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月)试题(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 语 文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玉碗金莲 厉周吉 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纯手工金镶玉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会这种技艺的多在宫中,乾隆皇帝甚至规定金镶玉为宫中独有。清朝末期,皇族没落,金镶玉技艺也近乎失传。 莒东冯家是金镶玉制作世家,其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00多年。 据说冯家祖上曾在宫内制作金镶玉,离开皇宫后,一直淡泊名利,低调处世,技艺也鲜为人知。至冯淳这一代,制作技艺已炉火纯青,但对他来说,制作金镶玉只能算业余爱好,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从土里刨食的地道农民。 冯淳制作金镶玉很用心,作品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当地很多名流都渴望拥有冯淳制作的金镶玉,无奈他的作品甚少,再加上其为人怪异,多数人难以如愿。冯淳这样,世人多有微词,然而他照旧我行我素。 莒地历史悠久,民间多有老物件流传。这日,好友老孙拿来一只玉碗,这碗做工精细,造型古雅,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两处碰伤,碗口处有一半指甲盖大小的破损,下面连着一道差点到达碗底的裂纹。 冯淳拿到玉碗后先是感慨一番,然后慢慢斟酌镶嵌方案。冯淳知道,修好了,玉碗的价值甚至会超过从前,修不好,这碗就彻底毁掉。因为自己对这种玉的硬度把握不准,在开槽与嵌入金丝等环节都可能把玉碗弄坏。 为了修复玉碗,冯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十多天他一直在把玩琢磨,中间十多天又在思考所用图案,最后十几天,他一直在仔细镶嵌、处理。 老孙再次见到玉碗,顿时惊呆,碗里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鱼,从碗侧生出一枝莲花,花朵含苞欲放,正好盖住了玉碗的破损之处。因做工精细,图案生动逼真,一般人难以看出这碗曾是件残品。 一年后,冯淳突然接到了获奖通知,他才知道“玉碗金莲”获市文艺奖民间艺术类唯一的一等奖。这时他才想起来,此前老孙和儿子都曾劝其报名参加评选,他却拒绝了。拿这件作品报名是老孙和儿子一起商定的。 冯淳获奖后声名鹊起,前来求他镶嵌玉器的人与日俱增,有些人甚至故意把玉器弄坏了来找他修补。冯淳哪有这么多的精力,他只能拒绝。越拒绝,人家越求他。也有不少人打算买冯淳已经制好的物品,可是除了一些小物件,上档次的大作品他一件都不舍得卖。这日邻居笑问冯淳,面对发财机会,他何以能如此淡定。冯淳淡淡地说:“制作金镶玉,玩的是金玉,最大的忌讳就是掉进钱眼里。那样,就不是人玩金玉,而是人被金玉所玩了!” 其后,几件难事让老冯一筹莫展。一是近30岁的儿子因为没在城里买房而一直没找到媳妇,二是岳父因冠心病住院自己却没钱帮助治疗,三是村里就要进行旧村改造,冯淳家至少需要投入20万才能购入改造后的楼房…… 因为一直拒绝沾染铜臭,冯淳家有限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计,几乎没有盈余。面对困境,冯淳颇感迷茫。 有无数人找老孙求购“玉碗金莲”,老孙一开始坚决拒绝,后来恐怕还是悄悄卖掉了,据说卖了30多万。后来冯淳得知这玉碗是老孙花2000元从古玩市场上淘来的。要不是经过镶嵌,2000元怕已经是最高价位了。冯淳心里颇感不平。 这年下半年,老冯一直深居简出。有一个多月时间,干脆闭门谢客,即便与家人也很少交流,多数时间独自待在制作间,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 这天,冯淳突然向家人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那就是筹钱在县城繁华地点开一家金店,经营金玉制品,并同时承揽定制各种金镶玉。 “冯家金店”开业之际,前来祝贺者络绎不绝。老孙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盒,冯淳打开后顿时惊呆。 “你不是早把这宝贝出手了吗?”冯淳惊问。 “是有无数人打算买,可我能卖吗?即便卖,那也得你卖呀!买着碗时,我就打算送给你!至于以前为什么故意说卖掉了,那可得靠你自己琢磨!” 说这话时,老孙笑得高深莫测。 冯淳定定地看了老孙好一会后脸色大变,继而朝老孙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老孙也急忙作揖回礼。那时,人们看见老人的眼里都有泪光闪动。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简要介绍了金镶玉技艺近乎失传的现状,既凸显了这门技艺的珍贵,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埋下伏笔。 B. 冯淳身怀绝技,却只当作业余爱好,世人也把他看作普通农民,体现出主人公为人低调,也暗含着对漠视传统手艺这一社会现状的批判。 C. 作者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玉碗的修复过程,让读者领略到民间手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 D. 小说以玉碗金莲为线索展开叙事,反映了民间手艺传承人的现实困境,又展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引人深思。 2. 老孙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冯淳原本只是把金镶玉手艺作为业余爱好,后来还是决定开店营业,你是否认同他的这个决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1. D 2. (1)老孙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让情节更具波澜。(2)老孙引发了冯淳内心的纠结矛盾,有利于对冯淳的形象刻画。(3)老孙的形象与冯淳相互映衬,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有利于小说主题的揭示和深化。 3. 示例一:认同。(1)冯淳如果只是把金镶玉当作个人爱好,埋没了这一珍贵的民间手艺,不利于手艺的传承。(2)开店营业能够带来收入,切实改善冯淳的生活现状。(3)开店营业能够让更多的人接触并了解到这项技艺,有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示例二:不认同。(1)冯淳把金镶玉当作个人爱好,不受名利干扰,心无旁骛地进行创作。(2)开店营业有可能会因为追求利润而影响创作质量。(3)开店营业虽然会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但他们只是追捧金镶玉的经济价值,未必有利于这项民间手工艺的传承。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几个选项分别考查了人物性格、小说主旨、写作特点等,考点较全。选项中A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够全面,开头部分只交代了历史背景,并没有体现小说的现实背景,而且没有后文的映现,并不能称之为伏笔。B项并没有暗含“对于漠视传统手艺这一社会现状的批判”。C项玉碗的修复过程没有神态描写,也没有不同角度描绘。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内容、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解答本题,考生要紧密结合文本,抓住文章中细节,判断选项对错。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作用的理解能力,题干“老孙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题从人物形象本身、情节、主旨等角度入手,概括形成答案,答题注意联系文本。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是否认同他的这个决定,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谈理由。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部分 4.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遭受 B. 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潦:积水 C.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D.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驱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辇:皇帝的车子,这里用作动词。本题考查的实词主要是对一词多义的辨析,宜采用“代入法”,把所给解释放回原句中进行判断,看是否符合语境。常采用解题技巧有“代入推断法”“六书推断法”“语法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联想推断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屈贾谊于长沙 A.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B.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 宾主尽东南之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词语古意和现代汉语意思的理解准确作答,本题中例句和选项A都是使动用法。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B.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 策扶老以流憩 D. 虽然,犹有未树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本题中的A选项“一介”和现代汉语意思接近,现在也经常说一介武夫。 7.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吾之所好者道也 极登临之胜,徙移久之而归 C.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D.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于:介词,用。 A.焉:语气助词,无实义,不译;兼词,相当于“于之”,可译为“从这里”。 B.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 D.乃:副词,只,仅仅;副词,才。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三与固定短语有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 A. 信造化之尤物也 B. 然今卒困于此 C. 秦人不暇自哀 D.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本题例句为判断句。A为判断句,B为被动句,C为宾语前置句,D为状语后置句。 9.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我国古代有王室祀祖的宗庙,士大夫祀祖的家庙,庙不单祭祖,也可敬神。《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庙祝”指的是寺庙中管香火的人。 B. “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它的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中“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到的意思等等。“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我们所学课文《项羽之死》和《鸿门宴》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D.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中文体,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选项C不正确,应为黄帝时期。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泰、子澄为奸臣。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克。”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谓燕可旦夕灭。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时购泰急。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克: 战胜 B. 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 窜:逃窜 C. 时购泰急 购:重金收买 D. 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 坐:定罪、连坐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B.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C.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D.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B. 建文帝素来器重齐泰,在未做皇帝时就看重他,后来即位,就让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家政事,不久将他的官职提升为尚书。 C. 齐泰很有见识,在燕王初造反时,就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因此受到燕王忌恨。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 D. 齐泰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被捕后,忠于建文帝,不屈而死,他的亲人受他牵连被判死刑或被流放,儿子因为年幼,没有被处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死》)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 燕王朱棣(知道之后)却很高兴地说:“昔日汉高祖那样的英才也只能率领十万兵马,李景隆有什么才能,他的人马正好足够成为我的军资。” (2)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惜(我)而奉我为王(让我称王),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在心中不感到有愧吗? 【解析】 10. 试题分析:选项B,窜:放逐、流放。本题考查的实词主要是对一词多义的辨析,宜采用“代入法”,把所给解释放回原句中进行判断,看是否符合语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抓住几个关键词:“国中”是诸王的封地,“王国”是藩王所在的王国,“泰”是齐泰,“诏”是诏书,“间”是离间。可知“国中”后停顿,“诸王”前停顿,“皆不悦”前停顿。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翻译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文句内容有大体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与上下文的联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选项C,事件的顺序颠倒。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发生在前,齐泰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发生在后。且强加因果。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3. 试题分析:(1)关键词:“止”,通“只”;“将”,率领;“适”,正好;“资”,军资。(2)关键词:“王”,作动词,为王;“独”,难道;“愧于心”,状语后置。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被削。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靖难”为名举兵,指齐泰、黄子澄等人为奸臣。事情传到朝廷之后,齐泰请求建文帝削去燕王的属籍,宣布罪状,并加讨伐。有人诘问齐泰,齐泰说:“公开指出朱棣是乱臣贼子,才可以攻克他。”于是定下计来大举伐燕,并且布告天下。当时明太祖时期的开国功臣还健在的人非常少,于是建文帝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北伐燕军,不料到了真定就被燕军所败。于是黄子澄推荐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为大将军,齐泰极力阻止,认为不可。黄子澄不听,最终建文帝还是命李景隆为大将。 当时,建文帝派出五十万军队交给李景隆指挥,李景隆信誓旦旦地说燕军指日可灭。燕王朱棣(知道之后)却很高兴地说:“昔日汉高祖那样的英才也只能率领十万兵马,李景隆有什么才能,他的人马正好足够成为我的军资!” 同年冬,李景隆果然被打败。建文帝非常惊惧,适逢燕王朱棣上书诋毁齐泰、黄子澄。于是建文帝解除了齐泰的职务,但是背地里留他们在京师,仍参与密议。李景隆给燕王朱棣书信,说齐泰和黄子澄已经被罢免了,请求朱棣息兵。燕王朱棣不听。建文二年,盛庸在东昌大捷,建文帝祭告祖庙,命齐泰和黄子澄二人任职如故。到了夹河之战失败之后,建文帝又解除了齐泰和黄子澄二人的官职请求燕王罢兵,燕王朱棣说:“这是建文帝的缓兵之计啊。”于是进攻更加激烈。 自从削藩的建议开始出现,建文帝听从了齐泰、黄子澄的进言,说以天下制约燕王一隅之地非常容易。但是燕王起兵之后南军屡屡失败,建文帝非常后悔听从了齐泰等人的削藩之议,因此导致进退为难。等到燕军步步紧逼之后,建文帝又将齐泰召回京师。齐泰还没有回到京师,就已经被燕军攻破了,齐泰逃到了外郡图谋兴复建文帝的基业。当时燕军非常急切地抓捕齐泰。齐泰将白马涂成黑色出逃,走出很远之后,白马出汗导致墨色脱尽。燕军士兵见了之后说:“这一定是齐泰的马。”于是被擒拿到了皇宫。齐泰同黄子澄、方孝孺不屈被朱棣杀害。齐泰的堂兄弟齐敬宗等人都被连坐诛杀,他的叔父齐时永、齐阳彦等发配边疆。齐泰的儿子仅仅六岁,免死发配,明世宗的时候才被赦免。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IH 题。 春夕旅怀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4. 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中两种。 15. 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14. ①虚实结合:上句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的家园,是虚写;下句写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是实写。虚实相生,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②对比:梦中回乡的片刻欢娱与醒来子规啼唤的悲凉构成对比,一乐一悲,突出表现了诗人愁苦的思乡之情。 ③用典:运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写出了由思乡入梦境,梦醒还思乡,子规啼唤更让人愁上加愁,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④烘托、映衬: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相互烘托、映衬,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 15. ⑴春逝之伤: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景色,表达作者的伤春情怀,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⑵迟暮之悲:三四联既有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又有对自己“华发”“满镜”而功业无成、心有不甘的慨叹。 ⑶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归的矛盾:尾联两句是倒装,从暗用范蠡典故来看有归隐之意,可诗人却“不归”,反映其处于彷徨矛盾之中:欲为不能,欲隐不甘。 【解析】 14. 试题分析: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 分析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 叙(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 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后两联抒情。颈联写家书久绝,暗示社会动荡;自己华发满头乃忧国思乡所致。尾联自嘲,家乡烟景美好,如果想回家还是可以回去的,却是自己彷徨下不了决心回乡。流露了前途迷茫,欲罢难休,苦闷彷徨的复杂心情。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夜书怀》中,作者以沙鸥自况,抒发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6)《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7)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 (1)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2)吴楚东南坼, (4). 乾坤日夜浮。 (5). (3)飘飘何所似 (6). 天地一沙鸥 (7). (4)塞上长城空自许, (8). 镜中衰鬓已先斑。 (9). (5)零丁孤苦, (10). 至于成立。 (11). (6)舟遥遥以轻飏, (12). 风飘飘而吹衣。 (13). (7)映阶碧草自春色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描写洞庭浩瀚无边”“以沙鸥自况,抒发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之情”“岁月蹉跎、壮志难酬”“归程的轻松愉快”。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剽掠 踌躇 妃嫔媵嫱 虚无漂渺 B. 刈旗 披靡 落日余晖 杳无音信 C. 碣石 逦迤 玉盘珍羞 涸辙之鲋 D. 绸缪 营箿 渔阳鼙鼓 闻名暇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虚无漂渺——虚无缥缈。C.玉盘珍羞——玉盘珍馐。D.闻名暇迩——闻名遐迩。 18.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是( ) A.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游刃有余,意气昂扬。 B. 驾车到二三线城市的村落里看看,到处是空置的房地产,满眼是卖房广告。当年那片绿油油的田野,新鲜的空气,早已切中肯綮。 C. 作者在描述山川景物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信手拈来,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引人入胜 D. 老首长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答案】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 ,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B.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 围于垓下之时的四面楚歌,虽是敌人的奸计,但它终是唱得“将军白发征夫泪”,只因为那是故土的呼唤在心头踢踏的音韵。 D. 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项中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在“后继有人”前面加上“是否(或能否)”;B项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D.句式杂糅,把“靠的”删掉。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前后衔接、意思连贯的一段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逍遥游》其实无形的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界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②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③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④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中很多实用的规则里。 ⑤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A. ④②①⑤③ B. ②①④③⑤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本题从所给的语段中先要辨别出总说句⑤,接下来要注意先说大后说小。 点睛:语句衔接类试题要注意所给的句子总体的意思,然后最好是能判断出总说句,接着要注意下面句子分说的顺序,这样才能准确作答本题。 21. 调整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句式一致,本体、喻体搭配合理。(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 我常常趴在檐下听雨。 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暖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荫下激石的溪水般清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泉台上栖息的蜻蜓的翅膀。那种特别的感觉,一声一声圈占了我的心。 【答案】示例:雨声轻灵,是黄昏里泉台上栖息的蜻蜓的翅膀;雨声清脆,是山沟里柳阴下激石的溪水;雨声舒缓,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暖的耳语。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能力,此题是将表达不一致的句式变换成句式一致,比喻构成搭配合理的句子。画线部分是以描写雨声为对象的,由比喻构成的排比句。第一个分句长短结合,格式恰当,应以第一个分句的表达形式为标准,三个分句分别描写雨声轻灵、清脆、舒缓,而能够分别与之搭配的比喻喻体应该是蜻蜓的翅、激石的溪水和温温的耳语。解题时我们不妨将三个分句描写的本体喻体分别用A-a B-b C-c表示,然后进行调整组合。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议论文。 ②不少于800 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小草说: “ 我没有树木的高大魁梧,但我有柔软翠绿的身躯亦能为春天添一抹亮色。 ” 小溪说: “ 我没有大海的浩瀚广博,但我有奔流不息的勇气亦能自在于山谷之间。 ” 正如马云所说: “ 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 没错,比不上别人的优异,我们亦应该要拿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如此,即便你的人生不像成功人士,你亦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精彩。 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才能活得更加自在。 有一段时间网络兴起了一个热词: “ 愤青 ” 。专指一些条件不如别人好,不如别人有钱、有貌,有势的人,见到富人,成功人士的事迹就埋怨自己出身不好,埋怨天,埋怨地,甚至埋怨自己长得不好等等。倘若 “ 愤青 ” 们能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想想自己的优点,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 “ 愤青 ” 整日在网络上出现,或许 “ 愤青 ” 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周遭,以被鼓舞的心情看待别人的成功。如此, “ 愤青 ” 才能脚踏实地,不再埋怨。试想,当我们不如别人时,谁没有愤青过呢?但唯有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我们才能活得更自在,更加平静地面对芜杂的世界。 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才能发掘自我的价值。 前一段时间,刚获得 “ 影帝 ” 大奖的廖凡成为了焦点人物。初见廖凡的照片,实在没发现他作为演员的优势:小眼睛,薄嘴唇,长得既不帅也不清秀。但他却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 长得不算帅说明我是实力派演员,演不了主角说明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当他终于获得影帝时,连朋友都在微博上感叹:廖凡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感动哭了。廖凡却轻松一笑认为自己有那么惨吗。试想,没有几年来坚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廖凡又岂能等到他的 “ 春暖花开 ” 。 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才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 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许多的 “ 草根 ” 感动了我们的心。他们有些是农民工,有些来自偏远山区,他们没有可以训练的练习室亦没有老师的教导,有的只是一颗炽诚的心。不看低自己的卑微,不看轻自己的价值,他们才有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勇气。 卑微如草根,亦有追逐梦想的勇气。而你,即使毕业于三四流学校,亦有什么理由放弃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呢?放弃让自己获得更有意义,更精彩的方法呢? 正如泰戈尔所说: “ 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哪怕自己不如别人,亦能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 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总之,首先要弄懂名言的含义。其次要展开联想,确定立意。 分析这位成功人士的名言之意拟题例举: 1、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2、学会欣赏自己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