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企业家坦言,进行公益捐助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消费者指责自己冷漠吝啬,细大不捐,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路。 ②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推心置腹地剖析作案动机及过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⑤《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了很多鞭辟入里的分析,值得一读再读。 ⑥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目无全牛,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不合语境。推心置腹:形容待人真诚。应该是“设身处地”。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形容没有整体意思,眼光不全,不合语境。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穿靴戴帽: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此题中的推心置腹:形容待人真诚。应该是“设身处地”。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形容没有整体意思,眼光不全,不合语境。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 8月13日,新疆国道217线约900公里,铁力麦提隧道北面出口处,漫天雪花从天飘落,满山一片雪白,八月飞雪给途中的游客带来惊喜,纷纷停下车,感受这夏日的冰雪世界。 B. 有人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武侠小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C. 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D. 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结构混乱,“纷纷停下车”前的主语是“游客”,暗换主语;B项指代不明,“这”的指代关系不明;C项不合逻辑,“至少三千万元以上”不合逻辑,去掉“至少”或“以上”。 点睛:做该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略不当;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修饰成分多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 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 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之下,人们被抛进了陌生的城市, 。 , 。 。 , , “利”字当头,除此之外,全是鬼话。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的确需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守望。只有这样,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①把交往的对象仅仅当作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自利目的 ②除此之外,人性物化也是交际物化的原因之一 ③在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④“陌生化”、“我是谁”是生活的普遍感觉 ⑤交际的唯一目的就可能变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⑥由于没有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等制约 A. ④⑥⑤②③① B. ②③①⑥⑤④ C. ①⑥⑤④②③ D. ②③④⑥⑤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排序与复位衔接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把握语段的中心、结构层次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关注关联词语,注意词语间的照应等。非连续性的语句复位题,还要认真分析横线出现的规律甚至标点符号等,明确与上下文的关系。本题空白前文“抛进了陌生的城市”语句按照先谈陌生化,后谈人性物化的主要顺序,先④,由““利”字当头,除此之外”可以推测,排在最后的是①,同时,根据“由于”可以推测⑥⑤由心啊后顺序,“除此之外”可以推测⑤②由先后顺序,运用排除法,答案为A。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5个或6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结构可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完成。一、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二、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比如本题就是遵循先谈陌生化,后谈人性物化的主要顺序。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等。三、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等等;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四、连读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有的题干语句,句间关系比较隐晦,甚至多有分岔,可以多解,在排定语序时仍要经意而为,不可草率。因此,通过前面三步,已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本题重在逻辑顺序的把握。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的契丹族、建立金的女真族、建立元的蒙古族及建立清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B. 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C. 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 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注重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身,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 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 本文第四段主要采用道理论证,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并提出“建设礼仪之邦”的愿景,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 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7.下列对本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郊特牲》中“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强调“尊其义”,在孔子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中有所体现。 B. 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 C. 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华礼制演进需要适时变革。 D. 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评,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答案】 5.B 6.D 7.D 【解析】 5.试题分析:B原文说“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可见“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 6.试题分析:D本文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7.试题分析:D“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错,原文最后一段说“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 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是对原文最后一段内容的转述,原文是说“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而非选项所说的“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认识汉斯吗 刘怀远 如果你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见面说不了三句话,张奶奶就会问你:你认识汉斯吗?医生,德国人。 张奶奶闺名芝秀,慈惠墩人,十多岁父母双亡,孤零零的她被汉口的姑妈领了去。姑妈家住在裕华纱厂旁,迫于生计,芝秀小小的年纪也进了纱厂做女工。织工从早到晚,两只眼睛总是瞪圆了盯住织机,稍微发现一点毛病,眼到手到,飞快地摆弄梭子,不让织机上出一点瑕疵。时间不长,芝秀的眼睛红肿起来,肿痛,视物模糊,其中一只眼睛里还流出白色的汁液来。姑妈先是请来游走的郎中,郎中卖给几包草药。不想敷用后,眼睛钻心地疼,还看不见东西了。姑妈又慌忙领着去看保善堂的先生。先生看了,也是摇摇头,说,可惜了这么漂亮的丫头,还是趁早做手术吧。芝秀问,做手术能好? 好是好不了,是提早割除了坏眼,不影响以后装个假眼,闺女家家的,怎么说也是爱美。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诊费先付,至于落个什么后果,与本堂概不相干。 芝秀呜呜地哭,姑妈劝她,别哭了,再哭对眼睛更不好了。芝秀说,反正是要瞎了的,还能再坏到哪里。姑妈叹口气,这么年轻的孩子,怎么能没有眼睛呢。没有了眼睛,这一辈子可怎么过,我可怎么跟你死去的爸妈交代啊。 芝秀说,没了眼睛,我也不活了。 姑妈说,要不死马当活马医,我去请个洋大夫来看看。 就请来了汉斯。德国人,在汉口开诊所。汉斯来了,仔细地查看了病情,也是摇摇头,说我也没有办法。芝秀又伤心起来。汉斯见她抽泣,又用手指在芝秀眼前晃了晃,芝秀眨了两下眼睛。汉斯又点点头,也许还是可以好的。 姑妈说,能治就好。快用药吧。 汉斯说,我给清洗干净了,还需要打一针盘尼西林。你们,打得起吗? 芝秀不知道什么是盘尼西林,姑妈可是听说过的。那个时候的盘尼西林堪比黄金,一是稀少,二是金贵,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你有这个救命的药吗?姑妈问。 汉斯点点头。 姑妈就僵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 芝秀问,多少钱啊? 汉斯没有回答,而是问,你在哪里做工啊? 芝秀说,纱厂里当女工。 汉斯微微一笑,那要你不吃不喝,半年的薪水。 芝秀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姑妈对芝秀说,秀,别怪姑妈不给你打针,姑妈实在是…… 芝秀说,姑妈,我谁都不怪,只怪我自己命苦,自小没了爹,又没了妈,若不是姑妈收留,说不定我早死了,我怎么还能怪姑妈?眼睛瞎了是命,不怪姑妈,只是今后成了一个瞎子,又要拖累姑妈了。 姑妈也忍不住地哭起来。汉斯在一旁看看芝秀,又看看姑妈,看看姑妈,又看看芝秀,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汉斯摸摸大鼻子,挠挠头,说,上帝呀,真是可怜的孩子。要不这样,我先给小姑娘治疗打针,等你们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再给,好不好? 姑妈望望芝秀,芝秀望望姑妈,却看不清。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汉斯已经用注射器配药了。 盘尼西林注射到芝秀的身体里,没过几天,芝秀的眼睛真的神奇地好了。 芝秀找到汉斯的诊所,才看清了汉斯的模样。芝秀说,谢谢你救了我。 汉斯仔细察看了芝秀的眼睛,高兴地拍拍她的头说,痊愈了,你的眼睛完全好了。 芝秀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说,我现在还是没钱给你。 汉斯摸了下大鼻子说,我说过了,你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来还。 你放心,我有了钱一定来还你! 好的,你去吧,不过你要记住,不论再做什么事,一定要爱护眼睛哟!汉斯双眉往上一耸,眼睛透出微笑。 芝秀正想着是回裕华纱厂,还是干点别的。日本鬼子的炮弹飞来了。芝秀拉上姑妈跑回了慈惠墩。 日本人被赶走后,芝秀和姑妈又回到汉口,汉口已找不到一个叫汉斯的德国医生,也找不到一家外国人开的诊所。 “外国人漂洋过海地来开诊所,那么贵的药,一分钱都没给人家。”年老的张奶奶逢人便说,逢人便打听。 “你认识汉斯吗?医生,德国人,不是他,多少年前我就瞎了。”随着来汉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特意学会了几句英语的张奶奶有机会就拉住外国人,跟人家打听:“你认识汉斯吗?我欠着人家药费呢,从没来要过,好人呐。如果他本人不在世上了,我答谢他的子孙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啊。” 汉斯,仿佛从没来过汉口一样,没有一丝消息。 张奶奶立了遗嘱,做出她这个年龄老人的惊人之举:身后捐献眼角膜。 (选自《天池》2016年第3期)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姑妈得知汉斯有盘尼西林后僵在那里,因为她觉得把侄女死马当活马医无法向侄女死去的爸妈交代,可是不用这药侄女就保不住眼睛,她内心非常纠结。 B. 小说善用延迟法,芝秀患上眼疾求医,游走的郎中使她病情加重,保善堂的先生称只能割除坏眼,汉斯上来也说没办法,这使小说波折迭生,扣人心弦。 C. 日本鬼子的侵略,使芝秀想继续工作的计划落空,也直接造成了她找不到恩人汉斯的结果,从而使她颇受折磨,小说含蓄、深刻地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D. 张奶奶逢人便打听“你认识汉斯吗”,这样写符合她年老爱唠叨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一心兑现还钱承诺的执着情怀以及始终无法回报的不安心情。 9.小说一开始就假设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0.小说是怎样塑造汉斯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 8.B 9.(1)写法上:运用插叙手法,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构上:引出下文张奶奶和汉斯之间的故事。 (3)形象上:写张奶奶急于打听汉斯的下落,突出张奶奶信守承诺、知恩图报的特点。 10.(1)直接描写。通过对汉斯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如感叹芝秀是个可怜的孩子,主动提出先给她打针治疗,等她们什么时候有钱再给,叮嘱芝秀不论再做什么事,一定要爱护眼睛,表现他仁爱和善的特点。 (2)对比凸显。通过写游走的郎中、保善堂的先生唯利是图、麻木不仁、庸医误人,与汉斯形成对比,突出汉斯负责仁善、医术高明的特点。 (3)侧面衬托。通过张奶奶为还上药费努力终生打听汉斯,逢人便称赞汉斯,并立遗嘱捐献眼角膜,衬托汉斯无私治病救人的高贵职业品格所具有的感人魅力。 【解析】 8.A原因分析不当,应该是因为她知道这药价比黄金还贵,不是他这样的人家能用得起的,可是不用侄女就保不住眼睛。C项“表达了反战的主题”不当,小说的主题是歌颂无私治病救人的高尚心灵和感恩图报的美丽情怀。D项“她年老爱唠叨”不当,张奶奶只是急切地想打听到恩人的信息,好兑现当年的承诺,表达感恩之意。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分析各选项表述,从各选项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方面的表述中发现问题。一般在原文将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找出来,然后把选项的表述与原文的表述进行比对,从中发现差异,要特别注意细微处的差别。此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根据题意,还可从文本的结构线索、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写次要人物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等方面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9.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作者假设第一次拉家常的情节,对后面写奶奶和汉斯的故事埋下了伏笔,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读到这里会在心里产生奶奶为什么要这么说的疑惑。另外,在内容上有助于后文展现人物形象,突出奶奶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 点睛: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作用,在小说阅读考查中与故事情节有关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概括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3)概括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 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② 避免前后情节相互交错。③ 注意题干要求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2.分析情节作用。(1)常见题型: 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2)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可以分成两点作答)刻画人物性格——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结构上,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4、埋下伏笔。5、照应前文。6、起线索作用。7、推动情节发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3)分析小说情节作用时要注意两点:①答题格式: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②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或加分析表达效果即分析读者的感受,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塑造。塑造人物形象通用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本文中汉斯治疗眼病的过程属于正面描写,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他仁爱和善的特点。“上帝呀,真是可怜的孩子。要不这样,我先给小姑娘治疗打针,等你们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再给,好不好?”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另外就是用游走的郎中的唯利是图、麻木不仁、庸医误人来对比反衬汉斯的善良、仁爱和医术高明。奶奶一生寻找汉斯知恩图报来侧面烘托汉斯无私治病救人的人格魅力。 点睛: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间接描写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产生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而小说中的人物又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包括物象)。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如果问“中国制造”在海外最闪亮的“名片”是什么?国人大多会想到高铁。中国高铁起步并不算早,然而,在短短10余年间,中国高铁不仅获得国人点赞,也赢得世界惊叹。 2004年,国家确立“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我国引进了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从此开启了对动车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把版图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并与日本等老牌高铁强国分庭抗礼,甚至技高一筹。在高铁进口国家看来,中国的高铁车辆设计时速高,设备、人力、建设等较发达国家拥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而建设工期短,质量高也是中国高铁的强大竞争力所在。同时,中国高铁在标的国家建成后,往往能够对当地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摘自2017人民网及《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高铁与世界分享“中国速度”》有改动) 材料二: 材料三: 铁路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虽然我国铁路目前基本缓解了运能紧张的状况,且在经过跨越式发展后,我国铁路无论硬件、软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但我国更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据介绍,按人均计算的铁路网密度我国约为0.8km/万人,低于美国的7.4km/万人、日本的1.6km/万人、德国的4.1km/万人、法国的4.6km/万人以及英国的2.6km/万人。 完善发达的铁路网,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可靠的动力。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快铁路发展,非常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让“说走咱就走”不是梦,让出门旅行有了更多的选择。未来的“八纵八横”不仅仅让回家的路更畅通,更多的是唤醒经济大发展,让旅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摘自新华网《中国铁路版图重修订 让旅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改动) 材料四: 6月25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至此,我国铁路技术装备的崭新时代到来。这被视为科技强国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如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经济强国是基础;制造强国是核心,只有制造业强,才能实体经济强;科技创新强国是动力,只有科技强,才能从供给侧推动我国经济强国与制造业强国建设,“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正在实现一大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成果: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中国天眼”即世界首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等等。 当前,中国正在实现从世界科技革命的落伍者、学习者、追赶者向创新者、贡献者、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未来,中国必将在21世纪上半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摘自2017-06-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复兴号”背后的科技强国梦》有改动)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来,只要一有人问到中国在海外最闪亮的“名片”是什么,中国人都会想到高铁。 B. 中国高铁里程数已经达到世界首位,新线投产和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已达历史最好水平。 C. 铁路网不断完善发达,让出门旅行有了更多的选择,人们的旅行生活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D. “复兴号”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是中国科技强国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高铁进口国家选择从中国进口高铁,不仅因为中国的高铁车辆时速高,有成本优势,建设工期短,质量高,还因为建成后对当地的交通和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B.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在春运期间,人们选择高铁出行的比例已有四成多,其中选择乘坐高铁出发的人数以上海、北京为最。 C. 相比其他交通方式,铁路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快铁路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 建造世界科技强国,要以科技创新强国为动力,以经济强国为基础,以制造强国为核心,制造业强,实体经济才会强。 E.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完成了从世界科技革命的落伍者、学习者、追赶着向创新者、贡献者、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1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 【答案】 11. A 12. AD 13. (1)基本上缓解了运能紧张的状况,无论硬件、软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2)高铁迅速发展,从国内延伸到国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3)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按人均计算的铁路网密度远低于美德等国。 【解析】 11.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意,概括内容要点。“中国”“中国人都会想到高铁”扩大范围,原文是“中国制造”“国人大多会想到高铁”。 12.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意,概括内容要点。B项,“其中选择乘坐高铁出发的人数以上海、北京为最”错,原文图上数据显示:选择乘坐高铁出发的人数以上海、杭州为最,对象错误。C项,“各个方面”错误,原文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扩大范围。E项“已经完成”错误,应该是“正在实现”,时态错误,曲解文意。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13.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整合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提问“概括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要求分析“发展”的“现状”,回到原文搜索答案。材料一中,“如今”表明现状,“”中国高铁已经把版图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表明“高铁迅速发展,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中国的高铁车辆设计时速高,设备、人力、建设等较发达国家拥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而建设工期短,质量高也是中国高铁的强大竞争力所在。”表明“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综合得出一个答案。从材料二春运出行数据和材料三承上启下的句子“虽然我国铁路目前基本缓解了运能紧张的状况,且在经过跨越式发展后,我国铁路无论硬件、软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归纳概括出答案要点:“基本上缓解了运能紧张的状况,无论硬件、软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材料三承上启下的句子下半句“但我国更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即下文的铁路网密度数据,可以归纳出最后一个答案要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按人均计算的铁路网密度远低于美德等国。” 做这题要回到原文找到区域,然后筛选、提炼、概括、整合,有一定难度。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孤 , 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 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 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 与若期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 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 C. 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 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集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①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②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答案】 14. C 15. D 16. C 17. ①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早年就成了孤儿,跟随外祖父颜真卿学习。 ②查验差役所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明显。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C项,“当济以威”应该理解为“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辅助)(此危局)”,所以“济”是“救,辅助”的意思。故选C项。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根据所给的六个句子,找出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内容即可。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是说韦丹不愿多花费国家钱财,精简机构,整顿吏治;“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是周墀对韦丹的高度评价和褒扬,不符合题目“使民安居(安定地居住、生活)”这个要求,故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并不是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也不是下令他一月之内如数补还,应该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粮食,韦丹下令侵吞粮食的“权吏”一月之内如数补还。和原文对照,“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选项却把侵吞粮食的主角说成是“仓库主管”,实属张冠李戴。故选C项。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孤”,成了孤儿;“从”,跟随。第二句关键词:“告”,告发;“实”,符合实际;“治状”,成功治理的情状;“明”,明显。 【点睛】 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拨付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君又去世了,韦丹还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械,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地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因而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因贫穷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了。大和年间,裴谊观察江西,上书要为韦丹修建祠堂,在石碑上刻下他的功绩,朝廷没有答复。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韦丹政绩突出,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 于是上诏韦丹功劳,朝廷命在碑上刻记功劳。 评卷人 得分 四、句子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归去来兮辞》一文中,表现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的句子是:___ , ___。 ②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 , 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③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___ , ___。 【答案】(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潦”“ 矜”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9.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渐衰微的深切忧虑。 B. “英雄无觅孙仲谋出”,既赞美了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的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20.“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 19. C 20. “舞榭歌台”是吴国承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解析】 19.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错误,选项对诗句的分析有误,对典故的分析也有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是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倘能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应是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2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意思以及情感的分析把握。首先理解设题句子的意思,“‘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意思是“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风流”是指孙权的雄才大略以及其建立的功业,此处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风”都是指历史的风雨。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1.(题文)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7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收到有关网购的投诉量同比翻了一番。这些消费是在网上发生的,所以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火爆的网上促销活动致使商家服务、商品质量存在大量的问题。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操作,就会落入购物欺诈陷阱中。在此,消协提醒广大网民,选择知名厂商,选择货到付款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购纠纷的发生。 ①网上消费不一定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火爆的网上促销活动不一定致使商家服务、商品质量存在大量的问题 ③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操作,不一定会落入购物欺诈陷阱中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目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既然是推断问题,就是推断不合理之处,做题时就要注意文段中推理之处,考生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这些消费是在网上发生的,所以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爆的网上促销活动致使商家服务、商品质量存在大量的问题。”“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操作,就会落入购物欺诈陷阱中。”要注意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疑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君子以自信修身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如是说,面对前方风雨阻挠和无尽的未知,他只是豁达一笑,扶起长袖,继续坚定的前行,留给世人自信傲然的身影。其实,困难亦无所惧。君子以自信修身 材料中的小柯是个个性鲜明的天才棋手,他狂傲不羁,蔑视对手,更有甚者,他竟在决赛前夕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算,认为对手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然而这位年仅18的选手,却拥有我喜欢的洒脱和率真,都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我却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多棋迷都认为小柯是过于自大狂妄,年纪尚小,没有任何阅历,不可能赢得对手,而他们却忘了古时韩愈便说过“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年龄不是问题,连弟子都能超过师傅,为何小柯就不能战胜对手呢? 被誉为“汽车大王”的福特,从小就生活在美国的一个牧区。福特的父母经营这一片肥沃的田地,他们从小就没对福特有过什么奢望,只希望他能继承父业,安稳平凡的生活下去。然而,富有激情的福特却不甘于平庸,他厌倦了这种简单重复的生活,希望能做有挑战的事,直到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法国人发表了一种不需要马匹就能奔跑的消息,于是萌发出大胆的想法,为何我不尝试做一辆同样的车?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没想到却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可是,不甘寂寞的心已然被梦想的激情点燃,他开始狂热的投身于机械制造,在那个时代,造汽车无异于痴人说梦,人们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而福特却天生一副傲骨,他渴望激情与挑战,历经8年的努力,他终于制造出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激情是生活的调味剂,挑战与拼搏使人生更加精彩,成功是给那些对生活充满激情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的勇者,唯有傲然于天下的自信才有成功的先机,毛主席曾说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就应该要对生活充满激情,不甘于平庸,以自信焕发生命的光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注意题干中对文体作了要求,要求写成记叙文,写作时应当明确文体特征,不能写成四不像。 这是一则社会新闻材料,材料主要内容是广大棋迷围绕“天才棋手决赛前口出狂言”这件事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题目要求考生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立意作文。材料关键分析如下:天才棋手柯洁决赛前口出狂言。 一种是自信的表现,毕竟“艺高人胆大”,“没有五山斧,不砍六山柴”“没得金钢钻,不揽瓷器活”。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敢口出狂言。同时在赛场上,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战术,这是小柯智慧的表现,当然这种战术和智慧都是以实力为基础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赛场上,小柯口出狂言,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常言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如果“赢了金牌,丢了人品”,也会被人所不齿。尊重规则,尊重对手是比赛的前提。德艺双馨,德才兼备才是大众心中真正的王者,因此生活中不可轻狂,要低调做人。 第三种作为天才的父母当鼓励孩子发展个性,同时也要因势利导,给出合理的建议,毕竟孩子年纪尚轻,在为人处事上也会有一定的不成熟,作为父母,要正确的引导,不断完善孩子的个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