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 高一语文 2020.0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乡土中国》一书最重要的是提出了“礼治秩序”,这是对前现代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和农民生活状态最深刻、最简约的提炼。‎ ‎《乡土中国》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农民在这里按照自发形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离乡土,安身立命,人与人之间,非亲非故,彼此都是熟悉的乡亲,费孝通称此为“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进行社会管理,这管理并非对所有成员一视同仁,而是有轻重厚薄的分别,这种“差序”,形成既定的“格局”,如父尊子卑、男尊女卑等,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与等级进行序列管理,即是“礼治秩序”。礼治社会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即为礼制。概而言之,由习俗提升为礼制,礼制的实施即为礼治。礼俗与礼治是从上层或下层不同方位的表述,这也就是《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中所说的“礼俗,以驭其民”。虽然在实施礼治的实践中常有援法入儒、寓法于礼的情况,但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代圣贤所推崇,并以礼仪之邦的标榜,来表现中华民族有别于外邦异域的社会理想,此种文化形态也可称为礼俗文化。‎ 新一代学者曾对“礼治秩序”提出质疑,其中就有人抓住“礼治秩序”中“无讼”的问题进行质疑。他们以明清以来频繁的诉讼为例,说明乡土中国已经孕育现代性的法理要求,因而认为“礼治秩序”只不过是“人为构造的虚幻实在”或“自我想象”。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一为静态研究,截取社会中的某一典型,以一斑窥视全豹;一为动态研究,从发展变化中来考察某一现象。其实,费孝通截取的社会典型,并非没有变化,封建社会经过漫长而缓慢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孕育了异己的因素。只是,随着清王朝的建立,乡土社会依然如故,因为中国缺少近代化成长的土壤。‎ 费孝通提出的“礼治秩序”这一观点,正面临着中国新国情的挑战。当代中国正在经受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双重转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历史巨变。在这样的社会巨变中,“礼治秩序”‎ 受到了冲击。例如,在礼俗社会中,经营交易的双方主要是靠信用取得彼此的信任,而不是靠契约,这虽然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主要靠自律约束,契约却是法制性的,没有法制约束,那就失去监督的机制,而没有监督的信用并不可靠。在一个熟人社会,彼此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进行小额交易尚能维持,但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跨地区、跨国贸易,在陌生人的世界中交易,根本无以为继。所以,中国要从前现代的小农社会向现代化过渡,必须充分认识“礼治秩序”所造成的习惯势力和可能发生的障碍,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建设和应变的对策。‎ 但是,沿袭几千年的“礼治秩序”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本该成为过去式,但是社会中人与人的许多关系依然是“差序格局”的遗留。在从小农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屡屡出现的宗族势力干扰和家庭管理的弊病,以及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心态,无一不与乡土社会有关。所以,《乡土中国》虽是前现代中国的国情咨询报告,只要中国尚未完全实现现代化,它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 (摘编自刘宝琴《〈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农村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与等级进行序列管理,即“礼治秩序”。‎ B.前现代中国属于礼治社会,不需要法律制度,所以社会中并没有出现法治现象。‎ C.用礼俗进行社会管理,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社会理想,已成为一种礼俗文化。‎ D.信用虽然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没有监督的信用并不可靠,乡土社会里亦如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礼治秩序”的概念入手,有破有立,用发展的观点论证了中心论点。‎ B.第三段对比两种社会学研究方法,证明了《乡土中国》研究方法的不科学。‎ C.第四段运用比喻论证,详细论证了“礼治秩序”在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不足。‎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了《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时期已经有了法理因素的萌芽,却因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尚未成长就已夭折。‎ B.《乡土中国》的研究方法属于动态研究,它需要在社会的漫长发展中考察社会现象。‎ C.某企业董事长视察分公司时,要求分公司所有管理者随从,这是“差序格局”的遗留。‎ D.《桃花源记》中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是“礼治秩序”的典型代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一地秋收 刘群华 每年这个季节,土地流金的颜色就悄悄爬上远近的禾和苞谷。而我,也急切地从城里溜出,走进父亲充满希望和喜悦的田里。‎ 屋前屋后的田垄,秋色涂满层层叠叠的一行一格。而每一行每一格,又都充满丰收的幸福。秋收前的夜晚,风顶着一轮明月,听稻谷唠唠叨叨地述说。一江秋水,糅合着青黛与月辉,逶迤于高山脚下。‎ 回乡的第二天早晨,天只微微亮,浓雾还漫卷在田垄里与土地呢喃,父亲就站在土坪里,朝贪睡的我喊:“收禾!”睡眼惺忪走出门,秋天的凉快径直撞来,浇得我身上叭叭打颤。抬头,月西沉,从一丛黄叶的缝隙里漏了下去,很快不见踪影。‎ 我们这地方山多,高峰对峙,沟深壑险,对于外面省力省时的收割机,只有羨慕的份。我和父亲用肩膀抬着一台打谷机,沿田垄深入。‎ 都说起早的鸟儿有食呷,可因为我们起得太早,鸟儿还眷恋在暖和的窝里。待我们的脚步声沙沙逼近,它们才倏地惊醒,一翻身,极不情愿地匆匆飞走。‎ 我们把打谷机放进田里。我摸了把镰刀,俯身放倒一片稻禾。太阳逐渐醒来,从雾气里露出圆脸,钻上东山斑斓的山坳。不远处听见人响,是沙沙收禾的响声,他们踩动打谷机的欢快,把我感染得心头兴奋起来。‎ 一个男音骤然吆喝了一声山歌,高亢又火辣。父亲直了腰细听。我也挺起身来,阳光之下,田垄里金黄重叠着金黄,一层一层顺着梯田的走势起伏,爬上高高的山腰。我深深地吸了口潮湿的空气,满腔的清新。‎ 山脚前我家那栋黑瓦苍檐的房子,炊烟升腾,我希望母亲能把柴火灶上黑漆漆的腊肉煮了。在城里,老家的地道腊肉不知馋了我多少回。想着腊肉,我的劲莫名大了,一只脚踩着打谷机的木踏板,带动脱粒的滚筒转得飞快,双手握紧稻穗翻动抽打。‎ 今年的禾,父亲种得好,施肥也精,所以谷子筋骨好,沉甸甸的。不一会,我便踩了一尾柜。然后父亲稍微择除了禾叶,捞谷进了竹箩。一担竹箩,足足一百五十斤重!我用肩膀掂了掂。‎ 秋收越来越热烈,一挑挑谷子被我们肩挑车拉,晒干入仓。村子里的稻田剥脱了稻谷的金黄,仅剩下高高低低黝黑的稻禾茬子。‎ 收完谷子和苞谷,时间也到了一年农历的九、十月份。村里会在这个时候准备庆祝秋收的节日。‎ 这时,村里就异常热闹,选择一处大田垄或者一块大土坪,家家都拿来了新谷米,还有新苞谷发酵酿的酒,然后把木桌子排好,全村老小一桌一桌地坐满。父亲此刻必定喝点小酒,尽管他平时滴酒不沾。母亲也会喝一点,红着脸庞吃菜。有人借着酒气,在稻田里跳最古老的舞蹈。这种舞蹈的步法和舞姿单一、夸张,却透出一股山间的热情和朴拙。‎ 父亲讲,新化过去都是打着锣去开荒挖土的,人们在地头一字排开,敲一锣挥一锄,整齐划一,泥土翻边。这种多人统一的劳作,我没见过,但从人们的舞蹈里,我大约能领略其风采。‎ 节目的高潮在捉稻田鱼。一丘田里的鱼养了差不多一年,尾尾膘肥体壮。起先人们忙着追鱼捉鱼抢鱼。等鱼捉得差不多了,就有人突然闹起来,把身边的人推进水田里,用泥涂满他们的身子。谁身上涂的泥巴多,其实是对他今年辛劳的褒奖,也预示他来年的收成好。一转眼,凡村里种田的好把式,都被人涂得只剩两只眼睛骨碌碌转动。‎ 月亮已近梢头。稻田里的人跳了舞,唱了山歌,捉鱼打闹,不知不觉,人也便倦了,三三两两说着高兴的话,相携回家。‎ 稻田,好像又回归了宁静。‎ 而身后,稻田中的篝火还在燃烧,火红火红的,像门板上一串串线穿的红辣椒。‎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7日)‎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早的鸟儿有食呷”,劳作的人们比鸟儿还早,文章通过鸟与人的对比,赞颂了家乡人民的勤劳。‎ B.田间统一劳作的动作与场面,慢慢演变为人类早期的舞蹈,文章通过节日的舞蹈场面,表现了家乡人对艺术的热情。‎ C.这里没有现代化的收割机,却有脚踏的打谷机,还有高亢的山歌和古老的舞蹈,小说处处洋溢着一种原生态的美。‎ D.将捉稻田鱼设定为节目的高潮,表达人们对秋收的喜悦;在种田好把式身上涂泥巴,看似是戏弄,实则是对劳动的颂扬。‎ ‎5.作者笔下秋季的家乡具有什么特点?请分条概括。(5分)‎ ‎6.文章最后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7.请以第二、三自然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上的两个主要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②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有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宪宗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上《谏迎佛骨》欲止之,曰:“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上大怒,欲杀之。裴度、崔群等谓其“内怀至忠”,贬为潮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注]①量移,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②比部,古代官署名。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洎举进士 等到 B.累被摈黜 多次 C.荣悴不易 容易 D.瞪然不顾 理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由是知名于时 其皆出于此乎 B.谏官论之不听 句读之不知 C.作《进学解》以自喻 作《师说》以贻之 D.执政览其文而怜之 扣舷而歌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学习刻苦,得人赏识。他幼年学习儒学经典时十分刻苦,不需人督促;入仕后,凭借文章得到前宰相的赞誉,闻名于世。‎ B.韩愈敢于直言,因之遭贬。德宗晚年,多有党争,宰相疏于政务,谏官们多次进谏,无能为力;于是韩愈极力进谏,却遭贬官。‎ C.韩愈为国为民,谏迎佛骨。宪宗劳民伤财迎接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中的佛骨,韩愈为国民着想,不惜指责皇上“不知君臣之义”。‎ D.韩愈不惧权贵,助人脱困。他面对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待之如奴仆;对处于困境的后进亲朋,却常用各种方法资助。‎ ‎12.把下面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3)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武陵春[注]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本词作于宋朝偏安南方、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其时金兵进犯,丈夫已病故,词人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语意含蓄,表面上描写了风止后景象,却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想象出大风肆虐时的景象。‎ B.“欲语泪先流”一句描摹词人的动作神态,看似平易,内容精深,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满腹忧愁,难以控制,感人肺腑。 ‎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两句,写词人听说双溪春光明媚,遂生出游之兴,表现了词人一扫心中愁闷,心情喜悦起来了。‎ D.全词感情深切真挚,婉转哀啼,语言浅近而含蓄深沉,令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是宋代婉约词的佳作。 ‎ ‎14.本词最后两句与李煜《虞美人》的最后两句,无论在情感表达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荀子《劝学》中“ , ; , ”四句,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积累的重要性。‎ ‎(2)韩愈《师说》中“ , , , ”提出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3)苏轼《赤壁赋》中“ , ”回顾了历史中曹操的形象,为下文的生命之叹张本。‎ ‎(4)姚鼐《登泰山记》中“ , , ”描写了日出后日观亭以西诸峰的景象。‎ ‎(5)《静女》中表现“爱屋及乌”思想的句子是:“ , 。”‎ ‎(6)秦观《鹊桥仙》中“ , ”两句表达了爱情的真谛,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电子支付的便捷与风险休戚相关,条码支付规范后,用户支付依然便捷,而且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②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组织按照“量体裁衣”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效的培训工作。‎ ‎③人生还要如土,要永远保持朴实的素质,不要装腔作势,也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盛气凌人。‎ ‎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都市人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瓜田李下、自由恬淡的生活状态。‎ ‎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某些西方大国看来是冠冕堂皇的话,对中国来说,却是一种世界担当。‎ ‎⑥‎5月10日,在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17家博物馆的文博文创产品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济济一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领导人不仅为逆全球化危机指明病灶、开出药方,更以实际行动维护开放世界,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 B.《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热播,表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在国民心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C.调查表明,我们无论怎样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雾霾天气的治理都将是长期的工作,不可一曝十寒。‎ D.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是否能自觉维护公共道德,遵守文明规范,是社会维持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内在保障。‎ ‎18.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上,各界人士不经邀约,不凭通知,各自跑来看鲁迅先生的遗容,表示钦敬和志愿追随的心情。‎ C.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大师的屈原题材画充斥着“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建设热情。‎ D.在贫困中,她忍气吞声,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着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让传统的孝道指导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1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籍文献中,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会有特定的名称,如第一日为“朔”,二日为“既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 B.古人名与字不同,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正如《礼记·檀弓上》所说“幼名、冠字,周道也”。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C.六艺,一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二是指《易》《书》《诗》《礼》《乐》《春秋》,“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 D.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纪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地支。‎ ‎20.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对下述文字进行描述,可根据情景适当扩展。(4分)‎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半山居雾若带然。‎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 早在2016年就在网络上爆红、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的短视频博主李子柒,自今年12月起,又突然成为舆论焦点。她在坐拥5000多万国内粉丝的同时,美国最大视频分享平台Youtube上的粉丝数竟也达到了730多万,比CNN、BBC、福克斯这些欧美主流媒体还多。李子柒的视频作品,主要以中国传统美食和文化为主,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用艺术的唯美的画面讲述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国内部分网友质疑其“摆拍”“不真实”,认为她的镜头下的生活根本不是中国农村的真实生活;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以色列、俄罗斯、沙特等几十个不同国家的网友却大赞“心向往之”。‎ ‎(1)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30字。(2分)‎ ‎(2)你如何看待李子柒的行为?请说说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语言表达简明、得体。(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 读书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行为,读书可以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修身养性,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少人都是在读书中慢慢成长,多少人都是在读书中变得优秀。黑塞在祖父的巨大藏书室中捞取了“珍珠”,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国书馆感受了“新世界”……‎ 你有过哪些让你难忘的读书经历?请根据你的读书经历和你读过的书表达读书对你成长的意义。‎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可运用以记叙为主的多种表达方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类文本阅读(29分)‎ ‎(一)(9分) 1.C 2. A 3.B ‎(二)(20分) 4.B(3分)‎ ‎5.①整个世界充满金黄与火红,色彩浓郁而热烈;②村庄气氛热闹,人们热情和谐;③洋溢着秋收的喜悦,充满着对生活的满足与希望。(共5分,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6.①写稻田回归宁静,照应开头的宁静,也上文人们的热闹形成对比;②红辣椒般火红的篝火寓意火红的日子,看似宁静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生活的满足与满腔希望;③以景结情,人们的情绪依然飘荡在空中,意味深长。(6分,每点2分)‎ ‎7.①生动形象:运用修辞手法,如“听稻谷唠唠叨叨地述说”运用拟人,“一行一格”运用比喻。②优美抒情:语句富有诗意,如“青黛与月辉”“高峰对峙”等。③简洁明快:多用短句,如“抬头,月西沉”。(6分,每点3分,概括1分,分析2分,任两点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22分) 8.C 9.C 10.B 11.C ‎12.(10分)‎ ‎(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坚强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4分,爪牙、定语后置、上下、一各1分)‎ ‎(2)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士大夫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4分,每句1分)‎ ‎(3)渐渐地看见云海中几十具直立着的白色的像樗蒲的东西,是山。(2分,稍1分,其他字字落实1分)‎ ‎(二)(9分)13.C ‎14.①情感表达上,两词都表达出词人难以排解的愁绪,蕴含着家国之痛和物是人非的悲苦。(2分)②表现手法上,两词的两句诗都是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本词将抽象的愁绪写得可用船装载,李煜词则将抽象的愁绪比作浩荡的春水。(4分)‎ ‎(三)(8分)‎ ‎15.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4)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5)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共8分。错1空扣1分,扣完为止)‎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 16. D 17.A 18. A 19.C ‎20. 答案示例:(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4分。翻译只得1分,有拓展可得2分,想象丰富可酌情得3至4分)‎ ‎21.(6分)(1)传统文化达人李子柒再次成为网络焦点,国内外网民评价不一。(2分)‎ ‎(2)李子柒的行为值得提倡。(1分)她用具有艺术气息的独特方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1分),不仅可以引导中国人关注并传承自己的文化(1分),而且向世界有效地呈现了中国文化之美,是最好的对外文化传播(1分)。‎ 李子柒的行为不值得提倡。(1分)她的作品并非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1分),会给国内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1分),也会让国际友人不能看清中国的真实(1分)。‎ 四、作文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