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有没有法治传统?学术界一些人认为,法治是舶来的概念,我国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虽然我国历史上出现过法家思想家,他们的学说理论对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少人还是认为,法家的法是刑法,法家只有刑法之治。这样的看法有其道理、不过也有过于简单之嫌。‎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著称,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法家的“法治”思想产生于我国古代发生社会巨变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试图改变之前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并着手在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国家之间尽可能建立起某种权利义务关系,并以此为联结、以地缘范围为依据建立起国家。国家不再是诸侯贵族的血缘联合,法律使得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整合基础。‎ 法家的法是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这有别于以往古老社会的习惯或者不公开、不外传、只在统治者内部代代相承的治国典则。这种法律是用老百姓容易明白的文字写成的,写成以后是公布的,以普遍规则的形式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结果。这些法律公布以后,一方面使民众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预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约束官吏,使其不能轻易违背法律而任意侵害老百姓。在法家看来,“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才能更好发挥法作为有效治理工具的有效作用。‎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种治国理论,强调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君主是否仁德,而在于法律制度。可以说,将法律视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将“法治”视为一种治国的基本方法,是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质内涵。‎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指导国家这个庞大官僚机器运转的不仅有儒家的“德政”,也有法家的“法治”。在法家“法治”思想指导下,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成文法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历经秦律、汉律、唐律、明清律例,成为中华法系的基石,帮助国家维护长治久安。古代中国能够有效治理非常广袤的地域,并成为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国家,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威力能够触及社会基层,法家思想和成文法系统功不可没。而与法家同时期的许多其他文明形态还是城邦、城邦联盟、贵族联合等,不能不说法家的“法治”思想在那个时期展现出独有的智慧。‎ 不过,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我们今天来看,仍然属于古典的法治,所以不能直接移植过来为我们所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但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包括科学借鉴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 ‎(摘编自武树臣《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和法治统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需要理论依据,法家的“法治”理论就满足了这种需要。‎ B. 以往的治国典则只在统治者内部代代相承,法家的法是国家制定并公布的成文法。‎ C. 学术界有些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有的只是法家的刑法之治。‎ D. 古代中国能够成为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国家,其重要原因是地域广袤和历史悠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文章引论部分采用设问的方法,在论及他人观点的同时,客观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B. 文章从保护民众和约束官吏两个方面论述公布法律的意图,显现法家的平等思想。‎ C. 文章本论部分论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理论宗旨、表现形式、实质内涵及其历史作用。‎ D. 文章指出法家“法治”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法治建设的价值,显现了审慎的思维品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法家“法治”思想试图改变中国旧有的社会结构,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 法家把法律制度放到和君主品德同等的高度,其实质是要借此来调整社会关系 C. 秦律、汉律、唐律、明清律例是中华法系的基石,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 D. 在现代社会,不能借用法家的“法治”思想,因其仍属古典法治。‎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D项“其重要原因是地域广袤和历史悠久”说法错误。由第5‎ 段“古代中国能够有效治理非常广袤的地域,并成为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国家,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威力能够触及社会基层,法家思想和成文法系统功不可没”可知,“法家思想和成文法系统”是“古代中国能够成为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国家”的重要原因。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从保护民众和约束官吏两个方面论述公布法律的意图”“保护民众”说法错误。由第3段“一方面使民众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预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约束官吏,使其不能轻易這背法律而任意侵害老百姓”可知,法律的意图是约束民众和官吏。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只代表”表述过于绝对。由第2段 “法家的‘法治’思想产生于我国古代发生社会巨变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可知,并无“只”字。B项,“把法律制度放到和君主品德同等的高度”曲解文意。由第4段“强调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君主是否仁德,而在于法律制度”可知,法家把法律制度看得比君主品德更重要。D项,“不能借用法家的‘法治’思想”说法错误。文章第6段说“不能直接移植过来为我们所用”“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包括科学借鉴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可见法家的“法治”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只是不能不加思考地照搬。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教育部公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严格落实小学“零起点”教学,努力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行为,为幼儿健康快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长期以来,一些幼儿园抢先实行“小学化”教育,更有甚者推出“幼升小”应试强化补课班。不愿看到自家孩子落后的家长们纷纷给孩子报名。这种“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无异于揠苗助长。‎ 要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职能部门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另一方面,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做好,引导小学严格按“零起点”教授拼音、数学,绝不允许“抢跑”,更不能把责任丢给家长。‎ 对于广大家长而言,也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去小学化”不仅有利于孩子接受素质教育,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只有拿出有力的监管行动,对“提前学”坚决说不,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去小学化”。否则,只要社会有需求,幼儿园的“小学化”乱象就难以禁绝。‎ ‎(摘编自吴学安《幼儿园“去小学化”要出实招》,《经济日报》‎2018年9月5日)‎ 材料二:‎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结果显示,81.1%的受访者表示周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91.4%的受访者发现很多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有“抢跑”的心理。‎ 所谓的“抢跑”优势,其实并不存在。从孩子发育与成长的规律而言,有些知识不需要过早学,“抢跑”不仅没用,还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如过早识字可能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过早学习知识可能影响孩子右脑的发育,而左右脑平衡发育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谁都知道,为何家长们还会对这种超前培训趋之若鹜呢?‎ ‎“像公立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学得简单,那之后上小学怎么办。有些重点小学是要提前面试的,面试都很难。”一位妈妈的无奈之语,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彻底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有赖于科学教育理念的回归、幼儿园师资水平的提升以及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摘编自胡欣红《幼儿园“小学化”,拔苗助长要不得》,《燕赵都市报》‎2018年9月8日)‎ 材料三:‎ 幼儿园“小学化”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 60.5%的受访者认为幼儿园“小学化”违背孩子成长和教育规律,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51.8%的受访者认为这会限制幼儿想象力,影响其全面发展,50.1%的受访者认为这会扼杀幼儿的学习兴趣,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47.5%的受访者认为这会让孩子无法享受童真时光,抹杀幼儿天性,40.4%的受访者认为这会让家长攀比、“抢跑”的心理愈演愈烈,26.6%的受访者认为这会造成幼儿入小学时成绩相差悬殊,不便开展教学,16.4%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导致不合规、不合法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泛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近年来“三年级现象”不断引起关注。该现象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学了一些小学知识、进小学时测试分数很高的孩子,到三年级成绩开始下滑;而另外一部分在幼儿园游戏玩得很充分、各方面发展很充分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开始超过一年级时表现更亮眼的孩子。‎ ‎(摘编自杜园春 顾凌文《幼儿园“小学化”会带来什么》,《中国青年报》‎2018年8月23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处落后,提早对孩子进行“小学化”教育,这实际上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B. 幼儿园“小学化”其实危害非常多,限制幼儿想象力,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子全面发展,扼杀孩子的兴趣等,但很多家长只看到眼前。‎ C. 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小学“零起点”教学,让幼儿拥有健康快乐发展的环境。‎ D. 幼儿园“小学化”不是好事,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习一些小学知识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考试成绩都很好,但是升入三年级以后成绩就会开始下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周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九成以上的幼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抢跑”的心理。‎ B. 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是有规律的,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出现“抢跑”现象,可能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比如过早让孩子识字,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发展。‎ C. 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很多家长表示无奈,因为有些重点小学提前面试时,试题很难,如果在幼儿园不学一些小学的知识,很难过关。‎ D. 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普遍,已经引起相关门的重视,同时很多人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这说明这一现象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治理这一现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6. 如何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A ‎ ‎6. ①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②建立完善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③小学应严格遵守“零起点”教学。④广大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⑤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习一些小学知识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考试成绩都很好”错误,材料三对“三年级现象”进行分析时,说的是“在幼儿园阶段学了一些小学知识、进小学时测试分数很高的孩子,到三年级成绩开始下滑”,并不是所有孩子“成绩都很好”。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九成以上的幼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抢跑’的心理”错误,材料二中说“91.4%的受访者发现很多幼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抢跑’的心理”,并不是“九成以上的”家长在教育方面有“抢跑”心理。故选A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如本题要求概括“如何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一段提到《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努力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行为,为幼儿健康快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第三段提到“需要职能部门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据此可概括出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由第三段的“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另一方面,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做好,引导小学严格按‘零起点’教授拼音、数学”,可概括出建立完善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小学应严格遵守“零起点”教学;由第四段的“对于广大家长而言,也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可概括出广大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由第五段的“只有拿出有力的监管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去小学化’”可概括出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樊的烦恼 袁良才 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 周健是个能人,经营着一家渔家乐,吃住都方便,再说老樊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还沾亲带故,没啥好拘束的。‎ 老樊刚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他立马感受到“人一走,茶就凉”,这话简直是千古以来至理名言,他眼下正被这六个字折磨得心烦意乱,恨得牙根痒痒。‎ 那天老樊在家里实在憋得慌,就出去转转,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 老樊首先看见的是传达室老汪。老汪是老樊的扶贫对象,当时的樊局长就把老汪弄到单位当了保安,一下子就脱了贫,老汪一直对他心存感激,视之为恩人。‎ 今天怎么啦?老樊感觉老汪脸上的笑容没有过去灿烂了,跟自己打招呼没有过去恭敬了。老樊心里很生气,没想到你老汪也是个势利小人!当然老樊是有涵养的,他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对老汪干笑两声,道声谢谢,轻车熟路地上到二楼。‎ 办公室主任小魏恰好在,见了老局长,立马让座,敬茶,陪老樊有一句没一句地寒暄。老樊不时点头,微笑,间或应答,实际上老樊心里相当不爽:办公室不可能不准备太平猴魁,可小魏只给自己泡黄山毛峰!老樊越想越气,终于忍不住了,皮笑肉不笑地起身告辞。‎ 老樊出门时与郑局长差点撞个满怀,老樊脱口而出:“大郑啊!”有礼节性解释道:“我路过单位,过来翻翻报纸,老习惯,一时难改。”‎ 郑局长热情地说:“您没事就到局里多转转,我还有不少事要求教您呢!今天不巧,我正要带魏主任他们下乡调研,改天再陪您聊。”‎ 老樊只觉脸上一阵火烧火燎,这不明摆着下“逐客令”吗?这个白眼狼,你接任局长也有我向组织上推荐之功嘛。罢罢罢,老樊昏头昏脑地从单位大楼逃也似地出来,决计永远不再踏这里一步了。‎ 老伴被老樊闹腾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也瘦了一圈。她担心老樊这样下去……她简直不敢想下去。‎ 听说老头子想去乡下老家散散心,老伴自然求之不得,担心他身体,要陪他去。老樊眼一瞪,没好气地说,我够烦了,你也来烦我?我一个人去就行!‎ 但老樊只在发小周健家住了一夜就打算回去了,他感觉发小老两口貌似热情如旧,但实质上也变了。老樊是从一个小细节——一盘菜里琢磨出来的。‎ 老樊最爱吃“香辣酸菜鱼”,菜是老白菜腌菜或雪里蕻腌菜均可,鱼非乌鱼片不可,这叫黄金搭档,绝配,细嫩爽滑,口感最好!以前每次去老周家,周健都给老樊做这道他的最爱。这回做是做了,食材却以次充好,换上了胖头鱼片。老樊顿觉胃口全无,食之无味,象征性地吃了几口菜,喝了二两酒,饭都没吃,就说饱了。‎ 第二天,老樊起得很早,眼圈是黑的,眼袋更明显了。老樊打算吃过早饭就走,这里他也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 老周两口子还没起床,大门关着。老樊本想开了门出去,到村里随便转转,乡下早晨的空气真好!但他怕遇见熟悉的乡亲,遂断了这念头。只坐在客厅沙发上发呆。‎ 突然,窜出一条小宠物狗,通身雪白像个滚动的小雪球,冲到老樊跟前汪汪直叫。老樊感到奇怪!这是周健家养的宠物狗,听老周说,是什么“博美”,英国名犬,老周两口子叫它“小不点”。按说这狗跟自己也不是不熟啊,原来每次来它都摇头摆尾,打拱作揖,要么翻筋斗,今天怎么也翻脸不认人,对自己又扑又吼的?‎ ‎“让你,这个畜生,也狗眼看人低!” 老樊正想着,那狗竟扑咬起老樊的裤脚来。老樊终于忍无可忍了,一脚踹去,“小不点”退缩回去,呜呜哀鸣。‎ ‎“樊局长,‘小不点’这是叫您给它开门,它好出去方便呢!这狗,贼爱干净。”老周爱人打开大门,一团雪球闪电般滚了出去。‎ ‎“啊?”老樊吃惊地长大了嘴巴。接着,老樊像想起了什么,叹口气道:“嫂子,我已经不当局长了,退休喽!”‎ 老周边穿外衣边走下楼来,朗声说:“退不退休,跟我没关系!冬天乌鱼爱沉到深水里,甚至煨泥巴,难捕。我今天再去试试,争取让老朋友吃上正宗的‘香辣酸菜鱼’!”‎ 老樊的脸一下子红了。‎ 红了脸的老樊心情却好起来,哈哈笑着说:“人好,水也甜哩!我这就打电话,叫你弟妹也下来,我们多住几天!”‎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3月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老樊“实在憋得慌”,“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原因在于不适应突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变化。‎ B. 小说中老樊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它们既是对老樊退休前生活境遇的有力补充,也是解读老樊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 C. 老樊从拒绝老伴陪自己下乡到结尾主动提出让老伴到乡下小住几天,既表明他被周健夫妇的热情、真诚所打动,又表明他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彻底释怀。‎ D. 小说讲述了退休局长老樊经历的“人走茶凉”“人情冷暖”的官场故事。作者讽刺官场司空见惯的势利的同时,于结尾处彰显了普通百姓的真诚良善。‎ ‎8. 巧妙的设置往往能使简单的情节尺水兴波。本文在情节设置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两种,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老樊,也有人认为是周健,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案】7. C 8. ①悬念。小说开头写老樊决定去周健家是为了“散散心,消消火”, 使读者急切想知道老樊心中冒“火”的原因。制造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 使得情节更加紧凑。‎ ‎②误会。周健请老樊吃“香辣酸菜鱼”,没有用老樊最爱的乌鱼片,用的是胖头鱼片。老樊认为周健故意轻怠自己,后来才知道误会了好友。这样的设置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效果。‎ ‎③对比。老樊退休后,老汪、小魏等人对老樊的态度和周健对老樊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樊退休前后老汪等人对老樊的态度也存在对比(从老樊的心理活动可读出)。这些对比突出了老樊巨大的心理落差,有利于塑造老樊、周健的人物形象,突显了小说的主旨。 ‎ ‎9. 答案一:老樊。首先,老樊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小说的标题与老樊有关,主要内容也是围绕老樊的烦恼展开的。其次,老樊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二:周健。首先,作者虽然对周健着墨不是最多的,但小说正是通过对周健待人真诚、重情重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彰显了本文的主题思想。其次,小说写老汪、小魏和郑局长也是为了衬托周健。‎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可知,“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释怀”属过度解读。故选C。‎ 点睛:此类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结合文本内容“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分析可知,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结合“这回做是做了,食材却以次充好,换上了胖头鱼片”“冬天乌鱼爱沉到深水里,甚至煨泥巴,难捕。我今天再去试试”分析可知,用了误会设置情节,使情节突转,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效果。结合文本第五、六、七、八、九节内容分析,老樊退休后,老汪、小魏等人对老樊的态度形成对比,老汪、小魏等人的变化和周健的不变形成对比等,有利于塑造老樊、周健的人物形象,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谁是主人公,要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及其对主人公的作用;要分析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主人公性格展示所起的作用;要分析小说塑造主人公了怎样的性格及通过该主人公表现什么主题。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如认为主人公是老樊。全文主要围绕老樊退休这件事情展开的,主要内容写老樊的烦恼。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刻画了老樊这个人物形象。如果认为主人公是周健也可以,结合文本结尾内容分析可知,周健待人真诚、重情重义,显示了本文的主题。周健的表现和前面老汪、小魏和郑局长等人形成对比,凸显周健的人物形象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人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 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 ‎[注] 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在殿廷上亲发策问考试,故又称殿试、御试,廷试第一按惯例应被点为状元。‎ B. 驿是古代接待传递公文的差役和来访官员途中休息、换马的处所,后也有为普通人传递信件和物资的功能,多临交通要道而建。‎ C.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书中也记载一些奇禽异兽。因书中一些内容出自神话传说,故其记载未可全信。‎ D. 两宫在封建朝代多指皇帝和皇太后,也有指皇帝和皇太子或东西二宫皇太后的,在本文此处应该指皇帝和皇太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敞学识渊博。他不但熟知契丹的山川道路,而且对顺州山中一种形状像马却能猎食虎豹的异兽,也能随口说出其名称,并引用古书详细解说。‎ B. 刘敞体恤民情。雷塘曾是民田,后被官府征去蓄水,田主未得田地补偿,都失去了谋生之业,刘敞根据旧的田契,最终还田于民。‎ C. 刘敞尽职尽责。知扬州时,他为王甲平冤昭雪;知永兴军时,他不畏豪强,极力惩治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范伟,使范伟认罪伏法。‎ D. 刘敞善于进谏。他为英宗讲读《史记》时,用史书中包含的义理来劝谏皇帝,使英宗明晓他的用意,太后对此也非常欣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答案】10. C 11. B 12. C ‎ ‎13. (1)已经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察到他的冤情,王甲害怕狱吏,不敢为自己申辩。‎ ‎(2)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身体和影子相伴。‎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能为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几个要点,断句要点包括找特殊虚词位置,辨别特殊句式,结合修辞,并适当利用语感来划分句读。本句中“以位”是介宾结构,作为状语后置句的典型,“尧禅之以位”必然要连缀成句,排除AB。“之”字在本句中出现频率很高,“享之”“戴之”对称,固分别于其后断句。后两句有“非……惟”(不是……只是)的结构,可以判定“无他”“惟德”,最后即可轻易划出“光于上下”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后也有为普通人传递信件和物资的功能”错误。驿站专供官府使用,不为普通人服务。‎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极力惩治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的范伟,使范伟认罪伏法”错误。根据原文,刘敞在任期间,范伟虽认罪但未伏法,刘敞调职后,范伟翻供,后来由御史做出了判决。‎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1) 既,已经。敞见而察其冤,省略句,见后面省略了案卷。察, 觉察。畏,害怕。自直,自己申辩。‎ ‎(2)应门,照应门户。僮,僮仆。茕茕孑立,孤孤单单。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相伴。‎ ‎【点睛】刘敞的表字叫原父。庆历年间考中进士,在廷试中排第一。负责誊写校勘的官员是王尧臣,他是刘敞妻子的哥哥,因为有亲属之嫌报名应试,于是就判定他为第二。刘敞先做了蔡州通判,又入职集贤院,任尚书考功一职。‎ 刘敞奉皇帝之命出使契丹,刘敞向来就通晓山道水路,但仍让契丹人带领着他前行,从古北口到柳河,迂回曲折几乎有一千里路程,契丹人想要夸大道路险阻遥远。刘敞质问契丹翻译官说:“从松亭往柳河方向走,非常直接又不费力气,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故意取道这里?”契丹翻译官回头看着刘敞既惊骇又羞愧地说:“确实这样。只是自与大宋通好以来,设置驿站的路线就是这样,不敢变更。”顺州的山里面有怪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吃老虎豹子,契丹人不能认识这种动物,就来问刘敞。刘敞回答:“这就是人们说的‘驳’”。给他们描述駁的声音外形,并背诵《山海经》《管子》的部分内容使契丹人了解这种动物,契丹人更加的感叹佩服。刘敞出使契丹国回来,请求治理扬州。‎ 扬州的雷塘,是汉代的雷陂,以前是农民的田地。汉之后官府征地蓄水但是没有拿别的田地来偿还百姓,农田的主人都失去了产业。然而雷塘也决堤残损无法蓄水漕运,扬州官员又把它们重新用作农田。刘敞根据唐朝原来的契据,全部偿还给百姓。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但是刘敞最终还是将田地给了农民。天长县审问王甲的杀人案,已经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察到他的冤情,王甲害怕狱吏,不敢为自己申辩。刘敞就将此案交给户曹杜诱,杜诱不能查实平反,而罗织的罪名更加牢固。将要批决定罪,刘敞说:“这是冤案。”亲自审讯王甲。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冤,才敢说出真相。杀人的人原来是富人陈氏。此事在百姓中传颂,把刘敞视为神明。‎ 刘敞因为议论政事与众人意见违背,请求任永兴知军,被授为翰林侍读学士。世家大族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假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挟持当地官员的弊端,多次违反法令。刘敞彻底地惩办范伟的违法之事,范伟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但是没有等到判刑受处,刘敞被皇帝召回朝廷,被任命为三班院,范伟立刻使以前定的罪案改变,甚至改掉了十之四五,最终这案子交由御史来判决。‎ 刘敞陪侍英宗讲习诵读,常常依据经典阐明事理,趁机用这些故事来讽谏。当时两宫正好有小人说挑拨离间的话,谏官有时指责得过于直截了当,(效果不甚明显)。刘敞奉上《史记》给英宗看,到了尧把天下禅让给舜那一节时,拱手对英宗说:“舜这个人身份非常卑贱,尧把尊位禅让给他,天和地顺应尧,老百姓拥戴尧,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只是孝顺父母、敬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之间罢了。”英宗站直身子改变容态,知道刘敞是在用经义名理来暗示劝告他。皇太后听说这件事后,也非常高兴。‎ 刘敞积劳成疾头晕眼花,多次准予告假。病稍好一点时候,又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去做官,被任命为汝州长官。不久改任集贤院学士、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刘敞去世,享年五十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 “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 “葡萄水绿”,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写出水色可爱。‎ D. 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阕的“归来愁未寝”。‎ ‎15. 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答案】14. D 15. 喜悦—忧愁。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内心的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错误。“青山子规啼”应白天游玩时所闻。‎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理解整首词的意思,注意结合词的上下阙内容分析词中的情感变化。‎ 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主人公情感发生了的变化。上阙,从“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看,“暄”写出了春风和暖,“闹”,表现了春日景色宜人,将春水比作葡萄美酒,暗示着游春者为大好春光陶醉,写出了女主人公游春时的喜悦之情,“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是由乐转悲的一个过渡,看起来只是写景,船儿划到一个开阔去处,水平岸低,时闻杜鹃的啼叫,杜鹃的叫声“不如归去”常用来暗示着情亲者的远游未归;从“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看,因听到杜鹃的叫声,联想到远游人未归,而自己一个人独守空房,因此孤寂愁苦涌上心头,春游归来,兴尽怨生,“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写出了长夜难眠,对月独酌已经很长时间,以酒浇愁,愁思更加深重。‎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 ‎ (2)‎ ‎ 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若夫乘天地之正 (5). 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鹜”“御”“辩”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青年人经过专业化的学习,都会成为 ,所以不必鄙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② 三人当初合资创办企业的时候投入资金多少差异很大,所以在年终分红之时就有人提出来不能 ,要有所区别。‎ ‎③ 清华大学偏工程性、技术性、应用性,所以清华大学工程院院士多;北京大学偏理论性、科学性、基础性,所以北大科学院院士多。两所大学都是国内顶尖级的, 。‎ A. 春兰秋菊 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B. 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 各有千秋 C. 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春兰秋菊 D. 各有千秋 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近义成语辨析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辨析时,要抓住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辨析。‎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①强调的是青年人经过专业化的学习,都会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选“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②根据“要有所区别”,可知强调分红时不能不分上下,所以选“平分秋色”; ‎ 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③强大的是两所大学各有长处,所以选“各有千秋”。‎ 故选B。‎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 B.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指出:过滤嘴对吸烟者的健康无益,被丢弃的烟蒂也因无法降解而污染环境。‎ C. 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高速铁路已实现全线贯通,这足以证明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成熟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D. 北京市政协提出建议:应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启动北京市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句式杂糅,“发布”与“指出”是两个主语动作;C结构混乱;D成分残缺,启动工作。所以选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D.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 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B项,“忝列”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是谦辞,此处可改为“名列”;C 项,“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辞,意思是自己胜的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可将“承让”改为“手下留情”;D项, “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可将“忽悠”改为“欺骗”。故选A。‎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牛奶,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也就成了人们喜欢的食用营养品。 ① ,每一百克牛奶中含脂肪就在4克以上,这个脂肪含量对那些身体肥胖和血脂较高的人来说,是个不利因素。目前市面上牛奶的添加物也相当多,如高钙牛奶, ② 。 ③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多饮用牛奶补钙得不偿失,因为牛奶也能促使老年白内障的发生。其原因是牛奶含有5%的乳糖,极易沉积在老年人的眼睛晶状体,并影响其正常代谢,而且蛋白质易发生变性,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而诱发老年性白内障,或者加重其病情。‎ ‎【答案】 (1). ①但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2). ②其中就增添了钙质 (3). ③虽然说牛奶是补钙的良好来源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联系上下句分析作答,上句“喜欢”,下句“脂肪含量高”可从转折关系的角度答题;②是针对添加物说的,故可从增添钙质的角度组织答案;从下句的“但”这种转折关系,很容易想到上句的内容与下句构成转折关系,故可联系“过多饮用牛奶补钙得不偿失”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材料收集后,要进行取舍和整理。材料的选取要适切题目,并注重特色;材料的整理,主要是整合同类,并删去冗繁的部分。‎ ‎【解析】‎ ‎【详解】试卷分析:题干是“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本题考查学生图表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解析流程图。此流程可从下往上读,材料处理分为两个方向,“取舍标准”和“整理方法”。然后再按照“取舍标准”和“整理方法”各自需要注意的事项整合即可。注意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注意字数有限制。‎ ‎【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图文转换的解题思路是:一是在读懂图表上下功夫。无论是图文转换,还是表文转换,甚至徽标转换,前提、要点都在一个“读”上。但就表文来说,要做好“读”的工作,需要先有一个整体把握,即对表头、表中文字、表脚(包括图示)有个综合把握。其次要根据“表”的不同特点去读。表格式要兼顾表格中的多个要素,尤其是“多”和“少”这两头。坐标曲线类要抓住曲线变化的特点;柱状饼状类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其变化情况。再次,特别关注数据,数据是表里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的变化,数据间的比较最能反映表中的问题、观点。此外,注意答题表述细节。如数词的运用,善于从纵向、横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请从“六大素养”中选择两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高二学生更应重视更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联系实际,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责任与担当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就像我们学生的责任主要是抓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        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人人都勇于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社会才会进步。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在他人面前树立起威信,就必须做到四个字--有责任心。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这句话说得十分正确。一个教师想要在他所教的班上树立威信,想要管理好这个班级,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那么他自己身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担当起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切实地负起责任,才会让学生相信他,敬佩他,从而在班上建立了一个老师的威信。        有的人肯定会认为:想要做到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是很困难的事,但在世界上就有人做到了。现在由我来讲述一个实例: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国际大酒店里,来了一位新应聘的服务人员,她找到饭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叫她去打扫厕所。她犹豫了,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考虑再三,她决定还是先听听负责人怎么说再作决定。于是,负责人把她带到厕所,并告诉她厕所要清洁得十分干净,特别是马桶要弄得一尘不染,光滑洁白,饭店负责人一边说就一边开始给她做示范,并且最后还从马桶里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她被饭店负责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了,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一直勤奋的工作,她所清洗的厕所,一向光洁如新,马桶里的水她也喝了不知多少次。她就是后来成功成为了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正是她那种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自己工作极度负责和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使她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千万不能做。《狼来了》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小男孩,就是因为不负责任地乱喊乱叫,才造成在最后让自己也被狼吃掉了的结局。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        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整个社会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 审题:‎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侧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联系三个背景: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侧重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侧重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学生作文最好大题小做,以小见大,从身边入手,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文体不限,可叙事,可说理,也可文学创作,立意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语言注重具体形象和文采。‎ 参考立意: 1、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与科学内涵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2、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学习是新时代学生的必备素养; 3、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担当品质,责任情怀是学生的基本素养。‎ 行文思路:‎ 首段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然后展开论述“承担自己的责任”意义所在,接着举例分析,日本东京的一个国际大酒店招聘的例子,最后重申观点,前后呼应。‎ 素材:‎ ‎1、1920年,美国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下蛋的母鸡,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对过失负责。可他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给了父亲12.5‎ 美元。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2、钟南山,这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这位在天冷时要把听诊器焐热了才给病人诊听的仁爱长者,当致命的疫病袭来时,毅然挑起重担,站到了抗击病魔的第一线。当有关部门宣布“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钟院士站出来说:疫情是得到有效遏制而不是控制,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传播途径搞不清楚,疫情怎么能得到有效控制呢?现在病情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而当民众谈“非”色变时,钟南山又一直呼吁大家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从2002年底开始,钟南山这个名字就与非典型肺炎联系在一起,他曾经抢救病人,开会研究病情……一连38小时没合过眼!‎ ‎3、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更是保护了四个学生的性命。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救援人员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而谭老师,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个张开双臂的永远的姿态……‎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