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普通班)卷·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四)(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普通班)卷·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四)(2016-12)

语文试卷(理科普通班、实验班,文科班,衔接班)‎ 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一)‎ 猴年说“猴”‎ 代表申年的生肖是人们喜爱的猴子。在中国古代,常将猿猴连称,人们喜爱猿猴,还因为古人将它视为长寿的象征。《抱朴子》一书中就有“猴寿八百岁”的记载,伴随长寿的自然是安详平和,生活幸福。‎ 猿猴长寿而面目又似老人,加上长臂善于攀援,因此猿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还被赋予更为神奇的色彩。最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属《吴越春秋》中所记越女和袁公比剑术之事,当对搏三击之后,袁公飞上树梢化白猿而去。‎ 而中国古典小说中更为神奇的猿猴,还是小说《西游记》中那位神通广大的猴王孙悟空,在书中被喻为“心猿”。他那猿猴头而身穿人类服装的有趣造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老少熟知,并被作为中国画、年画以及面塑、剪纸、风筝等民间工艺创作的题材,更是活跃在戏曲舞台和电影、电视屏幕之中。特别是孙悟空竖起“齐天大圣”的大旗,身披铠甲大闹天宫的无畏形象,更被视为中华民族英勇抗暴精神的象征。‎ 谈起行者孙悟空那猴首人装的艺术造型,则需追溯到明代《西游记》小说成书以前,至少在隋唐时期,十二辰(十二时)中的“申”像,就已经从写实的猴子被塑造成猴首人躯身穿袍服的形貌。就是由历史上唐玄奘西天取经而铺衍的故事中,出现有随行的猴行者,《西游记》也非首创,至少在五代时已经出现。甘肃敦煌榆林窟西夏时期的壁画,有西行求法高僧礼拜普贤菩萨的画像,在高僧身后随有驮经的白马,白马旁立有合什礼拜的猴首人身的猴行者。这些猴行者的形貌,正是后来孙悟空艺术造型的前身。‎ 除了猴首人身的神异造型以外,中国古代文物中更多的是写实的猿猴造型艺术品。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史前的原始陶塑。在湖北天门市石河镇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小型陶塑动物中,有高度不及‎5厘米的小陶猿猴。由于形体很小,史前艺术家只塑出它的大轮廓,但是已能掌握猿猴的体质特征,极为古拙传神。‎ 历史进入青铜时代,猿猴造型仍是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常被采用为青铜器的装饰图像。山西省闻喜县出土的青铜刖人守囿挽车的车盖上,就饰有一只立体塑的蹲猴。到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古代滇族文物中,更是常有以猿猴造型为题材的青铜艺术品。云南石寨山滇族墓中出土的一件圆形镶嵌饰牌,周缘攀伏着一群镂空的猿猴,首尾相连,前面的猴把尾巴翘绕到后随的猿猴头上,后面的猿猴又用前爪抓住前面猿猴的躯体,虽然猿猴都呈同样的姿态,但是回环往复,呈现出颇为强烈的动感。‎ 古人还常利用猿猴舒张长臂的形体特征,制成具有实用功能的精美工艺品。例如从山东曲阜鲁国墓葬发掘中获得的银质猿形带钩,利用猿猴前伸的长臂,制成带钩臂部,臂端的猿爪自然曲握成钩。以猿猴伸臂作钩的设计构思,在汉代的文物中有更成功的创作。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发掘中,出土过青铜花形悬猿钩。在倒垂的四瓣花朵的花芯处,倒悬一猿,猿猴用右臂和右爪上抓花芯,将伸展的左臂下探,左爪呈钩状,用以悬物。‎ 但是汉代猿猴造型艺术品中,艺术水平最高的应属甘肃酒泉汉墓随葬的动物模型中的木雕猿猴。这些木雕刀法简练,但形态多变,只雕出形体的大轮廓,不拘泥于细部刻画,能很好地掌控块面和阴影的变化,拙稚朴实,神韵十足。‎ 在汉墓中发现的猿猴图像,除了写实的以外,也有一些寓意象征性的作品。例如将猴和马组合在一起,在画像石和陶俑中都出现有猿猴骑在马背的图像,其寓意为“马上封侯”,以企望官场升迁。由此看来,申年即猴年也意味着对企望升官的人是一个好年头。‎ ‎1.下列有关“猿猴造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书中被喻为“心猿”的孙悟空,活跃在戏曲舞台和电影、电视屏幕之中,被视为中华民族英勇抗暴精神的象征。‎ B.中国古代写实的猿猴造型艺术可追溯到史前,史前原始陶塑中的猿猴造型艺术品古拙传神。‎ C.青铜时代,猿猴造型常被采用为青铜器的装饰图像,“刖人守囿”车车盖上的蹲猴就是这种图像的代表。‎ D.猿猴造型艺术品不仅可供人们欣赏,也有其实用功能,如人们利用猿猴长臂的形体特征制作的带钩就兼具这两种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猿猴在中国古代传说和古典小说中被赋予神奇的色彩,与猿猴有关的故事中,最脍灸人口的当属《吴越春秋》中越女与袁公比剑的故事。‎ B.猿猴作为一种艺术造型,在史前的原始陶塑、秦汉的青铜艺术品、明代的小说中均可见到。‎ C.河北满城西汉出土的青铜花形悬猿钩,是利用猿猴舒张长臂的形体特征,制成的最成功的精美工艺品。‎ D.甘肃酒泉汉墓随葬的动物模型中的木雕猿猴掘稚朴实,神韵十足,是汉代猿猴造型艺术品中艺术水平最高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喜爱猿猴,是因为古人将猿猴视为长寿的象征,而伴随长寿的自然是安祥平主、生活幸福。‎ B.《西游记》的故事是从历史上唐玄奘西天取经而铺衍来的,《西游记》中的猴行者形象并非首创,最早可追溯到五代时期。‎ C.古人在创作写实的猿猴造型艺术品外,还创作有寓意象征性的作品,如猿猴骑在马背上的图像,其寓意为“马上封侯”。‎ D.我国古代文物中,有银、铜、木等多种材质的猿猴造型艺术品,其中汉代木雕猿猴的雕刻艺术十分高超。‎ ‎(二)‎ 莫把汉学当国学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仪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4.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5.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和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汉学定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 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的复兴。 ‎ 二、诗歌鉴赏阅读,完成7~10题。(共22分)‎ ‎(一)‎ 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 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7.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首联首先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郡北,河边。其次又点明了时间:正是阳春三月。‎ B.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虚写)的手法。作者送王汶去江阴做官,目送小船顺流而下,从而联想到友人将整日行于夹岸繁花似锦的碧流中,并通过想象描述了友人即将到达的江阴市景。‎ C.作者在描绘富庶、宁静的江阴城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D.颔联虽然有个“喧”字,其实是写静的。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对比手法。‎ ‎8.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这种特色。(7分)‎ ‎ (二)‎ ‎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 ‎9. 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C.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D.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 ‎10. 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7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8题。(共32分)‎ ‎ (一)‎ 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浚性果烈。以才理见知,有人伦鉴识。乡人史曜素微贱,众所未知,浚独引之为友,遂以妹妻之,曜竟有名于世。浚初不应州郡之辟,后仕魏为尚书郎。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濬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恽曰:“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济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今渡江必全克获,将有何虑?若疑于不济,不可谓智;知而不行,不可谓忠,实鄙州上下所以恨恨也。”浑执不听。居无何而濬至,浑召之不来,乃直指三山,孙皓遂降于濬。浑深恨之,而欲与濬争功。恽笺与浚。浚得笺,即谏止浑,浑不能纳,遂相表奏。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明年,移镇秣陵。时吴初平,屡有逃亡者,频讨平之。宾礼故老,搜求俊乂,甚有威德,吴人悦服。初,吴之未平也,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夺以为功。吴将蔡敏守于沔中,其兄珪为将在秣陵,与敏书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间,军国固当举信义以相高。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候者得珪书以呈浚,浚曰:“君子也。”及渡江,求珪,得之,问其本,曰:“汝南人也。”浚戏之曰:“吾固疑吴无君子,而卿果吾乡人。”迁侍中。武帝问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答曰:“臣叔父子恢,称重臣宗;从父子馥,称清臣宗。”帝并召用。浚转少府,以本官领将作大匠。改营宗庙讫,增邑五百户。后代王浑为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卒于位。‎ ‎(摘编自《晋书·周浚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B.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似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C.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D.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 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 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的人,“宾礼故老”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 D.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语。“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周浚富有才思,善于识别人才。同乡史曜一向地位卑微,湮灭无闻,只有周浚把他当朋友看待,还将妹妹嫁给他;史曜后来果然闻名于世。‎ B.周浚作战勇敢,处事很有原则。跟随王浑伐吴杀敌立功,俘敌数以万计;宁肯失去立功机会也不擅自行事,王浑要与王濬争功,他能及时劝谏。‎ C.周浚治理有方,爱惜 尊重人才。孙皓投降后,他安定抚慰人心;镇守秣陵时,他讨伐平定逃亡者,寻求贤才,礼敬故老,很有威望,令人悦服。‎ D.周浚为人忠诚,推举自己家族贤者。升任侍中后,周浚回答举贤不避内亲,使武帝最终任用了他举荐的家族中的两个富有名声的年轻后辈。‎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日:“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 ‎(2)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 ‎ (二)‎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 1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 D.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变化,也是“星变”。‎ ‎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B.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们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现宦官与商人勾结,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执政公允,勇于承担重任。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慰、保护。‎ ‎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①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好为人师,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③家具市场产品鱼目混珠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④在《虞美人》这首词中,南唐后主李煜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 ‎⑤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学习,理科成绩优秀喜欢航天专业的李楠考上了北航,文科成绩过人的孙博到人大读了新闻系,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⑥搞学术研究若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就会歧路亡羊,很难取得成果。‎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把“身体健康、节日快乐”说成“身体快乐”,这是父亲衰老的信号——曾经出口成 章的父亲如今已是语焉不详。这不禁让人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②正是这些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③雍正执政13年,那么多的政务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④这个城市很是繁盛,百业齐全,但米珠薪桂,幸好云飞收入稳定,不致衣食无着。‎ ‎⑤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 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⑥为了写好博士论文,韩春雨遍查文献。寻章摘句,费尽了心思,最终使论文的观点新 颖并有一定的创见,论文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A.③④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⑥‎ ‎ 2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 A.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成为促进今年经济增长的最强支撑。‎ B.故宫博物院将在淡季每月的第三个星期三举行“主题免费开放日”活动,引导观众避开参观高峰期,也让不同领域的公众走进博物馆,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C.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还明确,旅客逃避安全检查或者殴打辱骂民航安检员或者其他妨碍民航安检工作正常开展,扰乱民航安检工作现场秩序的行为,也将移交公安机关。‎ D.实际上,不仅“创客中国”是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孕育成长的一个真实写照。‎ ‎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中科院研究员邓李才领导的由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星团中的“寄生星族”,在恒星星族的形成模式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B.近年来,历史剧逐渐摆脱了泛娱乐化倾向,以强烈的现实感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发挥着普及历史知识、传递历史意识、开发历史智慧的文化责任。‎ C.一个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轻则会为一些“伪概念”“伪科学”的流行和泛滥提供温床,重则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的强弱。‎ D.考古学家们在位于西安的秦汉栎阳城遗址内不仅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栎阳”陶文,而且“商鞅变法”的发生地、“秦都”栎阳也首次被确认发现。‎ ‎ 2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走热门有走热门的道理, ① 无数前人的经验都告诉我们那样走好。 ② 走的人太多,扎了堆,优势就变成了劣势,新的优势就可能 ③ 在冷门处。升学能上“一本” ④ 好,走冷门上职业学校成材、成功的人大有人在。当然不是凡冷门都好。 ⑤ 还是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更要善于从冷门中发现机遇, ⑥ 关键的还是要肯干,要付出努力。‎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为 只要 ‎/‎ 虽然 因为 更 B 因此 如果 反而 ‎/‎ 不仅 而且 C 所以 但是 却 即使 首要 ‎/‎ D ‎/‎ 可是 反而 固然 首先 最 ‎ 2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法律法规的制定 ① 重要, ② 公民是否将法制内化于心, ③ 是衡量一个社会法制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 ④ 离不开对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培育法制精神, ⑤ 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的完善, ⑥ 着力在规则意识、权利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加以强化,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价值观建设,使法制精神浸润人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但 更 更 不仅 还要 B 固然 但 更 就 不仅 还要 C 固然 可是 就 也 如果 那么 D 虽然 可是 就 就 或者 或者 ‎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不得抄袭材料。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面子”。在凤凰网的一项最新调查中,有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① 。② ?除去具体的生理意义,它仅仅是一种荣辱观念的具体反映,还暗含了某种社会行为潜规则。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面对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生存,人情法则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也并不相同。③ ,根本不以求回报作为“做人情”的第一目的。然而绝大多数的情形之下,一个人面对同学,单位同事,社会朋友等诸多层面的社会关系,这时其“做人情”的出发点就不会像对亲属那样单纯。‎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每空1分)‎ ‎2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2)《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                ,                  上。‎ ‎(3)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六、写作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 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一论述类文本【答案】 ‎ ‎1.A 解析:特别是孙悟空竖起“齐天大圣”的大旗,身披铠甲大闹天宫的无畏形象,更被视为中华民族英勇抗暴精神的象征。‎ ‎2.C 解析:原文“以猿猴伸臂作钩的设计构思,在汉代的文物中有更成功的创作”,并没有提到“最成功的”。‎ ‎3.B 解析:“最早可追溯到五代时期”错,原文说的是“《西游记》也非首创,至少在五代时已经出现”。‎ ‎4.A 解析:“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中外学者”有误,原文中为“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 ‎5.B 解析:原文无此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6.B 解析:A项,“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与文意不符。C项,“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与文意不符。D项,“汉学定能成为显学”与文意不符。‎ ‎7.D 【解析】不是对比手法,而是反衬。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入夜的江阴城寂静安谧,以动衬静,江鸟的鸣叫更显喧闹,打破了晚上的宁静,用鸟鸣声反衬,更显夜之静谧。‎ ‎8.①颈联调侃友人戒酒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贫穷,买不起酒;抚琴不在乎琴音,因为心思在去做官这件事上。(2分)②尾联借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1分),调侃友人迫于生计为了钱才去做官,说他就是做了官,恐怕也会像陶渊明一样罢官而去。(2分)正因为是知己至交,诗人才会用这种幽默、调侃的语气来表达送别之情,更显情真意切。(2分)‎ ‎ 【赏析】首联首先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郡北,河边。流,虽然可以理解为长江,因为江阴北邻长江,而送别地点是丹阳的话,北边也是长江。不过长江太宽,无法解释“花间竟日行”句,所以还是理解为普通河道比较贴切。江南水网密布,不一定非得走长江,徒增风波之险。其次又点明了时间:正是阳春三月,百花齐放的时候,才会有行走“花间”的可能。特别喜欢那句“花间竟日行”,特别有画面感:草长莺飞、天高云淡,摇一橹小舟,缓行于碧流之中,夹岸繁花似锦、清风芬芳,好一派春天的景象,出行的心情一定也会特别好。‎ ‎ 颔联描写江阴的风土人情,再次证明唐朝时候江阴是个滨海邻江的小城。海鱼朝满市,只简单五个字就把江阴早晨热闹、繁华、世俗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你仿佛能够看到那人头簇拥、喧嚣热闹的早市,能看其景,能闻其声。这一句是写闹的,下一句虽然有个“喧”字,其实是写静的。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手法。诗人虽只选取了一闹一静的两个典型场景来描写江阴,却足以突出江阴的滨海邻江的地理位置,以及繁华、美丽、宁静的江南小城的特点。‎ ‎ 相比上片的小清新,下片就是小幽默了。‎ 颈联说“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这当然是指王汶了,而且都只说了上半句,隐去了下半句,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自己猜想,为什么止酒?不在声又在于什么呢?其实这两个为什么是有答案的,答案就在尾联,只是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诗本身并没有提出问题,但诗人知道读者必然会在心中提出问题,于是他又委婉地给出了答案,而这个答案还需要你细细品味才能得出来,这就是这首诗的美妙之处。‎ ‎ 尾联的意思是说,为了那区区五斗米的俸禄,才在江阴委屈一阵,做个小小的县官。这说明王汶没钱,虽然不愿意,但为了几个小钱,不得已做官。所以前面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戒酒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没钱,买不起酒。这一句还隐含有赞美王汶的意思,即是说王汶像陶渊明一样有高尚的情操,本不屑于做个小官。于是读者又能从中找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援琴不在于声,而在于打发无聊的当县官的时间。‎ ‎ 送朋友去做官,一般不会像本诗一样说人家为了钱才去做官,就是做了官,恐怕也会像陶渊明一样罢官而去,要不人家可能会不大高兴,但正因为是真朋友、真性情,诗人才会用这种幽默、调侃的语气来表达送别之情,才显得更真诚,更情真意切。‎ ‎9.B【解析】两首诗所用手法不同。俞诗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的“闲”望,是正衬;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是反衬(或以动衬静)。‎ ‎10. ①“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图(1分):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幽静朦胧的意境。(2分)‎ ‎②本诗在描绘画面时,运用拟人、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首联的“枕”字拟人化的写出画船的静泊之态;颔联的翠鸟、白鹭的“眠”与栖息,动物不动,依然写静,一个“闲”字表达出闲适之情;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溪云、鱼屋,酒旗,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2分)‎ ‎【赏析】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些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意味。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延伸到河外,虽然跳跃变化很大,却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异样感受。‎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配搭和谐,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其实这一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多。‎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最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诗人,不禁想劝一劝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11.B(原文标点是: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12.B(“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13.D(“举贤不避内亲”错,周浚回答晋武帝的问话是“卿宗后生,称谁为可”,即问的本来就是周浚宗族之内的后辈,与“举贤不避内亲”无关)‎ ‎14.(1)(5分)周浚认为何恽的计谋很好,就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译出大意给2分,“善”、“白”、“不我从”,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我却听说在交界地带,常常发生偷袭夺取贸易物资的事情,很不该这么做,弟弟千万小心,不要为了小利而忘记军国防务大事。(译出大意给2分,“疆场”、“袭夺”、“大备”,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周浚字开林,是汝南安成人。周浚性格果敢刚烈。凭借有才思为人所知,擅长识别人才。同乡人史曜一向贫贱卑微,众人都不知其人,只有周浚把史曜当作朋友,就把妹妹嫁给他,史曜最终闻名于世。周浚当初不接受州郡的征召,后来在魏出仕任尚书郎。多次升迁至御史中丞,官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被封为射阳侯。周浚跟随王浑攻吴,攻破江西的戍军,与孙皓的中军激战,斩了伪丞相张悌等共千人的首级,俘虏数以万计,进军驻扎在横江。当时听说龙骧将军王濬已经攻克上游城镇,别驾何恽劝说周浚道:“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的部众,在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朝野无不震撼慑服。现在王龙骧已经攻克武昌,军威很强盛,沿江顺流而下,所向无敌攻无不克,吴已显现出土崩瓦解之势。我私下认为应该迅速渡江,直奔建邺,大军突然而至,夺了吴军胆量气势,可以不用交战就擒获敌人。”周浚认为这是条妙计,便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周浚坚持派人禀告王浑,王浑果然说:“我接受的诏命只是让我在江北与吴军抗衡,不让我轻率进军。您的辖区即使武力强大,难道能独自平定江东!现在违背了皇命,即便取胜也不值得称赞;如果不能取胜,罪责更重。再说诏令龙骧将军要接受我们的指挥,只应该备齐你们的舟楫,同时渡江罢了。”何恽说:“龙骧将军攻克了万里敌寇,凭借已成战功来接受我们的指挥,这是不曾听说过的事。再说掌握兵权的关键是,时机允许就夺取,这就是说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现在渡江必定大获全胜,还有什么顾虑呢?如果犹疑不决迟迟不渡江,不能叫作明智;如果明知能取胜却不去行动,不能叫作忠诚,这真的将会成为我州上下遗憾不已的原因。”王浑固执己见不肯听从。过了不久王濬的军队赶到,王浑召见王濬,而王濬不听从召唤,径直进军三山,孙皓于是向王濬投降。王浑怀恨在心,就想与王濬争功。何恽送书信给周浚。周浚收到何恽的信后,立即劝谏阻止王浑,王浑不能接受劝告,便进表呈奏。周浚渡过长江后,与王浑一起巡行吴国的城镇营垒,安定抚慰新近归附的吴国人,凭借功劳进封为成武侯,食邑六千户,接受赐绢六千匹。第二年,周浚移到秣陵镇守。当时吴国刚刚平定,经常有亡命之徒,周浚多次讨伐平定他们。周浚对当地有声望的老人以礼相待,寻求才德出众的贤人。(因此)很有威望,吴国人对他心悦诚服。当初,吴国尚未平定,周浚在弋阳,南北相互往来贸易,诸将中有不少人以偷袭抢夺对方财物为功。吴国将领蔡敏在沔中驻守,蔡敏的哥哥蔡珪在秣陵带兵,蔡珪给蔡敏写信说:“古代双方交战,如果处于交界之地,军队和国家本当以推崇信义为上。我却听说在交界地带,常常发生袭取贸易物资的事情,很不该这么做,弟弟要多注意,千万别为小利而忘记军国防务大事。”西晋斥候获取了蔡珪这封信,把它交给周浚,周浚阅后说:“真是个君子啊。”等到渡江后,周浚寻找蔡珪,找到后,询问蔡珪的籍贯,蔡珪回答说:“我是汝南人。”周浚开玩笑说:“我原本怀疑吴地没有君子,而您果然是我们的同乡。”周浚后来升任侍中。有一次,晋武帝问周浚:“你们家族中的年轻一辈,你认为谁可以任用?”周浚回答说:“我叔父的儿子周恢,在我宗族中享有大名;堂叔的儿子周馥,在我宗族中享有清名。”晋武帝一起征召任用了他们。周浚后来改任少府,并以本官兼任将作大匠。负责改建宗庙之事,改建宗庙完毕后,被加增食邑五百户。周浚后来代替王浑担任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最终在官位上去世。‎ ‎15.B ‎16.C C项,弄混了殿试与典试,典试,主持考试。所以选C。‎ ‎17.A 原文是“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前者皇帝同意免除,但后者并没有上报给皇帝 ‎18.(1)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边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 赀(钱财、财货)、率(大都、大多)、近幸(皇帝身旁的人)辄(总是,表强调)各1分,句意1分 ‎(2)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这时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 秩满(官吏任期届满)、至是(到这时)乞休(乞求退休)、疏十三上(上了十三道奏疏),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上报给皇帝。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科都给事中。‎ 万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发生变化,张问达又请求全部废除矿税。当时连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张问达认为纯阳之月出现这一情况预示灾变尤其大,先后请求皇帝修身反省,语词极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终没有接受。不久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湖广境内发水灾,多次请求免除借债。皇帝正在营造三座宫殿,在湖广采集木材,共耗资四百二十多万两银子。张问达多方辛劳,使百姓免于多重困苦。一段时间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办公外,还兼理都察院的事情。‎ 天启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谟成为吏部尚书。掌管朝内朝外的大事,处理公众的议论都很融洽。这时,万历年间上书提意见而受牵连遭到谴责的各大臣蒙冤已经很久了,大多都已死去。张问达等人规定:受廷杖刑、关进监狱、流放充边的人定为一等,追赠官职,封荫他们的后代;贬职流放、削官职为平民的人定为一等,只追赠他们的官职。(因此)受到保护的有七十五人。‎ 张问达屡担重任,持论公正,不偏激,也不随波逐流。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此乞求退休,上十三道疏。皇帝下诏加封少保,乘着驿车回了家。‎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当政。御史周维持弹劾张问达极力引荐王之寀树立派系,搞乱朝政,于是剥夺张问达的官职。皇帝命令张问达捐钱十万两银子资助军事建设。不久,张问达去世。因巡抚张维枢的请求,减免捐款的一半。张问达家由此破产。崇祯初年,赠太保,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 ‎19.答案:D。(①好为人师:谓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错误;②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错误;③ 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正确;④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用错对象;⑤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正确;⑥歧路亡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正确。)‎ ‎20.答案:B。(语焉不详:指虽然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望文生义;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心劳日拙: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但越来越无法得逞,处境一天不如一天。贬义词。可用"心力交瘁";米珠薪桂:珠:珍珠。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正确;探骊得珠:比喻作诗文能得其旨要,抓住关键。运用正确;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21.答案:B。(A:第一句去掉“根据”或“显示”C:“行为”和“移交”搭配不当D:“‎ 不仅”与“创客中国”颠倒位置。)‎ ‎22.答案:A。(B项“发挥着……文化责任”搭配不当,应改为“担负起了……文化责任”;C项“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与“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的强弱”一面对两面,应去掉“的强弱”。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而且也首次确认发现了‘商鞅变法’的发生地、‘秦都’栎阳”。)‎ ‎23.答案:D。(①处前后关系非常明了,不需要用词。②处用“可是”,③处用“反而”表转折,以表明“走热门”也会有不足。④处用“固然”表示承认“上一本好”,也不否认“走冷门上职业学校成材、成功的也大有人在”这一事实。而“虽然”“即使”不具有这一表达作用。⑤处的“首先”、⑥处的“最”,最适合与二者中间的“更”相搭配,表示成功所需的三个条件一个比一个重要。)‎ ‎24.B。(①②之间是转折关系,③填递进关系,④填承接关系,⑤⑥填递进关系。)‎ ‎25.①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交往中很重要(或面子在中国人的交际中不可或缺) ②面子到底是什么(或者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 ③对于自己的直系亲属的帮助往往出自真诚单纯。(主要意思对即可)(每空答对2分)‎ ‎26.(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27.【参考例文】‎ ‎ 镭射光射有悖于公众艺术素养提升 ‎  爱乐乐团在大陆演出,为禁止观众摄影录音,不仅不断在场地两侧打出字幕,甚至用起了“镭射光笔直射”这般野蛮的方法,然而收效甚微。我认为原因在于乐团负责人并没有对此现象进行思考,只知堵住下游,却不从源头治理。‎ ‎  观众为什么“顶风冒死”摄影录音?归根结底是喜爱这个演出,否则为何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因此,爱乐的处理方式太过强硬,丢了观众的面子,还极有可能砸了自己的场子。‎ ‎  然而为什么即使采取如此强硬的手段,大陆观众仍是屡教不改呢?我想原因一言难尽。‎ ‎  摆在首位的,便是观众对艺术的尊重程度,或是认识程度较低,对艺术与娱乐的概念,观众混为一谈不作区分。在台湾或是西方发达国家,交响乐被视作神圣庄重的高雅艺术,观众大多是了解并真心热爱交响乐之人。他们不觉得曲高和寡,愿意用安静聆听的方式尊重音乐和音乐家们。然而大陆观众中,这样的知音比重恐怕不会太大。有多少人是冲着“台湾爱乐乐团”的冠帽而去,又有多少人是为在门面上“提升”自己而来。他们或许觉得悦耳动人,却不会意识到交响乐和演唱会的区别。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娱乐,娱乐就该记录下来与朋友分享。‎ ‎  转型期中国的国民劣根性又何至于此?中国人不爱守规矩的习惯和大众的侥幸心理,这一次不过是再次集体显现而已。一个人过马路、听交响乐,或许会老实地遵守交规,静静聆听;一群人扎堆,就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壮景,以及快门声和屏幕亮光遍布观众席的“盛况”。这也难怪工作人员会出此下策。‎ ‎  我想,爱乐若真想营造良好的演出氛围,就该站在观众的思维上考虑和处理,而不是一句自视清高的“不欢迎不尊重艺术的观众”,不给人留一丝情面。这种“曲高和寡”的表态,只会将大陆观众推离交响乐更远,有悖于音乐存在的意义,并对交响乐在民众的普及造成一定阻碍。‎ ‎  若我是乐团负责人,那么在每场演出开始之前,我会身着正装站在舞台中央,用温和但有力度的语调,向观众普及有关交响乐的常识,让观众理解摄影录音对演奏者的影响。并且,搬出名家之语吧:“真正的音乐,是用耳朵听、用心感受的。”‎ ‎  随着西方古典音乐流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孩学习西洋乐器,人们的观念必将与时俱进。对待交响乐,也定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更真心的尊重。熄灭镭射光笔,用温和的眼神带领大众走向艺术的曙光吧。(94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