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25:第1课 窦娥冤
窦娥冤 教学设想 在当今的新课改中,“满堂灌”摇身一变而为“满堂问”,实则换汤不换药。“满堂问”的问题是预设的,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殊途同归。教师为了掌控教学的主流,只注重启发提问,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问,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与接收。学生提问,表面看是教学方法,实则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是学生从他主走向自主。本课的教学试图探讨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发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思考权真正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将讲堂变成学堂,允许课堂上争辩,允许异样的声音。当然学生的发问也不是漫无目的的乱问,而是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查资料,教师组织讨论后遗留的问题,结合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筛选、整合,先老师引导,然后慢慢放开,最后将学生分成两组,一问一答,展开课堂讨论、辩论,自由提问,从而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赏析本文的戏剧冲突和窦娥典型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戏剧的兴趣。 3.学习关汉卿和窦娥的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积极向上、严于律己。 教学重点:以三桩誓愿作为重点分析窦娥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提问的方式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透过窦娥的哭声,感受了到关汉卿那悲天悯人的情怀,触摸到了那一缕从心灵深处流泻出来的痛苦,这一缕痛苦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荡在历史的漩涡中,今天让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再次感受一下《窦娥冤》吧。 二、整体感知 三、分析人物形象(教师提问) 1.鉴赏第一场――指斥天地,分析窦娥形象 师:谁愿意做窦娥?(一时不少同学高高举起了手,指定一女生) 师:此时你就是窦娥,当鼓三通,锣三下,刽子手磨刀霍霍,银光闪闪地提着刀,再三 吆喝,再三催促,窦娥你带着沉重的铁镣,披枷戴锁,将赴刑场。当时的气氛是怎样的?你朗读时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 生:老师你这么一说,我都有点怕了。应该气氛是紧张、森严、沉重的,我太冤枉了,此时带着满腔的愤怒和埋怨。 师:让我们一起进入情境,进入角色,一同埋怨一同愤怒,请欣赏李玲同学的朗读。 听完朗读后,师:你刚才的朗读很吸引人,把我们都带入了那个时代,说说你在埋怨什么? 生:我在咒天骂地,正如剧中所唱的“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师:你说得很到位,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天地、鬼神,同学们,天地到底代表什么? 生:天地指天子,指贪官污吏。 师:大家从中可以看出窦娥有什么性格? 生:窦娥坚强、勇敢,敢跟天斗跟地斗,指斥鬼神,痛斥现实,面对命运的不公,直率、大胆,有强烈的叛逆精神。 生:我认为从“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一句可看出,窦娥还有软弱的一面。虽说眼泪是女人的有力武器,但这眼泪正好表现出了窦娥内心的一种懦弱,虽然她明知蒙受冤屈,但是却无力改变现状,再有满腹的怨愤也只能如此。 生:我也持反对态度,她太无能,你们说的这些都是虚无的,她为什么只斗天地不斗官府呢?还不是表现出了一种虚弱的本质,一种无能,也就是在背后发发牢骚罢了。 2.鉴赏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分析窦娥形象 师:大家都谈得很好,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但一个弱女子,面对强大的法律、贪官污吏和黑暗的社会又能如何呢?她的大冤屈,大怨恨,只能转化为一声悲泣,一声无奈,“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故事情节又进入了一个低潮,――与婆婆诀别。 分角色朗读,窦娥与蔡婆的对白,分析窦娥的性格 生:她伶仃孤苦,与蔡婆相依为命,孝顺,正直,淳朴,甘愿替婆婆而死。 生:劝婆婆保重身体,不要过分悲伤,心灵美好,心地善良。 生:还有一个细节是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了刑而伤心,到了如此悲惨的境地还在为别人着想,足见他的孝心。 师小结:原本善良之人,却又如此冤屈,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震撼力大大的增强。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关汉卿把悲剧主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 最闪光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然后又使观众看到了它的毁灭。请观看秦腔《窦娥冤》第三桩誓愿的片段。 四、鉴赏第三场――三桩誓愿,分析窦娥形象(合作探讨、学生自由提问) 学生表演本片段。 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同学们要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我们下面分成甲乙两个大组,然后各大组又六人分成一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做好笔录,看哪一个组提的问题深刻,有独特性。 学生分组讨论 甲组:请问对方同学这三桩誓愿是哪三桩? 乙组:第一桩血溅白练,第二桩亢旱三年,第三桩六月飞雪。 甲组:首先纠正乙组同学一个错误,这三桩誓愿次序不能调换。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亢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矛头直指那些贪官污吏,这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而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戏剧冲突很明显,很尖锐。 师:从其它的角度看呢? 生:从时间上看从现在到将来,从程度上看由轻到重,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能颠倒。 师:甲组反应敏捷,本次甲组获胜。 甲组情绪高涨,乙组不服气,继续提问。 乙组:这三桩誓愿现实中能实现吗? 甲组:不能实现,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还有后来的亢旱三年,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乙组:能实现,一个弱女子叫官官不应,只能依附于天地鬼神,从我们观众的角度来说,多么渴望把那些贪官污吏全部杀掉,以惩恶扬善,替窦娥好好出出气,这样才痛快淋漓,以泄民愤。 师: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呢? 乙组:浪漫主义,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更加震撼人心,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例如《梁山泊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 甲组:现实中确实不能实现,三桩誓愿之奇,出人意料,难以实现,明显有一种因果报应。 乙组:真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要不报时候不到。我想这是每位观众的美好希望,通过这种想象,产生“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确实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确实是千古奇冤。此时,窦娥的愤怒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不可阻挡,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乙组分析更全面,获胜。我们不要只局限于这三桩誓愿上,还可以从其它方面来提问。 甲组想刁难对方:“亢旱三年”是百姓遭殃啊,是不是有损于窦娥的形象? 乙组:有损窦娥的形象。窦娥的三桩誓愿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野蛮的报复,这样的后果便将复仇的火焰,变成多米诺骨牌一样传递,也使一个善良的弱女子变成了别人生命中的暴君,一人冤成一州难。窦娥的复仇别人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难道一定要牺牲其他无辜者的利益吗?她有这种形式的复仇权力吗? 乙组:我们反对。有人说,窦娥是一个善良的野蛮人,老师指导我们写作文经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与艺术不同。窦娥寄希望于天地鬼神来惩治贪官,在那样的社会只能如此而已,这样更能激起人们的不平、愤怒,窦娥的冤屈越是大,报复的越厉害,老百姓心里越是高兴,越是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越是痛恨统治者的腐朽和罪行。我感觉正是这一点才觉得窦娥的可爱,甚至伟大,我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记住了窦娥和《窦娥冤》,我想在座的各位和我有同感吧。 师:是呀,美就是一种残缺,如果没有维纳斯的断臂,就不能给人无尽的想象;如果没有窦娥的这种特殊的复仇,也许她显得并不美了。大家分析都有独到的见解,下面我们可以针对全文提问。 甲组:窦娥在本剧中确实冤枉,你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古代有没有这样的人? 生:我查过资料,窦娥生活在元代,那个社会是很黑暗、很混乱的,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而像窦娥这样的无辜者,也为数不少。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社会的悲剧,有千千万万个同窦娥一样的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楚怀王听信谗言忠奸不分,屈原流放江南;汉武帝不分曲直,司马迁惨遭宫刑;宋神宗听信小人谗言,乌台诗案,苏东坡不也贬到黄州了吗?还有白居易,柳宗元等人。 五、师生互动,深入探究,拓展视野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深刻,我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了,下面大家可以向我提问。 生:我们学过《红楼梦》贾宝玉和曹雪芹的身世很相似,关汉卿在本剧中是不是和窦娥也有相同的命运呢?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关汉卿和窦娥一样坚贞不屈,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在一首元 曲中写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还有从田汉的话剧《关汉卿》中,我们看到了他以“杂剧为武器,为斗争而创作”,与歌伎朱帘秀(饰窦娥)一样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所以本剧寄托了关汉卿的强烈的叛逆精神。 生:老师,不怕你笑话我从小到大看过完整的秦腔只有一部《窦娥冤》,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而流传千古呢? 师:1.艺术形象上,窦娥集中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孝顺,善良,淳朴,刚强,还有清醒的反抗意识。 师:文学中有没有这样的艺术形象? 生:《氓》中的妇女、刘兰芝、祥林嫂、杜十娘等人。 师:2.思想上,代表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愿望,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反抗精神。3、艺术性上,采用了积极浪漫主义,大大丰富了戏剧的艺术性。4、语言上本色当行,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适合于舞台演出,易于广大群众接受。 六、总结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我们享受到了艺术的感染,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在如今的法制清明的社会,我们应珍惜现有的生活,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做一个正直善良守法的好公民,好儿女。 七、布置作业 1.阅读文学读本中的田汉话剧《关汉卿》。 2.探究性学习:由窦娥看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悲剧意识。查看更多