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年度过关考试(7月)试题 新目标A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年度过关考试(7月)试题 新目标A版

‎2019高二年度过关考试 语文试题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这一问题的具体回应。它具有三个维度,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蕴藏着新时代应该塑造与弘扬的伦理与道德,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还是先进文化的表征。‎ 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释放,却也使资源与环境、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隐性矛盾显现。建立在单纯追求物质丰富基础上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幸福是物质生产丰富与精神生活愉悦的统一,美丽中国建设就是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从而将美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以物质与精神共同美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整体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中国变得物质富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善,既强调变美的过程又突出美的结果,成就幸福的理想状态。可以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对象,即让谁变美丽的问题;二是美的内容,即究竟怎样美丽的问题。美丽的对象是中国,这是广义的具有指向意义的地域代名词,其内含了中国地域范围内的人、社会与自然三部分,所以说广义上的美丽中国就是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与美丽的自然之统称。美丽的内容是从审美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与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双繁荣。美丽中国内含了特殊的主客体活动及人们需求的改变。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客体的人、自然、社会在美丽中国视域下成为审美意义的客体,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与物质积累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与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生态文化是美丽中国的文化形态,它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涉及伦理、价值观、科技、教育、艺术、美学等范畴,其特征是生态学和谐共生的物质关系在文化上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与协同共进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为文化上的意识形式就是人与自然协同共进的价值观、人与自然友谊关系的伦理。其实,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以和谐与协同的价值理念为导向,而这正是生态文化的主体内容。美丽中国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建,是置于一定器物形式上的意识提升,其实质是文化的进步和对文明的超越。‎ ‎(摘编自卢艳芹《“美丽中国”的三个维度》,《光明日报》2018年01月24日11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美丽中国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具有三个维度。‎ B. 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比生态整体繁荣更为重要。‎ C.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既重视物质也重视精神,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D. 美丽中国的对象包含了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和美丽的自然三部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9‎ A. 文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分析了这样做的必要性。‎ B. 文章采用“总一分”结构,从三个层面逐步纵深来展开论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C. 文章在论述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时,围绕美的内涵从两方面来展开论述和分析。‎ D. 文章在论述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时,论述了生态文化的内含、特征及主体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如果人类与自然无法和谐共处、协同共进,美丽中国的建设也就无法实现。‎ B.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表现出的重物质轻精神的片面追求,不符合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C. 建设美丽中国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建设什么中国、怎么建设中国”问题。‎ D. 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这必然有利于审美意义上的社会的形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青 衣 毕飞宇 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坯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A档B档的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了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一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生硬地说:“我不住。”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先吊两瓶水再说。”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毕竟也没到火烧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一边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闭上眼睛养养神的,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拔完了针管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把雪花都打扮得像无处不入的小婊子了,而大楼却成了气宇轩昂的嫖客,挺在那儿,在错觉之中一晃一晃的。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筱燕秋急得没病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胳膊。‎ 9‎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说。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的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西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西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带头套,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突然堵住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人与戏彼此叠映,相互阐释。‎ B.小说结尾记叙了筱燕秋在风雪中路灯下轰轰烈烈的“演出”,旨在表现她艺术的高超和自负的个性。‎ C.小说细致入微地记叙、描写了筱燕秋自己化妆的情形和动作,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D. 小说通过筱燕秋闯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的矛盾纠葛。‎ ‎5.文中有三处关于“风雪”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6.小说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 9‎ 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明年,召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天圣元年,徙衡州司马。初,太宗尝得通天犀,命工为二带,一以赐准。及是,准遣人取自洛中,既至数日,沐浴,具朝服束带,北面再拜,呼左右趣设卧具,就榻而卒。‎ ‎(选自《宋史·列传四十》,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B.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C.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D.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辟,指皇帝聘用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要职,或中央官署的官员任用属吏后再向朝廷推荐,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B.郎中,始于战国,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隋唐至清,分掌各司事务,是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 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为“北面”。在文中指的是寇准面向北跪拜。‎ D.榻,本意是指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较为轻便,容易搬动,如“徐孺下陈蕃之榻”就是此意,后来也泛指床。‎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寇准才智出众。少年时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在讨论国事时,他极力陈说利害,深得皇上器重。‎ B.寇准忠义厚道。皇上贬他于青州,后念及他的厚道,多次问及他在青州的情况,并于第二年将他召回了京城。‎ C.寇准正直敢言。冯拯劝皇帝立太子而被贬黜到了岭南,寇准建议皇帝立襄王为太子,却被立即采纳了,可见其仗义执言。‎ D.寇准忠诚敬上。皇帝曾经赐他一条通天犀做的腰带,寇准临终前非常庄重地穿上朝服,朝北面叩拜之后才离开人世。‎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 ‎ ‎ ‎(2)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 9‎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8分)‎ 春思 皇甫冉 莺响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C.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用拟人手法,意为楼上花枝也会笑而眠。‎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待来班师,将个人命远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子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12.这首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老子在《道德经》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名言:“ , 。”‎ ‎(2)天宝三载,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不惜重金为其饯行,《行路难》中“ , ”写出宴会盛况。‎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    !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    ,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    ,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 出人意料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B. 咄咄怪事    酒囊饭袋    老态龙钟 C. 出人意料    酒囊饭袋    老态龙钟 D. 咄咄怪事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9‎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社会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如果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传媒行业将会很快将其淘汰掉。‎ B.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C.《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紧紧围绕摩拜单车创始人套现15亿的故事为中心,向读者传递了学会改变、敢于拼搏的道理。‎ D.小鲜肉可以不需要代表作,其商业价值的最直观体现就是粉丝是否庞大,粉丝是否能够制造话题,粉丝是否产生购买行为。换言之,小鲜肉依赖的是粉丝力量。‎ ‎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手机游戏是青少年喜爱的一种娱乐项目,然而万事都要有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 ,容易引发颈椎病、骨骼发育不良等问题。经常长时间玩手机游戏,眼睛就会感到干涩、疲劳,近视就会向你悄悄走来。因此,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广大青少年千万不要沉溺于手机游戏之中。‎ A.注意力高度集中地玩手机游戏,姿势往往相对固定,而且长时间紧张地保持一个姿势 B. 玩手机游戏往往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姿势相对固定,如果长时间紧张地保持一个姿势 C. 姿势相对固定,而且长时间紧张地保持一个姿势,如果注意力高度集中地玩手机游戏 D. 玩手机游戏往往姿势相对固定,如果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长时间紧张地保持一个姿势 ‎17.下面是一起赡养纠纷案的民事判决书部分内容,根据语境其中有三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该词语并修改。(4分)‎ 本案中,被告是原告的大儿子,且原告年纪大了,丧失劳动能力并无生活来源,而被告为完全行为能力人,能够实际履行自己的法定赡养义务,故原告要求支付赡养费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答应。医疗费及尚未发生的死亡费用,被告应予以承担。‎ ‎①、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材料一: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专业精神奖”颁给了茶水工杨容莲,入行超过三十年的杨蓉莲主管超过百部香港电影茶水部的工作,她熟悉多位巨星的口味,古天乐称赞她把每个人都照顾得很好。在莲姐领奖时,全场嘉宾自发起立鼓掌。‎ 材料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了总冠军。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利用等餐或休息的时间坚持读诗、背诗。董卿称赞他战胜了对手,战胜了自己,更战胜了生活,是一位生活的强者!‎ 材料三:近日,因在《最强大脑》展现其杰出数学能力的青年才俊何猷君,被传几年前已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同时录取,其父澳门首富何鸿燊接受采访时说:“儿子从小对数学很有兴趣,一直刻苦钻研。”‎ 读了上述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其中两则或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以“致不甘平庸的你我”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主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9‎ ‎2018年衡阳市八中高二年级年度过关考试语文答案 题目 ‎1‎ ‎2‎ ‎3‎ ‎4‎ ‎7‎ ‎8‎ ‎9‎ ‎11‎ ‎14‎ ‎15‎ ‎16‎ 答案 C B D B D A C C D D B ‎1. C 分析: A项,“美丽中国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说法错误,以部分代整体。原文为“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人的全面发展比生态整体繁荣更为重要”说法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文中并没有比较两者孰轻孰重。D项,“美丽中国的对象包含了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和美丽的自然三部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广义上的美丽中国”才包含这三部分。故选C。‎ ‎2. B 分析: B项,“从三个层面逐步纵深来展开论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说法错误,文章三个维度不是逐层递进的,而是采用并列式的。故选B。‎ ‎3. D 分析: D项,原文“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这与“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故选D。‎ ‎4.B【解析】“旨在表现她艺术的高超和自负的个性”错。‎ ‎5.第一处:午后天空阴沉,天气预报说有风雪,暗示着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变化。因为这场风雪,筱燕秋感染风寒而去医院就诊;因为在医院睡过头而失去了“嫦娥”这个角色。‎ 第二处:天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突出了路途的艰难,烘托出筱燕秋焦急的心情。‎ 第三处:路灯下,雪花飞舞,主人公以风雪为背景演出,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凄凉,也给文章增添了悲剧色彩。(答出一处得2分,答出三处得6分;意思对即可)‎ ‎6.(1)“嫦娥”是文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使小说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鲜明的悲剧色彩。‎ ‎(2)“嫦娥”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激发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并且使情节紧凑集中。‎ ‎(3)“嫦娥”有助于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 ‎(4)“嫦娥”有助于对人物内在情感的表现,主人公对于“嫦娥”的认知及其变化,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5)“嫦娥”伴随著主人公的人生历程,暗示了人物无力回天、苦苦挣扎的悲剧命运。(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7.D(根据上下文,讨论的话题是“为天下选择君主”,其间不能断开;妇人和中官中间应为顿号;“所以……者”作宾语,表示“用来……的人”,与其谓语“择”不能断开:只有陛下自己选择符合天下愿望的人。)‎ ‎8.A(A项,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B、C、D三项正确。)‎ ‎9.C(立襄王为太子是皇帝自己选择的,寇准只是建议他立刻确定下来。)‎ ‎10.(1)(寇准)曾经在宫殿中奏事,与皇帝谈论意见不合,皇帝愤怒地站起来,寇准就拉着他的衣服。(补充主语,1分;语不合,意见不合,1分;引,拉着,1分;大意2分。)‎ ‎(2)皇帝听说后不高兴,召见寇准,对他说:“人心立即归属于太子,想把我放置在什么位置?”(不怿,1分;遽,立即、快速,这么快,1分;属,归属,1分;置,放置,摆放;大意1分)‎ ‎11.C( “笑独”句意为“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12.(1)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既描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用以燕子的“报新年”描绘出新年时节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 9‎ ‎(2)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出思妇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3)对比衬托/反村/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的春天色彩浓丽,新年佳节亲人团聚的快乐,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二者对比鲜明,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每点2分,答对3点计6分)‎ ‎13、 (1).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 (2).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4、答案:D(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咄咄,表示惊诧或感叹。符合文意。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上文文意不符,语气也不协调。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前者侧重指 人没有灵魂,后者侧重指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 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前者侧重指人 的精神状态,后者侧重指人的体态。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 ‎15、D ‎【解析】D项中的“价值”有大有小,可理解为两面词。A项,语序不当,“新闻工作者”和“如果”互换位置;B项,“早日实现安居宜居”成份残缺,“实现”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在“宜居”后面加“的愿望”。 ;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该是“围绕……的中心”或“以……为中心”。 ‎ ‎16、答案:B。‎ 解析:“容易引发”的主语应该是“玩手机游戏”,这也是整个句子强调的陈述对象,排除A、C项;“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是假设的情况,排除D;“长时间紧张地保持一个姿势”应是假设的情况,所以选B。‎ ‎17.答案: ① “大儿子”是口语,此处应为规范的称谓,应改为“长子”。 ②“年纪大了”,法院布告要严肃庄重,应改为“年事已高”。 ③“答应”应改为“支持”。(答出1点计1分,2点计2分,3点计4分)‎ ‎18.略 参考译文:‎ 9‎ 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父亲寇相,后晋开运年间,应辟担任魏王府记室参军。寇准少年时,见识才智出众,通晓《春秋》三传,十九岁,中进士。召试学士院,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盐铁判官。适逢皇上诏令文武百官议论政事,寇准极力陈说利害,皇帝更加器重他。提拔他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负责吏部选取官员事务。曾经在宫殿中奏事,所说与皇帝意见不合,皇帝愤怒地站起来,寇准拉着他的衣服让他重新坐下,事情定下来才退出宫中。皇上因此称赞他,说:“我得到寇准,如同唐太宗得到魏征。”寇准与知院张逊多次在皇上面前讨论事情,两人互相揭露对方的短处。皇帝生气了,贬黜了张逊,寇准也被罢官去担任青州知州。皇帝回想寇准厚道,走后又想念他,为此经常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寇准在青州快乐吗?”回答说:“寇准所处的地方很好,应该不会苦恼。”几天后,皇帝又询问。身边的近臣猜测皇帝的意思是想再召回寇准任用,因此回答说:“陛下思念寇准,没有稍许忘记他,听说寇准每天纵酒,不知是否也想念陛下?”皇帝默不作声。第二年,召他回京,让他担任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加官给事中。当时太宗在位很久了,冯拯等人上书请求立太子,皇帝大怒,把冯拯贬斥到岭南,朝廷内外没有敢再说的人。寇准刚从青州召回朝廷,入宫拜见,皇帝脚伤很重,自己用手提起衣服给寇准看,并且说:“你来得怎么这样慢呀?”寇准回答说:“我不是征召不能到京师。”皇帝说:“我的几个儿子哪个可以托付国家大事呢?”寇准说:“陛下替天下选择君主,与妇人、宦官谋划,是不行的;与近臣谋划,也不可以;只有陛下自己选择符合天下百姓愿望的人。”皇帝低头很久,屏退左右说:“襄王可以吗?”寇准说“知子莫若父,皇上既然认为可以,希望立即决定。”于是,皇帝任命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立为皇太子。拜见宗庙回来,京师的人拥挤在路上,高兴得跳起来,说:“是少年天子。”皇帝听说后不高兴,召见寇准,对他说:“人心立即归属太子,想把我放在什么位置?”寇准下拜两次,祝贺说:“这是国家的洪福。”皇帝入宫告诉后妃嫔妾,宫中的人都前去庆贺。又出宫,请寇准饮酒,喝到烂醉才罢宴。天圣元年,调任衡州司马。以前,太宗曾经得到通天犀,命令工匠做成二条带,将其中一条赏赐给寇准。到这时,寇准派人从洛阳取回,取回来数日,洗澡,穿上朝服系上佩带,向北面再拜,招呼左右赶快铺设卧具,倒在卧榻上就去世了。‎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