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马鞍山二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素质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唐四杰”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虽然见识了太多艰辛困顿,前途未卜,现实充满无法预见的种种未知,但他们却以超乎寻常的坚定与执着,自由驰骋在对理想的追逐和对未来的诗意想象之中。诗歌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式,他们通过诗歌创作,把逐梦路上的艰难困苦以及壮志豪情化作永远的记忆。 历史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几百年来的政治风云和民族融合,造就了唐代文化的博大与包容。文人士子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在政治风云中家道中落的旧族,因时事变幻而乘势突起的新贵,以及依靠创新制度和灵活政策而发家致富的百姓,都鼓荡起冲破现实改变命运的万丈雄心。 依靠门第与家世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新生的科举制度提供了依靠才学进身的仕宦途径,并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是否科举及第已经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尺。即如祖孙三代都担任最高层命令文字撰写之职的河东薛氏,到唐高宗时期担任宰相中书令的薛元超这一代,也要感喟自己未能科举出身的憾恨人生。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参修国史。” 科举制带来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价值追求,已经深植于各阶层人士的心中。对于没有应举条件的士子来说,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即使科举(包括各种科目)及第的文人,也都在同一个时期通过杨炯的诗句集体喊出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的豪言壮语。堪称唐代第一代边塞诗人的骆宾王也写有《从军行》诗,表达了“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豪情壮志。 “四杰”以旷达的心胸来面对辛酸的人生。我们熟悉的骆宾王,曾给主持铨选的裴行俭写诗致意,虽然感叹“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他又以生不逢时的浮槎自况,一边失落地叹咏着“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紧接着还不忘展望一下未来,“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浮槎》)。 - 27 - 在那个时代,文学才华开始冲破门阀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在文士中间受到重视。让杨炯不服气的王勃,出自儒学世家,六岁善文辞,长而好读书,“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新唐书·王勃传》)。又如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狂妄自傲得令人称奇,《旧唐书·杜审言传》谓其“雅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然恃才謇傲,甚为时辈所嫉”。唐高宗乾封年间,他参加完吏部的铨选考试之后,感觉自己发挥超常,一定会令主考官苏味道在看到他的答卷后羞愧而死。 以“四杰”为代表的文学史上的初唐士人,评论家们可以批评他们还缺少浑融的意蕴和秀美的风神,但是那种“健全的欲望”(闻一多语)、不甘沉沦、不惧艰险的精神,却推动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摘编自刘后滨的《“初唐四杰”的壮志豪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唐四杰”通过诗歌创作将盛唐精神化作永远的记忆,他们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 B. 唐代为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旧族、新贵和发家致富的百姓冲破现实改变了命运。 C. 原有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而通过新生的科举制度仕宦成了文人士子的一种选择。 D. 在唐代,应募从军、立功沙场是很多落第的文人士子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一种选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为论证“四杰”心胸旷达,引用了骆宾王的诗句,分析紧扣第一段,结构严谨。 B. 文章列举薛元超一例,论证了非科举及第的人生是不成功的,分析具体,有说服力。 C. 文章从时代和科举等方面分析了“初唐四杰”产生壮志豪情的原因,论证层次清晰。 D. 文章没有否定评论家们对“四杰”缺少浑融意蕴和秀美风神的评价,分析客观中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朝代的文化环境宽松包容,有利于文人士子冲破现实,改变命运,追求人生价值。 B. 新生的科举制度在唐代对选拔官吏起了积极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科学进步的选拔制度。 C. 王勃的文才、杜审言的诗名被文士看重,表明门阀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已受到冲击。 D. 盛唐时代的到来,与文学史上初唐士人的壮志豪情、不甘沉沦、无所畏惧密切相关。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再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 27 - 项,歪曲文意。文章说的是“他们通过诗歌创作,把逐梦路上的艰难困苦以及壮志豪情化作永远的记忆”。“初唐四杰”处于唐朝初期,尚无“盛唐精神”。B项,将未然说成已然。文本第二段说旧族、新贵和发家致富的百姓“都鼓荡起冲破现实改变命运的万丈雄心”。有雄心不意味着可以改变命运。D项,曲解文意。应是“没有应举条件的士子”并非是“落第的文人士子”。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是否科举及第已经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尺”,选项去掉“核心”二字,使界定成功人生的标尺仅限于科举及第,有失偏颇。举薛元超一例,说明他对自己未能科举出身颇感遗憾,他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够成功,但也没有否定自己的人生。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强加因果。原文说“新生的科举制度提供了依靠才学进身的仕宦途径,并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科举制带来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价值追求,已经深植于各阶层人士的心中”。可见,科举制度在唐朝是一种新兴的进步制度。但由此推断它就是“一种科学进步的选拔制度”是不正确的。科举制度发展到后来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如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故选B。 - 27 - 【点睛】针对“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类试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的类试题。如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7月15日,国家药监局称,近期查获一批生产记录造假的狂犬疫苗,已要求吉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这批疫苗生产企业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贲任公司的“药品GMP证书”,责令其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并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长生生物日前再次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因生产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而收到《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此事已于去年10月立案调查,相关企业受到行政处罚。 此次问题疫苗的发现,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迅速做出处置。2016年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发生后,国务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调要强化制度监管,对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相信能让疫苗管理更规范、疫苗使用更安全。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 材料二:对疫苗企业的任何违规行为,不论大小轻重,监管部门都必须从严从快惩处,并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进一步加强制度和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毎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 疫苗生产企业承担疫苗质量安全主体贲任。针对企业故意造假的恶劣行为,要建立严格的惩戒体系,让企业为失信和违法违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涉事企业长生生物并非第一次出现问题。对疫苗这类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行业,务必要建立行刑衔接制度,对违法违规企业“零容忍”,决不姑息纵容,建立带也的“高压线”。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例如建立一次违法终生禁入行业等制度,让违法者倾家荡产,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 (摘编自《新华时评:保护疫苗安全的高压线一定要带高压电!》) - 27 - 材料三:事实上,在这起“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之前,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曾在一次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长生生物所生产某批“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当时,该公司也解释称,“该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但是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这些劝慰公众的公关话语,与如今公报所说的“没有不良反应”何其相似,如是轻描淡写,不以为然,谁又能保证,长此以往不会出现更恶劣的后果?眼里只有营收损失,而没有社会贲任,如何守得住安全底线? 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目的是及时主动防范质量事故,以最大限度保证上市药品质量,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从2010年的“山西疫苗事件”,到2016年的“山东疫苗事件”,再到这次“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安全警钟屡屡敲响。对此,药品监管部门应一查到底,该问责的问责,该整改的整改,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 (摘编自“光明网”《“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没有不良反应也该问责》) 材料四: 图一 2013-2018年长生生物收和净利润情况 (资料公司公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二 2015-2017年长生生物疫苗销售主营收入、成本和毛利率(单位:亿元、%) (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注】Q1:是quarter1的缩写,代表第一季度。 - 27 -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重点通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疫苗造假、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显示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决心。 B. 材料二属于时评,针对疫苗造假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强调有关部门应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C. 从语言风格看,材料三用语辛辣,尤其是第一段末尾的两个反问句,委婉表达了作者对相关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不满之情。 D. 前三则材料围绕疫苗造假事件或陈述事实,或发表建议,但均体现了对疫苗生产要加强监管,以保证疫苗安全的主题。 5. 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图一可知,长生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自2013至2017年逐年提高,而2018年却出现了明显下滑的趋势。 B. 根据图一可知,2013至2017年长生生物的营收和浄利润增长成正比,2017年营收增长和净利润增长都是最高的。 C. 根据图二可知,2017年长生生物疫苗销售毛利率达到最高值,这与疫苗销售主营收入大幅提高和成本略有降低均有关系 D. 根据图二可知,2017年长生生物疫苗销售毛利率达到最高值,这种片面追求毛利润的做法,必然会出现质量安全隐患。 6. 如何才能保证疫苗的安全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C 5. C 6. ①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②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③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守住安全底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涉及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 27 - 项,“委婉表达了作者对相关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不满之情”分析错误,“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据此可知,此处所用两个反问句,足见作者的愤慨和不满之情,选项说“委婉表达……”错误,应是“严厉表达……”。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比较,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达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而2018年却出现了明显下滑的趋势”分析错误,2018年长生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和3.46亿元,而2013年长生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和2.00亿元,据此数据,不能说“2018年却出现了明显下滑的趋势”。B项,“2017年营收增长和净利润增长都是最高的”错误,2014年的净利润增长高于2017年。D项,“必然会出现质量安全隐患”错误,“必然”过于绝对。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2016 - 27 - 年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发生后,国务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调要强化制度监管,对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相信能让疫苗管理更规范,疫苗使用更安全”“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例如建立一次违法终生禁入行业等制度,让违法者倾家荡产,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等分析,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结合“对疫苗企业的任何违规行为,不论大小轻重,监管部门都必须从严从快惩处,并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进一步加强制度和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结合“眼里只有营收损失,而没有社会责任,如何守得住安全底线”分析,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守住安全底线。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主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确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确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社会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来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 27 -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你还得洗洗脸,奶奶讨厌看见你这样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父亲回答说。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至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那种关于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很快胡安忘掉了最初的恐惧,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而他又由此联想到了菜豆的故事和干渴的旅行者!“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他又停下来,想等绳索稳住以后再从容地滑下来,但是突然,砰!绳索猛地往下一顿,胡安大叫一声,手抓得死死地,等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吊在绳索上,但是好像下降了一米;又是砰的一声,绳索又一次下滑,但是他还不想松开手,他已经吓得不会动了,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 27 -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他弓起身子,但是他无法站起来,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绳索还在不停地下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那时下午茶的时间早过去了。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想回到那个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个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让他出门,父母还在为他生气,他那关于悬空的绳索的谎言让他们更加恼火。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选自《译林》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B. 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结尾两段则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 C. 作者交代三颗菜豆的故事,是为了进一步表现胡安喜欢幻想的性格,为后文写胡安的怪异行为做好铺垫。 D. 小说中的“绳索”象征意义丰富,既象征着童年好奇本能,也象征着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或理想等内容。 8. 小说主人公胡安对“一条绳索”的探究与追寻,展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七十年后胡安仍在寻找他的绳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 27 - 【答案】7. C 8. (1)好奇而自信:看见绳索极力攀爬想探寻究竟,父亲等人不相信但仍相信自己的所见、相信自己能够探究清楚。(2)胆怯而谨慎:一步一步十分小心接近绳索,用指尖轻轻触碰绳索,爬到十米害怕得不敢继续。(3)勇敢而执着:在央求父亲无果后,自己向绳索跑去,探究竟;七十年后还在寻找绳索。 9. ①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了人物性格,用七十年发展轨迹进一步表现胡安充满好奇的精神和执着探索的欲望。②情节设置方面,照应标题与前文情节,使绳索成为小说线索与推动力,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③主旨表达方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用生来探索而不仅仅出于童年的好奇心,使主题更有深意。④表达效果方面,既在读者意料之外,打破读者心理预期,引发深层次思索;又留下空白,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读小说文本时,要把握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是为了进一步表现胡安喜欢幻想的性格”分析有误,结合“三颗菜豆的故事”前后文来看,“作者交代三颗菜豆的故事”主要是为了说明胡安的好奇心理,正是这种好奇,才有了下文的一系列情节的发生。 故选C。 【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该题为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可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描写内容来分析;然后再根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来分析;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等;最后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人物性格进行解释分析。对于本题,考生可以先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归纳总结。比如:“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本段写胡安看见绳索极力攀爬探寻究竟,表现了他充满好奇和自信、喜欢探索的性格;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那种关于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 胡安爬到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这两处描写表现出胡安谨慎而又胆怯的性格特点;当胡安哀求父亲去看看时,“但这仍是徒劳……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决定自己弄清楚,“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想回到那个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个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让他出门……”“七十年后”“‘我的绳索。’他回答道。”这几处体现了胡安勇敢执着的性格特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结尾段的用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内容分析结尾这一情节在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探究情节要先明确情节的内容,然后注意和情节本身、人物、主旨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内容作答并结合着作者的写作意图答题。 对于本题,考生可先到文中找到“最后两段安排七十年后寻找绳索的情节”,然后分别从人物形象上、文章结构上、文本主旨等方面进行思考。具体来说,在人物形象上,“七十年后”,当“我”看到“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上前问他在找什么”,他回答“我的绳索”,从这些文字中可以得知胡安用了七十年的时间,一直在寻找他小时候看到的“绳索”,从而表现出胡安充满好奇和执着探索的性格特点;在文章结构上,小说从开头胡安发现“绳索”到小说最后胡安仍然在寻找“绳索”结束,结合文章标题“一条绳索”分析,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既照应标题,又和前文情节相照应,使“绳索”成为小说线索并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整篇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情节发展更加完整;在文本主旨上,小说中主人公胡安用一生的时光追寻“绳索”,这并不是出于童年的好奇心,也表达出人们对理想等事物的追求,从而深化文章主旨;从读者角度来分析,作者这样安排,在没有告诉读者“这位老人”是谁的情况下,戛然而止,不仅仅增强文章的神秘感,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深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27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姓萧氏。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长七尺五寸。 十七年,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被黜,徙豫章,皇考领兵防守,帝舍业南行。后袭爵晋兴县五等男。为建康令,有能名。少府萧惠开雅有知人鉴,谓人曰:“昔魏武为洛阳北部时,人服其英,今看萧建康,但当过之耳。” 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于寻阳,朝廷惶骇,帝与楮彦回等集中书省计议,莫有言者。帝曰昔上流谋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中书人孙千龄与休范有密契,独曰:“宜依旧遣军据梁山。”帝正色曰:“贼今已近,梁山岂可得至!新亭既是兵冲,所欲以死报国耳。”乃单车白服出新亭,筑新亭城垒未毕,帝解衣高卧,以安众心。 未时,张敬儿斩休范首,其别率杜黑蠡急攻东垒,帝挺身上马,与黑蠡拒战,自晡达明旦,矢石不息。将士积日不得寝食,军中马夜惊,城内乱走,帝厉声呵止之。贼帅丁文豪设伏,王道隆、刘勉并战没。初,勉高尚其意,托造园宅,名为“东山”,颇忽时务。帝谓曰:“将军以顾命之重,此是艰难之日,而深尚从容,废省羽翼。一朝事至,悔可追乎!”勉不纳,竟败。 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皇帝即位。四年春二月乙未,上不豫。壬戌,皇帝崩于临光殿。群臣上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上少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深沈静默,常有四海之心。博学,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虽经纶夷险,不废素业。及即位后,身不御精细之物,主衣中有玉介导,以长侈奢之源,命打破之。凡异物皆令随例毁弃。每曰:“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欲以身率下,移风易俗。其弘厚如此。 (节选自《南史·齐本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B. 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C. 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D. - 27 - 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 萧建康,这是用萧道成任官地的地名称呼他。类似的如柳宗元被称为柳柳州,柳永被称为柳屯田。 C. 晡,晡时,指下午的3时至5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则称为申时,为中国古代二时辰之一。 D. 建元,汉武帝创设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之后也曾被其他朝代的皇帝如南齐萧道成使用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道成为官贤能,颇有名声。他担任建康令时,善于识人的萧惠开认为其才能能够超过魏武帝曹操。 B. 萧道成临危不乱,处事沉稳。面对刘休范举兵进犯,他能冷静观察形势,准确判断,蠃得了战机。 C. 萧道成身先士卒,英勇战斗。他挺身上马前往东面城垒,率兵大战杜黑蠡,厮杀激烈,直到天明。 D. 萧道成满腹才华,勤俭节约。他善长写文章、书法,为杜绝奢靡,甚至下令打破公主衣中的玉介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单车白服至新亭,筑新亭城垒未毕,帝解衣高卧,以安众心。 (2)将士积日不得寝食,军中马夜惊,城内乱走,帝厉声呵止之。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译文:(高帝)于是只乘一辆车,身穿白服来到新亭,修筑新亭防御工事还没完成,高帝就脱掉衣服高枕而卧,以此来安定军心。 (2)译文:将士连日不能睡眠和吃饭,军中的马匹夜间受了惊,在城内乱跑,高帝高声呵斥制止了它们。 【解析】 【10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该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句句意:高帝说:“过去在长江上游谋划叛乱,都是因为行动迟缓而失败,刘休范必定会从以前的失败中接受教训,轻兵急下,利用我们没有防备的空档,请允许我在新亭驻兵以抗击他的前锋。”本题中“休范”作主语,根据句意应从主语的前面断开,排除B项、C项。另外,“休范”在“远惩前失”的基础上会采取“轻兵急下”的策略,会在“乘我无备”之时攻打我们,所以“轻兵急下”与“乘我无备”两句应断开,故排除A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了解此类试题的特点,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中,柳永被称为柳屯田,屯田员外郎是官职名,所以不是因为担任官职的地名称呼他。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D项,“主衣”理解为“公主的衣服”错误。这是古代执掌帝王服饰的官名,又叫“尚衣”。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关键词:车,名词用作动词,乘车;单车,乘一辆车;服,名词用作动词,穿衣;白服,穿着白服;城垒,防御工事;解衣,脱掉衣服;以,表目的的连词,来;(2)关键词:积日,连日;寝食,睡觉和吃饭;走,跑;呵止,呵斥制止。 - 27 -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不能出错;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齐太祖高皇帝名叫道成。字绍伯,姓萧。姿态仪表英俊异常。高额,声音洪亮,身高七尺五寸。 元嘉十七年(440),宋朝的大将彭城王刘义康罢官,迁往豫章,高帝的父亲领兵防守。高帝舍弃学业随从。后来他承袭了晋兴县五等男的爵位。担任建康令,有贤能的名声。少府萧惠开素有知人的眼光,他对别人说:“从前魏武帝治理洛阳北部的时候,人们都佩服他的英明,现在看萧建康,只会超过他。” 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在寻阳起兵,朝廷惊骇恐慌,高帝和褚彦回等人集合在中书省商量对策,没有人发表意见。高帝说:“过去在长江上游谋划叛乱,都是因为行动迟缓而失败,刘休范必定会从以前的失败中接受教训,轻兵急下,利用我们没有防备的空档,请允许我在新亭驻兵以抗击他的前锋。”于是找来笔写下建议,其余的人都签名同意。中书舍人孙千龄与刘休范有秘密协议,只有他提出:“应该依旧派遣军队据守在梁山。”高帝脸色严肃地说:“贼军现在已经逼近,梁山哪里能够赶到?新亭既然是军事要冲,我所希望的就是以死报国了。”(高帝)于是只乘一辆车,身穿白服来到新亭,修筑新亭防御工事还没究成,高帝就脱掉衣服高枕而卧,以此来安定军心。 未时,张敬儿斩下了刘休范的首级,贼军的另一个将领杜黑蠡猛攻东面的城垒,高帝挺身上马。与杜黑蠡交锋,从下午申时一直战到天明,箭和石头一直不间断。将士连日不能睡眠和吃饭,军中的马匹夜间受了惊,在城內乱跑。高帝声呵斥制止了它们。军统帅丁文豪设下埋伏,王道隆、刘勉都已经战死。起初,刘勉表示自己心志高逸,寄情于建造园林宅舍,取名叫“东山”,很是忽略当时的要务。高帝说:“将军身负先帝临终遺命的重托,眼下正是危难之日您却崇尚闲适自在,不注意审察自己的官员,有朝一日出了事情,后悔还来得及吗?”刘勉并不采纳,最终败亡。 - 27 - 建元元年(479)夏季的四月甲午日,皇帝即位。四年春季的二月乙未,皇上身体不适。壬戌,皇帝在临光殿逝世。群臣上谥号为高皇帝,庙号太祖。高帝年少时就有宏大的器量,喜怒不表现在脸上,深沉静默,经常怀有统一四海的雄心。学识渊博,善写文章,工于草书和隶书,下棋达到第二品。虽然经营大业十分艰险,但也没有舍弃平素喜好的事业。等到即位以后,自己从不使用精细物品,君主的衣服上配有一只玉介导,高帝认为它是助长奢侈之风的根源,命令把它打破。凡是奇特器物都让依照此例毀弃。并常常说:“让我治理天下十年,定会使黄金和泥土价格相同。”想亲身表率天下,移风易俗。高帝性格宽厚就是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 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①,三军出井陉②。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③。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②井陉: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③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情缘起,“柳”字暗点特定场景,言简意赅。 B. 颔联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点出了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呼应。 C. 颈联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意思是无论是辞凤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 D. 诗歌前两联重在表现赵都督的耿耿忠心,后两联重在描写其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 15. 诗歌的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尾联的意思是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终老窗前死啃一经。既表达诗人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也借此表达对赵都督的赞扬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诗歌前两联重在表现赵都督的耿耿忠心,后两联重在描写其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解读有误,理解颠倒,前两联重在描写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重在表现他的耿耿忠心。故选D。 【1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含意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结合诗人思想追求及写作背景来归纳。本题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有何含意。分析诗句“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表层意思是哪里愿意学习那些书生之辈,终其一生在窗前死啃经书。结合题目“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表达的是对赵都督的赞扬之情,诗用在尾联这样写,也潜藏着他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苦衷;依据上述分析,考生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曹刿坚持进见音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一句写了自己遭到造谣中伤,又用“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表达自己为追求理想即使身死多次也不后悔的决心。 【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肉食者鄙 (4). 未能远谋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7). 谣诼谓余以好淫 (8). 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拂、鄙、壑、嫠、谣诼。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_______________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大张旗鼓地推销自己,力图卖个好价钱。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 27 - ,俗不可耐的小说_______________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_______________,闹得沸沸扬扬。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_______________,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广告造就不了文豪。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种种热闹一时的吹捧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人。( ),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歌唱者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侃侃而谈 跃居 先声夺人 固然 B. 侃侃而谈 跻身 先发制人 当然 C. 夸夸其谈 跃居 先声夺人 当然 D. 夸夸其谈 跻身 先发制人 固然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B. 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C. 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D. 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的人却懂得沉默的价值 B. 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虽然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 C. 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 D. 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这种人懂得沉默的价值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答题时要熟记所给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地谈话;“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根据语境“仅仅出于表现欲”,应用“夸夸其谈”。“跃居”指跨过某个阶段,跃升为(某个地位);“跻身”指突然获得成绩,使自己(的地位)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 ,结合语境,此处并没有体现“俗不可耐的小说”突然获得什么成绩的意思,故此处应用“跃居”。“先声夺人”指先张扬声势以挫伤对方的士气,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先发制人”指先行动以取得主动权,制服对方,根据语境“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并未表现制服对方,应用“先声夺人”。 “固然”强调事物的本来面貌;“当然”侧重一个很明显的事实,通常是不言而喻的,根据语境,此处“沉默者未免寂寞”是紧承上文而说,并没有“强调事物的本来面貌”的意思,故此处应用“当然”。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句中,“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结构混乱,“靠着……”和“以……为”两种句式杂糅,可排除A项、D项。C项,“平庸之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中“发誓……豪言”搭配不当,排除C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在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根据横线后面,“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可以判断,该处应强调“善于倾听沉默”,可排除A项、D项,从语意连贯上看,B项、C项两个句子区别在于用“虽然”还是“却”好,从语境上看,用转折句更能突出后句“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可排除B项。 故选C。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作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 27 -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的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子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带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下面四个话语情境都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来:“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因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答案】①“笑纳”改为“收下”;②“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③“光顾”改为“游览”;④“可望”改为“有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要求;其次熟悉命题规律,比如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谦敬词等等;最后,结合语境进行判断和修改。 对于本题,仔细观察题干,题中所给的四个情境中都有词语使用不当,表达不得体的地方。(1)中的“笑纳”指请别人收下自己的东西,是谦词,应改为“收下”。(2)中“乔迁新居”指对别人搬家的祝贺,不能用于说自己,应改为“搬新家”。(3)中“光顾”多用于商业场合,如去商店、超市等,应改为“游览”。(4)中“可望”不适合用在广播稿中,易造成语音歧义,应改为“有望”。作答时,要注意谦敬词在不同场合中的用法,还要关注情境本身所提供的信息。 【点睛】作答语言得体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语体。口语要通俗易懂,不用生僻的词语;书面语要符合文体特征,比如议论文用语要准确严密,新闻稿要简明扼要,广播稿要通俗明了,广告语要朗朗上口。 (2)注重色彩。感情色彩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说话不能不分褒贬。 - 27 - (3)注重场合。不同的场合,说话的方式不同,外交场合要注重运用外交辞令,要不卑不亢,体现大国风范;社交场合要彬彬有礼,不骄不躁;工作场合要谦恭谨慎,不欺不瞒等。 (4)注重目的。不同的目的,说话的方式、内容要有所不同。 (5)注重对象。根据对方的身份、学识、阅历等,选用不同形式的语句。 (6)注重谦敬。谦辞是用在自己身上的,表示谦恭的态度;敬辞是用在对方身上的,表示尊重等情感。 21.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案】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初步构思框架”,根据框架图的要素,结合构思的内容分析。“分享阅读”有分班级和小组两种形式,各组分享阅读主要包括“主题”“书目”“作业”等要素,班级分享阅读活动主要包括“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体发展,甚至以“自我”为中心;但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作为当代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 27 - 勿过度“自我”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的胸怀:有抱负、无私、心怀百姓。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应该追求先生这种境界,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人,当然应该注重个体发展,但不能过度“自我”。 过度“自我”会影响“自我”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个体发展,这种现象本身自然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的教育本就提倡“多元发展,扬长教育”。但凡事皆有度,如果只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追求个体发展,对社会变得冷漠、自私,我想这样的个体发展,也只能算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时间久了,这样的个体自然也会被别人否定,到那时还怎么谈个体发展呢? 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正是因为他能够拥有“都和我有关”的情怀,心怀百姓,心系天下,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才被朱熹称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他所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也便成了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但如果他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只想自己的贪图享乐,而置百姓的叫苦不迭于不顾,这样的范仲淹是肯定不会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爱戴的。 今有离开繁华的都市前去贫困山区支教的教师。他们有些人在贫困山区一待就是十几年。他们注重个体发展,让自己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他们更愿意付出,舍“自我”为大家,忍受艰苦的环境,心甘情愿地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正是他们注重了个体发展,但没有以“自我”为中心,才使他们那种“都和我有关”的社会责任感引领着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传递着他们这种奉献的精神。 不可否认,马云的成功,有他注重个体发展的作用;但我们更不可否认的是,马云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以当今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正是由于马云的个体发展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才使当今社会反过来又促进了他的个体发展。这是一对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也是“注重个体发展”和“都和我有关”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典型例子。 因此,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在注重个体发展的同时,应不以“自我”为中心,更好地关心周围的人,关注我们的社会,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我想,这样勿过度“自我”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中的两段话以分号为分界线,第一段话体现了“注重个体发展”这个核心,第二段话体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都和我有关”这个核心。两段话之间用了“但”来连接,表明我们审题立意的核心应该以第二段话为主,适当兼顾第一段话。“作为当代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要求考生必须把握住上面材料中“注重个体发展”和“都和我有关”这两个核心,来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即考生必须对两个核心的关系做一番独到的思考。在厘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考虑到两段话之间用了“但”来衔接,考生还是应该将世界与我有关的角度作为最佳着力点,倒推回来再对“注重个体发展”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本题引导语规定了写作者的身份为“当代青年”。“体验”侧重感性述说,“思考”侧重理性表达,文体倾向适宜写议论文。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材料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给第一个核心“注重个体发展”提供了存在的背景,符合“存在即合理”的逻辑,因此,我们必须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利与弊。但“甚至”一词的表述,非常明显地指出“以‘自我’为中心”是一味追求“自我发展”,是一种自私的做法,对这种做法我们应该持抛弃的、反对的态度。材料中的第二个核心是鲁迅先生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句话出自《且介亭杂文末集·这也是生活》一文,是鲁迅先生病逝前一个月在病中的状态下所展示出来的思想,我们可以理解为先生在病中仍然心系社会、关心人民疾苦,这是一种胸怀天下的高度责任感的体现,而这一点也恰恰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之一。 因此,本文的最佳立意应该是辩证看待“注重个体发展”和世界“和我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1)“注重个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关注世界,以天下为己任,明确自己今后肩负的重任。(2)拥有世界“都和我有关”的情怀,具有责任担当精神,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个体发展”。 参考立意: 须心系天下,防故步自封;发展个人,融入世界;世界与“我”息息相关;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关注世界;做好自己的同时,还要关注世界;关注世界,做更好的自己;在社会发展中发展个体;勿过度“自我”,做关注世界的“大我”。 行文结构:文章首先厘清了“注重个体发展”和“都和我有关”这两者的关系,提出了“勿过度‘自我’”的观点。然后分析论证,运用范仲淹、支教教师和马云三例,分析论证时紧扣观点。最后的回应观点,收束全文。 素材: 1、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况 2、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使你两脚站得稳。 ——奥斯特洛夫斯基 - 27 - 3、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闻一多 4、人不可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 ——歌德 5、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马克思 6、在点评《赢在中国》真人秀比赛的一位选手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道:“你自己很善良,也很有激情,也很幽默,也会讲很多的故事……但你的团队离开你的时候。你要想到一点,我们需要雷峰,但不能让雷锋穿补丁的衣服上街去,让他们跟你分享成功是很重要的。” 【点睛】作为新材作文,特别是多则材料(有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新材料作文,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的独立的性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全面准确的分析。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多则材料的类型比较丰富,既有内涵相同或相反型,也有相对或多向型,更有递进或综合型。这些材料在进行审题立意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1)相同型 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审题时要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然后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审题立意的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其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写作时从正面或反面切入皆可。 (3)相对性 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各执一词,带有片面性。审题利益的方法是将各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对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符合题意的观点来。 (4)综合型 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审题立意时需要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然后归纳出一个全面的、符合题意的观点。 - 27 -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