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湖北省荆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第I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称谓的变迁和含义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发现是在一件青铜器上,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尊”,它是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县被发现的。‎ 尊上面有铭文,铭文中出现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中国”二字。铭文中叙述了这样的大意: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告:“我现在占有了中国,准备把它当做自己的家,并且统治那里的民众”。‎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中”本来是一面特殊的大旗,是商朝人为召集他们的部队和民众集合用的标志。由于集合时这面旗帜总是处于中间,以后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 ‎“国”(繁体写成“國”)也是一个象形文字。中间的“口”表示人,有几个口就是几个人,所以称为“人口”。“口”下面的一横杠表示一片土地,无论生活还是生产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地,所以还得有人拿着戈守卫。为了更安全,需要在四周筑上一道城墙。所以“国”实际上是有围墙围起来的,有人守卫的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一座城。‎ ‎“中国”的含义就是在很多国里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这就是中国。商与西周的国都很多,春秋初期还有1000 多个。在这么多国中间谁有资格称为“中国”呢?只有最高的统治者,比如说商王以及后来的周王,他们居住的地方才有资格称为中国,“中国”是天子所在的国。‎ 但东周时天子的地位名存实亡,各诸侯国间相互吞并,国的数量越来越少,国土却越来越大。到战国后期,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小国,所以诸侯国都开始以中国自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朝,称皇帝,自然也自称中国了。以后历代王朝都自称为中国,连入驻中原的少数民族,或者与中原关系密切的政权也都自称中国,中国概念从一个点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包括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比如契丹人建立了辽朝,到辽朝后期,也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南北朝时,南朝、北朝都称自己为“中国”,而骂对方是“索虏”“岛夷”,隋、唐统一以后它们都成了“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代名词,但各朝都有自己的国号,如清朝称大清、大清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开始有了“中华”和“中国”两种简称,以后基本都是用“中国”了。‎ 在古代,中国的民族含义等同于华夏诸族或者汉族,与之对应的称呼是“蛮”“夷”“戎”“狄”,比如“南蛮”“东夷”“西戎”“北狄”,或者“蛮夷”“夷狄”。文化上的含义也只指华夏、汉族的文化,不包括其他民族。今天的中国当然应该包括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而广义的中国文化也应该包括56 个民族的文化。 ‎ 历史上,中国的地理概念往往等同于中原,但这个中原并没有明显界限,并不一定就是河南省,甚至更大范围,都可以称为中原,如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 ‎“中国”两个字从3000 多年前发展到今天,与中国的国土、人口、民族、文化、历史密切相关。“中国”所蕴含的意义,不是简单以多少万平方公里或者地理坐标所能诠释的,是一部活生生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 ‎1.下列关于“中国”二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二字的最早发现在一件被考古学家称为“何尊”的青铜器上,该青铜器是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县被发现的。‎ B.“中”是个象形文字,本指商朝人为召集他的部队和集合民众的大旗,因集合时旗帜总是处于中间,又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 C.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后,举行仪式向上天报告,并铸尊记事,尊上铭文就记载了武王已占有了中国,将把它当做自己的家并统治它这件事。‎ D.“国”的本义比现在“国家”的范围小得多,是指有人口、有土地、有人守卫、四周有城墙的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一座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与西周时期的国很多,只要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就有资格称为“中国”。‎ B.“中国”的概念是由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其外延越来越大,从当初的“天子之国”这个点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包括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 C.东周时天子的地位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吞并,国土面积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战国后期,诸侯国都开始以中国自居。‎ D.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始,以后历代王朝都自称为中国,包括进驻中原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关系密切的政权,如契丹人建立辽朝,到后期,也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后来成为了各个王朝所统辖的这个国家的代名词,如南北朝时,南朝、北朝都称自己为“中国”,隋、唐统一后它们都成了“中国”的一部分。‎ B.各统一的王朝除了有自己的国号外,还有一个统称就是“中国”,而“中华民国”则有“中华”和“中国”两个简称,后来基本都是用“中国”。‎ C.“中国”的含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坐标或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而是一部包括国土、人口、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 D.中国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就是指中原,但这个中原这个概念是模糊的,既可指处于中原大地的河南省,又可包括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傅小平 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来,邻居也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钟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钟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钟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钟书照做,果然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前者杨绛绝不会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钟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个朋友创作剧本,解决家里营生。‎ ‎1941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钟书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死后,你跟谁过?”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如今,“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 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钟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工作。2003年出版3卷《钱钟书手稿集· 容安馆札记》,2011年出版20卷《钱钟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在杨绛先生去世前,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她整理出版。这位百岁老人,仍在坚韧地、静默地“打扫现场”。‎ ‎【相关链接】①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杨绛)②从仲夏到中秋,我们走进杨绛的世界。在杨绛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采访记者手记)‎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杨绛先生的晚年生活本很丰富,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后来因为年岁高了,身体也不好,就隐居起来。‎ B.杨绛先生不仅是钱先生最贤的妻,更是钱先生最热忱的支持者和最有力的助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结束了钱先生手稿的整理工作。‎ C.钱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这“逃”并非是逃避,而是矢志不渝的追求。‎ D.全文选取了杨绛先生一生中的典型事例,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杨绛先生。‎ ‎5.杨绛“不晕船”的生活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为什么说“杨绛是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请结合全文及当前时代特色加以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拔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 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是“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图”,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 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 ‎“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两人坐在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一幅幅松画。‎ ‎“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 ‎“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 ‎“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针,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绿汁涂松针,生意盎然。‎ 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是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 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 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已春应邀,雷默一挥。‎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 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8月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但其言行粗鄙,作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 B.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上,却不肯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 C.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使清香楼生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 D.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雷默的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 ‘‎ E.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的性格,也为后文甄仁将《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 ‎8.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9.聂鑫森的小说因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被称为“文化小说”,这篇小说的文化味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及到洛阳,韩暹、董承日争斗,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难与羽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日:“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及践阼,进封杨侯。明帝即位,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病笃,遗令敛以时服。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B.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C.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D.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尉”,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秦与汉初,每郡都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景帝时改名都尉。‎ B.太祖,即为武帝曹操。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也称皇帝“即位”“登基”为“践阼”。‎ D.“斥候”,古代的器械兵,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晃善于作战。他单独带兵征讨打败了陈式等十多个营垒,又设计打败了关羽,使关羽的士兵有的被逼跳入沔水淹死。‎ B.徐晃擅长劝说人。他先是成功地劝杨奉自愿归顺了太祖;后又给韩范讲述成败得失的道理,使韩范顺利地归降了太祖。‎ C.徐晃深受恩宠。他随太祖打败文丑被授任偏将军;文帝又任命他做右将军,晋封逯乡侯,明帝即位,给他增食邑二百户。‎ D.徐晃节俭谨慎。他病重时中遗嘱中说用当时通行的服装来入殓。徐晃常感叹遇上贤明的君主应当立功效劳,不追求个人名誉。他也不多和别人结交。‎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 ‎ (2)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江淮间。‎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首句中的“小山”指的是“小山眉”,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 ‎,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 B.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香腮和鬓发,并以“欲度”状写鬓发的态势,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C.三四两句的动作描写既照应了前两句中眉残鬓乱的肖像描写,又通过“懒”字和“迟”字,写出了主人公慵懒无绪之心情。‎ D.末两句写思妇所着之衣服,暗示了女主人公生活条件之优裕,也表现出她与爱人双飞双宿的喜悦与满足。‎ E.本诗主要采用了反衬、比兴等表现手法,借美人自喻身世,收到了言约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15.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本与背景材料进行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 ”两句,收束了对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在《永遇乐(千古江山)》 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3)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面对廉颇咄咄逼人的挑衅,指出自己离开亲属前来投靠蔺相如的原因时说“ , ”。‎ 第II 卷 表达题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3分)‎ A.前合后偃 萧瑟 乞骸骨 羽扇伦巾 ‎ B.暗香盈袖 惟幄 汗涔涔 扶辇下除 ‎ C.舞谢歌台 珠玑 酹江月 遥岑远目 ‎ D.苌弘化碧 国粹 就汤镬 残羹冷炙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从影多年的胡歌此次出演电视剧《琅琊榜》可谓 ,其精湛的表演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与肯定,友纷纷称赞胡歌简直演活了梅长苏。‎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一句诗启迪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写文章才能 。‎ ‎③ 纽约、东京等大都市都树立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因此尽管这些城市人口以千万计,但都可以在出行高峰时期 ,极少出现国内常见的“大堵车”现象。‎ A.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游刃有余 B.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C.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D.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氨等配置而成。 ‎ B.西安地铁二号线在沿途车站设置46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沿革和风貌,让乘客在感受现代交通快节奏时也能领略古老历史文化的魅力。‎ C.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 D.“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放纵未成年人的任性,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一位面对“熊孩子”唯唯诺诺的老师,绝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把老师当作服务业者,以某种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来构建师生关系,会严重消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秩序与权威,从而在根本上瓦解教学中的指导与服从。‎ A.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管教不仅是责任所在,而且是行使权力。‎ B.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管教不是行使权力,而是责任所在。‎ C.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管教不仅是行使权力,而且是责任所在。‎ D.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管教不是责任所在,而是行使权力。‎ ‎21.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它融入到民间习俗中,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分)‎ ‎(1)从下列句子中找出能构成一副对联的两句,并按要求填空(只填序号,2分)‎ A.淡烟雾霭相遮蔽B.出师未捷身先死C.红日忽沉烟起处D.禾黍秋风听马嘶 E.长使英雄泪满襟 F.争渡行人簇晚沙 G.山寒江冷丹枫落 H.白杨自递雨来声 上联 下联 ‎ ‎(2)为这副对联写一个四字横批 。(2分)‎ ‎22.下面是某机构对400名中学教师进行的有关“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表。请根据表一、表二显示的调查结果,概括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现状,说明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4分)‎ 表一:每天用于锻炼的时间 锻炼时间 人数 所占比例 ‎0分钟 ‎56‎ O14%‎ ‎0.5小时 ‎204‎ ‎51%‎ ‎1小时 ‎128‎ ‎32%‎ ‎2小时 ‎12‎ ‎3%‎ 表二:缺少锻炼或很少锻炼的原因 问题选项 人数 所占比例 上下楼就是锻炼 ‎106‎ ‎26.5%‎ 作用不大 ‎44‎ ‎11%‎ 个人懒惰 ‎64‎ ‎16%‎ 教学繁忙没时间 ‎150‎ ‎37.5%‎ 缺乏合适场地 ‎170‎ ‎42.5%‎ 答:(1)现状和原因:‎ ‎(2)解决的办法:‎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6年7月23日,延庆区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致1死1伤。延庆区宣传部通报称,动物园已停业整顿。另据了解,伤者下车前曾被提醒不要下车。此事发生后,络上的各种议论一直没有消停。在这些议论中,有对不守规则的反思,有对野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更有将愤怒指向老虎的。‎ ‎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 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答非所问,此项叙述的是尊上铭文的大意,并非对“中国”二字的解说)【】‎ ‎2.A(由“‘中国’是天子所在的国”可知,只有最高的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才有资格称为“中国”)‎ ‎3.D(原文是说“历史上,中国的地理概念往往等同于中原”)‎ ‎4.C(A项,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B项,“学术遗物”整理完成,但外文笔记等整理还没有结束,一直在“打扫现场”。D项,无心理描写)‎ ‎5.①杨绛能适应环境,生活艰苦的时候为了家庭生计能放下架子做校长、家庭教师、代课教员,物质匮乏时自己和泥省煤,买菜洗全家衣服;②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仍能坚持自己的追求气节和操守,比如日本人接管小学后立即辞职另觅他职,丈夫去世后悲痛之余投入到翻译和整理丈夫的遗作中。(每点2分。概括1分,阐释1分。共4分)‎ ‎6.①杨绛先生的“隐士”形象: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甘于寂寞,潜心向学,坚守气节,‎ 坚守文化,坚守良知,传递着真善美。(2分)②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着这个时代。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浮躁喧哗功利化的时代,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答对两点得4分,共5分)‎ ‎7.BE(A“其言行粗鄙”概括不准确;C“书面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理解不当;D“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分析错误。)‎ ‎8.①使情节波澜起伏。为甄仁母亲贺寿的《松谷云根图》竞出现在领导之母的寿宴上,情节陡转,但又与前文雷默回绝房地产老板的高价购画相照应,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凸显人物形象。为谋取利益,甄仁竞把为母亲贺寿的松画从“百松多寿图”册中挖截下来,转卖他人,凸显了他见利忘义的形象。③深化主题。结尾批评了一些看似讲道德、有品位的商人见钱眼开、不顾道义的行为,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义。(答出任意两点皆可给4分)‎ ‎9.①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一是具有极高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的儒商,一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②讲述画家与“儒商”之间的故事,有丰富的文化信息。③故事发生的场景“清香楼”,名称雅致,门口的楹联趣味高雅,书法雅逸,刻工精妙,店铺内的摆设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④小说语言典雅,人物对话多用文言词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C ‎11.D(“器械兵”错,应是“侦察兵”。)‎ ‎12.B(“他先是成功地劝杨奉自愿归顺了太祖”错,从文中“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可知,杨奉没有自愿归顺太祖。)‎ ‎13.(1)太祖巡视各营,其他各营的士兵都离开阵列来看太祖,可是徐晃军营整齐,将士们都留在阵列里一动不动。(关键词:“案行”、“陈”、“驻”各1分,句意2分)‎ ‎ (2)苏先生今天投降了,明天也会这样。白白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又有谁知道呢?(关键词:“然、膏、复”各一分,句意2分)‎ ‎14.BD(B项,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鬓发和香腮。D项,生活条件之优裕正反衬出内心之空虚寂寞,而成双的鹧鸪也反衬出女主人公的孤寂可怜。(选对一项给2分)‎ ‎15.①词中刻画了一个因无人赏爱而感到寂寞孤独,娇柔慵懒、自怜自赏的闺中思妇的形象。(2分)‎ ‎②词的上阕写思妇的容貌:脸蛋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眉毛细长而弯曲,可见出少妇容颜之美;“懒”字与“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打扮毫无兴致,表现出她无人赏爱的苦闷。下阕写妆成后照镜自赏,无意中看到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以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出她的孤独寂寞。(2分)③思妇形象是作者怀才不遇生活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之心,也抒发了自己内心无人赏识的孤独寂寞之情。(2分)‎ ‎16.(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7.D(A伦—纶,B惟—帷,C谢—榭)‎ ‎18.D(解析:游刃有余主要是从工作的实际经验多来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心应手主要是从内心的想法和行为的配合方面来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付自如是从处理事情的态度方面来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 ‎19.B(A.杂糅,“成分是远……氯化铵等”,或说“由……等配制而成”。C项缺谓语,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一词D.中途易辙。将“自从”移至句子最前)‎ ‎20.C ‎21.(1)C H (2)示例:江山如画 风云难测 (和上下联内容相符即可)‎ ‎22.(1)现状和原因:表一显示,多数教师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较短;表二显示,缺乏合适场所和教学繁忙没时间是教师锻炼身体时间短的主要原因。(2分)‎ ‎ (2)解决的办法:减轻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提供合适的运动场地;改变观念,养成锻炼习惯。(答对两点即可,2分)【】‎ ‎23.参照2016年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立意提示】①从动物园管理层面来看,可以赞同“对野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这一观点,由野生动物园的安全问题说开,无论是景区安全问题、生活安全问题乃至社会安全问题都值得重视,不能玩忽懈怠,更不能总是以生命为代价来敲响警钟。由此及彼,以小见大;②从伤者的行为层面来看,可以认同“对不守规则的反思”这一观点,从女子无视园区规则的行为延伸到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乱闯红灯、乱过马路、乱插队、公共场合吸烟、医闹等不守规则的现象,从而警醒人们增强规则意识;③从友的议论层面来看,可以针对“更有将愤怒指向老虎”的观点展开议论,指出面对问题要理性思考,认真反思,而不是调侃,更不是恶意中伤。当然,行文也可以辩证分析,关键是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他做过郡里的小吏,因跟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授任骑都尉。李催、郭汜在长安作乱时,徐晃劝说杨奉,让他和天子返回洛阳,杨奉听从了他的计谋。天子到了洛阳,韩暹、董承天天争斗,徐晃劝说杨奉,让他归附太祖;杨奉打算听从他的意见,后来又反悔了。太祖在梁讨伐杨奉,徐晃于是就归附了太祖。他跟随太祖打败了刘备,又跟随太祖打败颜良,攻取了白马,进军到延津,打败了文丑,授任偏将军。太祖包围邺以后,攻克了邯郸,易阳令韩范假装率城投降却坚持防守,太祖派遣徐晃攻打他。徐晃来到后,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里,给韩范讲述成败得失的道理。韩范有所悔悟,徐晃就招降了他。不久他对太祖说:“袁谭、袁尚还没有被打败,没被攻下的各城都侧耳倾听,今天要是毁灭了易阳,明天各城都舍拼死坚守,恐怕黄河以北就没有安定的日子了。希望您招降易阳,向各城示意,那么就没有不屈于形势而归顺投降的了。”太祖认为他说得对。 太祖返回邺,留下徐晃和夏侯渊在阳平抵御刘备。刘备派遣陈式等十多个营垒截断了马鸣阁道,徐晃单独带兵征讨打败了他们,贼人自己跳入山谷,摔死了很多。太祖听说后,非常高兴,授给徐晃符节。太祖于是亲自到阳平,撤出汉中各军。又派遣徐晃帮助曹仁讨伐关羽,驻扎在宛。关羽在樊包围曹仁,又在襄阳包围将军吕常。徐晃带领的大多是新兵,认为很难和关羽交锋争胜,于是就前进到阳陵陂驻扎。贼人在围头驻扎有军队,又另外在四冢驻扎军队。徐晃扬言应当攻打围头的营垒,却秘密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将被攻占,亲自带领步兵骑兵五千人出来交战,徐晃反击他们,关羽败退逃走,徐晃于是就追击突破敌阵,和关羽一道进入包围圈内,打败了贼人,有的贼人被逼得跳入沔水淹死。徐晃整顿军队返回摩陂,太祖到七里以外迎接徐晃,设置酒宴聚会。太祖举杯向徐晃劝酒,并且慰劳他说:“保全了樊、襄阳,这是将军的功劳啊!”当时各军都在这里会合,太祖巡视各营,其他各营的士兵都离开阵列来看太祖,可是徐晃军营整齐,将士们都留在阵列里一动不动。太祖感叹她说:“徐将军可称得上有周亚夫的风度。” 文帝即魏王位,任命徐晃做右将军,晋封逯乡侯。等到文帝即皇帝位,晋封杨侯。明帝即位,增加徐晃的食邑二百户,加上以前的共三千一百户。徐晃病重,遗嘱说用当时通行的服装入殓。 徐晃生性节俭谨慎,带兵时常在远处设置侦察人员,先使自己处在不可被打败的有利条件下,然后再和敌人交战,追击逃敌争夺战利,士兵们都没有时间吃饭。徐晃常感叹说:“古代的人担心不能遇上贤明的君主,现在我幸运地遇上了,应当用立功效劳,要我个人的名誉干什么呢?”他始终不多和别人结交。太和元年去世,谥号称壮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