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3)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请掌握好时间。 2.务必按高考要求用黑色墨水水性笔或钢笔答题。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而却曾以六艺教弟子。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不但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 19 - 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孔子教弟子,完全欲使之成“人”,不是教他做一家的学者。 孔子又继续不断游说于君,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此等举动,前亦未闻,而以后则成为风气;此风气亦孔子开之。 再说孔子以前,未闻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因以谋生活之人。古时除贵族世代以做官为生者外,吾人亦尝闻有起于微贱之人物。此等人物,在未仕时,皆或为农或为工或为商,以维持其生活。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南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孔子以前,不仕而又别不事生产者,实未闻有人。《左传》中说冀缺未仕时,亦是以农为业。孔子早年,据孟子说,亦尝为贫而仕,“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孟子•万章下》)。但自大收学生以来,即纯以讲学为职业,为谋生之道。不但他自己不治生产,他还不愿教弟子治生产。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他这种不治生产的办法,颇为其时人所诟病。据《论语》所说,荷蓧丈人谓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此外《庄子》亦载盗跖谓孔子:“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庄子》中所说,不可认为实事。但此等批评,则是当时可能有者。 观此可知儒家之一种风气。惟其风气如此,于是后来即有一种非农、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士”,不治生产而专待人之养己。此士之阶级,孔子以前,似亦无有。以前所谓士,多系大夫士之士,或系男子军士之称,非后世所谓士农工商之士也。此种士之阶级只能做两种事情:即做官与讲学。此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即是此阶级之创立者,至少亦是其发扬光大者。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艺是先孔子而存在的春秋时期固有的学问。但因孔子以六艺教弟子,所以后世认为六艺与孔子关系密切,也有一定道理。 B.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理念,收徒不问身家,只要缴纳学费者,一律教给他们各种功课和名贵典籍,这在当时是一大解放。 C.孔子之所以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是因为他讲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儒家学派的学者,而在于培养能为国家服务的人才。 - 19 - D.孔子一直以来不治生产,不农不工不商不仕,颇受时人诟病。荷蓧老人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即是批评其此种生活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时,“诗”“乐”各书都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即使是贵族也不能轻易得见。 B.孔子以前为官的人有两种:世代为官的贵族,出身微贱但后来出仕的人物。第二种人在为官以前,都为维持生计而干过其他行业。 C.孔子斥“请学稼”“请学为圃”的学生樊迟为“小人”,说明孔子认为读书人从事农业生产是品德卑劣的体现。 D.孔子是士农工商之“土”这一阶级的创立者,至少也是其发扬光大者。这一阶级的“士”要么学而优则仕,要么仕而优则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左传》记载,晋国的世卿韩宣子到鲁国办外交之时,才首次“见《易》象与鲁《春秋》”,这也可印证六艺学问在当时的珍贵性。 B.孔子欲使弟子成人,而非成一家之学者,所以颜渊子路虽皆为孔子门生,但颜渊注重仁德修养,子路擅长政治事务,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律。 C.《庄子》记载的盗跖对孔子不耕不织、以如簧巧舌迷惑君王的批评证明春秋时人们对孔子多有诟病。 D.教育平民化,游说之风兴起,士人阶级的创立等方面开风气之先的成就,使孔子无愧于“至圣先师”的评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善人 老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 19 -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闻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见女士。” “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 “老师方先生。” “他又怎样了?” “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博爱,开饭!”她赌气似地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 - 19 - 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五个会呢!”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像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 ’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5分) - 19 - 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为救世而不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B.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 C.小说以穆女士的日常活动为主线,以平实的叙述推进故事的发展,把重点聚焦于人物本身,不太注重故事情节的曲折性。 D.小说为展示穆女士的个性特点,主要采用了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写法,通过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 5.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5分) 6.请结合文本概括“穆女士”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豆瓣9.2分, Bilibili站单集点击量超过224万,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彻底火了。节目每集聚焦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室,交民众甄选。每件宝藏都拥有一位与之绑定的“国宝守护人”,他们将与各种不同的守护者一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倾情讲述这些“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以国宝为题材的节目并不新鲜,《国宝档案》《鉴宝》等都是佳作,但与前作不同,《国家宝藏》首次将高冷的博物馆呈现于综艺舞台,一定程度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它一改博物馆往日严肃权威的形象,引入诸多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成功引起普通观众对博物馆、对文物、对节目背后延伸出来的传统文化的关注。 《国家宝藏》同样赶上了国家政的助力.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则《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强调要塑造民族的文化自信。《国家宝藏》成了央视和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由文物抵达历史和文明,并转化为一种滋养现在和未来的“甘泉”,《国家宝藏》成功激起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潜在热情,以及一种文化自豪感。 (摘编自2017年12月7号《新京报》) 材料二: 《国家宝藏》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打出“让国宝活起来”的口号。所谓“活起来”,就是让国宝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联。《国家宝藏》邀请了王凯、雷佳音等27位当红明星作为“ - 19 - 国家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而9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更让节目凸显了话题性和专业性。 节目中的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敬礼的谦卑姿势,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以精雕细刻的国宝精神,打开汗青、打开传统,让缄默沉静的国宝“说话”,给孤傲的匠人点赞,堪称一曲古今交响,一次远古穿越。 (摘编自2017年12月14日《北京日报》) 材料三: 在《国家宝藏》第一期节目中,王凯饰演乾隆一角,演绎了清代集中国瓷器之大成的瓷瓶——各种釉彩大瓶背后的故事,在剧中,穿越到清代的王羲之,黄公望以及雍正皇帝都用不同方式“吐槽”了乾隆皇帝的“农家乐”审美,但是,隆皇帝的一句“晶盛王朝就该海纳百用”又完美地回应了世人对该瓷瓶的怀疑;在第二期节目中,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候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演奏的编钟古乐《茉莉花》,钟磬齐鸣,华夏正音流淌,仿佛让人穿越千年。正是这种鲜活、接地气的呈现方式,拉近了文物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得观众更乐于去了解文物本身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不仅有明星助阵,《国家宝藏》还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让亿万人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的确是精品,但遗憾的是,普通观众更青睐的依旧是不用费脑费力、娱乐休闲的综艺节目,如何在保证文化品位的前提下,让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普罗大众喜欢并接受?还任重道远。 (摘编自2017年12月13日《广州日报》)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宝藏》节日每期绑定一位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 - 19 - ,意图在于借助明星效应引起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国宝的关注。 B.《国家宝藏》别出心裁的推介文物的方式,让严肃的节日有了娱乐的外壳,激起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潜在热情,以及文化自豪感。 C.曾侯乙编钟是湖北馆镇馆之宝,也是现存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展出的价值在于再现了千年华夏正音。 D.《国家宝藏》的热播,吸引了人批观众,但通观众更喜欢的依旧是不用费脑费力、娱乐休闲的综艺节目。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A.《国家宝藏》是央视和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首次将博物馆拉近综艺,打破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B.在《国家宝藏》中,乾隆皇帝以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展现出大众化的审美观,扭转了世人对釉彩大瓶的看法。 C.《国家宝藏》在节日中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并讲述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这比文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D.《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在于其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在于其继承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模式。 E.综合三则材料可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属于一档具有“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形式”的带有创新表达意味的特殊纪录片。 9.《国家宝藏》是如何让原本高冷的文物“活起来”,被民众所了解、并打动民众的?请根据材料分点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 - 19 - 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选自《宋史·庞籍传 》) 【乙】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宣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致仕” - 19 - ,占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D.“执鞭之士”,指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当时于有两种,一是拿着鞭子维持秩序的市场守门人,一是贵族出行时拿着鞭子夹道开路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籍不畏权贵。庞出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时寸,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 B.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C.在孔子石米,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了信念信仰,即便物质生活条件是恶劣的,可是在精神上他一样是充实的、快乐的。 D.在孔子心日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而富贵与道义是对立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13.把甲、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5分)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秋霖 张维屏 秋霖十日失高秋,独眺江天起暮愁。 正寂寥时惟有雁,极空蒙处并无舟。 蒙蒙路滑征夫骑,漠漠寒生思妇楼。 已若阴霾害禾稼,更催霜雪上人头。 【注】秋霖:秋天的淫雨。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的首联中“独眺”起到统领的作用,下面的景色都紧扣“眺”字展开。 B.诗歌的颔联则从仰视和俯视的两个观察角度进行描写:大雁南飞,江面无舟。 C.诗歌的颈联主要写征夫在湿滑的路上骑行,开始思念起远在家乡的妻子。 D.诗歌的尾联运用比喻手法,写阴霾损害作物,诗人感到伤心,因此头发开始变白了。 - 19 - E.诗歌的语言很富有表现力,如“害”“更”“霜雪”更能突显诗人对白姓的同情。 15诗人“独眺江天起暮愁”,那么,“秋霖十日”引发诗人哪些“暮愁”?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只有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发花白的老人才不会在路上背负或顶着东西了。 (2)读书人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勇担重任,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头号玩家》看起来是一部相当有趣的电影,在它短短的数分钟预告片中充斥了令人目不交睫的游戏彩蛋。 ②巴金《家》中的觉新,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的约束,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③上个世纪以来,传统文化日渐式微,诗词也难逃厄运。近来,唱古诗突然热闹了起来,央视的的《经典咏流传》、天津卫视的《千年之约》成功举办,令人欣慰。 ④上个月,年级严抓学风纪律,对久假不归的学生进行了清理,通过严查严管,年级纪律作风明显好转。 ⑤饮州学院作为钦州本土唯一的本科院校,正以其独特的姿态在广西各大高校中崭露头角。 ⑥在这个城市疏离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特别是对孩子米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耐克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恩· - 19 - 欧哈伦表示,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利,美国单方面行动必将产生负面后果,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 B.随着电动汽车持有量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充电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但有些运营商乱建平台,给车主的出行带来不便,也导致重复建设。 C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互相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19.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王教授向现场数百名听众鞠躬致敬后,登台开始做学术报告,他的第一句话讲道:“愚见浅陋,还望方家以批评指正。” B.高中毕业前夕,小宇挑选了一张印有竹海水韵图案的贺卡打算送给语文老师,并写下祝福:“愿恩师芳华长青,弟子垂念。” C.慈善晚会结束之际,某民营企业负责人走到受捐助大学生面前,郑重承诺:“兴教助学企业义不容辞,我们必当鼎力相助。” D.杨老师,您学富五车,全班同学都非常喜欢您讲的语文课,也十分赏识您独特的教学方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毫无疑问,霍金是当代最耀眼也是最特殊的科学家。①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的思想却可以通乎宇宙之极。他把身躯的残缺渺小与思想的广袤无垠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以这样一种极端冲突的形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一种更为高贵的存在。这是霍金之于普通人的真正意义所在。霍金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展示:人之所以为人,并不在于身体里的有形之躯,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近年来,在90后青年中出现了一些自诩崇尚极简主义的“佛系青年”。这类青年的产生缘于我们日渐提升的物质文化水平。当下,过大的精神压力使得不少青年放弃了坚持,走向无欲无求。其实只要确保青年仍然有所追求,就能抵御“佛系思维”带来的消极影响。自觉不当“佛系青年”,就是青年中的积极分子。 ①日渐提升的物质文化水平不一定是产生这类青年的原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900字的议论文。(60分) 某大报最近报道了两则有关中华文化的新闻: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习近平主席认为“可以打A+”;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的女儿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被友称赞“有成为中文播音员的潜质”。 新闻二:“起大早,排长队,大门一开冲前位。”这样的景象,最近发生在了故宫年度大展《千里江山一一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上,“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再次成为热词。 读了以上两则新闻,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阐述你的理由和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19 - 1.D(“孔子一直以来不治生产”理解错误,孔子不是一直不治生产,而是“大收学生以来”不治生产。) 2.C (“孔子认为读书人从事农业生产是品德卑劣的体现”无中生有。另,“小人”在此指没有志气、目光短浅的人。) 3.C(“人们对孔子多有诟病”说法错误,原文是“他这种不治生产的办法,颇为其时人所诟病”,这批评只针对“孔子不治生产也不愿教弟子治生产”这一做法,且原文“《庄子》中所说,不可认为实事”只能证明“这等批评当时可能有”。) (二)文学类阅读(14分) 4.D(A项“为救世而不辞辛 苦”不对,穆女士并非真的“救世”;B项“由衷同情”夸大其词,他给方先生二十块钱、十个鸡蛋等行为可能有一点儿同情的因素在;C项“平实的叙述”不准确,作者的叙述中表现出“生动、幽默”的特点。)(3分) 5. ①勾画出了自诩善人而令人发笑的穆女士形象。(2分)②为下文写她的自私、伪善做了铺垫,并与下文她的言行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讽刺效果。(2分)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 6. 性格特点:①虚伪,伪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②生活忙碌而空虚;③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精于算计;④欺下媚上,巴结权势。(任意答两点得2分) 分析:①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穆女士处处算计的伪善嘴脸。如通过冯女士与穆女士的对话,从而刻画出一个处处标榜为“救世者”的“善人”沽名钓誉、自私自利的伪善嘴脸。 ②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刻画出穆女士的虚伪算计。如描写穆女士拖着肥胖的双腿上下汽车的情景,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极具讽刺意味; ③用丫环和冯女士等侧面人物烘托出穆女士的虚伪冷漠、小气算计。如她给丫环起名“自由”“博爱”,却又百般役使她们,不给她们以尊重。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借助侧面人物展示出来,将其虚伪冷漠、小气算计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正话反说或讽刺手法。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 (学生回答出一种手法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任意答两点得4分) - 19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A(“每期绑定一位明星”错,应该为“每件宝藏绑定一位明星”)(3分) 8.AE(B项“扭转了世人对各种釉彩大瓶的看法”错,原文只是说“回应了世人对该瓷瓶的怀疑”。C项“这比文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错,原文并未强调文物相关的人物和故事比文物更打动人心,而是说,“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使得节目更打动人心,更吸引人。D项“继承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模式”文中无依据。)(选对1个得3分,全对5分) 9.①敢于创新,采用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让文物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联;(或以“小剧场”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增加娱乐性趣味性,“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②引入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 ③由民众甄选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增加了民众参与度。 ④邀请当红明星,并且还绑定“国宝守护人”,增加明星效应。 ⑤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凸显话题性和专业性。(每点1分,答出4点即得满分,言之成理的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B(注意语句的语法结构。)(3分) 11.C(文中的“豫”,应指“天子有病的讳称。”)(3分) 12.D(“富贵与道义是对立的”错。)(3分) 13.(1)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说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5分) (“赍”“书”“送款”译对一处给1分,“屯兵青涧城”句式1分,句意1分。) (2)吃粗糙的饭食,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5分) (“饭”“疏食”“肱”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甲文】 庞籍,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 - 19 - 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 …… 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 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种, 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元昊派李 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 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公。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封侍中,谥号“庄敏”。 【乙文】 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 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夫子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公明贾回答说: “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即告诉您这话的人弄错了)。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对于财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孔 子说:“像臧武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修养,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又说:“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而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19 - 14. CD (C项,“写征夫在湿滑的路上骑行,开始思念起远在家乡的妻子”错,这应该是两幅画面。D项,“诗人感到伤心,因此头发开始变白了”错,这应该是诗人由秋天的淫雨损害了作物、让农人苦不堪言之景联想到岁月如流、韶华易逝的人生短暂之苦。这里还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选对1个得3分,全对得5分) 15.①空旷寂寥之感。秋雨绵绵,连日不晴,空中只有南飞的大雁,江面一片空蒙没有船只。 ②担心征夫,同情思妇独守空闺的寂寞。天雨路滑,征夫远骑,闺房中思妇惦记、思念着征夫。 ③担心并同情农人。秋天的淫雨损害了作物,让农人苦不堪言,诗人因担心农人而内心愁苦。 ④人生短暂之苦。阴霾不仅损害庄稼,更让人联想到岁月流逝,白发上头,从而生出人生苦短之慨。(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 【诗歌解析】《秋霖》描写秋雨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农人的同情与内心的愁苦之情。首联“独眺”起统领作用,扣“眺”字,作者在诗中具体描绘秋雨秋空低沉,寂寥南飞大雁(仰视),空蒙江面无舟(俯视),路滑征夫远骑,闺房思妇落泪,阴霾秋雨损害作物。六幅画面都让读者产生一种愁苦之感。在尾联,作者用“害”“更”“霜雪”这一系列有表现力的词语,突显出诗人对农人的同情与内心的愁苦。诗人由秋天的淫雨损害了作物、让农人苦不堪言之景联想到岁月如流、韶华易逝的人生短暂之苦,运用联想(由实及虚或实虚结合)、比喻来表现的。“暮愁”是诗眼,因为整首诗表达的就是连日阴雨,给行人出行带来不便,给农人收成造成了损失;诗人由此生发出“暮愁”。此外,诗人也因此而产生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 (3)长烟落日孤城闭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①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使用错 误。②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或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使用正确。③日渐式微:是指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使用正确。④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使用错误。⑤ - 19 -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此处用错对象。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 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使用正确。)(3分) 18.B(A项语序不当,“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的递进关系反了;C项搭配不当,“拓宽”与“内涵”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应改为“受中原文化、客家文 化、湘楚文化的共同影响”或“ 在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的共同影响下”。)(3分) 19.A(B项“垂念”是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使用不得体,错误。 C项“鼎力”,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托”或“感谢”。使用不得体,错误。D项“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用于前辈对后代、领导对下属、大师对学生。)(3分) 20.①他的身体被限于方寸之地 ②展示着人类可以凭借思想超越身体 ③而在于思想上的永 恒之物 (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②青年仍然有所追求不一定就能抵御“佛系思维”带来的消极影响。 ③自觉不当“佛系青年”的青年,不一定就是青年中的积极分子。 (写出一处给2分,写出两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2.【审题参考】 材料由一段导语和两则具有共性的新闻材料组成,导语中“有关中华文化”一词已经提示学生两则新闻材料的内蕴和写作的范畴,要求学生必须讨论有关文化的话题,不得节外生枝。由于这两则材料都指向了“中华文化”,所以,议论的主体应该是“中华文化”。学生可以讨论文化的交流沟通问题,也可以谈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还可以谈论人们有关中华文化自信的问题;学生既可以从当 下的中华文化热潮中分析中华文化,如热播的《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也可以从历史的大视角纵谈中华文化的盛衰史和交流史。此次作文题既能够与学生课内学习的大量文言诗词联系起来,又能够让学生活在当下,放眼世界,因此能够考查出学生高中必备的语文文化素养。依据以上审题标准,如果学生文章全文没有涉及“文化”,皆视为离题;如果只讨论文化,而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则视为偏题。 【立意参考】 - 19 - 1.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2.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3.中华文化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4.中华文化是当下以至未来的时代主流。 - 1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