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word版本试题;可编辑;含答案】
1 / 10 2020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 一、单选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画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 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①,解民众 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野火沃土,②,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③ 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 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 ②回视小金山 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 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 ⑤又在另一拱门中 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 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 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 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李白) 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 1994 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 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 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 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 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 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通过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 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二、文言文阅读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2 / 10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 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 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 在耶?悲哉,悲哉!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 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 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 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 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囷 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无何,姑钱 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 外大母亦绝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 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 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乙卯,方伯公领乡书。丙辰,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从京师, 为置侧室高,礼训慈育,闺内穆如。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丙寅,方伯 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楚声不绝。太夫人闻之,戚然曰: “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 伯公为之改容曰:“请佩此言当韦。”戊寅,方伯公以大参备兵通、泰,寻 由河工超迁河南右辖。未几,转左。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 时风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 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 调补,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 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此意 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 大义类若此。 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 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泣且拊曰拊:抚摩 B.自有妇卜太夫人卜:选择 C.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适:出嫁 D.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风:劝说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 程度的弥补。 B.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 子前来求亲。 C.袁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时,困于公务繁杂,后顺从妻子的意愿而选 择了辞官归里。 D.作为外孙,撰写外祖母的行状,袁宗道既不敢虚美外祖母,也不愿隐瞒 3 / 10 外祖母的美德。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 近。 ②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4)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三、古诗词鉴赏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 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 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懃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 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1)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 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四、默写题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 羊·潼关怀古》) (7)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木瓜》) (8)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鲁迅《答客诮》) 五、现代文阅读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少男 刘庆邦 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 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颗苦楝树下。从远 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 的男孩子。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 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 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 4 / 10 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蹙着眉头。 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 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厮打。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 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 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姐姐定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 沉闷,还有一些伤感。姐姐不定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定亲呢? 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 河生觉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脚得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 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到了河边,河生犹犹 豫豫,没有下水。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 鱼的队伍里冒出来。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那个 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河生赶紧躲到了 一丛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 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嘈杂的人群渐渐 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他热得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 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可是他就是接受不了。他没想过 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定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 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河生一下子就把姐姐的 心思猜到了,他装作没有听见姐姐的话,装作被太阳晒得有些头蒙,躺在 床上闭着眼,连嗯一声也没嗯。过了一会,河生悄悄起来,从窗户里侧往 外一看,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 手捏着含在嘴边,一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河生想,他对姐姐做得是 不是过分。他有些后悔,有心跟姐姐说一句话,又想不起说什么好,只好 蔫蔫地回到床上,真的睡去了。 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河生说不要,连姐姐还没舍得 做一条洋布裤子,他怎么好意思花家里的钱呢?姐姐又说,学校里那么多 女同学,别人家笑话呢。布买回来,姐姐比着河生的身体裁好,一针一线 地缝制。河生看见姐姐缝裤子,想起姐姐说的关于女同学的话,心里悄悄 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有些柔软,有些滋润,还有漫无边际的忧 愁…… 到了秋后,原来跟姐姐定亲的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参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让家里人替他退亲。起初,河生并不知道退亲的事,只是发现姐姐做好了 饭,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刚端起碗的时候, 眼泪就涌出来。在听准了退亲的事之后,他就像被当头砸了一砖头,头发 空,腿发软,小脸顿时变得苍白。河生觉得,这件事不仅对姐姐是一个侮 辱,对母亲、对他、对他们全家都是一个严重的耍弄和侮辱。姐姐是天下 最好的姐姐,他不明白竟有人这样无理地对待姐姐,实在让人愤恨。河生 真想为姐姐出这口气,出气找不到对象,他就转向了委屈。他无端地想, 父亲去世后,一切责任都是他这个长子担着,他这个长子当的是什么! 这回轮到河生不吃饭了。母亲问他心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只说不饿,不想 吃。母亲气得要打他,没打成,自己先哭了。母亲哭的时候提到了父亲, 5 / 10 对父亲有所埋怨,说他们父亲要是还活着她哪至于遭这么大的罪。 河生的委屈是一个大包,母亲的话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虽然咬着牙对自 己说,我是长子,我不哭,我不哭,可他到底没能咬住,嗷的一声就哭倒 在地。 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 好好读书…… (选自《山花》1997 年第 1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气”,既指人们对年节氛围渐淡的失落,同时也 暗示了河生听说姐姐定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 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 观念的影响,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 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那个 人”,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 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 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2)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 (3)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谈诗歌朗诵 朱光潜 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 格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占优势的风格是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那慷 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 感。 人民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 这个道理从我国一些传统剧种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 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极大的迷人的力量。不妨把《霸王别姬》 《林冲夜奔》的台词改成白话,请最好的演员用话剧的方式去表演,那会 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话剧本不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而诗歌按照它的本质却 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诵诗如果不见出语言的音乐美,那就很难把诗的韵味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可以优游涵泳,长 久受用不尽。在我看来,朗诵诗歌是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的。 理想的诗歌朗诵,必须要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其中,表达感情是 基础,顺着自然的倾向,是自发的,倾泻的,无控制的,容许金粒与泥沙 俱下的;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规律的要求却是自觉的,有控制的,不但要披 沙拣金,而且要用一定的模型把金粒熔成一定的形象。这样通过音律形式 对思想感情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就不是生糙自然的 思想感情,而是经过形象化和音乐化而洗练和提高的思想感情。对于朗诵 诗歌来说,做到这一步,才能算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 这只是理想。要实现这种理想,还要凭实践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获得。在 摸索之中要做的事很多,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习。我国历代 诗人都特别重吟咏的功夫,过去诗文评家教人读诗,也强调要懂诗就必须 6 / 10 学会诵诗。有人甚至以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诵诗,即对诗“终身为门外汉”。 传统的旧诗朗诵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声音拖长。《书经》里就已有“诗言志, 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永言”就是《乐记》里所说的“言之不 足,故长言之”。“长言”式的朗诵能维持到两千年左右,不能单是凭习惯 的惰力,因为诗歌所要表现的情调是比较深永的,低徊往复的,走曲折线 而不是走直线的,所以表现方式也要有相应的低徊往复和曲折,长言才能 在低徊往复之中把诗的“意味”“气势”“骨力”和“神韵”玩索出来,咀嚼出来, 如实地表达出来。假如这个看法略有一些道理,我们也就可进一步认识到 诗歌的朗诵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办法。 目前诗歌朗诵不少是侧重表达感情的,有时是近于表演的。在节奏上大半 不但不是“长言”,而且比语言的自然节奏还要快一点,急促一点,低徊往 复的少。这和我们过去朗诵的传统有很大的距离。责任当然不能完全在诵 诗人,毛病恐怕大半还是在诗本身。如果诗本身见不出音乐美,诵诗人当 然就不能凭空添上音乐美。这就要求诗人们在语言和音律上多下更严肃的 功夫。诗歌朗诵已经把诗歌的语言和音律问题很突出地提出来了。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戏曲中的台词与话剧台词要求不同。 B.朗诵中低徊往复是表达深永情感的需要。 C.过去的诗文评家认为诵诗是懂诗的前提。 D.旧诗在形式上的不足是由长言来弥补的。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直接指出了诗歌朗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了全文的论题。 B.文章举《霸王别姬》之例,是为了说明演员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C.未经音律形式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诗歌朗诵表达出的感情易流于生糙。 D.诗歌朗诵的成败不完全取决于朗诵者,诗歌本身的音乐美也非常重要。 (3)如何纠正诗歌朗诵中“演话剧念台词”的倾向?请简要概括。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稻米传奇 文慧 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瑞士的植物学家 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虽然他也曾提过,在 公元前 2800 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 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 的起源中心。直到 1917 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 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20 世起 70 年代, 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 7000 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一方面, 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 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2011 年,美国圣 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 DNA 基因研究。研究 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 8500 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 一带。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 7 / 10 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 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华夏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 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 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 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说,中国稻米的栽种史是一部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史。从人口历史数据 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数量从未超过 6000 万,与之对应的,是从商周 时期到汉唐时期中国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随中国 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带来的南方土地开发,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特别是 从 11 世纪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与本地的晚稻配合成为双季 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产量,南宋人口也迅速突破亿的大关。随着历 史进程中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以稻米为基础的长江文明与黄河流域的粟作 文明交相辉映,前者逐渐发展出了繁荣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 经济超越北方,国内人口也达到了 4 亿多。在这些重大转变的背后,稻米 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作为稻米的故乡以及最大的稻米产区,中国的稻作技术和稻米文化影响了 世界。大约 3000 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朝鲜,向南影 响至越南,2000 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 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学者渡部忠世所说的 “稻米之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稻米之路不仅为许多民族带去了食粮, 更影响了这些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俗,在这个过程中,稻米将中 国和整个亚洲连接到一起,最终塑造出独特的“稻米文化圈”。 (有删改) (1)下列有关水稻种植起源认定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恒河流城最早出现籼稻,瑞士人阿方斯·德康多尔提出水稻栽培起 源于印度。 B.当在中国南方发现的稻种数量与印度不相上下时,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 呼声渐响。 C.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人工栽培稻遗址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 稻的国家。 D.通过水稻 DNA 基因研究,科学家确认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是水稻种植 的起源地。 (2)下列对中国水稻种植历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迁移民带来的先进种植技术与南方合适的气候、土壤相结合,推动了 水稻种植。 B.伴随着南方土地开发,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发生改变,稻的地位 开始超越粟。 C.越南占城稻与南方本地晚稻配合成双季稻,使稻米产量与宋朝人口数量 大幅增长。 D.清朝末年,得益于水稻种植的推动,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稻米文明取代 了粟作文明。 (3)请简要梳理稻米的传播之路。 8 / 10 六、写作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 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 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 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要求: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 诗歌外,文体自选。 9 / 10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 一、单选题 1.A 2.C 3.D 4.B 二、文言文阅读 5.C B (3)①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 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②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 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 (4)①心系幼孤,疼爱后辈;②不忘祖德,推惠及人;③珍惜生命, 宽仁善良;④关心丈夫,淡泊名利。 三、古诗词鉴赏 6.(1)①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 ②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 ③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2)①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 ②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 ③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 ④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四、默写题 7.(1)纫秋兰以为佩 (2)锲而不舍 (3)剑阁峥嵘而崔嵬 (4)人亦念其家 (5)何似在人间 (6)波涛如怒 (7)报之以琼瑶 (8)怜子如何不丈夫 五、现代文阅读 8.C (2)①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是一个关心 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 ②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等,可见她是一个吃苦耐劳、体贴 家人的好女儿; ③从定亲后坐着出神、打听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一个 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 (3)①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情; ②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 ③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9.D B (3)①体现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②做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 10 / 10 ③向民族传统学习,借鉴“长言”。 10.A D (3)公元前 8500 年前,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随后传到印度,后来印度 籼稻又传回中国;3000 年前开始传到朝鲜及越南,11 世纪起越南占城稻 传入中国;2000 年前传到日本;随后陆续传到西亚、欧洲等地。 六、写作 11.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