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2017-02)word版
成都七中髙2017届髙三下期入学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到了孔子, 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 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 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 而倭,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 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 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 子自道也。”《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 ’子路曰:‘自孔氏。’曰:‘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 ’’’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 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 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 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 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 道。一个人自信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 不计较偶然的横暴。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但柔道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 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只能柔而不能 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阉然媚于世”,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 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要“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新儒行。 (选自胡适《说儒》,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灭殷之后,殷儒就成了亡国遗民,他们柔顺是为了取容于新的朝代。 B. 殷儒在周的主要职责是“治丧相礼”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一讨生活。 C. 孔子没有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这是因为他洞察了历史的规律。 D. 西周民族的新建设是在东部殷商文化特别是“殷礼”的基础上进行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刚毅的人格是担当重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条件。 A. 孔子长期深受武士风气的影响,这使他的新儒主张也具有了武士的色彩。 B. 孔子说自己没有做到君子“三道”而子贡却认为这些品质正是老师的写照。 C. 无论是门徒还是时人,孔子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刚毅勇敢。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的自信可能也影响了孔门学者的思想:一个人自信心强,遇事往往能刚毅坚忍。 B. 老子有“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与孔门“柔道是一种‘强’道”的看法有一致性。 C. 孔子具有变革精神,他“振衰起儒”使柔顺取容的殷儒发展成为弘毅进取的新儒。 D. 孔子提倡的新儒人格的内涵,既包括柔懦、谦卑、虚心,也包括刚毅、勇敢、进取。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2分) 艾芜:墨水瓶挂在脖子上的作家 汤道耕(艾芜)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祖父给他取名叫做“道耕”,是希望他能够“耕读传家”。 汤道耕的祖上来自湖北,迁徙的路艰辛而漫长,凭的是“人生贵自强,自强则白手可成家,他乡可发迹。勿畏 难而倭命,何患事不成耶”的豪气,积得一份家业。这种人生贵自强,白手成家的豪气在后辈的血液中暗暗传承, 直到汤道耕这里。光着脚,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再次印证了祖先独自闯荡天下的勇气和軔劲。 1925年的暑期,汤道耕从四川省师范学校肆业。他踏上成都望江楼下有些摇晃的木船,沿着府南河顺水而下, 悄悄走出了亲人们的视线,开始了三十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在路上,群山的优美与静寂,山民的淳朴与穷困,盗马 贼的凶悍和灵巧,边地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缅甸的异域情调 他来到,看见和说出。 从四川到云南,道耕看到太多兵匪造成的祸乱对穷苦人家正常生活的骚乱。道耕为了安全夹杂在商队中,像那 个时代和那个土地上的一只眼晴,来到,看到,并注定了后来用自己的笔说出那些无人知晓的山里人家的苦难与悲 怆。 赤脚流浪,墨水瓶挂在脖子上,一步一步,汤道耕走成了著名作家艾芜。 艾芜在丁玲的介绍下加入了左联。在“左翼作家联盟”这个词组中,别人看中的是“左翼”,而更能吸引道耕的 却是“作家”。他希望从这个组织里的作家那里能够学习到文艺写作知识,也结识一些写作上的朋友。 真正有时间在上海的亭子间坐下来以后,艾芜开始用笔温习自己当年的漂泊史,这使他在这个喧嚣嘈杂的大都 市中找到难得的宁静。1933年冬,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其中《三峡中》讲述的是一些典型 的社会底层游民的生活,故事中的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江湖”。读书流浪人的艾芜,加上小时候熟悉的读物,包括 他的笔名,父亲所入的游民组织哥老会都对他产生潜在影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作者对游民生活不由自主地有着 一种同情。他的叙述已经带有真实和幻想相混合的色彩,同时这种想象还受到左翼革命思想的制约。 艾芜的中篇小说《春天》得到茅盾等人的好评,这篇小说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饱含 着艾芜对家人、故乡的深情。这种流行于左翼文坛的文学范式后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影响深远。 1961年,艾芜被安排到云南去体验生活。一路的参观给艾芜带来写作的激情,他似乎再次找到了原来创作《南 行记》的感觉,迫不及待的写作“南行记续篇”。这无疑满足了《南行记》读者对“续”的好奇,也再次给艾芜带来 荣誉。 1981年2月,艾芜受邀进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南行。云南的一路上,回忆着自己的经历,倾听着别人的遭遇, 震憾于死亡一样的沉默,血的控诉,更加让艾芜感到人世之沧桑凄凉。9月起第三次南行的写作陆续发表,合集叫 《南行记新篇》。 (选自王毅《艾芜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艾芜是笔名,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 (自己的主张的影响,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选自‘‘百度百科”) ② 艾芜的文章想象大胆,情调浪漫的色彩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艾芜的性格却是认真刻苦、一丝不苟, 他被称为‘‘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写作的作家”(选自2007年8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艾芜和沙汀的友谊》, 有删改) ③ 三次南行,对于艾芜的写作乃于他的一生都意义重大。南行,似乎成了艾芜一生的一条主要线索,成了艾芜 写作的一个原点,他一次次地回到这里。(选自黄岳年《南行百年说艾芜》,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三十年背井离乡的生活让艾芜看到了老百姓的淳朴与穷困,领略到了边地的独特风情以及异域情调,为他写 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B. 艾芜的祖父给他取名叫做“道耕”是希望他能够“耕读传家”虽然艾芜没能“耕读”但他一生笔耕不綴, 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C. 艾芜被称为“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写作的作家”是因为他虽然赤脚流浪,生活艰难贫困,但始终认真刻苦、 一丝不苟地进行创作。 D. 艾芜加入“左联”看中的是“作家”这个因素,此后,他创作的《三峡中》《春天》等作品,体现了左翼革 命思想对他的影响。 2. 艾芜的小说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3. 艾芜的创作以“社会剖析小说”为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艾芜能够创作出“社会剖析小说”的原因。(5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14分)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小胡还没有到村里,就被老村长直接由镇里领到了栗里村看醉石。那是块高七八尺,宽丈余的石头。 讲解员说,陶渊明好酒,喝醉了就睡石头上。石头下面有溪流,讲解员说叫醒酒泉,陶渊明一觉醒来,喝一碗溪里 的泉水,酒也就醒了。 看完了醉石,又看庐山的大林寺。正巧是农历四月初九,当初白居易来此探友的时日。这季节,山下的桃花早 凋谢了,这里的却含苞欲放。白居易因此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 此中来”。大林寺桃花,也借这诗句名满天下。 旅游,是小胡梦寐以求的事。小胡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里刨食的。暑假、寒假同学们都结伴旅游, 他则打工挣学费。同学们旅行回来,带回来和一些名胜古迹的合影,他就从那些图片里领略那里的风采,做梦去那 些地方。 如此的经历,让小胡收获了梦寐以求,还收获了一种叫踏实的东西。当好村官于小胡的仕途十分重要。能不能 当好村官,小胡的心里是没底的。但老村长给了他底。老村长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个星期下来,他们相处 得如爷俩。上阵父子兵,就凭这古训,他这村官就当好一■半了。 乡亲们的热情,使他的心里更有底了。村委会与老村长的屋子毗邻,他们安排他住里面。被子虽是他带来的, 但他们给他洗了还晒了,他睡在上面,如同睡在阳光的香味里。醒来,桌子上变魔术般多了一碟鱼、一碟肉、一碟 豆腐、一碟炒鸡蛋,还有许多瓶咸菜。村长夫人告诉他,都是村民们主动送来的,见他睡得香,就没有叫醒他。 激情使小胡吃罢饭就找老村长要工作。老村长领着他村前、村后转,山下、山上转。转到太阳快落山时,他们 跟着一条河流往下走。河流旁,是一条可以走车的土路,路上没有车,走着他们两个人。哗哗的流水声,在他们的 脚下时断时续地响。 水声突然吼叫起来,是流水在他们的脚下变成了瀑布。阳光在瀑布里丝丝缕缕,小胡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壮 观,太壮观了!”老村长说:“对岸那两个字也壮观。’’小胡放眼对岸,石壁上写着“牛吼”两个字。小胡说:“牛吼, 这水的吼叫声还真有点像牛吼。”老村长说:“像吧,要不,古人会在咱这儿留下墨宝……” 走着说着,河突然没了。让河没了的是一座山。山硬生生地把河挡住了,水却并没有形成堰塞湖。小胡又是情 不自禁:“奇特,水都到哪里去了? ”老村长顺手拿起根木棍,一头顶住石壁,让小胡把耳朵顶住木棍的另一头听。 哗啦哗啦的响声随即传进小胡的耳里。老村长问:“像不像人的肚子里有了空气的响声? ”小胡说:“形象!”老村长 指指石壁的上空说:“形象可是石壁上的字说的。”小胡朝上望去,看到石壁上雕刻着“响肠”两个大字。 老村长说:“到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了我领你去庐山的目的了吧?”小胡一怔,说:“到庐山的目的……”老村 长说:“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小胡说:“请老村长明示。”老村长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说:“把我们这些宝 贵的资源利用起来,开发旅游。”小胡说:“开发旅游? ”老村长斩钉截铁地说:“对,开发旅游!我就不信我们的牛 吼、响肠比不过栗里的一块石头、大林寺的几朵桃花!” 小胡不想顶撞老村长,又不想违心,想了想委婉地说“人们看醉石看的是陶渊明,上大林寺,冲的是白居易……” 老村长打断他的话说:“谁又能肯定那块石头上真的睡过陶渊明,还有那个大林寺桃花,肯定也不是白居易时的桃 花。由于编得好,人们不是照样去?我们的牛吼、响肠只要编得好,肯定会比醉石、大林寺桃花吸引人。牛魔王、 牛郎都姓牛,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使法时,铁扇公主就听到肠子里一阵阵哗啦哗啦地响……” 小胡语塞、发怔。老村长的语重心长又像魔咒一样地念响了: “只要编出了名堂,就有人来咱这儿旅游,游人来 了要吃、要住、要玩,旅店、饭店、美容店就跟着搞起来了……到那时,我们俩就对上对下都有个好的交代了……” 老村长最后拍拍小胡的肩头说:“你是大学生,有文化;上头派来的村官,有靠山。我们这次到庐山去参观的钱,都 是村民们凑的份子呀……” 说完,老村长如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自颀自地走了,留下小胡一个人站在夕阳里,进退不得。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4期)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栗里村醉石、大林寺桃花是借名人典故打出了“文化牌”迎来八方游客,这一现象反映了栗里村、大林寺 旅游业发展急功近利的心态。 B. 关于“乡亲们对小胡主动热情”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另一方面暗示此地经济落后,大 学生村官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希望。 C. 小胡出生在小山村,家境贫寒,假期里,需要打工挣学费,而他的同学却能够结伴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当 一名村官可谓圆了他的旅游梦。 D. 作者通过对老村长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塑造了老村长淳朴善良、睿智老练、热心为家乡做贡献 的人物形象。 E. 小说详细地描写了村里“壮观的牛吼、形象的响肠”等景观,既给读者直观具体的印象,也暗示此地具有旅 游开发的潜质。 2. 小说在塑造“大学生村官”这个形象时,表现了他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3. 小说为什么以“小胡一个人站在夕阳里,进退不得”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 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述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 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带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 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 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 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 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凡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 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 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 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 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所资。以天监 八年卒,时年七十九。注《〈易>文言》,著杂诗赋数十篇。 (选自《梁书•列传五十三》,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B.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C.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D.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 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 B. 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 C. 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D. 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 3.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范述曾学有所成。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 B. 范述曾能力出众。刚就任永嘉太守时,便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顺利地解决了横阳县凶徒聚集的难题。 C. 范述曾清正廉洁。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努力保持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对他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 D. 范述曾乐善好施。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 4.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 (2) 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4-15题。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宋•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 君倶。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字孟公。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 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1. 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 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 “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宴”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 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D. 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 E. 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一、二联)、拟人(尾联)等修辞手法。 2. 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苏轼在《赤壁赋》感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2) 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不要自我轻视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自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这 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 ② 在南海问题上,一些西方政客竟然罔顾历史,公然向中国挑衅,他们四处游走,煽风点火,颠倒是非,真算 得上是穷形尽相了。 ③ 第四届中国科技城博览会期间,中外嘉宾观赏了一场别无二致的“炫彩三江•美丽绵阳,,灯光秀,充分感受 到绵阳的科技实力和文化底蕴。 ④ 从建立新东方教育集团到新东方在纽约挂牌上市,每到决策的关键时刻,董事长俞敏洪总能从善如流,使得 新东方集团的事业蒸蒸日上。 ⑤ 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总是闪烁着吉光片羽的诗意,其体现出的诗学价值,完全可达到惠特曼、兰波和波德 莱尔等现代诗人韵诗歌深度。 ⑥ 今年春夏连续几个月来,西南地区五风十雨,水灾频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收成,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 的曰常生活。 A. 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川普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和经得起推敲的施政纲领,却凭着各种争议敏感事件的抨击而获得许多民众支持,最 终当选美国总统。 B. 虽然虚拟现实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于游戏、社交亦或是其他领域, 一定会是一种新的平台。 A. 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和不同贫困农户的具体情况,地方政府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弥补了以前 粗放扶贫的不足。 B. 在主流娱乐电影的话语背景下,同样作为文化工业产品,内地著名导演张艺谋与香港喜剧导演周星驰基本在 同一个水平线上。 1. 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明与野蛮》从人最日常的吃饭穿衣说到弹琴写字,从中亚土人一分钟捉89个虱子说到法国国王坐在马桶 上见客,从马赛伊人拿太太敬客说到巴黎医院里活人和死人睡一床,①上下古今,无一不谈,又无谈不妙。但本 书带给人的②有趣而已,读者③能由此认识到“所谓文明人④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⑤倒很文明,认识到 文明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认识到文化的宝贵遗产里掺杂了许多 渣滓,要⑥提高警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不仅 而且 有时 有时 处处 B 可谓 不只是 还 有时 有时 时时 C 那是 不只是 还 经常 有时 时刻 D 真是 不仅 而且 有时 经常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今天的人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唐君毅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他说书籍是人类文化的一面大镜子,①。阅 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和思想的反复咀嚼、品味、吐哺,这一知识和思想的绵延和再生产过程,将心灵这面镜子转 变为凹凸镜:,心灵是凹镜,从四面八方发散地获取中外先贤的广博智慧;传诸后人时,_^,穷其一生所学 所悟聚焦于一点,为知识的累积增长贡献绵薄之力。如此洞察秋毫而又见微知著,锤炼出思想之纵深。 21.下面是海滨中学高三年级6班和13班的班徽,你会为哪一个班徽点赞?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方面,陈述理 由。(6分) 四、(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清朝初年,为纪念定居浙江省开化县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脚种下一棵红豆杉,金家后人将保护此 树写入家规,世代守护。每当灾难来临,金家人总能挺身而出护树。经过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护,这棵红豆 杉已长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 杉。目前,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35 分) (一) (9分,每小题3分) 1. C (原因缺失。根据文本中的“又”可知原因还包括他的双重信心。) 2. B (曲解原意。原文表述为“我颇疑心”为臆测,选项为论断。原文“几百年”修饰的是“风气”选项将“几 百年”曲解为“长期深受”) 3. D (推论不当。孔子并不提倡“柔懦”等人格。) (二) (12 分) 4. (3分)C (文中并没提及“生活艰难贫困”且亦非艾芜被称为“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写作的作家”的原因。) 5. (4分)①内容上,多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为主角,反映现实生活;②主题上,体现了对社会的观察、 分析和思考,倾注了对家人、故乡、国家的深情;③创作风格上,想象大胆,情调浪漫。(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 3分,答出三点4分。意思答对即可。) 6. (5分)①“人生贵自强”的家族精神影响了艾芜,使他敢于闯荡天下,并坚持记录社会。②艾芜的读书及 流浪生活和南行的经历,使他深入了解和同情下层劳动人民,为创作奠定了基础。③左翼革命思想使他的创作注重 从社会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第①点1分,②③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三) (14分) 7. BE (C项“当一名村官可谓圆了他的旅游梦”不恰当;D项小说中没有描写老村长的心理活动;A项于文没有 实质的依据,借名人典故发展旅游不一定是急功近利的表现。选B或E各给2分,选A给1分。)。 8. ①工作热情积极,有责任感。内心渴望做好村官工作,吃罢饭,主动找老村长要工作。②为人正直。不同意 老村长提出的胡诌名人发展旅游业的建议,可见年轻人的正直。③质朴善良。感动于村民的热情,朴实淳厚;不想 顶撞老村长,委婉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见质朴善良。(每答对1点得2分,本题最多得4分。) 9. ①小说主旨多元化。既可理解为经济发展不是只有旅游业这一条路,不可因为名人效应对开发旅游资源、振 兴地方经济具有重大作用,就胡诌景点文化,欺骗游客;又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村官有责任发展当地经济,但更要 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两者要兼合。②丰满人物形象。小胡的进退不得,正体现了一个大学生的内涵素养,以及他 作为一名村官具备的责任感。③情节上,与上文形成对比。小胡的茫然无措与前文小胡的热情高涨形成对比,使小 说产生跌宕的艺术效果。④设置悬念,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小胡热爱旅游,爱的是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胜 地,他不愿胡诌名人发展经济,然而作为一名村官,发展当地经济是他的责任,他该作何选择呢?引人深思。(每点 2分,本题最多得6分。) 二、 (35 分) (一)(19 分)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范述曾字子玄,是吴郡钱唐人。(他)从幼年开始就爱好学习,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精 通《五经》的经义解说。吕道惠的学生曾经有数百人,但他唯独称赞范述曾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帝王的老师。” 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年幼时,齐高帝选拔范述曾任他们的师友。范述曾初出仕任宋晋熙王国侍郎。齐代初年, 范述曾出任王国郎中令,迁任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兼任开阳县令。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 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竟陵王非常器重范述曾,称他为“周舍”当时太子左卫 率沈约也拿范述曾和汉代的汲黯相提并论。因为父母年老,(范述曾)请求返回家乡赡养父母,于是(朝廷)授任范 述曾为中散大夫。 明帝登上帝位,范述曾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出京任永嘉太守。(范述曾)治政清廉公正,不崇尚用威严凶猛的办 法治理百姓,百姓感到安适。永嘉所属的横阳县,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是逃亡的罪人聚集的地方,前两任太守采 用征讨的办法都没能平定这地方。范述曾初一上任,就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那些凶恶之徒,拖儿带女从深山中出 来,被编入户籍成为良民百姓的共有二百余家。从此之后,这地方商人往来通行无阻,百姓安居乐业。范述曾在永 嘉郡任职时,努力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听说(范述曾的事迹),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范述 曾)又被征调为游击将军。范述曾离开永嘉郡的时候,郡中按旧例送给离任太守二十余万钱币,他一分也没有接受。 (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他手下的)吏员(依然行李简单)没有谁的行李 需要用担子挑的。百姓无论老少,都出来拜辞(范述曾),挽留太守的哭声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到。 高祖登上帝位,(范述曾)就乘坐小船离开家乡,到京城拜见高祖,接着辞别高祖东归。高祖下诏说:“中散大 夫范述曾,从前在齐代,忠实耿直事奉主上,他担任永嘉太守时,清廉简约,坚守高洁,应当加赐爵禄,用以激励 有高洁操守的人。应当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赏赐絹二十匹。” 范述曾一生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到他年老之时,己家徒四壁,没有资产。范述曾在天监八年去世, 死时七十九岁。范述曾为《<易>文言》作注,著有杂诗赋敷十篇。 1. (3分)C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2. (3分)A (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3. (3分)B “奖赏”于原文无据) 4. (10分)(1)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 他。(5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2)(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没有肩挑 行李的吏员。(5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 (二)(11 分) 5. (5分)BD (B “久阔”是指分别太久;D “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从最后一联可以看出是直抒胸臆) (对一个2分,全对5分) 6. (6分)情感:①对世风的感叹+分析;②对友人的思念+分析;③对功名的鄙弃+分析。(6分,每点2分) (三)(5分) 7. (5分)(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不宜妄自菲薄(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 (20分) 8. (3分)D。(①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②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 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③“别无二致”指两个事物比较没有区别,此处只有一个事物;④从善如流:接受善 意的规劝。⑤“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对象错;⑥“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望文生义。) 1. (3分)C (A介词残缺。“却凭着各种争议敏感事件的抨击而获得许多民众支持”改为“却凭着对各种争议 敏感事件的抨击而获得许多民众支持”;B搭配不当。“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是平台”主语与宾语不搭配;D张 艺谋与周星驰不是文化产品) 2. (3 分)B 3. (5分)①而个人的心灵则是一面小镜子②阅读前人时③心灵是凸镜(写对一处给1分,写对两处给2分, 写对三处给 5 分) 4. (6 分) 高三• 6班 构图要素:由“6”和“三”的变体字符(1分)组成一个艺术化的音乐符号(1分)。 寓意:高中三年是一曲激昂而澎湃的音乐华章,6班这个集体正在奏响青春的乐章,放飞美丽的梦想。(4分) 高三• 13班 构图要素:由“1”和“3”的变体字符(1分)组成一幅龙盘曲飞腾的图案(1分) 寓意:“龙”是中华民族寓意祥瑞的图腾符号,象征着13班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将一飞冲天,更为形象直观。 (4分) 四、 (60分) 5. (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 认真阅读作文题目,明确基本要求 (1) 该题为只给材料(未给角度,未给话题,未给中心)的新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自己要探寻出角度、话题和 主旨。 (2) 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没有“谈谈你的看法”类的措辞, 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考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的。 2、 认真阅读材料本身,发出常规三问: (1) 是什么材料写了什么?概括讲,金土根族祖种下一棵红豆杉,今己长成参天大树,也因此,泽被后人。 (2) 为什么族祖种树为什么?纪念定居。该树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金家后人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世 代守护。为什么年收益数百万?红豆杉有惊人的繁育能力,借大树繁育红豆杉苗,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 亩……(3)怎么办材料中人怎么做的?种树——把护树写入族规——灾难来临挺身守护——16代人300多年悉 心守护一一识得珍宝全村繁育……我们借鉴,该怎么做?…… 3、 命题立意 有了上述发问,本则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也就比较明了了探寻原因与结果,过程与结果,做派与结果,该 题可以立意为: (1) 守护一棵树,繁荣一片林; 敬重先祖,繁荣后世; 饮水思源,富贵有根; 薪火传承,血脉绵延。 (2) —棵古树,能养活一村人的美丽现实说明,人与自然能够也应该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坚守一份美好与善良,定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1) 美好的事物面临危险时,应当坚决捍卫;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是规矩,约束并敦促人们将自发行为变为自觉行动,将善行发扬光大; 从一棵树到1000多亩看,可立意为:建设美丽家乡美丽中国,需要共同奋斗,持之以恒。 另外,从16代人300多年守护,到三人合抱1000多亩看,本题目不可简单处理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因为,材料里“守护”与“开拓”的内涵远大于“种树”的内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