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段考(期中)‎ ‎ 语文试题 2017.11‎ ‎ 命题人:白福伟、温燕、解红梅 审题人:白福伟、唐永顼、温燕、解红梅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诗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的“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含蓄不露,暗示较多的未说出的东西,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回忆起了好友。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词语为象征的,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想法。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理解丹橘的品质,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可以得到今人的理解。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一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心领神会,恍若身临其境。‎ 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藏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正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曰‘隐’”其实是指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字里行间隐含着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思考、感悟。‎ B.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反复铺陈,而诗的语言则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C.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的高下,不仅要看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已经说出的言辞对其隐含着的意思是否有所暗示。‎ D.“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正好体现了诗“言约”的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语言具有象征性和暗喻性,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作品常常借描写具体场面或景物的语言进行象征和暗喻,从而营造深远的意境。‎ B.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且“画”的背后还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 C.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借暮云春树表达对好友的思念,张九龄的《感遇》以丹橘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它们都是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 D.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那些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富有神韵的作品应该受到推崇,而一些描写景物时单纯注意形似的作品则相对逊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的特性有多种表现,即便是普通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人们也能从中感悟到未直接表达出的潜在内容。‎ B.诗的语言往往在已经直接表达出的内容中,还隐含着很多未说出的内容,这一点是诗的语言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重要区别。‎ C.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但象征性和隐喻性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却很常见,成为其显著的艺术特色。‎ D.陶渊明的《饮酒》通过组合意象来表达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因此,“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三贴 刘剑飞 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名重山,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模,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 按赵三贴的话讲,他这三贴膏药是有讲究的:一曰正骨,二曰生肌,三曰闭合。不管你是骨裂骨折、伤胳膊断腿,只要贴完他这三贴药,准能行动如常。‎ 起先,谯城人多有不信,说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哪有那么快就能好了的?可见其所治伤者无不是三贴药即能活动,不禁啧啧称奇。于是,就给他送了个绰号,叫做“赵三贴”。‎ 有一年,谯城震远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抬回来,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说是伤势太重,即使能治,也要落个终身残废。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在院子里打拳练棒了。‎ 杨镖头重伤痊愈,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本地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 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永安巷,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 孙接骨”。前些年,孙接骨在谯城也是有些名气的,可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一天比一天冷清。‎ 生意不好做,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 这话就传到了赵三贴的耳朵里,赵三贴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给人治伤。‎ 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赵三贴一看,见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名叫马三。再看马三的伤势,但见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 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唏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 张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 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咱今天可把丑话说在前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 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 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 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你他娘的什么赵三贴?当初在马爷面前牛皮哄哄,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 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能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 弟兄们,给我砸!随着马三的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 就有人劝赵三贴,让他报官;也有人说,早上明明看到马三都能上街走路了,而今腿骨重断,莫非有诈?‎ 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 再说孙接骨,听闻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 这一日,孙接骨亲带徒弟,去城西60里的龙山采药。‎ 也是该着有事!在攀爬一处断崖时,孙接骨脚下一滑,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 尽管也是骨伤名家,但由于伤在脊椎,且骨折严重,抬回家里,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 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 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亲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 席间,孙接骨满面愧疚,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去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我们医道了!‎ 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故此,你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但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 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不仅写到了赵三贴手上的神奇功夫,而且写到了他给伤者用的神奇膏药,这样既突出他的医术高超,为下文做铺垫,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描写杨镖头护镖时“路遇悍匪”“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这一情节,意在为后文赵三贴接好断骨并治好了伤蓄势,侧面烘托赵三贴技艺的高超。‎ C.虽然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但是发生在赵三贴身上的故事给读者的感觉并不遥远,文中揭示的医者仁心和如何做人对现代社会来说仍然有启示意义。‎ D.小说描写赵三贴面对孙接骨诋毁他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给人治伤,表现了他乐观、自信、大度、正直的特点。‎ ‎5.小说写马三去赵家正骨堂不是为治伤,而是存心去闹事,虽是直到文末才由孙接骨自己说出,但此前文中已有多处伏笔,请简要概括。(5分)‎ ‎ ‎ ‎6.小说在刻画孙接骨这一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 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D.三者都试图内因与外因并重,从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C.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说明 。‎ D.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E.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9.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 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指20岁。古代以男子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女子15岁行加笄之礼,许嫁。‎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翰林,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13.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辽史•列传第三十三》)(4分)‎ ‎ ‎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6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白居易的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长安月夜①‎ ‎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释】①该诗为诗人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诗,诗人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到湖北江陵。‎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在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羁病”交代了诗人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出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了诗人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这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E.诗人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5.这两首诗在表达情感时,运用的主要艺术技巧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 ‎(1)《逍遥游》中,“ , , ” 这三句话,点明的人是庄子认为真正逍遥的三类人。‎ ‎(2)杜甫在《蜀相》中,用“ , ”这两句诗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 ‎(3)《春江花月夜》中,作者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来描摹月光,同时也表现了月色带着离愁渗进思妇的心头,无法排除的一联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卢恩光等大老虎台上人前冠冕堂皇,一派正人君子的模样,背地里却男盗女娼,最终逃不了被人民唾弃的下场。 ‎ ‎②本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伴随文化市场的扩大和宗教复兴运动的兴起,一些原已销声匿迹多年的帮会借助于宗教的外形沉渣泛起,重新显现于社会舞台。‎ ‎③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④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弘一法师所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⑤广西南宁铁路局玉林工务段工长陈选英对自己求全责备,每天只要一上岗,就像一根上紧的发条,浑身有股使不完的劲。‎ ‎⑥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平易近人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咬文嚼字。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心领神会。‎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对中国自身发展也有利。‎ B.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诉求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会呼吸的痛”让人们渴望干净的空气和水。‎ C.正好与如今将简单的道理表达得百折千回的风气相反,汪曾祺则把最复杂的事物写得明白如话,这与他洞察秋毫的功力是分不开的。‎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这是我的高足,虽然年岁不大,但在研究方面很有自己的体会,你们可以好好交流交流。‎ B.朋友之间肝胆相照,放心,你拜托我的事情我一定尽全力去做。‎ C.昨晚自习,我在教室不慎丢失一本书,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谢谢。‎ D.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20.下列文学常识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包括《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九首作品。其中《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湘夫人》歌咏的是湘水女神对男神的思慕之词。‎ B.“乐府”是两汉时设置的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乐府由机关的名称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初唐乐府诗多袭用乐府旧题,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后,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口号。‎ C.“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近体诗的一种,成熟于盛唐。有五言和七言两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或长律。八句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表”是中国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其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这种文体有自己特殊的格式,如开头要先写上表人的名,《出师表》《陈情表》的开头就有“臣亮言”“臣密言”字样;在这里,臣子对君主自称只能称名不能称字,也不能具姓氏。‎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很多人认为他们可以消除自己的情绪,所以当有情绪时, ① 。实际上,情绪是一种能量,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只能释放和转化。面对情绪, ② ,因为当人们能看到自己的情绪,并坦诚地说出困扰他们的情绪时,情绪就得以释放。当然,当别人向我们宣泄情绪时, ③ ,正是这种倾听的态度,才促成人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段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表述太绝对。据第一段“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可知,这是对诗歌创作的要求,而实际上,作家们水平不一,创作出来的诗歌中,并不全是“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2.C 无中生有。无证据表明杜甫的《春日忆李白》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只是这首诗的其中两联。 ‎ ‎3.D 颠倒文意。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需要读者去想象的,而选项却说“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违背文意。‎ ‎4.D “乐观、正直”不当。‎ ‎5.①马三在赵三贴给他医治的过程中,竟然说出治不好就砸招牌这样的话,似是确定自己的腿治不好。②马三第二次来到赵家正骨堂,腿断着,却不治伤,而是砸招牌,不合情理。③有人看见马三闹事的当天早上已能上街走路,到下晌腿骨却又断了。‎ ‎6.①嫉贤妒能:生意不好做,不去找自身原因,而是恨上了赵三贴。②阴险使诈,心狠手辣:花钱收买混混儿马三去赵家正骨堂找碴儿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生生地将马三的腿骨再次挫断,有违医道。③知错认错:在赵三贴给其治好伤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羞愧地向赵三贴坦承了一切。(每点2分)‎ ‎7.C A项“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没有依据;B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 D项 材料一着重谈浮躁的社会现象,似未分析内因。‎ ‎8.BD A项材料二、三“有失偏颇”理解有误,“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过于绝对;C项“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人作辩解”理解有误,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应该各司其职;E项“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评论就没有价值”过于绝对。‎ ‎9.①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③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个人魅力,使之成为年轻一代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重塑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每点1分)‎ ‎10.D ‎ ‎11.B 在古代,“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廪”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12.D “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 ‎13.(1)向他人请求借贷,就要被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 ‎(2)现在我是个已亡之国的卑贱俘虏,卑微、浅陋到极点,(却)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命优厚,怎么还敢犹豫不决,存有其他的非分之想。‎ ‎【参考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的孙子。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他的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萧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不是我想要的。”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萧韩家奴)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华,让他做个诗友。(皇上)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萧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道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那么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令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祸害?”萧韩家奴回答说:“臣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的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的关键,(群臣)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之多少,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罢了。愿陛下裁定。”‎ ‎(萧韩家奴)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帝)又下诏晓谕他:“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逐渐亲近信任,每当入内侍候,都要赐座。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萧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 萧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删去。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官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萧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萧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14、BD B项,“表达出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D项,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有“春风”二字表明时令,而第二首诗可从“秋阴”看出时令。‎ ‎15、(1)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和愁苦。‎ ‎(2)第二首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运用虚实结合,表现出了元白二人千里思念的深厚友情。‎ ‎16.(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7.A ①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使用正确。②沉渣泛起:已经沉到水底的渣滓又漂浮了起来。比喻已经绝迹了的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使用正确。③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从语境看应该是“不温不火”。④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符合语境。⑤求全责备:是指对别人苛求严格,使用错误。⑥‎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斟酌字句而死抠字眼,多指读死书而忽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讲话时过分推敲字句以炫耀自己,略带贬义。应为“字斟句酌”。‎ ‎18.C A项语序不当。B项成分残缺,可加上与“实现了”相呼应的宾语“的转变”。D项搭配不当,“减弱”和“风险系数”搭配不当。‎ ‎19.D A项“高足”是敬辞,此处应用谦辞。B项“拜托”是敬辞,多用于托人办事。C项“从速”,抓紧时间,赶紧(做某事);语气是命令式的。‎ ‎20.A 《九歌》共11首(或10首)作品,还有《东皇太一》《国殇》《礼魂》;《湘夫人》应为湘水男神对湘水女神的思慕之词(一说为男神和女神互相表达思慕之词)。‎ ‎21.①人们往往选择抑制它 ②我们要直面并且敢于说出情绪 ③我们要耐心倾听 ‎ ‎(每空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