选项,那么现在需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对信息与说理性进行甄别。因为考纲的要求已然发生了变化,所以考生在平时复习中一定要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不仅限于会提取筛选信息。‎ D项,“《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错误。从原文第五段来看,“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中“鸡”条的说法。选项杂糅信息,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上强拉硬拽。‎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和推断能力。这类题选项信息一般会超越文本,也就是可能在材料中找不到可对照的语句,需要考生联想生活或者运用头脑中的自我储备加以判断。还有一种设题角度可能是对原文相关语句进行合理而巧妙的变通,即一句话百样说,出题者没有照搬原文信息,变通说法后让考生来推断,这样的其实就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之这样的题需要处置灵活一些,不拘泥于提取、筛选能力。‎ C项,“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表述为“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可见选项主观臆断,无中生有,推断无据。‎ 故选C。‎ ‎【点睛】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或内容深奥的句子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方法:‎ ‎(1)一般情况下:考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语,即可准确解题。‎ ‎(2‎ ‎)若句子意思比较含蓄,则可采用“还句入文”法,将考查的语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并特别注意其与上下文的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材料一:‎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 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2019年2月11日新华网)‎ 材料二:‎ ‎《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 ‎《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2019年2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月10日18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55亿元,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10亿元:《流浪地球》票房19,24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14,10亿元,《飞驰人生》票房10,13亿元。‎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占我国2018年GDP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同时从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34454亿元,增长15,4%。‎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消费信号,即我国居民已经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逆转的消费新趋势。‎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当前文化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当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我国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集聚了很多的人才等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压舱石”,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台阶,其中不少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掘IP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外媒评《流浪地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亿,我们还缺点啥》《光明日报》客户端)‎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成很多人过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 B. 《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家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 C. 猪年春节档的8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业相关人士认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 D. 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都认同该片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 ‎5.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B.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年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十分之一,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 C. 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打破,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力,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D. 《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电影业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 ‎6. 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 ‎6. ①材料一意在说明春节档影片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过年看电影已成为人们的“必选项目”。②材料二意在说明这既体现了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又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③材料三意在说明在我国文化市场迅速增长情况下,还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本题C项,“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错误,选项扩大范围,由材料一第4段“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可知,是“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并非满足观众各种需求。‎ 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本题B项,“2018年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十分之一,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由材料三第2段“同时从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34454亿元,增长15.4%”可知,文化服务业的增速是“15.4%”,不是“2018年营业收入的增速”。‎ 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则材料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 ,此类试题答题时需要注意将材料的来源、来源文章的标题、材料中表达观点的句子进行比较分析;如是新闻报道还可根据新闻的导语进行概括。此题可根据来源文章的标题和文中重点句子作答。由材料一标题“透视过年方式之变"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和重点句子“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可以概括出,材料一重在介绍“说明春节档影片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过年看电影已成为人们的‘必选项目’”;由材料二标题“《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和重点句子“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可以概括出,材料二重在论述“这既体现了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又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由材料三标题“《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亿,我们还缺点啥》”和重点句子“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亿,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可以概括出,“我国文化市场要创造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根据上述分析,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旅行 梁实秋 ‎①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时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多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襄。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记得小学时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还得作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 ‎②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 ‎③出门要带行李,那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要捆得紧,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在某些国度,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时洗换的被单,——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 ‎④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我觉得”滑竿”“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御风而行,冷然善也”,那是神仙生涯。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我们要看朵朵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站出钻进;我们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并不想把世界缩小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来欣赏。交通工具之原始不是病,病在于舟车之不易得,车夫舟子之不易缠。”衣帽自看”固不待言,还要提防青纱帐起。‎ ‎⑤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 ‎⑥旅行是一种逃避。”大隐藏人海”,我们不是大隐,在人海里藏不住。岂但人海里安不得身?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 ‎⑦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为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晓,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 ‎⑧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大脏,知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摘自《雅舍小品》,有删减)‎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开篇,全文先谈担忧,后面重点谈旅行中夹杂的苦恼以及旅行的乐趣。‎ B. 第④段提到”滑竿”“飞机”等三种交通工具,作者认为交通工具不能决定旅行之苦乐,双脚着她的旅行更有趣。‎ C. 作者认为生活中的伴侣不一定是旅行好伴侣,理想的旅行伴侣不能不说话,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 D. ”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与第一段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了全文首尾呼应的特点,层次清晰。‎ ‎8. 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9. 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答案】7. D 8. (1)可以暂时从家庭狭小圈子中逃避出来;‎ ‎(2)可以获得解脱,感受枯寂的趣味;‎ ‎(3)享受清福,可以加强人与自然交流。 ‎ ‎9. (1)语言文白夹杂,多处引用古诗文。如引用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等文句,以及“一汪子水”“整天咕嘟着嘴”等白话口语。既有文化内涵,又通俗易懂。‎ ‎(2)语言幽默风趣。“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幽默生动地表达了真正理想的旅行有静也有动。(其他例句也可,须言之成理)‎ ‎(3)运用比喻、借代、反问等手法。如“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句运用借代、反问手法,形象表达了部分人对外出旅行的否定。“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达了旅行带行李的苦恼。‎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项,首尾呼应不对,应为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旅行的苦恼,引起下文旅行的乐趣。‎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筛选的能力。认真阅读,梳理文章,找到有效的语段,即第⑥——⑦节,关注这两节的中心句,然后概括旅游的乐趣。第⑥节“旅行是一种逃避。……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第⑦节“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晚,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由以上的段落与语句可以概括出旅游的乐趣有以下原因:一是让人暂时从家庭狭小圈子中逃避出来,可以获得解脱。二是让人能感受到枯寂的趣味。三是能让人享受到清福,从而加强人与自然交流。 ‎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的特点及作用。首先要通读文章,其次是要了解语言的特点包括哪些方面,这样才能着手答题。“御风而行,冷然善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一动不如一静”,“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大隐藏人海”,“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一汪子水”“整天咕嘟着嘴”……语言文白夹杂,多处引用古诗文,以及白话口语等。这样的语言具有有文化内涵。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生动地表达了真正理想的旅行有静也有动。语言幽默,又通俗易懂。综上,从语体色彩,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角度回答该题。‎ 点睛:散文语言特点答题角度范围:1.从用词的角度: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答: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语言的灵动性增强。3.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判定文中有无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4.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答: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如╳╳。5.从人称使用的角度: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四、设问方式: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加以赏析。五、答题思路: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第二步,举例分析(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第三步,指出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 ‎:“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土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①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梁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梁孝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B.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C.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D.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郎中,秦汉时掌管宫廷侍卫的官员,隋代后为六部内各司的主管;后世也指医生。‎ B. 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中的“陛”是指宫殿的台阶。‎ C. 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矫诏”是指假托、假传或篡改皇帝的诏书、诏令。‎ D. 卒,原指诸侯死亡,唐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文中的“以官卒”是指在官任上去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叔临危不惧,忠心维护赵王。赵王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谋划造反失败,田叔不惧朝廷“罪三族”的诏令,以家奴的身份跟随赵王来到了长安。‎ B. 田叔才能卓著,受到高祖称赞。赵王冤情得雪,被释放出狱时,向朝廷推荐了田叔等人,田叔得到召见,高祖交谈后认为田叔是汉廷臣子中最优秀的。‎ C. 田叔审查案件,替汉景帝着想。田叔调查清楚了梁孝王暗杀袁盎案件的事实,却站在皇上的角度劝说景帝不要再过问梁王的事情,得到了景帝的赏识。‎ D. 田叔担任鲁相,巧谏鲁王还钱。鲁国百姓找田叔指责鲁王,田叔责罚了他们并批评说这是毁谤君主,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最终将钱尽数偿还给百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答案】10. A 11. D 12. B ‎ ‎13. (1)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双腿张开像箕一样地坐着骂他。‎ ‎(2)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我)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我做好事。国相(我)不能参与偿还的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宾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先参考翻译——赵王咬破手指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 ‎“先人失国”主谓宾都有,句意完整,之间不断开,排除B;“公等奈何言若是”,“公”做主语放句首,之前断开,排除D;“若是”,像这样,和前文联系紧密,之后断开,排除C。故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卒,原指诸侯死亡”错误。“卒”原指大夫死亡,《札记·曲礼下》:“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故D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读懂文言文是关键。其次,提取选项信息和文本对照时要全面、仔细、认真,对于常见问题应该心中有数,比如一字之差,时空错位,杂糅信息,喜忧悖谬,程度或范围扩大或缩小等。另外还要注意灵活变通,有些需要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最后还要参考相关注释和作者情况。‎ B项,“祖交谈后认为田叔是汉廷臣子中最优秀的”错误。据“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可知,召见的并非仅田叔一人,所以“最优秀”一说太绝对。故B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1)“自”,亲自;“恭”,恭敬有礼; “箕踞”, 双腿张开像箕一样地坐着。‎ ‎(2)“是”,这;“恶”坏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判断句,“毋与”,不能参与。‎ ‎【点睛】文言文断句题口诀: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严厉苛刻廉洁正直,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往。赵王任命他为郎中。汉七年(前200),高祖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 ‎ 赵王咬破自己的指头出了血,说:“我的父亲失去了国家,没有陛下,我们会死后尸体生蛆无人收尸,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议论说:“赵王是忠厚长者,不肯背弃皇上的恩德。”就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恰好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于是赵午等人全都选择了自杀,只有贯高愿意被囚禁于监狱中。这时候汉王下达诏书说:“赵国如果有敢于追随赵王的牵连治罪宗族三代。”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贯高等人谋反的事搞清楚了,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狱,被废黜为宣平侯,就推荐称赞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田叔做汉中郡守十多年。几年后,田叔因犯法失去汉中郡太守的职务。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 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田叔刚刚到任,一百多位百姓主动找他,指责鲁王夺取财务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死去,鲁王用一百斤黄金给他作祭礼。小儿子田仁不肯接受,说:“不能因为一百斤黄金损害先父的名声。”‎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梅尧臣(1002-1060),此诗作于1055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 A. 尾联写作者虽然不厌烦东溪之景,但归来后筋疲力尽,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 B. 第三句作者写景,抓住了物象----凫,读者由此物象的描写可品出作者的情怀。‎ C.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着花,此亦常见之景。“老”与“丑”往往相连,但作者说它“无丑枝”,构思新颖。‎ D. 二、三两联,意新语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蕴含着浓郁的情趣。‎ ‎15. 请概括并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4. A 15. ①对东溪之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首联、尾联都写到了作者因对东溪之景的喜爱久久不愿离去。‎ ‎②闲适恬淡之情。作者描写了东溪“野凫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平平沙石”,勾画出一幅清新淡远而又生意盎然的景象,寓情于景。 ‎ ‎③老当益壮之情。“老树着花无丑枝”中可看出虽为老树却春花绽放,生机盎然,是作者虽暮年但壮心不已的写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错误,结合中间四句所描绘的东溪风光来看,尾联“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中流露出的应该是对东溪之景的喜爱和留恋,“住不得”说出了不得不回的无奈。‎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是考查全篇的情感,还是考查局部的情感,如本题要求“概括并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情感”,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关注诗歌标题、注释、诗中写景的句子和表露情感的词语。从诗歌首联和尾联来看,首联“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尾联“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这两联主要表露对东溪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从颔联和颈联来看,这两联主要是描写东溪之景,“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表露诗人的闲适和恬淡;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的易水诀别处,荆轲身赴秦国之前,唱出“______,______。”‎ 的悲壮歌词。‎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______,______。”‎ ‎【答案】 (1).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 皆白衣冠以送之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不在沉默中爆发 (6). 就在沉默中灭亡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名句默写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灵活地把握试卷中前后语境是否和所背诵的文句相契合。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萧”“兮”“爆”等,这些都是容易出问题之处。‎ ‎【点睛】虽然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但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之前的生活动态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换个角度(   )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有人(   ),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 但对更多人来说,______,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人”。他们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 (    )。 ‎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因此,“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为并未深交的“朋友”(        )的对象。‎ ‎17.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身临其境 意气飞扬 毋庸置疑 津津乐道 B. 身临其境 志得意满 毋庸置疑 评头论足 C. 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 无可厚非 评头论足 D. 设身处地 志得意满 无可厚非 津津乐道 ‎18. 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活本身并无太多值得炫示之处 B. 生活本来就是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的 C. 生活原本就没有值得炫示的东西 D. 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引诱人一窥究竟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B.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C.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D.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①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根据语境中“换个角度”的提示,可知应用“设身处地”。②意气飞扬: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心满意足。由语境中“喜欢炫示自己”等提示,可判定应选“意气飞扬”。③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毋庸置疑: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由语境中“合情合理”“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可判定,应选“无可厚非”。④评头论足:泛指对人或事物随便议论,百般挑剔。津津乐道:形容对某事兴趣浓厚,乐于谈论。由语境中“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可判断,应为“评头论足”。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B项,与语境中“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不相符。C项,与语境中“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自相矛盾,并且与其过于绝对化,说明尚有能够“分享”之处。D项,由“但”可知,括号内容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与“朋友圈”分享“三天可见”的具体语境不相符合。故选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A项,“纳入”“生活”搭配不当。B项,“社交网络”与“年轻人”主客颠倒。C项,“社交网络”与“年轻人”主客颠倒;“表现出”“局面”搭配不当。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南方人爱吃馄饨,______________ ,这是地区饮食习惯差别之一例。馄饨和饺子都是用薄面裹馅,或蒸或煮而食,_____________ 。所不同者,馄饨的形状像中国护士的帽子,而饺子的形状却像半圆的月亮。其实,在早些时候,_____________ ,也没有形状的差别,凡薄面裹馅的食物通称为“馄饨”。‎ ‎【答案】 (1). ①北方人爱吃饺子 (2). ②制作方法大致相同 (3). ③并无馄饨和饺子之分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句依据上文“南方人爱吃馄饨”和下文“馄饨和饺子都是用薄面裹馅”可以推知要补写的内容是“北方人爱吃饺子 ”。‎ ‎②句由前文“馄饨和饺子都是用薄面裹馅,或蒸或煮而食”,可知“制作方法大致相同 ”。‎ ‎③句由后文“也没有形状的差别”可知,早些时候,“并无馄饨和饺子之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19年6月28日 至29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G20)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举行。28日中午大阪峰会正式开始,日本首相主持并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位发言,作引导性讲话,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主张:改革创新,挖掘增长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坚持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习主席还宣布中国将进一步推出对外开放的若干重大举措,习主席已连续七次出席或主持G20峰会,这充分体现中方对G20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高度重视。‎ ‎【答案】①‎2019年6月2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大阪举行。②习近平受邀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主张。③宣布将推出对外开放若干举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本题要求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进行压缩,找出关键语句“‎2019年6月28日至29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G20)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举行”“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主张”“习主席还宣布中国将进一步推出对外开放的若干重大举措”,考生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即可,还要注意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2015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介绍马云:“深凹的额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愿为修心不修脸 ‎“如果世界漆黑,其实我很美。”当代超人气歌手薛之谦直言不讳告诉我们,在这爱美的时代,没有一张标致的脸蛋,很难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而我,愿为修心不修脸。‎ 近几年,整形热潮异常火热。整容失败的案例不尽其数,触目惊心,整容者也会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却丝毫不影响整形行业的发展。许多人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态去削骨拉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网络时代迅速发展,拍张照片要把自己修得“笑靥如花”,去博人眼球,获得所谓的“自信”。‎ 愿为修心不造脸。修养心智,修养心志,修养心性,方能铸就灿烂,迎来辉煌。‎ 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跻身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纵使他有“深凹的额骨,卷曲的头发,参差不齐的牙齿,以及一副5英尺高的孩童模样”,也丝毫没能影响他征服世界的野心。早期因为相貌问题,来到肯德基打工,被肯德基拒收。前段时间阿里巴巴入股了百胜中国,旨在“以貌取人”。 ‎ 愿为修心不饰脸。一颗有宏大志向的心,让马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潮平两岸阔。 ‎ ‎“一副参差不齐的牙齿,一身健硕壮实的身躯”,不错,说的正是她------歌手韩红。早期因为不出众的外表而被外界嘲讽,但因其嗓音出色,才勉为其难留在经纪公司,后来因为一首《天路》打破了外界的质疑,现在的她依旧是“这副德行”,她这样自嘲道。 ‎ 愿为修心不修脸。修一颗才华出色的心,韩红在山重水复中,收获柳暗花明。 ‎ 中国青年说里上了位“瓷娃娃”--刘大铭,因骨胳与常人的不一样,容易断裂,从小到大做了17次手术。这样的坦然是消耗了多少负能量才能从这个孩子的嘴里云淡风轻地说出口,骨胳发育不良导致压迫到脸部发育,脸部五官被挤到一起.“不坠青云之志”的他通过向德国医院求助,挽救了他的骨胳及五官,并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正如毕淑敏所说,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 翻开怪力乱神的《封神榜》,看到的是妲己利用美色,蛊惑纣王纵情声色,荒理朝政.“红颜祸水”便意在此处吧。翻开哀愁忧怨的《红楼梦》,看到的是王熙凤美艳过人,却心机叵测,最后却落得一张草席下葬的下场。有着倾国倾城的样貌,却这般心狠手辣,那样的样貌,世人是否倾心? ‎ 造脸固然重要,修心亦是如此。让我们找寻路上的那抹素心,走出人生繁华风景,我愿为修心不修脸。‎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有两段,第一段讲生活中出现了整形热,因为很多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第二段讲美国杂志评价马云,相貌丑,但有伟大的志向,而且也有伟大的成就。要求考生思考,在颜值时代,到底是“造脸”还是“修心”。颜值时代,人们为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机遇而装扮容貌——“造脸”,在这些人看来,“我的形象我作主”,别人无可非议。而“修心”即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优雅的气质,磨砺心志,增加内涵,不忘初心,奋然前行。究竟是“造脸”好,还是“修心”佳?人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各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但社会的主流会认同“修心”。如果为“修心”而热情“点赞”,那么下面的观点就是一串熠熠闪光的思想:①“造脸”不如“修心”;②修心终能赢得未来;③愿为“修心”不修脸;④修心,扬起自信的风帆;⑤修心胜于造脸;⑥修心养性,守住真我;⑦内在美胜于外在美;⑧修心提升人格的内在美;⑨万物之“美”皆源于“心”。也可以从思辨的角度出发,在肯定“颜值”的前提下凸显修心的重要,起到辩证说理的目的。如:①颜值社会,更需“修心”;②颜值诚可贵,修心价更高;③在看脸的时代学会修心;④修心养“颜”;⑤颜值时代,修心为首;⑥用实力“造脸”。其他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素材:‎ 名言警句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4.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变将来,从现在开始。改变现在,就是改变未来。‎ ‎6.没有烦恼不要惹烦恼,有了则尽量解决它。‎ ‎7.忏悔心、谦卑心很重要,不过对自己的爱心更重要。‎ ‎8.最好的改变方式,是我们跟内在力量沟通,然后它会改变我们。‎ ‎9.如果认为自己很弱小,我们就成为弱小;如果认为自己很伟大,我们就变成伟大。‎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