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 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 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 (《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2017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依照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B.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C.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特点以及对策。 D.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达国家获得巨大利益,导致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和强弱分化。 B.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无法实现。 C.我们要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D.在全球化的新阶段,虽然一些国家的难民潮会增加西方国家的治安压力,但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创新。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才有不断地创新。中国不得不创新。如果不创新的话,依然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技术是人家的,中国依然在一个极低的层面加工产品,而且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原料、资源和环境。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被动的,不仅挣不到很大的利润,而且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资源负担会很重,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自李义平《中国经济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材料二: 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较快发展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兼之人民币升值、油价和运费提高等因素,“中国制造”赖以依存的低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一方面,要提高传统产业、成熟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要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公共投入,完善在职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制造业产业工人的素质;要鼓励企业开展以技术寻求为目的的逆向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境并购,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 (摘自李晓华《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 材料三: 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品牌发展水平虽有提升,但仍与其发展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效应并未转化为品牌效应。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 (摘编自张厚明《“中国制造”走“品牌强国”道路》) 材料四: 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从中,人们可以发现突围破局之路,可以体会中国制造被赋予的新的时代定义。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没有优良品质.制造强国的地位就无法确立。像对待生命一样重视品质,以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国制造当以人才为根本,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相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这一过程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也更加呼唤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辛识平《新定义“中国制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危机发生,落后的被淘汰,先进的占领市场,危机的不断刺激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 B.制造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削弱,需要努力提高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C.推动中国制造、速度、产品向中国创造、质量、品牌转变,促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D.批量生产、批发式销售,形成规模效应,企业财富增长,因此要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价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经济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可以刺激创新意识的产生。 B.品牌是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体现,我国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少,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低。 C.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就内在而言,就是要重塑新的竞争优势。 D.将中国建成制造强国,人才是根本,培养人才与研发技术、创新产品不同.需要定力和耐心。 6.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哨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B.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C.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D.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8.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加线一段独具匠心,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分析,谈谈有何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都,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B.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C.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D.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指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秦始皇。 B.棨戟,有缯衣的戟,古时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 C.玺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用泥封加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劈为两半,将帅持其中一半不能调遣军队。 12.下列有关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年轻有才,办事公平。担任侍御史时,因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民间暴虐横行且不听杜诗的劝说,杜诗杀掉萧广并向朝廷汇报,得到皇帝的召见。 B.杜诗实干为民,清廉为官。担任汝南都尉时帮助百姓整顿农事;担任南阳太守时,使得南阳郡内家家殷实富足,被人们称为“召父杜母”。 C.杜诗思虑周密,善于谋划。进谏时用魏公子借助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的例子来说明建立虎符制度的重要性。皇帝认为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 D.杜诗一生清贫,家无余财。他生前没有田宅土地,致使遗体无处安葬。皇帝命令在郡守官邸里治丧,并赐绢匹作为治丧费用。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都,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2)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③来折一枝。 【注】①亚,通“压”。②校,通“较”,比较,较为。③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勾画出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环境。 B.颔联写作者只因为忙中偷闲,这才发现了幽僻处“竹遮松荫”下的桃花。 C.颈联采用议论和比喻的手法,既显露出锐利的讽喻,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D.尾联紧承颈联的议论和慨叹,写出了诗人独具慧眼,折取一枝,以及惜花之情。 15.请结合全诗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2)《菩萨蛮》抒发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的句子是: , 。 (3)“ , ”两句写出了奢华宏伟的阿房宫最终被项 羽一把火给烧了的结局,语气中流露 出作者对其的惋惜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3小题,共9分)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意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 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特别是在 的日子里,这些年画分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 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多姿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有 惟妙惟肖 B.丰富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 C.多姿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有 惟妙惟肖 D.丰富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 18.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传播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D.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木版年画是农民的始作俑者 B.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 C.农民是木版年画的销售者 D.木版年画是农民的消费者 20.下面是一封信的片段,请指出并修改其中五处错误(标点错误以及不简明、不得体之处)。(5分) 大学毕业时,是立刻参加工作?还是考研究生?我十分迷茫。是您在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指点迷津,让我明确了方向,在此,我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我的老师!如果您有借重我的地方,作为您的高足,我一定鼎力相助。 21.认真阅读下面的框架结构图,请以“间接抒情”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表述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8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黄大发,一位普通的老人,一双手,三十六年,带领乡亲们用铁锤铁钎在绝壁凿出9400米的“生命之渠”,结束了草王坝缺水的历史。 林俊德,五十年隐姓埋名,与黄沙为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他参与了新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为祖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道至简,大行至朴,为国为民之魂永流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想?作为新时代高中生,你应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请以“我的人生之路”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结合“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分析可知,“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概括不全。B项,说法与原文有别。原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D项,与原文文意相反。原文为“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故选C。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结合文本内容“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分析可知,“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强加因果。故选A。 3.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分析可知,“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于文无根据。故选D。 4.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因此”不正确。结合文本内容“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分析可知,原文“而忽视了”为转折关系,此处逻辑关系不当。故选D。 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混淆条件,错在“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原文“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是必要条件,选项变成了充分条件。B项,无中生有,错在“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低”。D项,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都需要定力和耐心,而培养人才是“更加需要”。故选C。 6.①中国制造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②中国制造需要重塑竞争新优势;③中国制造需要提升企业品牌价值;④中国制造需要打造新形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材料一中,“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中国不得不创新……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可见中国制造要想前进,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材料二中,“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较快发展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材料三中,“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材料四中,“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7.C 【解析】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意在为后文写张皮匠与日军周旋一节作铺垫。) 8.(1)手艺高超。小说详细地描写了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描写了张皮匠手艺的高超。 (2)机智过人。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以黑烟和白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 (3)耐心镇定。张皮匠为日军耐心讲解靰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 (4)勇挑重任。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9.(1)故事情节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此段照应“蒿子草冒出的黑烟”一段,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 (2)人物形象上:使张皮匠的形象更加丰满。张皮匠机智过人,报信时不动声色,成功又会喜形于色。 (3)主题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张皮匠的描写,歌颂了抗联将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日军机智周旋,乐观高昂的战斗精神。 (4)艺术效果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轻柔的白烟”、“峰峦起伏的大山”等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10.C 11.A(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12.B(杜诗担任汝南都尉时,文中没有提及整顿农事。是担任南阳太守时才有相关举措。) 13.(1)(我)实在无法抑制迫切的愿望,希望从南阳太守的职位上退下来,接受低级的职务。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同意这个请求。(惜、许,各1分,“退大郡”补全省略1分,大意2分) (2)近来派遣军队,只用带有皇上印章的书信,有时用皇上的诏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诈作伪,就无法发觉。(间者,1分,或,1分,诈伪,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更始年间,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建武元年,在一年中升迁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不安。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改悔,于是击杀了萧广,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一套棨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谋划北渡黄河,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治理的地方政绩显扬。 建武七年,杜诗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性节俭,施政清廉公平,因为惩罚强暴树立起了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又设计制作水排,用以炼铁,铸造农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书给皇帝说:我受到的恩惠特别丰厚,按照义理,我不敢随便地假意请乞,又实在无法抑制迫切的愿望,希望从南阳太守的职位上退下来,接受低级的职务。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当初,兵禁制度崇尚简约,只是用带有皇帝印章的书信发兵,没有虎符这样的信物。杜诗上书说:“臣听说军队是国家的能够杀伤人的工具,圣人也很谨慎小心对待。原来的制度派遣军队,都用虎符,其他征调只用拿着信件的使者罢了。兵符假如能够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对方完全的信任,以此来表明彰显国家的命令,保持国家的威严与重要地位。近来派遣军队,只用带有皇上之印的书信,有时还用皇上的诏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诈作伪,就无法发觉。我认为军事正在兴起,叛乱的人没有灭绝。从下面的郡国中征兵,应该慎重,可以确立虎符制度,来杜绝奸诈事件的产生。昔日魏国的公子无忌,威风令邻国倾倒,尚且借助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如果没有如姬的仇事,那么他的功绩也就不会显露。事情中有些虽然烦琐但不能省却,虽然浪费但不能不如此,大概说的就是发兵制度这类的事情吧。”谏书递给皇上,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杜诗虽然在外做官,但是对朝廷竭尽忠心,正直的言论和有益的谋略,随着报告某事献给皇上。在任七年,政绩教化十分显著。十四年,因派门客为弟弟报仇,被朝廷征召,正巧他因病去世。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说,杜诗贫困没有土地、住宅等产业,死了以后没有埋葬的地方。皇上下令在郡邸办丧事,并赏赐一千匹绢作为治丧费用。 1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查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诗歌的情感等,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作者只因为忙中偷闲,这才发现了幽僻处‘竹遮松荫’下的桃花”分析错误,不仅是因为作者是悠闲、不被重视的人,才会发现晚桃花,还有若不是斜日临照,与红花相映,人们便观赏不到这“一树春桃”。故选B。 15.①对迟开的桃花的喜爱,同时也对晚来的桃花充满了怜惜之情;②诗人自折一枝,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不同看法,识别人才不应因其家世贫寒而不用,选拔人才应当唯贤是举;③隐含了对官场上选拔人才时看重门第、不重贤能的风气的不满(或讽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这首诗属于咏物言志,通过对晚桃花的描写,不仅描绘了“春深欲落”的“晚开”桃花的冷清与孤寂,而且通过对桃花的怜惜和咏叹,抒发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与怜惜之情。颈联诗人把警策的议论和形象化的比喻结合起来。因为生长在贫寒的地方,便容易受到冷落和轻视,花木是这样,人亦如此。作者用贫家女儿的迟嫁这一常见的社会现象,生动譬比,实际上提出了“识别人才”和“选拔人才”的问题。尾联写出了诗人对桃花的怜惜与珍爱。诗人独具慧眼,折取一枝,这种与众不同的惜花之情,反映出诗人对人才问题不同流俗的见解。通过颈联与尾联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选拔人才的不同观点,诗人当时在朝为官,对于人才的选拔非常重视,选拔人才不应该看出身,而应该唯贤是举。 16.(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未(2)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楚人一叫,可怜焦土 17.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第一处,是说“木版年画的题材”很丰富,应使用“丰富多彩”。“辞旧迎新”,指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迎来送往”,指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第二处,是说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应使用“辞旧迎新”。“无所不包”,是指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无所不有”,是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第三处,前面说“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这说明木版年画包含的东西非常多,应使用“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第四处,是形容描写非常逼真的民俗风情的年画,应使用“绘声绘色”。故选A项。 18.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是进行民间……”语序不当,“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应为“是民间进行……”;“文化艺术”成分残缺,“文化艺术”后缺“传播”一词,应是“文化艺术传播”;“木版年画是……平台”主宾搭配不当,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应为“木版年画是……重要工具”;另外,依据递进语意,应调整句中语序为“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A项,“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语序不当,且“文化艺术”后缺少动词“传播”;B项,主宾不搭配,且“文化艺术传播和生活知识教育”语序不当;D项,主宾不搭配。故选C项。 19.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20.【答案】①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②“非常重要的”多余,删除;③“借重”改为 “需要”;④“高足”改为“学生”;⑤“鼎力”改为“大力”。 21.间接抒情,是相对于直接抒情而言的一种抒情方式。它主要包括叙事抒情和写景抒情两种形式。而在写景抒情层面,常常会以触景生情和寓情于景两种形式存在。 22.本题为材料作文。命题材料是两位时代楷模黄大发和林俊德的先进事迹,构思时要以从两位先进人物事迹中得到的感受为核心,而引导语“为国为民之魂永流传”暗示要传承这种精神,作文时最终要落实到自己如何学习这种精神、要踏上怎样的人生之路这个落脚点上。可以从人物事迹中的比较中发掘联结点,确立文章的立意,并以感想为依托,联系社会现实,思考如何在利益至上、个人价值为先的尘世喧嚣中走好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体现梁任公“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价值理念,造福国家、社会和人民。 参考立意: ①用奋斗书写人生,用奉献回报祖国。 ②坚守理想,成就中国梦。 ③以身许国,但求无悔。 ④淡泊宁静,无私奉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