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www.ks5u.com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是出现在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例如夸父神话。无论是夸父追赶太阳的伟大举措,还是饮干河渭的巨大威力,都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个神话最少披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是夸父的身份。夸父当是炎帝一族的人。第二是黄帝、蚩尤之战的反映。第三是关于当时气候恶化的反映。尽管神话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但其主体则是历史的。‎ 其次是秦汉魏晋时代哲学的神话化。战国时代人们对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涉及的种种问题,都作了理性的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成了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理论。秦汉人则把这种理论广泛地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一个显著的例子,在先秦,诸神多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而秦汉人则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这反映了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迥然不同的意义内涵,标志着神话性质的一次重大变迁。‎ 再次是元明时代宗教的神话化。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再次高扬,其标志便是新的造神运动的兴起。元明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神祗偶像。正是在这样的神秘性思维的驱动下,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出现了《西游记》、《西游补》、《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大批神话小说(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 ‎),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或仙贺圣寿,无不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息与功利色彩,这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反映了人们意识的变化。‎ 总之,我们从中国神话这三次高潮的变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并没有消失,只是其功能、性质在历史中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它作为一种思维形态,永远保持着其神秘性的内核;而作为叙事形态,则在不断变化着其叙述的主题。在“科技创新”作为时代关键词之一的今天,神话的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对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然而神话的那种神秘性内核,并没有因科学的发展而消亡,相反却酝酿出了新的神秘性内容。由此说明,把神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的思路,是有问题的,需要作出调整。神话研究要想向前推进,必须对百年来的神话理论作出反思。‎ ‎ (摘编自刘毓庆《中国神话的三次大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神话曾经历过三次创作高潮,体现了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它有自己独立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核心。‎ B.“五帝”“三王”时代,神话的创造较多,流露了很多现实中难以见到的信息,作者认为,这时代的神话主要体现的是历史的神话化,而非神话的历史化。 ‎ C.从夸父追日的神话,可以推断出上古时代出现过黄帝、蚩尤之战 ,还有当时恶劣的气候环境,可见上古神话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 ‎ D.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但主体则是历史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战国时人们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涉及的种种问题,秦汉人把学说进一步发展,使这种理论广泛用于实践。‎ B.因为秦汉时许多神话将人物配成夫妻,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所以这个时期出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 C.第三次神话高潮的出现是在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的再次高扬的情况下掀起的,出现了一大批带有宗教气息功利色彩的神魔小说。 ‎ D.神话随着时代的不同,它的功能和性质也不同,它的内涵发展变化历程由历史到哲学再到宗教,到今天变为“科幻”,永远保持着它神秘性的内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对上古神话研究的反思中发现: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B.战国诸子的理性化思潮,使神话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秦汉的神秘性思潮,则使神话再现异光,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受到了神性思维的支配,而且都有浓郁的哲学图解意味。‎ C.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大量神话电视剧产生,被学者们以不同名目标识的所谓 志怪、神魔、科幻片、穿越剧之类的艺术,其本质都是神话。‎ D.拥有两千多年传承历史的中国神话传说,却并未得到真正系统的、有序的传播与发扬,是因为把神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没讲过它有独立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选项中“它有自己独立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A无中生有。‎ ‎2.‎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强拉因果。‎ ‎3.‎ 试题分析:文本说神话研究要想向前推进,就必须对“把神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的思路”进行反思,而并非把它作为阻碍的原因。‎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强加因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史学怪才何光岳 徐攀亚 ‎ 何光岳的老家在湖南岳阳县。10岁那年,新中国成立,他考取了县城的公费初中,但不久,由于家境贫困,只好辍学回家干农活。 ‎ 每天清晨去放牛时,何光岳常常被乡村中学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吸引。于是,他便手牵牛鼻绳站在教室窗外倾听。有时他索性把牛关起来,在窗外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老师被他的求学精神感动了,破例让他进到教室里听课。从此,他一边放牛,一边当起了乡村中学的“编外学生”。年少的何光岳对盘古开天地、神农尝百草等民间故事以及各种历史史实尤为感兴趣。 ‎ 爱好历史、地理的何光岳每到一地,除了推广农业技术,就四处搜罗散失在农村的各种线装书、古碑、古帖。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农挑着两捆书往废品收购站走,就加快脚步追上老人。他顺手从挑子上抓过一部线装书,打开一看,竟是钟嵘的《诗品》,他立刻爱不释手。老人说这本书至少也要20元。他一摸口袋空空如也,只好用身上仅有的4斤粮票换了那本书。还有一次,他到长沙开会,在古旧书店发现了一本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卖12元钱。由于当时带的钱不够,他竟把身上一件新棉袄当了,买下那本书。 ‎ 上世纪60年代初,何光岳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买书上。不久,“文革”爆发了,他被当成“四旧窝主”抓去批斗,节衣缩食收藏的5000多册书,被洗劫一空。无奈之下,他背着一个黄挎包,带了一身换洗衣服和几本历史地理书,坐火车到了北京。在那里,他白天游览名胜古迹,晚上读书写作。 ‎ ‎ 十年浩劫,带给大多数人的是一场灾难,而何光岳却利用这10年时间搜罗书籍,拼命读书、思考。10年后,他心里装着中国的历史和地理,也装着世界的历史和地理。 ‎ 由于一心扑在做学问上,何光岳过了而立之年才结婚。婚后,妻子生了两个女儿,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他仍然没有放弃买书的嗜好。有一年腊月底,妻子把卖猪得来的80元钱交给他,让他去置办些年货,哪知他却挑了一担书回来,妻子被气哭了。 ‎ 博览群书的何光岳可以随手绘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国任何一个省的粗线条地图,并能说出中外地图上几乎所有城市、山川、河流的名称和位置。 ‎ ‎1977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一位教授来岳阳考察洞庭湖的变迁。何光岳依据大量的文献和亲自考察得来的第一手材料,流利地回答了该教授提出的200多个问题。临别时,这位教授握住何光岳的双手说:“中国现在搞历史地理学的人凤毛麟角,你从一个农民自学到这样的水平,真难得!” ‎ 何光岳在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自学成果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1978年7月,他被湖南省社科院录用为历史所的研究人员。“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民,能搞出什么名堂?”有些人对他投来不信任的目光。然而,短短一年,何光岳就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了《中国历代分合考》《中国姓史》《岳阳楼志》等学术著作,令人刮目相看。 ‎ ‎1985年5月,何光岳获得全国自学成才奖。3年后,他的一本25万字的学术专著《楚源流史》出版。与此同时,他被升为副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并获得“‎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由于长年超负荷地苦读苦写,1988年5月,何光岳病倒了。大病初愈,他又开始如饥似渴地工作。他相继撰写了《南蛮源流史》《百越源流史》《炎黄源流史》等专著,从而形成了计15册、695万字的《中华民族源流史》系列丛书。 ‎ ‎ 由于在史学界的突出贡献,何光岳成为湖南社科界少有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他被提升为湖南省社科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退休后,他又把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退休金用在搜集、购买家谱及写作上,已完成包括56个民族、16000姓的《中华姓氏源流史》系列专著。 ‎ 在学术上精益求精的何光岳,有着一副“怪”脾气。他性子直、爱较真儿,常常不留情面地指出他人,包括一些领导的错误,因此吃过不少亏,甚至还遭到过打击报复。然而,本性难移,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 ‎ 何光岳不仅是史学大家,还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藏书大家,藏书早已达到8.7万余册。如何把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完好无损地保存下去,多年来也成为他一桩心事。幸运的是,不久前在湖南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一栋古香古色的4层藏书楼建成了。何光岳说,自己的女儿、女婿都不搞历史地理研究,这些藏书将来全部捐献给国家。‎ ‎(摘编自徐攀亚《楚辞研究名家:何光岳---史学怪才和藏书大家》)‎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何光岳虽然由于家境贫困,辍学回家干农活,但听到乡村中学的读书声,还是忍不住在窗外倾听,表现了何光岳对知识的热爱与渴求。‎ B.何光岳用身上仅有的粮票换书、把身上穿的新棉袄当了买书和用妻子给他置年货的钱买了一担书,这种对书过于痴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 C.何光岳在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自学成果不但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被湖南省社科院录用为历史所的研究人员,而且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D.何光岳因为自己性子直、爱较真儿的“怪脾气”,得罪了不少名人,吃过不少亏,甚至还遭到过打击报复。‎ ‎5.何光岳是一位史学怪才,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4分)‎ ‎6.何光岳从农民成长为史学大家,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何光岳成功原因的理解。(5分) ‎ ‎【答案】‎ ‎4.A ‎5.(4分)①自学成才。他对历史地理学十分熟悉,达到的水平令复旦大学的教授也惊讶。②自学成果丰富,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出版了多本学术著作。(答出两点即可,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根据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6.(5分)①失学不失志,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哪怕因为家境贫困无法上学,也一边放牛,一边学习。②‎ 苦学苦写,笔耕不辍。因超负荷的读写病倒,大病初愈后,仍撰写多本著作。③对史学的研究孜孜不倦,退休后,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退休金用在搜集、购买家谱及写作。(答出三点即可,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根据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不理智的”不正确。C项,“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不准确。D项,“得罪了不少名人”不准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BCD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5.‎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何光岳是一位史学怪才的体现,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自学成才和自学成果丰富的角度进行概括。‎ ‎6.‎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在文中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指印 灰指印 ‎ 苗忠表 ‎ ‎ 爸爸三年前患重病去世,妈妈为了还清看病时借下的一屁股债出门去打工,家里只剩下十三岁的哥哥还有两个不懂事的弟妹,在幼小弟妹的眼里,哥哥就是一个小大人。每天天不亮哥哥就起了床,准备好三兄妹上学时需的一天饭菜,家里穷,咸菜兑窝头是兄妹三人最大的奢求。作为家里唯一的小大人,哥哥还要为家中最值钱的两头老母猪准备好一天的干粮,如果不备好干粮,等不到放学,饿疯的猪娘非得将猪笼拱破了不可。但也不能将一天的猪食统统倒在猪槽里,整天嗷嗷喊饿的猪娘一顿就会将全天的口粮都整个精光,看着两只吃不饱的猪娘,哥哥发愁了,这两只家伙是家里唯一值钱的宝贝,明年兄妹的书费正指望它们呢。细细观察了好几天,哥哥终于摸到了一个规律:每次猪娘讨食时,总会习惯地将笨重的身子在猪槽边乱蹭,于是哥哥想了个办法,在猪槽的上方按了个吊钩,将猪食篮钩在上头,下面拖了条长长的麻绳,每次猪娘蹭槽时,带动了吊钩,整篮的猪食就会一股脑儿倾泻下来……‎ ‎ 每半个月家里总会收到妈妈从省城寄来的信,雪白的纸上留着三五个淡淡的黄指印,妈妈总是叮嘱哥哥一定要照顾好弟妹,她在城里干的是最轻松的活,帮老板记记工帐,偶尔替来访的客人倒倒茶水。老板娘很客气,每月除了800元工资,偶尔还会给点三五十不等的奖金。每次来信妈妈总会在信瓤里夹带三十元生活费,叫哥哥去集市割点肉改善一下伙食,老是吃咸菜就窝窝头长不了个。哥哥没有忘记妈妈的叮咛,总会隔三差五地去集市割肉给弟妹解馋。每当有肉吃的时候哥哥总是借口到同学家问作业,肉实在太少,年幼的弟妹更需要这可怜的荤气。曾有几次弟弟在不远的门洞里看见哥哥望着远处的大海傻傻地发呆,也正是从那时起,每当吃肉的时候,弟弟也开始和哥哥一样跑到同学家问作业,只剩下幼小的妹妹独自一人满嘴流油地撕着喷香的肉片……‎ ‎ 夜深人静,弟弟突然从被窝里钻出来傻头傻脑地推醒哥哥:“哥哥,我想妈妈了!”哥哥紧紧地搂着弟弟:“明天刚好是星期天,我们一起去省城看妈妈。”‎ ‎ 那一晚兄弟俩辗转反侧,就好象已经见到分别大半年的妈妈了,兄弟俩正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吃着妈妈亲手做的肉丝青菜面……‎ ‎ ‎ ‎ 第二天,兄弟俩将妹妹寄放在姑奶奶家里,什么都没带就上了路。其实省城离家也不是很遥远,满打满算也就五十多公里,一大截是崇山峻岭,最后一小截才是平坦宽敞的大马路。山野没有汽车,其实有了车子也舍不得去花这些奢侈钱,兄弟俩高唱着少先队队歌互相追跑着一路前进,倒也忘记了什么是疲倦什么是脚丫子疼。走了一上午终于看见了那条笔直的大马路,照着信封上地址没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原来是一家砖窑厂,兄弟俩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蓬乱着黑里带白的头发佝偻着身子,捧着十多块泥胚子顺着狭长摇晃的天梯,吃力地朝窑洞慢慢地挪着脚步,有几次还差点从半空中晃悠下来,弟弟哭着喊了起来,哥哥紧紧地捂住弟弟的嘴,一把将他拖到看不见妈妈身影的旮旯缝里……‎ ‎ 妈妈又来信了,信纸上依旧留着几个淡淡的手指印,依旧叮嘱哥哥要照顾好弟妹,她在那个厂里待遇不错,整天还是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记记帐,替老板倒倒水分发报纸什么的,偶尔还可以去城里的大剧院看几场电影呢。‎ ‎ 哥哥歪歪斜斜地给妈妈回了封信:“妈妈,回家吧。我就要随村里的顺子哥去广东打工了,四十元一天还管饭,年终还有分红。您回家照顾弟妹,儿子赚钱来养活你们!”‎ 等妈妈火急火燎赶回家,哥哥已经随大军南下。一个月后,哥哥来信说现在正在广东一家公司打工,活比妈妈坐办公室更轻松,叫家里人不要记挂。雪白的信纸上印着五个淡淡的灰指印……‎ ‎7.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第一次提到妈妈写信的信纸上有淡淡的指印,为下文妈妈工作并不轻松,而是在砖窑做苦力的情节埋下伏笔,结构上前后照应。‎ B.小说中妈妈在信上说自己的工作很轻松,待遇也不错,正面反映了妈妈过惯了苦日子,所以认为工作的生活条件比家里好。‎ C.小说中出现“哥哥紧紧地捂住弟弟的嘴”,是因为哥哥怕妈妈知道自己偷偷带弟弟来省城,妈妈会生气骂他。‎ D.小说中 “每当吃肉的时候,弟弟也开始和哥哥一样跑到同学家问作业”,年幼的弟弟让肉给妹妹时笨笨的,用的是和哥哥一样的借口,让读者在欣喜之时也颇感心酸。‎ E.“雪白的信纸上印着五个淡淡的灰指印……”可视为故事的尾声,这个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语言中断,它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8.小说在刻画妈妈和哥哥形象时,突出了他们哪些共同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小说以“黄指印 灰指印”为题的好处。(6分)‎ ‎【答案】‎ ‎7.AD ‎8.(4分)①勇于承担,丈夫(父亲)去世后,勇于挑起家庭重担。②关爱家人,母亲出外打工挣钱,叮嘱孩子们要买肉吃,哥哥在家照顾弟妹,自己不舍得吃肉,让给弟妹吃。ƒ勤劳朴实,妈妈为了家,在砖窑做苦活,哥哥在家养猪,做家务,全心全意照顾弟妹。④隐忍坚强,外出打工的日子过得很艰辛,为了让家人安心,双方都谎称自己过得很好。(答出三点即可,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根据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9.(6分)①技巧上,“黄指印 灰指印”句式对应,朗朗上口,并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联想。②“黄指印 灰指印”有指代作用,指代工作的性质。“黄指印”指母亲在砖窑干活, “灰指印”意指儿子在煤窑等辛苦的地方打工。ƒ主题上,妈妈与儿子互相善意地欺骗,表现出贫困中一家人相扶相持的真情。体现了普通老百姓人们在困境中坚强善良的人性美。(每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根据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 ‎7.‎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BCD考核内容,选项AE考核手法。其中BC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母亲出外打工挣钱,叮嘱孩子们要买肉吃,哥哥在家照顾弟妹,自己不舍得吃肉,让给弟妹吃”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关爱家人”的性格特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勇于承担”“关爱家人”“勤劳朴实”“隐忍坚强”‎ 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9.‎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羽之死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节选自《史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设营驻守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连接 C.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D.马童面之 面:面对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充分表现出他多情善感的性格。‎ B.项羽在再次被困东城的时候,他仍旧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这表现了他极端自卑的性格。‎ C.项羽乌江自刎前慷慨悲歌,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他的知耻重义,在生与义,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他从容地做出选择。‎ D.项羽是个悲剧英雄,《项羽本纪》中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最具悲剧性色彩,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 ‎ ‎12.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5分)‎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5分)‎ ‎【答案】‎ ‎10.B ‎11.B ‎12.(3分)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3.(10分)(1)项王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5分。歌,名作动,唱,1分; 阕,遍,1分;第一个“泣”,眼泪,1分;句意2分)(2)于是项王说:“‎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5分。乃,于是,1分;购,悬赏,1分; 若,你,1分;句意2分)‎ ‎【解析】‎ ‎10.‎ ‎ 11.‎ 试题分析:“极端自卑的性格”有误,应是“极端自负的性格”。‎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极端自卑的性格”有误,应是“极端自负的性格”。‎ ‎12.‎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重点动词进行断句,抓住句子中重点的动词,然后对名词进行归类。‎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3.‎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歌”“阕”“泣”“乃”“购”“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歌”“阕”“泣”“乃”“购”“若”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虞美人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运用衬托手法,以少年听雨的欢乐对中年、老年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中年听雨的满腹愁思对老年听雨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 B.“听雨”是全词的线索,它将三幅不同的画面衔接为一个有机整体;三次听雨代表了人生的三种境界,使这首词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内涵。‎ C.听雨总是让人平添一种惆怅莫名的悲苦,雨声淅沥,更增愁思,年少时候听雨,一个“昏”字在朦胧色彩中透露出暗淡昏沉的气氛。‎ D.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E.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以上片写少年与壮年生涯,叙议结合;下片重心是“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 ‎15.词的最后一句哪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CE ‎15.(6分)词的最后一句的“任”字用得好,是“任凭”“听任”之意。(1分)作者历经沧桑,风蚀残年,除了任凭风吹雨打,还能怎样。(1分)作者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2分)但既然彻夜无眠,说明他还是无法听任,难以释怀,只是无力改变命运,看似超脱,实则沉痛至极。(2分)‎ ‎【解析】‎ ‎14.‎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均考核手法。‎ ‎15.‎ 试题分析:首先找到“任”字用得好,然后解释是“任凭”“听任”之意。然后分析表达的情感:作者历经沧桑,风蚀残年,除了任凭风吹雨打,还能怎样。说明他还是无法听任,难以释怀,只是无力改变命运,看似超脱,实则沉痛至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方面考虑。‎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写他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2)白居易《琵琶行》描绘音乐由“冷涩”、“凝绝”到“声暂歇”的过程之后,接着用“ ,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 ‎(3)杜牧《阿房宫赋》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 ‎【答案】(5分)(1)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3)覆压三百余里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描绘了余音袅袅、余韵无穷”“占地之广”,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幽愁”的写法。‎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墨西哥海军动用军用卡车运送瓶装水、食品和衣物到墨西哥的被洪水冲毁的海湾沿岸,同时援救人员利用直升机和小艇努力解救数千名被困自家屋顶上 的群众。 ‎ ‎②当这些侮辱人类的事情出现在我的视野时,我却 去阻止,不仅因为我实力薄弱,而且,他们一大群人有好多双幼稚而邪恶的眼神,他们根本不懂得讲道理。‎ ‎③斯巴鲁2017款EyeSight傲虎首次配备堪称汽车安全黑科技的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有了它,无论是突发状况时的 ,还是变道时的战战兢兢,都将大大减轻。‎ A.束手无策 手足无措 无能为力B.无能为力 束手无策 手足无措 C.束手无策 无能为力 手足无措D.手足无措 束手无策 无能为力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此题注意第①句中的“被困自家屋顶上”,第②句中的“实力薄弱”,第③句中的“突发状况”。‎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习近平在吉林调研考察时强调,无论从全国发展来看,还是从东北地区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B.参加世界杯十强赛的选手们清楚地知道,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个人的颜面,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C.广东省首届朗诵大赛“风雅颂”在东莞市东城文化中心影剧院落下帷幕,朗诵作品围绕以“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为宗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 D.笔者从IARI国际注册营养师洛阳授权机构了解到:国民营养已被纳入国策,营养师将成为国内最有价值的阳光职业之一。‎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C“为围绕……”和“以……为宗旨”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诗歌的音乐性,就是指诗歌在形式和语言上所具有的与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音乐性是诗歌的一种先天素质。 , 。 , 。 , ,‎ 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受到诗的因素,在诗歌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特质。‎ ‎①正像音乐必须通过演奏、歌唱来表现一样 ‎②这在素有“大唐诗国”之誉的唐代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③诗歌也只有在吟唱、朗诵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抒情的、审美的艺术效果 ‎④唐代的诗和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⑤是和它的抒情功能相关 ‎⑥诗歌具有音乐性这一艺术特质 A.②④③①⑥⑤B.⑥⑤①③②④C.①③⑥⑤②④D.②④⑥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⑥是对首句“艺术特质”的补充说明,⑤连接⑥;①连接③是对音乐和诗歌的相同艺术特质的阐释;②④为举例说明诗歌和音乐的关系,与语段最后一句相连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⑥⑤、①③、②④ 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当前“电子书”日渐走红,与传统书本相比,利弊两相当。(1) 。大量的各种数据、资料唾手可得。一个小小的U盘早已超过“学富五车”,五十车,甚至五百车的信息量。(2) 。没有了批注自己的书的机会,眼到、手到、心到的读书感受全然消失,长时间不动手,提笔忘字。很多人喜欢用搜索引擎找答案,久而久之,变得懒于思考,不善思考,不会思考,成了电脑一关脑子就一片空白的“电脑人”。目前来看,(3) ,都各具优势,人们会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选择使用。‎ ‎【答案】(5分)(1)其利在于获得信息的便利(1分)(2)其弊在于丢失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2分)(3)无论是电子书还是传统书籍(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解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信息”“动手、思考”“电子书和传统书籍”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 ‎21.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请概括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60个字。(3分)‎ ‎(2)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3分) ‎ ‎【答案】(6分)(1)图中有五位西装革履的男士,后面的人为前面的人撑伞挡雨,最后一个人的衣服被打湿,他们的地位依次是从高到低。(2)讽刺了社会上“为领导打伞”阿谀奉承的现象。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解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意概括画面的内容中的事件“打伞”,然后是画面中的人物的装束,应该是“官员”,重点抓住特征,最后的一个人自己淋湿,然后结合现实分析寓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天晚上,住在某小区A栋一楼的宋伯在进入家门时,被楼上抛下的垃圾砸伤了头,住院动手术花了二万六千元,因为物管和有关部门查不出肇事者,法院一审判决A栋二楼以上的36户住户共同承担责任,每户赔偿七百二十三元给宋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人们议论纷纷。‎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融化冷漠 寒冷的北风呼呼地横扫着,不仅吹冷了我们的身体,还把我们的心给冻住了。冰封的心是不能相互靠近的,慢慢地,冷漠就会占据我们的心。所以才会有人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一开始,我认同这句话。但后来,我的心被佛禅的一句话给融化了。有一位老奶奶每次都会施钱给佛寺外的乞丐,陪她的人不解她的行为。“草再多,但总有一滴雨会落到花上的。太阳不会因为天空有乌云就藏起自己的阳光。心灵,也不会因为欺骗就放弃善良。”她说。这句话一直回漾在我的心中,使我在凛冽的风中也感到丝丝温暖。‎ 融化心中的冷漠,就应该要有一种与我有关的念头。这当然不意味着凡事都与自己有关,比如他人的家庭问题、不必要的热闹等。与我有关,不应该只是口头说说,还要见诸行动。就是因为缺乏这种信念,心中的冷漠决定态度的冷漠,社会上才有这么多悲剧。一位父亲看见掉进河里的孩子生死只悬一线,竟可以闭着眼睛当没事发生,继续走自己的路。我不知道当时他心里是否闪过一丝的恻隐之情,还是只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但当他得知淹死的孩子竟是自己的儿子时,还推卸责任,厚脸皮地向居委会索要赔偿。他的思想究竟还有没有廉耻,对儿子的死有没有内疚,对自己的袖手旁观感不感到后悔?社会上有太多这样的悲剧,融化冷漠成了当务之急。‎ 融化冷漠,不需要有迟疑的考虑。当你看到有人向你求助时,不管他是真是假,都伸出你的手吧。也许会欺骗财物,还有你的善良,也不要做自欺的事。总有人会真正需要你的帮助,你的一点点善意总会落到某些人的心里,就好比是木桶中撒漏出来的水,在你不经意间已滋润了土地,开出色彩缤纷的花朵。当你还在迟疑着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是,可能因为你一时的徘徊不定,造成你的后悔、内疚、遗憾。不要有集体效应的想法,认为在社会这么大的环境下,自己不出手,总会有人出手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当仁不让地伸出援手。‎ 越朴素的花越芳香,人也如此,心灵纯洁朴素的人越有深藏不露的魅力。让我们的心灵轻松些吧,卸下过重的保护包装,用善良的阳光融化内心的冷漠;让融化后的水洗涤我们的疲惫的心灵;让我们的双手时时为帮助别人而准备着。‎ ‎【解析】‎ 靠大家。(三)国民素质有待提高。(四)无辜受牵连,谁之过。(五)罚众也可起到警惕作用。(六)小区的物管监管不力,应追究责任。(七)法院判决不公平(公平)。(八)勿认为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可能自己就是责任人。‎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1.关于时评。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 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