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春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一第四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拍摄的。23时许进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 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约一分钟时间的互拍,并非简单的“留影”。从几小时前驶向拍摄点开始,月球车成功验证了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未来几天还将进行的4次互拍及后续科学探测,将是这些技术和模式的重复应用。‎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搭载长征三号乙火箭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继2007年嫦娥一号、2010年嫦娥二号之后,我国发射的第3颗月球探测器,也是首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携带有一台无人月球车,重3吨多,是我国设计最复杂的航天器。‎ ‎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先后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等关键技术。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两器”成功互拍意味着它们携带的载荷顺利工作,这次任务“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目标已经实现。‎ 国旗展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飞控中心掌声骤起。‎ 这面五星红旗接近B5纸大小,特殊材质能够经受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着陆器上的彩色相机,还原了它的“中国红”。‎ ‎10年前的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第7圈飞行中,同样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 那次飞行,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10年后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10年间,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在实现规模拓展、技术跨越的同时,带动了高新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 ‎“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说。‎ 尽管任务已经成功,嫦娥三号的探月之旅并未结束。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奏巡视月面,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1.从下列各项中为这则新闻报道选择一个最佳标题( 3分 )‎ A. “嫦娥三号”飞向月球的航程 B. “嫦娥三号”奔月成功,严寒酷暑考验在即 C. “嫦娥三号”落地成功,五星红旗登月亮相 D. “嫦娥”完美着陆,“玉兔”新奇巡航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相同的是,在介绍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丰富性。‎ B. 本文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相同的是,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原则,把自己和参与者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强烈的个人感情。‎ C. 本文与《包身工》不同的是,虽然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意识,但《包身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本文则表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D. 本文与《飞向太空的航程》主体部分不同,《飞向太空的航程》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而本文主要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现实情况。‎ ‎3.对本文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 A. 文章首段属于新闻的导语部分,点明了这篇报道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即“嫦娥三号”登月作业任务圆满完成。‎ B. “嫦娥三号”成功登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作者巧妙地捕捉到“五星红旗”在月球展现的画面,来表现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表达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C. 文章先写“嫦娥三号”登月成功,月球车“胸前”五星红旗鲜艳夺目,再写12月2日“嫦娥三号”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一般的新闻报道常用的倒叙写法。‎ D. 根据文章介绍,到2020年,“嫦娥三号”将完成月球采样工作,返回地球,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提供服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图2 微信Top“网红”领域分布 图3 短视频Top“网红”领域分布 ‎(图片来自《“网红”经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材料二 忽然间,一个模样清秀、身材瘦小的女子在网上大红起来,她被人们称作“东方美食生活家”“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她被评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甚至连《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央视、环球网、“学习强国”APP、共青团中央微博等主流媒体和政府信息平台都在力荐,这个女子就是李子柒。‎ 李子柒的视频为什么能受到全球网友的欢迎?是什么让她收获了央视“从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样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的高度评价?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开始酿樱桃酒、煨樱桃酱、烘樱桃干;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件……浓郁的烟火味道,恬静的田园气息,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其气质是古典的,呈现方式是现代的。‎ 对“网红”李子柒,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 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李子柒视频美化了中国农村生活,不能代表全部农村,但其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足了国内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国文化可凭借创新手段发扬光大。‎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李子柒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在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 然而“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层面,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还较少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对外文化传播中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还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2月12日《李子柒视频海外走红怎么看?》)‎ 材料三 ‎“网红”是时代发展与互联网技术成熟的必然产物,如今,“网红”人数已突破百万人次。“网红”早已不只是内容传播者,还是意见领袖,潜移默化地引领着社会潮流与受众思维。‎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部分“网红”持有并宣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相悖,负面影响突出,一些试图通过大尺度直播不雅视频、秀下限博出位的“网红”极大地冲击着社会道德观,极易诱发关注者特别是青少年个人道德品质的错位;还有些通过自黑的畸形直播吸引观众的“网红”,极力迎合大众的“审丑”心理,无形中拉低了关注者的审美取向,严重扭曲了社会审美观;而众多变现力极强的“网红”极易诱导社会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与疯狂追求,激起人们一夜成名暴富的幻想,无形中诱导着青少年的职业选择。‎ 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许多有人格魅力、极具创新思维、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中国好网红”出现在公众视野,他们网络作品中的主人公或见义勇为、大公无私、抢险救灾,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或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走向成功……这些“中国好网红”传递正能量,激发了正能量事件的网络影响力,为社会传递真、善、美,成为社会学习的榜样,对于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在社命的转型发展期,如何使“网红”现象更好地回归主流价值观,进而走向理性?‎ 政府相关部门及主流媒体应该充分掌握同网民高度群聚性、过度娱乐化的群体心理对行为有支配和影响的规律,通过向社会大众提供新的娱乐形式,分散受众对“网红”传播的一些无营养事物注意力,缓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无聊或被压抑的情绪,以培养人们健康积极的心理,减轻 “网红”现象泛娱乐化。‎ 而“网红”要想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就要注意对传播内容的议程设置,脱离低俗和没有任何文化价值的消费宣传,避免让网络平台衍变成具有“眼球效应”、背后缺少判断力和道德的信息垃圾站,要创作和传播具有真正价值的文化产品。‎ 同时,也要培养理性的“个体人”受众,尤其是塑造社会精英这类“个体人”受众在受众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地位,引导受众价值观回归主流,引导网络舆情与受众行为回归理性,避免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忧患。‎ ‎(摘编自戴玮《新时代“中国好网红”的媒介形象塑造之道》,严俊、李吴泽《群体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红”现象分析》)‎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网红”的输出内容包括幽默娱乐、时尚生活、科普文化等多种类型,输出形式以微博、微信、短视频等为主。‎ B.在微博Top50“网红”分布领域中,搞笑吐槽类占比三成,而短视频中这种类型的占比则是微博中的两倍多。‎ C.在三种输出形式中,幽默娱乐类占比高于科普文化类,可以看出“网红”领域分布呈现出较强的泛娱乐化现象。‎ D.短视频“网红”领域中没有出现文化类,这应该与短视频主播们文化素养不高或不够重视文化传播有一定关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人们对“网红”李子柒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批评她的视频肤浅片面,也有人从积极的角度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B.“网红”在文化传播中要坚守文化自信,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打造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 C.网民可以借助“网红”发布的搞笑吐槽内容,来释放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时负面情绪,从而重获积极健康的心理。‎ D.“网红”数量巨大,良莠不齐,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又很大,为减少负面影响传递正能量,社会需要“中国好网红”。‎ ‎6.以李子柒为例,简要分析社会转型期“网红”现象应当如何更好地走向理性。( 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庄重 朱以撒 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了。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病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庄重的高级形式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放下书本,在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以弘一法师病中写下“悲欣交集”开篇,渲染寂静肃穆的氛围,让人感慨时光易逝。‎ B.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既是对上文“庄重”的总结深化,也引出下文对当代人缺乏敬畏的批判。‎ C.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是因为他认为仪式本身就能让人们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D.浮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从而失去庄重之心,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8.文章意蕴丰富,让我们明白了“庄重”的许多道理,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 )‎ ‎9.文章结尾处的划线句形象含蓄,令人思索与回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 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①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亮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③焉。‎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有删改)‎ ‎(注)①无害:无比,无人能胜。②塞:险要之地。③勋烂:功勋明亮辉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B.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C.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D.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高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B.布衣,指麻布衣服,平民一般穿布衣,因此也以布衣借指平民。‎ C.丞相是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沛公进入咸阳后,为了犒劳将领任他们争抢瓜分珍宝钱财,唯独命令萧何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们收藏起来。‎ B.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汉王多次弃军败逃而去,萧何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 C.平定天下,高祖论功行赏,群臣争功,对高祖封萧何为侯,给予的食邑多表示不服。高祖以猎人与猎狗为比喻,以及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数来说服功臣。‎ D.司马迁这样评价萧何,认为其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②清商:指秋天。‎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 “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C. 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 D. 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15.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登高》中写出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白居易采用景物描写和听众反映来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 ,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 ,多可悲!‎ 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 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 ,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 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D.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 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 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 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轻举妄动得过且过心安理得自讨苦吃 B. 轻举妄动虚应故事理所当然作茧自缚 C. 草率行事虚应故事理所当然自讨苦吃 D. 草率行事得过且过心安理得作茧自缚 ‎20.某校园文学社编辑的诗集《小荷》初稿完成,想请张教授审阅稿件,下面是一位同学代表文学社发给张教授的信件,信件在用词和得体方面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修改。‎ 尊敬的张教授:( 5分 )‎ 您好!我社的大作《小荷》初稿已经完成,现请您对稿件进行审阅,对整个诗集提出拙见,也请您将诗集中存在的错误务必改正,因为时间较紧,请您一定在五月一日前反馈意见。另外,我社将在五月五日举行诗歌研讨会,届时请您抽时间来看看。‎ ‎(1) 改为 (2) 改为 ‎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 ‎ ‎21.下面是某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例如“忍”字,就象一把刀刃放在心头上,形象地传达出一种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即对自我个性的压抑和张扬。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 作为高中生,你有怎样的体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年春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一第四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 2.B 3.D 4.D 5.C ‎6.①政府相关部门及主流媒体正向引导。例如“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的“中国好网红”李子柒被评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甚至连《人民日报》、“学习强国”APP等主流媒体和政府信息平台都在力荐推广;②“网红”自身要创作和传播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产品,使自己有别于泛娱乐化的“网红”。例如李子柒的视频作品讲好了中国故事,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蕴,是有别于泛娱乐化的有价值的文化产品;③理性受众特别是精英受众要引导大众价值观回归主流,引领网络舆情及受众行为回归理性。比如包含大学教授在内的文化学者对李子柒的中肯点评正逐步引导网民对“网红”及其作品的追捧回归主流,走向理性。‎ ‎7.B 8.①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②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怀有感恩之心;③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④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 ‎9.①在内容上,运用比喻手法,将遗留在树干上的蝉壳比喻为空屋,借景抒情,表现了蝉壳被抛弃后仿佛人去屋空,流露出作者对人们抛弃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的隐忧与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令人思索与回味;②在结构上,收束上文,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 ‎10.B 11.D 12.A ‎13.(1)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的多少,兵力的强弱,百姓们的疾苦,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2)汉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 参考译文:‎ 萧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因为他通晓律令,执法公平,没有别人能比得上,所以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汉二年(前205),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汉王多次弃军败逃而去,萧何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汉王因此专门委任萧何处理关中政事。汉王三年(前204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鲍生对丞相说:“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大为高兴。汉王五年(前202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太史公说:萧相国在秦朝的时候是一个文牍小吏,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等到大汉兴起,他(追随高祖)依靠日月余光的照耀,(才名显天下。)‎ ‎14.B ‎15.①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或原因,与人事无关,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②而这一问曲折地表现词人惊喜、欣慰的感情:“今岁花时”词人却未能欣赏到“国艳带酒,天香染袂”的美景,“泪洒尊前”,充满了遗憾,却在秋日发现“忽开千叶一朵”,不由发出惊喜的询问,蕴涵着缺憾得以填补后的欣慰。‎ ‎16.圣心备焉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 ‎17. A 18. B 19. A ‎ ‎20.(1)大作改为新作。(2)拙见改为卓见或宝贵意见。(3)务必改正改为指出并改正或改正。(4)一定改为尽量。(5)抽时间来看看改为拨冗参加。‎ ‎21.参考答案:群众办事应提供相关材料,服务中心受理后,属于协办件的,弄清协办原因;属于代办件的,明确代办承诺;属于即办件的,就即收即办,然后将受理结果反馈给办事的群众,并做好汇总上报。‎ ‎22.汉字之美 回首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的古老岁月,历经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直到汉朝末期才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偏旁和笔画来组成,各种笔画在一个平面里多向展开,构造复杂多变。中国汉字之美,美在形态,美在音韵,美在灵性。‎ 中国汉字具有形态之美。 原始的中国汉字是一种表意的象形文字,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老祖宗造字,不仅融会了字的灵动美观,更糅合进了人的喜怒哀乐。一个字如果说是一幅图画,那么一个词、一个句子乃至整篇文章便是视感极强的世界了。如“月”的形状像月牙,“山”似隆起的连绵山峰,“果”让人想到树上硕果累累等等。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六种景物,便可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他乡的“离人秋思图”来。中国汉字这一种表意功能,是西方文字所无法企及的。因此,中国汉字具有形态之美。‎ 中国汉字具有音韵之美。一般来说,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有的汉字一个音节有好多个汉字来记录,如“xī”音节就有“西、吸、溪……”;有的汉字还表示几个音节,如“和”可表示为“hé、hè、huó、huò、hú”五个音节;还有些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大致的读音,如“张、伥、苌、怅”等,“长”就是这组字的声旁。字有平声、仄声,平声、仄声又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过去还有入声。声音有高有低、长短起伏,读起来让人慷慨激昂,让人热情奔放,让人心娱神悦。优美的汉字让你聆听高山流水的琴弦,让你聆听苏东坡月下把酒、仰望苍天的声声发问。在人生受挫之时,读几首诗,背几句词,你会感到心旷神怡、豁然开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唱出了我们希望与信心的高昂强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的平仄格式构成语调的高低起伏。思乡情感无处诉说,吟读时语调应呈现出来自心灵的跌宕,两个“头”字发音时应夹杂着叹息声,让人感到悲情的诗意美。因此,中国汉字具有音韵之美。‎ 中国汉字具有灵性之美。汉字虽然是由横竖点撇捺组合而成的字形,但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字都有着不同的风韵。如“哭”字一看就像是流泪,“笑”字一看就像是竹子笑弯腰的形态,“重”字一望就有沉坠感等。汉字的变化无穷无尽,本身就具有灵性之美,足使我们为之动情。汉字自身就有一个想像的天地,任我们飞翔和驰骋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无穷的乐趣。因此,中国汉字具有灵性之美。‎ 中国汉字承载着华夏子孙的生活情感和美好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汉字的形态之美、音韵之美及灵性之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