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九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它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必备因素。 D.中华文明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对比、假设、因果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B.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并列式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C.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价值体系。 C.只要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可以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D.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 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我们别无选择。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 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智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 (摘自《教育家》) 材料二: (选自“搜狐科技”) 材料三 虽然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人工智能学术进步,一些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拥有较强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能力。但是人工智能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所看、所说、所思、所想,就像个弱智。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瓶颈,如何让机器拥有常识,熟悉我们的思维世界,这将是一项技术难题。 现在的硬件技术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普遍使用机器人助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机器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思维过程去指挥复杂的组织结构。 我们知道只要是人设计出来的软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这样会导致黑客的攻击行为,通过使用各种小把戏来欺骗人工智能。而且这种漏洞一旦被居心叵測的人发现,这家伙就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破坏行动,后果可想而知。 在2017年的网络入侵防护系统机器学习会议上,人们就在讨论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好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行业能起到公正的决策,就是如何让人工智能保持美好的一面。 (摘自“云博汇物联网”) 材料四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应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有序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采取“政府主导、专家主体、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方式,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环节和应用场景,明晰不同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制定有关的政策、措施和法規、标准,划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边界。 “对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也要进行知识普及,用伦理道德加以约束”,张妍说,“在市场推广和应用环节,还要建立安全评估和市场准入机制。” 除了伦理和法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还在建议中指出,应该加快科学普及。 神化人工智能,会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贬低人工智能,又让公众对人工智能不敢信任。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才可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 “人工智能是造福还是为祸,核心就是要看社会法律体系能否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框架下,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能否到位。”刘庆峰强调。 (摘自《科技日报》,2018年3月20日《有了安全边界,人工智能才能有序发展》)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妍认为:人工智能要安全发展,不仅要对人工智能科研人员在伦理道德上加以约束,还要建立安全评估和市场准入机制。 B.张钹认为,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而人机合作需要人机平等,充分发挥人、机优势。 C.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这样可以从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约束。 D.要想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既不能神化人工智能,也不能贬低人工智能、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 5.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霍金和张钹他们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他们看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关键看人类的运用。 B.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在2011年初见规模,以后几年内,该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 C.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阐述和分析,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全面了解,并明白了人工智能今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D.如果社会法律体系能够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对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到位,人工智能就可能为人类造福。 6.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灯殇 陈永林 这天晚上,六根对女人说:“再过几天就中秋了。你明天去买十斤月饼,三斤糖块,三十挂小鞭炮……烟我已买了。” 每年的中秋晚上,许多村里人都在六根家挂一盏灯笼。鄱阳湖一带有这种风俗,一到中秋这晚,村里人便在德高望重的人门前挂盏灯笼,表达自己的敬意。这几年,六根门前挂的灯笼最多。村里人在哪家门前挂灯笼,哪家就得放鞭炮迎接。大人敬烟,小孩散糖,女人吃月饼。 六根的女人有点不愿意:“每年花一百多块钱换几十只灯笼,一点也不值。那些灯笼既当不得衣服穿,又顶不得饭吃。” 六根沉了脸说道:“ 这灯笼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别人想自己门前多挂几个灯笼还想不到呢。这是村里人对我的信任,对我工作的肯定。” 女人说:“钱呢?” 六根问:“家里一百多块钱也没有?” 女人说:“儿子前几天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六根就翻口袋,口袋翻尽了,才翻出五十多块钱。 六根说:“要不,你明天提一只母鸡去卖。” 女人小声嘟囔:“哪有你这个当村长的!别人当村长,家里要啥有啥,可你每年只得几十只灯笼。’’ 六根再懒得搭理女人了。每年村里人挂的灯笼,他都没扔,都堆放在一间房里。 中秋节这天,六根早早吃过了晚饭。女人买来的糖块、月饼也摆放在桌上。鞭炮拆了封。只等提灯笼的人一来,就放鞭炮。月饼样的圆月好不容易从鄱阳湖里爬起来了,一些小孩已在月光下疯闹了。 六根坐在门前悠然地吸着烟,眼光却不时往路边上掠。终于来了一个红红的灯笼,六根兴奋地站起来,喊女人:“快拿鞭炮放,灯笼来了。” 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了。可是灯笼并没进他家,而是进了春生的家。六根气得骂女人:“谁叫你这么早放鞭炮?”女人不敢辩,反而安慰六根:“急啥?等会儿,灯笼不就都来了?” 又来了一只灯笼。拎灯笼的是谷子。六根喊:“谷子,这么早来了?”可是谷子没听见样径直往前走。片刻春生家响起欢欢悦悦的鞭炮声。六根惊得傻傻地立在那。往年,谷子每回给他送灯笼。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 六根气得大骂:“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 六根的女儿劝:“爹犯得着生气吗?春生早在村里传出话,谁送他一盏灯笼,他就给谁一百块钱。” 春生先是在城里办了个皮包公司,骗了一些单位的货款却不给货,只给单位的头送些钱。春生有了钱,就在村里办了个罐头厂,钱大把大把地进。可交税时却说厂子亏损。春生办了厂后,村里人都想进他的厂,村里人给春生的笑容越来越多,看春生的目光越来越谄媚了。 “唉——”六根就长长地叹气。六根掏出枝烟,点了,狠狠地吸。烟雾整个裹住了六根满是阴云的脸。 春生家的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春生门前已挂了二十几个红灯笼了。可六根门前还一只灯笼都没挂。六根感到极难过。自己当了十几年村长,爱村,敬业,没为自己多捞一根柴火,没做一件昧良心的事。可在村里人眼里竟不如一个坏事干尽的春生。 一只只大红灯笼从六根眼前飘走了,进了春生的家。 女人把六根拉进屋:“犯得着生气吗?别气坏了身体。”女人关紧门,可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仍是那么刺耳。女人就开了电视机,有多大声开多大的声。 女儿说:“爹,村里人送的灯笼没有一点价值。我们给自己家挂个灯笼吧。” 六根骂:“别丢人现眼。” 此时,门被拍得砰砰响。六根开了门,一个小孩举着灯笼,灯笼后跟着十几个小孩。小孩齐声说:“村长,我们给您送灯笼来了,这是一盏电子照明灯。”六根的睛睛竟湿了。六根忙放鞭炮,又不住地给小孩散糖。一小孩说:“六根叔你别生气。爸妈被钱迷了心窍,为一百块钱给春生送灯笼。今天我们给您送灯,今后,我们每年都给您送灯。您开山修路,让我们上学有路走……”六根听了这话,眼一涩,脸上竟有两条小虫子爬。 六根把三十挂小鞭炮全放了。 六根又喊女人与女儿:“你们把房里的灯笼全拿 来。” 几百只灯笼很快堆了一地。六根拿出打火机,点了火。片刻,灯笼全着火了。 一小孩问:“六根叔,你咋烧灯笼?”六根说:“这些灯笼没点用途,烧了,让你们开开心。”片刻,几百只灯笼就化为一堆过眼的火红。 六根把这盏电子照明灯挂在门口。夜来灯亮,不失光明;风吹雨淋,永不变色。 (选自《小说选刊》2015年第6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围绕中秋节门前挂灯笼的故事展开情节,让人们看到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的美丑善恶,弘扬正气,抨击时弊。 B.六根的女人对灯笼的看法与六根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情形的直接原因是手里没钱,儿子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C.往年中秋晚上,村里人在六根家门前挂许多灯笼,这是对他的信任;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这说明村里人财迷心窍、见利忘义。 D.小说情节起伏跌宕、语言含蓄简洁,作者以先扬后抑的手法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村长六根、村民等,进而揭示小说的主旨。 8.小说中的六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标题“灯殇”寓意颇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召试,为集贤校理。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B.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C.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D.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B. 避讳: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如为了避汉武帝的讳,称秀才为“茂才”。 C. 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用。 D. 河东: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 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认同;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滕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 C. 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安抚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 D. 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2)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最为沉痛。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指挥潇洒自如的神态。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型商场中的书店,有着独特的生存模式,例如地方政府为促进文化繁荣提供财政补贴;书店内搭售文创产品、咖啡等增加收入。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下,书变得 了,它被抽象化,变成一种被供奉的商品。一家书店的开业,大家讨论的是怎样把书店变成“产品”,这种观念的一个前提就是:书本身并不重要。然而,在这种“文化空间”下,依然有一些书店坚持把书作为书店最根本、最核心的存在价值。上海的季风书园、南京的先锋书店和北京的万圣书园,都靠 的精神获得了读者的口碑。这样的书店,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他们更接近文化,更远离商业。市场的逼迫一直都在,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供应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人们会对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花神咖啡馆 ,是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海明威、萨特这样的文化人出没。即便是巴黎这样著名的城市,也会因为这样的文化地标而多几分魅力。任何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都不是靠大型建筑而 的,而是( ),最终才能闻名于世。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举重若轻 集腋成裘 津津乐道 风生水起 B.举重若轻 锲而不舍 夸夸其谈 声名鹊起 C.无足轻重 锲而不舍 津津乐道 声名鹊起 D.无足轻重 集腋成裘 夸夸其谈 风生水起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B.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为这样的书店供应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C.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D.如果一个城市不能这样为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靠一个个文化名人 B.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靠一个个文化名人,经过漫长的积淀 C.靠一个个文化名人,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经过漫长的积淀 D.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文化名人,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19年是农历猪年,人们自然也就对猪多了一份关注。然而,许多人对猪都没有好印象,总认为它愚蠢肮脏、好吃懒做、……,其实在古代,①________。我国主要文化遗址中几乎均有猪骨出土,这是国为古人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猪作为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②________?这与猪有关,古人家祭以猪为之,“陈豕(猪)于室,合家而祭”,这正是“家”字的本意。猪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后一位,③________,故一天十二时辰的“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称“猪时”。 21.某先生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他因有事不能参加贺宴,特编了一条微信给同事,此微信有不妥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惊悉令爱在今年高考中蟾宫折桂,忝列名校,谨示衷心祝贺。因俗务缠身,不能拨冗前往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路遥《平凡的世界》,祝她学习进步万事如意,还望笑纳。下次有时间,一定莅临府上,当面致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来,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垃圾分类行动,其中在上海地区执行得较为严格。有人说:“上海地区人口素质高,容易实施!有人说:“垃圾分类是好,但是难坚持!当初实行‘限塑令’时,执行的也蛮不错,可是后来外卖兴起,没有人管了,现在到处是塑料垃圾。”也有的说:“形成习惯就好,上海地区垃圾分类有积分奖励,有人员引导,有监督热线电话等等,能够帮助市民形成良好习惯。”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份倡议书,倡议大家“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3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说法绝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B项,“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错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C项,最后一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选项C把“重要因素”偷换为“必备因素”。 D项, 从原文第四段“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出,是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故选D。 2.A(3分)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项在文中第二段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故假设和因果论证错误。故选A。 3.C(3分)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C项偷换逻辑关系。文中所阐述的大意为,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C项把假设关系偷换成必要条件关系。故选C。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解答时要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B(3分)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B项,“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于文无据,无中生有;“人机合作需要人机平等”表述错误,原文相关表达为“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 5.D(3分)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于文无据,“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这只是霍金的观点; B项,“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当,从图表来看2013年和2014年比2012年投资要少; C项,“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全面了解”言过其实。故选D。 6.(6分)①机器还不能理解人类的思维;②软件技术发展较慢〔或:软件技术发展与硬件不匹配〕;③软件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④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图内(或:如何让人工智能做一个“好人”)。(答对3点即给6分,如无“概括”只是照抄,则酌情扣分)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进行概括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人工智能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的所看、所说、所思、所想。”说明机器还不能理解人类的思维;“现在的硬件技术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普遍使用机器人助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软件技术不成熟,”说明软件技术发展与硬件不匹配;“人设计出来的软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这样会导致黑客的攻击行为,通过使用各种小把戏来欺骗人工智能”说明软件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人们就在讨论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围内,”说明正在考虑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图内。综合以上内容,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7.D(3分) 试题分析: D项中“含蓄”“先扬后抑”不对,小说没有这些特点。 8.(6分)①敬业清廉。六根是一个长期工作在最基层的村长,自己当了七十几年村长,爱村,敬业,没有为自己多捞一根柴火,没做一件昧良心的事”; ②清醒自尊。她清醒地认识到“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 ③简单粗暴。对妻子女儿动辄就骂,显得有点粗暴简单。(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分析六根的形象,要关注小说中对六根的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对六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沉了脸说道”“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刘根感到极难过。 “今后,我们每年都要给您送灯,您开山修路,让我们上学有路走……”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六根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但面对现实情况,也感觉无能为力,而且他是一个对妻子和女儿很粗暴的人。 9.(6分)①“殇”本意是指人没有到成年就死去;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②本文指六根面对门前挂灯笼这件事的变化,内心产生的剧烈伤痛。③也指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转型时期,作者对人心趋向于金钱的追求、真善美被抛弃的感伤。 试题分析:标题“灯殇”寓意颇深,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泯灭的祭奠。灯笼本来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现在,在经济利益的利益诱惑下,人心趋向于对金钱的追求,忘却了真善美。用“殇”字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现实感觉到伤痛。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的含义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是基本意义,要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先解释“殇”的含义,再解释“灯殇”,也就是对文章的情节做简要的概括,再结合主旨分析深层含义:指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转型时期,作者对人心倾斜、真善美被抛弃的感伤。 10. A(3分)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 “获直”意思是“得到公正判决”,为动词和宾语关系,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BC项;“致伛”意思是“成了驼背”,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答案为A。 11. B(3分)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茂才就是秀才,是为了避光武帝刘秀的讳。故答案为B。 12.D(3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D项,“神宗相信了王安石”错,应是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而神宗会认同滕元发的看法。故答案为D。 13. (10分)(1)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 (2)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爆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钱建房屋。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关键词“虽”,即使;“济”,成功;“圣”,高明;“殆”,危险。(2)“且”,将要;“度”,准备;“谕”,让,告诉;“使”(之),省略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滕元发,起初名甫,字元发。因为避高鲁王名讳,改用字作为名。召入朝廷考试,担任集贤校理。神宗登上皇位,召滕元发来问他治理混乱局面的方法,神宗说:“你知道君子和小人各为其党吗?”滕元发说:“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神宗认为是名言。晋升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议论宰相在朝会时不领班是跋扈,神宗问滕元发这问题,滕元发说:“ 宰相固然有罪,但认为宰相是跋扈,那我就认为这是欺瞒天理陷害人了。”授任御史中丞。宰相让他儿子担任判鼓院,谏官们认为不可以这样。神宗说:“鼓院仅传达事情而已,这对于事情有何妨害。”滕元发说:“假如有人控诉宰相,却让他儿子传达,行吗?”神宗明白了,就取消这个任命。黄河以北的地区发生大地震,朝廷命令滕元发为安抚使。当时城中房屋多数倒塌,官吏和百姓怕被压,都睡在帐篷和茅草屋中,滕元发独自住在房屋下,说:“房子倒下百姓死去,我自己应当和他们同命运。”免除田租,修筑堤坝,纠查贪污残暴的官吏,责罚盗贼,北路因此安定。升为开封府尹。百姓王颖有金钱被邻居家的妇人所盗藏,经历几任府尹查问都没有得到公正判决。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拄着手杖到开封府上诉。滕元发一次审问就得到实情,把金子返还给王颖,王颖抛掉手杖抬头道谢,驼背也就消失了。滕元发在神宗面前议论事情,像家人父子一样,说话不加修饰,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神宗知道滕元发忠心诚实,所以事情不论大小,人物不论亲疏,常常都去问他。滕元发随事解答,一点也不避嫌隐瞒。王安石刚想立新法,天下人纷纷议论,王安石怕滕元发有所进言,神宗会听信他,因此借事,让滕元发出任郓州知州,历任齐州、邓州知州,滕元发妻子的亲族李逢谋逆,有人因此排挤滕元发,贬为池州知州,又改为安州知州。流落在外地近十年,还因为以前的过错贬到筠州居住。有人认为他还会复官,滕元发谈笑自若,于是就上奏为自己辩解,神宗看了很怜悯他。哲宗登上皇位,滕元发调任郓州知州。当地供应学生的粮食不足,而百姓中有为争夺公田二十年没定下来的,滕元发说:“学生没有饭吃而把良田供顽民吃饱吗?”于是请求把公田作为学田,于是这场争讼停止。当时淮南、京城东边闹灾荒,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爆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钱建房屋。滕元发威名流传西北地区,号称著名将帅。河东的十二将,其中有八将担负守备西部边界,分一半人轮休。因年老竭力要求去淮南任职,担任扬州知州,没有到达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 14.B(3分)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 B项,“至吴地烹鱼结”错误,尾联“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意思是船工捉得一条鲤鱼,据说它来自上游的乡关;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书中写着手足的眷念。由此可知,此时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故选B。 15.(6分)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 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中抒发感情的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使用表达情感的字、词、句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则是借助景、物、事等对象抒发情感。鉴赏时首先要准确指出其抒情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指出该手法的作用。尾联“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写船工在行舟时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由“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可知,“南来”意为从家乡而来,“恐有”“急烹”借“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传达思乡的急切心情。巧于用事用典,表达了深沉的抒情意味。 16.(6分)(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 “御”“辩”。 17.C(3分) 【解析】举重若轻:举起重的东西就像举起轻的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结合后文“这种观念的一个前提就是:书本身并不重要”可知,此处要表达的是书已经无关紧要,故应选用“无足轻重”。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侧重的是积累。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侧重的是坚持。此处结合前面的“坚持”可知,应选用“锲而不舍”。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此处强调的是人们很感兴趣地谈论文化名人出没过的莎士比亚书店和花神咖啡馆。故应选用“津津乐道”。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的有生气,蓬勃兴旺。此处说的是任何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都不是靠大型建筑而提高知名度的,故应选用“声名鹊起”。 18.C(3分) 【解析】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故“如果”应放在“一个城市”后,据此排除A、D项。二是搭配不当,“供应”与“支持”搭配不当,可将“供应”改为“提供”,据此排除B项。 19. B(3分) 【解析】括号前的句子先谈到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花神咖啡馆等文化地标,再提到这些地标里曾有海明威、萨特这样的文化名人出没,根据前后文的照应原则,本句应该先谈书店,再说到名人,据此排除C、D两项。前文提到书店和名人,再由“不是靠......”,后文接“而是靠.....”衔接更紧密,故答案为B。 20.(6分)【答案】猪代表着权势和财富 “家”字的本意是什么呢(或:“家”字中为什么有个“豕”字) 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亥”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文,找出主旨,结合上下文得出答案。本题第一空,根据下文“其实在古代”故此空应填与上文相反的句子,上文说“许多人对猪没有好印象”故此空应填写猪在古代所起的意义。第二空注意标点符号为问号,应填问句,联系上下文“猪作为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这与猪有关,古人家祭以猪为之……这正是‘家’字的本意。”第三空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得出答案。 21.(5分)①“惊悉”改为“欣闻”。②“忝列”改为“考取”。③“拨冗”改为“抽空”。④“惠赠”改为“敬送”。⑤“莅临”改为“到”或“前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①“惊悉”,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一般是表示听到的是坏消息,且是自己关心的人或者事物的坏消息。②“忝列”,谦词,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结合“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分析,改为“考取”。③“拨冗”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此处是说自己的,改为“抽空”。④“惠赠”,称别人赠与的敬词,此处称自己赠送的,改为“敬送”。⑤“莅临”,意思是敬称他人的来访,为敬辞。此处称自己的,一般用“前往”。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 ,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2、【应用文文种】 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广泛的影响。倡议书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就某事向特定成员进行号召呼吁,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到某件事情中来,要能起到宣传倡议的效果。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垃圾分类的方式、意义、效果等,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主要讲上海的“垃圾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如“上海地区人口素质高,容易实施”“垃圾分类是好,但是难坚持”“形成习惯就好”等。但是材料最后一句话为“我们身边的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呢。本题的任务为“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作“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倡导,可以从垃圾投放、垃圾分类等方面分析,主要强调如何做。 参考立意:在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要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如何变“废”为“宝”;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垃圾,城市中那无处安放的美;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保护生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等。 行文结构:这是一篇倡议书,写作时需要注意演讲稿倡议书的格式。要明确倡议的对象,要明确身份,要有恰当的问候语。正文部分,先陈述垃圾分类的意义,再指出垃圾分析的方法,突出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节约资源,为了我们的环境更美好,做垃圾分类的积极行动者。 【素材】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所谓垃圾其实都是资源,当你放错了位置时它才是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旧衣物都可以回收加工后再变成相应的原料;剩饭、剩菜、瓜果皮核加工处理后可以变成有机肥,生产绿色蔬菜、粮食;旧家电、手机可以拆解提取宝贵的稀有金属等原材料;旧家具可以维修、重组后在二手市场再销售;甚至装修垃圾也可以成为填海、填坑的宝贵材料;其它可燃性高的垃圾可以去焚烧发电;实在处理不了的垃圾再去填埋。 避免污染。垃圾不仅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有些垃圾还具有有毒有害性,例如前面提到的塑料会使土壤板结,焚烧塑料会产生高致癌物二恶英;镍镉电池中的镉、铅蓄电池中的铅、碱性锌锰电池中作为添加剂的汞等都是有毒金属,据研究,一块镍镉电池中的镉就可以污染三个标准游泳池中的水;化妆品、油漆、日光灯管、节能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处理不当都是环境杀手,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通过垃圾分类,这些物质可以集中到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有些有毒有害垃圾经过处理后还可以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而这一切只需要我们的举手之劳。 面对此现状,首先一定要尽快规范拾荒者的经营行为,加强引导和管理,在使其减少对社会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经营企业的转变,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更加超前的消费者分类回收体系。 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消费者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教会消费者垃圾分类的知识,使消费者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可将一个垃圾桶分割成几个隔段或建立几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应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玻璃、纸、塑料和金属类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电池灯泡等特殊的垃圾。垃圾桶上必须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消费者使用。垃圾桶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的载体,企业可以承担制作费用。 改善垃圾储运形式。对一些体积大的垃圾,应该压缩后进行储运。尤应注意的是,要对环卫局的垃圾回收车进行分隔式的改造,分类装载垃圾。充分发挥原有垃圾回收渠道的作用,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转卖到企业。另外,建立垃圾下游产业的专门回收队伍,由厂家直接回收,实现多渠道回收,引入价格和服务的竞争机制,以此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垃圾的回收率。 实行家庭短期收集,定期分时段分类回收。可以将垃圾分类一星期内暂时由家庭保管,环卫每天早晨收集容易腐烂的菜叶等餐厨垃圾,每天中午收集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下午收集建筑垃圾,晚上收集其他垃圾。社区或物业管理部门定期对新来户上门指导或发宣传册,让居民都知道如何垃圾分类。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定期播放学习国外环保收集垃圾的视频,提高本地区居民的素质,养成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习惯。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