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2017-01)
2017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2016.12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 刘敏 岳亮 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西域的于阗王国是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商人驻足之处,也是西行东来的僧侣歇脚所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宝殿主尊是佛像,佛像两边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则往往描绘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由此可以看出,丝路上的诸神之间并没有战争,而是安然地保佑着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公元751年,唐王朝与大食爆发战争,史称“怛罗斯之役”。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导致了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随后,中亚撒马尔罕形成了一个造纸中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造纸术从西亚传入欧洲,埃及人的纸草和羊皮纸开始退出舞台。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抛开军事上的胜败不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我们今天最可宝贵的财富。 (节选自《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西文明在初起时代,都诞生过开启文明的巨星,丝绸之路则突破地域隔阂使不同文化走向交融,成为穿越时空的文明长廊。 B.春秋战国时的“草原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前身,两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使其发展成为主干道,到了唐代它就更加繁忙了。 C.一些西方的现存壁画、文献记录及考古发现,都印证了中国文化曾经有过西向传播的事实,且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 D.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虽历经中华王朝不同的好恶态度,但仍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草原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前身,这是东西方交流的商贸之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由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开拓的。 B.中国与波斯的交流持久而友好,双方既有物质层面的众多物品的交易,更有代表精神层面的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流。 C.丝绸之路上修筑的佛寺,为往来于东西方的商人和僧侣提供了方便和保佑,更反映了多种宗教文化的共生共荣。 D.“怛罗斯之役”胜败的影响,相较于以中国造纸术西传为代表的文化交流的意义,其军事层面的意义显得微不足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千百年来始终充满着活力,其意义至今仍对沿路国家、民族的交往产生积极影响。 B.因为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海上丝路在唐代也逐渐建立起来,这与陆上丝路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 C.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不同种族因文化的差异会产生一些激烈的冲突。但在某种意义上,即便是冲突,也无碍文明的交流。 D.怛罗斯之战不经意间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它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多元性、文明交往和和谐共存的鲜明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 曹景行:中国“电视时评第一人” 沈黎明 曹景行祖籍浙江兰溪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曹聚仁是当代文化名人,是早期著名的报人。曹景行自幼敏思好学,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始终手不释卷。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曹景行顺利地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系。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曹景行是个狂热的学习者。除了历史,他还大量选修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以及新闻课程,他甚至花了大量时间自修英文,他认为这是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 经过四年的苦读,曹景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开始跟随前辈学者研究美国和亚太经济现状,成为曹家几代人中又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1987年,曹景行决定举家移居香港。当时很多人对他的举动不理解,一些要好的朋友问他,为何要在不惑之年放弃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举家去香港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谋生。他意味深长地告诉大家:“现在上海和香港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个是计划经济,一个是市场经济,我研究世界经济多年,觉得那里将会是我事业的另一片天空。”他心里还有一种潜意识,想在父亲生活了几十年的香港,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新闻人。 举家迁到香港后,曹景行凭着多年热心阅读和从事研究的知识积累,很快进入新闻行业,在《亚洲周刊》当了一名撰述员。由于撰写的文章观点新颖、文风扎实,他很快升任《亚洲周刊》副总编兼《明报》主笔,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华文报章撰写评论。曹景行前前后后在平面媒体工作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的第一要务是为全家的生存奔波。他和大多数男人一样,整天就是为妻子、孩子、房子奋斗。 生活逐渐安定下来。然而此时曹景行心里又开始波动起来,他觉得平面媒体的工作自己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工作没有一点新意,于是他开始琢磨去做更有意思的事。“当然,一个人一辈子也可以做一种事,但是我的性格好像还是想稍微有些调整吧。我倒不是不安分,只是不想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麻木掉。”随着心中这种不安分的萌动,1997年,曹景行两次出人意料地做出惊人之举,改行做了电视人,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先是加盟了“传讯电视”,主管“中天”新闻频道。数月后,他转入凤凰卫视中文台,这一年是1998年,他已经五十一岁。 加盟凤凰卫视之后,凤凰卫视特殊的运作方式、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曹景行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到充分发挥。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凤凰卫视迅速结合形势推出一档时事加评论的节目《中国人今天说不!》,立刻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由此而催生出一个新的节目形态——时事分析和时事评论。 三个月后,曹景行和同事们觉得这种时评形式应该坚持下去,于是一起在《中国人今天说不!》的基础上创办了《时事开讲》栏目,并于1999年8月23日正式开播。曹景行称《时事开讲》是“比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还简单”的节目。他每天的工作的确简单:挑选题,列提纲,打腹稿,之后的二十分钟,就是他在镜头前“肆意”点评时刻。尽管这档节目从布景到操作都非常简单,可是他精到的评说却迅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人士。曹景行对国际时事的独到见解很快提高了《时事开讲》栏目的知名度,使该栏目成为凤凰卫视的一个名牌栏目,曹景行则被人们称为“电视时评第一人”。此后,《时事开讲》栏目不断获得中国电视界大奖。大器晚成的曹景行,成为华人传媒界的一面旗帜。 2015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当有记者称他为前辈、赞扬他的评论十分深刻时,他微笑着回答:“我只是一名普通媒体人,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节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曹景行认为新闻评论有两个基本立场是一定要把握住的。首先就是要基于事实,新闻评论不是个人主观的发挥。第二是基本的原则立场,所有的言论基调都是从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摘自360百科) ②现在曹先生的观点输出一直没有停止,但平台变了。他透露,网络对传统媒体冲击很大,2008年8月6日北京奥运会之前,他和凤凰新媒体联合推出了“曹景行手机报”,正在试运行。(摘自《“潮人”曹景行退出凤凰卖观点》) ③曹景行说,他比较适应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潮流。他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当年如果蒲松龄能够上网的话,《聊斋志异》一定首先是从网上流传的。(摘自曹景行在湖南大学演讲新闻通讯稿)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大学时,曹景行学习历史、世界经济、国际关系、新闻课程以及英文,说明曹景行为了成为一个新闻人,做了大量努力。 B. 本文在时间表述上充分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如“1999年5月8日”、“1999年8月23日”等,就是典型的表现。 C. 面对记者的赞誉,曹景行说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媒体人,做了该做的事,这是谦虚,是“电视时评第一人”大家风范的体现。 D.曹景行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这说明曹景行对网络言论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认为不应对网络言论进行过多干预。 5.结合文本内容,请概括曹景行有哪些“不安分”的表现。(4分) 6.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曹景行能成为“电视时评第一人”的原因。(5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女人 【多米尼加】胡安·鲍斯 公路上空空如也,没有人,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细长的路伸向远方,像死人一样躺在那里。太阳犹如烧红了的大钢球,悬挂在公路的上空。 公路两旁是荒原,远处是荆棘丛生的山丘。偶尔有几只鸟,几只鹫鹰,落在仙人掌的顶端。只有这些远处的仙人掌,才给人一点生气。 在这条近乎死去一样的公路上,有一个女人,一开始只是一个小黑点,然后渐渐地变大。她穿着破旧的衣服,一动不动地躺在公路上。她不怕毒日头的暴晒,但孩子的哭喊却使她痛心。那孩子,全身巧克力色,他趴在母亲身旁,两只小手使劲地抓她。这个一丝不挂的小孩子感到,灼热的公路很快就会把他的身体烤焦。 他们的家就在不远的地方,但是看不见在哪里。 奇克不停地向前走着,那个黑东西也随之增大。他心想:“莫非是汽车撞死了一条驴。” 他向四下张望,只见一片荒原,远处是山丘。眼前还有一道干涸的河床,似乎在思念着几千年前流经这里的河水。远处,稀稀落落地能看见几株上面立着猛禽的仙人掌。 走到很近的地方,奇克才看出是一个人,还听清楚了孩子的哭泣声。 原来那个女人被丈夫打了,在他们仅有的那间像蒸笼的房子里,她男人扯着她的头发把她毒打了一顿。 “你这个臭娘们!今天我非打死你不可,我叫你不要脸!” “怎么能怨我呢?契佩,没有人打这里经过呀!”那女人竭力争辩道。 “我让你嘴硬!” 说完又是一阵拳打脚踢。 孩子搂住爸爸的大腿。看见妈妈鼻子流血,吓得没命地嚎起来。 女人挨打的原因是她没有按丈夫的嘱咐卖掉羊奶,等男人出门4天后回来,她当然拿不出钱来。她撒谎说奶坏了。其实,她把奶给孩子喝了,她宁肯不要那几个钱,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挨饿哭叫。 她和孩子被赶出了家门。 “你再回来,我就打死你。” 女人躺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奇克带的水只够在路上喝两天,但他却泼在这个女人的头上。女人苏醒过来,他搀扶着她向草房走去,还从衬衣上撕下一条布给她擦净脸上的血。这时,契佩出现在小院子里。 “我不是说过了吗,不准你再回这个家!” 他被炽热的太阳夺去了理智,两眼冒火,好像根本没看见有生人似的就朝女人猛扑过去。就在他举手要打的时候,被奇克挡住了,于是两个男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激战。 这是一场无声的搏斗,两人谁都不说话。只能听见孩子的哭喊声和拳脚声。 女人看见奇克卡住了契佩的喉咙,她丈夫的嘴慢慢地张开,闭上了眼睛,憋得满脸通红。 正在这时,她一眼看见门前的一块又黑又大的石头,她顿时觉得浑身都是力量。猛地举起那石头朝奇克的脑袋砸去,奇克立刻松开了手,双臂一张便无声无息地仰面倒在地上。 鲜血不停地往外涌,契佩愣愣地看着血泊映出的闪光。女人用双手捂住嘴,两只眼睛瞪得老大,她披散着头发飞步跑了出去,她觉得双腿发软。她怕这时有人从这里经过,然而,长长的公路早已像僵死..了一样,一个人也没有,惟有火辣辣的太阳悬挂在空中,荒原的远处,依然是荆棘丛生的山丘和依稀可见的几株仙人掌。 (节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多次提及“荒原”和“仙人掌”,这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场景,同时仙人掌的存在也寓意生活依然存在希望。 B.奇克用仅存的一点饮水泼醒了女人,并搀扶女人回家,看到其丈夫毒打女人,出手相助,说明奇克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 C.体力衰竭的女人在看到丈夫被奇克卡住喉咙的时候,“顿时觉得浑身都是力量”,这种爆发力表现了女人内心深处隐藏的坚强和勇敢。 D.“原来那个女人被丈夫打了”“女人挨打的原因”两处,作者运用了插叙手法,既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又使得小说更加曲折有致。 E.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作为叙述视角,作者可以全知地客观叙述故事,把涉及不同人物的情节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内容显得丰富而集中。 8.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为什么“他们的家就在不远的地方,但是看不见在哪里”。(4分) 9.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加点词“僵死”在文中有哪几重含意。(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巎巎字子山,康里氏。祖燕真,事世祖,从征有功。巎巎幼受业国学..,博通群书。其遇事英发,掀髯论辩,法家拂士不能过之。始受.承直郎、集贤待制,迁.兵部郎中,转.秘书监丞。奉命往核泉舶,芥视珠犀,少不留目。累迁至礼部尚书。 国制,大乐诸坊咸隶礼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先是,文宗励精图治,巎巎尝以圣贤格言讲诵帝侧,裨益良多。顺帝践祚,巎巎侍经筵,日劝帝务学。帝暇日欲观古名画,巎巎即取郭忠恕《比干图》以进,因言商王不听忠臣之谏,遂亡其国。帝察其真诚,虚己以听。 巎巎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未尝缄默。大臣议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属官。巎巎进曰:“民有千金之户,犹设家塾,延馆客,岂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邪!”帝闻而深然之。巎巎以重望居高位,而雅爱儒士甚于饥渴,以故四方士人皆宗之,萃于其门。达官有怙势者,言曰:“儒有何好,君酷爱之。”巎巎曰:“世祖以儒足以致治,命裕宗学于赞善王恂。世祖尝暮召我先人坐寝榻下,陈说《四书》及古书治乱,至丙夜不寐。世祖喜曰:‘朕所以令卿从许仲平学,正欲卿以嘉言入告朕耳,卿.益加懋敬以副朕志。’今汝言不爱儒,宁不念圣祖神宗笃好之意乎?且儒者之道,从之则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人伦咸得,国家咸治;违之则人伦咸失,国家咸乱。汝欲乱而家,吾弗能御,汝慎勿以斯言乱我国也。”达官色惭。 既而出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热疾卒家贫几无以为敛帝闻之震悼其所负官中钱台臣奏以免之。巎巎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巎巎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热疾卒/家贫几无/以为敛/帝闻之/震悼其所负官中钱/台臣奏以免之 B.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热疾卒/家贫/几无以为敛/帝闻之震悼/其所负官中钱/台臣奏以免之 C.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热疾卒/家贫几无/以为敛/帝闻之震悼/其所负官中钱/台臣奏以免之 D.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热疾卒/家贫/几无以为敛/帝闻之/震悼其所负官中钱/台臣奏以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谪”“左迁”是关于降低职务的。 B.“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 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巎巎博览群书,善于论辩。他早年在国子监求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每遇事总是英姿勃发,侃侃论辩,是当时很多忠臣贤士难以超过的。 B.巎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礼部举行宴会,就有歌舞艺人献艺助兴。巎巎对此总是淡然处之,其下属也都是正襟危坐,不敢有轻浮举动。 C.巎巎善于劝谏,方式巧妙。文宗想看古代名画,巎巎借《比干图》中商王覆亡的故事来劝诫。皇帝觉得他态度诚恳,虚心听了他的意见。 D.巎巎擅长书法,造诣高深。他的书法作品,得到了行家的高度评价,认为深得晋人书法的精髓,他的作品也被时人视为宝物,竞相珍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巎巎以重望居高位,而雅爱儒士甚于饥渴,以故四方士人皆宗之,萃于其门。(5分) (2)汝欲乱而家,吾弗能御,汝慎勿以斯言乱我国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东屯北崦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唯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东屯,在今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 1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 诗歌颔联中“空村唯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 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回白首。 E. 诗歌首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寓情于景,尾联卒章显志,直接揭示诗的主旨,这体现了杜诗手法的灵活多样。 1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 , ”两句强调了学习对于提高人的智力和端正人的行为的积极作用。 (2)李白在《行路难》中连用四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苦闷抑郁、惆怅失意的心情的两句是“ , ”。 (3)李煜在《相见欢》中,用俯视的角度形象地描绘了萧瑟秋景的一句是“ ”。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文革期间,身处逆境的周恩来总理为了尽量减少动乱造成的损失,宵衣旰食,呕心沥血,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②华为2015年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榜首。华为,这位世界通讯业的霸主,已在中国通讯行业稳执牛耳。 ③明《大诰》以其通俗的口语化语言、酷烈的律外用刑和对吏治的重点整饬而著称于世,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血腥气味,其刑罚的苛重可谓耸人听闻,但官场风气却并未根本好转。 ④淘宝网红凭借靓丽外形吸引数十万甚至百万粉丝,经营着一家家销售额过亿元的淘宝店,在社交媒体上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远胜过许多文化名人,甚至令诸多大众传媒鞭长莫及。 ⑤西樵山·岭南文旅峰会其间,与会嘉宾实地考查了碧玉洞、听音湖等西樵山文旅项目,不少嘉宾对西樵山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赞不绝口,认为它被评为5A景区是不容置喙的。 ⑥随着神舟十一号的成功返回,景海鹏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位三次登临太空的宇航员,而且和队友陈冬迎接了在太空驻留一个月的挑战,他为中国航天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近日发布,严控失信被执行人在入党、考取公务员、担任国有企业高管等方面将受限制。 B、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在新能源汽车号牌式样设计过程中,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于2016年4月至5月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地组织开展了征求意见活动。 C、袁隆平在总结国内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杂交水稻育种“二系法为主的杂种优势利用”推进到“一系法为主的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 D、教育部表示,到2020年前后,为结束唯分数论局面,我国将正式采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模式,实行有中国特色的考试招生制度。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智能互联是未来发展大势,人工智能的兴起也属必然。①值得注意的是,它②有待完善。随着数据规模的迅速提升,人工智能美好愿景③会受制于相对不足的计算能力。④ ,在认知判断和情感表达上,人工智能研究⑤ 刚刚起步,⑥ 其中还涉及复杂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人工智能向前推进,还有很多理论和基础研究工作有待解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分) 许多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传染病,但人们可以利用这类细菌和病毒的毒素,①,使人产生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这种用来小剂量注射的毒素,就是疫苗。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内产生一种与其相应的抗体物质,②,这样就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③。 21. 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能力,广佛中学学生会计划举办一次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图 请用一段话介绍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安排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根据尹正义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答案2016.12 1、B A项,“都曾诞生过开启文明的巨星”是对“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一句的合理转换。“冲破了地域隔阂”是“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的合理转换。“穿越时空的文明长廊”是“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的合理转换。 B项,“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说明春秋战国、两汉、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有很多条。根据选项句意,“其”在此处代指“草原之路”,而依据文意,成为主干道的不是“草原之路”,应是张骞出使之路。 C项,“一些”可指代“撒马尔罕”“波斯、阿拉伯”;“广度和深度”转换成修饰性表述“广泛而深入”,本质没变。 D项,“中华王朝不同的好恶态度”是对“迎佛也好,辟佛也罢”的概括;“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是对“新塑造”的合理转述。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A A项,“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说明这条丝绸之路是由古代游牧民族开拓的,由“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可以推断,“草原之路”的开拓其他国家的游牧民族也有参与。“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与“古代游牧民族”并非等值转换。 B项,“友好”是原文中的文字,“持久”与前文的“悠久”照应,也是对“一直”的合理转述。“精神层面”是对“思想层面”的转述,也是与“物质层面”相对应。“交易”虽是推衍,但文中前后都有相关的表述。“精神文化”“宗教文化”两概念据4、5段表述,都是同一意义。 C项,“共生共荣”是“和平共处”“和谐共存”的合理转述。 D项,“微不足道”是对“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的合理转述。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3、B A项,原文3段有“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而且根据全文相关表述,丝绸之路确实起到纽带的作用,而“至今仍”是对此文的现实意义的合理推衍,文末“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我们今天最可宝贵的财富”,即说明丝绸之路对当下的作用和影响。 B项,对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形成的原因理解有误。陆上丝路是双方贸易互动的结果,而海上丝路则是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原文表述“及至唐代中国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C项,“不同种族因为文化的差异会产生一些激烈的冲突”是原文“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的合理转换,依据文本“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等,可以判断“即便是冲突,也无碍交流与竞争”的转述与推衍是合理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令表述更为严谨。 D项,“怛罗斯之战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说明“怛罗斯之战”某种意义上是一次“文化交流”,根据“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导致了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可知,这样的交流确实是“不经意间”造成的。文章的结尾以怛罗斯之战引出丝绸之路的意义“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而从论证角度来看,“怛罗斯之战”一例是为了论证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客观上除了会引发一些冲突,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根据全文观点,后者才是其真正意义所在,因此,怛罗斯之战的象征意义自然也是丝绸之路的意义。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4、C A项曹景行的学习一是说明他的好学,二是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为了更好的理解认识外部世界。文本并无此时曹景行就为成为新闻人做准备的交代。 B项本文的数字表述很有特色,有相对模糊的年份表述,也有精准的具体日期表述,选项所写时间充分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但不是文学性的典型表现。 D项对曹景行的此语语意理解有误,根据链接③,曹景行比较适应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潮流,此处“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指的不是不要干涉网络言论,而是不要反对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文字。链接③所举《聊斋志异》发表的例子也是证明。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5、 ①学习了大量专业以外的科目,读大学时,选学了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以及新闻等课程; ②到新的地方工作,毅然放弃上海社科院的稳定工作,去香港寻找新的事业; ③寻找新的发展领域,离开熟悉的平面媒体,改行做电视人; ④创办新的栏目,在《中国人今天说不!》基础上开播《时事开讲》栏目; ⑤适应新的潮流,为适应网络的发展,推出“曹景行手机报”。 (答对1点1分,答对2点2分,答对3点3分,答对4点4分,如只是罗列具体表现,而无概括,扣1分)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6、 ①深厚的积累,曹景行凭着多年阅读和从事研究的知识积累,很快进入新闻行业并取得突出成就; ②敏锐的洞察力,凭借其精到独到的见解提高了《时事开讲》栏目的知名度; ③正确的新闻评论观,即要秉持一些基本的立场,新闻评论要基于事实,也要从国家以及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使他的评说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 ④良好的发展平台,他工作的凤凰台运作方式特殊、工作环境宽松; ⑤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的高度,在已获得好评的《中国人今天说不!》基础上创办了《时事开讲》栏目。 (1点1分,共5分)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7、A、C, A项结合文章内容,此处仙人掌的存在并非寓意生活依然存在希望。纵观全文,仙人掌的作用有两点,一是表现特定的自然环境,二是荒原中仙人掌,更加突出了荒原的荒凉与死寂。 C项女人长期遭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内心已经麻木,这种爆发力,只是一种妻子维护丈夫的本能反应,一种不是源于是非判断的本能表现。 答对1项3分,答对2项5分。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8、 ①女人被毒打且被赶出家门,身体虚弱,天气酷热,女人缺乏饮食,慢慢失去知觉,意识不清,家虽不远,但视线模糊,看不见家在哪里; ②女人缺乏丈夫的理解与关爱,被丈夫毒打,甚至被赶出家门,感受不到来自家的温暖,所以看不见家在哪里。 (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9、 ①公路上没有人及其他,在荒原上显得纤细无力没有生气,它和路旁的荆棘、仙人掌,还有太阳等,组成了一个了无生机的世界。 ②丈夫长期的家庭暴力,使女人的生活没有幸福,没有出路。 ③长期的生活磨难,女人的精神已经麻木,人已毫无生气,犹如僵死。 ④寓示奇克、女人及其家庭都没有出路,都将被僵死的生活、世界所吞噬。 (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答对4点5分)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10、B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级。 11、D(谥号是不针对平民的)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12、C(“欲观古名画”的不是“文宗”,是“顺帝”)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13、(1)巎巎因为声望很高,又官居高位,并且很喜爱儒士超过了饥渴时(对饮食的渴求),所以四面八方的读书人都以他为领袖,聚集在他的门下。 雅:很,极;宗: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这里是名词意动;萃:聚集。每译对一处给1分。说明:“门下”一词可译可不译,其在文中意思是“可以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的跟前”,译成“学生”也对。译出大意给2分,“以重望居高位”翻译准确1分。 (2)你想把你的家庭关系搞乱,我不能阻止,但你千万不要用这种言论把我们的国家搞乱。 (而:通假字,通“尔”,你;御,阻止;慎:务必,千万;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大意分中必须有“乱”的翻译落实,乱,混乱,此处是意动用法,两处“乱”译对方给1分)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译文】 巎巎字子山,隶属康里氏。他的祖父燕真,侍奉元世祖,跟随世祖南征北战,建立战功。巎巎自幼在国子监读书,博览通晓群书。他遇事时,英气勃发,撩起胡须,侃侃论辩,即便是忠臣贤士也超不过他。巎巎起初被任命为承直郎、集贤殿待制,升为兵部郎中,转任秘书监丞。巎巎奉命前往核察泉州的船政,视珍珠财宝如草芥,连看都不看。巎巎多次升迁至礼部尚书。 根据元朝的制度,音乐舞蹈等机构都隶属于礼部,遇上礼部举办公宴,各种歌舞艺人都列队侍奉。巎巎对这些都很淡然,他的下属各官,也都正襟危坐,不敢有轻浮举动。起初,元文宗励精图治,想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巎巎曾选取圣贤的格言在皇帝身边讲解,皇帝受益良多。元顺帝即位之后,巎巎担任给皇帝讲解经书的经筵官,经常劝皇帝致力于经学。皇帝在闲暇之日想浏览一下古代的名画,巎巎就拿出郭忠恕画的《比干图》请皇帝看,趁机说商王不爱听忠臣的劝诫,因此就亡国了。皇帝觉得他态度诚恳,虚心听取他的意见。 巎巎对于需要纠正的有过失的时政,他从来没有沉默过。有大臣提出,想把前朝设置的奎章阁学士院和艺文监等机构撤销,巎巎上书说:“平民百姓有了价值千金的家产,尚且要设立私塾,聘请老师,哪有富有四海的堂堂天朝,竟然连一所学校也容不下的道理呢!”皇帝听了以后,深深认为他的话是对的。 巎巎因为声望很高,又官居高位,并且很喜爱儒士超过了饥渴时(对饮食的渴求),所以四面八方的读书人都以他为领袖,聚集在他的门下。有位凭借权势的达官说道:“读书人有什么好?你竟如此喜爱他们!”巎巎说道:“世祖认为儒学足以使天下达到太平,他让裕宗向赞善王恂学习。世祖曾在夜间召我的祖先来到他的床边,让我祖先讲说《四书》以及古今治乱的史实,到半夜还不想睡。世祖高兴地说:‘我之所以让你向许仲平求教,正是想让你把那些有益于国家的言论告诉我,你应更加勤勉礼敬,来符合我的期望。’现在你说不喜欢读书人,难道你不考虑圣祖、神宗的极为喜爱儒士的深意吗?况且,儒学的大道,遵从它则君主就会仁爱、臣子就会忠诚、父亲就会慈爱、子女就会孝顺,人伦都具备,国家都太平;如果违背了它,则人伦都丧失,家国都会混乱。你想把你的家庭关系搞乱,我不能阻止,但你千万不要用这种言论把我们的国家搞乱。” 说得那位达官面有愧色。 不久巎巎出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第二年,他又以翰林学士承旨,被召回入京。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染热病去世。巎巎家境贫穷,几乎无法为他装殓。皇帝听说了这件事,感到震惊、悲伤。他所欠公家的钱,御史台大臣们奏请免除他的债务。巎巎擅长楷书、行书、草书,行家认为他的书法颇得晋人书法的精髓,他书写的零张片纸,人们都把它当作宝贝收藏,不亚于对金银宝物的珍视。朝廷给他加谥号为“文忠”。 14、C E C项,首联和颔联,表现了乡村荒废的现实以及作者的悲愤之情,这是诗人身处乡村时的所见所感。颈联,诗人步入山林,暂时离开荒废的乡村,看到的山林之景就诗意而言,确实是清幽的,原本悲愤的心情也得到暂时的舒缓,也是诗章节奏的一个变化,但诗人并未因此萌生归隐山林的想法。尾联,诗人在山林远眺时,自然涌出了对深陷战火中的百姓与国家的关切与忧虑。贯穿全诗的情感主线是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关切和忧虑。 E项,尾联并非卒章显志,不是直接揭示主旨。尾联通过诗人远眺所见的“战地”“黄尘”的描绘(虚写),以及“回首(不忍卒看)”这一动作,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忧虑与关切。 答对1项3分,答对2项5分。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15、 ①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痛斥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 ②对百姓的同情,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异常贫困,乡村一片荒芜,寄寓了诗人对百姓的深深同情; ③对国家、民生的忧虑,诗人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 每点2分,答对大意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附 东屯北崦 避乱蜀中的杜甫靠舅氏崔卿翁之助,做了一个管理官田的职务,迁居到了东屯。过惯动荡生活的杜甫,如今找到这有禄食无官品的工作,至少可以免去奔走之苦了。可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绝不会满足于一己的温饱,而是时刻想到多灾多难的人民。 此时唐王朝虽已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军阀依然横行,各地战乱频仍,贪官污吏更加疯狂地搜刮鱼肉百姓。蜀中有崔旰、卫伯玉、柏茂琳等大肆搜刮,又有朝廷派出的侍御史到处追比,这些大大小小如同“盗贼”的贪官污吏的一味“诛求”,把百姓弄得一贫如洗,只有逃亡。杜甫在诗的首联就对这帮盗贼予以了痛斥。 颔联描写了东屯北崦一带荒凉景色。因为贪官的搜刮,老百姓无法生活,纷纷逃亡,夕阳照着空荡荡的村舍,唯见鸟飞,未逢人影。以唯见鸟更衬出荒村的空无一人。颈联诗人信步走去,山壑阴凉,清风吹面,露水滴在身上,景色幽美,诗人的情绪似乎略有舒缓,也更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思绪很远很深。尾联,杜甫眺望远山,遥望战地,唯见黄尘滚滚。诗人从东屯北崦看到了普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让诗人回首不忍久看。 这首五律构思新颖。首联直抒胸臆,痛斥盗贼的诛求;颔联颈联写景;尾联在诗意上是承接首联,也与颔联颈联自然衔接,转折翻腾,更具艺术魅力。(钟来因) 16、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17、B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晚了才吃饭。多用来形容勤于政事。用在此处正确。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用在此处正确。 耸人听闻,指实际没有、被捏造出来的事,是故意说夸大或奇特的话,使人听了震惊。用在此处不正确。 鞭长莫及:比喻相隔太远,虽有力,力量也达不到。用在此处不正确。 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置,安放;喙,嘴。用在此处不正确。 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也形容分量重。用在此处正确。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8、C A项句式杂糅,把句子改为“严控……等方面的准入”或“失信被执行人……将受限制”) B项定状位置不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地组织开展了征求意见活动”应为“组织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的征求意见活动”。 D项数字表述不合逻辑,去掉“到”“前后”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9、D 处为转折语气。“但”与“可”都可以表示转折意味,但“但”多用于书面语,“可”多用于口语,且“但”的语气强于“可”。“特别”表示强调,不合此处语境。 处“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即人工智能还是与以往一样,存在一些不足。“还”与“仍然”同义;“更”表示递进,不合此处语境;“却”表示转折,与联系,不合此处语境。 处“可能”表示估计,不很确定;“也许”表示不很肯定。“将”表示未来的情况,不合此处语境。 ④处“此外”表示补充说明。“其实”表示强调实际情况,不合此处语境;“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不合此处语境;“其次”强调次第,不合此处语境。 ⑤处“也”表示“同样”、“一并”的意思,不合此处语境;“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因为……所以……”表示因果,这两组词单看一空不能确定,必须结合整个语境进行判断。 ⑥“何况”与“况且”都能表示进一步提出新的理由,放在语境中都说得通。 综合分析,可判断选D。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参考答案: 把它少量地注射到正常人的体内 抗体物质能抑制或杀灭致病的细菌和病毒 人就不会得某种传染病了。 处2分,答到“把它(毒素)注射到人体内”1分,答到“少量”或“正常”1分; 处2分,答到“这种物质(抗体)具有对抗致病菌的功能”1分,答到“抑制”或“杀灭”1分; 处1分。 第一处的前一句是“人们利用这类细菌和病毒的毒素”,那么这里紧接着应该讲做了什么事,而第一处的后一句是“使人……”,可知这里应当提到“人”。后文说“用来注射的………”,可推断大意是:把它少量地注射到正常人的体内。 第二处前一句提到“抗体物质”,后一句说“这样就……”,可知这里讲抗体是怎样使人体获得免疫力战胜传染病的,而前文说“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传染病”,可以推断此处是:抗体能够抑制或杀灭致病的细菌和病毒。 第三处前一句是“这样就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顺着说明结果即可,也与开头相照应。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1、参考答案: 模拟会议活动由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1分)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1分)活动阶段安排了经济交流论坛和文化交流论坛;(1分)总结阶段则进行最佳代表团评选活动。(1分) 表述准确1分,语言连贯1分。模拟活动及每个阶段的内容如有缺漏,则扣1分。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2、参考立意: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为一幅漫画。画中有四棵大树,四棵大树分别写着《儒林外史》《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树上枝叶稀疏,只长着几片树叶,每棵大树分别有一片叶子,上面写着“营销学”、“管理学”、“公关学”、“策略学”。 结合漫画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漫画的整体内容可表述如下:四棵代表着古典文学经典名著的大树长出了“营销学”、“管理学”、“公关学”、“策略学”等一些与众不同的枝叶。本幅漫画,考生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可有不同的立意。 角度一:对古典文学名著的解读有个性化的认识,《儒林外史》看到“营销学”,《西游记》看出“管理学”,《红楼梦》里有“公关学”,《三国演义》里学习“策略学”等等。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作品里有不同的解读和不同的收获。 角度二:古典文学名著博大精深,本身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营养。即使是在新时期,也可以从多个方面给当代人提供借鉴,产生新的实用价值。考生可据此立意,谈古典文学名著的实用价值问题。 角度三:对古典文学名著的解读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范畴,可以进行学科的跨界和贯通,体现出名著解读的新思维和新角度,让名著在新时期产生新的价值。考生可据此立意,谈如何利用新思维,从新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古典文学名著的问题。 角度四:与角度一二相对,考生也可以对这种跨界解读的方式持否定态度。有部分人仅从狭隘角度出发对古典文学名著进行理解甚或肢解,断章取义,管理学的只看见名著的管理学,策略学的只看见名著的策略学……抛弃了名著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带有极强的功利性。 以上角度和立意,只要言之有理,均符合题意,彼此间没有优劣之分。 除围绕漫画内容阐释观点外,考生还可以从漫画的含义出发进行适当的拓展。 角度五、从古典文学名著的实用价值出发,考生可以拓展到书籍、学科乃至学习的实用价值,强调读书、学科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积累知识,还要结合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其实用功能,使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角度六、从古典文学名著解读的新思维、新角度出发,考生可以拓展到人和社会的发展问题。一个人,一个社会,如果在某一方面的成长、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难以实现自我突破,可以考虑在其他方面另发新芽,获得新的生长空间。 考生不能无视材料(漫画)的存在,全文毫不提及漫画内容,不能全文不联系漫画的内容和寓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