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难点0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考生可以采用“三个步骤,四盏神灯”的方法。 “三个步骤”是:1.细读勾画,把握主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比较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揭示文章主旨、暗含作者见解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减少答题时将选项与原文信息比照的工作量,又可以为一些选项的比照提供快捷、方便的线索。2.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题干是标准,文本是依据。在明确了题干要求,筛选出真伪比较明朗的选项后,对于其他选项一定要找准其所对应的文本信息,认真比照。3.选出答案,复核锁定。考生在选出答案后,须再进行复核,要进一步确认排除干扰项的依据所在,以确保所选答案正确无误。 “四盏神灯”是指在比照信息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四种类型:1.漏掉信息,以偏概全;2.因果倒置,主客颠倒;3.未然已然,信息错乱;4.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至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主观题,可以通过“三看两表述”的方法来解答: “三看”是指:1.看文本,理清脉络。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梳理出文本的脉络结构,把握文本重点表述的内容。2.看题干,有效筛选。分析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要求,根据具体要求从文本中寻找有效信息,确定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等,找到答题的关键性词句。3.看信息,提炼归纳。筛选出来的材料,有的是分散、零散的,有的只承载了部分关键信息,考生须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重新整合。 “两表述”指:1.准确表述。筛选出来的信息须要进行归纳与整合,不能直接照抄,要注重准确表述。2.全面表述。根据题干的要求以及试题的分值等把握答题的要点,保证表述的全面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网络穿越小说,是指现代人通过魂穿(主人公的灵魂穿越到古代并附身到古人身上)、身穿(利用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穿越到古代)和重生三种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的传奇性经历。主人公常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大展宏图,成为影响甚至是左右当时历史发展的人物。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分为两类:一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一是子虚乌有的历史。但不管是哪类历史背景,网络穿越小说都应该划归于重写历史故事的文络穿越小说不仅继承重写历史故事的传统,而且相比前人的创作,它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历史的冲动更为强烈。由于身处后现代社会背景,个人主体只能够在个体想象和历史叙事中重新建构自身,既能实现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又在文学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满足。因此与历史演义小说相比较,网络穿越小说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可以让具有现代思想的主人公突破历史时空的局限,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历史的优点和缺陷,从而赋予其理性反思的某些特征。它也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多种流行时尚元素,显然更进一步增强了通俗小说天马行空的“奇”特点,使读者更能获得阅读快感。 网络穿越小说反映帝王将相生活,大多走“纯情”的言情路线,表现出作者对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亦是网络穿越小说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网络穿越小说也有朴实无华的“种田生活”故事,那些穿越的主人公在现代社会只是小人物,到古代反而成为有作为的英雄,他们除了依靠在现代社会中学到的科技知识和智慧来保护自身外,还以自己在现代文明洗礼下形成的自强、自尊、自信和人道主义等人格品质,来吸引和获得其他人的认可,特别是获取异性的青睐。这种设计凸显了现代人的个性特征,借此塑造出性格鲜明、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来。 网络穿越小说的丰富文化意蕴,以及近几年的繁盛发展现状,均使它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当下高雅文络穿越小说学习其“求真与化俗”的特点,争取更广大的读者群。自然,高雅文学应该在坚持严肃创作态度的基础上,汲取穿越小说的“趣味”特点,但不能流于低级庸俗,应有纯正的趣味。 文中的重要信息主要包括:文中的重要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新知识的解释、阐述,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及文章主旨的语句等。如本文,网络小说的定义、特征、融合元素、主要内容以及备受欢迎的原因等,都是考生要注意筛选的重要信息。 网络穿越小说亦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都利用现代人的“后见之明”,得窥先机,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爱情也仅仅成为写作者时尚颓废与古典纯情、青春唯美与功利庸俗的矛盾态度的载体,总体上削弱了文学意义与思想价值。越来越多的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或类似的模式化之中,这是通俗小说最致命的缺陷。因此包括网络穿越小说在内的网络文学,也必须向高雅文学汲取文学养料,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长久与旺盛,才能够走得更远。 (选自张清芳《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趣味》,有删改)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穿越小说,能够使具有现代思维的主人公穿越时空局限,审视古代历史优劣,具有某些理性反思的特征。 B.网络穿越小说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元素,使小说在凸显“奇”的特点的同时,增强读者的阅读快感。 C.帝王将相生活与“种田生活”故事均为网络小说的重要内容,小说基本模式是主人公在现代社会是个小人物,但穿越后却成为大有作为的英雄。 D.网络穿越小说表现的对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以及极富现代色彩的鲜明性格、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是其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答案】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试题,是论述类文章阅读的必考题之一,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类试题考查的角度具有多维多变的特征,因此其干扰性、迷惑性较强。考生的作答难点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试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的内容往往涉及文章的很多段落甚至全篇,考生想在短时间内一一找到信息对应点比较困难;二是考生在将四个选项与原文信息进行比照、斟酌时,往往不得要领,结果猜而失测,探而不究,最后只得在似是而非的情况下仓促作答。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解题技巧: 1.整体认知,微观把握。 2.审清题干,据题溯源。 3.对比印证,筛选整合。 一、(2018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从全国各地的“士”阶层中选拔人才,纳入整体的行政系统,担任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职务。为什么“士”成为治国人才的主要来源呢?这是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假定:“士”是精神修养和经典教育的产品,只有他们才能提供维持政治秩序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 如果想了解科举为什么早在公元前2世纪便已在中国萌芽,而且先后延续了两千年之久,我们不能不从“士”的起源和流变说起。在西周的“封建”制下,“士”是古代贵族中最低的一级,但从春秋时期起,“封建”制逐渐解体。一方面,上层贵族有下降为“士”的,另一方面,下层的“庶民”也有上升为“士”的,于是“士”的数量开始激增。与此同时,“士”的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转变为研究“诗、书、礼、乐”的“文士”,相当于社会学家所谓“文化事务的专家”。这一社会变动至战国时期完成,“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便代表了“士”的原型。 儒、墨两家在思想上虽有分歧,但却同以政治秩序的建立与维持为“士”阶层的最重要的任务。孔子“士志于道”的名言已对“士”的社会功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他们必须担当起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重任。“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公开考试的方式。墨子处身于战国初期,“士”在政治上已远比春秋时代活跃,所以他更进一步要求各国国君“尚贤”和“亲士”。在积极方面,他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因为他们“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君主必须对他们“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在消极方面,他更发出警告:“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社会结构的转变和儒、墨的倡导终于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从公元前5世纪、4四世纪之交起已有魏文侯受“经艺”于子夏和鲁缪公敬礼子思的记载。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宣王重建稷下罗“学士且数百千人”,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礼贤”机构。自此以后各国为了变法图强,无不以“招贤纳士”为当务之急,而政治舞台也完全操纵在“士”的手中。但当时的“士”都是所谓“游士”,不受“国”界的限制,他们人数十分庞大,又经常流动于各“国”之间,形成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国际”性势力。正因如此,当时衡量一“国”或一个政治集团的实力,“士”的高下与多寡竟成为一项最重要的指标。 (节选自《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关于“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举很早已在中国萌芽,“士”阶层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被纳入行政系统的,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士”的综合素质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中最高的,他们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C.“士”的原型主要是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这两大学派的倡导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 D.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等“战国四公子”及吕不韦等都拥有众多的“士”,这是他们政治及经济实力的表现。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士”曾经是古代贵族中身份最低的一级,后来逐渐被各国国君所看重,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 B.春秋时期起,“士”的数量开始激增,从而“士”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转变为“文士”。 C.儒家学派的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他们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社稷的珍宝,认为君主应该善待他们。 D.齐宣王重建的稷下学宫,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礼贤”机构,受此影响,各地君主纷纷有礼贤之举,如魏文侯礼遇子夏等。 3.根据相关内容,说说“士”之于一国的作用。 二、(2018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如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约为8.5本。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正如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生的大和谐,而是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产生分歧。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这是形容一个人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2.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 3.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 一 1.D 2.A 【解析】B项,“从而”一词错误,“‘士’的数量开始激增”与“‘士’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项,“儒家学派”错误,该项中的观点是墨子的观点。D项,“受此影响”错误,从原文来看,并不是“受此影响”。 3.(1)“士”能提供维持政治秩序所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2)“士”能担当建立与维持政治秩序的重任;(3)“士”能操纵各国的政治舞台。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原文内容归纳概括,如抓住文中的“只有他们才能提供维持政治秩序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他们必须担当起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重任”“而政治舞台也完全操纵在‘士’的手中”等信息,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二 1.首先,明确世间有两种快乐;接着,阐述无知的快乐;最后,阐述彻悟的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根据语意表达划分文段层次。文段第1句是统领性语句,为第一层次;第2至4句阐述的是“无知的人”的快乐;第5句句首“而彻悟”标志语意发生转移,第5至7句是第三层,阐述彻悟的快乐。 2.①能获取智慧;②能带来顿悟的生活快乐;③能了解别人的思想;④能培养气质,收获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文中关键语句“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然后进行提炼概括。 3.①要全身心投入地读书;②让阅读陪伴终生;③要珍惜有限的读书时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