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第六次月考(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第六次月考(2017-01)

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试卷 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 命题人:罗亚玲 王海艳 审题人:陈晓萍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 在众多汉文典籍中,形成于先秦时期的“六经”与诸子著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这些先秦民族元典总结了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将历代先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探索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并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色。‎ 民族元典形成之后,经秦汉大一统成熟文明的融合、阐释,渗透到了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在其后两千多年的传承、发扬中,不断塑造着中华儿女的民族个性,最终积淀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超越时代、阶层的稳定性,成为一种文化血液基因。‎ 记录这些先秦元典的汉字,一直使用至今,基本结构没有变化。而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如古代埃及等的古文字都没有流传下来。汉字字形具有稳定性,义寓于形,因此,只要稍加训练,再借助注解,我们便可阅读先秦民族元典。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越性所在。‎ ‎ 然而,由于焚书坑儒,加之秦末战争,先秦民族元典遭到了破坏。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只是当时众多民族元典的主要部分。这些传世元典又经历代学者的重新编订,以及由刻于甲骨、铸于青铜,到写于简牍帛书再到雕版印于纸张的转换,已造成了某些篇章的错乱与字词文句的讹误,而非其原貌了。因此,为了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把握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首先应探求记录、总结这些基因文化的先秦民族元典的原貌。这实际上正是汉代以后历代学者都在盼求的目标。‎ ‎  近一百年的中国现代考古发现,不仅为我们认识五帝时代的中华文明起源与虞夏商周四代早期文明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一批又一批商周甲骨文、青铜铭文以及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为我们提供了讨论先秦民族元典的资料。‎ ‎  甲骨文等考古新资料,是司马迁写《史记》时都不曾看到的。利用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对先秦民族元典进行全面的重新整理与研究。“民族元典新证”工程的完成,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总结提供完整而原始的经典文本,意义深广而又任重道远。 ‎ ‎  “民族元典新证”不能仅仅停留在考据的层面,而应该上升到义理的高度,呼应时代课题,关注国家前途,担当民族命运,解答社会需求。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民族元典新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发挥民族元典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先秦民族元典的新证,也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背景下,迎来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当今期望的“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从先秦民族元典中寻找道德温暖与精神意志。从这个高度再来认识“先秦民族元典新证”,其具有了促进国家和谐发展,引领民族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不妨说,新学问需要新发现,而大学问有待大时代。‎ ‎   (改编自江林昌《探寻中华民族元典原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的汉文典籍“六经”与诸子著作,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色。‎ B.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超越时代、阶层的稳定性,伴随着民族元典的形成而形成,成为一种文化血液基因。‎ C.先秦以来,汉字字形一直保持稳定性,义寓于形,所以我们经过适当训练,再借助注解,便可以阅读先秦民族元典。‎ D.“民族元典新证”工程离不开中国现代考古发现,商周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都是我们研究先秦民族元典的资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把握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探求先秦民族元典的原貌,是汉代以后历代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B.考古新资料有利于重新整理与研究先秦民族元典,“民族元典新证”工程有助于全面总 结中华民族精神,意义深远但道路漫长。‎ C.“民族元典新证”不能仅仅停留在考据的层面,而应与时俱进,解答社会需求。与中华民族复兴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D.“先秦民族元典新证”是门大学问,能促进国家和谐发展,要发挥其作用,不仅需要新发现,还有待于大时代的到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录先秦元典的汉字,一直使用至今,虽然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 但基本结构没有变化,仍大多属于义形一体。‎ B.如果没有焚书坑儒,没有秦末战争,先秦民族元典就不会遭到那么严重的破坏。我们今 天也将会见到更多的先秦时期的典籍。‎ C.司马迁不曾看到甲骨文等考古新资料,作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出现不合历史原 貌的记载也是在所难免的。‎ D.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上,从先秦民族元典中寻找道德温暖与精神意志,是当今中国重新 审视先秦民族元典新证价值的必由之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 ‎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答案在风中飘》这首歌不仅意味着迪伦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深层次的探索——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 B.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迪伦的创作实力,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迪伦追求灵魂自由,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所以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不再专注音乐。‎ ‎5.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一只羊其实怎样 杨瑞霞 ‎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付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们,关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的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返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的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那个时代人都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是它的个性。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所以你同样也没见过会看家的羊吧。 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了撞门声,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涎。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我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叙述故事。借助孩子清澈无邪的目光,来审视一头羊的生命,刻画了充满个性、与众不同的羊的形象,也表达了对世间生命的敬畏。‎ B.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有关 羊的四个故事,前两个表现羊在人们面前的被动反映;后两个则表现了羊对人的主动交往。四个故事夹叙夹议,笔墨均衡。‎ C.文章最后一段说“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说明作者在长大成人后有了宿命论的思想。‎ D.小说采用拟人手法,在作者笔下,羊一改往日人们印象中温顺、安闲、柔弱的形象,这是一只不肯向强权低头,绝不放下自尊,非常聪明的羊,是一只不像“羊”的羊,是一个浑身充满了灵性而让人敬畏的生命。‎ E.动物世界是人类世界的折射,作者以一只具有“个性”的羊的形象来抒发自己对社会上那些温顺柔弱的人的批判。‎ ‎8. 小说最后以“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为结尾,请分析其妙处(4分)‎ ‎9.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B.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C.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D.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又称“表字”,多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一般晚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直呼其名。不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取名定字。‎ B.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分别负责教习太子文、武及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C.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及明初有中书右丞、中书左丞。从历史上看,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但也有例外。‎ D.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又指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即长揖行礼。本文取前者之意。‎ ‎12.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 B.太祖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C.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派徐辉祖前往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徐达还是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 D.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继续巴结,看门人引荐后,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丞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①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5分)‎ ‎ ‎ ‎ ②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柳宗元①‎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②南下水如汤。‎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注释:①作者柳宗元此时在柳州任职。②牂牁(zāng kē):古郡名,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 ‎ ‎ 14. 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首联点出友人在之前的来信中讲了很多有关衡阳这个地方不好的牢骚话,表示难以忍受衡阳这个地方。诗人回信后告诉他不要这样悲观地想。秋来雁至,正好可借雁寄语。‎ B.颔联写出柳州山水之异,向友人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对自己现状的一种认可与满足。‎ C.颈联写柳州一带美好的景色,对偶工整,色泽明丽,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尾联诗人引用典故,劝勉友人,回应了前文,让人顿感诗意浑成。‎ E.首联的“为报秋来雁几行”,尾联的“还将远意问”,一“报”一“问”,正好将全诗绾合起来,最能见出作者的作意及其在句法、结构安排上的技巧。‎ ‎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本诗的思想感情。(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 ‎ ‎(2)龚自珍《己亥杂诗》的“ , ”两句,借助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却还要悉心培育新一代以报效国家的愿望。‎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回顾了他年轻时外出从师学习的艰苦。他说,寒冬腊月,大雪深数尺,自己回到家已经四肢僵硬不能动,是“ , ”之后好久,才和缓过来。 ‎ ‎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17.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春晚“新人”,他也是一个“爱较真”‎ 的老匠人,他就是2017年央视春晚总导演杨东升。杨导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 。‎ ‎(2)消防员朱军军在今年4月22日江苏靖江火灾事故救援中,为了保证灭火供水不间断,掩护战友撤退, ,延误撤离时间壮烈牺牲。‎ ‎(3)《锦绣未央》剧集较原著做出了很大的改编,对于一部剧集而言,这样的改编虽然不讨好原著粉,却 。‎ ‎(4)中国拥有南海诸岛的主权,这本是 的。‎ ‎(5)对职称评审制度“ ”胜于“弃如草芥”。‎ ‎(6)经过长期考虑后,他决心 ,放弃目前工作,另谋出路。‎ ‎①临危受命②临危授命③无可厚非④无可非议⑤改弦更张⑥改弦易辙 ‎ A. ‎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屈原只是一个传说吗?5月20日上午衡阳市《石鼓书院大讲坛》特邀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开讲,他的第一问便惊住了现场观众,引起了观众的思考和兴趣。‎ B.12月10日,记者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会上获悉,中央文明委将于近期对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首次测评,为确保全市顺利通过测评,衡阳市委副书记在会上提出全面部署迎测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市人民积极行起来,打好这场“迎测攻坚战”。 ‎ C.12月28日,备受市民关注的“公共自行车”全新亮相衡阳市街头。首批超过2400辆以上的公共自行车陆续安装至59个站点,元旦节即将正式启用。‎ D.平安夜当晚,衡阳市出动了4100余名警察、消防官兵和武警战士,还有500名环卫工人以及100名医疗人员,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有效疏导了人群,减少了中心城区人群的聚集,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青灯有味似儿时”,是词人表达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 , ”是诗人表达在清寂雅致的环境中读书的惬意。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D.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互联红包是红包民俗的数字化形式。正因如此,   ①  ,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意见。一项络调查显示,有42.77%的人认为,只顾抢红包,和家人交流变少了。但也有44.83%的受访者认为二者并不冲突。不管怎样,“互联+红包文化”,  ②  ,就像长辈与孩子的隔代交流,已经拓展为朋友间的对等交流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红包开始形成一种新民俗,就像一些外媒所言,  ③   。‎ ‎21.下面是《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有关“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的调查结果,请阅读图表,根据具体要求答题。(6分)‎ (1) 根据中国受访者的调查数据拟写一则不超过30字的结论。(2分)‎ 答: ‎ (2) 从海外受访者和中国受访者认知对比的角度写两则评论,不超过80字。(4分)‎ 答: ‎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我,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 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 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生活的常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试卷 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B时态混乱 简析: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在民族元典形成之后,经过数千年传承、发扬后积淀而成。并非伴随着“伴随着民族元典的形成而形成”。‎ ‎2.答案:A 简析:指代错误,汉代以后历代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是探求先秦民族元典的原貌。‎ ‎3.答案:D ‎ 简析:逻辑混乱,无中生有:民族大复兴是背景,而非高度;从先秦民族元典中寻找道德温暖与精神意志是当今中国文艺复兴的任务;必由之路是无中生有。‎ ‎4.答案:B ‎【试题分析】A 项《答案在风中飘》错,而是《像一块滚石》。原文“《像一块滚石》……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 C项表述错误,由原文“《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可知,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的是《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 D项“不再专注音乐”无中生有。因果关系有些牵强。‎ ‎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关键词“‘迷人之谜’原因”,答题区间在全文中,考生可以从身份和作品两个方面阐述“迷人之谜”的原因,答题时,注意结合原文分析。‎ 答案:“迷人”:①首先在于他的创作成就斐然-----引领了当时的音乐潮流,许多人听了他的作品便为之倾倒迷醉;②更在于他忠于自我,呈现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无论是辍学出走,还是从“抗议歌手”成为“民谣的叛徒”,又是可回归行吟歌手的传统都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内心与灵魂的忠诚。‎ ‎“谜”:①在于鲍勃•迪伦拥有多重身份,虽被不断研究、剖析、定义,但从来没有被人弄明白过;②还在于他拥有“最多变的灵魂”,他永远在追求艺术的真谛,对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而不断地改变自己。‎ ‎(两大部分,四个小点,一点一分)‎ ‎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关键词“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答题区间在10-13节、和链接①中,提取的关键词,再提炼概括,形成答案。‎ 答案:①鲍勃•迪伦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喜好阅读,阅读训练了他的思维,也使他能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灵魂深处,使他在创作的遣词用句时颇受启发,他被称为是“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 ‎②鲍勃•迪伦回到了伟大文学的源头。他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呼应文学传播的源头,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 ‎③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他的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答对三点满分) ‎ 7. 参考答案:A D (选对一项记2分)‎ 8. 简析:B项“笔墨均衡”不准确;C项“作者在长大成人后有了宿命论的思想”不准确,对羊的悲剧命运的批判,是一个如此具有生命意识和自主意识的生命的悲剧。E项“抒发自己对社会上那些温顺柔弱的人的批判”无中生有。‎ 8. 答:①艺术效果上,这是虚幻式的结尾,增添作品的想象空间,引人思考与回味。②思想内容上,再次表现对世间平等生命的敬重与礼赞,羊拥有着同人类一样的生命特质。这是充满生命共性的羊。(或也可以是对人类世界的讥讽。)③情感表现上,是对先前羊难逃宿命的同情,表达作者美好的愿望。(每点2分,任意两点给满分。)‎ ‎9.答:①情节上,“我”起到了串联情节的作用,羊的故事由我眼观、由我讲述;②形象上;“我”的存在,衬托了羊的形象特征,突出其聪明值得敬畏。如第四个故事中羊的主动与我的畏惧。③表现手法上,以“我”的视角行文,以孩子清澈无邪的目光来审视生命,既充满童真又显得真切自然。在生命的起点来礼赞世间值得敬重的、美好的生命,比如这只与众不同的羊;(主题上)(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 B (参见译文)‎ ‎11.答案A 【解析】“不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错。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三国时,不一定遵循。曹冲未冠死去而有字)。 ‎ ‎12.答案D 【解析】原文是:看门人向徐达揭发了此事,并未引荐。‎ ‎13.①太祖和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5分(谕:告诉,和……说。御军:治理军队,统帅军队。持重:谨慎稳重。为将之体:有将军风范,有将军的样子。各1分, 句意1分。) ‎ ‎②率军归朝之日,(徐达)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和睦融洽(或气氛和谐)。5分(单车就舍,延礼,雍雍如,补出主语各1分,句意1分。) ‎ 参考译文 【附文言文翻译】‎ ‎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徐达年少有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 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攻取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当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捉住了太祖朱元璋时,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获还,徐达也获免逃脱。又随朱元璋破获元将陈野先,并率军攻取溧阳、溧水,又随朱元璋攻下集庆。朱元璋驻守集庆,命徐达为大将,率领各路军队向东攻打镇江并占领了镇江。徐达的军队中号令严明,城中秩序井然。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 不久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徐达特别擅长谋略。他所到之地百姓不受惊扰,如果得到勇士或间谍,就施恩义结交他们,使他们为自己所用。因此,很多人都乐于归附大将军。至此,太祖和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 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徐达每年春天率军出征,冬末又应召还,形成规律。回来之后总是把大将印章上交皇帝,皇帝赐他假期,设宴畅饮,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而徐达却对皇帝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很平和自然地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很大,至今还没有一个安定的住处,我可以将旧邸送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徐达坚决推辞。胡惟庸当丞相时,想结交徐达,徐达很轻视此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对付徐达。福寿揭发了胡惟庸的计划,徐达也不追究,只是时常向皇帝进言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之职。后来胡惟庸果然倒台,皇帝为此更加重视徐达。十七年(1384),太阴侵犯上将,皇帝心中憎恶。徐达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好一点时,皇帝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他的的亲笔信前往慰问,不久应召返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接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皇帝为此停止临朝听政,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徐达言简虑精,在军中,令不二出,在诸将面前总是保持令人遵从的严肃样子,而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好像不会说话似的。徐达善于安抚部下,能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对他无不感恩,以死相报,所以,徐达军能所向披靡。徐达对部队要求非常严格,所平元都二个,省会三个,郡邑数以百计,各地街巷井然有序,百姓从不为军旅所苦。率军归朝之日,(徐达)总是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气氛和谐。皇帝曾称赞他说:“受命而出,成功而归,不骄傲,不自夸,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行为正派无疵,品德高尚可与日月相比,这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堪当于此。”‎ ‎14.答案:BC(选B得3分,选C得2分)‎ 解析:B项作者通过颔联描述自己贬居之地的生活环境,借以表达自己的苦闷之情。‎ ‎ C项颈联是作者展开联想,想象友人此时生活的衡阳一带的美好景色。 ‎ ‎15.答案:①颔联运用比喻,山似戟,水如汤,将柳州一带的山比喻成戟,水比喻成汤,形象地描绘了柳州一带的山水特色,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生活的贬居之地环境之恶劣;(2分)②颈联展开联想,想象友人此时生活的衡阳一带的美好景色,借含着秋雾的芦苇和透着夕阳色泽的橘柚来宽慰友人;(2分)③颔联与颈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柳州与衡阳两地景色的对比,作者在宽慰卢衡州的字里行间,委婉地抒发了自己对贬居远方的苦闷之情。(2分)16.答案:(1)何陋之有 ‎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17. ‎ 解析:①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②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③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⑤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⑥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 18. ‎ 解析:B项成分残缺。“提出全面部署迎测工作的要求” C项不合逻辑。“超过……以上”‎ D项搭配不当。“降低了中心城区人群的聚集度”‎ 19. 解析:C A项出自李白的《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B项出自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C项出自于谦的《观书》;D项出自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 20. 答案:①是否会因为抢红包而冷落了亲情(1分)‎ ‎ ②让人际交流更频繁、更密切、更平等(2分)‎ ‎ ③中国的传统红包习俗进入“数字化时代”(2分)‎ 21. 答案:(1)孔子,儒家思想、中医、武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2分)‎ ‎(2)①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作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我们应该注重挖掘,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2分)②中国的科技发明产品制造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可度,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2分)‎ ‎22.作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