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沈阳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陈彦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就会立即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述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饱满。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迅捷凸显。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与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句话、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一点。‎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 B. 戏剧要在文学上下功夫,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就容易文本粗糙,或是忽略了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 C. 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只要文学基础扎实,就能使二度创作飞升起来;否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暴露出来。‎ D. 动人是戏剧艺术的基础与根本,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从正面举例,列举古今中外名剧,分析得出“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的观点。后文正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证的。‎ B. 文章第二段分析了戏剧忽视文学的力量造成的种种弊端,从反面证明了“文学是戏剧的灵魂”这一观点。‎ C. 文章末尾运用比喻的方法,意在阐明《窦娥冤》等能够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原因就在于它们文学上的精致。‎ D. 文章为了强调文学对戏剧的重要性,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等多个层面对这一中心进行了阐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剧文学需要演出团队的共同努力,戏剧舞台上的每一个参与者也都是文学创造者,一旦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整个艺术创作就会全功尽弃。‎ B. 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地破坏了留白,忽视了留给人们思考的时间。‎ C. 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那么,一切辅助手段都需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帮助。‎ D. 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迅捷、直接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检查每个选项的解说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属于扩大范围,原文只是说传奇、话本、小说“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C项,“只要……就”错,原文是“只有……才”。D项“动人是戏剧艺术的基础与根本,”错,原文说戏剧的基础是文学。‎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扩大范围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错误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比喻意在阐明“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整个艺术创作就会全功尽弃”扩大范围。原文是“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甲板的天篷下面 杰克•伦敦 卡鲁塞尔斯小姐简直是美得惊人,她迷住了周围的每一个男人。她又是一个骄傲的女人。种族的骄傲,门第的骄傲,性别的骄傲,权利的骄傲﹣﹣她都占全了,这是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 在科伦坡的一天早上,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卡鲁赛尔斯小姐召来船长本特利,叫那群给游客表演泅水的当地小孩都到上层甲板上来比赛。她把我们的零钱全收罗过去,亲自把它们一个一个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并且规定捞不着的要挨骂,捞得巧妙的会得到额外赏赐。‎ 有个小家伙最出色,他对天鹅入水式非常在行,我从没见过比他跳得更美的人。这个孩子一次次地这样跳,我们都很喜欢看,特别是卡鲁赛尔斯小姐。他至多不过十二三岁,是一个美丽的孩子,好像一个身体柔软的少年神仙的青铜塑像,几乎全身都射出了生命的光辉。他的皮肤闪烁着生命,眼睛里充满了炽热的生命,我几乎听到了生命从他身体里爆裂的声音。一瞧见他,就像闻到一股臭氧的气味﹣﹣他就是这样新鲜,这样身体健康、精神焕发,这样粗野奔放。‎ 突然这些孩子拼命奔向舷门,用他们最快的姿势游水,乱糟糟地、手脚不停地打得水花四溅,脸上充满了恐怖,一蹿一跳地爬出水面。‎ ‎“怎么回事?”卡鲁赛尔斯小姐问道。‎ ‎“大概是鲨鱼。”船长本特利回答道。‎ ‎“他们怕鲨鱼吗?”她问道。‎ ‎“难道你不怕吗?”他反问道。‎ 她耸耸肩膀,噘了一下嘴。“无论给我什么,我也不敢到可能有鲨鱼的地方去冒险,”她说完又耸了下肩,“它们太可怕了!”‎ 这时,那些小孩全走上了甲板,表演结束了,船长本特利就叫他们下船。可是,她拦住了他,“等一会儿,船长。我一向听说这儿的土人不怕鲨鱼。”‎ 她把那个会天鹅入水式的小孩喊到身边,要他再跳水。他摇摇头,那群孩子笑了起来,觉得好像是在开玩笑。‎ ‎“有鲨鱼。”他指着水面说。‎ ‎“不,”她说,“没有鲨鱼。”‎ 可是,他肯定地点着头,站在他后面的那些小孩子也同样肯定地点着头。‎ ‎“没有,没有,没有。”她叫道。接着她就对我们说,“谁愿意借给我半个克朗和一个金镑?”‎ 我们立刻掏出了许多克朗和金镑,她从邓尼森手里接过了两个硬币。‎ 她举起那个半克朗给孩子们瞧。可是谁也没有准备跳下去。她把这个半克朗扔下了海。他们望着这个银币飞下去,脸上都带着惋惜渴望的神气,不过谁也没有跟着一块下去。‎ ‎“千万别用那个金镑来引诱他们。”邓尼森低声对她说。‎ 她一点也不理睬,反而用这个金币在那个会天鹅入水式的小孩子眼前晃来晃去。‎ ‎“不能这样。”船长本特利说道。可是她却笑了起来,仍然引诱着那个孩子。‎ ‎“别引诱他。”邓尼森坚决地劝她。“这对于他是一笔大钱,他可能跳下去的。”‎ 她转过身来对着那个孩子,又把那枚金镑举到他眼前。接着,她做了一个要扔出去的样子,这时,那个孩子好像不由自主似地向栏杆跑去,可是伙伴们的大声责备又把他拦住了,他们的声音还带着愤怒。‎ ‎“我知道你不过是在逗着玩,”邓尼森说道,“你愿意怎么逗他就怎么逗他好了,不过,看在老天面上,千万别扔出去。”‎ 话音未落,那个金币一下就从天篷的影子下飞到了耀眼的太阳光里,在半空中划了一道亮晶晶的弧形。大家还没来得及把那个小孩抓住,他就翻过了栏杆,非常美妙地弯着身体随着那个钱下去了。两个同时都在半空里,很好看。金镑破水而入,那个小孩子也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几乎在同一刹那,几乎连声音都没有地钻到水里。‎ 水很清,从上面望下去,什么都清清楚楚。那条鲨鱼很大,一下子就把那孩子咬成了两半。‎ 第一个开口的是卡鲁塞尔斯小姐。她的脸白得跟死人一样。‎ ‎“我……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一面说,一面发出一种短促的、神经质的笑声。‎ 她的全部骄傲都在勉力使她能克制自己。她有气无力地瞧着邓尼森,她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可怕的难过神色,她的嘴唇一直在哆嗦着。‎ ‎“邓尼森先生,”她说道,“你愿意扶我下去吗?”‎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凝神注视的方向,他连眼皮也没有动一动。船上一片沉默。‎ 她转过身子,打算镇静地走下甲板。走了不过二十尺,她就摇晃起来,用手扶着墙以免栽倒。后来,她就这样走下去,用手扶着舱板,慢腾腾地走开了。‎ ‎(节选自《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说家——杰克•伦敦》,人民文学出版社)‎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卡鲁塞尔斯小姐有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暗示我们她后来引诱孩子跳水导致其死亡的行为,就是因为她这种古怪的任性。‎ B. 表演跳水的小孩全身焕发着生命的光辉,作者对他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原始生命力的喜爱和赞美。‎ C.‎ ‎ 小说对那群表演泅水的小孩的神态描写非常细致,既有对金钱的渴望,也有对鲨鱼的惧怕,还有对卡鲁塞尔斯小姐的愤怒,非常生动真实。‎ D. 小孩被鲨鱼咬死后,卡鲁塞尔斯小姐脸色苍白,身体摇晃,显出难过的神色,这说明她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悔恨和痛苦,是个良知未泯的人。‎ ‎5. 作品中的卡鲁塞尔斯小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开头详细描述了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丽和高傲,结尾却细致描绘其衰弱落寞。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4. B 5. ①充满魅力的权贵人家的小姐,外貌美丽,迷住了周围的人。②性格高傲任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明知海里有鲨鱼也坚持要小孩跳水。③行为冷酷残忍,用金钱诱惑表演泅水的小孩冒险跳水,致使他被鲨鱼吞噬。 ‎ ‎6. ①开头详写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丽和高傲,是交代其吸引众人的爱慕的原因;后来却因其任性冷酷的行为而遭人厌恶唾弃,所以她衰弱落寞。②前后构成对比,使情节更富有戏剧性。③揭示卡鲁塞尔斯小姐外表美丽,却灵魂丑陋,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④表现了作者对卡鲁塞尔斯小姐“外美内丑”的批判,对作品主题的解读有导向作用。‎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A项,“只是因为她这种古怪的任性”错,从文中无法读出这种古怪、任性;C项,“对卡鲁塞尔斯小姐的愤怒”错,文中并没有写出“对卡鲁塞尔斯小姐的愤怒”。D项,“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悔恨和痛苦,是个良知未泯的人”错这表明他为小孩被鲨鱼咬死后的一种难过和伤心。‎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品中的卡鲁塞尔斯小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此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此人和其他人的关系。分析的角度有:性格特点、身份职业、为人品德。先从形象上进行概括,“美得惊人,她迷住了周围的每一个男人”,再从性格上进行概括,“她又是一个骄傲的女人。种族的骄傲,门第的骄傲,性别的骄傲,权利的骄傲——她都占全了,这是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最后从行为品质上进行概括,她用金钱诱惑小男孩冒险跳水,以至于被鲨鱼吞噬掉,她虽外表美丽,但灵魂卑劣而丑陋。‎ 点睛:‎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地回答人物性格特征。‎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情节的安排特征,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作用。开头详写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丽和高傲,“简直是美得惊人,她迷住了周围的每一个男人。她又是一个骄傲的女人。种族的骄傲,门第的骄傲,性别的骄傲,权利的骄傲——她都占全了”,这是交代其吸引众人的爱慕的原因;后来她用金钱诱惑表演泅水的小孩冒险跳水,以满足其好奇心和虚荣心,其行为自私冷酷。她虽外表美丽,但灵魂丑陋。她因其任性冷酷的行为而遭人厌恶唾弃,所以最后她衰弱落寞,这样前后对比的安排,使文章情节更富有张力,同时刻画出一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作品金钱的罪恶、人性的丑陋的深刻主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 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概括,合理的两项是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 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7. B 8. AD ‎ ‎9. 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 ‎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明确每项考查的点,接着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A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材料一中“‘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材料二“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材料三中“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C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D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8.‎ ‎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B项,“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不准确,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都充分肯定了”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如“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D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如材料一中“‘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材料二中“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材料三中“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从题干中审出筛选的依据和要求,比如本题中“‘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一影响应表现在对人们和诗词文化的关联上,考生应圈出直接写其影响的句子,还可以圈出人们因此而发生转变的句子;接着就要分析三则材料的内容,材料一主要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主要从上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材料三选取笫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明确了三则的内容之后,再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应侧重在哪则材料,圈出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顷之,征为尚书。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弊。傥有水旱,百万之众,不为国用。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10. 下列对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B. 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C. 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D. 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守,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隋朝之后不再是正式的官名,只成为州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 尚书,秦朝时为低级官员,在殿中负责发布文书。汉朝以后地位逐渐提高,隋朝以后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 C. 奏议是中国古代一种公文文体,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诰、表、制、书等。‎ D.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它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蒋济擅用计谋。当孙权带兵围攻合肥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无法派重兵支援;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从而保全了合肥。‎ B. 蒋济刚直敢言。魏明帝即位之初给予中书监、中书令等近臣大权,不与民休息,虚耗民力,他都能上疏对皇帝进行劝谏。‎ C. 蒋济为人谦逊。他因跟随太傅诛杀专权的曹爽等人有功,被加封都乡侯,但他坚决推辞,至死也没有接受皇帝的封赏。‎ D. 蒋济忠诚能干。从东汉到曹魏,他曾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提出恳切的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⑵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答案】10. C 11. C 12. C ‎ ‎13. ⑴景初年间,朝廷对外频繁征战,兵役繁重,内部大兴土木,怨恨的人很多,而又赶上粮谷歉收,发生饥馑。‎ ‎⑵太傅发扬独断的计谋,陛下明了臣下的忠信节操,罪人伏法被杀,这是社稷国家的福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先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孙、刘二贼还没有诛杀,士兵驻守边陲,又耕种又作战,怨恨的情绪积蓄了多年。宗庙宫室,各种事务都在初创时期,从事农桑业的人少,要穿衣吃饭的人却很多。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农桑者少/衣食者多”对称结构。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边陲”“宗庙宫室”“百事”等即可作出判断。‎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这类题目,有时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诰”、“制”是帝王给臣下的文书。‎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至死也没有接受皇帝的封赏”有误,原文“固辞,不许”,是皇帝不允许蒋济辞谢封赏。‎ ‎13.‎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勤”,频繁;“务”,从事,致力;“饥俭”,饥馑、饥荒。第二句得分点:“奋”,发扬;“策”,计谋;“伏诛”,伏法被杀。‎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领众兵包围合肥。当时太祖大军征讨荆州,遇上流行疾病,只派了将军张喜统领一千骑兵,带领汝南兵士去解围。蒋济于是秘密告诉刺史,假装得到了张喜的信,说步兵骑兵四万人已经到达雩娄。孙权听信了,匆匆烧了围城工事退走,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任蒋济为丹阳太守。有诬告蒋济是阴谋叛乱的主要策划人,太祖知道了说:“蒋济岂能有这种事!如果有这种事,我就太不了解人了。这一定是愚民幸灾乐祸,胡乱攀扯他罢了。”征召蒋济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包围樊城和襄阳。太祖因为汉帝在许县,离贼军太近,想要迁都。蒋济劝说太祖说:“刘备、孙权外表亲密,实际疏远,关羽如愿以偿,孙权必定不情愿。可以派遣人劝说孙权跟随在关羽的后面(袭击),答应割划江南封赏给孙权,那样樊城的包围就会自动解除。”太祖依从他们说的那样去做了。孙权知道了,立即带兵向西攻袭公安、江陵两县。关羽终于被擒获。‎ 魏文帝即帝位时,又出任山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您所听到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怎么样呢?”蒋济回答说:“没什么其他好的地方,只听见亡国的言谈而已。”‎ ‎ 不久,蒋济被征召为尚书。魏明帝即位,蒋济升任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中书令这两个职位称为专任,蒋济上疏说:“作为一个君王,左右大臣权柄太重,国家就要有危难;近侍过于亲密的,本身就会受蒙蔽,这是古代的最高警诫。”明帝的诏书说:“刚直的大臣,是君王所倚仗的。蒋济文武全才,做事勤勉,尽心尽力,每有军国大事,总有奏议,忠诚奋发,我十分看重他。”景初年间,魏国朝廷对外频繁征战,兵役繁重,内部大兴土木,怨恨的人很多,而又赶上粮谷歉收,发生饥馑。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应当发扬扩大前代的事业,实在还没到无忧无虑、天下大治的时候。现在虽然名义上有十二个州的地盘,但说到人口数量,却不过汉代时一个大郡的人数。孙、刘二贼还没有诛杀,士兵驻守边陲,又耕种又作战,怨恨的情绪积蓄了多年。宗庙宫室,各种事务都在初创时期,从事农桑业的人少,要穿衣吃饭的人却很多,当今紧急的任务,只有停止消耗百姓,使他们不至于十分困乏。如果赶上水旱灾害,数以百万计的人将不会为国家所使用。凡是役使百姓必须乘农闲的机会,不能耽误农时。想建功立业的君王,先要估计他的民力,然后抚慰他们的疾苦病痛。”明帝下诏书说:“如果没有护军将军,我听不到这样的话啊!”‎ 魏齐王即位后,蒋济被升为太尉。这个时候,曹爽专权,丁谧、邓飏等人轻易地改变了法律制度。蒋济因为随司马宣王在洛水浮桥驻军,诛杀曹爽等,被晋爵封为都乡侯,封邑七百户。蒋济上疏说:“太傅发扬独断的计谋,陛下明了臣下的忠信节操,罪人伏法被杀,这是社稷国家的福分。封赏必定要施加给有功的人。现在论谋划,臣下不能先知;论作战,士兵也不是臣下所统率。”蒋济坚持辞让,而曹芳不许可。蒋济于当年去世,谥号为景侯。‎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郡斋即事① ‎ 范仲淹 ‎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潇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4.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 题目中的“即事”点明了诗歌的题材,该类诗歌重在写人叙事,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 B. 首句使用比喻手法,“似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突变,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 C. 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D. 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E. 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15. 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14. CE 15.‎ ‎ 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A项,“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有误,诗歌“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就属于描写的内容。B项,“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有误,情感分析与整首诗歌的基调不合。D项,“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有误,“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集于心中的万般愁绪无以排遣,在此表现了自己的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这与本诗的情感不同的。‎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这是考查诗歌情感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一般如下: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世间荣辱何须道”,直接表达情感,“何须道”显示诗人不把荣辱名利放在心上的豁达胸襟;“塞上衰翁也自知”,“塞上衰翁”运用塞翁失马的典故显示自己不把贬谪放在心上的旷达。‎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两句写辞官归家后饮酒自乐,甚至看看院子里的树木也觉得愉快的生活情态。‎ ‎(2)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列子乘风而行不是真正的逍遥,因为他还“有所待”,而“_____,___,____”才算是真正的逍遥。‎ ‎【答案】 (1). 引壶觞以自酌 (2). 眄庭柯以怡颜 (3). 乘天地之正 (4). 而御六气之辩 (5). 以游无穷者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名句中的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觞”“酌”“眄”“柯”“怡”“御”“辩”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多次跑省、县有关部门,上下其手,发动单位力量,筹措项目资金,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立即启动了16公里村道延伸建设工程。‎ ‎②如果说建国初期还有过一段云谲波诡的动荡岁月,如今江山已定,昔日的敌人都已化作沟壑中的寒灰,战火与鲜血也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 ‎③为了规范日常管理,避免员工出现久假不归的现象,该公司即日起将对不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者予以罚款。‎ ‎④自从这个小生命降临人间,小张的家里整天闹得兔起鹘落,一片狼藉,但小张依然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太喜欢这个孩子了。‎ ‎⑤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⑥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贬义词褒用。‎ 云谲波诡:原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世事变化莫测或文笔曲折多变,也说“波谲云诡”。用来形容“动荡岁月”,使用正确。‎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不符合“该公司即日起将对不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者予以罚款”语境,望文生义。‎ 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与后文“一片狼藉”语境不符。‎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也形容人聪明伶俐。用来形容人,与“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如汤沃雪:像热水浇在雪上,雪很快就融化,形容事情极容易解决,不用来形容时间过得快,对象误用。‎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 ‎)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B. 特洛伊安斯卡亚及其研究小组利用机器学习创建了一份基因相互作用图,将已经熟知的少数自闭症风险基因的相互作用跟数千个其他未知基因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类似之处。‎ C. “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谆谆教诲,又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殷切希望,也是衡量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一个标准。‎ D. 根据《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1.9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搭配不当,“贯彻落实”不能搭配“基调”,应在“基调”后加“要求”。C项,两面对一面,“与否”与句子前部分“既是……,又是……,也是……”的内容形成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D项,句式杂糅,“根据……显示”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 ‎19. 下列各对联在各自场景中运用不得体的一副是 A. 朋友新建住宅,某人贺以对联一副:旭日乍临家室乐,和风初度物华新。‎ B. 某人祝福父亲过生日时献上一副对联:岭上梅花初绽,堂前萱草长荣。‎ C. 某人妹妹去世,留下的孩子年幼孤苦,他作一挽联:汝性最聪明,曾伴阿兄吟柳絮;甥行皆幼弱,忍看辈著芦花。‎ D. 潘、何二姓结婚,潘为男家,何为女家。有人贺以对联云:有水有田方有米,添人添口便添丁。‎ ‎【答案】A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它既需要有言论自由,①____。特别是作为公众人物的网络大侠,②____,置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于不顾,那么,党和人民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损害。要知道,③____,但并不意味着允许各种杂音、噪音充斥。社会空间是如此,网络空间也是如此。‎ ‎【答案】 (1). 又需要言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 其言论如果只图一时痛快 (3). 我们提倡声音多样化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第一处,前面说“既需要有言论自由”,由此可以确定句式,应为“又需要……”,再根据后面“置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于不顾”可以确定具体的内容;第二处,后面说“置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于不顾”,前面应是具体的表现;第三处,后面说“但并不意味着允许各种杂音、噪音充斥。社会空间是如此,网络空间也是如此”,前面应是说“提倡声音的多样化”。‎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②句式、修辞要一致。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 ‎21. 下面是某校高中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调查表,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很有兴趣 ‎31.39‎ ‎31.03‎ ‎23.18‎ 比较有兴趣 ‎52.87‎ ‎51.72‎ ‎43.27‎ 有点兴趣 ‎3.74‎ ‎13.38‎ ‎13.23‎ 没有兴趣 ‎0‎ ‎0.87‎ ‎2.32‎ 从上表可以总结出两点结论:‎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答案】 (1). 大部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高; (2). 但随着年级增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减弱。‎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数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本题是某校高中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调查表,最左边的数列从上至下分别为“很有兴趣”“比较有兴趣”“有点兴趣”“没有兴趣”,右边逐一对应的是“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调查数值,作答时注意数值和变化趋势的分析,据此得出结论即可。‎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的“双十一”,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又将掀起一场全民购物狂欢活动。然而,每年的狂欢之后,很多消费者发现买来一大堆商品,但真正能用到的却少之又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推崇物质极简,提倡不买不需要的物品;对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有人认为,购物有时也是舒缓我们生活压力的方式之一,如果保持物质极简的生活状态,反而会失去很多生活趣味。也有人认为,物质极简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而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这两种看法,你更支持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简单生活,够用就好 生活,实质上就是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你要生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和复杂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 记得,年轻时唱过的一首歌,名叫《我想去桂林》.具体的歌词记不太准确了,但大体意思还记得:我想去桂林,有时间时,没有钱;有钱时,却没有时间;有钱又有时间时,人却老了走不动了……无疑,这首歌歌词非常直白,却道出了人生的许多无奈与遗憾,其意境是颇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有一篇题为《人分四等》的小文章也颇有意思。其中说到一等人是有钱有闲的人。所谓有钱有闲,实际上就是富有之后的简单。能过上这等生活,无疑是人生较高的追求和境界了。‎ 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两把简单的椅子,并说:“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生活就如同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和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落座;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不但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消失了,而且你会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人苦心经营的位子,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会沉甸甸的。难怪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的人是飞不高的。‎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要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也就够了。对此,我倒非常欣赏徐志摩的话:“论精神我主张贵族主义,论物质我主张平民主义。“还有甘地的名言:“简朴的生活,崇高的思维。“‎ 上午咖啡下午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等等均是一种至简的意境。一个不知道享受闲暇的人,是一个不懂生活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没有真实财富的人。独自在草地上散步,弯腰欣赏花朵,抬头观看日落,是一种闲暇;在宁静中阅读、思考,是另一种闲暇。拥有闲暇并享受闲暇,应该说就是一种十分美好的简单生活了。‎ 最近,我在一帮股市朋友的怂恿和蛊惑下,下海炒了一段时间股票。最深的感觉是生活似乎被股票上了一个发条,以前有序的生活开始乱套。与其说人在炒股,还不如说股在炒人更为合适。为此,我还自编了一段顺口溜:“炒股好、炒股妙,炒股如同在火炉上跳。“总之,那种被炒的生活实在是有些无奈,我还是渴望回归以前简单而又丰富的生活,怀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和淡定。‎ 一个渔夫在河边钓鱼,但钓上一条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到河里。其他钓客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为什么你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个人轻松地回答:“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子这么长,太大的鱼装不下。“‎ 一个人的高位,一个人的名誉,乃至一个人的财富,当这一切到来时,确实会使人变成另一个模样,比以往“高大“数倍。问题是,它们总是要脱离你而去。在很多地方,自然法则是不变的,你总是要还原,往往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正如古惑仔在电影里说的一样:“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很多人经历了丢官的凄惨,尝到了英雄不再的失落,经历了人世间种种必然返璞而又无法接受的现实。所以,还是简单自然为好。‎ 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够用就好“确是一种不错的简单生活态度。‎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时必须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本题中“你更支持哪一种”这一具体问题,“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些任务,都需要考生在写作时加以考虑。‎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