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抚顺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礼”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中国人注重礼仪,我国古代有“五礼”(吉、凶、军、宾、嘉 )、“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 )、“九礼”(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 )之说。这些传统礼仪都对后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使得中国人不仅特别重视一些传统礼节,比如婚嫁礼,祭祀礼和丧礼等等,而且中国人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特别注重礼节,懂礼貌。这也使得中国人在外国人心中得到了好评,为中国赢得礼仪之邦的美称。 儒家“礼”是基于人情产生的,这使得中国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人情礼节,崇尚“礼尚往来”,当一个人收到别人礼物或好处后,总要回送或是给予其某种好处,以表明对对方的尊重和回报。由于礼学家对人情基本上持一种中庸的态度,既不否认其合理性,又认为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裁制,所以顺人之常情外,还需要正己之情。因此,许多中国人都特别注重中庸之道,极力促使自己达成中庸之道。 “尊尊”、“ 亲亲”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使得中国人存在严重的等级观念,他们看重人的等级区别。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君臣,父子,夫妻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三纲制度就是一种等级制度。在婚姻嫁娶中都要讲究门当户对,这就是一种等级观念的体现。虽然这种“礼”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但它同时也使得中国人形成了尊老爱幼的性格。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得国人对尊者的推崇形成一种崇尚权威,卑躬,谦虚的性格,并且特别能自律忍耐。宗法观念使得中国人群体凝集力特强,特别是使家族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但是,在儒家“礼”中,男女有别的观念却使得中国的妇女性格和地位都边缘化。儒家礼教思想对妇女社会活动范围加以限制,女子必须“三从四德”这点也使得妇女对自身男尊女卑观念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基于上述观念的形成,中国女子的性格普遍比较温和,对男子有一定的依赖感,并且特别注重贞洁。 儒家“礼”看重学问,人的才识。所以中国人比较注重学问,富于智慧。儒家的文化既是 治家文化,也是治国的文化。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就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一生的政治理想。他在《大学》第一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一方面把做人的思想、治家的文化与治吏的思想、治国的文化联系起来,认为“治国、平天下”要从“修身、齐家”开始,其顺序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另一方面又把“修身”与“致知”联系起来,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即治国者要注意学习, 知书才能达理,达理才能修身,修身才能治家,治家才能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这也使得中国人讲究修生养性。 儒家“礼”已经在中国成为一个伦理的范畴,“礼”使中国人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它不仅要求人们要尊敬长辈、老者,爱护幼小,诚实友善,同时还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遵循道德规范的过程,就是“克己复礼”的过程。“克己复礼”并不是程朱所认为的“存天理、灭人欲”,而是克制自己的“低下”欲望,使言行合于道德规范,最后达到“内圣外王” 的理想境界。因此,中国人特别能忍让,特别能自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不仅特别重视一些传统礼节,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也特别注重礼节,懂礼貌。因 此,为中国赢得礼仪之邦的美称。 B. 中国女子的性格普遍比较温和,对男子有一定的依赖感,并且特别注重贞洁,就是受儒家礼教的影响而形成的。 C. 孔子的观点是,想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要“修身”先“致其知”,即注意学习,知书达理,从而使得中国人讲究修生养性。 D. 儒家“礼”要求人们要尊老爱幼,诚实友善,同时还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使中国人特别能忍让,特别能自律。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总说中国人传统礼仪为中国赢得礼仪之邦的美称,然后分说古 代“礼”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B.在论述中国人重视一些传统礼节时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C.第四段作者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来阐明儒家“礼”使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 D.第五段运用了类比论证法。用程朱的“存天理,灭人欲”来证明儒家的“克己”。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和注重中庸之道,是分别受到儒家“礼”和礼学家的影响。 B.文章从男女有别的观念,对学问、才识的看重,伦理道德等几方面论述了儒家“礼”对中国 人性格的影响。 C.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具有群体凝聚力、讲究修生养性、能忍让自律的良好性格,均是受到儒家“礼”的影响。 D.尊老爱幼是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形成的,这十分符合儒家“礼”中的伦理道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这意味着这四家运营商可以正式建设并运营 5G 网络,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进入了 5G 时代。中国也由此成为全球最早将 5G 商用服务落地的国家之一。 5G 看起来只是通信技术的又一代演进,但人们对它的期待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更新换代都 要强烈。1G 打电话,2G 发短信,3G 看图片、听音乐,4G 在线直播……每一代通信技术都在前一代的基础上不断演进,但 5G 并不是在 4G 基础上的简单改变,5G 打破了信息传输的空间限制, 能够实现的应用场景不受想象力限制。用手机下载一部 1G 大小的电影只需要 3 秒,这种比 4G 快100 倍的上网速度仅仅是 5G“大宽带”特点的体现。 依靠更高速率、更大连接、更低时延的特性,5G 不仅解决人与人的通信问题,而且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万物互联。在 5G 网络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8K 高清视频,以及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将真正走向成熟应用。人们相信,作为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5G 将推动传统行业转型、数字经济创新,成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发展新引擎,更好地支撑和服务数字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节选自《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4日 ) 材料二: 本届大会上,华为推出的折叠屏 5G 手机华为 Mate X 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在 3 号馆华为终端展区,许多媒体记者和观众都争相拍照。该手机采用高强度柔性 OLED 显示屏,通过鹰翼式折叠设计,将手机+平板两种形态合而为一。这款手机搭载了业界首款 7 纳米制程工艺的5G 多模终端芯片——巴龙 5000,现场测试结果显示,下载一部 1G 大小的电影只需要 3 秒的时间。 除了移动终端外,华为还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致力于打造“端到端”的 5G 产品及解决方案。今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前夕,华为就发布了全球首款 5G 基站核心芯片。目前,华为在全球已经和超过 30 家运营商签订了商用合同,5G 基站全球发货量超过 4 万个,帮助运营商构筑 5G 先发优势和优质的用户体验。 大会开幕前夕,OPPO 于 2 月 23 日通过创新大会的形式发布首款 5G 手机,小米在 24 日发布了小米 MIX3 的 5G 版本,售价 599 欧元,此外,中兴也在 25 日大会开幕期间发布了首款 5G 手机, 其 5G 室内无线终端、物联网、车联网等产品悉数亮相。 节选自《人民日报》 (2019 年 2 月 27 日) B. “5G”作为关键基础设施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数字经济创新,支撑和服务数字中国建设, 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C. 华为除推出“明星产品”——折叠屏5G手机华为Mate X外,还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致力于打造“端到端”的5G产品及解决方案。 D. 材料二不仅介绍华为推出的5G手机,而且陈述了OPPO、小米、中兴于2019年2月27日前相继发布了各自的首款5G手机。 5. 下列图文是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数字化转型 (因果) 互联互通建设 A. 网 络 基 础 设 施 前 提 网络支撑 提升整体质量 高频 B. 频谱资源 中频 配置足够 重耕或迁移 合理化解用户担忧低频 个性化、定制化 C. 不同终端 企业 改变思路 模式创新 5G (因果) D. 融合 新兴业态 出台政策各行业 6.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从每则材料中概括出一点 5G 走入家庭的依据。(6 分) 材料三: 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目前 5G 商用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但仍有 一些发展难题需要国家、企业和行业层面不断努力。从网络基础设施上看,关键网络设施的数字 化转型和网络支撑是 5G 技术商用的前提之一。因此,要继续深入推动互联互通建设,从而提升网络的整体质量。 此外,5G 商用需科学分配频谱资源。在高频、中频、低频等频段上配置足够的频谱资源, 对频谱重耕或迁移等问题做全方位的考量,合理化解用户担忧。 5G 技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其万物互联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终端的不同需求,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要求企业转变传统思路,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及时、智能地满足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 在行业标准与政府配套监管政策方面,应注意规则先行、有序发展。政府要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5G 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 因此出台配套的监管政策十分必要。 节选自《 人民日报》( 2019年04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正式建设并运营5G网络,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进入了5G时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捍卫家园的公鸡风波[英]彼得·梅尔 卢贝隆的春天有不同的声息。猎人离去之后,潜伏了一冬的鸟儿便从藏身的林中出来,它们的歌声取代了枪声。我沿山径走向马索家时,唯一刺耳的是一阵猛烈的敲打声。我暗想,会不会是马索眼看观光季节将临,决定竖起“吉屋出售”的牌子呢? 我在他家附近的山径上看见他。他在林间空地的边缘打下一根一公尺半高的木桩,木桩顶端钉了一块破破烂烂的锡片,上面用白色油漆胡乱地涂抹着:“私人土地!”马索正端详他的新作,山道上躺着另外三根木桩和告示,还有一堆圆石。他朝我道了一声早安,拾起一根木桩,往地下 猛锤,仿佛那可怜的木桩刚犯了什么不孝之罪,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无情地处罚。 我问他在做什么。 “赶走德国人。”他说了,动手搬运圆石,在木桩之间排成围篱。 他进行封锁的这块土地,并不在他家附近,而是位于山径的另一边,不可能属于他。我便说, 我以为这地属于国家公园范围。 “是没错,”他说,“可我是法国人,所以它属于我,不属于德国人。”他又搬了一块圆石。 “每年夏天他们都跑来,搭起帐蓬,弄得树林里全是垃圾。” 他站起身,点燃一支烟,顺手就把空烟盒丢进树丛里去。我问他难道没想到德国人也许会买下他的房子? “带了帐蓬来的德国人,除了白面包以外什么也不会买。”他嗤之以鼻地说:“不信你看看他 A. 作者在描写马索的语言时多用短句,这样写能更好地体现马索当时的心理。 B. 小说多用细节描写,其中“丢烟盒”这一细节描写看似随意,实则反应外来人弄脏了环境。C.马索讲的故事中,巴黎人最后离开乡村,主要反映了他们喜爱乡村却不能适应乡村的生活。D.故事中公鸡在“赶走”巴黎人后,被做成了美味的醉鸡,实际是农夫对巴黎人的一种嘲讽。 8. 作者在描写马索打木桩时是从哪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的,体现马索当时怎样的心理?(6 分) 们开来的车——装满德国香肠、德国啤酒、德国泡菜。他们全都带来啦。知道了吧?他们真是吝 啬鬼!” 马索扮演起田园卫士兼旅游业专家的角色,继续说明普罗旺斯农人的困境。他承认观光客, 包括德国观光客,给地方上带来财富,有些外人在这里购置房产,也为本地工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可是看看他们把本地房地产价格哄抬到什么地步!简直骇人听闻。农民根本买不起。我们避免谈马索自己想在房地产上头大赚一笔的事,只听着他叹息这一切太不公平。 9. 小说中马索讲述了农夫的故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有何作用?(6 分) 叹息过后,他又开心笑起来,告诉我一个买房子的故事,故事的结尾很让他感到满意。 有一个农夫,关注邻居的房产好多年了;不是因为那房子好,房子差不多只是个废墟了,而 是因为连着房子的一大片地。农夫出价要买,邻居却趁着房价上涨的机会,卖给了出价较高的一 个巴黎人。 那年冬天,巴黎人花了几百万法郎整修房子,还修造了游泳池。竣工之后,巴黎人和他的朋 友们潇潇洒洒地南下,来度五月的第一个周末。他们都很喜欢这房子,也喜欢隔壁住的那个古板老农夫,觉得他晚上八点就上床睡觉的习惯真有趣。 可是第二天清晨四点,农夫家血气方刚的大公鸡便开始高声啼鸣,直叫了两个小时。巴黎人向农夫抱怨,农夫耸耸肩。这里是乡下,公鸡是要叫的,这没办法。 接连几天,公鸡照样清早四点起身报晓。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客人提早回了巴黎,去补足睡眠。巴黎人再次向农夫抱怨,农夫再耸耸肩,两人很不愉快地分手。 到了八月,巴黎人又带了一大群客人来。公鸡每天准四点叫他们起床。下午想睡个觉吧,农夫又在他屋里做什么活儿,又是钻子又是水泥搅拌器的,吵得没法睡。巴黎人强烈要求农夫箝紧公鸡的喉咙,农夫拒绝。吵过几次架之后,巴黎人把农夫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强制命令公鸡闭嘴。但是法院判决农夫胜诉,公鸡有权在清早歌唱般长鸣。 别墅度假从此成为这位巴黎人难以忍受的苦差事。他终于决定忍痛出售。农夫透过朋友,买下了大部分的土地。 成交之后的星期天,农夫和朋友以一顿丰盛的午餐大肆庆祝,席间的主菜就是那只大公鸡, ——做成了美味的醉鸡。 马索认为这故事很棒——巴黎人大败,农夫获胜,得到更多土地,还吃了一顿好饭。我问这可是真人实事,他避开我的眼光,把山羊胡子的末稍放进嘴里去吸吮。 “总之别招惹农夫。”他只说了这么一句。我想,如果我是爱露营的德国人,今年夏天我就改上西班牙去。 (尹萍 译)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 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於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 乃 见 之 语 芝 曰 孤 诚 原 与 蜀 和 亲 然 恐 蜀 主 幼 弱 国 小 势 逼 为 魏 所 乘不 自 保 全 以 此 犹 豫 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十一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率军征讨,即枭其渠帅, 百姓安堵。十四年卒。 芝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节选自《三国志·邓芝传》有删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金陵晚望高蟾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B.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C.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D.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先: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主”“先帝”。B.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朝开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的首要长官为尚书。C.薨:《礼记》记载“诸侯死曰薨”,文章中“先主薨於永安”说明刘备在蜀时并未称帝。D.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属于这种文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邓芝老当益壮,择主而侍。他七十多岁先投奔张裕,再投奔庞羲,最后投奔到先主刘备手下 ,官至尚书。 B. 诸葛亮有远见且善用人。先主刘备去世后,他担心孙权会生变,便决定派邓芝出使东吴,最后使孙权狐疑消失。 C. 邓芝有智谋、善言论。他出使东吴,详细分析了吴蜀联合之利和吴依附魏的弊,劝说孙权, 终于使孙权绝魏联蜀。 D. 邓芝善带兵、生活节俭。邓芝带兵赏罚分明,体恤士卒;衣食的费用都来自自己为官的俸禄 ,不置办私产,家无余财。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金陵晚望》描写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 B. 《金陵晚望》采用拟人、反衬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金陵古城的景象并抒发唐朝因衰败而伤心之情。 C. 《金陵图》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一个例证“六朝金陵图”,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 D. 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不仅创作背景相同,而且取材也相同;从创作时间上看,高诗应早于韦诗。 15. 这两首诗抒发了相同的思想感情,可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 (2) 乃遣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出师表》中“ , 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 ”写出了诸葛 (2)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中“ , ”两句,对此进行了直接描述。 (3) 《逍遥游》中“ , ”两句写宋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乐天的长篇叙事诗总是能给人带来意外惊喜。一篇《长恨歌》已是极致,《琵琶行》更是 ( ),流传千古。 …… 听了琵琶女的一番话,白居易( ),他想到了自己,他的遭遇和琵琶女是如此相似。他也有过京城的风光过往,只是没料到被贬至江州,原先精彩的一切都像是一场梦。浔阳偏僻荒凉,就算是普通的丝.竹.管.弦.声都很难听到,难怪他听到琵琶女的乐曲声后会那么执着地要将她请进来。这一次偶然的见面,留下了一句后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和诉说,使得在座之人无不潸然泪下。结合当时的情景,换做谁都会表达一番感慨而联想到自己吧。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苦楚( ),是以泪湿青衫。后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司马青衫之典故,就是出自《琵琶行》。 1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鸣惊人 摇头叹息 同病相怜 B.一鸣惊人 扼腕叹息 感同身受C.脍炙人口 扼腕叹息 同病相怜D.脍炙人口 摇头叹息 感同身受 17. 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文中“丝竹管弦”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阳光下,祖国的花朵在茁壮地成长。 B.清晨,一群红领巾在清扫街道。 C.莲农们精心培植,把绵绵情意栽种在每一口莲塘里。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和诉说,使得在座之人无不潸然泪下。结合当时的情景,换做谁都会联想到自己而表达一番感慨吧。 B. 琵琶女的演奏和诉说,使得在座之人无不潸然泪下。结合当时的情景,换做谁都会表达一番感慨而联想到自己吧。 C. 琵琶女的演奏和诉说,使得在座之人无不潸然泪下。结合当时的情景,换做谁都会联想到自己而有一番感慨吧。 D. 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和诉说,使得在座之人无不潸然泪下。结合当时的情景,换做谁都会有一番感慨而联想到自己吧。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人际交往最困难的是什么呢?要叫我说, (1)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没有接近就没有交往,就像没有开花就不会结果一样。与人交往,若能在对方处于逆境时给他一点关怀,真是功德无量。若是出于需要才去交往,不管怎样必要, (2) 。逆境时和顺境时的交往, 不同之处在于:逆境时的交往要的是真诚; (3) 。不管什么时候,真诚都比技巧高尚, 甚至可以说真诚乃是人世间交往的最大技巧。 (1) (2) (3) 20. 请提取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关键信息,概括为三句话,每句不超过所给格数,不得写具体年份。(5 分) 北斗提供全球服务,是建设的一大步,也是发展的新起点。到2020年,将继续发射11颗北斗三号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完成全面建设,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2035年还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1) (2) (3) 四、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名言警句,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5)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以上名言警句触发你怎样的感想,请任选两个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所给的名言警句,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六校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答案:B 以偏概全,除了儒家礼教的影响外,还有等级制度下形成的“夫为妻纲、男尊女卑”观念,文中“女子必须三从四德这点也使得妇女对自身男尊女卑观念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基于上述观念的形成”。 2.答案:D “类比论证法”不对。文中“克己复礼”并不是程朱所认为的“存天理、灭人欲”,而是克制自己的“低下”欲望,说的是两者的不同点。 3.答案:C “具有群体凝聚力”是宗法观念下形成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答案:A 应为“互联互通建设 提升整体质量”,不应是并列关系,文中“从而” 5.答案:B 将未然说成已然 6.答案: (1)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可以正式建设并运营5G网络; (2)华为、OPPO、小米、中兴先后推出了5G手机; (3)国家、企业和行业层面不断努力积极破除5G发展障碍。 答案说明:每点2分,共6分。题干要求每则材料概括一点,多答不得分,考查的就是筛选和概括。第一点如果答5G的优点也可得1分,(注意题干表述的侧重点);第三点如果分别罗列5G发展的遇到的难题,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答案:C“不能适应乡村的生活”不对, 8.答案:(1)视觉和听觉 (2)对外来人的怨恨,捍卫家园的决心(3)解说 评分标准:(1)视觉和听觉,2分,每点1分;(2)对外来人的怨恨,捍卫家园的决心,2分,每点1分;(3)解说2分,要结合语句(“刺耳的是一阵猛烈的敲打声,”“拾起一根木桩,往地下猛锤,仿佛那可怜的木桩刚犯了什么不孝之罪,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无情地处罚”)或语句中关键词语,要有分析过程。 9.答案:(1)使标题中“公鸡风波”有载体或与标题相照应; (2)体现农夫捍卫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由故事前“叹息过后,他又开心笑起来”和故事后“总之别招惹农夫”可以看出) (3)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答案:D 11.答案:C 刘备在蜀时已称帝。 试题说明:此题几易选项,有设置“陷阱”嫌疑,最后还是确定下来,原因是:1、《出师表》首句,2、选项A有暗示,3、考查学生阅读量。所以,设置“陷阱”也说得过去。至于实际原因,查一下便知。 12.答案:A 胡说八道 13.答案: (1)先主外出巡视到郫县,和(邓芝)交谈,对他的知识才干大感惊奇,于是提拔他为郫县县令,又升为广汉太守。 评分标准:实词 “出”“ 奇”“ 擢”每个字1分,“与语”省略“之”补充上1分,句意1分。 (2)于是派遣邓芝前往东吴与孙权建立友好的关系。孙权果然心中犹豫不决,没有及时召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写好奏文请求晋见孙权,说。 评分标准:实词“遣”“ 时”“ 表”每个字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答案:B 反衬不对,寓情于景、正衬 15.答案:高诗着眼于景,虽有“浮云”“落日”,然而,“一片伤心”是心中的痛,心中的情,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所以说“画不成”。 韦诗立足于“老木”“寒云”,用“老木”“寒云”来象征颓靡的时代,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见“老木”“寒云”如见那颗枯萎的心,所以说能画成。 评分标准:简言之,高诗,抽象的情感,2分,结合诗句或词语解说,1分;韦诗象征时代,体现心情,2分,结合诗句或词语解说,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答案:(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三、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17.答案:D 。 考查点:正确使用成语 解说: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此组主要考查成语的修辞对象。摇头叹息:形容感慨或难过的表情。扼腕叹息: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此组考查成语语义轻重。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同病相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此组考查与原文的搭配,注意文中的“对” 18.答案:B 考查点:辨析修辞手法 解说:A借喻,少年儿童比喻成花朵;B借代,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C拟物,把莲当做情义来写;D双关,晴谐音双关“情” 19.答案:C。 考查点:辨析病句 解说:这段话共有三处错误:(1)“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和诉说,使”主语残缺;(2)“有一番感慨而联想到自己”逻辑顺序不对,先经历后感慨;(3)“表达感慨”搭配不准。 试题说明:17——19题,19年试卷中把成语换为标点,说明这三道题并非一成不变,考查面有所拓展。但感觉17题衔接与下面20题补写有重复成分,标点在固定的语段中设题范围比较窄,而成语作为传统语言应给予重视,修辞在诗歌、小说等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因此做出以上调整。 20.答案:(1)最难的是接近;(2)都让人觉得有些势力;(3)顺境时的交往要的是技巧 考查点:衔接与表述 评分标准:每空2分,第三个空错一个字也不得分,第二个空是推理,较难。根据“功德无量”推知应是评价语,再根据前文“需要才去交往”,是一种怎样的行为,答出与“势力”相近的词语即可算对,可得1分,关联词和句式共1分,句式不做具体要求,合理即可。 21.答案:(1)北斗服务全球或北斗提供全球服务(2)北斗将提升服务性能(3)(我国)将建成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考查点:提取关键信息 评分标准:第一点1分,二、三点每点2分。多字,不得分。因为语段是总分总结构,第一点写在第三空也得分。 22、作文 说明:重新秉持“作文就是作文”这一观点,不在审题、立意、文体等方面设置障碍,单纯考查学生写作能力。以议论文为例,如果论点再出现偏差,可列为最后一等(如果其他方面都很好,可酌情);多注重论据、论证方法的运用,是否有理论阐述,分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述及卷面等方面。(阅卷时尺度一致即可) 文言文翻译: 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汉司徒邓禹的后人。汉朝末年进入蜀地,当时无人了解和起用他。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邓芝前去请他相面,张裕对邓芝说:“您年过七十后,官至大将军,并能被封侯。”邓芝听说巴西太守庞羲十分喜好人才,于是前去依附他。先主刘备平定益州,邓芝作郫县邸阁督。先主巡视到郫县,和邓芝交谈,对他的知识才干大感惊奇,于是提拔他为郫县县令,又升为广汉太守。他作过官的地方太平清静,颇有政绩,故入朝做尚书。 先主在永安去世。在此之前,吴主孙权请求两家讲和,先主多次派遣宋玮、费祎等人回访东吴。丞相诸葛亮深恐孙权听到先主去世,会对蜀国有别的打算,不知怎么处理。邓芝进见诸葛亮说:“现在后主年幼,刚刚即位,应该派使节前往东吴与其重新和好。”诸葛亮回答说:“我考虑很长时间了,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今天才得到了。”邓芝问此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您啊!”于是派遣邓芝前往东吴与孙权修好。孙权果然心中犹豫不决,没有及时会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写好奏文呈交孙权,说:“我今天来也是为了吴国,而不仅仅为我们蜀国。”孙权于是接见他,对他说:“我的确想与蜀国和亲,但是耽心蜀主年幼,蜀国弱小而外敌强势相逼,如果被魏国欺凌,则不能自我保全,因此心存犹豫。”邓芝回答说:“吴、蜀二国据有四州土地,大王您是当世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人杰。蜀有重重天险可以御守,吴有三江阻隔可为屏障,将这两个长处合起来,共为唇齿之邦,进可并吞天下,退可鼎足三分,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您如今如果去投靠魏国,魏国必定首先要求您去朝拜,继而想要您的太子进朝作人质,如果您不从命,他们就会找借口前来讨伐,那样蜀国也必定会随势顺流而见机行事。这样一来,江南的江山恐怕不再是大王的国土了!”孙权沉默良久说:“您所言极是。”于是自动与魏国绝交,而与蜀国联和,派遣张温回访蜀国。延熙十一年(248),涪陵属国有人杀死都尉反叛,邓芝率军征讨,很快将其首领斩杀,使百姓安居。延熙十四年(251),邓芝逝世。 邓芝任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分明,抚爱军士,自身的衣、食都靠公家供应,生活朴素俭节,终生不积蓄产业,家属也不免连带受饥寒,去世时家中没有任何过剩的财产。他性格刚强质朴,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因而与同僚们关系很不和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