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一、课内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组是( ) A. 氾南(fán) 失其所与(yù) 陪邻(péi) 舍郑以为东道主(shě) B. 缒(zhuì) 佚之狐(yì) 焦瑕(xiá) 秦伯说(yuè) C.共其乏困(gōng) 夫晋,何厌之有(fú) 朝济(zhāo jì) 杞子(qǐ) D.逢孙(páng) 以鄙远(bǐ) 阙秦(quē) 肆其西封(s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句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无能为也已 D.失其所与,不知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 ②敢以烦执事 ③以乱易整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①军队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替代 ④替 B.①驻军 ②执掌事务 ③交换 ④被 C.①驻军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替代 ④给予 D.①军队 ②管理事务 ③交换 ④是 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且贰于楚(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是寡人之过也(这)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以其无礼于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7.下列备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项是( ) 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B. (郑伯)许君焦、瑕 C. (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C.终已不顾 顾:顾虑。 D.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看。 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秦王还柱而走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臣愿得谒之 10. 下列“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 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箕踞以骂曰 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1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诸郎中持尺兵 C.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D.恐惧不敢自陈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项是( )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为变徵之声 B.为之奈何 C.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D.为曹操所困 二、默写(每空1分,共 10分) 13.(1)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2)_______,不亦君子乎? (3)___________,民弗从也。(4)____________,望其旗靡,故逐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6)____________,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_____,管夷吾举于士。 (7)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翻译(每题3分,共9分) 14.(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四、诗歌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9 分)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的景象。 B.上阕前两句通过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色调暗淡冰冷的清晨图景,其用词造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C.“马蹄声碎”刻画出急行军的景象,“喇叭声咽’写军号声短促、急骤,这两句让人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D.“漫道”的意思是“漫漫长道”,它真的像铁一坚固,不能逾越。这从侧面表现了红军战士蔑视困难、不畏强敌的雄心。 16.这首词的结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了什么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9分)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1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一开始用“无休止”来形容海浪发起冲击的次数之多,动词“扑”写出了海浪的汹涌、猛烈、势不可挡。 B.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 ……”间接地刻画了海浪的坚不可摧、不肯屈服的特点。 C.“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将“累累伤痕”与“面带微笑”进行对比,突出礁石不畏风浪的勇敢、自信。 D. 诗歌第一节描写海浪,是通过海浪来表现礁石;第二节则直接描写礁石。诗歌运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意象更集中、凝练。 18.诗歌运用了象征手法,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9分)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①。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征:证明。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单之立疑 疑:怀疑 B.襄王立,田单相之 相:辅佐 C.汝以为何若 何若:怎么样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 谷:给粮食吃 2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贯珠者的智慧的一组是( )(3分) ①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②王不如因以为己善。③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④乃赐单牛酒,嘉其行。⑤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⑥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破燕之后,“田单之立疑”,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君臣关系出现危机。 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 2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 单解裘而衣之。 ②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六、作文(4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4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A(2分)(“与”读yǔ) 2.A((2分)B.“共”通“供”C. “已”通“矣”D. “知”通“智”) 3.C(2分) 4.D(2分)(“说”通“悦”) 5.B(2分)(点拨:A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出门带的包裹。C夫人:古, 那人;今,妻子。D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或者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6.B(2分)( 《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开纪传体先河) 7.C(2分)(点拨:A,应为“烛之武”;B,应为“晋君”;D,应为“秦伯”) 8.C(2分)(顾:回头,回头看) 9. D((2分)点拨:A“反”通“返”;B“还”通“环”;C“振”通“震”。) 10. A(2分)(点拨:都为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B项“因为”;C项,表修饰,相当于“而”;D项译为“按照”。) 11.D(2分)(点拨:A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B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C项古义:原因;今义:表示结果) . 12. D(2分)(点拨:例句与D项的“为”均表示被动。A是“发出”B是“做”C是介词“为了”) 13. (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2)人不知而不愠(3)小惠未徧(4)吾视其辙乱(5)一箪食,一豆羹(6)舜发于畎亩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7)而形貌昳丽(8)王之蔽甚矣 14.(1)(3分)如果舍弃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2)(3分)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张它西面的边界。 (3)(3分)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带着白帽子来送他。 15.D(3分)解析:漫道”的意思是“莫道" ,下阕前两句的意思是“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铁-样坚固,如今我们却迈开大步从它的头顶越过”。而不是如选项所言“漫漫长道”“不能逾越”。 16. (6分)① 比喻手法:以大海比山,以血比夕阳,生动形象地写出山的绵绵不绝和夕阳的红艳。②以景结情:描绘了-幅壮丽的晚景图,歌颂了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解析: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样的写景句来收笔,可以判断其手法为比喻、以景结情。“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这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势萦绕于句中。后一句写夕阳。 “ 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17. B(3分)解析:“刻画了海浪的坚不可摧、不肯屈服的特点”理解错误,应是通过描写海浪来刻画礁石的坚不可摧、稳若泰山的特点。 18. (6分)诗人通过描写海浪,塑造了搏击风浪并在风浪中巍然屹立的礁石的形象。“无休止地扑过来”“像刀砍过的一样”表现海浪进攻之猛烈,象征严重的迫害或深重的苦难;“打成碎末”“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写出礁石的淡定、无畏,象征着坚定的信念或执着的精神。 解析:诗中一共有两个意象,结合关键词语来理解他们的特点,分别指出他们的象征意义即可。诗人笔下的”海浪”象征一切人生的迫害或苦难,“礁石”象征不向命运低头、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乐观的精神。 19. A(3分)解析:.应为“迟疑,犹豫不决”。 20. B(3分)解析:首先排除①,而④⑥不属于直接表现的句子。 21. C(3分)解析:“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一句不对。 22.(1(5分))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穿。 (2)(5分)您在上朝时,应该特地召见田单,并在朝堂上加倍礼让尊敬,亲口慰问他。 参考译文: 燕国攻打齐国,齐国被攻破,齐闵王逃到莒地,齐相淖齿杀死了闵王。田单死守即墨,(后来反击,)大败燕军,并且收复了齐国的失地。齐襄王太子的身份得到证实。齐军破燕以后,田单对立国君事犹豫不决,齐国人都以为田单会自立为王。后来田单立太子为襄王,自居相位。 (有一天,田单)路过淄水,看见一位老人渡河冻坏了,无法再走,坐在沙滩上。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穿。齐襄王很憎恶这件事,他自言自语说:"田单这样的做法,莫非想要用来夺取我的王位吗?如果不早想办法,恐怕就要晚了。"他左右察看,没什么人,只是岩石下有个采珠人,襄王把他叫过来问道:"你听到我说什么了吗?"采珠者坦白的承认:"都听到了。"襄王又问道:"你认为我该怎么做?"那人说:"大王不如借机会把它变成自己的善行。"襄王问:"怎么做呢?"采珠人说:"您可以嘉奖田单的善行,并说:‘我担心百姓挨饿,田单就把他们召集来给他们吃的;我担心百姓受冻,田单就解下皮衣给他们穿上;我关心百姓,田单也关心他们,(他这样做,)正合我的心意。'田单既有这些善行,而您又赞扬他,田单的善行,也就变成您的善行了。"襄王叹道:"好主意!"于是以牛酒犒劳田单,嘉奖了他的行为。 过了几天,采珠人又去拜见襄王,进言说:"您在上朝时,应该特地召见田单,并在朝堂上加倍礼让尊敬,亲口慰问他。就此发布命令,收容饥寒交迫的百姓,供养他们。"于是襄王又派人到街头里巷听取百姓的议论,听见老百姓都在一起说:"田单很爱护百姓,哎呀!这全是大王教导的结果啊!" 23(40分) 【写作指导】今年的天津作文题不需要审题,抓住“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材料后的引导语直接命题比较好。有如下角度: (1)水的启示----谈谈“幸福” 批评现象:身在福中不知福。 (2)谈谈“爱”----如父爱、母爱 批评现象:不珍惜父爱、母爱 由此类推:谈尊重、谈纪律、谈文明礼貌语言等等。 文体应当以议论文为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