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不可知的偶然 格非 1980年夏天,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毫无意外地,我落榜了——化学和物理都没有超过40分。母亲决意让我去当木匠。 当时木匠还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我们当地有很多有名的木匠,但我母亲请不到,她请了家里的一个亲戚。这个木匠因自己是有手艺的,觉得自己特别牛,很是凶悍。他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笨手笨脚的,不严厉是学不出来的,我要是打他你会舍得吗?母亲只得说,你打吧。我很不喜欢这个跷着腿坐在大椅上的人——我和他无冤无仇,他为什么要打我?我就对母亲说,我要考大学,而且要考重点大学。母亲睁大了眼睛说,孩子,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你连门都没有摸到呢。你要是考上大学,我们都要笑死了。 就在我灰了心,要去当木匠学徒的时候,一位镇上姓翟的小学老师,敲开了我家的门。他与我非亲非故,素不相识。我至今仍然不知他是如何寻访到我们村的。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夜已经很深,大家都睡了,他戴着草帽,站在门外,把我母亲吓了一跳。他见了我劈头就说,你想不想读谏壁中学?——那是我们当地最好的中学。我当然是很愿意的。他说他可以把我引荐给那里他的一位朋友。 当我拿着翟老师的亲笔信到了谏壁中学,他的那位朋友却告诉我,语文、数学必须拿到60分,不然无法进入补习班。他说,让我看看你的高考成绩单。 在决定命运的时候,我的脑子还算比较清醒。我知道我的成绩根本不能进入这个补习班,我也知道无论如何不能够把口袋里的成绩单给他看,于是我说,我把成绩单弄丢了。 “你可以去丹徒县文教局查一查,把分数抄回来。”他说完,给了我一个地址。 县文教局在镇江,青云门六号。在马路边上,我只要随便跳上一辆公共汽车,就可以回家,永远做一个木匠的学徒。可是如果我去镇江的文教局呢?事情结果是一样的,我还是会得到一张一模一样的成绩单,还是无法进入谏壁中学,还是要返回家乡,做一个学徒,为我的师傅递上热毛巾,听任他大骂。 我徘徊了两个小时。镇江对我而言,是一座陌生的大城市,它实在太远了,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我其实是一个很保守的人,不会轻易冒险,不会去做我觉得非分的事情。我觉得我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要回家的。我根本没有去过镇江,而且去了也不知道县文教局在哪里。这些都是我无法逾越的困难。但那一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鬼使神差地登上了前去镇江的过路车子。 到了县文教局,正好是下班时间,传达室老头儿冷冷地说,现在下班了,你不能进去。 我想也罢,我进去又有什么用呢?在我打算掉头离开的时候,有人叫住了我:小鬼,你有什么事? 我看见两个人,一男一女,往外面走。我说我的高考成绩单丢了,能不能帮我补一下? 男的说,下班了,明天吧。 女的则说,我们还是帮他补办一下吧,反正也不耽误时间。 他们把我带回办公室,帮我查找档案,又问我办这样的成绩单,有什么用处。 我沉默了一下,突然说:“我的成绩单没有丢。” “那你来这里干什么?”他们显然有些生气了。 我于是讲了高考的落榜,讲了自己很想去谏壁中学补习,但是没有达到他们要求的分数线。我说我一定要读这个补习班,去考大学。 那个女的说,这怎么行?男的不吭气儿,他抽着烟,盘算了好一会儿。他让我出去等回话。十分钟后,他说,唉,帮你办了。 我那时很小,15岁,穿的衣服很破旧。大概他是因此萌生了帮助之心。 他们问我需要多少分,我说语文70分,数学80分。说完了很后悔,因为这个分数已经可以考上大学了。我又把分数改过来了,语文68分,数学70分。写完了之后要盖章,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公章突然找不到了。 他们翻遍了抽屉,打开又合上。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可能是最紧张的时候。没有章不就完了吗?事实上公章就在手边,大概是当时大家都太紧张了吧。 女的盖完了章,轻轻说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那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丽的女性。我的感激出于如下理由:她竟然还会假设我将来会有出息。 我似乎没有说什么感激的话,拿着成绩单,飞跑着离开了。等回到家的时候,我一天都没有吃饭,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第二年我再次参加高考,开始了在大学的求学之路。 选自《2014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A. 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对“我”主动帮助,而这位老师的朋友却“公事公办”,小说借这种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B. 母亲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认为“我”不可能考上大学,于是决意让我去当木匠,并请了一个特别牛却很凶悍的木匠亲戚教我。 C. 作品以朴实的笔调叙述了我的人生遭际和内心纠葛,反映了在80年代刚刚恢复高考时期,有关教育部门随意改分数、任意盖公章的不正常现象。 D. 小说以我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得以金榜题名作为结局,丝毫不去提及备战高考的经过,这样写呼应了标题,使情节更加集中,颇具艺术匠心。 E.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而恰如其分的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县文教局两位办公员在办与不办上的纠结和找公章时的紧张,就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 2. 小说在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 作品善于制造情节上的曲折,请简要分析这个特点,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1. DE 2. ①不甘平庸。不甘当木匠,想要考大学。 ②自尊心强。母亲默许木匠师傅可以打我,这让“我”无法接受。 ③懂得感恩。女办公员对我说了一句“苟富贵,莫相忘”,让我泪流满面。 ④有些保守。不愿冒险,不愿做“非分的事情”。 3. 特点: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①落榜之后,本已求学无望,却遇一素不相识老师推荐复读;②我本保守,不轻易冒险,却鬼使神差去了县文教局;③到达之后,却已是下班时间,欲转身离去时被人叫住;④两位办事员知道我要造假,本很生气,然后又决定施以帮助;⑤分数本已改好,却又忽然找不到公章,虚惊一场。 作用:①更好地表现了“我”的性格特征。 ②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③增强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E项考核艺术手法,B项考核情节,C项考核风格,D项考核结构,其中项,表现“世态炎凉”没有依据;B项,母亲“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与下文结果不符;C项,小说没有批评“随意改分数、任意盖公章”现象的意思。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注意根据小说的“不甘当木匠,想要考大学”“母亲默许木匠师傅可以打我,这让我无法接受”“女办公员对我说了一句‘苟富贵,莫相忘’,让我泪流满面”“不愿冒险,不愿做‘非分的事情’”等情节概括“不甘平庸”“自尊心强”“懂得感恩”“有些保守”等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答题一般先答出结构上的特征,然后分析效果,效果一般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角度分析。此题题干中给出特征“一波三折”,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即可:落榜之后,本已求学无望,却遇一素不相识老师推荐复读;我本保守,不轻易冒险,却鬼使神差去了县文教局;到达之后,却已是下班时间,欲转身离去时被人叫住;两位办事员知道我要造假,本很生气,然后又决定施以帮助;分数本已改好,却又忽然找不到公章,虚惊一场。然后从性格塑造、主旨的表达和读者的角度分析“更好地表现了我的性格特征”“突出了主旨”和“增强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龙盖寺的品茗盛会 吕啸天 竟陵城西湖之滨有一座千年古刹龙盖寺,住持智积大师擅制葱油饼,寺中僧人每日必食,竟陵葱油饼由此成为当地的美食。智积大师更擅长的是煮茶品茗,每有高僧来访,智积大师就会取来珍藏的茶中珍品,用化开的积雪之水烹煮,端坐于禅房之中品茗论禅。竟陵城中的达官贵人对此很是神往,把能与智积大师围炉品茗视为人生一大幸事。 竟陵城北天井山北峰有一棵珍稀的山茶树,长在悬崖上,要采摘非常艰险。曾有当地茶农腰绑绳索前去采茶,但是脚下的万丈悬崖让其不得不放弃。也有茶农甚至专门驯养了一只猴子,临到采茶时节,来到山上,猴子面对那万丈悬崖也吓得落荒而逃。 清明前的一天,智积大师给大弟子广教留下音讯后,径自朝天井山北峰而去。 “师傅冒着巨大的艰险前去采茶,这该如何是好?”广教大惊失色,召集众弟子商议对策。但是面对师傅做出的如此决策,众人也无计可施,只有暗暗祈求佛祖保佑。 半个月后,衣衫褴褛的智积大师回到了寺里,大笑宣布:“采到了山茶。”那高兴万分的样子就像得到了世间的珍宝。智积大师说完给大家展示了放在陶罐里的一点儿茶叶:叶片厚实鲜艳,通体金黄,外形细嫩而卷曲,芽肥壮匀齐,香郁的茶香扑鼻而来。 “师傅,你何苦冒着生命危险去采摘这点儿茶叶?”广教忍着热泪,半是责怪半是不解地问道。 智积大师又是一笑,道:“在老衲眼中,禅事与茶事都是天下第一大事。能采到如此珍稀的茶叶,真是令人高兴。”至于他是如何千方百计在悬崖采到茶叶的,他闭口不谈,众人也不敢细问。 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也喜品茗。得知智积大师冒着生命危险采到珍稀山茶的消息,派管家前来,愿出百两银子来购买这点儿茶叶。智积大师一口回绝,笑道:“在老衲眼中,再多的银子也换不来品茗的乐趣,别拿银子败了品茗的兴致。” 百两银子买不到一点儿茶叶,让珍稀山茶叶名声大振。竟陵城中人在猜测智积大师将会如何处置这些珍稀山茶叶的时候,智积大师在寺中贴出了一张告示:中秋节当天将在寺里举行品茗盛会。 中秋节当晚,皓月当空,众人云集在龙盖寺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央,智积大师沐浴更衣、净手焚香之后走上广场中央的品茗台上,令人从藏在地窖里的一个黑色陶罐中取出三块泉水结成的冰块放在铜炉里,化开之后再用文火煮开,然后再从陶罐之中取出珍稀山茶叶放进紫砂壶中,冰泉化茗,奇香四溢,聚集在广场中的人们不由连声称赞:好茶!好茶! “老衲采下珍稀山茶叶,不敢独享,邀请众人前来闻香品茗。”智积大师朗声道,“老衲穷尽二十余年的时光研究茶道,品茗的精髓就在一个‘品’字。今日举行品茗盛会,一杯为量,老衲只沏茶一杯,能说出茶中智事、乐事、趣事、妙事者,最有资格品用。” 智积大师话音刚落,人群中走出一位富态的中年男子,迫不及待地说:“在下正是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商贾之余最喜品茗。曾经为求茶中极品白毛猴,花费过三百两银子。不知这算不算趣事妙事?” 智积大师尚未答话,人群中走出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只见他朗声道:“在下左正南,湖州人氏。本来生在富裕之家,最喜品茗。只因生不逢时,家中遭遇灭顶之灾,左某沦为乞丐,纵是如此,还以品茗为乐。竟陵城每有茶事,左某必赶去观摩。年前得知竟陵城南富豪钱府花重金购买了名茶白毛猴,左某不顾身份赶去只想讨一杯香茗。” 人群中有人就问钱万有:“如此名贵之茶,钱老板一定不舍得吧?”钱万有闻言脸红耳赤,无言以对。当日他得知有一乞丐上门乞讨,不求一饭,只为一杯香茗,很是生气,叫仆人连骂带赶把左正南轰走。 “行乞亦不忘茶事,左施主奇志可嘉。”智积大师哈哈一笑,令人弹琴,再请左正南来台前品茗。 左正南端起茶杯先闻香,再慢慢品味。一杯香茗勾起了他无尽的往事,不由得泪流满面。许久他擦干眼泪,感慨道:“月下品茗,人生百年。杯茗万里路,壶中乾坤大。品茗可怡情养性,可寄高风雅韵,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杯香茗尽藏清、寂、廉、俭、美、乐、静的要义。” 龙盖寺的品茗盛会成了竟陵城谈论了许久的话题。 又过一个月,这天的早上,智积大师正在做早课,左正南匆匆赶来,告诉他在西郊一座小桥旁边发现了一名被遗弃的婴儿。智积大师就把婴儿带回寺中精心抚养,并教他品茗之道。 许多年后,这个婴儿成了名满天下的品茗宗师。 婴儿名叫陆羽。 (选自《珠江时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在曲折的情节中,推进故事一步步地发展,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B. 文中对左正南的品茶细致描写,极写品茶之用心。因用心,故而才会道出品茗的真谛,说尽茶之要义。 C.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煮茶品茗的动人故事。 D.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如:用茶农和猴子的畏惧和智积大师最终采到山茶,钱万有与左正南追求茶道的不同方式等对比。 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智积大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6. 文中结尾处提到,多年后,弃婴成了名满天下的品茗宗师陆羽。有人认为多余,有人认为必须有,你觉得呢? 【答案】4. C 5. ①做事肯钻研勤动手,做葱油饼成为当地美食,煮茶品茗水平高超。②为了追求不畏险阻,成功采集了珍稀山茶。③不贪图财富,拒绝百银购茶。④追求茶道的极致精神,采到的珍稀山茶没有独享,而是召开品茗盛会,与同道交流,探求茶道极致。 6. 不多余。①从情节发展来看,文章从智积大师煮茶品茗的高超,到冒险采山茶,拒百银卖茶,成功举办品茗盛会,再到品茗宗师陆羽诞生。层层推进,构成整体,完善了情节。②从文章主旨来看,智积大师与左正南,为品茗不畏生死,无视财富,看淡荣辱,追寻极致的精神,以此作基础,才会有后面陆羽这位宗师的产生。而宗师的产生,又进一步印证了这种追求极致精神的成功,也是对这种精神最大的褒奖,从面极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项考核小说的情节,B项考核内容,C项考核人称,D项考核手法,其中A项,“情节一波三折”错误,小说情节较为平直,没有波折;B项,强加因果,要真正品出茶之要义,只用心是不够的;D项,不是对比,应是衬托手法。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此题通过文中的情节“做葱油饼成为当地美食,煮茶品茗水平高超”“成功采集了珍稀山茶”“拒绝百银购茶”“采到的珍稀山茶没有独享,而是召开品茗盛会,与同道交流,探求茶道极致”概括其“肯钻研勤动手”“为了追求不畏险阻”“不贪图财富”“追求极致”的性格特征。 点睛: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重点考核语段的作用,以能否删除的角度设问,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从情节、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极爱杜分析,此题如回答不能删除,然后从情节的角度分析:文章从智积大师煮茶品茗的高超,到冒险采山茶,拒百银卖茶,成功举办品茗盛会,再到品茗宗师陆羽诞生。层层推进,构成整体,完善了情节,如少了后面的情节回事小说缺少结果,情节不完整;从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智积大师与左正南,为品茗不畏生死,无视财富,看淡荣辱,追寻极致的精神,以此作基础,才会有后面陆羽这位宗师的产生,后面交代结果是对这种极致精神的肯定,升华文章的主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平伐其功 伐:夸耀 B.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C. 赵不内 内:通“纳”,接纳 D.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B.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C.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D.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7. B 8. C 9. (1)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端方正直的人不被容纳。 (2)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B项,害:嫉妒。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注意“凝滞”同义词复用,不要断开;“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结构的对称,“而”表转折,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疾:痛心;谗谄:动词作名词:谄媚国君的人;邪曲: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方正: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不容,被动句,不被容纳;振:抖掉;身之察察:定语后置句,清净洁白的身体;物之汶汶:定语后置句,肮脏的东西。 参考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 ,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于是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小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于困境啊。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啊。 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屈原说:“全世界混 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我)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还)有宋玉、景差这些人,都爱好文学并且凭借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却)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最终被秦国灭国。 三、句子默写 10.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劝学》) (2)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 ______ ”。 (3)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荀子 (3). 分野中峰变, (4). 阴晴众壑殊 (5). 竟无语凝噎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1. 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A. “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 “蚕娘洗茧前溪绿”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 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12. 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11. BC 12. 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解析】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AB两项考核诗歌的内容,CD项考核诗歌的艺术手法,其中B项,“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错误,和诗歌的主旨不符;C项,没有心理描写。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诗句的内容和作用,答题先围绕主要的意象概括景物特征,然后结合诗句的位置分析作用,此题首先围绕“水”“塘”“蒲”“鸳鸯”“鸂鶒”“桑柘”描绘景物,然会概括意境,在分析作用,作用注是景物描写,其烘托渲染的作用,又处在诗歌的开头,为后文做铺垫。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五、作文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月21日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故事——聚焦儿童”摄影作品展在波兰华沙85号院画廊拉开帷幕。“说到中国,你们会想到什么?”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高琴在开幕式上提出这个问题后,在场的波兰观众都笑了,“龙”“烹调”“功夫”“长城”“陶瓷”“丝绸”——观众们大声说出一个又一个心中的中国热词,回答越来越踊跃。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对中国的认知,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论断和思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中国制造”何日“中国创造”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上,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在南非的这届世界杯上到处都充斥着“中国制造”的身影。从球衣、球裤、球网到呜呜祖拉以及球迷头顶的假发和耳塞,鼻子上架着的玩具眼镜;乃至屁股底下的看台座椅,直到比赛用到的足球“普天同庆”这些无不都是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中国真不愧是“世界工厂”啊! 虽然“中国制造”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充斥着世界市场,但其中的利润去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是,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制造”只是占据利润最为微薄的最低端。产品的定价权不在产业工人手中,也不在中国的企业手中,中国制造成为了外国人赚钱的工具。 “中国制造”风行天下未必是件好事,虽能增加外汇收入,但仍有弊端。 原因如下:“中国制造”畅销世界,会让我们觉得外国佬口袋中的钱也挺好挣的,薄利便可多销,且几乎不含科技技术,方便简单。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觉得这样赚钱还比较容易,从而忽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只能生产些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从某种角度讲这样还可以起到打击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想想中国人用着洋机器生产些给外国佬的东西,还要给外国佬交些所谓的专利费,不是很荒谬吗? 再说这种生产模式也有利于帝国主义打击,给你来个反倾销、抵制运动你都会吃不消的。中国制造物美价廉这是有目共睹,可以说中国制造是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平民老百姓最喜爱的;论产品价格比欧美制造便宜,况且结实耐用。西方走的是品牌效应,我们走的是低价之路,这便就是中国制造赢得市场的法宝 在中国还有一种工厂叫代工厂,在此生产这些的东西的劳务费远小于其终极售价的n倍。为什么就因为你是替人家办事,是帮助人家赚钱;既然是个帮那报酬当然不会太高喽。 所以你想赚大钱,想不受制于人就要创新。只有当你能生产别人不能生产的东西是,你才是大赢家;当你生产的东西越先进越发达,你才是大赢家。 金融危机来了先倒的就是这些小作坊,-为什么因为你只会进行简单的复制,自然那生存的空间自然就变小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要想赶超发达国家,关键就在创新。只有把科技、经济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使得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跨越式发展,才不会受制于人。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造就创新型人才,才能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国家从资金、技术、政策上的扶持。 “中国制造”何日“中国创造”?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材料作文。题干是“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对中国的认知,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论断和思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首先要仔细分析材料。材料中说到“龙”“烹调”“功夫”“长城”“陶瓷”“丝绸”,这是波兰观众们大声说出的一个又一个心中的中国热词。这些词代表了中国的文化,都成立中国独有的符号。“龙”是中国的图腾文化,“烹调”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功夫”是中国的传统武术;“长城”是中国的建筑文化;“陶瓷”和“丝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当然,能够代表中国的不止这几个元素,还有很多。本次作文立意提示:可以“龙”“功夫”为关键词,展现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经过舐砺前行,向世界展示的“中国制造、中国名牌”等的中国功夫;可以“烹调”“功夫”为关键词,探讨中国的美食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武术,都是我们中华文明必不可少的标志,;也可以“长城”“陶瓷”“丝绸”为关键词,丝绸之路的希望,展示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文化,再联系“一带一路”谈谈传承与发展,诉说着这个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还可以“烹调”、“陶瓷”、“丝绸”为关键词,用着三张中国耀眼的名片,挖掘出中国独具特色的精神和文化底蕴。 点睛:材料作文时,分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