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醴陵二中 醴陵四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时量 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 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选自2017年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D.“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文章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其审美价值不高。 D.“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芭蕾之葩 李金安 清晨,她轻轻推开窗户,地中海的景色仍是那样迷人,听到一串润湿的莺啼,她感到恍若长江边飘柔的柳絮拂面,那里曾有母亲熟悉的呼唤。 她回到了故国。芭蕾舞学校考场,她在观看考生的即兴舞蹈表演……今天在进行面试。一个考生刚刚离去,她对旁边的同事悄悄地说:“但愿下一个考生不会使我失望。” 又进来一位考生,身着素色圆领抽带短袖套衫,亭亭玉立在面前真像春天山野间一株杏树。她看看手中考生登记表:“姓名,金春杏。”考生微微鞠躬:“18号,金春杏。”她仍是柔和的声调:“……你热爱芭蕾艺术,你对芭蕾艺术肯定有相当的感受,在芭蕾艺术史上你对哪位演员评价较高?” “我非常崇敬俄国的巴芙罗娃。” “为什么?” “她把本属于贵族和帝王的艺术,带给了美洲城镇和乡村的普通观众。” 她嘴角微微现出笑意:“咱们这个芭蕾舞学校平时训练是很艰苦的,纪律是很严格的,如果在上课、训练时间因私事外出,那是会被除名的。比如有一天你正在紧张的训练,有人告诉你,从火车站打来一个电话,你母亲从农村来看你,刚下火车,让你去火车站接她,你去不去?” 与其他考生回答相反:“我当然去。” “那你会被淘汰的。” “我接受。” “为什么?” “因为我认为,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仍然有体现我生存价值的方式。” 乔茜:“很好!” 五天后,芭蕾舞学校通知金春杏被录取了。 在旭日、花丛中叠映出来的舞蹈训练室,学员们在做倒三角、鹤立式造型……训练结束时,乔茜掏出手帕在金春杏额头上擦了一下汗:“明天就要正式排练《向往》舞剧(女儿拯救母亲逃离水灾越过雪山奔向太阳村的故事)了。你是主角,你一定要准确理解剧中的精神境界、寓意。”金春杏双眼闪烁着泪花。 ……疏密有致的树木点缀的雪山上,一群白天鹅振翅起舞、回旋、飞翔……乔茜唤回领头的白天鹅:“要使‘凌空越’饱满、充盈,心魂里必须首先怀着崇高的向往。……就像音乐韵律是舞蹈精灵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样,就像任何美德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一样。” 一年后,乔茜在患严重眼疾期间,没有停止她的《芭蕾艺术史》的写作,以至双目失明了。 屋外,洁白洁白的雪在飘洒着。金春杏握着乔茜的手:“妈妈,让我的眼睛与您的生命融为一体吧,从现在起,您就是我的第二个母亲。妈妈,告诉我,您的《芭蕾艺术史》还有多少没有完成?” 她激动地拥抱着金春杏,泪水纵横:“只剩下最后一部分‘以交响乐芭蕾为主的现代芭蕾’的尾声了。” 春花流水与秋果银雪变换中,她向金春杏叙述着什么,金春杏翻阅着资料,敲击着电脑键盘…… 一群天鹅不断变换队形。舞台上悬挂的巨型画板上映出鲜红大字:“庆祝芭蕾舞剧《向往》成功演出一周年”……在白天鹅的倩影中绽开的冰山上的雪莲花终于停留在饱满的大和弦上……暴风雨般的掌声,金春杏领头多次谢幕。 乔茜被人搀扶着走上舞台,激动地向金春杏献上一束鲜花:“前几天,有一位西方绅士,以优越的条件招聘你去欧洲一个最负盛名的芭蕾舞剧团,还要把你培养为世界级的芭蕾皇后,被你用一句话拒绝了,那是一句什么话?” “妈妈,您知道了?其实,那是您说过的一句话:挚爱母亲或是背叛母亲,是测试一个人人性优劣的试金石。” 《芭蕾艺术史》终于潇洒、飘逸地画上了句号。 天有不测风云,乔茜又患绝症,她口述几句话,让春杏编印在《芭蕾艺术史》的扉页上:“谨将此书献给我一生最挚爱的女儿金春杏。” 乔茜在白天鹅叠变的光色中溘然辞世。正式出版问世的《芭蕾艺术史》扉页上,只出现了这么两句怀念作者的诗:“她用热血培育了一朵朵芭蕾之葩,她并没有离开我们,她不过是化作一只白天鹅永恒地在天地间展翅翱翔。” 《向往》正在演出,皑皑冰山骤然绽开朵朵洁白美丽的雪莲花……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主要讲述金春杏成功演出《向往》,与乔茜结为母女的故事,金春杏的成长与乔茜的命运融为一体,相互映衬。 B.小说善于刻画人物,以春天山野间的杏树为喻写金春杏的美,给人想象空间,同时善于在情节展开中表现金春杏的美。 C.金春杏被录取的原因不仅仅是她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她冒着被淘汰的危险接来从农村进城的母亲的果决与勇气。 D.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平铺直叙,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场景描写感人,人物形象散发出人情美、人性美的魅力。 5.小说的景物描写有实有虚,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面两处景物描写。(5分) (1)屋外,洁白洁白的雪在飘洒。(2分) (2)皑皑冰山骤然绽开朵朵洁白美丽的雪莲花……(3分) 6.小说开头“那里曾有母亲熟悉的呼唤”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是理解这篇小说的关键。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来自腾讯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中,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达107亿元,仅次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和自然语音处理领域。有分析认为,由于我国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仅有31家左右,却拥有排名第三的融资额,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然而,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然存在难点。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核心场景,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城市整体交通运营的综合性问题,包括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规划、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在这些相关领域都取得突破尚需时日。 (节选自林英《人工智能改变传统驾驶智慧交通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二: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ln(领英)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中国数字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从职能角度而言,目前中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5%。虽然当前网络上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闻和信息铺天盖地,但从数字人才的分析来看,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 (节选自林英《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 材料三: 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虚实的利器。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赵展慧《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利器》) 材料四: 随着一款款功能“破冰”和应用落地,随着人工智能在认知和决策层面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人工智能产品将形成一套集成解决方案。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人工智能与其它互补性技术(如机器人)结合时,可生成多种集成解决方案,如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以及能够对刺激作出响应的家用机器人等。 新技术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一份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显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分别是: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取代,AI发展带来的危害,以及AI发展带来的法律、道德问题。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快速成长,但真正与人类社会良性互动,还要解决诸如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 (节选自陈静、秦海波《必须正确地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失控吗?》)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但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任重道远。 B.中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十管理”人才一将难求的现实,表明中国数字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应加大力度培养这类人才。 C.鉴别人工智能的真伪虚实是看它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挖应用、提升其通用性是中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 D.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等将是人工智能与其它互补性技术结合而生成的集成解决方案的产物,但新的技术总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这将严重制约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B.材料三从我国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和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指明了发展方向。 C.材料四中指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应尽快解决。 D.四则材料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和国人的担忧,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应注意的问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 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元年,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休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 B.“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 C.“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 D.“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写体。隶书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是汉朝的官方字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收藏于秘阁。 B.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默娴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善于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 C.子云积极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祭祀官时,建议朝廷应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其修改。 D.子云钻研书法,成绩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研究,通晓隶书规律,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 13.把文中厕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5分) (2)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15.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3)《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 。 (4)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10时许,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________。 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乘车从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发巡览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凝聚了建造者、设计者付出的多年心血和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的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放眼世界,在规模、技术、工艺等各方面能与港珠澳大桥媲美的大桥,________。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为世界首创。( ),用钢量可修建近60座艾菲尔铁塔。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全长约6.7公里。“海豚”桥塔是高105米、重3000吨的巨型钢塔,整体吊装在海内外________。 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说,不仅是旅游业期待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物流业更是________。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以前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只用30分钟,粤港澳三地民众热切期盼的“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正逐渐形成。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久不息 寥寥无几 史无前例 翘首以待 B.不绝如缕 寥寥无几 空前绝后 虚席以待 C.经久不息 寥若晨星 史无前例 虚席以待 D.不绝如缕 寥若晨星 空前绝后 翘首以待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 B.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C.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 D.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全长55公里,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座凝聚了多年的建造者、设计者心血的大桥,以先进工艺、创新技术享誉全球,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 B.这座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的多年心血,以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 C.这座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凝聚了建造者、设计者的多年心血。 D.这座以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的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多年的心血付出。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直夜溃围南出”中“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视为止,行为迟 B.愿为诸君快战 C.信造化之尤物 D.与江山相发挥 2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死亡 D.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同意 23.翻译下列句子: (1)或曰:六国互相,率赂秦耶?(3分)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3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一名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女生王心仪写下了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在网络热传。文中写道:“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事业,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不少网友被文章打动,为这个乐观自信的姑娘点赞;也有一种反对的声音,认为贫穷根本不值得感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醴陵二、四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答案 1.D 【解析】根据“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可知,“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味”错误。 2.A 【解析】分析不全面,目的应该是阐述“知音”内涵的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朗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3.D 【解析】A“知音”与创作者相互依赖的关系不足“生活中”的。B曲解文意,“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错,原文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并没有在程度上进行比较。C“审美价值不高”错误,可以据“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来判断。 4. C 【解析】以虚为实,将考题当作事实。 5.(1)写自然雪景,是实写,突出雪花的洁白飘洒之美(1分),烘托金春杏情感的纯洁质朴之美(1分)。 (2)写剧中景象,是虚写(1分),表现舞剧的艺术之美,烘托剧中的情感之美(1分);同时象征或暗喻金春杏、乔茜之间的母女情深及品德高洁的人性之美(1分)。 6.(1)暗示行文的线索。小说情节围绕“母亲的呼唤”展开。乔茜回国、金春杏考试、《向往》演出、金春杏拒绝欧洲芭蕾剧团、母女情深等情节都暗扣“母亲的呼唤”这一线索。(从“引出下文”角度分析也可)(2)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活动与情感紧紧围绕“母亲的呼唤”发展,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3)蕴含小说的主题。金春茜、乔茜之间的故事,凸显母女挚爱情深的美好情感,表现诚信纯洁的品德。(每点2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7.C【解析】C.“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曲解文意,原文为“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8.B 【解析】A.“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错,材料在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上没有用数字。C.“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无中生有。D.“国人的担忧”范围有误,这个担忧应是世界性的,不仅是中国人的; “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曲解文意,文章并没有展现人工智能的劣势。 9.①加快培养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注意数字人才储备区域性差异,解决数字人才储备“南强北弱”的问题。②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的应用功能,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人工智能的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 (每点1分,答满3点得4分) 10.A 11.B 【解析】户部掌管户籍。 12.D【解析】子云擅长的是草隶,文中没有说他擅长楷书。 13.(1)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便精心撰写史书。(5分。“既长”“以”“弱冠”“留心”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三年,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5分。“出”“和理”“悦”各1分,被动句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子云字景乔,是子恪第九弟。十二岁时,被封为新浦县侯,自己写了一篇奏章,非常有文采。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便精心撰写。至二十六岁时,编撰成书,上表奏报朝廷,皇帝下令收藏于秘阁。子云性情沉静,不愿意进身作官。三十岁时,才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秘书郎。担任太子舍人,编撰《东宫新记》上奏给皇帝,皇帝下令赏他束帛。大通元年,授官黄门郎,不久升任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任吏部。三年,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梁朝初年,郊祭庙祭均用没有去皮毛的纯色全牲,祭祀乐辞皆是沈约撰写的,到这时还在沿用,子云是最初进言将乐辞作修改的。他启奏说:“臣近来兼职斋官,听到祭祀时乐人所歌,仍是用没有去皮毛牲畜祭祀时用的旧曲。”皇帝下令说:“这是主管者墨守成规,应该赶紧修改。”便让子云撰定乐辞。下令说:“郊庙祭祀用的歌辞,应该使用经典上的高雅语言,不得混杂使用诸子百家和史书里的浅俗之语;而沈约所写的歌词中,也有很多谬误。”子云回奏说:“理应从《五经》中采取,圣人已有成教。只用《五经》为根本,此外《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也是经典之作,我也想加以采用。我认真地逐一采集,依照叙事内容,表现它的要义,来展现制礼作乐的盛举。臣苦思冥想了很多天,现在已经完成,恭敬地呈上。”皇帝下旨说,子云改定的乐曲全部使用。子云擅长草隶,被世人作为楷模法式。他回答皇帝的询问时说:二十六岁时,编著《晋史》,写到《二王列传》,想写出对草隶笔法的评论,然而言不尽意,竟没能写成。十多年来,臣看到陛下的《论书》一卷,品评书法笔势,透彻了解字的形体。自此研思,才醒悟隶书的规式。从那以来,自己感觉到写字功夫长进了。他的书法极被高祖推重,曾评论子云书法说:“笔力刚劲挺拔,心手相应,技巧超出杜度,体美胜过崔定,当与钟繇竞争高下。”他就像这样被欣赏。太清元年,再任侍中、国子祭酒,兼任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侵逼宫城,子云逃到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他又东逃晋陵,饿死在显灵寺僧房,时年六十三岁。 14. B【解析】任嚣并未力主分裂,诗人客观回溯历史,无褒贬之意。 15.答案示例一: 同意。①本诗以“登楼”为题,却不写所见之景,而是由楼及人,写尉佗接受委任、自立为王以避战乱以及后来接受诏封、促进汉朝统一等历史事件;②诗人抒怀却不依于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的时局慨叹。 答案示例二: 不同意。①从标题看,许浑登的是尉佗楼,故不写登高所见之景,而是写与尉佗有关的历史事件,也属寻常。②从题材看,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写怀古,故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以抒己怀的常规思路展开,未见匠心。 16.(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17.A【解析】A项,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B项,寥若晨星和寥寥无几都形容极为稀少;常可通用。寥寥无几,用来直接陈述事物或人,而寥若晨星,形象性地比喻人或事物。C项,史无前例,指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D项,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虚席以待,比喻空着尊位恭候别人或以优厚的待遇招揽人才。 18.C【解析】该句向读者介绍大桥的突出特点——长,先说具体的数字“全长55公里”,再说桥的地位,由实到虚;括号后面说的是“用钢量可修建近60座艾菲尔铁塔”,用“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衔接,语意连贯。 19.B【解析】A项,语序不当,改为“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多年心血”;C项,成分残缺,添加介词“以” ,改为“以……享誉全球”;“建造者”“设计者”语序不当,需要互换;D项,成分赘余,删掉“付出”。 20.D 【解析】名词作状语。 21. C 【解析】A项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项快战:古义,痛快地打一仗;今义,迅速作战。D项发挥:古义,互相辉映;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22.C 【解析】丧:亡失。 23.(1)略(或,1分;率,1分;句意1分) (2)略(举,1分;莫,1分;句意1分) 24.写作指导: 上述材料的核心是如何看待贫穷。材料中已经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赞成该女生“感谢贫穷”的看法,为她点赞:另一种是反对,“认为贫穷根本不值得感谢”。写作时,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言之成理都符合要求。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看法。 (1)赞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贫穷,王心仪没有放弃梦想,没有悲观绝望,而是很好地调整心态,勇于面对贫穷给她带来的困难,克服了贫穷给她带来的痛苦、挣扎与迷茫。贫穷,使她坚强,让她成长,助她步入名校的殿堂。 (2)反对。一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对贫穷能有如此认识和理解,值得敬佩,但这不足以成为“感谢贫穷”的理由。应该明白:绝不能因为家庭贫穷的王心仪考上了北大而感谢贫穷,也不能因为考上北大的孩子写了一篇《感谢贫穷》而感谢贫穷。如果感谢贫穷,那还追求什么富裕?还做什么扶贫工作? (3)贫穷没有意义,战胜贫穷才有意义。王心仪能考上北大,绝不是因为她家庭贫穷,而是因为她在家庭贫穷的情况下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她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而不是贫穷的生活状态的结果。贫穷无法造就美好的品质,只有克服和战胜贫穷造成的困难,才能让贫穷变得有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