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不全) Word版
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子记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唐朝以都城长安为代表的大城市在膨胀过程中,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大量的流散劳动力涌向生存机会更多的长安,洛阳、扬州等大城市,二是随着商品经济和城市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向京城积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盛之国,都城长安以其宏伟、严整而享誉世界,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截至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据估测,长安城域内人口数量约为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长安等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一是方兴来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所需从业人员。两者相辅相成,吸纳了一批批外来劳动力的到来。 这些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承担了都城建设的重要任务,活跃了长安的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商业和服务业的需求,解决了随着城市发展居民日益增长和拓展的日常需求,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饮食、人力、公共卫生、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需求。这一时期,为城市日常生活所需求的行业不仅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还逐漸向规模经营、专业化方向发展。据《唐国史补》载,长安城东西两市的餐饮业就很发达,三五百人的礼席,“立待可办”;从事相同的行业的外来务工者往往聚居在同一区域,有些街道也明显带有行业的特色,如马行街,、牛行街,鸡儿巷等。这说明外来人口不断从流动人口转为常住人口,形成环绕城区并不断扩展的商业和生活区。如果说唐朝前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流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生活的需要,官府对农民和工匠居住地和户口限制的松弛,长安外来人口的涌入更多是出于主动行为。安史之乱后,户藉流散得严重,导致官府掌控的户籍仅为玄宗天宝年间的三分之一,其中还有五分之二属于“浮寄人口”,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以致唐德宗朝宰相杜佑对此忧心忡忡,感叹“出租赋者减耗若此,食租赋者岂可仍旧”(《通典·职官二十二》) 唐朝对这些涌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到底如何管理,虽未见出台严格的措施,但通过些官府颁布的具体措施和条文,可知总的趋势是对外来无户籍人口的限制逐渐松弛:一是唐德宗建中元年由宰相杨提出并推行的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居住地原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流动人口的身问是,也使国家有可能重新掌拉大量流夫的人口;是坊郭户成为城墙内及周边附郭居民的正式称谓,不仅纳入城市营理的范围,也成为有别于乡村户的主要标志。三是中央官府在招聘和选用执役杂使人员时,对一些重要和关键岗位有户口的限制,如规定在选用门仆时,必须“取京城内家口重大、身强者充”,但在某些岗位,对“浮寄”人口给予了更寬松的政策,即给出路、给机会,甚至还有特殊政策。如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卫尉寺奏请幕士、供膳、掌闲并杂匠等“取浮逃无籍人充”。皇帝不仅认可了卫尉寺的奏请,还下令,此后如果这类职役空缺,令各部门“先取浮逃及无籍”人,并委御史中丞监督执行。 (摘编自宁欣《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宋时期人口之所以向大城市聚集,是因为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向大城市聚集。 B.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生活的需要以及唐朝官府对农民和工匠户口限制管理的放松,此时长安外来人口涌入更多是主动行为。 C.安史之乱后老百姓流离失所,被迫向大城市聚集,导致官府掌控的户籍流散严重。 D.从一些具体措施和条文看,唐朝对涌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进行管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重点论述了唐朝城市人口不断涌入的原因及涌入人口的类型。 B.文章第二段引用《唐国史补》的记载说明了唐朝的一些服务性行业逐渐向规模经营、专业化方向发展。 C.从文章第三段中可以看出唐朝政府在招聘和选用执役杂使人员时,对流动人口并没有任何限制。 D.这篇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史书上的材料,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朝流入城市的外来人口,主要从事建筑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B.唐朝前期,流动人口大多是被动涌入城市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流民开始主动涌入城市。 C.杨炎推行两税法,改变了流动人口的身份问题,同时也使国家重新掌控大量流失的人口。 D.唐玄宗“先取浮逃及无籍”的命令,体现了唐朝政府对流动人口给予了更宽松的政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燕南园66号 王雪瑛 春日,徜徉在北大燕南国,一路走来都是清风拂柳,还不时为不知名的花儿驻足留步。穿过燕南因北面的石阶,迎面相遇的是花神庙碑,这是两座历经300多年春风秋雨的莳花碑,传说是献给花神的。 我想象着90年前,冰心轻盈的身影在春花间穿过。花神庙碑的近旁就是一个葳蕤葱绿的园子,鹊们正享受着树上树下起起落落的快乐,一侧的2层西式小楼安静倾听着喜鵲不知疲倦的喳喳声。看见66号的门牌了,我知道这里曾经是冰心和吴文藻的家园。 这是当年的新房。男主人最大的创意是请木匠在一楼书房的北墙做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架,其余室内布置及庭院整修,全部都让充满审美情趣的冰心设计和操持。 冰心的客厅俨然成了散发着书香和文化气息的阅览室。清式茶几和靠背椅后面的墙上,悬着四幅条屏;欧式壁炉上,则挂着西方的风景照片。客厅里最多的还是书。他们订了许多报纸与学术刊物,平时就摆放在一张半圆形的雕花红木桌上,每当朋友和学生们来访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到这里,随手翻阅一下新来的书刊。 冰心在院子里种植了不少花卉,丁香、薔薇、玫瑰……在清风里,在晨光中,在月光下,在他们读书写作的余暇,可以随时倾听花语,呼吸带着花香的空气……这是一段书香伴着花香的日子。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华的战火在中国大地上蔓延。1938年,北京的高校南迁。7月的深夜,皎皎空中孤月轮,茫茫大地对月眠,燕南园66号的灯光依然亮着,照着不眠不休的主人。冰心看着熟睡中的8个月大的女儿,一边快速地整理东西,熟悉的家一点点空旷起来,仿佛冬日的大树,只剩下苍劲的骨骼。从1929年新婚后双双搬入燕南因,到此时带着女儿离开,冰心以燕南国66号为家已经9年了。此去南下昆明,会是短暂的告别吗? 1946年7月,冰心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因。66号小楼还在,但当年种下的丁香、紫藤、月季玫瑰踪影全无。楼里更是面目全非,临走时她亲手封好,藏在二楼壁柜里的几十盒笔记和教材全部消失不见。原来,日军曾闯入燕京大学大肆劫掠。 锥心的疼痛让她泪如泉涌,她来到未名湖畔,绿柳轻扬,碧水清亮,塔影清俊,这里是永远的家园。她从午后坐到了傍晚,思绪随着湖水流动荡漾,“心里渐渐从荒凉寂寞,变成觉悟和欢喜……我还健在,我还能思想,我还能叙述,我还能描写,我还能传播我的哲学……” 时光流转,世事变幻,冰心不仅重建了自己的家因,更是以爱和智慧建构了精神的家园。巴金曾对冰心说:“有你在,灯亮着。” 冰心留学美国时,曾经委托表兄请梁启超先生为她书写了条幅:“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此后无论是远涉重洋万水千山,还是光阴荏苒几十春秋,冰心始终将此条幅随身携带,在哪里安家,就在哪里悬挂。这句话也成为她自身气度和品格的最好注解。冰心,拥有的是历经岁月风雨冲刷后的淡定与从容;冰心的家,有着温润的文化,生动的典雅。 燕南园66号,岁月无法抹去往日的记忆,年年新春,岁岁新绿,每当清风吹过,风动叶摇,叶叶苍翠犹如往日的回忆,以爱和智慧建立的精神家园是永恒的。 不知不觉间,天际的蔚蓝变得更加深邃了,燕南园66号沉浸在暮色中。“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此刻冰心的诗向在我的耳边响起,越过了时光的长河,我看见了春水的涟漪和繁星的闪烁……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燕南园66号”是冰心生活创作之地,更是用爱和智慧建立的精神家园,围绕它谋篇布局、情节紧凑,叙事简洁。 B.抗战时期,冰心被迫南迁昆明,重返燕南园66号后,家园被毁、资料被掠令她痛心,但也激发了她重建家园的决心。 C.冰心始终以梁启超所赠的对联作为对自身气度和品格的注解;巴金对冰心的赞美敬慕,也从侧面突出了冰心的人格魅力。 D.本文语言典雅优美,写景细腻生动,南迁前“燕南园66号”和重返后“未名湖畔”的环境描写,很好地村托了冰心的心情。 5文章第12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请贫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融合将在21世纪完全实现,人类未来生活将发生巨大改变,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而作为人工智能从业者,旷视(Face++)创始人兼CEO印奇则认为机器不会完全取代人类,他表示;“ 人类非常善于利用新技术对自身进行变革,人类自身的演化会跟技术的演化一起发展,随着技术的演化加快,人类自身的演化也会越快。与其说机器会在某一眸间超过人类,不如说人类和机器会逐渐融合并且会早于机器超过人类。 印奇自称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一直对技术抱有乐观的态度,并认为技术的本质是让世界变得更好。他认为,人工智能的第一个阶段是替代一部分″lowleve″的底层工作;第二阶段则是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人用机器来增强人的能力实现人机融合;第三阶段才能达到人与机器共生共存的状态. “人类最有优越感的是拥有神奇的大脑。人工智能可以看作对大脑的模拟,深度学习本质上是比较初级地对人类大脑进行模拟的一种算法,虽然这套机制还缺少很多复现技术,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像人脑的运转原理,也许这在未来十年中就可能实现。”印奇表示。 他说,随着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快速推进,人像识别、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在金融、物联网行业广泛应用,旷视也正在帮助公共安防搭建科幻影片中才能看到的天眼系统,让智能援像头成为24小时在岗的保安。 而人工智能技术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印奇和尤瓦尔·赫拉利的看法大致相同。他们认为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会加大阶级差异,当一些人利用基因技术和一些人工智能能力将以往由基因决定的记忆力和运动能力增强的时候,就会出现有资源的人越来越强的阶级分化现象,他们可能会通过技术的方式对核心资源进行革新。 (选自《未来进化·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生活》,有删改) 材料二 全球知名专业服务公司埃森哲在最新研究《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中谈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激发经济增长。第一,人工智能创造了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能够解决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人们称其为“智能自动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第二,人工智能对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将进行有力的补充和提升,提升员工能力,提高资本效率;第三,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基于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整体影响的模拟分析,并结合行业熀模数据,埃森哲进一步解读了人工智能对中国15个行业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研究显示,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到提升2%、1.8%和1,7% 选自“中国经济网“《人工智能或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至7.9%》,有删改) 材料三 全球五大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 Facebook、苹果、微软都在做人工智能,机器换人已成为无法阻挡的趋势。麦肯锡近期的一份报告对全球800多种职业所涵盖的2000多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50%的工作可以通过机器实现自动化,这意味着许多行业生态将被改变,像是翻译、医疗、财会等行业许多岗位的人可能会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人工智能在摧毁一些岗位的同时也能造就一批新职业,比如开发人工智能科技和应用等。所以基本上会是一个重复性工作消失,创意性工作产生的过程。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世界智能大会”上表示,在人与机器的竞争中,人是有智慧的,而机器只能是智能。人类要明白人类应做什么、机器应做什么,要尊重和敬畏机器的智能,但不要害怕机器,机器不可能代替人类。 (选自“风凰网”《未来50%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会让人机融合在21世纪完全实现,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 B.旷视搭建的在科幻影片中才能看到的天眼系统,已在公共安防方面广泛运用,让智能摄像头成为24小时在岗的保安。 C.埃森哲公司的研究表明,中国将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是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 D.麦肯锡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翻译、医疗、财会等行业许多岗位的人可能会面临着失业的威助。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印奇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虽然技术的发展会使机器超过人类,但最终会实现人机融合、人机共存。 B.材料一告诉我们,当有资源的人通过技术的方式将决定人的记忆力和运动力的基因增强的时候,就会出现越来越强的阶级分化。 C.根据材料二可知,人工智能激发经济增长的方式有创造虚拟劳动力、补充和提升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推动行业的相关创新三种方式。 D.在谷歌、亚马逊、 Facebok、苹果、微软五大科技巨头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会改变许多行业的生态,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E.机器会取代人类吗?对于这个问题,尤瓦尔·赫拉利显得悲观,印奇的看法比较乐观,马云则肯定地表示机器不会取代人类。 9.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瑄,河津人。性颖敏,甫就垫,授之《诗》 《书》,辄成诵,日记千百言,至忘寝食,举河南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擢授御史。出监湖广银场、学益进,以继母忧归。正统初还朝,举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开示学规,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王振语三杨:“吾乡谁可为京卿者?以瑄对,召为大理左少卿。三杨以用瑄出振意,欲瑄一往见。瑄正色曰:“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吾不为也。”其后议事东阁,公卿见振多趋拜,瑄独屹立。振趋揖之,璀亦无加礼,自是衔瑄。指挥某死,妾有色,振从子欲纳之,指挥妻不肯。妾遂讦妻毒杀夫,下都察院讯,已诬服。瑄及阿官辨其冤,三却之。都御史王文承振旨,诬瑄故出人罪,振复讽言官劾受贿。论瑄死,系狱待决,瑄读《易》自如。及当行刑,振苍头忽泣于囊下。问故,泣益悲,曰:“闻今日薛夫子将刑也。”振大感动。会刑科三覆奏,兵部侍郎王伟亦申救,乃免。起大理寺丞。也先入犯,分守北门有功。苏州大饥,贫民掠富豪粟,火其居,蹈海避罪。王文以阁臣出视,坐以板,当死者二百余人,瑄力辨其诬。文志曰:”此老倔强犹昔。”然卒得减死。王文、于谦下献。石亨等将置之极刑。瑄力言于帝,后二日文,谦死,获减一等。已,见石亨、曾吉祥乱政,疏乞骸骨。帝心重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固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B.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C.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D.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试,明代在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的被称为秀才,可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B.趋拜,趋走拜谒、泛指请安、问候时所行礼节。趋,快走;拜,表示敬意的礼节。 C.《易》,《易经》,与《诗》《书》《礼》《乐》《春秋》合称为“六经”,为儒家经典著作。 D.乞骸骨,这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薛瑄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初上私塾,先生教给他《诗》《书》,他就能背诵,每天能记成百上千的字,学习废寝忘食:出朝监湖广银场时,学问更有进步。 B.薛刚直不阿,不惧死亡。他不愿趋附因私而提举自己的王振,不怕得罪王振、王文、石享等权贵;被诬陷人狱之后,即将被处决时,仍读《易》如故。 C.薛瑄秉公断案,体恤民情。为给指挥之妻申冤,与同僚三次退回该案件;为救王文、于谦向皇帝极力陈说;苏州贫民走投无路而犯罪,竭力为其辩护。 D.薛瑄居官有为,受人爱戴。他勤于教务,曾被敬称为“薛夫子”;力纠冤狱,连王振的仆人都同情他的遭遇,曾被兵部侍郎王伟多次申救,后得皇帝的器重。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璀正色日:“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吾不为也。” (2)都御史王文承振旨,诬瑄故出人罪,振复讽言官劾瑄受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 宋 吴文英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雄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①。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②、一曲《紫云③回》,红莲折。 [注]①欺葛:杜甫《端午日赐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葛衣。②双成:西王母身边仙女董双成,这里借指歌伎。③紫云:唐时歌伎名,为李愿所蓄伎。杜牧赴李愿家中宴,见之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诸仗回首破颜。因有曲子《紫云回》。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该词境界幽静,“闲“字是一词之骨,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本无忙闲感觉,冠以“闲“ 字方面烘托黄昏的静谧,另一方面村托词人的无聊心境。 B.“春不断、享台成趣,翠阴蒙密”描绘庭院景色,春意盎然,亭台相映成趣,绿阴密密覆盖,乃是一片安静、富有雅趣的景致。 C.“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以动村静,檐下的小燕子飞走,再也听不到呢喃声了,帘间显得十分寂静:;帘外水池中金鱼游动的影儿转来转去。 D.“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中的“似“浅”二字用得极准确,“欺“字灵动,奇巧。不说衣单,而说天凉(气候)欺负葛布之衣。 E该词上片重在描述园中晚春的景色,下片重在议论园中与朋友聚会之乐。词中隐约透露词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韵味隽永。 15.这首词的下片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 ” (2)《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 , ”。 (5)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雁门太守行》:“ ,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第Ⅱ卷(表达题共7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1921年,风雨如磐,真理的星星之火划破漫漫长夜,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带领古老民族焕发新的生机。 ②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称得上是一个火炬手,有他点燃火种,领跑,薪火相传,才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周而复始。 ③近来,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连遭重制,各方均预测“伊斯兰国”距离支离破碎已为时不远, ④将网络世界搅得鸡犬不宁的勒索病毒通过系统漏洞进行传播,一台中招可能就会感染局域网内其他电脑,传播速度很快。 ⑤作为肯负责、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身处社会,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和处理各种矛盾与问题,和光同尘是不足取的。 ⑥春天来临,许多城市绿化工作提档升级,开展种花植树活动,美化城市环境,让市民生活在“精、细、雅、洁”的林下风气之中。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引力波的被证实,集齐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的最后一块“拼图”,这仿佛向人们昭示,宇宙总会依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历史的脚步从未被暂时的纷扰打乱。 B.“十三五”时期,我国要继续提速降费行动,特别是实施宽带乡村和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加快偏远的农村地区4G网络覆盖工程建设。 C.海淀区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杜绝校园伤害事件不再发生,确保每一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D.机动车保有量的剧增和高频率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祸首,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雾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你家父德高望重,闻名遐迩,改天我去拜访他老人家。 B.朋友从海南度假回来,给我带了当地的土特产,我非常开心地笑纳了。 C.我在人文学院是年长的老师,大家对我都比较厚爱,我享受到了较多的空间。 D.你和我大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惠存着,它带给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容易从体内流失,① ,因此只能通过食物摄取。② 。水果中,酸枣、鲜枣等的含量最多;蔬菜中,辣椒菠莱等的含量丰富。蔬莱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但因植物组织中含一种抗坏血酸酶,使蔬菜中的维生素C久储后易被破坏;另外,加热、酸、碱都可使维生素C被破坏,③ 。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小孩在一家商场看到一双漂亮的鞋,那精美的外观让他心动,想到同桌有双漂亮的鞋。于是哭闹着非要买下。父亲被逼无奈,只得买下,但要他保证,买下就一定要穿。小孩穿上后才发现是双木鞋,走起路来很不舒服,以后的日于里,这双鞋让他受了很多罪,父亲再也没有逼小孩穿这双鞋,但他却不肯原谅自己,把那双鞋挂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时刻警醒自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论述思路]奉文论述的重点是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前两段重点论述了城市流动人口的来源、作用和由此带来的影响,最后一段重点论述了唐朝是如何管理这些流动人口的。 1.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果关系不当。C,“被迫向大城市聚集“于文无据。D,”没有进行管理”错,原文最后一段列举了管理措。 2.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并没有任何限制“说法不对,第三段说“对一些重要和关键岗位有户口的限制”。 3.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改变了流动人口的身份问题,同时也使国家重新掌控大量流失的人口”错,缺少限定词,文中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也使国家有可能重新控大量流失的人口”。 4.C“冰心始终以梁启超所赠的对联作为对自身气度和品格的注解”错,文中“这句话也成为对她自身气度和品格的最好注解”为作者的理解评价,而并非冰心的做法。 5.答案①自然引出燕南园66号及其主人,且与结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体:②以动衬静,以喜鹊的闹村托出燕南园66号的宁静;③”莳花碑””传说是献给花神的”,别有深意,借以衬托冰心形象 6,答案①引用冰心诗句,正是对冰心温润典雅、淡定从容的人格品质的高度概括;②暗用冰心诗集名称,一语双关,突出了冰心和其作品恒久的影响力;③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追念、崇敬和赞美之情。 7.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是“旷视也正在帮助公共安防搭建科幻影片中才能看到的天眼系统”,从中可以得出,旷世并不是搭建天眼系统的主体,且该系统并未广泛运用。 8,CE[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井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会使机器超过人类”错,原文是“人类和机器会逐渐融合并且会早于机器超过人类”。B,原文是“将以往由基因决定的记忆力和运动能力增强”,并非增强基因。D文中只阐述了“全球五大科技做人工智”能趋势这一背景。 9,①商业化应用愈加广泛,激发经济增长;②很多行业的工作岗位会实现机器自动化,会被机器取代:③推动行业创新,摧毁旧岗位,创造新职业,开辟新空间:④人机融合甚至人机共存可能实现,但机器取代人不太可能。(每点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住意“趋势”,意味着既要立足文本信息,还要合理推断:二要将文本的相关信息全部筛选以便完整归纳概括;三要答案最好呈现逻辑顺序,如按“商业应用、替代工作、创新发展,人机竞争” 的顺序组织;四要应结合分值考虑分条概括。 10.A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为“皇帝内心器重薛瑄,但还是嫌他有些年老,于是准予他退休回家。薛瑄有《读书录》二十卷,其文简明扼要,学者甚加尊崇。薛瑄于天顺八年六月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被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溢号文清”,由此可知,A项正确。 11.A“考中的被称为秀才”错,乡试考中的被称为举人。 12.D文中未提到“多次申救”,“后得皇帝的器重”也不准确。 13.答案(1)薛瑄严肃地说:“因朝廷而拜官授爵,却向弘家谢恩,我不会做的。” (2)都御史王文秉承王振的意旨,诬劾薛瑄故意开脱犯人的罪责,王振又暗示谏官弹劾薛瑄受贿。 解析(1)注意关键词“正色”“拜爵”的翻泽。(2)注意关键词“承”“旨”故”“讽”的翻译。 参考译文 薛瑄是河津人。他天资聪敏,初上私塾,先生教给他《诗》《书》,他就能背诵,每天能记成百上千的字,学习 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后来参加河南乡试,中第一名。第二年又中进士。父亲去世,薛瑄完全按照古礼守丧。宣德年间守丧期满,授任御史。出朝监湖广银场,学问更有进步,因继母去世,他归家守丧,正统初年回朝,薛瑄被举荐为山东提学佥事。他首先制定了白鹿洞学规,宣示给学士,并邀请接见学生,亲自为学生讲课,有才学的人感到他很宽厚,没有才学的人则惧怕他的严厉,都称他为薛夫子。王振问三杨:“我的家乡有谁可做京卿?三杨认为薛瑄可以。于是召薛担任大理寺左少卿。三杨认为任用薛瑄出于王振的意思,想要薛瑄拜见一下王振。薛瑄严肃地说:“因朝廷而拜官授爵,却向私家谢恩,我不会做的。”这件事以后,在东阁议事时,公卿们见到王振多恭敬地小步快走或跪拜,唯独薛瑄屹然不动。王振去向他施礼,薛瑄也不以大礼相还,从此王振对薛瑄怀恨在心。某位指挥去世,其妾美貌,王振的侄子欲纳为妾,指挥之妻不允,妾便诬陷指挥之妻说她毒杀亲夫,指挥的妻子被抓到都察院审讯,最终被诬陷而认罪。薛瑄及同僚为指挥之妻申冤,三次退回该案件。都御史王文秉承王振的意旨,诬劾陷薛瑄故意开脱犯人的罪责,王振又暗示谏官弹劾薛瑄受贿。薛瑄被判决为死罪,在狱中等待处决时,薛瑄仍读《易》如故,到该行刑的时候,王振的家奴在厨房哭泣。王振问他原因,他哭得更加悲伤,边哭边说:“听说今天薛夫子要被处斩。”王振听了大为触动,适逢刑科第三次复核上奏,兵部侍郎王伟也进行了援救,于是免去薛瑄的死罪,后来,薛瑄被起任为大理寺丞。也先入侵,薛瑄镇守北门有功。苏州发生饥荒,贫民抢夺了富豪粮食,焚烧了他们的房屋,逃往海上避罪。王文以阁臣身份巡视江南,定苏州饥民以反叛罪,拟处死二百余人,薛瑄竭力为饥民辩护。王文愤怒地说:“ 这个老头还是像往日一样倔强。”然而最终免了苏州饥民的死刑。王文、于谦下狱,石享等主张对他们施以极刑,薛瑄向皇帝极力陈说,解救他们,两天以后王文、于谦被处死,最终还是减轻了一等罪责。这件事处理完毕以后,薛瑄见石亨、曹吉祥等败坏朝政,上疏呈请辞官归家,皇帝内心器重薛瑄,但还是嫌他有些年老,于是准予他退休回家。薛瑄有《读书录》二十卷,其文简明扼要,学者甚加尊崇。薛瑄于天顺八年六月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被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文清。 14.AE A.“村托词人的无聊心境”有误,村托的是词人的闲适心境,E.词的下片主要抒情,抒发了高朋良友“闲问字,评风月”的幽雅闲适之情。 15.答案 用典。如“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化用了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作者也幻想像陶渊明那样,在田园隐居的生活中享受宁静闲适的情趣,远离官场和尘俗生活的打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