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重庆市璧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重庆市璧山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 高2018级语文半期考试 命题人:程丽华 陈琴 审题人:邓鹏飞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原有格局中掌握文化话语权的精英比缺少话语权的草根接受新事物更晚,这是罗斯扎克等人的观点中表明的历史惯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B、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C、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笔者认为微信“朋友圈”充斥着各种“非主流”,要想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主流文化建设者必须拔掉网线,关闭手机,回归图书馆。 B、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C、既不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闭关自守、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这也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一、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芾字叔章。初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坰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成淳元年,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以大兵入潭。芾遣其将于兴帅兵御之于湘阴,兴战死。九月,再调吴继明出御,兵不及出,而大军已围城。芾慷慨登陴,与诸将分地而守,民老弱亦皆出,结保伍助之,不令而集。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又苦食无盐,芾取库中积盐席,焚取盐给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十二月,城围益急。诸将泣请曰:“事急矣,吾属为国死可也,如民何?”芾骂曰:“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之。”除夕,大兵登城,战少却,旋蚁附而登,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自焚,芾命酒酹之。 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饮达旦,诸宾佐出。芾坐熊湘阁召帐下沈忠遗之金曰:“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芾亦引颈受刃。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举身投地,乃自刎。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忠伏地/ 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 B、忠伏地/ 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 C、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 D、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荫”即“庇荫”,封建时代,因祖先有功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 B、“稽籍出赋”指查验户籍来摊派赋税,这样做可以保证人们缴纳赋税的公平性。 C、“保伍”是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百姓五户为伍,又立保相统摄,故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古代将夜间分为“五更”,“五更”也叫“五鼓”,“三鼓”刚好是子时,即23:00~次日01:00,一鼓是一个时辰,那“五鼓”就是卯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芾精明强干。他在赈济灾荒、平定永州之乱、任湘潭县令时,表现出杰出的才能。 B、李芾坚决抗敌。元朝大军围城,他积极组织防御抵抗,在派遣的将领于兴、吴继明御敌先后战死后,亲自上城墙指挥军民抗敌。 C、李芾义不受辱。敌军攻破城池,他与宾客和助手一起饮酒后,命令部下杀死自己和家人,以免被俘受辱。 D、李芾勤于政事。他精力过人,从早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都没有丝毫疲倦的神色,经常夜里三鼓才休息,五鼓就又起来工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 答: (2)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之。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8、诗的颔联说“梦后倚楼无限情”,诗人表达的 “无限情” 有哪些?并结合全诗谈谈此诗的抒情特点。(5分) 答: 。 9、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的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的句子是“ , ”。 (2)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 , ”,表达了作者弃官还乡的畅快心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卖琴 费力克斯•勒克莱尔(加拿大) 雨天,男人的短大衣里藏着一把小提琴。他走得很快,帽子遮在眼睛上,一脸疲惫,不时左顾右盼。突然,他拐进一条小小的甬道,推开一扇房门。门上的木牌上写着:制琴坊。 进入房内,他脱下大衣,把小提琴放在柜台上。他用大拇指把帽边卷起来,等着那位在窗下工作的老人。制琴师站起身,一双眼睛在大大的镜片后面眨动着:“做什么?” “我想把我的小提琴卖给您。” 制琴师将琴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说:“是我做的,二十年了,制作日期写在这儿呢。” 那男人说:“我知道。 “您想卖掉它?” “是的,先生。” “贵姓啊,您?” “于贝尔•托马斯。” “我听过您的大名,我那屋里面就有您的唱片,几支协奏曲,就是用这把琴录制的吧?您拉小提琴很久了吗?” “16年了。” 老人又摸了摸琴:“还是留着吧。” “不,我再也不想看到它。” “如果我是您的话,我不会把一个老朋友甩掉的,一个16年来相依为命、为您留下许多纪念的朋友。” “我需要钱。”音乐家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摊开手,说道,“我现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了,电台的工作也已经丢了。” 他咬咬嘴唇。“ 公众音乐会也是,两个星期前,爵士交响乐团的指挥辞退了我。我只好去给孩子们上课,可就在教他们演奏上行音阶的时候,我的手僵住了……是风湿病。” 当他说话时,老人几次犹豫后将左手放在了琴盒上。 音乐家说完了,低头看他的琴,这才发现老人的手缺了两根手指。整整一分钟,两个人都一动不动。最后于贝尔•托马斯先开口了:“您的手也残了?” 老人沉默地转回身,向窗边走去,坐在凳子上继续工作,他盯着手中的活计,说道:“这桩意外是在我16岁时发生的。我把它讲给您听,是因为我那屋里面有您的小提琴协奏曲。 那时候,我家生活在一个农场里,距城市有七里路,我每天坐着狗拉雪橇去上学。我有了一个爱好:音乐。迄今为止我唯一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 音乐家始终低着头。老人继续说道: “我挺有天分,耳朵很好,左手灵巧,还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我学了一年,对小提琴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上琴课,我需要在晚饭后出门,上完课后再返回家里。每星期一次。在学琴的路上,我裹着一张毛毯,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像抱着一个孩子…… “正是那个时期,在一场学校组织的节庆活动中,我第一次当众进行了演奏。” 小提琴家抬起了头。老人继续说道:“演奏大厅里,有几位牧师、一位主教大人、一位议员、一些记者、全体学生和几个漂亮的女孩。由于一场可怕的暴雪,我是独自一人坐着狗拉雪橇来的。妈妈没能坐在大厅里看我演出,因为路完全没法走。 “我演奏了《回忆》,我的小提琴声回荡在大厅里,琴音清澈洁净。我还记得演出结束时那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那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的老师站在幕后,他哭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吻了我一下。 “有一个男人,过来问我的姓名和年龄,然后带着满脸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离去了。一位牧师对我晃着脑袋说:‘再接再厉,小家伙……’ “唉,如果妈妈在那儿该多好!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音乐家凑近来,身子向前倾着,生怕听漏了一句话。老人继续说道:“夜深了,我从学校出来,胳膊下夹着心爱的小提琴,满心都是幻想。我要到学校后面的小牲口棚去,我的狗在那儿等我。 “我想到大都会、音乐会、个人独奏,想到我的家庭,那光宗耀祖的辉煌时刻指日可待……突然,汪的一声!” 音乐家蹙蹙眉头,等着下面的话。 制琴师接着说道,“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我跟一条狗在搏斗,它在狂吠,我也在大喊大叫,在我身后的雪地上拖着一条长长的血痕……那条我们家买了才一个星期的狗,咬断了我的两根手指。” 一阵沉默后,老人又说:“在我的一生中,我只公开演奏过一次,而不是演奏了16年,更不曾取得显赫的成就,没录制过唱片,没有四处巡演将名声远播到欧洲去。只有过一次当众演出,还是在一个学校的小厅堂里,而且我的母亲也没有来听。” 于贝尔•托马斯再次低下头去。 老人悄悄站起身,消失在把店面和他的住处分隔开来的门帘后面。他抱着一个琴盒走回来,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那是他的小提琴,被包裹在一块白色的法兰绒布里。他把琴轻轻地放在于贝尔•托马斯身旁,又回到窗下的小凳上。 音乐家就像一个蒙羞的人急于脱身那样,走向柜台,拿起他的小提琴,塞进短大衣。他轻轻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于贝尔•托马斯要把自己拉了16年的小提琴卖给它的原主人制琴师,主要目的是完璧归赵,他相信制琴师会好好保管它。 B、“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是说音乐家在制琴坊听到制琴师的故事后,灵魂受到了洗 礼,心灵得到了净化,改变了生活态度。 C、小说最后一次提到制琴师的妈妈没能去听他演奏,是为了点明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面被狗咬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D、制琴师记得第一次当众演奏小提琴时的许多细节,后文却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 E、制琴师学琴时“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后来又放在盒里珍藏,表现了他对自己用过的东西十分喜爱、十分珍惜的心理。 (2)于贝尔•托马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 答: 。 (3)小说两次提到音乐家把琴藏进大衣,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4)小说的主人公是音乐家,但几乎一半的篇幅是在写制琴师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虽然近期所谓“存款丢失”的新闻不断,但大家不要 、以讹传讹,真的就以为在银行里的存款都不安全了。 ②本次“救市”的大力度行动发生在“股灾”恐慌蔓延之后,股民已成 ,因此救市行动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 ③目前的信用惩戒手段固然惩戒、限制了一些失信的人,但信用系统的局限性也让一些失信的人成为 。 A、杯弓蛇影 漏网之鱼 惊弓之鸟 B、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 杯弓蛇影 C、杯弓蛇影 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 D、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漏网之鱼 13、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最近这两年,有很多公司的高级白领,开始流行租个男友或女友回家过年。这样做主要是给远在家中的父母有个交待,不让他们为自己担心。 B、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来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C、现在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孩子面临的诱惑多,从客观上说,教育的难度确实增大了。但我国至少有70%以上的家长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养育子女的知识。 D、记者发现,提请审批的条例样本,此前备受关注的“醉酒驾车肇事终身禁驾”、“一个站台最多停6条公交线”等条款已被“拿掉”。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 。 。 。 。 。 。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①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 ②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 ③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 ④如果要想读这些人的著作,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 ⑤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 ⑥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 A、⑤③④②①⑥ B、⑥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⑥⑤④① D、③②⑥①⑤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许多人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通过充满离奇想象的故事,① ,也表达对于世界的初步感受,然而现在儿童的幻想空间被挤压、侵占,从小参加各种技能训练,常常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② 。奇怪的是,若干年之后,当需要理性和责任来参与社会建设时,他们却③ ,沉迷于故事之中。 16、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整体规划,请用一段简明连贯的话转述图表的意思,要求要点完整,表述准确,不超过100字。(6分) 答: 。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考成绩下来后,小明同学的成绩刚够本省二本段,小明犹豫不决:上二本,就得到偏远地方,将来就业就可能留在那里;要上高职专科,一辈子可能就是蓝领,难以出人头地;如果复读,又担心明年上不了一本,又耽误一年。 面对小明的毕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重庆市璧山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 高2018级语文半期考试答案 1、B 选项B对应的原文“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2、D “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和“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之间没有条件的关系。选项曲解文意。 3、A 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主张以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 4、C 5、D 解析:“三鼓”相当于十一时至一时,刚好是子时,一鼓是一个时辰,五鼓和三鼓差两个时辰,“五鼓”应是寅时 6、B 解析:根据原文吴继明并没出发御敌元军就已经围城了,李芾就慷慨上城墙。 7、(1)有被打中受伤的,李芾亲自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的道理勉励那些将士。死伤的人一个挨着一个,人们还悲愤地登城殊死战斗。(关键词:中伤、躬、相藉、乘各1分,句意1分) (2)国家平时优厚地供养你们的原因,就是为了今天。你们只管拼死守卫,有再说这样话的人我先杀了他。(关键词:所以、厚、第、戮各1分,句意1分) 译文: 李芾字叔章。最初他因恩荫补任南安司户,征召为祁阳尉,出来赈济灾荒,就有了名声。当时永州盗贼兴起,朝廷招抚他们,一年多都没能平定。李芾和参议邓坰带领一千三百人攻破他们的巢穴,抓获强盗头目回来,剩下的同党于是被平定。代理湘潭县县令,县里有许多大户人家,以前的县令不敢冒犯他们,李芾查验户籍摊派赋税,不避权贵豪强,县里的赋税徭役非常均衡。 成淳元年,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率军入侵潭州。李芾派他的大将于兴率兵在湘阴抗击敌人,于兴战死。九月,他又调吴继明出来抵抗,军队还没有来得及出发,敌人的大军已经包围了城池,李芾情绪激昂地登上城墙,和各位将领划分区域防守,百姓中年老体弱的也都出来,结成保伍来协助他,没有命令就集合在一起。城中的箭用完了,有旧箭而羽毛都坏了,李芾命令搜集民间的羽扇,羽毛马上就齐备了。又为吃饭没有盐而苦恼,李芾取来库中积存的盐席,烧了取盐供给他们。有被打中受伤的,李芾亲自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的道理勉励那些将士。死伤的人一个挨着一个,人们还悲愤地登城殊死战斗。有前来招降的人,李芾就杀了他来示众。 十二月,城被围攻得更加紧急。诸位将领哭着请求说:“事情紧急啊,我们这些人为国战死可以,老百姓怎么办呢?”李芾骂道:“国家之所以平时优厚地供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你们只管拼死守卫,有再说这样话的人我先杀了他。”除夕,敌人大军登城,打得稍稍退后一点,立即又像蚂蚁一样攀附城墙而上,衡守尹谷和他的家人自焚,李芾下令用酒祭奠他们。趁机留宾客和助手一起饮酒,夜间传令,还亲手写“尽忠”二字为号,喝酒喝到早上,宾客和助手走了。李芾坐在熊湘阁召来帐下的沈忠,送给他金子说:“我的力气用尽了,理当去死,我的家人也不可被俘虏侮辱,你把他们全杀了,然后杀我。”沈忠趴在地上叩头,用不能这样做来回绝他,李芾坚决地命令他,沈忠哭着答应了,拿酒让李芾的家人全都喝醉,才一个个杀了他们。李芾也伸过来脖子赴死。沈忠放火烧了李芾的住宅,回家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又到着火的地方,大声痛哭,全身趴在地上,就自刎了。 李芾为人刚正耿直,不畏强暴,遇到事情精明机敏,奸诈狡猾的人不能骗过他。并且精力过人,从早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没有疲倦的神色,夜里到了三更才休息,五更又起来处理政事。他看上去威严犹如神明一般,却喜欢贤才、礼遇贤士,接近他感觉他很温和,即使有一技之长或做一点好事他也不忘赞扬推荐他们。李芾生平做官廉洁,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8、答案:① 怀乡思归,多病之愁,迟暮之感,失意之恨(2分,任答对2种即可)② 借景抒情,首联两句视听结合,眺望故乡的路,表达了怀乡思归之情。第三联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露出诗人的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③直抒胸臆,第二联,多病之愁,第四联落寞感伤,失意悲凉。(抒情特点任答一种即可得3分,但必须有手法,必须有哪一联或哪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也可答视听结合,用典抒情,评卷老师酌情给分。) 9、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②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6分;每点3分,其中分号前后内容答出一方面给2分,答出两方面给3分) 10、(1)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11、(1)答案:B项2分E项3分,A项1分。 (A项“完璧归赵”只是一种推测,原文并没有明确指出,故给1分。C项错在“点明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面被狗咬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应为与音乐家的辉煌形成对比,目的在于启发音乐家改变生活态度。D项错在“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制琴师记住了许多细节,是因为那是他唯一的演出,印象深。至于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是讲与狗搏斗的过程,因为是夜晚,又慌急害怕,加上过去了多年,确实有记不住的地方。) (2)、他是一位穷困潦倒的音乐家。(2分)他曾辉煌无限,是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录制的唱片很受欢迎。(2分)后来因病不能拉琴,丢掉了工作,陷入痛苦之中,最后在制琴师的教导启发下,重新振作了起来。(2分)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 第一次,主要是表现唯恐被人发现而暴露窘况的心态,吸引读者;为下文卖琴情节发展作铺垫。(引出下文)(3分)第二次,主要是表现珍爱而唯恐淋坏小提琴的心态;与小说开头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主题。(3分) (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①情节设置的需要。制琴师的故事是最精彩的部分,是促成音乐家转变生活态度的关键。 ②突出人物形象的需要。制琴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量描写使其形象丰满。 ③突出小说主题的需要。通过写制琴师的故事,表达了即使陷入困境也不能绝望,而要积极追求、热爱生活的主旨。 ④写作意图的需要。音乐家虽是主人公,但制琴师才是作者想要重点表现的人物,所以要浓墨重彩。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2、答案:C 13、答案: A 解析:B项语序不当把每天放到至少前面;C项“至少”与“以上”重复,应删去“以上”;D成分残缺,应为“在提请审批的条例样本中”。 14、答案:D 15、 答案:①学习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知识(1分)②过着没有故事的童年(2分)③成为长不大的孩子(2分)(意思相近即可。本段的关键词是“故事”。①所在句是在讲儿童从故事中获得益处,后一分句是表达,①则应为吸收。②所在句在陈述儿童现状,这样的生活缺少充满想象力的故事,由此可推知②的内容。“却”表明③ 所在句与上句是转折关系。儿童时期缺少故事,成年后却盲目相信故事,理性不足,缺乏责任担当。沉迷故事是长不大的表现,由此可推知③的内容) 16、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三个阶段:(1分)第一轮专项复习,复习古诗文、现代文、语言运用、作文四个专题(2分);第二轮综合复习,在做综合练习的同时进行专项突破(2分);第三轮冲刺,主要是自主复习和热身训练(1分)。(按要点给分,语言不简明连贯酌情扣分) 六、写作(60分) 作文审题指导: 本题贴近生活,对于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本题审题难度不大,人人有话可说。 根据题目要求,必须注意“你是小明的同学”“帮小明做出选择,明确你的态度”这两点提示。写作时一定要把自己定位为小明的同学,切不可把自己当作小明。在阐述自己的看法时,一定要针对三种情况明确态度,给小明明确的建议,不可模棱两可,最后让小明自己做出选择。 考生要针对三种观点逐一进行分析,可以支持或否定,必须阐明道理。但又不可枯燥地分析,而应利用事例、引用、对比等方法使得文章生动起来。 第一种观点:上二本,就得到偏远地方,将来就业就可能留在那里。 支持上二本者可以强调学历的重要性,偏远地方更能锻炼人,激发人的才智与激情。反对上二本者则可以谈将就的二本,不符合心中所愿,不如不上。 第二种观点:上高职专科,一辈子可能就是蓝领,难以出人头地。 支持上专科者可以说:一技之长远比一个学历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蓝领中也可以出精英。反对上专科者则可以说:当今社会学历就是一个人能力的标志,考上本二不容易,不可以屈身降低要求。本科和专科在社会上的起始平台是不同的,会影响未来的人生之路。 第三种观点:如果复读,又担心明年上不了一本,又耽误一年。 支持复读者可以说:既然眼前的大学不尽如人意,何必不复读一年?复读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证明自己,让自己以更强的实力去考取更好的大学。反对复读者可以说:应该珍惜自己眼前上大学的机会下一年成绩不可预知,还是早毕业早就业为好。 本题非常适合用第二人称对话体。考生只要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就可以和小明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他做出选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