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2017-01)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 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 第Ⅰ卷 ‎ 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临邛(qióng) 玉扃(jiōng) 钗擘(pò) 迤逦(lǐ)‎ B.汀洲(tīng) 鱼罾(zēng) 薜荔(pì) 衣袂(mèi)‎ C.绸缪(móu) 雪霰(xiàn) 凝睇(dì) 渌水(lù )‎ D.扁舟(piān) 聒噪(guō) 旌旆(pèi) 飐动(zhàn)‎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修茸 城阕 戏谑 青冥浩荡 B.潺缓 芳甸 溽暑 云霄雨霁 C.粮响 骋望 玉蕈 面面相觑 D.鼙鼓 粉黛 舟楫 钟鼓馔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柔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__不敢越雷池一步。‎ ‎③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A.与众不同 固步自封 防患未然 B.与众不同 墨守成规 防患未然 C.标新立异 墨守成规 未雨绸缪 D.标新立异 固步自封 未雨绸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B.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不断发出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警告:2015年全球饥民人数已高达10亿之巨。‎ C.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D.‎ 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当前语文能力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材作为知识点,__________有专题介绍,________在实际教学中,人们仍重读写,______ 部分老师身体力行,终因不成气候而浅尝辄止。‎ A.虽然 而且 但  既然 高二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8页 B.尽管 也  但  即使 C.尽管 又  而且 即使 D.虽然 又  但  既然 ‎6.下面对杜甫《阁夜》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 (2分)‎ A.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 ‎ B.颔联两句承接上联次句“寒宵”而来,从视觉角度描写出了夜中所见。诗人通过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景的赞叹,蕴含着悲壮深沉的情怀。‎ C.颈联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D.尾联中“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熊咆龙吟殷岩泉 震响 但令心似金钿坚 只要 B.径须沽取对君酌 买 吞声踯躅不敢言 徘徊不前 C.岁暮阴阳催短景 日光 侵晓窥檐语 渐近 ‎ D.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要 皓腕凝霜雪 洁白 ‎8.对下列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A.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 B.“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C.“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 D.这首诗直抒胸臆,主要表达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 ‎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 ‎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 ‎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 ‎9.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 . 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和地方决策层有着盲目追赶的心态有一定的关系。‎ C .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从明朝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就是指显示历史上不同时代的超越现代建筑技术的建筑特色。‎ ‎10.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   ) (3分)‎ A . 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因“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等原因而被拆除。‎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夯土技术很注重稳固和长久,有“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之说。‎ 高二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 4页 共8页 ‎11.下列各项保卫我们城市传统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进行城市建设时要摒弃一味求新的心态,不要单一追求外观上的“现代化”。‎ B.事实证明,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大力提倡复古。‎ C.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不能简单地以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为依据。‎ D.城市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建筑文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张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力。俺答①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 未几,丁父忧。户部侍郎李幼孜欲媚居正,倡夺情②议,居正惑之。诸翰林皆以为不可,弗听。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被逐去。时彗星从东南方起,长亘天,人情汹汹,指目居正,至悬谤书通衢。帝诏谕群臣,再及者诛无赦,谤乃已。帝初即位,冯保朝夕视起居,小捍格,即以闻慈圣。慈圣训帝严,每切责之,且曰:“使张先生闻,奈何!”于是帝甚惮居正。及帝渐长,心厌之。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 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 (《明史•张居正传》有删节)‎ ‎[注释]①俺答,明时鞑靼首领。②夺情,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B.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C.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D.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赞,一种文体,主要是评价性文章。有的纪传体史书在纪、传的结尾部分有“赞”,略等于一个总评。‎ B. 丁忧,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到父母或者兄弟的丧事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 C. 敕谕,皇帝的诏令。一般指皇帝针对某时某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向特定地区或部门公布的重要政策法令,以及对有关臣民下达的重要命令、要求和训诫等。‎ D.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信守赏罚是张居正执政的主要措施之一。在他的管理下,官员都不敢文过饰非,延误公事,政治风气整肃一新。‎ B.在官吏任用方面,世人认为张居正能够知人善任。比如,浙江士兵、民众两次叛乱时,张居正派张佳胤前去安抚,立即平定。 ‎ C.张居正听信李幼孜等人的蛊惑,想夺情,继续留在朝廷。翰林学士们都不愿意接受。吏部尚书张瀚根据大家的心意压下圣旨不发,他也因此被驱逐回家。 ‎ D.皇帝幼年时对张居正非常畏惧,渐渐长大后,内心却讨厌他。在张居正死后,又疑心他贪污财物太多,就削去他的封号,而且把他推荐重用的人也都撤了职。 ‎ ‎ ‎ 第Ⅱ卷 四、古诗文阅读默写(26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力。(4分)‎ 译文: ‎ ‎(2)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4分)‎ 译文: ‎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禹庙①‎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②,疏凿控三巴③。‎ ‎ [注]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唐代宗当政第三年的秋天。禹庙,位于今四川忠县临江的山崖上。②四载:相传大禹治水到处奔波,所乘坐的四种交通工具称为“四载”。③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传说这一带原为泽国,大禹凿通三峡后才成为陆地。‎ ‎(1)同是怀古诗,本诗与杜甫的《蜀相》相比,在意境营造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 ‎ ‎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高二语文试卷 第5 页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 6页 共8页 ‎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 ‎(2)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4)山寺钟鸣昼已昏,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水浩瀚无边的诗句是: , 。‎ ‎(6)《菩萨蛮(其二)》一词中表达作者不想回乡的缘故的诗句是: , 。 ‎ ‎(7)《虞美人》中将流水比喻成“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而又长流不断无穷尽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甘献年华逐紫烟 郝俊 ‎1923年,陈能宽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他的青少年岁月正逢民族危亡之时,于是心中便早早埋下“知识报国”的宏愿。‎ 战火硝烟中,这位热血少年拼命学习。初中毕业时,陈能宽以最高总分获得奖学金,考取由长沙内迁至沅陵的雅礼中学。1942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抗战胜利,陈能宽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刚刚从日本人手中接管的天津炼钢厂做分析员。然而,看到工厂不能冒烟的烟囱,面对战后一片萧条的工业现状,陈能宽黯然神伤。‎ 得到留学考试恢复的消息,陈能宽与大学时结识、相爱的妻子毅然决定报考。翌年,二人共赴美国深造。‎ 仅用了3年时间,陈能宽便先后拿到了耶鲁大学物理冶金系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因为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与当时众多留美学生一样,陈能宽一家无法回到祖国的怀抱。在美国工作的几年间,他很快成长为颇有成就的年轻科学家。但夫妻两人的内心,却始终深埋着一个多年的愿望——重返祖国。‎ ‎1955年秋,中美两国在日内瓦达成“交换平民及留学生”协议,陈能宽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1955年11月25日,全家人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从旧金山经檀香山、日本、菲律宾、香港,12月16日最终抵达深圳。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美国的科研和生活条件这么好,你非走不可吗?新中国那样穷困!”美国的同事、朋友对陈能宽急于回国很不理解。‎ ‎“新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这种诚挚的爱,就像是被爱神之箭射中了一样,是非爱不可的。”陈能宽没有忘记,自己年少时曾许下“知识报国”的那个宏愿。‎ 回国后,陈能宽与众多漂泊异乡多年、终于踏上故土的归国学者一起,在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欢迎:“你们这么年轻,回来给祖国做事太好了!”‎ 陈能宽永远无法忘记,他骑着自己从海外带回国的自行车,第一天兴冲冲地前往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上班时,立刻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给自己做事的幸福”。‎ 沉浸在这种特殊幸福感中的陈能宽无法意料,他的人生之路将很快迎来一次重大转折。1960年夏天,陈能宽接到一纸调令,让他前往当时的二机部报到,负责爆轰物理工作。‎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使命。因为是机密任务,陈能宽不知该如何向妻子解释自己将肩负的责高二语文答题卷 第 7 页 共8页 高二语文答题卷 第 8 页 共8页 任,他只是说:“如果组织让我去一个你找不到,我也不能跟你联系的地方工作,你会理解吗?”妻子有些惊讶地看着他,泪水在眼里慢慢涌起,说:“如果是组织需要,我没有意见。”‎ 在北京远郊的一片古长城下,陈能宽率领一支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攻关队伍,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开始“土法上马”,向世界最尖端的技术发起挑战,经历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后,陈能宽带领的队伍,终于“摸清了炸药的脾气”,在化工技术、聚合设计技术、增压技术、材料状态方程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 然而,自他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对于家中妻子而言,陈能宽的关爱就变成了一个个抽象的信箱号码。她从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身处何方。1962年初,远征至青藏高原。1963年夏,陈能宽又随张爱萍将军转战至新疆。苍茫戈壁滩,自然环境更为恶劣,这些“外来人”饱受腹泻之苦,为不影响工作,他们拼命以大蒜“解毒”。‎ ‎1964年6月6日,又是一个陈能宽难以忘记的日子。这天,我国自己研制的原子弹将在这片戈壁滩上进行最后一次全尺寸的爆炸模拟“演练”。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学家依靠自己的智慧,最终突破了原子弹研制的难关,最终试验指日可待。‎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蘑菇云拔地而起。‎ 追忆往昔,陈能宽写下这样的诗句缅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不辞沉默铸金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心事浩茫终不悔,春雷作伴国尊严。”‎ ‎1982年,陈能宽领导的“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得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6年,他同邓稼先一起,作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领奖代表,接受国家的最高奖励。‎ ‎(摘编自《中国科学报》)‎ 相关链接: ‎ ‎①陈能宽以擅长填词作诗名扬学界。1964年10月16日,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激动不已的陈能宽赋词:“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嵬,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云矣,神州日月增辉。”中子弹原理试验再获成功,他书《七绝》一首:“东风报喜北山场,戈壁玉成合金钢。巧夺锦囊藏浩气,天机不负苦心郎。”‎ ‎(摘自《中国科学报》)‎ ②陈能宽的外甥唐红波回忆,从四舅联系上母亲后,一直与母亲保持书信往来,相互关心彼此的生活。第一次回到张家界,在游南天门时,四舅用美声唱了一首国外歌曲,“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没有想到一个科学家歌唱得那么好。”‎ ‎(摘编自《潇湘晨报》)‎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抗战胜利后,陈能宽大学毕业,他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刚刚从日本人手中接管的天津炼钢厂做分析员。这时他已决定要和妻子共赴美国深造。‎ B.陈能宽放弃美国优厚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使美国同事朋友很不理解,作者通过这一事例,表现了他作为一个科学家对祖国的深挚的爱。‎ C.在北京远郊的古长城下,经历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后,陈能宽带领的队伍,终于“摸清了炸药的脾气”,掌握了化工、聚合设计、增压等方面的技术。‎ D.自从陈能宽接到机密任务后,他从古长城下远征至青藏高原,又转战新疆戈壁,就如他初接任务时对妻子说的,没有向妻子解释自己的使命,也不能联系。‎ E. 1964年10月16日,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陈能宽赋词赞美了这一盛大的科学成果。祖国雄起,从此,我们扬眉吐气,抛却纸老虎的耻辱。‎ ‎19.陈能宽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知识报国”的宏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 答: ‎ 高二语文试卷 第7 页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 8 共8页 ‎ ‎ ‎20.陈能宽回国后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 ‎ ‎ ‎21.你认为陈能宽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 ‎ ‎ 六、语言文字运用(7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  ①  ?首先, 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  ②  ‎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  ③  ,比如赢与输、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3.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4分)‎ 漫画内容: (2分) ‎ 漫画寓意: (2分)‎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某一天,乘客小林乘坐的哥老王的车,不慎将包遗落在车上。的哥老王为了还包,先后出了3趟车,因此要求乘客小林按出车里程合计付费100元,经过争论,最终小林付了60元拿回了自己的包。小林把这事以《无良的哥敲诈乘客》为题发到微信上,此事在络上发酵。友人肉出的哥老王的姓名住址,很多友议论纷纷。友“小李飞刀”认为的哥很冤枉,算不上是敲诈。友“西门吹雪”认为的哥送还失物是做好事,但收车费就变了味。……‎ 对于以上事情(包括上争论),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区)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2分)‎ ‎1.C.【解析】A. 擘bò B.薜bì D飐zhǎn ‎2.D.【解析】A.修葺 城阙 B.潺湲 云销雨霁 C.粮饷 玉簟 ‎3.B.【解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墨守成规”的意思是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防患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成为事实。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前就采取防范措施。与句中“防火”对应。未雨绸缪:绸缪,修缮房屋,在没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4. C.【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补上宾语中心语“等问题”; B.“高达”和 “之巨”语意重复。D.表意不明和语序不当。还没到时间改为 “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5.B.‎ ‎6.B.【解析】分析不准确,还有写听觉即“所闻”。‎ ‎7.D.【解析】将:拿出 ‎8.D.【解析】应为“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二、(9分,每小题3分)‎ ‎9.D(D 项考对概念的把握。文中第4段和第8段两处“城市记忆”,应该是分别指显示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建筑特色和其它文化特征的各种痕迹。 ) 10.B(“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出现在第三段段首,是第三到六段的中心句。ACD三项都在其范围内,可作为证据。而B项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不科学。 11.B(ACD均为保卫我们城市传统的正确做法。B项第六段段首“不是简单提倡复古”。)‎ 三、(9分,每小题3分)‎ ‎12.【答案】 D;‎ ‎13.【答案】B;【解析】(兄弟错)‎ ‎14.【答案】C ;【解析】张瀚因为根据私自心意压下圣旨不发被驱逐回家。‎ 第Ⅱ卷 四、(26分)‎ ‎15. 【参考答案】‎ ‎(1)张居正喜欢建功立业,能够用智谋权术驾驭下属,人们大多乐意为他尽力。‎ ‎(建竖、智数 各1分,句意2分)‎ ‎(2)李成梁奋力作战,打败了敌人,因战功多,被封为伯,而戚继光的守备设施也很齐备。 (却、设 各1分,句意2分)‎ ‎16.【参考答案】‎ ‎(1)意境营造:①《蜀相》用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烘托出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或春意盎然却寂寥冷清)(2分);②《禹庙》尽管 “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意象渲染了空寂荒凉的氛围(1分),但落日、硕果垂垂、壁上龙蛇、江声震耳等景象,却又烘托出壮观奇丽(或雄浑壮丽或生机勃勃)的氛围(1分)。(意思对即可,没有分析酌情扣分。)‎ ‎(2)①歌颂了古代大禹治水不惧艰险、为民造福的精神。尾联中诗人赞美了大禹当年乘四载到处奔波,凿通三峡,为民造福的英雄事迹。②表达对古代英雄的追慕和缅怀。写禹庙,诗人主要写了庙外庙内的所见,讴歌了大禹治水泽被万代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与缅怀。③表达了他对当政皇帝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战乱后励精图治,重振山河,把国家治理好。④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山“空”庭“荒”,正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任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没有分析酌情扣分。)‎ ‎17.【参考答案】‎ ‎(1)袅袅兮秋风 ‎(2)迷花倚石忽已暝 ‎(3)石破天惊逗秋雨 ‎(4)渔梁渡头争渡喧 ‎(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6)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每句1分,添字、漏字、错字、别字均扣1分。共10分。‎ 五、(23分)‎ ‎18.【参考答案】B E(答对一项给3分)‎ ‎【解析】A.“这时他已决定要和妻子共赴美国深造”错,根据原文,他们决定共赴美国深造是在得到留学考试恢复的消息以后。C.“掌握了化工、聚合设计、增压等方面的技术”错,原文:“在化工技术、聚合设计技术、增压技术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D.“没有向妻子解释自己的使命,也不能联系。”表述不正确,原文:“陈能宽不知该如何向妻子解释自己将肩负的责任”、“对于家中妻子而言,陈能宽的关爱就变成了一个个抽象的信箱号码。她从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身处何方。”。‎ ‎19.【参考答案】‎ ‎①国内求学,国外深造。在国内成绩优异,在国外很快成长为颇有成就的年轻科学家。‎ ‎②心念祖国,辗转归来。1955年,全家人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从旧金山经檀香山、日本、菲律宾、香港,最终抵达深圳。‎ ‎③被委以重任,不辱使命。被调到二机部负责爆轰物理工作,获得巨大成就。(每点2分,要体现“一步步”,顺序不可调。意思对即可)‎ ‎20.【参考答案】‎ ‎①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委以重任。回国后得到总理欢迎,并被调到二机部负责爆轰物理工作。‎ ‎②妻子的理解支持,使他可以全身心投人自己的事业。‎ ‎③敢于向世界最尖端的技术发起挑战,不断探索,不断进取。‎ ‎④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怕吃苦,坚持奋战。‎ ‎(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21. 【参考答案】‎ ‎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年少时就许下“知识报国”的宏愿,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②有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他是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功勋人物之一。‎ ‎③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他擅长填词作诗,且扬名学界,歌也唱得好,令人震惊。‎ ‎④有对家人的关爱、思念的深情。忙碌之余,他还一直保持与家人的书信往来,感情深厚,令人敬佩。‎ ‎⑤有能吃苦,敢挑战,愿奉献的精神。古长城下远征至青藏高原,又转战新疆戈壁,远离家人,条件艰苦下挑战世界尖端技术。(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言之成理即可)‎ 六、(7分)‎ ‎22.【参考答案】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②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③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简明、连贯、准确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填写合适的句子,使之形成一个整体。根据下文的“首先, 阴阳是互相对立的”,①处应填写“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根据上文的“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②处应填写“但也是互相依存的”;根据下文的“比如赢与输、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③处应填写“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23.【参考答案】漫画内容:漫画由字母“w”“i”“f”组成,“i”像两个被吊死在“w”“f”上的人,构成无线络“wifi”字样。(2分)‎ 漫画寓意:警示人们,要理智看待和使用无线络,否则会给人带来恶果。(2分)。‎ ‎(答题方向正确,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4. 参考立意及评分建议 一、参考立意:‎ ‎(一)的哥的角度:‎ ‎1.送还失物、拾金不昧是美德,不应使金钱让美德“变了味”。‎ ‎2.送还失物是义举,索要合理的车费与报酬是权利;义举与权利两者并不冲突。‎ ‎(《物权法》第112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3.送还失物、索要车费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与乘客做好沟通,避免产生矛盾。‎ ‎4.行善不要计较得失。‎ ‎(二)乘客的角度:‎ ‎1.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司机的送还之举,也是一种美德。‎ ‎2.即使心有不满,也要选择合理的途径表达诉求,不能以侵害名誉、扩大事态的方式解决。‎ ‎3.换位思考,体谅理解司机。‎ ‎4.善行善心也需要鼓励和回报 ‎(三)友的角度:‎ ‎1.人肉谩骂攻击的友:请尊重每个人的隐私与名誉,维护良好的络环境。‎ ‎2.“认为的哥很冤枉”的友/“认为收车费让做好事变了味”的友:赞同这种理性的态度,正是这种辩证看待事情的态度让络环境能朝着良好文明的方向健康发展。‎ ‎3.“认为收车费让做好事变了味”的友:比起一味地“道德绑架”,在当今社会保障做好事者的合法权利,具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 ‎4.要对不合理的行善行为说“不”;‎ ‎5.行善有时也会被人误解;‎ ‎6.行善也得讲究方法 其他见解、看法只要符合题旨即可。‎ 二、评分建议 ‎1. 符合任务型作文写作要求,基本符合题意的,43分切入。‎ ‎2. 符合任务型作文写作要求,符合题意,且逻辑性强,分析说理透彻的,可打48分以上。特别优秀作文打满分。‎ ‎3. 文章有部分内容分析材料,但多数内容与材料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可以打30-40分。 ‎ ‎4. 完全偏离任务型作文写作要求,套用话题作文的写法,得分不高于30分。‎ ‎5. 缺标题扣2分。‎ ‎6. 字数不够,600—700字(35—38分;每少50字扣1分);‎ ‎7.字数少于600字(完篇30—34分;不完篇29分以下);‎ ‎8.错别字(一字扣1分,5分封顶)。‎ 参考译文:‎ 张居正执政,把尊崇主权、考核吏职、信守赏罚、统一号令作为主要措施。即使远在万里之外,早上下达政令而晚上就要执行。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当逮捕法办,朝廷大臣议论感到为难。张居正便提拔任用他的儿子,又派人飞快前往逮捕沐朝弼,他不敢动弹。押到朝廷后,请求宽免死罪,便把他押到南京监禁。漕粮运道开通以后,太仓粮食充足,可以支用十年。通过边界互市贸易,马匹增多了,便减少太仆寺所养的种马,而按一定价格从民间买马,太仆寺马政费用也积累到了四百多万。又制订考成法考核官吏政绩。开始,部院审核奏报抚按调查处理意见,往往扣压拖延而不上报。张居正命令按事情大小缓急规定期限,超过了期限而没有审批上报,当事者要判罪处罚。从此以后,这些官员都不敢文过饰非,延误公事,政治风气整肃一新。张居正喜欢建功立业,以用智谋权术驾驭下属,人们大多乐意为他尽力。俺答和明朝在边境互市通好以后,很长时间没有入侵为害。只有小王子部众10‎ 多万人,由东北直至辽东,因为没有获准互市贸易,多次侵入边地劫掠。张居正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奋力作战,打败了敌人,因战功多,封为伯,而戚继光的守备设施也很齐备。张居正很支持他们,边境于是安然无事。浙江士兵、民众两次叛乱时,张居士派张佳胤前去安抚,立即平定,所以当世都称赞张居正知人善任。‎ 不久,张居正父亲去世,应该弃官家居守制。户部侍郎李幼孜欲讨好居正,倡议夺情,居正听信了他的话。诸位翰林学士都认为不可以,不愿意接受。吏部尚书张瀚因为根据私自心意压下圣旨不发,被驱逐回家。当时彗星从东南方向升起,长时间的停留在天空,人们议论纷纷,直指张居正,以至于有人在大街上张贴指责张居正过失的文章。皇帝下诏书告诫群臣,再有人谈论这件事的一律诛杀,绝不宽恕,议论的话才算停止。皇帝刚刚即位,冯保早晚服侍起居,有一些错事,就把它告诉慈圣太后,慈圣太后训导皇帝严厉,每次深切的责备时,就会说:“假使张先生知道,该怎么办呢?”于是,皇帝非常害怕张居正。等到皇帝年龄渐渐长大,内心非常讨厌他。不久,张居正生病了,皇帝多次颁布诏书了解病情。到张居正死时,皇帝为此而停止接见朝廷大臣,下旨在九坛祭祀,和国公师傅一样。皇帝疑心居正贪污钱财甚多,心里更想得到它们。言官们弹劾篆、省吾二人,并且弹劾张居正。篆、省吾二人获罪。刚刚提升的官员更加一心攻击张居正,皇帝下诏取消了他的上柱国、太师的封号和他的谥号。张居正所重用的人,几乎全部被削去官职。‎ ‎ 赞说:张居正精于审视时政变化,敢于做改革事。神宗刚亲政时,他所作所为扭转衰局振兴危国(隳:原意为毁坏的城墙,此处引申为危难中的国家),不能不说是干练济世的奇才。但是在手握重权之后,差点震慑了皇上,最后引发了死后的灾祸。‎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